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之父:我问心无愧,政策是中央定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21:31:55
    “对于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对不对?有赞成者,有反对者,有不置可否者。我是赞成者,但我向来不赞成‘生育一个孩子就是好’的说法。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被外界称为“计划生育之父”的田雪原,已过了古稀之年,在此前的几十年内,他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直至2009年,时值计划生育政策实行30年,他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人口政策回顾与展望》的文章,提醒决策者这一国策已到转型之际。
  此后,田雪原以最初作为计划生育决策参与者的身份,逐步公开了当初制定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过程,且将之看做自己的“责任”。
  对于自己被限定的身份,他告诉新浪《新闻极客》:“只不过在历史阶段当中,由于种种原因,参与了决策。”即使被加上种种罪名,也都无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对于自己的理论他也是如此。“我是站得住脚的,是问心无愧的,而且我认为我是完整的。问题出在哪儿?出在你没有真正的这样去践行,那不是我一个理论工作者的责任。”
  1不是公开信变成基本国策
  《新闻极客》: 计划生育政策出台时的大背景是什么?
  田雪原:政策当然是针对问题来的。
  新中国成立,最早一部分人提出中国要节制生育,后来出现了马寅初的新人口论、社会学派的节制主义,中国老一代领导人也提出要节制人口。
  都认为中国人口太多,劳动力过剩,解决不了就业、穿衣吃饭、发展等问题,因此要控制人口增长。
  50到70年代,吃饭要粮票,买东西要工业券,短缺经济,过剩人口。
  就业也是,不能满足充分就业。干部下放劳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我们是反着历史发展运动。
  现代化要工业发达,所以一方面要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要控制人口增长。因此我觉得当年马寅初提出新人口论是符合实际的。
  但是三中全会以前,相反的东西甭想发表,三中全会以后才逐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时候我才把给马寅初翻案的文章拿去发表。对过去的错误进行清算,影响比较大。
  从这里引入,到1980年,中央座谈会才提出来,提倡生育一个孩子。
  从1980 年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到198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
  新闻极客:不到两年时间,公开信就变成了基本国策,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田雪原:不是公开信变成基本国策,是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叫了基本国策。
  其实内容还是原来的。你可以讲执行力度大了,但政策还是这个政策。
  从政策上讲,始终都是反对强迫命令的。但实际上,这个问题是时有发生的,凡是提出什么东西都是有针对性的。
  公开信本身过去就没有的。有什么事情你见过中共中央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的公开信的么?这已经就是表明中央对这个事情是重视的。
  2田:“我向来不赞成只生一个孩子就是好”
  《新闻极客》:政策制定中有没有意见分歧?是否存在博弈的过程?
  田雪原:1980年3月到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连续召开了5次人口座谈会。
  前两次讨论今后二十年和更长远一些时间的人口政策,提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应对等。
  到第四次会议时,带有总结性质,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长陈慕华,将撰写座谈会向中央书记处的报告的任务,压到我头上。
  最后一次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20多人出席,讨论报告稿并进一步修改。
  座谈会上发言的人,异口同声的说:“中国人口太多了,住房困难,生活必需品紧张…………”
  在座谈会召开前一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云、李先念,先后提出要求一对夫妇最好只生一个孩子,并对生育一个孩子的实行鼓励,如优先安排工作等。
  对于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对不对?有赞成者,有反对者,有不置可否者。我是赞成者。但我向来不赞成“生育一个孩子就是好”的说法。
  《新闻极客》:你是政策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怎么还会不赞成“只生一个孩子好”?
  田雪原:提倡只生一个孩子,我向来不认为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提倡生一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中国要大力控制人口增长,情况在那儿摆着呢。经济要发展,人口下来一点才能比较平衡,因此我认为当时这样做是应该的。
  我赞成不赞成?还是赞成了,解决这个矛盾,是一个比较快的办法。我们要是有其他办法,就不一定选择这个。
  但是有其他的办法么?经济上调控可以关停并转,人口(调控)总不能让一部分人先死了。
  控制人口只能在出生率上做文章,其他的没法做文章。控制生育率,提倡生育一个,是一个办法,然而我不赞成这就是最好的办法。
  《新闻极客》:不是最好的办法?
