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飞扬色色里原创:地面观察中国南部战区空军J-10B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22:46:55
http://www.fyjs.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50036

地面观察中国南部战区空军J-10B 正式服役第一年训练Civilian   alone直观感受

      从外界角度看, 中国空军J-10B系列 是从2015年初开始正式大批量交付多支作战部队服役。
目前从公开渠道掌握的情况和之前预估分析的出入不大, 即 J-10B系列还是基本优先替换军内各王牌部队的原J-10 系列, 在换装期内与 接装部队实现 “异地分散式”大编制混装 , 保证新旧装备交接科学有序过渡, 通过合理调动跨建制分派人员实现战斗力无缝衔接。

     通过近一年来地面观察、 粗略统计初步研究中国南部战区空军J-10B 正式服役第一年训练,  本人Civilian  alone结论的直观特点有:  

      1.   J-10B 起飞出动 总架次 较往年平均数据不算多,  出动频率比以往略有幅度降低。

      2. J-10B 实际飞行日大多以复杂气象、 夜间和 跨昼夜 为主, 占比达到70%左右。

      3. J-10B 飞行有近半数为 当日不归航返场 (或可能异地降落后返场)。

      4. J-10B 交付使用不受近期J-10A/S 连续坠机影响, 海航坠机3 – 4天 后即恢复正常训练。

      5.  J-10B 实际飞行日多数架次 挂载机翼副油箱, 比往年统计比较增加很多。

      6.        从声音辨识J-10B 所使用发动机与以往J-10A明显不同。

      7.        地面夜间肉眼观察J-10B 与 J-10A最明显不同处为: J-10B 机身 有两处绿光, J-10A 为一红一绿灯光; 白天则很难辨识, J-10B 视觉略显淡蓝灰, J-10A显暗灰白。

      8.          J-10B 部队在过年前后期间有过多次夜间紧急出动情况(不返场),  尤其是大年初三以后。  
―――――――――――――――――――――――――

       经对比, 个人总结J-10B 部队使用特点12个字: “ 平时谨慎使用, 战时不惜代价。”   

       最深入脑髓的分析直觉就是:

      中国空军 几十年来终于开始不用拿一款最新战机的宝贵寿命来给基层指战员反复练习最基础的技术动作——“ 蹲起落 ”了!  
      换装J-10B 部队可以直接、  非常顺手的飞起最新款战机立即投入到高级技战术综合科目的针对性突击备战。

       PLAAF 一定肯定会按 1 :1 的数量用J-10B 系列替换掉之前制造的 所有 老式J-10A系列, 而且完成部署时间会非常快。   J-10A在这些年的服役中, 原来竟然基本都是在给中国空军大批基层战斗机飞行员充当 “ 练手机器 ” !   随着J-10B 的加速部署, 这一现象将变得更加显著和深入成形。

      每一次观察后都深深地坚定本人对这一预见认识的肯定性叠加!


      这个结论观点也许过于夸张, 近十多年来高达1000多亿的装备训练军费难道仅仅就是用来 “ 练手 ”?
      一一剖析:

      首先: 费效比极佳。  

      J-10到 J-10A再到 J-10B ,  一直立足于国内全方位独立设计制造, 任何改进都得心应手, 无论科研生产或是部队保障,各种设施和技术标准都一脉相承;  即便是采用引进发动机, 各种工况参数,使用特点都了熟于心, 在换装过渡阶段不必耗费巨资重新折腾。

      “单发”的优势 使得无论在硬件配置 或 油耗方面都尽可能做到节省, 用尽可能低的费用维持较高的持续保障作战能力; 在标准化技术进步极大的今天, 可以保证以非常高的可靠率进行快速大批量生产。

       J-10 系列各改型与中国空军另一型主力战机J-11系在“发动机”等硬件方面都存在较深入的“ 互融互通互补 ”, 在多年使用中构建起了 一张独特的涉及到政治靠背、 生产保障、 技术突破、 人脉关系和 巨额经济利益的庞大关系网。 这个格局目前被证实非常有效可靠、 科学合理的解决PLAAF当下, 甚至是国家整体工业完善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巨大困难 和 战略野望。

