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重金打造冲之鸟礁欲扩大海洋领土范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0:23:33
日本重金打造冲之鸟礁欲扩大海洋领土范围
--------------------------------------------------------------------------------------
2005年10月15日 08:58



  日本不惜重金极力打造远距东京千里之遥的两块小小珊瑚礁,其真实意图在于将“岩礁”变“岛屿”,并以此为基点扩大海洋领土范围,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军事战略空间,进而抢夺太平洋上的主导权。

  继2005年6月17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在冲之鸟岩礁安装写有“日本国最南端的岛”等字样的地址标牌之后,近日,日本政府“有关省厅关于大陆架调查和海洋资源联络会议”决定,将在2006年度预算中,拨款10472亿日元,用于有效开发利用“冲之鸟岛”的专项工作经费。与此同时,农林水产厅拟申请4亿日元调查费,以在该岩礁周边海域养殖珊瑚等。日本不惜重金极力打造远距东京千里之遥的两块小小珊瑚礁,其真实意图在于将“岩礁”变“岛屿”,并以此为基点扩大海洋领土范围,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军事战略空间,进而抢夺太平洋上的主导权。

  [B]“冲之鸟岛”的史地背景 [/B]

  “冲之鸟岛”位于北纬20度25分,东经136度04分,由东露岩和北露岩(2002年1月,日本国土地理院将东露岩改称“冲之鸟岛”或“东小岛”;将北露岩改称“北小岛”)组成,是日本公布的四至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最南端的点,也是日本惟一处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气候的领土。

  “冲之鸟岛”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珊瑚礁。有资料记载,西班牙人贝尔南多1543年曾在此发现一处岩礁,并将其命名为“睁开眼睛看(Abre Ojos)”,其意恐怕是此处有一小岩礁,不睁大眼睛仔细看就可能会触礁。不过,他发现的这块岩礁是否就是“冲之鸟岛”,人们还有一些争议。
  1565年6月,西班牙第一任菲律宾总督莱加斯比率舰队在日本东南部海域发现了一块岩礁,或许是该岩礁形状酷似帆船,莱加斯比给其取名为“扬帆(Parece Vela)”。在西班牙1639年以前出版的海图上,在日本东南部海域有一个标注为“扬帆”的岩礁,从经纬度来看,“扬帆”即为“冲之鸟岛”。

  根据德国人西博尔德所著《日本(Nippon)》记载,1789年9月,英国人道格拉斯从夏威夷群岛启程向中国航行途中,在北纬20度37分,东经136度10分发现了一座长约5英里(1英里=1.069公里)的岩礁。此后,该岩礁就以发现者的名字被称为“道格拉斯礁”(Douglas Reef)。至今“扬帆”、“道格拉斯礁”还作为“冲之鸟岛”的别名使用。

  1922年,日本海军水路部(现日本海上保安厅海洋情报部)派“满洲”号测量舰对“冲之鸟岛”进行了首次调查和测量,并以“道格拉斯礁”之名标注于日本海图上。1931年,日本内务省发布第163号告示,将“道格拉斯礁”命名为“冲之鸟”,同时编入东京府小笠原支厅。

  1933年,日本海军水路部派“胶州”号测量船对该岩礁进行了地质、地貌、地磁、水深等综合调查。参与此次测量任务的水路部测量科科长田山利三郎在1952年5月发表的《南洋群岛的珊瑚礁》论文中指出,“冲之鸟岛”既缺少中央岛也缺少泻湖,应该属介于环礁(atoll)与礁盘(table reef)间的准礁盘(Almost table reef)。其后,信行在其所著《日本的珊瑚礁》中,也将“冲之鸟岛”归类为桌礁。

  1996年,日本建设省对“冲之鸟岛”进行了取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冲之鸟岛”大约形成于2.5万年以前,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珊瑚礁,且正在以每百年没入海中1厘米的速度下沉(1996年10月11日《日本经济新闻》)。

  由此可见,尽管“冲之鸟岛”的名称由“礁”到“岛”几番更改,但其地质构造是由珊瑚礁而成这一铁的事实早已为日本的多次调查所证实。

  [B]打造“冲之鸟岛”岩礁的种种举措 [/B]

  “冲之鸟岛”遥远、险峻、孤立,这里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台风经过时可掀起十几米的海浪。这些“弱不禁风”的岩礁由于长年被海浪侵蚀,正在不断没入海面或消失。据日本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1930年“冲之鸟岛”所在的礁盘内尚有6块岩礁露出海面,1952年还剩5块,而到了1987年就只有北露岩和东露岩两块岩礁在涨潮时露出水面,其中“冲之鸟岛”,即东露岩在最高潮时仅露出海面6厘米。

