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拆围墙”话题的个人观点,随便拍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23:08:17


这些天纷纷扰扰看了诸多发言,官方的,坛友的,我自己也放了不少厥词,统一发一下,随便拍。
我个人感觉不至于像很多网友想的那么悲观。
现在舆论和大众的聚焦点就这么三个(大众特质一般大众,而不是上来就言必称五对轮赵家那些):
1、是不是要全面拆除不留余地,一刀切;
2、是不是就把这个拆除完全当成了理念创新社会进步之举,一拆就好而无视需要配套跟进的公共管理服务;
3、是不是对需要开放的公共物权完全不给补偿。

把我在目前看到的所有官方说法和解读集合起来(发改委,最高法,涉及部门自己的专家等等,其他延伸分析不算),大概是这么几条:
1、新建小区肯定要放开,老小区逐步跟进;
2、老小区逐步跟进的条件是为了“改善交通,不影响交通的没必要拆”。“就算是要开放的小区,也不是说所有道路都变成公路了。小区内仍然会有封闭组团。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大小区,拆成小小区。小小区之间的道路是公共道路。”;
3、各路专家也认为“开放小区涉及到既有小区业主权益的维护、物业管理的升级、治安与配套设施的跟进等问题,仍需在制度上与法律上出台配套政策,也需要根据小区所在地段特征妥善处理开放方式。”《意见》中,“原则上”“逐步”等字眼也体现了政策落地必将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央文件提到开放小区,并非意味着要将小区内的所有配套设施都免费对外,只是道路资源对外开放。对于大部分小区来说,这些'对外开放'的道路资源主要用于步行,只有少数超大型小区的一些道路资源需要开放给机动车。”

根据我的观察,此前很多大城市里最新的大型小区就是这样的理念,中间是被市政规划的公共道路分割的不同小区域,每个小区域也就十来栋二十来栋楼,甚至没达到的小区“3000户”标准,可以认为,这项政策是为了解决道路交通的面居大,而不是说要抢夺私有资源。那么为什么会给人这种印象,也就是现在需要关注的问题,按我个人观点就两条:
1、封闭小区产生的原因本身就是公共管理服务能力缺失,很多基层政府懒政惰政,大家不得不怀疑这么放开的后果不仅不起作用,还只会把新路堵死,变部分堵为全面堵,一处吵闹为处处吵;
2、不管要开放多少内容,即便只是现在的大型小区的几条大路,其补偿问题如何界定。

