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中央要求拆除小区围墙 非拍脑袋决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3:24:05


昨天(2月21日),中央公布了一份重磅文件,不仅“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 还要求“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

围绕这份文件“拆除小区围墙”的要求,赞同者有,质疑的声音也有。有人疑问:没有围墙,物业怎么管?陌生人随意进出怎么办?还有人冷嘲热讽,认为中央推广的街区制无助于疏解城市交通拥堵,这么干是拍脑袋做决定。

拆小区围墙是拍脑袋决定吗?当然不是。中央为何要发文件推广街区制、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不妨往下看。

城市病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回到文件制定的出发点上。

这份文件,全称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作为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它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说它重磅一点不为过。

经过37年发展,中国城市日新月异,但问题吗?也不少。尤其是各种“城市病”,必须得治,刻不容缓。这就是这份重磅文件的出发点。

对于中国的“城市病”,文件里这样表述:城市建设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节约集约程度不高;依法治理城市力度不够,违法建设、大拆大建问题突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蔓延加重。

在中央看来,封闭小区是当前城市病的一大病因。随着大宗用地开发越来越普遍,宽马路、大广场、超大封闭社区形成,迫使人们不得不开车出行,却拥堵在路上。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不但造成街区宜居性不高,社区活力缺乏,也令不少人的城市生活并不快乐。

这些“城市病”需要治到什么程度?中央有总体目标: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实现“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就是中央着力推出的新举措。

街区制

不少人觉得,如果能居住在一个封闭小区,特别是单位大院,那必是极好的。因为外有保安守门,内有绿地红花,闲杂人等不得入内,不仅显得有身份,住得也安心。因此,他们对于拆围墙、街区制有不少意见:小区围墙跟城市交通拥堵能有啥关系?街区制让外人随意进出小区,还能和谐安宁吗?

人们在抱怨新生事物时不妨也多思考一些。

第一,小区拆围墙其实就是清除城市交通路网栓塞。封闭式小区确实有好处,但对于城市交通而言,它无异于一个个“拦路虎”。

在地图上看,每个封闭小区都有可能成为城市的交通“盲点”。很多封闭小区一方面不允许小区内道路对外开放,一方面迫使城市道路绕小区进行规划,于是一些传统街道的小路,本可以充当为主路分流的“交通毛细血管”,却被封闭小区堵死,导致所有的车流压力都集中到主干道。这岂不是在人为制造拥堵?

由于封闭式小区的进出往往只有一到几个出口,而且如今不少小区规模越来越大,一旦成为数万人入住的超大型封闭社区,将让小区出入口与其关联的道路通行压力巨大,极易造成拥堵。想想你们小区门口的车流,你还敢说小区围墙和城市拥堵没关系?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拆掉围墙的街区制正是破解城市拥堵的良药。为应对交通拥堵难题,不少国家正是通过发展小街区,畅通城市毛细血管,使城市路网稠密,四通八达,从而达到“治堵”的目的。

中国的城市越来越堵,大量的道路资源却被封闭在小区里闲置,这怎么可以?拆掉围墙,推广街区制,不仅出门就有通途,还能提供更多的停车泊位,难道不好吗?

第二,街区制并非威胁社区安宁的洪水猛兽,拆围墙有助于增强社区活力。

长久以来,封闭式小区用围墙将城市割裂成一个个封闭的小单元,往往只能搞内循环,不仅阻碍交通,也妨害经济繁荣。与之相比,开放式的街区制的优点就是资源共享。

街区制之所以会有这一优点,关键是它具有由城市主干道围合、中小街道分割、路网密度较高、公共交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就近配套的开放街区模式。最常见的街区制是,楼上住人,属于私有空间;下面做生意,属于商业空间或者公共空间。

这样一来,没有围墙的街区制就能将封闭小区内的其他资源公共化,例如绿地、停车场、小商铺等,带来更多的商业活动。这些神经末梢被激活,整个城市的经济会更有活力。

被激活的还有社区活力。中国一些城市的老城区,如南方一些城市的骑楼,就是典型的街区制,居民们往来密切,邻里关系融洽,而在一些大城市高大上的封闭式小区里,小区居民往往互不相识,甚至一个楼层的邻居都从不打交道。

推广街区制带来的更多公共空间,将让更多的城市居民告别冷漠的围墙,给整个社区带来生活气息,逐步建立熟人社会,这岂不会给居民带来更大的安全感?

