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22:47:27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6年新年讲话中提到:“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而外交部长王毅则在3月8日的记者会上说:“春华秋实,三年有成。我们正在走出一条有着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越来越清晰,内容越来越丰富。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发各方的广泛关注。而作为新一年中国外交的总体理念和定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

“大国”是基于国力和影响力说的,过去由于国力和影响力弱,在国际事务中没有话语权,自然谈不上大国外交。中国30年来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创造了中国奇迹,让中国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有目共睹。国际社会也在期待中国能发挥更大作用,这时候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非常及时的。中国现在提“大国外交”,不是为了对国际事务指手画脚,而是表现出一个大国应有的担当。

中国外交长期以来的原则就是大小国平等,无论是大国、小国、强国或弱国,在世界上都应有平等的地位,不同于历史上或当今国际社会一些大国的外交。它的核心原则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其中,“共赢”是中国政府2012年以后提出的新外交理念,反对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做法,展现了中国开放、包容、合作的大国姿态。按照李克强总理今年所做《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建设性参与解决全球性和热点问题;加快海外利益保护能力建设,切实保护我国公民和法人的安全。

1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015年,中国外交在世界舞台上光采夺目,习近平主席8次走出国门,用42天的时间踏遍四大洲14个国家,其中包括越南和新加坡两个东南亚国家,并且出席了印尼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以及菲律宾APEC会议。

在大国关系的处理中,中国强调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谋求共识合作。同时也以“亲、诚、惠、容”的理念来体现对包括东盟在内的周边外交的侧重,并且于2013年访问印尼和马来西亚时郑重提出要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但在涉及自身利益的外交领域,中国则更强调主动谋划、积极进取,不再被动应对。例如外交部长王毅曾总结说,在南海问题上,中国早在2006年就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所赋予的权利作出了排除强制性仲裁的政府声明。

2 建设性参与解决全球性和热点问题

2015年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经济、气候、减贫、互联网等领域都提出了中国方案,发出了中国声音,贡献了中国智慧。在伊朗核、叙利亚、阿富汗等地区热点问题上,在气候变化、减贫、粮食安全和反恐等全球性问题上,世界见证了中国为问题解决、应对全球挑战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从“一带一路”倡议到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建立,世界也见证了中国国对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做出的建设性贡献和补充。中国已成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而世界对于这些公共产品的欢迎则体现了对于中国建设性参与解决全球性和热点问题的认可。举个例子,东盟十国就积极参与亚投行的筹建工作,全部成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

3 加快海外利益保护能力建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加快海外利益保护能力建设”,反映出境外中国公民和企业数量的迅猛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领事保护与服务需求。去年,内地居民出境人次突破1.2亿。另外,目前世界各地有3万家中国企业,好几百万中国人在国外工作生活,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维护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如何保护中国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等,都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做的事。例如2014年在南海局势影响下,越南国内爆发针对外国企业的打砸抢烧事件,多家中资企业收到冲击。

2015年我国共妥善处理了8万多起领事保护和协助案件,其中重大领保案件百余起,包括成功实施也门撤离行动和尼泊尔地震救援等。目前来看我们做的有很大进步,但这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确实面临一些客观条件限制,需要长期努力。比如人力资源的短缺,有媒体报道说,中国驻东南亚某使馆有编制40人,其中领事部7人,仅有2人专门负责领事保护工作。而每年赴该国的中国游客超过120余万人次,在该国的留学生人数近1万,这意味着派驻该国的专职领保干部每人每年要直接面对至少60万人次中国公民,其工作强度和实效可想而知。以中国目前的领事人员投入和配备,对于保护、协助日益庞大的海外群体来说显然存在巨大差距。


有人担忧,中国一贯的立场是不干涉别国内政,参与解决全球性和热点问题,会不会演变成干预他国事务呢?中国外交建设性参与的出发点,一是因为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是有责任的;二是中国的发展需要外部有一个和平、稳定、积极的国际环境。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是为内政服务的。既然是内政,就与每个老百姓息息相关。例如,中国外交致力于发展与外国的经贸关系,咱们逛超市能买到来自西班牙的葡萄酒和橄榄油,这就得益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西班牙首相共同倡议的中新欧班列,从义乌到马德里,全程1.3万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货运班列,将原来传统的海运货物时间缩短了15至20天。而东盟—东盟自贸区建立以来,泰国的榴莲和香米已经成为了中国百姓的日常消费品。随着中国—东盟关系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协议的签署,相信马来西亚的猫山王榴莲、柬埔寨的茉莉香米等更多东南亚特产也会慢慢被中国百姓所熟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1455239909347717.jpg (21.2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3-14 10:12 上传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6年新年讲话中提到:“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而外交部长王毅则在3月8日的记者会上说:“春华秋实,三年有成。我们正在走出一条有着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越来越清晰,内容越来越丰富。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发各方的广泛关注。而作为新一年中国外交的总体理念和定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

