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媒體決戰境外的願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0:31:23
亞洲週刊


邱立本﹕亞洲週刊總編輯。本文是為二零零五年武漢舉行的第三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而作。

        中國民營企業在境外創辦媒體的條件漸趨成熟。它為讀者而辦,不是為長官而辦﹔它認同中國但又能在權力面前說真話﹔它不會忘記讀者的知情權,也不會錯過巨大商機。

 `````````````````````````````````````````````````````````````````````````````````````````````````````

        中國媒體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由於經濟急速上升,社會動力強勁,中國媒體的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昔日「真理報模式」己被邊緣化,代之而起的是向市場規律及新聞規律逐漸靠攏,向全球化的國際規範看齊,使中國媒體洋溢著前所未見的青春動力。


       這種青春的動力,也使中國媒體展現充滿自信的身影。中國媒體捕捉了這個時代最新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讓讀者體會經濟騰飛過程中的變貌,在無窮的機會中發現前所未有的快樂與痛苦。


       過去十五年間,中國經濟力澎湃,社會力澎湃,讓世界驚奇,也在呼喚新時代的中國媒體。


       社會力澎湃,表現在中產階級的崛起,手機、短信的發達,使信息不能被掩蓋,孫志剛事件就是一個例子,這也刺激中國媒體尋找突破口。在都市報、財經報、體育報、娛樂報方面,中國媒體這幾年都出現巨大的突破。它們貼近生活,擺脫意識形態的束縛,探索中國在經濟格局急劇變化中的制度創新,尤其是財經報和體育報,都需要數字,需要事實,不能再用口號代替新聞,不能再用長官意志代替新聞意志。


       經濟力澎湃,則反映在民營企業的崛起。「非公有經濟」佔全中國GDP一半以上,比重並越來越大,在全球化市場中,展示越更重要的作用。它們不少對媒體行業表現強烈興趣,因為媒體不僅是利潤巨大的行業,也是每天在生產意義,可以影響千萬人心。


       但中國媒體的發展動力仍被歷史遺留下來的國情條件所制約。中國媒體的產權,還未能像其他產業走上民營化﹔官方的資本及國有企業的形式仍佔了主流地位。民企、外國資金及跨國企業,只能以搭便車的方式部分參與。這也使中國媒體在國際媒體版圖中,缺乏更上一層樓的條件。


       當然,[B]中國媒體也面對改革中不明朗因素的限制,昔日朱鎔基總理所強調的「政府鏡鑑,改革尖兵,人民喉舌,輿論監督」的十六字真言,還在反覆的政策中不能全面落實。[/B]媒體成為不少知識分子與投資者視為不確定的行業,不能確定它在中國向前發展過程中所能扮演的角色。


       但中國的媒體工作者卻在「摸著石頭過河」過程中,展現讓人驕傲的力量。他們摸著巿場經濟的石頭,越過中國人文精神的大河,使中國媒體成為中華民族反思的思想載體,也成為吸納現代化新知的重要平台。很多都巿報、財經刊物的評論以及副刊,都有不少鞭辟入裡、入木三分的文章。


       其實香港、台灣媒體已發現,中國大陸媒體近幾年在新聞專業及人文深度上已突飛猛進,並且在不少方面勝過台港媒體。在社會、經濟新聞的追蹤和反思,對國際大事的全局觀察,都比台港的八卦媒體強多了。在文化反思、閱讀專號及人物介紹方面,中國大陸媒體都有傑出的表現,更不要說一些專題的策劃,往往使人驚艷,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從嚴肅的抗戰紀念特輯,到輕鬆但又別具深意的生活趨勢探索,都顯示中國媒體的高度創意。


        這也創造了中國媒體走向境外的條件。近年中國大陸散居全球的新移民及留學生讀者大增,亟需高質量、熟悉中國,但又沒有新聞禁區的媒體,不會不按新聞規律辦事。早在幾年前,中國媒體工作者在美國之行中就發現,為什麼大部分的中國留學生和新移民,都在閱讀台灣聯合報系的《世界日報》,而不是當地親北京的報章。這都是因為北美地區缺乏一份沒有新聞禁區,但又能維護中國國家利益的中文報章。它為讀者而辦,而不是為長官而辦﹔它認同中國但又能在權力面前說真話﹔它永遠不會忘記讀者的知情權,更能展現今日中國人的憂患意識和人文情懷。


        [B]而中國上升的民營企業力量,提供中國媒體境外發展的重要鋪墊。它們可以動用數以億計資金,凝聚中國最優秀的媒體人才,也擁有現代的管理技術和經驗[/B]。當前境外華文報章出現不少小型免費報,但大財團運作方面,還是以台灣和香港力量為主,而大部分都有可觀的利潤。當台灣背景的《世界日報》每年在北美賺取千萬美元利潤之際,當香港《星島日報》集團每年在境外的收益都以千萬計,為何中國民營企業不能分享一杯羹,甚至佔有更大份額的利潤﹖


       這就是中國媒體變革的願景。一切都從境外決戰開始,因為這是一個成熟的巿場,也是一個瓜熟蒂落、等待有心人去收割的時刻。可以想像,當中國民營媒體在境外贏得利潤和影響力之後,也將為中國境內的媒體變革打了強心針。境外可以,為何境內不可以﹖


       中國澎湃的經濟力和社會力,成為強勁的火車頭,拉動媒體變革的列車,在全球化的軌道上,繞過境外的千山萬水,滿載這一代中國人的希望,終會抵達夢想的驛站。■


loppoon@mingpao.co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2 16:52:13编辑过]
亞洲週刊


邱立本﹕亞洲週刊總編輯。本文是為二零零五年武漢舉行的第三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而作。

        中國民營企業在境外創辦媒體的條件漸趨成熟。它為讀者而辦,不是為長官而辦﹔它認同中國但又能在權力面前說真話﹔它不會忘記讀者的知情權,也不會錯過巨大商機。