       如果按J-10 目前引进的发动机和各种技术参考花费占1000亿军费里的比率即使达到200亿规模, 摊开来算中国从中获得的技术提升、人脉渠道 和军事角力 获利局面远远不止200 亿的破费, 得到的是近十年航空工业高速跨越式增长。

       技术练手、 人脉练手、 交易练手, 用尽量少的钱办更多的事一直是中国人刻苦持家的优秀传统!


       其次:  作战目的明确的针对性改进设计

        不知是611所超前设计还是军方天命注定,  中国两款主力三代战机竟然在硬件和技术性能上 做到如此精妙的互补搭配。  J-10 研制当初非常明确自身的技战术性能指标 朝着不低于同型同代的幻影-2000, F-16 系迈进,  由此带来J-10极其敏捷的高速灵活机动特点, 几乎是意外完整的弥补了引进SU-27系 的各种不足。   
        在后续改进到 J-10B型号时, 更是瞄准世界先进潮流, 根据多年的使用经验 针对性优化 高机动负荷条件下 综合对抗手段响应的自动化和易操作能力, 同时根据与重型战机对抗时暴露的机动劣势进行调整, 继续放宽操作冗余加大突出自身敏捷优势, 优化各种速度段的能量恢复,  进一步提升发动机加速的爆发力和持续能力。

        地面观察J-10B 的加速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目视从中低速到高速段的提速能力较之前提升10秒以上级别。
        如果说第一点前面的都是宏观位面的“练手” ,  弥补老J-10的设计缺憾,  落实J-10B的各种改进则是611所及配套单位在自身技术路线和产品优化设计的又一次深度锤炼!   


        再次:  部队内部继承性的发展

         前面说了第一直观感受, 部队不再像以前一样用一款新飞机来练“蹲起落” 。  
         一般初改装部队接新机之后, 出勤率较高, 天气好才飞, 绕圈飞, 不带机翼副油箱飞, 双机飞, 线路固定飞, 然后到复杂天气, 再到夜间; 一次出动由大批量转为小批量, 线路变化……等等, 总体慢慢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虽然也强调平时谨慎使用, 但大部分时候会有规律所循。

        二次换装J-10B 部队之前基本经历8年以上磨练, 从20岁飞到30岁,飞行小时基本在500h 以上,  如果还在反复练“蹲起落”就是笑话了。 武器电战系统更新, 操纵界面变化并不会太影响操纵和飞感, 也不会影响起降时 视觉角度速度 的估计计算能力。  平时玩模拟器, 实机玩几趟基本就会了,尽快记熟新飞机的响应曲线等等, 找准最佳操作习惯,  剩下的倒是怎么用熟相控阵和综合对抗系统技巧之类。  
         6 - 8个月,飞行40架次60小时基本可以玩上手。 这就是一脉相承自主研发升级的好处, 换装快,形成战斗力快而隐蔽,  利于激励士气。 虽然同样受限于进口发动机, 用老式飞机练出扎实基本功, 再换更强悍新飞机是不是 犹如“如虎添翼” 呢 ?

         恶劣气象出击、 夜间出击、 不规律出击、 目的地匿踪出击、潜伏式爆发性使用 等等瞄准实战的运用手段才是夯实战斗力的基本法则。
         所以, 中国空军快速用大批量的新造J-10B 替换之前玩得转的所有部队,  采取混装的方法 可以非常有效处理换装转型期的战斗力稳固化问题,  同时也让更多的基层部队场站更快具备多样化的知识更新 和 保障能力,  更好妥善处理软件技术高速更新时代和 宝贵硬件资源黄金寿命期的费效比规划, 让后续部队年轻飞行员有充足的时间吸收前辈的宝贵经验, 少走弯路, 放开手搞好初次改装期训练。