从第一条来说,我个人感觉是最大的难题,毕竟很多要通过该政策解决的问题,就是需要承担解决这些问题的部门造成的。规划不合理是住建规划的事儿,现在又是他们提这个方案(任何事都是部门提案起草细则,没有主要领导就一项工作发表特别细节意见的,从国务院到市县都是如此);市政市容本来就管不好,只会收钱不管治理,现在你就能管得好更多小微之处?治安同样如此,和稀泥和吆喝依法依规经常在某部门同时出现。
用我在另一个贴子的一句话总结:懒政惰政对政府公信力造成的负面影响严重制约政策的实施。
其实从中央的角度,肯定也是想有举措解决这个问题的,能明显看到的就有两条,对一般行政部门的整顿,无论思想上还是绩效考核抑或说懒政惰政也是腐败;以及给公安部门涨工资。在我看来这和给部队涨工资是一个道理:给你加钱,做好承担准备。都是为政府提供更高的管理服务水平做准备。
效果会如何,不好说,后者的效果可能明显一些,因为就我个人观点,纯用思想和考核约束,倒不如再结合上正向激励,其约束更有效果和意义,但这还得考虑财政承受,社会舆论,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裁一批人剩下的涨工资,可这又很像上上届的做法,所以,这点很麻烦,不是谁在这说就能说明白的,只能试着来。
第二条更值得探讨。补偿该不该补偿,该补偿,关键是怎么办。首先这个大的政策里就不可能提到细节,有没有具体的补偿方案,还得等着瞧;其次,补偿是比第一条更麻烦的事儿,从征地就可以看出来,最后得利的往往是最需要征地解决市政问题,地价最不咋样的钉子户,我就是不走,你得多给钱。我怀疑政府是怕了这个了,才迟迟不说货币补偿。再次,假如真的慢慢搞逐步来,这个补偿其实可以有很多方式:
用我在一个帖子里提到的:假如真的只是解决道路管网,那么首先针对的老小区,只会是超大的小区的主要道路,如果能剩下的仍为封闭小小区,够跟上配套的公交站等服务设施,对于一般业主而言,损失的可能只是一条名义上属于自己用的道路,和几个可能存在的地上停车位,得到的是更方便快捷的对外道路,利弊真的很难说就吃亏了(这也是很多ID大力支持拆的缘故,特别是那种本身配套很落后,内部很拥堵的老小区),即从一方面的配套转向另一方面配套,即便在一个小区内部,可能大家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没准有一半人想要更好的交通而不是更私有的交通。即便这些交通同时也向外界提供,只要管理得好,就是把蛋糕做大了分,也不会有太多人心理失衡,毕竟享受的没减少,不至于非要那点儿小群体共同私有的虚名。绿地也一样,即便共享,如果能有政府管理,保持整洁成为免费公园,甚至提供更多的配套道路绿地等等,也不会有很多矛盾。
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
1、是否能用更好的,至少相当的管理水平代替现在的好的物业管理水平,把利益变相补偿的方案做到最好,打消疑虑;
2、能否真的只是逐步进行,针对真正需要的地区实施,而不是一窝蜂,全面搞,连其他设施都共享了。像以往的,上面说反腐,下面连正常福利都给削减(官媒喊话都没用),起到高级黑的作用。

我个人感觉是可以谨慎乐观,等等看效果的。
一来如前面所说,各种官方发言都在声称要逐步来,循序渐进;二来也如大家发言,即便有些地方想唱歪经,现在上面也没声音支持,下面也没利益能得,纯粹出力不讨好,其想往大里使劲儿也是推不动的。真正需要政府做的,也是大众期许的,就是公共管理服务能力的增强罢了。我也对很多部门的低水平很有意见,可如前所言,怎么提升,只能慢慢等慢慢看,当然,绝不可能为其买单让其更能低水平运转。

至于一些什么五对轮,什么几百万军队的说法,纯粹是唯恐天下不乱,借机起哄的。还有人把前一段的股灾拿出来说事儿,我就觉得搞笑:前一段儿还说股灾是敌对面斗争的结果,现在又成了施政成果了?扯淡。

这些天纷纷扰扰看了诸多发言,官方的,坛友的,我自己也放了不少厥词,统一发一下,随便拍。
我个人感觉不至于像很多网友想的那么悲观。
现在舆论和大众的聚焦点就这么三个(大众特质一般大众,而不是上来就言必称五对轮赵家那些):
1、是不是要全面拆除不留余地,一刀切;
2、是不是就把这个拆除完全当成了理念创新社会进步之举,一拆就好而无视需要配套跟进的公共管理服务;
3、是不是对需要开放的公共物权完全不给补偿。

把我在目前看到的所有官方说法和解读集合起来(发改委,最高法,涉及部门自己的专家等等,其他延伸分析不算),大概是这么几条:
1、新建小区肯定要放开,老小区逐步跟进;
2、老小区逐步跟进的条件是为了“改善交通,不影响交通的没必要拆”。“就算是要开放的小区,也不是说所有道路都变成公路了。小区内仍然会有封闭组团。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大小区,拆成小小区。小小区之间的道路是公共道路。”;
3、各路专家也认为“开放小区涉及到既有小区业主权益的维护、物业管理的升级、治安与配套设施的跟进等问题,仍需在制度上与法律上出台配套政策,也需要根据小区所在地段特征妥善处理开放方式。”《意见》中,“原则上”“逐步”等字眼也体现了政策落地必将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央文件提到开放小区,并非意味着要将小区内的所有配套设施都免费对外,只是道路资源对外开放。对于大部分小区来说,这些'对外开放'的道路资源主要用于步行,只有少数超大型小区的一些道路资源需要开放给机动车。”

