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常挖耳朵或致癌 耳屎可防霉菌感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23:53:39
老外入乡随俗,喝茶的时候享受掏耳朵。朱建国摄
  原标题:常挖耳朵可能致癌 真不是吓你的哈

  爱掏耳朵的成都人小心哦!3月3日全国爱耳日,看看你有哪些用耳坏习惯

  3月3日是第17个“全国爱耳日”,也是第4个国际爱耳日。然而,却有不少人忽视了耳朵健康,有的人爱长期掏耳朵,有的人爱长期戴耳机听音乐,有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听力筛查……

  在耳鼻喉科医生看来,很多我们不经意的小动作,实则隐藏着大风险。比如经常错误地挖耳朵,不仅不能起到清洁效果,反而可能导致听力受损甚至发生癌变。此外,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煲电话粥等坏习惯,对听力也是一种慢性伤害,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案例A/常掏耳 大爷患外耳道乳头瘤

  今年70岁的丁大爷一直身体都很硬朗,但医院的一份检查报告,却让他傻了眼。“我又不抽烟又不喝酒,怎么会得癌症?”经过对老人生活习惯的梳理,成都市三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王晋医生帮他找到了原因——经常挖耳朵。

  原来,丁大爷很喜欢掏耳朵,时不时就会到公园、茶馆找人掏一掏。他的耳道因经常受刺激,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曾三次手术切除。

  “掏耳朵的工具不干净,没经过消毒处理,很容易传染疾病,耳道皮肤难免有损伤,易感染病毒、细菌,甚至于梅毒。”王晋说,科室1年多先后有6例以“外耳道乳头状瘤”收治的住院患者,病检结果为尖锐湿疣,年龄从45岁到80岁不等,这些人大多具有喜欢挖耳朵的坏习惯。

  “很多老年人喜欢掏耳朵,掏不干净,反复刺激,耵聍越来越多,耵聍栓塞,把外耳道鼓部破坏了。”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刘海兵说。预防:

  减少不必要的挖耳朵次数。“耳屎”可防止霉菌等感染,并黏住进入耳道的灰尘等,还可防止小虫接近。另外,“外耳道乳头状瘤”虽属良性肿瘤,但术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后,极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恶变率为2%。

  案例B/常熬夜 大学生突发耳聋

  去年11月,成都一位20岁的大三学生小华就为了准备考证,在持续熬夜后出现了耳鸣和耳塞,到医院治疗被诊断为“突发性耳聋”。

  另一名在读大学生也出现了类似问题。小川20岁,大学三年里,他长期戴耳机学英语、听音乐,后来他逐渐发现,自己焦虑不安,与别人交流时,需要对方大声喊才能听到。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刘海兵称,“检查发现,他的双耳听力损失达80分贝,属于严重听力受损”。现在,小川只能配戴助听器了。

  成都市五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兰艳丽表示,如果出现突发性耳聋,即使早期得到治疗,也不可能全部治愈,只有约1/3的人听力能恢复正常,有1/3仅恢复部分听力,还有1/3的人可能听力基本丧失。预防:

  生活和工作要有规律,尽量减少连续熬夜或处在身心疲惫、精神紧张的时间。其次,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接触噪音。此外,还应积极治疗可能与突发性耳聋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及其他使血液黏滞度增高的疾病。

  案例C/听力受损 孩子暴躁成绩差

  8岁的亮亮在老师、亲戚的眼中是个不折不扣的“熊孩子”,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上课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总是全班倒数,所以经常被要求请家长。此外,他说起话来也不利索,表达不清楚的时候常常自己火冒三丈,把脾气发泄给别人。

  一年前他被妈妈带到成都市妇女儿童医院检查耳朵,发现亮亮有重度听力损失。医生邹凌说,亮亮出生时没有做听力筛查,长大后也没有及时就医,造成语言能力受限,脾气变得暴躁。庆幸的是,在佩戴了助听器半年后,亮亮的生活、学习都发生了变化,“成绩从倒数变成了中等水平,性格也不那么‘毛’了。”预防:


  中度至重度听力损失患儿对声音有一定反应,比起极重度听力损失更容易被忽略。因此家长们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进行早期的听力筛查。

  一/组/数/据去年成都346名新生儿查出听力损失

  2015年成都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中心共对近2500名儿童进行听力检测,发现865人有听力损失,约占35%;共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3000多人次,其中筛查出的听力损失新生儿有346名,约占12%。

  盘点那些不好的用耳习惯

  1、用硬物掏耳朵

  2、掏耳朵频率过高

  3、在容易被碰倒的环境下掏耳朵

  4、长期戴耳机,耳机音量过高

  5、在公交车内、地铁里、大街等嘈杂环境下,戴耳机听音乐、打电话

  华西都市报记者宁芝王蕾周家夷
http://news.sina.com.cn/2016-03-03/doc-ifxqaffy3533757.shtml老外入乡随俗,喝茶的时候享受掏耳朵。朱建国摄
  原标题:常挖耳朵可能致癌 真不是吓你的哈