――――――――――――――――――――

          中国空军过去有一段时间积弱成疾, 需要补的历史欠账太多,  过去十几年的隐忍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强大, 在自身实力不济时不能过分咄咄逼人盲目自大。 几千架的二代机不要寄希望立马换完, 就算有得换也要 考虑最省钱和最隐蔽的途径。

          从初步了解熟悉三代机单机操纵、 上升至小编队对抗、 再到大规模集群协同, 那么多首长互相协同, 那么多部门单位协助, 如此多的部队精锐指战员 在整个过程中都为此不断促进完善整个作战体系的软硬件配置而呕心沥血!   通过这十几年错落有致地 高强度使用的唯一目标是: 尽快让大批基层普通飞行员 全面接触掌握现代化空军作战理念要领。

        J-10部队十年的艰难磨砺为的就是等待着 能够彻底稳步并驾于世界先进潮流的 真正国产三代机—— J-10B “大规模爆发式装备” 那一年的出现。  

        真可谓: 练则忍之, 战则隐之 !


        
                                         
                                                                                                                                                                                   原创: 色色里  
                                                                                                                                                                                    2016年3月3日

http://www.fyjs.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50036

地面观察中国南部战区空军J-10B 正式服役第一年训练Civilian   alone直观感受

      从外界角度看, 中国空军J-10B系列 是从2015年初开始正式大批量交付多支作战部队服役。
目前从公开渠道掌握的情况和之前预估分析的出入不大, 即 J-10B系列还是基本优先替换军内各王牌部队的原J-10 系列, 在换装期内与 接装部队实现 “异地分散式”大编制混装 , 保证新旧装备交接科学有序过渡, 通过合理调动跨建制分派人员实现战斗力无缝衔接。

     通过近一年来地面观察、 粗略统计初步研究中国南部战区空军J-10B 正式服役第一年训练,  本人Civilian  alone结论的直观特点有:  

      1.   J-10B 起飞出动 总架次 较往年平均数据不算多,  出动频率比以往略有幅度降低。

      2. J-10B 实际飞行日大多以复杂气象、 夜间和 跨昼夜 为主, 占比达到70%左右。

      3. J-10B 飞行有近半数为 当日不归航返场 (或可能异地降落后返场)。

      4. J-10B 交付使用不受近期J-10A/S 连续坠机影响, 海航坠机3 – 4天 后即恢复正常训练。

      5.  J-10B 实际飞行日多数架次 挂载机翼副油箱, 比往年统计比较增加很多。

      6.        从声音辨识J-10B 所使用发动机与以往J-10A明显不同。

      7.        地面夜间肉眼观察J-10B 与 J-10A最明显不同处为: J-10B 机身 有两处绿光, J-10A 为一红一绿灯光; 白天则很难辨识, J-10B 视觉略显淡蓝灰, J-10A显暗灰白。

      8.          J-10B 部队在过年前后期间有过多次夜间紧急出动情况(不返场),  尤其是大年初三以后。  
―――――――――――――――――――――――――

       经对比, 个人总结J-10B 部队使用特点12个字: “ 平时谨慎使用, 战时不惜代价。”   

       最深入脑髓的分析直觉就是:

      中国空军 几十年来终于开始不用拿一款最新战机的宝贵寿命来给基层指战员反复练习最基础的技术动作——“ 蹲起落 ”了!  
      换装J-10B 部队可以直接、  非常顺手的飞起最新款战机立即投入到高级技战术综合科目的针对性突击备战。

       PLAAF 一定肯定会按 1 :1 的数量用J-10B 系列替换掉之前制造的 所有 老式J-10A系列, 而且完成部署时间会非常快。   J-10A在这些年的服役中, 原来竟然基本都是在给中国空军大批基层战斗机飞行员充当 “ 练手机器 ” !   随着J-10B 的加速部署, 这一现象将变得更加显著和深入成形。

      每一次观察后都深深地坚定本人对这一预见认识的肯定性叠加!