根据我的观察,此前很多大城市里最新的大型小区就是这样的理念,中间是被市政规划的公共道路分割的不同小区域,每个小区域也就十来栋二十来栋楼,甚至没达到的小区“3000户”标准,可以认为,这项政策是为了解决道路交通的面居大,而不是说要抢夺私有资源。那么为什么会给人这种印象,也就是现在需要关注的问题,按我个人观点就两条:
1、封闭小区产生的原因本身就是公共管理服务能力缺失,很多基层政府懒政惰政,大家不得不怀疑这么放开的后果不仅不起作用,还只会把新路堵死,变部分堵为全面堵,一处吵闹为处处吵;
2、不管要开放多少内容,即便只是现在的大型小区的几条大路,其补偿问题如何界定。

从第一条来说,我个人感觉是最大的难题,毕竟很多要通过该政策解决的问题,就是需要承担解决这些问题的部门造成的。规划不合理是住建规划的事儿,现在又是他们提这个方案(任何事都是部门提案起草细则,没有主要领导就一项工作发表特别细节意见的,从国务院到市县都是如此);市政市容本来就管不好,只会收钱不管治理,现在你就能管得好更多小微之处?治安同样如此,和稀泥和吆喝依法依规经常在某部门同时出现。
用我在另一个贴子的一句话总结:懒政惰政对政府公信力造成的负面影响严重制约政策的实施。
其实从中央的角度,肯定也是想有举措解决这个问题的,能明显看到的就有两条,对一般行政部门的整顿,无论思想上还是绩效考核抑或说懒政惰政也是腐败;以及给公安部门涨工资。在我看来这和给部队涨工资是一个道理:给你加钱,做好承担准备。都是为政府提供更高的管理服务水平做准备。
效果会如何,不好说,后者的效果可能明显一些,因为就我个人观点,纯用思想和考核约束,倒不如再结合上正向激励,其约束更有效果和意义,但这还得考虑财政承受,社会舆论,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裁一批人剩下的涨工资,可这又很像上上届的做法,所以,这点很麻烦,不是谁在这说就能说明白的,只能试着来。
第二条更值得探讨。补偿该不该补偿,该补偿,关键是怎么办。首先这个大的政策里就不可能提到细节,有没有具体的补偿方案,还得等着瞧;其次,补偿是比第一条更麻烦的事儿,从征地就可以看出来,最后得利的往往是最需要征地解决市政问题,地价最不咋样的钉子户,我就是不走,你得多给钱。我怀疑政府是怕了这个了,才迟迟不说货币补偿。再次,假如真的慢慢搞逐步来,这个补偿其实可以有很多方式:
用我在一个帖子里提到的:假如真的只是解决道路管网,那么首先针对的老小区,只会是超大的小区的主要道路,如果能剩下的仍为封闭小小区,够跟上配套的公交站等服务设施,对于一般业主而言,损失的可能只是一条名义上属于自己用的道路,和几个可能存在的地上停车位,得到的是更方便快捷的对外道路,利弊真的很难说就吃亏了(这也是很多ID大力支持拆的缘故,特别是那种本身配套很落后,内部很拥堵的老小区),即从一方面的配套转向另一方面配套,即便在一个小区内部,可能大家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没准有一半人想要更好的交通而不是更私有的交通。即便这些交通同时也向外界提供,只要管理得好,就是把蛋糕做大了分,也不会有太多人心理失衡,毕竟享受的没减少,不至于非要那点儿小群体共同私有的虚名。绿地也一样,即便共享,如果能有政府管理,保持整洁成为免费公园,甚至提供更多的配套道路绿地等等,也不会有很多矛盾。
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
1、是否能用更好的,至少相当的管理水平代替现在的好的物业管理水平,把利益变相补偿的方案做到最好,打消疑虑;
2、能否真的只是逐步进行,针对真正需要的地区实施,而不是一窝蜂,全面搞,连其他设施都共享了。像以往的,上面说反腐,下面连正常福利都给削减(官媒喊话都没用),起到高级黑的作用。