  田雪原:不是最好办法的含义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中国讲有所得必有所失,这是普遍真理。
  这种决策的负面影响是什么,会不会引起智商下降、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衡?会不会出现四二一家庭结构?这肯定是会的,而且不容忽视。
  如果单纯为了控制人口,越少越好,那这些问题就会严重。
  所以关键问题在于提倡生育一个孩子多长时间。如果时间很短,搞三年五载,可以,但效果会被慢慢抹平;搞长了,五十年、八十年,甚至有人提出来中国搞一个“无婴年”,那是不行的。
  最后提倡只生一个孩子既非权宜之计,也非永久之计,而是一定时间。就是控制一代人的生育率,二十五年左右,不超过三十年的时间。
  把这一代人控制住以后,下一代再做父母人口数量就下来了,这样一代一代下去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了。
  3政策转型时间超出当初预定
  《新闻极客》: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衡,劳动力不足等这些当初预料到的问题,现在已经显现的很突出了,你想到有这么严重吗?
  田雪原:如果按照当初预定的时间,最多不超过三十年,问题不会太严重。
  到了一代人之后,政策应该改变,认知这个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你不及时转变,不按照当时的既定方针去办,这个问题就不好了。
  当初参加中央座谈会的人并不多,一共63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政府主导部门有一些,相关部门公安部门、民政部门、卫生部门、计生部门相关的,部长副部长参加会议比较多。 我当时年纪最小,后来这些人陆续不在,或是年纪太大,从位子上退下来了。
  这个事情别人知道的并不多,到了二十五年、三十年没人出来讲,政策依然故我,还是这么走着,这时候我看不行。怎么办?公开。
  所以我在2009年给人民日报写了一篇文章《中国人口政策回顾与展望》,其中在第三部分“当前的选择”中就提到,当时我们已经处于稳定低生育水平至人口零增长,同时注重人口素质提高和结构调整。
  为此,应制定包括人口自身变动、人口与发展在内的全面发展的人口政策,逐步实现由人口数量控制为主向数量控制与质量提高、结构调整并重转变,最终过渡到以质量提高和结构调整为主的人口政策。
  2014年单独二孩放开,是又过了五年。
  我那里面提出三条,第一叫双独生二,基本做到,第二叫一独生二,第三叫限三生二。
  现在提出了快六年了,还要不要限三呢?限三都不一定了,应该普遍可以生育两个。
  《新闻极客》:这个时间点在此前没有被放大?
  田雪原:这个时间点当时是写在报告里了。
  我受命以个人名义撰写的《附件: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多长时间为宜》,提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是今后二三十年,主要是20世纪内的事情,进入21世纪以后生育率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避免人口年龄结构过度老龄化,超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能力。
  但当时重点是控制人口增长,不一定把这些东西都摆明,怕你冲淡他。
  4当年就已预计到老龄化《新闻极客》:说是控制一代人的生育率,但实际上影响的是两代人。被控制住的这一代人他们的养老问题,以及下一代是否还愿意多生都是有影响的。
  田雪原:控制一代人生育率,可以有效控制人口的代际增长,同时带来的一些问题又不至于过于严重。
  比如老龄化,搞一代人,下一代就可以生两个了,甚至还要多一点,老龄化到下边收了一点,到后边又逐渐放开,这样金字塔不会倒立过来。
  还有劳动力,这一代可能少一点,中国不是劳动力过剩么,少一点有利于就业。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容量可以大一点,劳动力也不至于下降的很多,甚至可能回升,带来的副作用不至于很严重。
  两害取其轻,两利取其重。
  老龄化,当初就认为这个问题肯定要出现并且做了预测,现在可以说基本在原来的预料当中。不过我认为当时对老龄化问题的阐发还不够深入。
  继续生育政策不变,问题就会很严重。劳动力供给成了问题,社会负担成了问题,整个社会节奏、活力出了问题,对经济发展不利,这应该避免。
  我不赞成人口生育率下降是政策的结果。
  光政策就行了么?那不行,得有一定基础,社会经济发展进步,观念、教育这些方面才是基础,在这些基础上政策才发挥作用。
  但我也不赞成否定,说政策没有作用,生育率下降是完全自然而然的结果,也不是这样的。
  经济发展,孩子的成本—效益不一样了。叫你生育三个四个,行么?
  《新闻极客》:人口增长变慢,社会发展很快,是不是良性趋势?
  田雪原:孩子的成本—效益决定,经济越发展,培养一个孩子需要的成本越高。
  农村过去流传:“一只羊得赶,一群羊也是放;添人不添菜,只是加双筷。”贫困出人口,这是规律。
  但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现在在北京市有个孩子,你不让他上学,能么?将来怎么办?要考大学、研究生、出国留学,只有这样将来才能够有出息,有高收入,活的有尊严有质量,(培养)一个孩子成本太高了。
  但是孩子带给你的效益怎么样?现在的城市里面,有多少人靠子女养老?效益越来越低。
  人们生孩子谁也没计算过我这孩子成本—效益怎样,但并不等于就不管。老做赔本的买卖干什么,所以自动就不干了。
  现在还要发展自我。女孩子不能成为生孩子的工具,自然放弃了过去那种多生多育的观念,这是很重要的。
  5我就是我,不过在历史阶段当中参与了决策《新闻极客》:政策实施三十年,怎么评价?怎么看在此过程当中出现的失独家庭、强制堕胎等问题?补救措施是否做到位了?
  田雪原:这当中情况很复杂,分清两类问题,一是认识上的问题。
  政策当初定下来,对于今后怎么贯彻、执行,带来的这些问题,大家是否都认识到了?
  总体上看大家还是有认识,比如老龄化,生育一个孩子父母的问题。
  当初实行独生子女父母双全保险。先对独生子女保险,在其14岁以后转成父母养老保险。当时我在内部的报刊中提了这样一个建议,中央领导做了批示,还在四川做了试点。
