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天休假模式”要来了,这是真的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07:57:36
http://travel.people.com.cn/n1/2016/0204/c41570-28109414.html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要推动地方和企事业单位在保证每周法定40小时工作时、不影响群众办事的前提下,创造条件让员工错峰休假、弹性休息,探索夏季“2.5天休假模式”。

  这一说法毫无疑问地吊起了人们的“胃口”。传说的“2.5天休假模式”真的要来了,只是,离现实的你有多远?

  突然多出的半天假?

  事实上,“2.5天休假”并非在这次全国旅游工作会上首次提出。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错峰休假。

  正是在这份《意见》上,首次将带薪休假、错峰休假、“2.5天小短假”一并提出,并指出要通过优化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鼓励弹性作息等,激发旅游消费需求。

  其实,任何事情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先了解一下大背景: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旅游业发展却逆势而上,甚至成为很多国家创造就业和创业、出口创收以及拉动基础设施的关键驱动力。

  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数据,2015年国际游客预计增幅为3%至4%,继续超过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对全球GDP综合贡献约7.8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总量10%;创造2.84亿个就业岗位,占全球总量9.5%。

  在国内,去年旅游业对全国GDP的直接贡献为3.32万亿元,占GDP总量4.88%;综合贡献占GDP10.8%。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11万人,占就业总人口的10.2%。此外,旅游投资去年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42%。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扩大消费供给的重要动力。

  “旅游业带动性强、乘数效应大、综合效益高,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李金早说。也就是说,调整休假安排对于激发旅游消费热情、扩大旅游消费规模的作用明显,对抵御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很值得想象”。

  别忙着高兴:“具备条件”很重要

  要是真能安排出半天假,还可以自己调剂,对百姓来说自然高兴。但也有不少网友质疑:“我每周两天的休息都不能保障,2.5天休假怎么可能?”

  “对于2.5天的小短假,要看三大关键词:‘鼓励’而非统一、‘夏季’而非全年、‘有条件’的单位而不是全部,说明这项政策惠及的群体和人数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中国旅游未来研究会副会长刘思敏说。

  国家旅游局也表示,要在不影响各单位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也不影响群众办事的前提下,创造条件让员工错峰休假、弹性休息,探索夏季“2.5天休假模式”。

  “这一方式与劳动法没有任何关系,它并不是意味着每周40小时工作制减为36小时工作制。在保证工时的基础上,它是一种调休的形式,所以对它抱有这样的期待实际上是一场美丽的误会。”刘思敏说。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杜炜指出,落实错峰休假首先要合理安排和调整休假制度,在保证国庆、元旦等传统重要假期基础上,结合各地特色,适当调整假日品种。在带薪休假制度相对完善的前提下,可拆分现有的长假,分解成多个与民族节日相契合的“小长假”。

  这个假到底该怎么休?

  到底如何休假?争论了多年,意见仍然不同。

  一些人认为,“2.5天休假模式”看上去很美,但难以实现,至少短期内落不到自己头上,还不如增加个长假;另一些人认为,集中的长假造成“扎堆”出行,还是错峰休假,能自己安排时间最好。

  刘思敏认为,长假短缺才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瓶颈,也可以说是提升民众幸福感的瓶颈。

  “由于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数以亿计的异地就业人群有探亲的需求。同时,较为富裕的群体有旅游消费的刚性需求。而带薪休假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落实得并不好,因此增加黄金周可能才是现实的解决之道。”他说。




  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有关负责人认为,现行的假日制度,造成出游时间过于集中,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交通严重拥堵、安全压力大、景区生态环境不堪重负、消费体验质量下降等。实行错峰休假、增设地方性节假日等措施,或可破解带薪休假落实难的问题。

  现实中,有些地方像壮族三月三、傣家泼水节、藏族藏历新年等,当地都施行灵活变通的休假模式。这次全国旅游工作会也提出要推动各级政府把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纳入议事日程,要制定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全年休假时间。同时加强带薪年休假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认为,“2.5天休假模式”和增加长假“都可以有”。从旅游的角度来说,增加长假更加具有现实可行性和针对性;同时,两天半的休假模式也是一种平衡劳动者工作与生活关系的措施。
转自   新华社记者齐中熙、周慧敏http://travel.people.com.cn/n1/2016/0204/c41570-28109414.html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要推动地方和企事业单位在保证每周法定40小时工作时、不影响群众办事的前提下,创造条件让员工错峰休假、弹性休息,探索夏季“2.5天休假模式”。

  这一说法毫无疑问地吊起了人们的“胃口”。传说的“2.5天休假模式”真的要来了,只是,离现实的你有多远?

  突然多出的半天假?