我个人感觉是可以谨慎乐观,等等看效果的。
一来如前面所说,各种官方发言都在声称要逐步来,循序渐进;二来也如大家发言,即便有些地方想唱歪经,现在上面也没声音支持,下面也没利益能得,纯粹出力不讨好,其想往大里使劲儿也是推不动的。真正需要政府做的,也是大众期许的,就是公共管理服务能力的增强罢了。我也对很多部门的低水平很有意见,可如前所言,怎么提升,只能慢慢等慢慢看,当然,绝不可能为其买单让其更能低水平运转。

至于一些什么五对轮,什么几百万军队的说法,纯粹是唯恐天下不乱,借机起哄的。还有人把前一段的股灾拿出来说事儿,我就觉得搞笑:前一段儿还说股灾是敌对面斗争的结果,现在又成了施政成果了?扯淡。
看到另一个帖子里说什么中央在下好大一盘棋,假如棋是规划计划,谁不下棋?
媒体本身也是工具,当然也是下棋的一部分,关键在于是否能下的好。
《 人民日报 》砖家的解读
又如,《意见》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过去我们喜欢建封闭小区,认为这样更安全。但封闭的小区和大院阻断了城市道路微循环,不利于土地节约利用。其实,安全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精细化管理来解决。”杨保军说,“社区开放建议先易后难,先是新建小区不再采用大院模式。而对已建成的小区大院,可以先允许行人穿行、之后允许非机动车穿行、最后再彻底消除围墙。政策也具有可操作性,即在土地出让时,把大块土地切成若干小块分别出让,各小地块之间的空间就可以作为公共空间进行建设,各个小地块由不同主体进行开发,也有利于城市建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 人民日报 》砖家的解读
又如,《意见》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 ...
后面也解读了,对路网没有辅助作用的不用放开。用另一个观点来说,3000户以下都不算小区。在实际执行的时候,短期内需要放开的老小区不会多。新小区小块化已经很明显了。
当然,也得看配套效果,管理水平上不去,放了更乱,压根也就实施不下去了。
照这样来,要真正街区化,二十年能实现就是速度惊人了。
写的不错。

但是按照天朝一贯的毛病,谨慎乐观的等是不行的。先得吵,吵到政府压力大了,未来p民才更可能乐观

名义上什么是封闭式小区 什么是大院  多大算大   还有得争
写的不错。

但是按照天朝一贯的毛病,谨慎乐观的等是不行的。先得吵,吵到政府压力大了,未来p民才更可 ...
其实内容就隐含这个意思…
本来这也是博弈,从反腐和福利就看得出无论有意无意,基层执行往往过火,而从计生政策调整就看得出,民众声音是有效果的。
当然,我个人以为言必称五对轮和公权强拆都不算什么有用的声音。

zhepro 发表于 2016-2-25 12:25
名义上什么是封闭式小区 什么是大院  多大算大   还有得争


这个更没法一刀切。
按我个人观点,至少多大这个问题应该根据所在城市路网大小而定。如果比一般的支线道路间距还小,就没什么分割的必要,反过来,比干道间距还大,当然算大。当然另一个帖子里科普的算是通理,3000户以下不算小区,可如果都是多层呢?那也相当大了。
封闭的话,按这次的意思,恐怕高级封闭指的是临街的楼道封闭。可还是那话,除了新小区,哪儿就那么好实现,短期内恐怕和现在的新小区一样,各自有自己的院墙。这也是发改委还是哪家的专家(非个人解读,算代表解释吧)说的。

zhepro 发表于 2016-2-25 12:25
名义上什么是封闭式小区 什么是大院  多大算大   还有得争


这个更没法一刀切。
按我个人观点,至少多大这个问题应该根据所在城市路网大小而定。如果比一般的支线道路间距还小,就没什么分割的必要,反过来,比干道间距还大,当然算大。当然另一个帖子里科普的算是通理,3000户以下不算小区,可如果都是多层呢?那也相当大了。
封闭的话,按这次的意思,恐怕高级封闭指的是临街的楼道封闭。可还是那话,除了新小区,哪儿就那么好实现,短期内恐怕和现在的新小区一样,各自有自己的院墙。这也是发改委还是哪家的专家(非个人解读,算代表解释吧)说的。
这事如果不是一刀切,以政府现有的公信力搞差别化执行就纯粹是唯恐天下不乱。