  政府相关部门还有一个,“独生子女父母关怀”一类,政策上给予一定政策服务和奖励,但是到位不到位,不好一下子讲。
  主管这些问题(的人),又不是一个人从头到尾管下来,中间经过好多的变动,三十年呢,变动很大,认识、做法都一样?也很难讲。
  总的来讲,这些方面的力度应该加强,主要的问题是到了一代人的时候,真的要履行初衷,要进行认真的调整,这个没做到,是个问题。
  如果说当初我们解决人口过剩、经济短缺,提倡一个夫妇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是可以理解的,实际当中也是有效的。
  (出现的这些问题)是具体的执行当中,不是我的问题。 政策是中央制定的,我们只不过是做一点工作做一点研究。
  如果我这个研究当中,理论是不对的,体系是矛盾的,出发点和实际是脱离的,那就有问题了。如果这几个方面不是,那就可以讲,我是站得住脚的,是问心无愧的。
  问题出在哪儿?出在你没有真正的这样去践行,那不是我一个理论工作者的责任。
  三十年基本按照中央政策走的,至于政策当中哪部分走的好不好,这不是一下子就能概括出来的。那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多谈,太多了。
  《新闻极客》:这些年各界对这个政策的看法很多。
  田雪原:政策上,不同的声音一直都有,但这些声音有没有起到足够的作用,又是一个问题。
  单纯对过去政策指责是一个。
  政策来龙去脉为何这样制定?这样制定是否有道理?(指责的人)并不一定能说到位。
  我也不能要求别人说到位,他没在核心里面。其他人我不发表评论。
  当时这样的决策我认为正确,不但提出目标,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几乎做到了比较全面的预判,包括调整。
  这是经过与会领导、专家学者的反复讨论,而定下“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大计。平心而论,这不是如同有的文章或网帖所说的那样,是“草率”和“不负责任”的决定。
  现在什么问题当初没提到?都提到了。怎么解决?就是控制一代人,既考虑到控制人口的目标,也考虑到了可能造成的问题。
  我不赞同对当时决策指手画脚,不能用现在的东西来否定当初的东西。
  对待事物有一个基本观点,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过去有过去的状况,现在有现在的情况。
  《新闻极客》:“计划生育之父”这个外界的称呼,你自己怎么看待?
  田雪原:别人愿意怎么说怎么说,我不管,我就是我。我只不过在历史阶段当中,由于种种原因,参与了决策。
  观点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不同,(有人)甚至于给我加上种种罪名,这都无所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的东西能不能站得住脚,有没有影响,是正确还是不正确,都要经过实践检验。
  理论有个来龙去脉有逻辑性,你自己能够自圆其说的有根据的,实事求是的,那就不管别人怎么评价。
  用但丁那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http://mt.sohu.com/20151031/n424817344.shtml    “对于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对不对?有赞成者,有反对者,有不置可否者。我是赞成者,但我向来不赞成‘生育一个孩子就是好’的说法。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被外界称为“计划生育之父”的田雪原,已过了古稀之年,在此前的几十年内,他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直至2009年,时值计划生育政策实行30年,他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人口政策回顾与展望》的文章,提醒决策者这一国策已到转型之际。
  此后,田雪原以最初作为计划生育决策参与者的身份,逐步公开了当初制定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过程,且将之看做自己的“责任”。
  对于自己被限定的身份,他告诉新浪《新闻极客》:“只不过在历史阶段当中,由于种种原因,参与了决策。”即使被加上种种罪名,也都无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对于自己的理论他也是如此。“我是站得住脚的,是问心无愧的,而且我认为我是完整的。问题出在哪儿?出在你没有真正的这样去践行,那不是我一个理论工作者的责任。”
  1不是公开信变成基本国策
  《新闻极客》: 计划生育政策出台时的大背景是什么?
  田雪原:政策当然是针对问题来的。
  新中国成立,最早一部分人提出中国要节制生育,后来出现了马寅初的新人口论、社会学派的节制主义,中国老一代领导人也提出要节制人口。
  都认为中国人口太多,劳动力过剩,解决不了就业、穿衣吃饭、发展等问题,因此要控制人口增长。
  50到70年代,吃饭要粮票,买东西要工业券,短缺经济,过剩人口。
  就业也是,不能满足充分就业。干部下放劳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我们是反着历史发展运动。
  现代化要工业发达,所以一方面要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要控制人口增长。因此我觉得当年马寅初提出新人口论是符合实际的。
  但是三中全会以前,相反的东西甭想发表,三中全会以后才逐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时候我才把给马寅初翻案的文章拿去发表。对过去的错误进行清算,影响比较大。
  从这里引入,到1980年,中央座谈会才提出来,提倡生育一个孩子。
  从1980 年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到198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
  新闻极客:不到两年时间,公开信就变成了基本国策,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田雪原:不是公开信变成基本国策,是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叫了基本国策。