“大国”是基于国力和影响力说的,过去由于国力和影响力弱,在国际事务中没有话语权,自然谈不上大国外交。中国30年来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创造了中国奇迹,让中国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有目共睹。国际社会也在期待中国能发挥更大作用,这时候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非常及时的。中国现在提“大国外交”,不是为了对国际事务指手画脚,而是表现出一个大国应有的担当。

中国外交长期以来的原则就是大小国平等,无论是大国、小国、强国或弱国,在世界上都应有平等的地位,不同于历史上或当今国际社会一些大国的外交。它的核心原则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其中,“共赢”是中国政府2012年以后提出的新外交理念,反对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做法,展现了中国开放、包容、合作的大国姿态。按照李克强总理今年所做《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建设性参与解决全球性和热点问题;加快海外利益保护能力建设,切实保护我国公民和法人的安全。

1455239908752297.jpg (25.1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3-14 10:13 上传


1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015年,中国外交在世界舞台上光采夺目,习近平主席8次走出国门,用42天的时间踏遍四大洲14个国家,其中包括越南和新加坡两个东南亚国家,并且出席了印尼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以及菲律宾APEC会议。

在大国关系的处理中,中国强调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谋求共识合作。同时也以“亲、诚、惠、容”的理念来体现对包括东盟在内的周边外交的侧重,并且于2013年访问印尼和马来西亚时郑重提出要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但在涉及自身利益的外交领域,中国则更强调主动谋划、积极进取,不再被动应对。例如外交部长王毅曾总结说,在南海问题上,中国早在2006年就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所赋予的权利作出了排除强制性仲裁的政府声明。

13428292253087767088.jpg (49.9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3-14 10:13 上传


2 建设性参与解决全球性和热点问题

2015年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经济、气候、减贫、互联网等领域都提出了中国方案,发出了中国声音,贡献了中国智慧。在伊朗核、叙利亚、阿富汗等地区热点问题上,在气候变化、减贫、粮食安全和反恐等全球性问题上,世界见证了中国为问题解决、应对全球挑战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从“一带一路”倡议到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建立,世界也见证了中国国对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做出的建设性贡献和补充。中国已成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而世界对于这些公共产品的欢迎则体现了对于中国建设性参与解决全球性和热点问题的认可。举个例子,东盟十国就积极参与亚投行的筹建工作,全部成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

MAIN201504241433349992116973426.jpg (148.8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3-14 10:14 上传


3 加快海外利益保护能力建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加快海外利益保护能力建设”,反映出境外中国公民和企业数量的迅猛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领事保护与服务需求。去年,内地居民出境人次突破1.2亿。另外,目前世界各地有3万家中国企业,好几百万中国人在国外工作生活,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维护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如何保护中国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等,都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做的事。例如2014年在南海局势影响下,越南国内爆发针对外国企业的打砸抢烧事件,多家中资企业收到冲击。

2015年我国共妥善处理了8万多起领事保护和协助案件,其中重大领保案件百余起,包括成功实施也门撤离行动和尼泊尔地震救援等。目前来看我们做的有很大进步,但这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确实面临一些客观条件限制,需要长期努力。比如人力资源的短缺,有媒体报道说,中国驻东南亚某使馆有编制40人,其中领事部7人,仅有2人专门负责领事保护工作。而每年赴该国的中国游客超过120余万人次,在该国的留学生人数近1万,这意味着派驻该国的专职领保干部每人每年要直接面对至少60万人次中国公民,其工作强度和实效可想而知。以中国目前的领事人员投入和配备,对于保护、协助日益庞大的海外群体来说显然存在巨大差距。

W020151106284085050120.jpg (185.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3-14 10:14 上传



有人担忧,中国一贯的立场是不干涉别国内政,参与解决全球性和热点问题,会不会演变成干预他国事务呢?中国外交建设性参与的出发点,一是因为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是有责任的;二是中国的发展需要外部有一个和平、稳定、积极的国际环境。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是为内政服务的。既然是内政,就与每个老百姓息息相关。例如,中国外交致力于发展与外国的经贸关系,咱们逛超市能买到来自西班牙的葡萄酒和橄榄油,这就得益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西班牙首相共同倡议的中新欧班列,从义乌到马德里,全程1.3万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货运班列,将原来传统的海运货物时间缩短了15至20天。而东盟—东盟自贸区建立以来,泰国的榴莲和香米已经成为了中国百姓的日常消费品。随着中国—东盟关系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协议的签署,相信马来西亚的猫山王榴莲、柬埔寨的茉莉香米等更多东南亚特产也会慢慢被中国百姓所熟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