细蓉云吞面 发表于 2016-2-25 12:49
这事如果不是一刀切,以政府现有的公信力搞差别化执行就纯粹是唯恐天下不乱。


如果一刀切也行,但是第一刀必须小,过程必须长。比如,要拆分的旧小区标准定的高一些,配套措施完善一些。
我也说过,此前基层政府的懒政惰政已经给政策的公信力和执行力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了。无论一刀切还是差别化,低水平管理本身就是问题的根源,不解决这个事儿只会带来更多问题。
细蓉云吞面 发表于 2016-2-25 12:49
这事如果不是一刀切,以政府现有的公信力搞差别化执行就纯粹是唯恐天下不乱。


如果一刀切也行,但是第一刀必须小,过程必须长。比如,要拆分的旧小区标准定的高一些,配套措施完善一些。
我也说过,此前基层政府的懒政惰政已经给政策的公信力和执行力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了。无论一刀切还是差别化,低水平管理本身就是问题的根源,不解决这个事儿只会带来更多问题。
wushangl 发表于 2016-2-25 12:44
这个更没法一刀切。
按我个人观点,至少多大这个问题应该根据所在城市路网大小而定。如果比一般的直线道 ...
我觉得按照户数还是有点不可理  还是按照尺度算最直接

新小区的每一个块区 不应超过200米  

我看了一下地图 唐长安城东西9000米 9个坊   每个坊1千米
元大都城 东西宽6.7公里 10个坊 平均每个坊 670米 趋势还是越来越小块化的

北京的街区 就是直接从元代就已经确定的街道位置上 发展和延伸而来的
主要的块区 尺度都在六七百米上下
比如说从交道口到宽街的南北宽度 随着道路眼神 直接决定了三里屯街区的南北宽度
交道口到北新桥的东西宽度 基本就是安贞 安慧 大屯的街区东西宽度

如果一刀切也行,但是第一刀必须小,过程必须长。比如,要拆分的旧小区标准定的高一些,配套措施完善一 ...
第一刀应该就是从这些部委的家属小区开刀,不管对交通有没有实际影响,起码做个姿态出来。
我觉得按照户数还是有点不可理  还是按照尺度算最直接

新小区的每一个块区 不应超过200米  


其实除了北上广,即便省会城市200米见方的小区都不多,比如西安哈尔滨,而重庆这种山城更特殊,这就看到底是一刀切还是如何了。
除一线以外的城市搞街区制是一种倒退,我还是觉得小区越大居住越舒适,对周边交通越有利。小区越大房屋产品样式越丰富绿地小品河流越能展开。对周边交通来说小区大了,红绿灯的间距就拉大了,不容易出现塞满的现象。      关键还是在于小区的开发强度。主要是减小容积率,建筑密度和限高。
除一线以外的城市搞街区制是一种倒退,我还是觉得小区越大居住越舒适,对周边交通越有利。小区越大房屋产品 ...
原本走100米的现在走1000米,你说效率高了还是低了?
第一刀应该就是从这些部委的家属小区开刀,不管对交通有没有实际影响,起码做个姿态出来。
按我个人感觉,很可能。中央在这方面有很多表现了。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各部委集中的家属小区也不多了。
除一线以外的城市搞街区制是一种倒退,我还是觉得小区越大居住越舒适,对周边交通越有利。小区越大房屋产品 ...
容积率小,小区又大,这只会是少数人的居住地,对于交通肯定是有影响的。从欧洲美国经验来看,这种社区也只存在于市郊。更不要说中国这种人口密度,非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也是做不到的。
容积率小,小区又大,这只会是少数人的居住地,对于交通肯定是有影响的。从欧洲美国经验来看,这种社区也 ...
容积率1 .限高12层。
雨太大 发表于 2016-2-25 13:08
除一线以外的城市搞街区制是一种倒退,我还是觉得小区越大居住越舒适,对周边交通越有利。小区越大房屋产品 ...
红绿灯不只设计车辆 还有过马路的行人  如果想去的地方在对面 而要绕出一公里  那爬隔离护栏的人就会大大增加