配套

当然,“没有围墙,怎么保障居民道路安全?”“车来车往,如何不被噪音打扰?”“很多小区道路本就狭窄,如何达到疏解交通的目的?”,这些老百姓担心的问题确实值得关切。

毕竟,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封闭化”的小区模式,对“街区制”新生事物多少总会无所适从。平静的家里突然来了陌生人,咋办?这就提醒相关执行部门:街区制推广不会一蹴而就,在制定具体规划时,必须注意完善与之相关的配套措施。

首先,推行街区制要有“软件”支撑。这里说的“软件”主要是权益的划分,我们知道,《物权法》规定,建筑区划内的道路、绿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等,都属于业主共有。未来,街区的道路、绿地、停车位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如何分配,还需要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和细分,绝对不可以是一个糊涂账。

其次,推行街区制还得有“硬件”保障。解决好停车问题、物业管理问题、环境问题、住宅区内公共空间等问题,是实现住宅街区化的前提。


例如,由于街区制使得居住区楼下的车流增加、车速更快,增添了交通安全隐患,同时加大了居住区的噪音干扰,这就需要考虑到街区单元尺寸的大小。有媒体介绍,成都的“小街区规制”试验对街区单元尺寸有明确规定:街区单元尺度不宜大于200米×200米,街区单元规模约50亩左右;道路网密度宜不低于10km/km2,道路宽度宜不大于25米。这种细化的要求值得借鉴。很多小区内部的道路不规整,如果开放小区作为公共道路通行,必须要经过相应的改造,这样的“硬件”改造离不开政府的参与。

最后,街区制的推行还需要一些单位做表率。当前,街区制的推行仍面临一些问题,尤其是人们的思想观念误区需进一步疏通,需要一些单位大院率先垂范、引领,加快开放步伐。这一点,中央的《意见》已经明确,“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开放封闭小区从一些单位大院开始,才有利于未来街区制的顺利推行。
http://news.163.com/16/0222/21/BGF5V1BG0001124J.html

昨天(2月21日),中央公布了一份重磅文件,不仅“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 还要求“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

围绕这份文件“拆除小区围墙”的要求,赞同者有,质疑的声音也有。有人疑问:没有围墙,物业怎么管?陌生人随意进出怎么办?还有人冷嘲热讽,认为中央推广的街区制无助于疏解城市交通拥堵,这么干是拍脑袋做决定。

拆小区围墙是拍脑袋决定吗?当然不是。中央为何要发文件推广街区制、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不妨往下看。

城市病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回到文件制定的出发点上。

这份文件,全称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作为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它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说它重磅一点不为过。

经过37年发展,中国城市日新月异,但问题吗?也不少。尤其是各种“城市病”,必须得治,刻不容缓。这就是这份重磅文件的出发点。

对于中国的“城市病”,文件里这样表述:城市建设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节约集约程度不高;依法治理城市力度不够,违法建设、大拆大建问题突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蔓延加重。

在中央看来,封闭小区是当前城市病的一大病因。随着大宗用地开发越来越普遍,宽马路、大广场、超大封闭社区形成,迫使人们不得不开车出行,却拥堵在路上。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不但造成街区宜居性不高,社区活力缺乏,也令不少人的城市生活并不快乐。

这些“城市病”需要治到什么程度?中央有总体目标: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实现“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就是中央着力推出的新举措。

街区制

不少人觉得,如果能居住在一个封闭小区,特别是单位大院,那必是极好的。因为外有保安守门,内有绿地红花,闲杂人等不得入内,不仅显得有身份,住得也安心。因此,他们对于拆围墙、街区制有不少意见:小区围墙跟城市交通拥堵能有啥关系?街区制让外人随意进出小区,还能和谐安宁吗?

人们在抱怨新生事物时不妨也多思考一些。

第一,小区拆围墙其实就是清除城市交通路网栓塞。封闭式小区确实有好处,但对于城市交通而言,它无异于一个个“拦路虎”。

在地图上看,每个封闭小区都有可能成为城市的交通“盲点”。很多封闭小区一方面不允许小区内道路对外开放,一方面迫使城市道路绕小区进行规划,于是一些传统街道的小路,本可以充当为主路分流的“交通毛细血管”,却被封闭小区堵死,导致所有的车流压力都集中到主干道。这岂不是在人为制造拥堵?