  其实内容还是原来的。你可以讲执行力度大了,但政策还是这个政策。
  从政策上讲,始终都是反对强迫命令的。但实际上,这个问题是时有发生的,凡是提出什么东西都是有针对性的。
  公开信本身过去就没有的。有什么事情你见过中共中央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的公开信的么?这已经就是表明中央对这个事情是重视的。
  2田:“我向来不赞成只生一个孩子就是好”
  《新闻极客》:政策制定中有没有意见分歧?是否存在博弈的过程?
  田雪原:1980年3月到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连续召开了5次人口座谈会。
  前两次讨论今后二十年和更长远一些时间的人口政策,提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应对等。
  到第四次会议时,带有总结性质,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长陈慕华,将撰写座谈会向中央书记处的报告的任务,压到我头上。
  最后一次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20多人出席,讨论报告稿并进一步修改。
  座谈会上发言的人,异口同声的说:“中国人口太多了,住房困难,生活必需品紧张…………”
  在座谈会召开前一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云、李先念,先后提出要求一对夫妇最好只生一个孩子,并对生育一个孩子的实行鼓励,如优先安排工作等。
  对于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对不对?有赞成者,有反对者,有不置可否者。我是赞成者。但我向来不赞成“生育一个孩子就是好”的说法。
  《新闻极客》:你是政策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怎么还会不赞成“只生一个孩子好”?
  田雪原:提倡只生一个孩子,我向来不认为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提倡生一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中国要大力控制人口增长,情况在那儿摆着呢。经济要发展,人口下来一点才能比较平衡,因此我认为当时这样做是应该的。
  我赞成不赞成?还是赞成了,解决这个矛盾,是一个比较快的办法。我们要是有其他办法,就不一定选择这个。
  但是有其他的办法么?经济上调控可以关停并转,人口(调控)总不能让一部分人先死了。
  控制人口只能在出生率上做文章,其他的没法做文章。控制生育率,提倡生育一个,是一个办法,然而我不赞成这就是最好的办法。
  《新闻极客》:不是最好的办法?
  田雪原:不是最好办法的含义是什么?简单的说就是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中国讲有所得必有所失,这是普遍真理。
  这种决策的负面影响是什么,会不会引起智商下降、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衡?会不会出现四二一家庭结构?这肯定是会的,而且不容忽视。
  如果单纯为了控制人口,越少越好,那这些问题就会严重。
  所以关键问题在于提倡生育一个孩子多长时间。如果时间很短,搞三年五载,可以,但效果会被慢慢抹平;搞长了,五十年、八十年,甚至有人提出来中国搞一个“无婴年”,那是不行的。
  最后提倡只生一个孩子既非权宜之计,也非永久之计,而是一定时间。就是控制一代人的生育率,二十五年左右,不超过三十年的时间。
  把这一代人控制住以后,下一代再做父母人口数量就下来了,这样一代一代下去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了。
  3政策转型时间超出当初预定
  《新闻极客》: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衡,劳动力不足等这些当初预料到的问题,现在已经显现的很突出了,你想到有这么严重吗?
  田雪原:如果按照当初预定的时间,最多不超过三十年,问题不会太严重。
  到了一代人之后,政策应该改变,认知这个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你不及时转变,不按照当时的既定方针去办,这个问题就不好了。
  当初参加中央座谈会的人并不多,一共63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政府主导部门有一些,相关部门公安部门、民政部门、卫生部门、计生部门相关的,部长副部长参加会议比较多。 我当时年纪最小,后来这些人陆续不在,或是年纪太大,从位子上退下来了。
  这个事情别人知道的并不多,到了二十五年、三十年没人出来讲,政策依然故我,还是这么走着,这时候我看不行。怎么办?公开。
  所以我在2009年给人民日报写了一篇文章《中国人口政策回顾与展望》,其中在第三部分“当前的选择”中就提到,当时我们已经处于稳定低生育水平至人口零增长,同时注重人口素质提高和结构调整。
  为此,应制定包括人口自身变动、人口与发展在内的全面发展的人口政策,逐步实现由人口数量控制为主向数量控制与质量提高、结构调整并重转变,最终过渡到以质量提高和结构调整为主的人口政策。
  2014年单独二孩放开,是又过了五年。
  我那里面提出三条,第一叫双独生二,基本做到,第二叫一独生二,第三叫限三生二。
  现在提出了快六年了,还要不要限三呢?限三都不一定了,应该普遍可以生育两个。
  《新闻极客》:这个时间点在此前没有被放大?
  田雪原:这个时间点当时是写在报告里了。
  我受命以个人名义撰写的《附件: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多长时间为宜》,提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是今后二三十年,主要是20世纪内的事情,进入21世纪以后生育率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避免人口年龄结构过度老龄化,超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能力。