上次热说中国式过马路的时候  一般的街区斑马线的密度    还就是200米比较合适

如果路网不够密 路的车道就要增加 为了安全 不是少数重点地段修很长的过街天桥 就是得设置斑马线红绿灯  到头来 还都是一码事
原本走100米的现在走1000米,你说效率高了还是低了?
你要去哪里?
你要去哪里?
你管我去哪里?
你要去哪里?
估计是小区的一边到对面。这么大小区相当于干道距离大,又不开放就只能绕路了。
容积率1 .限高12层。

那基本上是几个楼周围大范围(十几倍面积)的绿地和其他配套。这在哪儿都是高档社区了,还住不了多少人,市中心要都这样根本就要堵死了。
啊,一般来说,不考虑功能,过去的市政府倒是和这个很像…还是独楼…这么搞总不是要把所有的市内都变成华盛顿特区吧…
容积率小,小区又大,这只会是少数人的居住地,对于交通肯定是有影响的。从欧洲美国经验来看,这种社区也 ...
现在积压了那么多的房子,主要都是借的天,其实安对美的比例,中国大概可以住上叠拼或洋房,而不是高层。
雨太大 发表于 2016-2-25 13:24
现在积压了那么多的房子,主要都是借的天,其实安对美的比例,中国大概可以住上叠拼或洋房,而不是高层。

积压房子的原因就深层次了。现在无论是各种资源还是随之而来的人口流动,都是往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集中,其他的,注定积压。
而且同时人口老龄化,很多新房会积压的地区,老房子仍然人口密度高,只是老年人不再消费新房了而已,这些地方你要是都造成多层照样住不下,而且还会拥堵。
那基本上是几个楼周围大范围(十几倍面积)的绿地和其他配套。这在哪儿都是高档社区了,还住不了多少人, ...
其实不低,也就多层小高层加叠拼的格局。
wushangl 发表于 2016-2-25 12:36
其实内容就隐含这个意思…
本来这也是博弈,从反腐和福利就看得出无论有意无意,基层执行往往过火,而从 ...
其实本来就只是小事,上头估计也没想到反应会这么大

社会阶层割裂太久,底下不再相信政府会维护其权益了,但凡点事一点就着一点就着。

现在还有点经国打虎的意思,上下都在看敢不敢对自己的单位大院先动刀啦
雨太大 发表于 2016-2-25 13:33
其实不低,也就多层小高层加叠拼的格局。
那容积率就不可能是1,现在配套绿地不小,楼间距不算小,楼层不超过20层的小区,容积率一般都过2了。
二十年能完成那是惊天壮举了。。。。。

前5年打通政府机关国营事业机关国企厂矿道路,这方面阻力最小法理最充分。。。可以绩效考核,这样可以解重要城市交通枢纽或重要节点的燃眉之急。。。开发空余空间提供停车位。。。至于在未转入国有土地使用权情况下,风景优美区块供少数人享乐养老活动的封闭空间要全部打开。。向社会公布目标进程结果。。

之后用10年提高政府对城市管理水平,以期达到城市内非封闭空间的环境人文体育活动设施与全市封闭小区内平均等同,做到无占道经营,无断头路,无私搭滥建,无污染排放,垃圾不落地,无违法停车,犯罪率等同封闭小区内部。。。。