  事实上,“2.5天休假”并非在这次全国旅游工作会上首次提出。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错峰休假。

  正是在这份《意见》上,首次将带薪休假、错峰休假、“2.5天小短假”一并提出,并指出要通过优化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鼓励弹性作息等,激发旅游消费需求。

  其实,任何事情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先了解一下大背景: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旅游业发展却逆势而上,甚至成为很多国家创造就业和创业、出口创收以及拉动基础设施的关键驱动力。

  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数据,2015年国际游客预计增幅为3%至4%,继续超过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对全球GDP综合贡献约7.8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总量10%;创造2.84亿个就业岗位,占全球总量9.5%。

  在国内,去年旅游业对全国GDP的直接贡献为3.32万亿元,占GDP总量4.88%;综合贡献占GDP10.8%。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11万人,占就业总人口的10.2%。此外,旅游投资去年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42%。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扩大消费供给的重要动力。

  “旅游业带动性强、乘数效应大、综合效益高,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李金早说。也就是说,调整休假安排对于激发旅游消费热情、扩大旅游消费规模的作用明显,对抵御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很值得想象”。

  别忙着高兴:“具备条件”很重要

  要是真能安排出半天假,还可以自己调剂,对百姓来说自然高兴。但也有不少网友质疑:“我每周两天的休息都不能保障,2.5天休假怎么可能?”

  “对于2.5天的小短假,要看三大关键词:‘鼓励’而非统一、‘夏季’而非全年、‘有条件’的单位而不是全部,说明这项政策惠及的群体和人数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中国旅游未来研究会副会长刘思敏说。

  国家旅游局也表示,要在不影响各单位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也不影响群众办事的前提下,创造条件让员工错峰休假、弹性休息,探索夏季“2.5天休假模式”。

  “这一方式与劳动法没有任何关系,它并不是意味着每周40小时工作制减为36小时工作制。在保证工时的基础上,它是一种调休的形式,所以对它抱有这样的期待实际上是一场美丽的误会。”刘思敏说。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杜炜指出,落实错峰休假首先要合理安排和调整休假制度,在保证国庆、元旦等传统重要假期基础上,结合各地特色,适当调整假日品种。在带薪休假制度相对完善的前提下,可拆分现有的长假,分解成多个与民族节日相契合的“小长假”。

  这个假到底该怎么休?

  到底如何休假?争论了多年,意见仍然不同。

  一些人认为,“2.5天休假模式”看上去很美,但难以实现,至少短期内落不到自己头上,还不如增加个长假;另一些人认为,集中的长假造成“扎堆”出行,还是错峰休假,能自己安排时间最好。

  刘思敏认为,长假短缺才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瓶颈,也可以说是提升民众幸福感的瓶颈。

  “由于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数以亿计的异地就业人群有探亲的需求。同时,较为富裕的群体有旅游消费的刚性需求。而带薪休假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落实得并不好,因此增加黄金周可能才是现实的解决之道。”他说。




  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有关负责人认为,现行的假日制度,造成出游时间过于集中,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交通严重拥堵、安全压力大、景区生态环境不堪重负、消费体验质量下降等。实行错峰休假、增设地方性节假日等措施,或可破解带薪休假落实难的问题。

  现实中,有些地方像壮族三月三、傣家泼水节、藏族藏历新年等,当地都施行灵活变通的休假模式。这次全国旅游工作会也提出要推动各级政府把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纳入议事日程,要制定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全年休假时间。同时加强带薪年休假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认为,“2.5天休假模式”和增加长假“都可以有”。从旅游的角度来说,增加长假更加具有现实可行性和针对性;同时,两天半的休假模式也是一种平衡劳动者工作与生活关系的措施。
转自   新华社记者齐中熙、周慧敏
福利一提高,人体劳动力成本就增加,商品成本就上升,企业竞争力就下降。企业家就宁可希望要一批吃苦耐劳的机器和一群成熟的维护团队,也不想要年轻工人咯。
然而跟体制外的人并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对体制内有利的就会很快通过,反之则东拉西扯。
然而跟体制外的人并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对体制内有利的就会很快通过,反之则东拉西扯。

体制内的国企和央企可会因为这个政策给外聘工多发半天的加班费,而外聘工的工资都是从正式工的工资总额里分出去的。这样一来,活干的越多,正式工工资越少。谁都不爽。
我可以骂人吗
福利一提高,人体劳动力成本就增加,商品成本就上升,企业竞争力就下降。企业家就宁可希望要一批吃苦耐劳的 ...
成熟的团队也是新老搭配的,纯粹都是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这样的人力成本太高,我上班的公司一般都是一老带三新,费效比相对合理点吧。
体制内的国企和央企可会因为这个政策给外聘工多发半天的加班费,而外聘工的工资都是从正式工的工资总额 ...
是啊,经济景气的时候还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上班族的鸭梨山大。
我可以骂人吗
关键是骂谁?真像大家想的那样,都不知道找谁算账去,就像走在烂泥谭里,只有眼睁睁的往下陷,越挣扎沉的越快。
产业结构升了多少
现在两天假跟体制体关系都不大,两天半毛关系没有。
产业结构升了多少