  但当时重点是控制人口增长,不一定把这些东西都摆明,怕你冲淡他。
  4当年就已预计到老龄化《新闻极客》:说是控制一代人的生育率,但实际上影响的是两代人。被控制住的这一代人他们的养老问题,以及下一代是否还愿意多生都是有影响的。
  田雪原:控制一代人生育率,可以有效控制人口的代际增长,同时带来的一些问题又不至于过于严重。
  比如老龄化,搞一代人,下一代就可以生两个了,甚至还要多一点,老龄化到下边收了一点,到后边又逐渐放开,这样金字塔不会倒立过来。
  还有劳动力,这一代可能少一点,中国不是劳动力过剩么,少一点有利于就业。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容量可以大一点,劳动力也不至于下降的很多,甚至可能回升,带来的副作用不至于很严重。
  两害取其轻,两利取其重。
  老龄化,当初就认为这个问题肯定要出现并且做了预测,现在可以说基本在原来的预料当中。不过我认为当时对老龄化问题的阐发还不够深入。
  继续生育政策不变,问题就会很严重。劳动力供给成了问题,社会负担成了问题,整个社会节奏、活力出了问题,对经济发展不利,这应该避免。
  我不赞成人口生育率下降是政策的结果。
  光政策就行了么?那不行,得有一定基础,社会经济发展进步,观念、教育这些方面才是基础,在这些基础上政策才发挥作用。
  但我也不赞成否定,说政策没有作用,生育率下降是完全自然而然的结果,也不是这样的。
  经济发展,孩子的成本—效益不一样了。叫你生育三个四个,行么?
  《新闻极客》:人口增长变慢,社会发展很快,是不是良性趋势?
  田雪原:孩子的成本—效益决定,经济越发展,培养一个孩子需要的成本越高。
  农村过去流传:“一只羊得赶,一群羊也是放;添人不添菜,只是加双筷。”贫困出人口,这是规律。
  但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现在在北京市有个孩子,你不让他上学,能么?将来怎么办?要考大学、研究生、出国留学,只有这样将来才能够有出息,有高收入,活的有尊严有质量,(培养)一个孩子成本太高了。
  但是孩子带给你的效益怎么样?现在的城市里面,有多少人靠子女养老?效益越来越低。
  人们生孩子谁也没计算过我这孩子成本—效益怎样,但并不等于就不管。老做赔本的买卖干什么,所以自动就不干了。
  现在还要发展自我。女孩子不能成为生孩子的工具,自然放弃了过去那种多生多育的观念,这是很重要的。
  5我就是我,不过在历史阶段当中参与了决策《新闻极客》:政策实施三十年,怎么评价?怎么看在此过程当中出现的失独家庭、强制堕胎等问题?补救措施是否做到位了?
  田雪原:这当中情况很复杂,分清两类问题,一是认识上的问题。
  政策当初定下来,对于今后怎么贯彻、执行,带来的这些问题,大家是否都认识到了?
  总体上看大家还是有认识,比如老龄化,生育一个孩子父母的问题。
  当初实行独生子女父母双全保险。先对独生子女保险,在其14岁以后转成父母养老保险。当时我在内部的报刊中提了这样一个建议,中央领导做了批示,还在四川做了试点。
  政府相关部门还有一个,“独生子女父母关怀”一类,政策上给予一定政策服务和奖励,但是到位不到位,不好一下子讲。
  主管这些问题(的人),又不是一个人从头到尾管下来,中间经过好多的变动,三十年呢,变动很大,认识、做法都一样?也很难讲。
  总的来讲,这些方面的力度应该加强,主要的问题是到了一代人的时候,真的要履行初衷,要进行认真的调整,这个没做到,是个问题。
  如果说当初我们解决人口过剩、经济短缺,提倡一个夫妇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是可以理解的,实际当中也是有效的。
  (出现的这些问题)是具体的执行当中,不是我的问题。 政策是中央制定的,我们只不过是做一点工作做一点研究。
  如果我这个研究当中,理论是不对的,体系是矛盾的,出发点和实际是脱离的,那就有问题了。如果这几个方面不是,那就可以讲,我是站得住脚的,是问心无愧的。
  问题出在哪儿?出在你没有真正的这样去践行,那不是我一个理论工作者的责任。
  三十年基本按照中央政策走的,至于政策当中哪部分走的好不好,这不是一下子就能概括出来的。那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多谈,太多了。
  《新闻极客》:这些年各界对这个政策的看法很多。
  田雪原:政策上,不同的声音一直都有,但这些声音有没有起到足够的作用,又是一个问题。
  单纯对过去政策指责是一个。
  政策来龙去脉为何这样制定?这样制定是否有道理?(指责的人)并不一定能说到位。
  我也不能要求别人说到位,他没在核心里面。其他人我不发表评论。
  当时这样的决策我认为正确,不但提出目标,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几乎做到了比较全面的预判,包括调整。
  这是经过与会领导、专家学者的反复讨论,而定下“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大计。平心而论,这不是如同有的文章或网帖所说的那样,是“草率”和“不负责任”的决定。
  现在什么问题当初没提到?都提到了。怎么解决?就是控制一代人,既考虑到控制人口的目标,也考虑到了可能造成的问题。
  我不赞同对当时决策指手画脚,不能用现在的东西来否定当初的东西。
  对待事物有一个基本观点,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过去有过去的状况,现在有现在的情况。
  《新闻极客》:“计划生育之父”这个外界的称呼,你自己怎么看待?
  田雪原:别人愿意怎么说怎么说,我不管,我就是我。我只不过在历史阶段当中,由于种种原因,参与了决策。
  观点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不同,(有人)甚至于给我加上种种罪名,这都无所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的东西能不能站得住脚,有没有影响,是正确还是不正确,都要经过实践检验。
  理论有个来龙去脉有逻辑性,你自己能够自圆其说的有根据的,实事求是的,那就不管别人怎么评价。
  用但丁那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http://mt.sohu.com/20151031/n424817344.shtml
被外界称为“计划生育之父”。
中文名
田雪原
国籍
中国
民族
满族
出生地
辽宁省本溪市
出生日期
1938年8月