最后五年做思想动员权益补偿。。。。进入大同社会。。。
红袖添香夜读书 发表于 2016-2-25 13:35
其实本来就只是小事,上头估计也没想到反应会这么大

社会阶层割裂太久,底下不再相信政府会维 ...
所以还是为以往买单。
不折腾是对的,但是同时也不作为了。如果再拖,可真就积重难返了,最起码这次还能等着看。
反过来,如果看到效果好,有突破,那就能向好,老虎也就打下去了。
我个人还是很乐观的,去的城市很多,看到一些机关已经不能算大院了,有独栋大楼,也有公益广场性质的。
长河落月 发表于 2016-2-25 13:36
二十年能完成那是惊天壮举了。。。。。

前5年打通政府机关国营事业机关国企厂矿道路,这方面阻力最小法 ...
本来我是想说3,50年的……

20年是考虑到本届政府的任期和后续直接影响年限,差不多10年,也是啃骨头时期。这10年真能管理服务水平和开放双提升,剩下10年也就是顺理成章吃肉的时候了,良性循环。
那容积率就不可能是1,现在配套绿地不小,楼间距不算小,楼层不超过20层的小区,容积率一般都过2了。
我们这一个总高5层,100多幢的小区,容积率0.9
雨太大 发表于 2016-2-25 13:47
我们这一个总高5层,100多幢的小区,容积率0.9
那这个小区的环境可真不错,也不适合在市核心区域推广。
100多栋楼,内部不开放就是很大的小区了,比如从小区南边这条路往北边那边路上去就很绕。
反过来,假如只是从最中间开一条路,分成两个封闭小区,对周边交通就是极大缓解,也不影响内部什么。
话说这两年很少有批这样大的小区,内部还没有市政路了。


编辑一下先

编辑一下先
那这个小区的环境可真不错,也不适合在市核心区域推广。
100多栋楼,内部不开放就是很大的小区了,比如 ...
周边交通还很好呀,为什么要想着把它中间钋开来。不过近些年开发的一般是20-30幢左右,容积率2左右。前些年主力是高层,这两年的又以洋房受追捧,现在的容积率都做到了1.5   .
那这个小区的环境可真不错,也不适合在市核心区域推广。
100多栋楼,内部不开放就是很大的小区了,比如 ...
还有一个趋势:大多都不喜欢住高层。建了高层容积率那么高,以后拆迁安置是一个大问题,赔不起啊。
雨太大 发表于 2016-2-25 14:17
还有一个趋势:大多都不喜欢住高层。建了高层容积率那么高,以后拆迁安置是一个大问题,赔不起啊。
无论高层还是多层,从目前来看将来的拆迁可能性不大了,除非是特别核心地区。
一线城市拆不起,高层多层,你四合院都拆不起,其他城市,就现在这么个人口比例和规划氛围土地政策,基本还是往周边扩,就算不扩,也没那么多年轻人住了。
你看美国,大城市核心地区那些摩天楼也好多层楼也好,都是几十年的老房子在出租还供不应求,非特别大的项目不可能拆迁的。
周边车辆交通可能还行,人走路就费劲了。估计按这次的思路,差不多是得卡开一些,至少降到两条道之间的大小。
无论高层还是多层,从目前来看将来的拆迁可能性不大了,除非是特别核心地区。
一线城市拆不起,高层多层 ...
就是说啊一线不去管他,越是中心区街区式路网越细楼越高也没办法。大部分的2 3线你这么搞就有问题了。现在内路的县城也都是学大城市建高层就没必要了。
无论高层还是多层,从目前来看将来的拆迁可能性不大了,除非是特别核心地区。
一线城市拆不起,高层多层 ...
就是说啊一线不去管他,越是中心区街区式路网越细楼越高也没办法。大部分的2 3线你这么搞就有问题了。现在内路的县城也都是学大城市建高层就没必要了。
雨太大 发表于 2016-2-25 19:10
就是说啊一线不去管他,越是中心区街区式路网越细楼越高也没办法。大部分的2 3线你这么搞就有问题了。现 ...
小城市的主干道堵得更厉害,车多了,管理更乱,呵呵。

步行绕一个路口尤其不方便,一般是大院背靠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