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抗战提前两年,中国能抵抗多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0:21:09


一说假设抗战推迟两年爆发,很多人都认为那两年改变不了什么,结果还是一样的。那么反过来说,假设日本35年7月7日就发动卢沟桥事变,以35年7月的实力和现状,能有什么办法抵抗日本对华北和全国的侵占吗?

37年的实际情况,是中国在第一个月向华北和华东战场投送了20多万堪战的部队,假设是35年,能在第一个月投送多少万部队到战场?分别是谁的部队?装备、战斗力水平如何?

一说假设抗战推迟两年爆发,很多人都认为那两年改变不了什么,结果还是一样的。那么反过来说,假设日本35年7月7日就发动卢沟桥事变,以35年7月的实力和现状,能有什么办法抵抗日本对华北和全国的侵占吗?

37年的实际情况,是中国在第一个月向华北和华东战场投送了20多万堪战的部队,假设是35年,能在第一个月投送多少万部队到战场?分别是谁的部队?装备、战斗力水平如何?
歷史無法假設
不管多久,肯定能赢就对了
国军44年己垮掉,勉强撑到45成豆腐渣,后来拉壮丁充数
早爆发两年的话现在吹的就是黄金八年而不是十年了
早爆发两年的话现在吹的就是黄金八年而不是十年了
那要打赢才有的吹,35年37年凭70多万大军打三个月淞沪会战,才使后来的抗战成为可能,35年有这样的70多万军队听调吗?
你先看看35年鬼子的现状吧,你不能单看老蒋弱,也要看鬼子的状况
35年还没有226事变,日本高层也不敢轻易动手
也许抗美援朝打的更好,也许解放了台湾。
226事变后恢复了陆海军大臣现役武官制,日本军部才拥有对国家政策的最终决定权
战争是需要大量时间做准备的,能说提早就提早么?
十年,等到45年美帝造出原子弹
32年本子已在上海大战,本子拿不下。莫非35-37老蒋比本子发展快?
只要不犯傻搞什么化竖为横,跑到日军海空军绝对优势的淞沪开战。

35依托长城防线,光平津驻军日本人都够呛能啃动。

要知道那时候宋抗日还是坚决的,不是两年后伤透了心首尾两端。

——你不明白的是,抗日主要输在人心士气,而非武器。宋部当年的装备不比后来的德械师弱
那要打赢才有的吹,35年37年凭70多万大军打三个月淞沪会战,才使后来的抗战成为可能,35年有这样的70多万 ...
七七事变时第29军辖4个步兵师(37师,38师,132师,143师),1个骑兵师,1个骑兵旅,1个特务旅,加上2个保安旅总兵力约10万人;29军的士兵普遍装备捷克式步枪,头戴英式钢盔,班排长配备有德式伯格曼MP-18冲锋枪和二十响驳壳枪,像第38师全师就装备有700挺捷克式轻机枪,中央军的甲种师也只有270—300挺的水平。全军装备有山炮/野炮/步兵炮/重迫击炮/高射炮/射速炮总共100多门,200多门轻迫击炮,轻机枪3000挺,步枪6万枝29军在河北时期,截留了本该上缴的地方税款和海关税,发展自己的实力。到77爆发前,29军装备已经很好。按何基沣、秦德纯等的回忆,当时29军士兵人均新式捷克步枪一支,刺刀一把,连有轻机枪6挺,团有迫击炮连、重机枪连,师有山炮或野炮营、高射炮连或营等。按照当时中国军队的装备标准,29军77前的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中央军的平均水平,远高于一般的地方军阀
七七事变时第29军辖4个步兵师(37师,38师,132师,143师),1个骑兵师,1个骑兵旅,1个特务旅,加上2个 ...
你说的是35年的29军,还是37年的29军?
你说的是35年的29军,还是37年的29军?
写的清楚,37的
这个很难说,因为战争还和指挥方针有关
甭管哪年,最后结果一样都是豫湘桂一泻千里,被打成渣,因为炮党本质不变。
主要关键在于美国哪年对日宣战
35年跟37年并无本质的不同,37年日本打进来了,国民党节节败退。所以,兵员多寡并不是决定性的,领导人的抵抗意识、官兵的抵抗意识、国民的抵抗意识,才是决定性的因素,当时国内现代的国家民族意识才刚刚起步,如果日本人不那么急功近利,采取柔性手段来统治,结果或会不一样,但是历史上日本人的做法,加速了中国的国民意识形成,征而不服,变成了持久战,随着日本的国力匮乏,失败已经不可避免。
再看历史,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接着是美国主导的伊拉克,阿富汗,都是征而未服,庞大的帝国陷入泥潭,除了撤兵无路可走,这就说明,就算是那些鸡屎大的国家,只要有了主体的自我意识,征服都是极其困难的,何况中国?