      这个结论观点也许过于夸张, 近十多年来高达1000多亿的装备训练军费难道仅仅就是用来 “ 练手 ”?
      一一剖析:

      首先: 费效比极佳。  

      J-10到 J-10A再到 J-10B ,  一直立足于国内全方位独立设计制造, 任何改进都得心应手, 无论科研生产或是部队保障,各种设施和技术标准都一脉相承;  即便是采用引进发动机, 各种工况参数,使用特点都了熟于心, 在换装过渡阶段不必耗费巨资重新折腾。

      “单发”的优势 使得无论在硬件配置 或 油耗方面都尽可能做到节省, 用尽可能低的费用维持较高的持续保障作战能力; 在标准化技术进步极大的今天, 可以保证以非常高的可靠率进行快速大批量生产。

       J-10 系列各改型与中国空军另一型主力战机J-11系在“发动机”等硬件方面都存在较深入的“ 互融互通互补 ”, 在多年使用中构建起了 一张独特的涉及到政治靠背、 生产保障、 技术突破、 人脉关系和 巨额经济利益的庞大关系网。 这个格局目前被证实非常有效可靠、 科学合理的解决PLAAF当下, 甚至是国家整体工业完善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巨大困难 和 战略野望。

       如果按J-10 目前引进的发动机和各种技术参考花费占1000亿军费里的比率即使达到200亿规模, 摊开来算中国从中获得的技术提升、人脉渠道 和军事角力 获利局面远远不止200 亿的破费, 得到的是近十年航空工业高速跨越式增长。

       技术练手、 人脉练手、 交易练手, 用尽量少的钱办更多的事一直是中国人刻苦持家的优秀传统!


       其次:  作战目的明确的针对性改进设计

        不知是611所超前设计还是军方天命注定,  中国两款主力三代战机竟然在硬件和技术性能上 做到如此精妙的互补搭配。  J-10 研制当初非常明确自身的技战术性能指标 朝着不低于同型同代的幻影-2000, F-16 系迈进,  由此带来J-10极其敏捷的高速灵活机动特点, 几乎是意外完整的弥补了引进SU-27系 的各种不足。   
        在后续改进到 J-10B型号时, 更是瞄准世界先进潮流, 根据多年的使用经验 针对性优化 高机动负荷条件下 综合对抗手段响应的自动化和易操作能力, 同时根据与重型战机对抗时暴露的机动劣势进行调整, 继续放宽操作冗余加大突出自身敏捷优势, 优化各种速度段的能量恢复,  进一步提升发动机加速的爆发力和持续能力。

        地面观察J-10B 的加速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目视从中低速到高速段的提速能力较之前提升10秒以上级别。
        如果说第一点前面的都是宏观位面的“练手” ,  弥补老J-10的设计缺憾,  落实J-10B的各种改进则是611所及配套单位在自身技术路线和产品优化设计的又一次深度锤炼!   


        再次:  部队内部继承性的发展

         前面说了第一直观感受, 部队不再像以前一样用一款新飞机来练“蹲起落” 。  
         一般初改装部队接新机之后, 出勤率较高, 天气好才飞, 绕圈飞, 不带机翼副油箱飞, 双机飞, 线路固定飞, 然后到复杂天气, 再到夜间; 一次出动由大批量转为小批量, 线路变化……等等, 总体慢慢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虽然也强调平时谨慎使用, 但大部分时候会有规律所循。

        二次换装J-10B 部队之前基本经历8年以上磨练, 从20岁飞到30岁,飞行小时基本在500h 以上,  如果还在反复练“蹲起落”就是笑话了。 武器电战系统更新, 操纵界面变化并不会太影响操纵和飞感, 也不会影响起降时 视觉角度速度 的估计计算能力。  平时玩模拟器, 实机玩几趟基本就会了,尽快记熟新飞机的响应曲线等等, 找准最佳操作习惯,  剩下的倒是怎么用熟相控阵和综合对抗系统技巧之类。  
         6 - 8个月,飞行40架次60小时基本可以玩上手。 这就是一脉相承自主研发升级的好处, 换装快,形成战斗力快而隐蔽,  利于激励士气。 虽然同样受限于进口发动机, 用老式飞机练出扎实基本功, 再换更强悍新飞机是不是 犹如“如虎添翼” 呢 ?

