中航导弹院新型号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仅几国掌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20:13:00
中航导弹院新型号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仅几国掌握

  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记导弹院首席专家李友年

  说起螺丝钉,人们自然会想起雷锋。雷锋曾说过:“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螺丝钉……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在导弹院控制所也有一颗“螺丝钉”——首席专家李友年,他用30年的工作实践,赋予了“螺丝钉”精神更丰富的内涵。

  “潜伏”的螺丝钉

  1985年,李友年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系毕业,在导弹院先后从事自动驾驶仪电路设计、预先研究、半实物仿真试验等工作,直到2005年,他的岗位还只是副主任设计师。在这样“潜伏”了20年后,2006年,李友年担任某型号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他带领技术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控制系统设计任务,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凭着深厚的技术功底以及在产品研制中做出的突出贡献,2009年,李友年成为导弹院控制技术首席专家。

  李友年的工作经历,让我们看到了默默奋斗的价值。工作中,我们很容易看到成功者快速上升的过程,但往往忽视了他们在“潜伏”期的奋斗历程。李友年能够将控制算法的每一行代码都烂熟于心,对控制算法的每一个细节的研究都入木三分,对相关的每一门专业都潜心研究、实践,这个“潜伏”的过程,恰恰是我们年轻人需学习的。

  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经常接触螺丝钉的人都知道,螺丝钉的典型特点是“挤”和“钻”,靠着这两种精神,螺丝钉从前进一小步,逐步积累为一大步,最终完成了自我的超越。

  李友年的“钻”在导弹院是出了名的,对读书学习他有着执着的热情。已经功成名就的李友年担任着两个型号控制系统的主任设计师,还担任了预研项目的课题负责人,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作等待他处理,加上他老父亲病重,白天他要在单位忙工作,晚上还要去医院照顾老人,即便是这样,一有时间,他仍一本又一本地啃着精心选择的书。靠着这种执着,技术上任何一项小问题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李友年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每天都在忙碌中迎接着挑战……

  忘我奉献的螺丝钉

  工作中,李友年将“航空报国”、“创新超越”理念贯穿始终。某型产品在研制初期暴露出计算机机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技术人员都在讨论如何更换计算机,以尽快完成产品交付任务。李友年经过慎重考虑,提出不更换计算机,采取优化软件代码的措施解决问题。当时大多数人的看法是,软件机时已完全没有余量,后期还存在大量的算法优化,况且产品前期已得到验证,算法技术状态已固化,如果采取优化代码措施存在引入新问题的风险。但李友年坚信自己的判断,在之后的一个月里,他带领攻关团队从软件库函数、算法等代码进行逐行反复推敲,将软件机时降到了国军标要求的临界点,之后尽管算法不断跌代,但软件机时始终控制在满足要求标准的范围内。

  在工作中,李友年这样的故事还很多;在导弹院,像李友年一样的人也很多。同样一份工作,有人把它看作是一个饭碗,而“李友年们”则把看成是一份事业。为了远大目标,他们可以风风雨雨数十年而默默无闻,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学习,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梦想中的那道彩虹一定会出现,只有自己永不生锈,才能永葆空空导弹事业常青。中航导弹院新型号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仅几国掌握

  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记导弹院首席专家李友年

  说起螺丝钉,人们自然会想起雷锋。雷锋曾说过:“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螺丝钉……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在导弹院控制所也有一颗“螺丝钉”——首席专家李友年,他用30年的工作实践,赋予了“螺丝钉”精神更丰富的内涵。

  “潜伏”的螺丝钉

  1985年,李友年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系毕业,在导弹院先后从事自动驾驶仪电路设计、预先研究、半实物仿真试验等工作,直到2005年,他的岗位还只是副主任设计师。在这样“潜伏”了20年后,2006年,李友年担任某型号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他带领技术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控制系统设计任务,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凭着深厚的技术功底以及在产品研制中做出的突出贡献,2009年,李友年成为导弹院控制技术首席专家。

  李友年的工作经历,让我们看到了默默奋斗的价值。工作中,我们很容易看到成功者快速上升的过程,但往往忽视了他们在“潜伏”期的奋斗历程。李友年能够将控制算法的每一行代码都烂熟于心,对控制算法的每一个细节的研究都入木三分,对相关的每一门专业都潜心研究、实践,这个“潜伏”的过程,恰恰是我们年轻人需学习的。

  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经常接触螺丝钉的人都知道,螺丝钉的典型特点是“挤”和“钻”,靠着这两种精神,螺丝钉从前进一小步,逐步积累为一大步,最终完成了自我的超越。

  李友年的“钻”在导弹院是出了名的,对读书学习他有着执着的热情。已经功成名就的李友年担任着两个型号控制系统的主任设计师,还担任了预研项目的课题负责人,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作等待他处理,加上他老父亲病重,白天他要在单位忙工作,晚上还要去医院照顾老人,即便是这样,一有时间,他仍一本又一本地啃着精心选择的书。靠着这种执着,技术上任何一项小问题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李友年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每天都在忙碌中迎接着挑战……

  忘我奉献的螺丝钉

  工作中,李友年将“航空报国”、“创新超越”理念贯穿始终。某型产品在研制初期暴露出计算机机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技术人员都在讨论如何更换计算机,以尽快完成产品交付任务。李友年经过慎重考虑,提出不更换计算机,采取优化软件代码的措施解决问题。当时大多数人的看法是,软件机时已完全没有余量,后期还存在大量的算法优化,况且产品前期已得到验证,算法技术状态已固化,如果采取优化代码措施存在引入新问题的风险。但李友年坚信自己的判断,在之后的一个月里,他带领攻关团队从软件库函数、算法等代码进行逐行反复推敲,将软件机时降到了国军标要求的临界点,之后尽管算法不断跌代,但软件机时始终控制在满足要求标准的范围内。

  在工作中,李友年这样的故事还很多;在导弹院,像李友年一样的人也很多。同样一份工作,有人把它看作是一个饭碗,而“李友年们”则把看成是一份事业。为了远大目标,他们可以风风雨雨数十年而默默无闻,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学习,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梦想中的那道彩虹一定会出现,只有自己永不生锈,才能永葆空空导弹事业常青。
坐等高人解读
难道控制技术主要工作是编软件?
难道控制技术主要工作是编软件?
大部分都是
就是写算法程序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中距弹?????
掌握核心科技!!!
现在连围棋这样的过去体现人类思维绝对优势的领域都被计算机攻破了,感觉将来新一代战机很可能不会再需要有人操控了,过去那种狗斗也将一去不返了,计算机可以感知态势以远比最优秀的飞行员快的多的反应速度构造出最合理的空战动作方案完成击杀,另外新一代智能空空弹也会使传统的假目标欺骗和大过载机动闪避都成为浮云,要想生存首先第一位的恐怕只能是隐身,力争不让对手感知自己,其次,恐怕只能靠硬杀伤了,比如开发反空空导弹或者高能激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