你说的是35年的29军,还是37年的29军?
其武器来源主要有几个渠道:

1.组建29军时各部自行带来的,这部分武器比较破旧,只有10000多支枪,到七七事变前已经基本淘汰

2.参加长城抗战前阎锡山和张学良送了一部分,这些武器很少

3.收编冯玉祥的抗日同盟军和部分退入关内的义勇军的武器,这部分有5-6万只枪,其中一部分很好,如冯玉祥的装备最好的手枪旅最后就被宋哲元收编,还有义勇军有部分是原东北军,武器也不错。

4.收编热河汤玉麟部3万余人,所得的武器,这部分武器精良清一色的东北造枪炮。

5.拐骗日本人武器,如143师,就曾经让日本人通过他的防地给伪蒙古军运送武器,从中扣了2000支全新韩麟春式步枪和8门野战炮,还派兵参加王英的伪大汉义军,趁乱拐走了千余枪支。

6.向蒋介石要汉阳造步枪2000支,步兵炮8门,子弹400万发。

7.利用大沽造船厂设备制造大批轻重机枪、迫击炮和掷弹筒,还在天津自造子弹。

8.从国外购买捷克式步枪10000支,高射炮12门,自来得手枪400支。
。。。。。。
这些武器,大部分都是1935前的。特别是收编抗日同盟军和汤部。

这么说吧,1935年29已经是六七万装备精良,而且都是老兵,特别是有很多参加过长城抗战的,或者义勇军的,士气也高。同期日本只有一万多人而已。

不是老蒋去签卖国的何梅协定,伤了大家的心,后来的华北自治政府不会有,日军也不会卢沟桥后轻取平津。

。。。。。
七七事变时第29军辖4个步兵师(37师,38师,132师,143师),1个骑兵师,1个骑兵旅,1个特务旅,加上2个 ...
29军以前很穷,立功后名利全收,与鬼子拼大刀,吹出来的吧?
接着说征服……如今日之香港、明日之台湾,主体意识还是倾向中华的,但不能否认乱象频生,长远来讲,当断则断,拖下去也很可能结果变成征而未服……付出的代价就会加大,甚至要一两代人的灌输扭转才行。当然,彼之同文同种,又不是伊拉克阿富汗的情况能相比较的。
29军以前很穷,立功后名利全收,与鬼子拼大刀,吹出来的吧?
长城抗战很穷,主要是收编冯玉祥的抗日同盟军,和汤玉麟部,才富了。到1935已经七八万了
写的清楚,37的
那么35年的29军、华北各路、中国各地的军队,能怎样抵抗日军呢?
1935何梅协定签署前动手的话,直接对抗的是中央军黄杰第二师等两三万,加上29路军七八万。
后方迅速增援的有剿匪的16万东北军,山东韩部四五万,晋绥军五个军六个旅十四五万。

总共大概45万吧。

装备嘛,黄杰等中央军精锐兵力比后来的德械师还多一个旅(我记得后来单独成立钟松旅了,一变二师,)29军吃了抗日同盟军和汤玉麟部,好多东北武器,光山野炮一次就得了百门。

东北军有八个炮兵团,晋绥军有十个炮兵团。这45万人有至少700多门75以上火炮,还包括一个东北军的150重炮团。火力胜过整编后的30师中央军一倍(实际37中央军不满编,只有132门75山炮和一团150重炮)。

怎么看都是37年的中央军更弱一些。

这也难怪,35年平津驻扎了原国军五大只中的三支: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

怎么着加起来也胜过老蒋中央军一支。
35年跟37年并无本质的不同,37年日本打进来了,国民党节节败退。所以,兵员多寡并不是决定性的,领导人的抵 ...
37年可以调集100万大军在上海、华北等地坚守3个月,35年有哪些部队可调?
那么35年的29军、华北各路、中国各地的军队,能怎样抵抗日军呢?
北部三大支共约45万人,兵力胜过37整编后中央军一半,火力超过一倍,北方依托长城优势地形,在平津血战。

南方老蒋不要犯傻去打淞沪,去用它自己没整编完的30万守国防线。同时调滇军桂军这20多万增援。。。那边还忘了川军30多万,看哪个战场告急吧。这有80多万

还漏了没有?刘珍年不知死了没?他的部队也有近三万装备也极好。抗日第一铁军19路军就不用指望了。。。

另外红军没西征,也能凑出三四万经历过长征的老兵。马家军。。。就算了吧
1935何梅协定签署前动手的话,直接对抗的是中央军黄杰第二师等两三万,加上29路军七八万。
后方迅速增援的 ...
一线驻军是多少?能顶多少天?