计划生育提出者
计划生育政策在讨论初期十几位专家都不同意,但最后进入人民大会堂的两位专家--田雪原和宋健的说明下通过了人口政策。限制中国绝大部分民族的生育,主要针对民族是汉族的群众,将其限制为1胎。为中国现人口政策奠基人之一。
死后记得别留骨灰
2016-1-25 10:40 上传


    这还没考虑男女比例失衡的因素。一半的孩子出生在三孩四孩家庭又如何?
    可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极低生育率似乎并不直观。人们往往更关注身边生育三胎甚至更多胎的例子,从而产生“中国生育率依然很高”的错觉。
    顽强的生育文化曾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关键,但东亚文化圈目前却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区域。在2012年(数据齐全的最近一年),东亚各地的生育率分别是:缅甸1.96、越南1.77、泰国1.41、日本1.41、韩国1.30、新加坡1.29、香港1.29、台湾1.07、澳门1.06。与此对应的是,法国2.0、英国1.94、美国1.88、俄罗斯1.59。
满族。呵呵了。。
2016-1-25 10:53 上传



国力≈人口数量×人口素质
呵呵 田雪原一贯吹牛撒谎 人品堪忧,计生干部梁中堂早就揭穿了其人的伪善面纱。文革的时候这人就不老实!栽赃陷害倒打一耙 污蔑诽谤无一不精!
计划生育好,绿绿生无数,汉人只能一俩个,用素质低的人口代替素质高的人口 ,用愚昧的人口代替开化智慧的人口,用劣质愚昧的伊斯兰文化替代优秀进步的中华文明,用落后生产力替代先进生产力,用反动愚昧替代优秀进步,开文明倒车,结果就是社会野蛮愚昧化,国家竞争力比不过外国平等社会的国家,且越来越落后。
.
计划生育好,伊斯兰化的中国,科技完蛋不完蛋,而镁国的科技继续进步,被拉开代差,结果炸弹就投到中国的头上。