由于封闭式小区的进出往往只有一到几个出口,而且如今不少小区规模越来越大,一旦成为数万人入住的超大型封闭社区,将让小区出入口与其关联的道路通行压力巨大,极易造成拥堵。想想你们小区门口的车流,你还敢说小区围墙和城市拥堵没关系?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拆掉围墙的街区制正是破解城市拥堵的良药。为应对交通拥堵难题,不少国家正是通过发展小街区,畅通城市毛细血管,使城市路网稠密,四通八达,从而达到“治堵”的目的。

中国的城市越来越堵,大量的道路资源却被封闭在小区里闲置,这怎么可以?拆掉围墙,推广街区制,不仅出门就有通途,还能提供更多的停车泊位,难道不好吗?

第二,街区制并非威胁社区安宁的洪水猛兽,拆围墙有助于增强社区活力。

长久以来,封闭式小区用围墙将城市割裂成一个个封闭的小单元,往往只能搞内循环,不仅阻碍交通,也妨害经济繁荣。与之相比,开放式的街区制的优点就是资源共享。

街区制之所以会有这一优点,关键是它具有由城市主干道围合、中小街道分割、路网密度较高、公共交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就近配套的开放街区模式。最常见的街区制是,楼上住人,属于私有空间;下面做生意,属于商业空间或者公共空间。

这样一来,没有围墙的街区制就能将封闭小区内的其他资源公共化,例如绿地、停车场、小商铺等,带来更多的商业活动。这些神经末梢被激活,整个城市的经济会更有活力。

被激活的还有社区活力。中国一些城市的老城区,如南方一些城市的骑楼,就是典型的街区制,居民们往来密切,邻里关系融洽,而在一些大城市高大上的封闭式小区里,小区居民往往互不相识,甚至一个楼层的邻居都从不打交道。

推广街区制带来的更多公共空间,将让更多的城市居民告别冷漠的围墙,给整个社区带来生活气息,逐步建立熟人社会,这岂不会给居民带来更大的安全感?

配套

当然,“没有围墙,怎么保障居民道路安全?”“车来车往,如何不被噪音打扰?”“很多小区道路本就狭窄,如何达到疏解交通的目的?”,这些老百姓担心的问题确实值得关切。

毕竟,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封闭化”的小区模式,对“街区制”新生事物多少总会无所适从。平静的家里突然来了陌生人,咋办?这就提醒相关执行部门:街区制推广不会一蹴而就,在制定具体规划时,必须注意完善与之相关的配套措施。

首先,推行街区制要有“软件”支撑。这里说的“软件”主要是权益的划分,我们知道,《物权法》规定,建筑区划内的道路、绿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等,都属于业主共有。未来,街区的道路、绿地、停车位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如何分配,还需要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和细分,绝对不可以是一个糊涂账。

其次,推行街区制还得有“硬件”保障。解决好停车问题、物业管理问题、环境问题、住宅区内公共空间等问题,是实现住宅街区化的前提。


例如,由于街区制使得居住区楼下的车流增加、车速更快,增添了交通安全隐患,同时加大了居住区的噪音干扰,这就需要考虑到街区单元尺寸的大小。有媒体介绍,成都的“小街区规制”试验对街区单元尺寸有明确规定:街区单元尺度不宜大于200米×200米,街区单元规模约50亩左右;道路网密度宜不低于10km/km2,道路宽度宜不大于25米。这种细化的要求值得借鉴。很多小区内部的道路不规整,如果开放小区作为公共道路通行,必须要经过相应的改造,这样的“硬件”改造离不开政府的参与。

最后,街区制的推行还需要一些单位做表率。当前,街区制的推行仍面临一些问题,尤其是人们的思想观念误区需进一步疏通,需要一些单位大院率先垂范、引领,加快开放步伐。这一点,中央的《意见》已经明确,“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开放封闭小区从一些单位大院开始,才有利于未来街区制的顺利推行。
http://news.163.com/16/0222/21/BGF5V1BG0001124J.html
哈哈哈哈哈哈哈,先把中南海打开吧
也算有进步,第二天就回应民众质疑
神经病。。。
哈哈哈哈哈哈哈,先把中南海打开吧
嗯,嗯,好建议~
看来是铁了心了要
领导带头吧
看来那是拍屁股决定的。
看来那是拍屁股决定的。
不会是屁股拍手的么?
新时代的何不食肉糜,住大院的瞎掰扯住居民区的,反正你们说了算,法律算个屁
拆了围墙,物业们会不会打架
这次回应的很快呀。
拍PP决定的,丫的小区的所有公共设施都是业主掏买的。
拆拆扒扒,弄俩花花