后方的增援如何协调调动?

谁指挥谁?

谁有钱和弹药支持持久作战?

后续兵员补充怎么办?



长城抗战很穷,主要是收编冯玉祥的抗日同盟军,和汤玉麟部,才富了。到1935已经七八万了
上海捐款也捞了不少吧,那时的人真好骗,报上登了一张29军缴获日军坦克车的照片,明眼一看就是造假。
37年可以调集100万大军在上海、华北等地坚守3个月,35年有哪些部队可调?
华北45到50万:差在张五毒这里,不知你设定的是他去给红军送人头没有。和红军这三万多是否参战。

上海老蒋30万,加桂军滇军约20万,共50万。

川军30多万看看增援哪边。。。加上小军头

总共1935能出动150万部队吧
又是假设?哎……真是怕了这类的帖子了!最可笑的居然有云的是不亦乐乎,运筹帷幄……咯,想来这是应了那弹指一挥间,纸上起斑斓啊!Lz加油……望你玩的是快乐无比
一线驻军是多少?能顶多少天?

后方的增援如何协调调动?

一线平津驻军10多万,对面日军一万人。

顶多少天?你应该问吃掉他们需要多久。你以为都是中央军,十比一打不过?

这些人当时是张学良统一指挥的。大概50万兵力吧。
37是输35年也是输~至于会不会让鬼子战果更大那是毫无疑问的,百万人马围剿红军没空抗日~
上海捐款也捞了不少吧,那时的人真好骗,报上登了一张29军缴获日军坦克车的照片,明眼一看就是造假。
是的,当年捐款不少。

山人054 发表于 2016-1-30 22:01
一线驻军是多少?能顶多少天?

后方的增援如何协调调动?


钱和弹药?太原兵工厂表示我一点压力都没有。
1917——1920年间,年产75山炮和88野炮各12门,步枪3000余支。
1926年,职工11000多人,设备2300台,月产山炮30门,机枪30挺,子弹30万发,手榴弹3万枚。
1923年成立兵工研究会和艺徒学校,专门研究武器,改进技术,培养技工。
1924年建立飞机制造厂,装配6架,试飞时有一架坠入汾河,后因技术原因撤销飞机制造。
1924——1930年,阎锡山势力扩展,生产的武器除自己的30万军队使用,还卖给李宗仁,马鸿奎,马步芳,杨虎城。
兵工厂下设17个分厂,包括机械,冲锋枪,火炮,步枪,机枪,枪弹,铁工,炸弹,引信,压药,无烟药,制酸,电气,炮弹,压壳,冶炼,木工等。
职工15000,设备3800,月产轻重炮35门,迫击炮100门,步枪3000支,机枪15挺,冲锋枪900支,炮弹15000发,迫击炮弹9000发,子弹420万发。
1923——1930年共产13年式75㎜山炮600余门,以及17式75㎜山炮,14式75㎜野炮,120㎜重炮,150㎜迫击炮。
75,82㎜迫击炮射程3000米以上
13式75㎜山炮射程7000米,精度好,重量轻,运输方便,官兵喜爱。
中原大战后国府砍山西军工,职工减至2000余人,生产停顿。
1931年阎锡山向国府表示“造产救国,建设西北,不造武器,不打内战”,提出“造产救国10年计划”,对外生产民用产品,暗地恢复军工生产,1933年,职工6000多人,设备3000余部。
1934——1937年成立西北实业公司,统管山西所有工矿企业,整合成18个分厂,职工8088人,设备4350台,最高月产:65步枪800支,79步枪3000支,冲锋枪3000支,捷克轻机枪600挺,92重机枪90挺,迫击炮150门,炮弹80000发,手榴弹30万枚,子弹150万发,火炸药123吨。
年产17式山炮40门,12式山炮200门,野炮150门,重炮24门,野炮最大射程11千米。

此时晋造79步枪和仿汤姆逊的晋造十一年式冲锋枪正式成为国军制式武器,大量装备。
全面抗战后,阎锡山将更换下来的旧武器简单修理后送给八路军。
1937年太原沦陷前夕迁出设备500余部,半成品1000余吨,材料30万吨。分别迁至晋西南,晋南,陕西和四川的城固,兴平,广元,留坝等地。
日军发现很多是从英,美,德新购,抢走4000余部设备。
设备损失220多亿。



。。。。。
另外还有济南兵工厂,大沽兵工厂,四川兵工厂,浙江铁工厂,广州兵工厂

还不算老蒋手里的汉阳厂和金陵厂

山人054 发表于 2016-1-30 22:01
一线驻军是多少?能顶多少天?