.

分民族的差别化计生其实是相当反智反文明反进步的做法,违背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人类文明由先进文明群体推动发展,先进的文明自然淘汰落后的文明,人类文明才能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社会价值创造力和生产力优胜劣汰的过程,就是先进文明群体不断发展壮大提高的过程,很显然汉族的发展进步符合了这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才有现在的先进人群,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人类文明的先进群体和先进生产力。

如今对汉族进行带有歧视性不公的计生,其实就是在歧视先进鼓励落后,鼓励用落后的生产力代替先进的生产力,这是倒退人类文明的做法,反智反先进反文明,反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反动,反社会公平正义。
此一时彼一时,我认为他没错
当初让多生就多生,让生一个就生一个,让生两个就生两个,拿老百姓当机器啊!
人民当家做主,就是这么当家的。
最后不还是赵家做的主。
好人不长命,坏人。。。。
这是扔锅的节奏啊。
计划生育是对的,只不过应该限制在两胎。
满族、满洲、北平,果然建都北平的王朝都是祸害华夏的蛮族王朝
此一时彼一时,我认为他没错
从一开始就走极端了。
汪精卫也可以说自己没错,要怪去怪日本人
吃不上粮食的时候,你们可不是这么说的。

极左渣渣 发表于 2016-1-25 12:32
计划生育是对的,只不过应该限制在两胎。
其实没有必要搞计划生育,当年妇女解放了本身就不愿意当生育机器,当年的口号铁娘子军,连老娘们都能下井采煤 炼钢 多生孩子这事很多人本来就不愿意。
现实派 发表于 2016-1-25 14:21
吃不上粮食的时候,你们可不是这么说的。
索马里也吃不上粮怪人口多?
其实田雪原这套逻辑跟二战战犯一个逻辑,我打仗是元首指使的,我不过是完美的履行了纳粹帝国军人的义务。

文艺帅气小青年 发表于 2016-1-25 11:36
当初让多生就多生,让生一个就生一个,让生两个就生两个,拿老百姓当机器啊!
人民当家做主,就是这么当家 ...


机器是生完一个又一个,等子女最后长大成人,机器也就报废了。

一辈子都为了子女,基本没有个人追求。

当年,住我家楼下一楼的就很典型,老两口生了7个孩子,常常粮食定量不够吃,老爸经常不吃早餐,但是饿呀,那就喝茶水顶饥。

等老7有了男朋友,谈婚论嫁了,才60出头的老两口接连过世。
文艺帅气小青年 发表于 2016-1-25 11:36
当初让多生就多生,让生一个就生一个,让生两个就生两个,拿老百姓当机器啊!
人民当家做主,就是这么当家 ...