  爱掏耳朵的成都人小心哦!3月3日全国爱耳日,看看你有哪些用耳坏习惯

  3月3日是第17个“全国爱耳日”,也是第4个国际爱耳日。然而,却有不少人忽视了耳朵健康,有的人爱长期掏耳朵,有的人爱长期戴耳机听音乐,有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听力筛查……

  在耳鼻喉科医生看来,很多我们不经意的小动作,实则隐藏着大风险。比如经常错误地挖耳朵,不仅不能起到清洁效果,反而可能导致听力受损甚至发生癌变。此外,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煲电话粥等坏习惯,对听力也是一种慢性伤害,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案例A/常掏耳 大爷患外耳道乳头瘤

  今年70岁的丁大爷一直身体都很硬朗,但医院的一份检查报告,却让他傻了眼。“我又不抽烟又不喝酒,怎么会得癌症?”经过对老人生活习惯的梳理,成都市三医院耳鼻喉科主任王晋医生帮他找到了原因——经常挖耳朵。

  原来,丁大爷很喜欢掏耳朵,时不时就会到公园、茶馆找人掏一掏。他的耳道因经常受刺激,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曾三次手术切除。

  “掏耳朵的工具不干净,没经过消毒处理,很容易传染疾病,耳道皮肤难免有损伤,易感染病毒、细菌,甚至于梅毒。”王晋说,科室1年多先后有6例以“外耳道乳头状瘤”收治的住院患者,病检结果为尖锐湿疣,年龄从45岁到80岁不等,这些人大多具有喜欢挖耳朵的坏习惯。

  “很多老年人喜欢掏耳朵,掏不干净,反复刺激,耵聍越来越多,耵聍栓塞,把外耳道鼓部破坏了。”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刘海兵说。预防:

  减少不必要的挖耳朵次数。“耳屎”可防止霉菌等感染,并黏住进入耳道的灰尘等,还可防止小虫接近。另外,“外耳道乳头状瘤”虽属良性肿瘤,但术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后,极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恶变率为2%。

  案例B/常熬夜 大学生突发耳聋

  去年11月,成都一位20岁的大三学生小华就为了准备考证,在持续熬夜后出现了耳鸣和耳塞,到医院治疗被诊断为“突发性耳聋”。

  另一名在读大学生也出现了类似问题。小川20岁,大学三年里,他长期戴耳机学英语、听音乐,后来他逐渐发现,自己焦虑不安,与别人交流时,需要对方大声喊才能听到。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刘海兵称,“检查发现,他的双耳听力损失达80分贝,属于严重听力受损”。现在,小川只能配戴助听器了。

  成都市五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兰艳丽表示,如果出现突发性耳聋,即使早期得到治疗,也不可能全部治愈,只有约1/3的人听力能恢复正常,有1/3仅恢复部分听力,还有1/3的人可能听力基本丧失。预防:

  生活和工作要有规律,尽量减少连续熬夜或处在身心疲惫、精神紧张的时间。其次,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接触噪音。此外,还应积极治疗可能与突发性耳聋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及其他使血液黏滞度增高的疾病。

  案例C/听力受损 孩子暴躁成绩差

  8岁的亮亮在老师、亲戚的眼中是个不折不扣的“熊孩子”,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上课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总是全班倒数,所以经常被要求请家长。此外,他说起话来也不利索,表达不清楚的时候常常自己火冒三丈,把脾气发泄给别人。

  一年前他被妈妈带到成都市妇女儿童医院检查耳朵,发现亮亮有重度听力损失。医生邹凌说,亮亮出生时没有做听力筛查,长大后也没有及时就医,造成语言能力受限,脾气变得暴躁。庆幸的是,在佩戴了助听器半年后,亮亮的生活、学习都发生了变化,“成绩从倒数变成了中等水平,性格也不那么‘毛’了。”预防:


  中度至重度听力损失患儿对声音有一定反应,比起极重度听力损失更容易被忽略。因此家长们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进行早期的听力筛查。

  一/组/数/据去年成都346名新生儿查出听力损失

  2015年成都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中心共对近2500名儿童进行听力检测,发现865人有听力损失,约占35%;共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3000多人次,其中筛查出的听力损失新生儿有346名,约占12%。

  盘点那些不好的用耳习惯

  1、用硬物掏耳朵

  2、掏耳朵频率过高

  3、在容易被碰倒的环境下掏耳朵

  4、长期戴耳机,耳机音量过高

  5、在公交车内、地铁里、大街等嘈杂环境下,戴耳机听音乐、打电话

  华西都市报记者宁芝王蕾周家夷
http://news.sina.com.cn/2016-03-03/doc-ifxqaffy35337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