         恶劣气象出击、 夜间出击、 不规律出击、 目的地匿踪出击、潜伏式爆发性使用 等等瞄准实战的运用手段才是夯实战斗力的基本法则。
         所以, 中国空军快速用大批量的新造J-10B 替换之前玩得转的所有部队,  采取混装的方法 可以非常有效处理换装转型期的战斗力稳固化问题,  同时也让更多的基层部队场站更快具备多样化的知识更新 和 保障能力,  更好妥善处理软件技术高速更新时代和 宝贵硬件资源黄金寿命期的费效比规划, 让后续部队年轻飞行员有充足的时间吸收前辈的宝贵经验, 少走弯路, 放开手搞好初次改装期训练。

――――――――――――――――――――

          中国空军过去有一段时间积弱成疾, 需要补的历史欠账太多,  过去十几年的隐忍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强大, 在自身实力不济时不能过分咄咄逼人盲目自大。 几千架的二代机不要寄希望立马换完, 就算有得换也要 考虑最省钱和最隐蔽的途径。

          从初步了解熟悉三代机单机操纵、 上升至小编队对抗、 再到大规模集群协同, 那么多首长互相协同, 那么多部门单位协助, 如此多的部队精锐指战员 在整个过程中都为此不断促进完善整个作战体系的软硬件配置而呕心沥血!   通过这十几年错落有致地 高强度使用的唯一目标是: 尽快让大批基层普通飞行员 全面接触掌握现代化空军作战理念要领。

        J-10部队十年的艰难磨砺为的就是等待着 能够彻底稳步并驾于世界先进潮流的 真正国产三代机—— J-10B “大规模爆发式装备” 那一年的出现。  

        真可谓: 练则忍之, 战则隐之 !


        
                                         
                                                                                                                                                                                   原创: 色色里  
                                                                                                                                                                                    2016年3月3日

我问了色色里几个问题:
根据部分网友的信息,J-10B/C 的发动机和雷达的体制有明显的不同。

J-10B 是AL-31FN, 无源相控阵雷达雷达。
J-10C是WS-10A, 有源相控阵雷达。

但是有的人直接认为没有J-10C这种型号。
看来你也是这种观点。
不过你没有提及雷达体制的不同。
向你请教一下,两种不同的雷达会不会都飞机的供电、布线有不同的要求呢?还是我们已经做到了向美国那样的高水平能够换雷达不用修改飞机设计?
这两种差别比较小歼10改进型,在后勤、作战效能和战法是否区别也较小呢?


色色里的回复:

按我的看法, 就是直接套用其简单的字母同时引申外表特征 ”  Bump “ 来分类最简单不过, 虽然名字J-10B 是TG自己取的,但不妨碍别人怎么理解并叫它, 说白了搞什么别出心裁的 “ C  型” 没啥意思,  就是一系列  “ B  ” 的阶段性改型。
      因为目前阶段 没有谁能详细讲清楚老J-10,  J-10A 的外表和内在区别,  哪个看得出来?  对着电脑的高清图  或 距离50米也许可以 ,  拉远到200米更远呢?  还不都只能叫J-10……  
      同理, B 和 C 一样道理,干脆分到一个大系列里,简单对应和 A 区分开来,  然后再往下具体细分 , 就是17楼 的   J-10B1-M(俄发),J-10B1-T(国发), J-10B2-M,J-10B2-T  这样更直观。