该升的还是要升,估计2.5天休假也有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意思,在出口减少的情况下,多放假能刺激国人的消费。
未来的就业模式值得考虑。更多的法定休假,和自己找事情做可以结合起来。

时代变掉了,经济和产业变化速度越来越快,美国那边的兼职和自由职业灵活就业越来越多,这恐怕是个趋势。

几年前公务员还是最炙手可热手的职业,随着反腐严管社会化等等,也没那么热了。
现在两天假跟体制体关系都不大,两天半毛关系没有。
还是有影响吧,毕竟在满负荷运转时,国企民企的生产成本都会增加。以前半天算正班,现在要按加班费算。
休假两天半,两天一晚的两日游,变成三天两晚的三日游,利好酒店住宿行业
未来的就业模式值得考虑。更多的法定休假,和自己找事情做可以结合起来。

时代变掉了,经济和产业变化速 ...
这样可能会造阶级固化速度加快,普通人进价的天花板会越来越低,最多也就成为权贵的高级打工仔。
旅游业利益集团又惦记你们的腰包了,就这样。
旅游业利益集团又惦记你们的腰包了,就这样。
没办法,有时间总归要多陪陪家人到处走走,钱多钱少到时其次。
私人老板们要哭了
休假两天半,两天一晚的两日游,变成三天两晚的三日游,利好酒店住宿行业
照这样分析,可以抄底旅游行业的股票了。
私人老板们要哭了
老板们赚钱没以前那么好赚了,蓝海变红海。
我倒觉得还是觉得对我们普通人影响更大,工作机会变少,消费项目增多。唉,想想都是满满的压力。
  都是给体制内的人创福利
   公务员早就每天7小时每周5天了
   还是老老实实的把政府欠的工程款发给农民工和解决流动人口的医疗、子女教育和就业等方面的公共福利在谈
都是给体制内的人创福利
   公务员早就每天7小时每周5天了
   还是老老实实的把政府欠的工程款发给农民 ...
怕什么,70%的人在有良心和高效率的私企工作。
天山取米 发表于 2016-2-4 11:29
该升的还是要升,估计2.5天休假也有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意思,在出口减少的情况下,多放假能刺激国人的 ...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page=2#pid66945879
  法国不是搞缩短工作时间想腾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但市场和企业主并不领情
工人的假期和工作时间,难道由人大委托给国家旅游局负责管理了?
有好的东西反正是体质内的先拥有,我看这期的领导层。。。
与屁民无干
m_sy 发表于 2016-2-4 10:25
福利一提高,人体劳动力成本就增加,商品成本就上升,企业竞争力就下降。企业家就宁可希望要一批吃苦耐劳的 ...
还有一个办法,可以在提高工人的福利的前提下使得企业的运营成本不上涨,那就是让TG减税。
2.5怎么调休?平时多干?
还不如一周六天工作制,一个月多积攒4天假期,每三个月休一次,可以旅游可以休息
最好的福利是严格执行每日8小时工作制。超过的发现举报就严惩!再好点的就是每天9到下午3点上班,3点下班。。。每周六天。。
rolltide 发表于 2016-2-4 11:30
未来的就业模式值得考虑。更多的法定休假,和自己找事情做可以结合起来。

时代变掉了,经济和产业变化速 ...
按照我的效率,我一周的那点固定工作可以在2天内完成~~~
zmic777 发表于 2016-2-4 17:19
法国不是搞缩短工作时间想腾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但市场和企业主并不领情
法国那是病入膏肓,咋都没治了。
hb0111 发表于 2016-2-16 12:47
与屁民无干
与我有关,与你。。。不知道了。
PolarBaby 发表于 2016-2-16 14:20
还有一个办法,可以在提高工人的福利的前提下使得企业的运营成本不上涨,那就是让TG减税。
减下去容易,涨起来难,这个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使用。
古大叔9世 发表于 2016-2-16 15:43
减下去容易,涨起来难,这个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使用。
  中国加税加费,很容易的事。比如燃油税,法律规定是人大才有权加税,人家用行政的名义把养路费就变成燃油税了。我们很早就挨叫教育附加费了,地方政府想收就收,
现在我们连每周一天都保证不了!关我屁事!
还有一个办法,可以在提高工人的福利的前提下使得企业的运营成本不上涨,那就是让TG减税。
人民不会这样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