机器是生完一个又一个,等子女最后长大成人,机器也就报废了。

一辈子都为了子女,基本没有个人追求。

当年,住我家楼下一楼的就很典型,老两口生了7个孩子,常常粮食定量不够吃,老爸经常不吃早餐,但是饿呀,那就喝茶水顶饥。

等老7有了男朋友,谈婚论嫁了,才60出头的老两口接连过世。
极左渣渣 发表于 2016-1-25 12:32
计划生育是对的,只不过应该限制在两胎。
以后也不用限了。绝大多数家庭都不愿意生2胎以上的。
索马里也吃不上粮怪人口多?
呵呵,你们这些人就是三个饼吃饱了,大骂为什么多给我两个的人。
方船子1 发表于 2016-1-25 14:29
机器是生完一个又一个,等子女最后长大成人,机器也就报废了。

一辈子都为了子女,基本没有个人追求 ...
生2胎以上是对自己和家庭的巨大负担。

现实是最好的计划生育。
2016-1-25 11:15 上传



    国力≈人口数量×人口素质
    对中国来说,数量只是一个方面,本身问题还不大,关键还是结构问题。
    现在总人口还有世界的19%,但是新生婴儿只有不足11%了,生育率超低的情况下,下一代新生婴儿能有世界7%就烧高香吧。倒金字塔的结构会摧毁国家持续发展的能力,陷入负担深重的泥淖!
见过不要脸的,就没见过如此不要脸的。
说这话表示老贼知道强制一胎引发的严重灾难了,现在不想陪绑大老板被钉在历史罪人的耻辱柱上。
现实派 发表于 2016-1-25 14:36
呵呵,你们这些人就是三个饼吃饱了,大骂为什么多给我两个的人。
我去 这逻辑太奇葩了。
满族、满洲、北平,果然建都北平的王朝都是祸害华夏的蛮族王朝

马寅初是哪里人?
现实派 发表于 2016-1-25 14:21
吃不上粮食的时候,你们可不是这么说的。
中国5亿人的时候饿死很多人,所以,应该减到3亿以下就够吃了,是这么理解不?
yff999 发表于 2016-1-25 14:55
中国5亿人的时候饿死很多人,所以,应该减到3亿以下就够吃了,是这么理解不?
同样道理 老蒋包括老蒋之前时期4万万中国人 年年饿死很多人,就算减到两亿就不能饿死人了? 这类逻辑对吗?
吾道一贯之 发表于 2016-1-25 14:59
同样道理 老蒋包括老蒋之前时期4万万中国人 年年饿死很多人,就算减到两亿就不能饿死人了? 这类逻辑对吗 ...
  中国2012年粮食产量占全世界24.5%,消费量接近27-28%,人口只有19%,新生婴儿只有11%。
  孩子太多了,粮食太少了!把孩子减少到5%,中国就不用进口粮食,不用进口石油,不用进口煤炭,终于自给自足可以闭关锁国了!
中国5亿人的时候饿死很多人,所以,应该减到3亿以下就够吃了,是这么理解不?
请自行脑补新中国面对的威胁,和工业化于农业的关系。不了解历史环境谈问题,都是耍流氓。
现实派 发表于 2016-1-25 15:18
请自行脑补新中国面对的威胁,和工业化于农业的关系。不了解历史环境谈问题,都是耍流氓。
 中国2012年粮食产量占全世界24.5%,消费量接近27-28%,人口只有19%,新生婴儿只有11%。
  孩子太多了,粮食太少了!把孩子减少到5%,中国就不用进口粮食,不用进口石油,不用进口煤炭,终于自给自足可以闭关锁国了!
这言论说明他已经认识到了严重后果,并且不准备顶这个黑锅
一把手,邓 江 胡!承担第一责任人。
它是第二批责任。汉人的脊梁被它们打断了。
计汉大法好!满大人穆大爷们威武
其实没有必要搞计划生育,当年妇女解放了本身就不愿意当生育机器,当年的口号铁娘子军,连老娘们都能下井 ...
农村呢?农村可是会敞开了生。
虚伪者 发表于 2016-1-25 15:42
一把手,邓 江 胡!承担第一责任人。
它是第二批责任。汉人的脊梁被它们打断了。
这些智囊的责任更大!就是他们在误导国家领导!
现在拼命撇清责任!
yff999 发表于 2016-1-25 16:08
这些智囊的责任更大!就是他们在误导国家领导!
现在拼命撇清责任!
第一责任人,永远是一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