      用什么雷达, 具体细分的型号如何,目前没有确切的证据,不好太早下定论, 但不影响我们暂时按自己的办法进行 目标标定,  也不影响我们做初步分析。
      下面我自己先来一下:

       YANKEE 曾经透露过,J-10B 研发当初遇到相控阵的散热问题,最后采取了什么“ 薄壁液氮冷工艺 ”  来解决, 头一批前机头略大略粗,重量控制似乎也不太理想。

       1.   我们暂且认为第一批J-10B 用的是早期型号的相控阵, 先不管它有源无源。 611的设计传承特点是 在某些重要点一定要达到某几项指标, 一定要具备某些能力 才实现其原先与空军达成共识的预期作战想定, 为此不惜代价。 因此,J-10B1-M 的雷达在当技术冻结时的方案 可能在 重量 和 价格上略不理想, 只能略微在飞行机动性能上做出取舍,靠后续俄发 99M1 来弥补。

       2.   到了几年后相控阵技术得到提升和突破, 自然要想办法 把  “ 重量 和 价格 “ 降下来,把之前取舍的飞行性能数据指标补回去, 让整体指标 回到一个综合均衡的理想状态。

       3.   中华暖风 曾经对此做出过晦涩略有故意错误的解读(避免喝茶), 他的表面意思是早期J-10B 有1100-1200个模块, 后期升级到了接近1400个模块;  我分析后认为现实可能恰恰相反,早期为了达到理想指标, 受限于技术水平,模块只会多不会少,只重不轻。  才会有之前遇到的问题。  到了后期技术突破后, 达成相同指标 就不必搞那么重那么多模块,  把整体 重量 和 价格 降下来, 恢复原先的飞行性能数据指标,  因为 611 发家就使靠向空军承诺飞行机动性好 这个吃饭的。

       4.    J-10B1-M  和 J-10B2-M(J-10C) 相比,  多了后向导弹逼近告警设备, 这可比 C 型尾翼上两个小突起天线要 昂贵 和 重, 那两个小天线在后续批次的J-10S 双座机出现过,是标配。即使现在不装,后续也很方便补回去。   
             按一般常识,  后续大批量产品肯定要在价格上做出更优惠选择,  放弃一些暂时不必要的昂贵部件来 平衡整体采购费用,  如果 J-10B2-M(J-10C) 在只采用1200个模块的基础上实现与 J-10B1-M 同样的探测性能或者更精进,  即实现重量和价格大幅下降, 又把之前牺牲的飞行性能指标弥补回去;  放弃一些末端非主要部件不是不可以接受。   

        按分析的法则, 除了具体兵法战术之外,  只要是符合常理常识的,就可以基本判定方向是正确的。  

         
       所以, J-10B/C 是不是有源无源 我不是很关心。 我更关心和倾向相信 PLAAF 和 611 不会单纯为了追求单一设备先进而大肆堆砌,  他们一定会为实现某些指标把采购价格 , 飞机重量, 高敏捷机动性数据做一个全面综合的考虑取舍做出最优化选择。
   
码这么长的字,没人回复,哎!我回复一下吧!!
如果是全面替换A.那B型的双座版至今也没露头
J10A“练手”,大批七爷、八爷干啥,伴飞围观?
好文顶一个
这么烂的文章,真是浪费时间
J10A“练手”,大批七爷、八爷干啥,伴飞围观?
接装二手歼10。
这个作者素以胡说八道和想像力丰富著称
蹲起落,那应该是教练机的事情
看完了,很精彩!^_^
十号本来就很好啊
Burger 发表于 2016-3-10 00:57
这个作者素以胡说八道和想像力丰富著称
这个作者真的胡说八道
PLAAF 一定肯定会按 1 :1 的数量用J-10B 系列替换掉之前制造的 所有 老式J-10A系列????

这种观点太奥特了。

有了鹘鹰,总比J10C好
楼主我草拟吗
说的有一定道理
J-10B也是AESA,不过是第一代AE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