  为了防止“冲之鸟岛”消失于太平洋中,1987年9月,日本政府成立了“冲之鸟岛应急对策特别研讨会”。同年10月,建设省(现国土交通省)派“航洋丸”调查船对该海域进行大规模调查之后,决定抢修“冲之鸟岛”。自1988年4月至1989年10月,日本共耗资285亿日元,在东露岩和北露岩周围放置了9900个铁制防波块,并在露出海面的岩体周围浇铸了水泥防护层。

  然而,受自然环境影响,加固工程完成后不久即出现裂缝和剥落,为此,对该岩礁的维修工作一直没有停止。1999年6月,日本政府出资对“冲之鸟岛”岩礁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和保护,其中花费8亿日元为东露岩加装了钛合金防护网。目前,日本政府每年用于“冲之鸟岛”的维修经费高达2亿日元。

  除了不惜重金保护“冲之鸟岛”岩礁免受潮水侵蚀之外,日本政府还在其他方面有计划、按步骤地强化“冲之鸟岛”的“岛屿”主权及其性质。1988年3月,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在始建于1941年的“冲之鸟岛”气象观测站平台上修建了海洋观测塔,以对该海域进行定点观测。1996年6月,日本颁布了《领海及毗连区法》、《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法》、《关于在专属经济区内行使渔业等主权权利的法律》,据此,日本宣布“冲之鸟岛”拥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权利。1999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冲之鸟岛”作为建设省直接管辖的海岸,其管理资金全部由国库负责。2002年以后,日本海上保安厅也加大了对“冲之鸟岛”海域的调查和巡视力度,以阻止其他国家的科考船进入该海域实施科学调查。2005年6月,日本国土交通省花费200万日元在“北小岛”岩礁的混凝土制护堤上安装了写有“东京都小笠原村冲之鸟岛一番地”、“日本国最南端的岛”、“冲之鸟岛由国土交通省管理”等字样的钛制地址标牌。日前,日本政府已经决定拨款1000万日元在“冲之鸟岛”岩礁上设置高10米的灯塔,以此造就“岛”被使用的景象,从而向国际社会表明日本对该岩礁及其周边海域所拥有的主权权利。

  日本政府极力打造“冲之鸟岛”岩礁,亦步亦趋将之“岛屿”化,主要是出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岛屿制度”规定的非常识性之解读。1982年在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通过的海洋法公约首次引入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EEZ)制度、200海里~350海里大陆架制度以及岛屿制度等等,其中第121条明确规定,“1.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2.除第三款另有规定外,岛屿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应按照本公约适用于其陆地领土的规定加以确定。3.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日本认为,“冲之鸟岛”完全符合岛屿三要素,即“自然形成的陆地”、“四面环水”、“在高潮时高于水面”,并以此为根据主张“冲之鸟岛”享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而且在目前实施的大陆架延伸战略中,日本已将该海域列入了申请延伸350海里大陆架界限的重点调查对象。但是,日本只是一厢情愿地解读了有利于己方权利主张的前半部分规定,而有意忽略了该项条款最为重要的后半部分之规定: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

  “冲之鸟岛”在地质结构上明白无误属于岩礁,更为重要的是,目前仅存的北露岩和东露岩不仅无人居住,更无法自我维持其本身的经济生活。尽管日本政府已将这两块岩礁的名字冠以“岛”之称谓,但岩礁本身的地质结构及其特征并不会因名称的改变而发生质变。事实上,有关“冲之鸟岛”岩礁是否有资格享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权利问题,早已被欧美等国的国际法学者所否定。例如,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曾在1988年的《纽约时报》撰文指出,“冲之鸟岛——其大小至多不过是一张特大号的床,由两个遭受侵蚀的隆起岩礁构成,无疑符合不能维持独自经济生活、不可能居住的岩礁的记述。因此,它不具备享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资格”。

  然而,日本东洋英和女学院大学国际法教授栗林忠男在其题为《冲之鸟岛在国际法上的地位》的报告中却狡辩,“冲之鸟岛在涨潮时仅露出海面6厘米显然不适合人类居住且不能维持其自身的经济生活,不过,也不能完全否定今后通过科技力量使该岛能够维持其经济生活的可能性”。如此底气不足地钻海洋法公约之空子,不能不使人啼笑皆非。

  [B]岩礁变岛屿,一箭射几雕 [/B]

  多年来,日本不惜以重金极力打造“冲之鸟岛”,其真实意图主要在于:

  第一,扩大海洋领土主权范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颁布后,日本就以“改名换姓”等手段强调“冲之鸟岛”不是岩礁,而是“岛屿”。这是因为,一旦将其确定为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条件的“岛屿”,即可为日本带来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主权权利,而这相当于日本全部专属经济区面积的10%,比日本陆地面积还要大。如此广袤诱人的海洋领土,怎能不为国土面积狭窄的岛国日本所垂涎!