 `````````````````````````````````````````````````````````````````````````````````````````````````````

        中國媒體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由於經濟急速上升,社會動力強勁,中國媒體的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昔日「真理報模式」己被邊緣化,代之而起的是向市場規律及新聞規律逐漸靠攏,向全球化的國際規範看齊,使中國媒體洋溢著前所未見的青春動力。


       這種青春的動力,也使中國媒體展現充滿自信的身影。中國媒體捕捉了這個時代最新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讓讀者體會經濟騰飛過程中的變貌,在無窮的機會中發現前所未有的快樂與痛苦。


       過去十五年間,中國經濟力澎湃,社會力澎湃,讓世界驚奇,也在呼喚新時代的中國媒體。


       社會力澎湃,表現在中產階級的崛起,手機、短信的發達,使信息不能被掩蓋,孫志剛事件就是一個例子,這也刺激中國媒體尋找突破口。在都市報、財經報、體育報、娛樂報方面,中國媒體這幾年都出現巨大的突破。它們貼近生活,擺脫意識形態的束縛,探索中國在經濟格局急劇變化中的制度創新,尤其是財經報和體育報,都需要數字,需要事實,不能再用口號代替新聞,不能再用長官意志代替新聞意志。


       經濟力澎湃,則反映在民營企業的崛起。「非公有經濟」佔全中國GDP一半以上,比重並越來越大,在全球化市場中,展示越更重要的作用。它們不少對媒體行業表現強烈興趣,因為媒體不僅是利潤巨大的行業,也是每天在生產意義,可以影響千萬人心。


       但中國媒體的發展動力仍被歷史遺留下來的國情條件所制約。中國媒體的產權,還未能像其他產業走上民營化﹔官方的資本及國有企業的形式仍佔了主流地位。民企、外國資金及跨國企業,只能以搭便車的方式部分參與。這也使中國媒體在國際媒體版圖中,缺乏更上一層樓的條件。


       當然,[B]中國媒體也面對改革中不明朗因素的限制,昔日朱鎔基總理所強調的「政府鏡鑑,改革尖兵,人民喉舌,輿論監督」的十六字真言,還在反覆的政策中不能全面落實。[/B]媒體成為不少知識分子與投資者視為不確定的行業,不能確定它在中國向前發展過程中所能扮演的角色。


       但中國的媒體工作者卻在「摸著石頭過河」過程中,展現讓人驕傲的力量。他們摸著巿場經濟的石頭,越過中國人文精神的大河,使中國媒體成為中華民族反思的思想載體,也成為吸納現代化新知的重要平台。很多都巿報、財經刊物的評論以及副刊,都有不少鞭辟入裡、入木三分的文章。


       其實香港、台灣媒體已發現,中國大陸媒體近幾年在新聞專業及人文深度上已突飛猛進,並且在不少方面勝過台港媒體。在社會、經濟新聞的追蹤和反思,對國際大事的全局觀察,都比台港的八卦媒體強多了。在文化反思、閱讀專號及人物介紹方面,中國大陸媒體都有傑出的表現,更不要說一些專題的策劃,往往使人驚艷,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從嚴肅的抗戰紀念特輯,到輕鬆但又別具深意的生活趨勢探索,都顯示中國媒體的高度創意。


        這也創造了中國媒體走向境外的條件。近年中國大陸散居全球的新移民及留學生讀者大增,亟需高質量、熟悉中國,但又沒有新聞禁區的媒體,不會不按新聞規律辦事。早在幾年前,中國媒體工作者在美國之行中就發現,為什麼大部分的中國留學生和新移民,都在閱讀台灣聯合報系的《世界日報》,而不是當地親北京的報章。這都是因為北美地區缺乏一份沒有新聞禁區,但又能維護中國國家利益的中文報章。它為讀者而辦,而不是為長官而辦﹔它認同中國但又能在權力面前說真話﹔它永遠不會忘記讀者的知情權,更能展現今日中國人的憂患意識和人文情懷。


        [B]而中國上升的民營企業力量,提供中國媒體境外發展的重要鋪墊。它們可以動用數以億計資金,凝聚中國最優秀的媒體人才,也擁有現代的管理技術和經驗[/B]。當前境外華文報章出現不少小型免費報,但大財團運作方面,還是以台灣和香港力量為主,而大部分都有可觀的利潤。當台灣背景的《世界日報》每年在北美賺取千萬美元利潤之際,當香港《星島日報》集團每年在境外的收益都以千萬計,為何中國民營企業不能分享一杯羹,甚至佔有更大份額的利潤﹖


       這就是中國媒體變革的願景。一切都從境外決戰開始,因為這是一個成熟的巿場,也是一個瓜熟蒂落、等待有心人去收割的時刻。可以想像,當中國民營媒體在境外贏得利潤和影響力之後,也將為中國境內的媒體變革打了強心針。境外可以,為何境內不可以﹖


       中國澎湃的經濟力和社會力,成為強勁的火車頭,拉動媒體變革的列車,在全球化的軌道上,繞過境外的千山萬水,滿載這一代中國人的希望,終會抵達夢想的驛站。■


loppoon@mingpao.co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2 16:52:13编辑过]
但愿中国的前景越来越好。[em01][em01][em01]
越来越强
参与竞争,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