不过这次我支持拆
去他妈的星辰大海
国人的平均素质,远不足以支持这样的做法,新浪上75%以上的人都持反对意见。
我感觉开放的结果很可能是,原来管理秩序良好的小区环境恶化,被平均。
小区治安怎么办,物业费怎么办?小区停车怎么办?这些细节大老爷们是从来不知道的,因为他们压根没有这些问题
dizangli1 发表于 2016-2-22 22:09
小区治安怎么办,物业费怎么办?小区停车怎么办?这些细节大老爷们是从来不知道的,因为他们压根没有这些问 ...
我感觉对于现在的小区,治安应该变化不大,因为现在很多小区实质上也是随便进的,
但停车等公共资源被占用的问题会更突出,特别是大城市。
那好吧,把公摊还给我们。
政府不动用公共财政做好公共场地的绿化设施,转而要求业主花钱那买的小区设施拿出来共享?共享尼玛逼。
还说不是拍脑袋决策,呸,如果现今社会人素质都很好,那我们业主就不必担心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请问当今社会能做到吗?小区下面随处丢垃圾谁管?谁打扫?基础设施被玩坏谁赔偿?

玩过模拟城市的都知道,玩家必须先规划好道路网,再建建筑,脑残住建部门没做好规划,现在怪小区了。尼玛的。
我感觉对于现在的小区,治安应该变化不大,因为现在很多小区实质上也是随便进的,
但停车等公共资源被占 ...
市中心的罢了,郊区靠近工业区的试试。保管过了七点不敢出门。
先从市政府大院拆起,咋样?
象我住的小区,围墙很少,只有个别的,里面的道路也是曲曲折折,路边停上车后只有单车道了,也不可能对交通有帮助。


除非你把草坪和公共设施都扒了修成路
我感觉对于现在的小区,治安应该变化不大,因为现在很多小区实质上也是随便进的,
但停车等公共资源被占 ...
如果开放以后,就没人交物业费,那么就会没有保安,没人管探头,你说治安变化大不大?
皇恩浩荡,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家敢对物权法出尔反尔,连两千年前的商鞅都不如,离那一天已经不远了
dizangli1 发表于 2016-2-22 22:16
如果开放以后,就没人交物业费,那么就会没有保安,没人管探头,你说治安变化大不大?
这个有可能的,而且还是恶性循环,或者以后的物业体质要变,不同的工作由不同专业物业公司承担,比如扫地是一家,修理又是一家,坏了,OK,交钱,比过去更多。
今后小孩上学,妇女上夜班都成了高危。自己回家开门都得注意有没有尾随的。
今后小孩上学,妇女上夜班都成了高危。自己回家开门都得注意有没有尾随的。
以后高层会收不上电梯费,大白天都要防备贼上门
赵家敢对物权法出尔反尔,连两千年前的商鞅都不如,离那一天已经不远了
少见多怪,赵家的话,哪句算过数?
同意,但是相应变成公共用地的面积请按地价平摊后补偿给业主,变成公共区域内的景观照明水电等等的费用请政府解决。
日人民报说了半天还是回避不了这样一个事实:开放还真TMD只是一个拍脑袋决定,问题的真正核心,像如何处理开放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还真的就是一片空白,政府压根就没有考虑过。。。
当务之急还是要把那个该死的《物权法》先废了,否则说这些有个鸟用。
当务之急还是要把那个该死的《物权法》先废了,否则说这些有个鸟用。
明天就出司法解释,这还不好办
你要这样干,那你必须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服民众,不管是从法理上还是配套改革上,否则这样公然践踏全体居民的利益,还要不要民意了,还要不要执政基础了?真当有枪就牛逼是吧?
   小区的业委会和物业的关系法律都没理顺,就急着要开围墙?这么会转移注意力???
xy09 发表于 2016-2-22 22:37
你要这样干,那你必须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服民众,不管是从法理上还是配套改革上,否则这样公然践踏全体居民的 ...
枪杆子不是基础吗?
我就对中南海啥时候开放烧烤摊、卖菜感兴趣,应该让人民走进中南海,难倒害怕自己的人民吗?
真理在什么什么之内,有什么不服的,我服
枪杆子不是基础吗?
载丰说不怕,有兵在,香帅曰不异于亡国之音
你要这样干,那你必须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服民众,不管是从法理上还是配套改革上,否则这样公然践踏全体居民的 ...
从春晚风波就能看出,对您的意见压根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