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铁路工地“冰火两重天” 隧道内最高达71.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3:39:49
川藏铁路工地“冰火两重天” 隧道内最高达71.5℃


2016年01月22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家重点工程川藏铁路线上最热的隧道桑珠岭隧道却冰火两重天,早上隧道外温度零下十度,隧道内岩壁最高71.5度,接近西藏开水的沸点,鸡蛋二十分钟可吃。中铁五局建设者们在近40度的环境温度里穿着T恤干活,一天至少喝五公斤水!

  桑珠岭隧道位于山南地区桑日县,2014年12月开建,是川藏铁路线上的重难点工程,全长16.449公里,预计2018年建成。(央视记者 陈琴 益西边巴 拉次)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6/01-22/7728708.shtml


川藏铁路工地“冰火两重天” 隧道内最高达71.5℃


2016年01月22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家重点工程川藏铁路线上最热的隧道桑珠岭隧道却冰火两重天,早上隧道外温度零下十度,隧道内岩壁最高71.5度,接近西藏开水的沸点,鸡蛋二十分钟可吃。中铁五局建设者们在近40度的环境温度里穿着T恤干活,一天至少喝五公斤水!

  桑珠岭隧道位于山南地区桑日县,2014年12月开建,是川藏铁路线上的重难点工程,全长16.449公里,预计2018年建成。(央视记者 陈琴 益西边巴 拉次)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6/01-22/7728708.shtml


地热?紫薯布丁
frv400 发表于 2016-1-22 19:12
地热?紫薯布丁
通车了旅客免费桑拿
这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岩石这么热呢?  肯定是某种地质运动, 这隧道能安全么
i6y6 发表于 2016-1-22 23:52
这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岩石这么热呢?  肯定是某种地质运动, 这隧道能安全么
还是先担心一下打隧道的吧
很复杂地质情况的超长隧道,精心施工。
这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岩石这么热呢?  肯定是某种地质运动, 这隧道能安全么
每向地下深入100米,地温会升高x度,具体数值不计得了。经常下矿井的人都知道,坑道越深,温度越高。
lmxhdl 发表于 2016-1-23 18:53
每向地下深入100米,地温会升高x度,具体数值不计得了。经常下矿井的人都知道,坑道越深,温度越高。
这不是向下钻啊, 这是在山体里接近水平钻进的呀, 如果没有特殊原因, 一般不会这么热的。
i6y6 发表于 2016-1-23 20:08
这不是向下钻啊, 这是在山体里接近水平钻进的呀, 如果没有特殊原因, 一般不会这么热的。
坑道上方覆盖的岩层厚度就不算啦?
隧道修建者们辛苦了,提前祝你们春节快乐~!
这不是向下钻啊, 这是在山体里接近水平钻进的呀, 如果没有特殊原因, 一般不会这么热的。
一样会升温,埋深大的隧道一般伴随高地热。跟烤红薯差不多,从炉子里拿出来一阵后,一律外皮凉而内心热,不管表皮是平滑还是奇形怪状。
能把地热能利用起来就好了
不知道四川段修建怎么样了
20141014 发表于 2016-1-22 20:06
通车了旅客免费桑拿
火车里有空调啊
i6y6 发表于 2016-1-22 23:52
这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岩石这么热呢?  肯定是某种地质运动, 这隧道能安全么
通风不畅,又有设备运作的原因么?不过貌似那边温泉挺多的,是不是地热也挺明显?
lmxhdl 发表于 2016-1-23 20:11
坑道上方覆盖的岩层厚度就不算啦?
主要是靠地热的吧,我是觉得应该不会多热。
SDS-Sauer 发表于 2016-2-10 07:40
不知道四川段修建怎么样了
龟速啊,真的是太慢了。成都修出来才一小段。


一、如果隧道两端出口的海拔高度不一致,并且高度呈递减,会形成烟筒效应,即冷空气从低海拔的隧道口进入,沿途被热岩石(含混凝土覆盖层)加热,最终从高海拔的隧道口出去。
1、由于有烟筒效应,散热情况是最好的。
2、烟筒效应会导致隧道内气流加速,即有强风,这对列车行驶问题不大,但对巡道工或者维修工,那就麻烦了。

二、如果隧道是中间段海拔最高,两端出口都低于中间最高段,热量聚集在中间最高段,很难散出去,如强制通风会耗能占成本,那么厚的覆盖层也难开通风口自然通风散热。
好处是隧道内排水最理想,但估计这种可能性不大,毕竟那么高的岩石温度,热量问题才是第一位。

三、如果隧道是中间段海拔最低,两端出口都高于中间最低段,热量可以从两端的出口散去,有小对流但烟筒效应不明显,散热效果好于第二条,但仍不理想。
另一个缺点是做好最低段的强制排水,排水倒是好办。

四、隧道整段是水平,优缺点介于上述几个之间,但估计这个可能性小,毕竟整个铁路是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有16公里长处于同一水平面,可能性不大。

综述,个人瞎猜,应该是第一种可能性大,地热对旅客影响不大,倒是苦了巡道工等铁路工人了。

一、如果隧道两端出口的海拔高度不一致,并且高度呈递减,会形成烟筒效应,即冷空气从低海拔的隧道口进入,沿途被热岩石(含混凝土覆盖层)加热,最终从高海拔的隧道口出去。
1、由于有烟筒效应,散热情况是最好的。
2、烟筒效应会导致隧道内气流加速,即有强风,这对列车行驶问题不大,但对巡道工或者维修工,那就麻烦了。

二、如果隧道是中间段海拔最高,两端出口都低于中间最高段,热量聚集在中间最高段,很难散出去,如强制通风会耗能占成本,那么厚的覆盖层也难开通风口自然通风散热。
好处是隧道内排水最理想,但估计这种可能性不大,毕竟那么高的岩石温度,热量问题才是第一位。

三、如果隧道是中间段海拔最低,两端出口都高于中间最低段,热量可以从两端的出口散去,有小对流但烟筒效应不明显,散热效果好于第二条,但仍不理想。
另一个缺点是做好最低段的强制排水,排水倒是好办。

四、隧道整段是水平,优缺点介于上述几个之间,但估计这个可能性小,毕竟整个铁路是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有16公里长处于同一水平面,可能性不大。

综述,个人瞎猜,应该是第一种可能性大,地热对旅客影响不大,倒是苦了巡道工等铁路工人了。
一、如果隧道两端出口的海拔高度不一致,并且高度呈递减,会形成烟筒效应,即冷空气从低海拔的隧道口进入, ...
这种隧道有利于高海拔地区的含氧量。
这个隧道可以同时发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