后方的增援如何协调调动?


钱和弹药?太原兵工厂表示我一点压力都没有。
1917——1920年间,年产75山炮和88野炮各12门,步枪3000余支。
1926年,职工11000多人,设备2300台,月产山炮30门,机枪30挺,子弹30万发,手榴弹3万枚。
1923年成立兵工研究会和艺徒学校,专门研究武器,改进技术,培养技工。
1924年建立飞机制造厂,装配6架,试飞时有一架坠入汾河,后因技术原因撤销飞机制造。
1924——1930年,阎锡山势力扩展,生产的武器除自己的30万军队使用,还卖给李宗仁,马鸿奎,马步芳,杨虎城。
兵工厂下设17个分厂,包括机械,冲锋枪,火炮,步枪,机枪,枪弹,铁工,炸弹,引信,压药,无烟药,制酸,电气,炮弹,压壳,冶炼,木工等。
职工15000,设备3800,月产轻重炮35门,迫击炮100门,步枪3000支,机枪15挺,冲锋枪900支,炮弹15000发,迫击炮弹9000发,子弹420万发。
1923——1930年共产13年式75㎜山炮600余门,以及17式75㎜山炮,14式75㎜野炮,120㎜重炮,150㎜迫击炮。
75,82㎜迫击炮射程3000米以上
13式75㎜山炮射程7000米,精度好,重量轻,运输方便,官兵喜爱。
中原大战后国府砍山西军工,职工减至2000余人,生产停顿。
1931年阎锡山向国府表示“造产救国,建设西北,不造武器,不打内战”,提出“造产救国10年计划”,对外生产民用产品,暗地恢复军工生产,1933年,职工6000多人,设备3000余部。
1934——1937年成立西北实业公司,统管山西所有工矿企业,整合成18个分厂,职工8088人,设备4350台,最高月产:65步枪800支,79步枪3000支,冲锋枪3000支,捷克轻机枪600挺,92重机枪90挺,迫击炮150门,炮弹80000发,手榴弹30万枚,子弹150万发,火炸药123吨。
年产17式山炮40门,12式山炮200门,野炮150门,重炮24门,野炮最大射程11千米。

此时晋造79步枪和仿汤姆逊的晋造十一年式冲锋枪正式成为国军制式武器,大量装备。
全面抗战后,阎锡山将更换下来的旧武器简单修理后送给八路军。
1937年太原沦陷前夕迁出设备500余部,半成品1000余吨,材料30万吨。分别迁至晋西南,晋南,陕西和四川的城固,兴平,广元,留坝等地。
日军发现很多是从英,美,德新购,抢走4000余部设备。
设备损失220多亿。



。。。。。
另外还有济南兵工厂,大沽兵工厂,四川兵工厂,浙江铁工厂,广州兵工厂

还不算老蒋手里的汉阳厂和金陵厂
事实是35年日本还没准备好全面侵华,就算37年七七事变也是比较仓促,如果站在日本的角度来看,稳扎稳打而不是急于求成才是最好的策略。
一线驻军是多少?能顶多少天?

后方的增援如何协调调动?

我真的要告诉你一点,国府的兵工厂整理搬迁计划,因为夹带私货,导致不仅该搬的兵工厂没早早搬,还白白浪费了很多产能。

比如为了限制闫锡山势力,把15000人能年产200门山野炮的太原厂,火炮生产能力完全阉割了五年,直到1935才恢复。中国生生少了1000门炮!

比如为了转产中正式,把汉阳厂生生的停掉,损失了至少七八万步枪。

比如莫名其妙的上海厂搬家,却能把自产炮管的西门子马丁炉漏掉了,年产84门山野炮的产能就此报废。

仅火炮一点,国府就生生损失了至少1500门75以上山野炮的产能。你明白吗?

国府的军工改革,实力实际比改革前更弱了。
35年北进南下还没搞清楚呢!!!
第一抗战是31年爆发的,第二还有个淞沪抗战,打得比光头那次出动70万大军好得多,第三,早在济南惨案,光头军绝对优势兵力还不是一样不抵抗,第四,33年光头就围攻主动抗战打日本的地方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