  第二,看重其诱人的经济利益。“冲之鸟岛”岩礁周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中的鲣鱼、金枪鱼和墨鱼早已成为日本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此外,在其周围海底大陆架还探明了储量丰富的锰、镍、铬、铜等矿产资源,这对资源匮乏的岛国日本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第三,抢夺军事战略空间。“冲之鸟岛”尽管只是在涨潮时加起来面积也不过10平方米的两个小岩礁,但位于连接塞班岛、巴拉望岛三角形的顶点。也正是基于此,早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就曾谋划在此修建水上航空基地、对空监视哨以及气象观测站、灯塔等军事设施,后因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半途而废(目前残留的四层混凝土气象观测平台及灯塔基座等即为当时所修建)。但是,随着二战的结束,特别是在当今的国际局势中,这里又成了连接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关岛与冲绳群岛的中点。为此,完全有理由相信,日本执着地将“冲之鸟岛”岩礁“岛屿”化的背后掩藏着欲将其打造成太平洋上的不沉航空母舰之意图。

  第四,争夺太平洋上的主导权。日本自明治维新伊始就提出了“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国家发展战略,并制定了以扩张海军为依托的海上强国目标。但二战的惨败又迫使日本重新回归岛国,而美国却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一直支配着作为日本“前庭后院”的西太平洋海域,日本在此海域只能扮演美国马前卒的角色。另外,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海军实力的不断增强,也使日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说到底,日本竭尽全力扩大对西太平洋海域的控制范围,是为了争夺太平洋上的主导权。


来源:世界知识杂志日本重金打造冲之鸟礁欲扩大海洋领土范围
--------------------------------------------------------------------------------------
2005年10月15日 08:58



  日本不惜重金极力打造远距东京千里之遥的两块小小珊瑚礁,其真实意图在于将“岩礁”变“岛屿”,并以此为基点扩大海洋领土范围,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军事战略空间,进而抢夺太平洋上的主导权。

  继2005年6月17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在冲之鸟岩礁安装写有“日本国最南端的岛”等字样的地址标牌之后,近日,日本政府“有关省厅关于大陆架调查和海洋资源联络会议”决定,将在2006年度预算中,拨款10472亿日元,用于有效开发利用“冲之鸟岛”的专项工作经费。与此同时,农林水产厅拟申请4亿日元调查费,以在该岩礁周边海域养殖珊瑚等。日本不惜重金极力打造远距东京千里之遥的两块小小珊瑚礁,其真实意图在于将“岩礁”变“岛屿”,并以此为基点扩大海洋领土范围,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军事战略空间,进而抢夺太平洋上的主导权。

  [B]“冲之鸟岛”的史地背景 [/B]

  “冲之鸟岛”位于北纬20度25分,东经136度04分,由东露岩和北露岩(2002年1月,日本国土地理院将东露岩改称“冲之鸟岛”或“东小岛”;将北露岩改称“北小岛”)组成,是日本公布的四至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最南端的点,也是日本惟一处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气候的领土。

  “冲之鸟岛”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珊瑚礁。有资料记载,西班牙人贝尔南多1543年曾在此发现一处岩礁,并将其命名为“睁开眼睛看(Abre Ojos)”,其意恐怕是此处有一小岩礁,不睁大眼睛仔细看就可能会触礁。不过,他发现的这块岩礁是否就是“冲之鸟岛”,人们还有一些争议。
  1565年6月,西班牙第一任菲律宾总督莱加斯比率舰队在日本东南部海域发现了一块岩礁,或许是该岩礁形状酷似帆船,莱加斯比给其取名为“扬帆(Parece Vela)”。在西班牙1639年以前出版的海图上,在日本东南部海域有一个标注为“扬帆”的岩礁,从经纬度来看,“扬帆”即为“冲之鸟岛”。

  根据德国人西博尔德所著《日本(Nippon)》记载,1789年9月,英国人道格拉斯从夏威夷群岛启程向中国航行途中,在北纬20度37分,东经136度10分发现了一座长约5英里(1英里=1.069公里)的岩礁。此后,该岩礁就以发现者的名字被称为“道格拉斯礁”(Douglas Reef)。至今“扬帆”、“道格拉斯礁”还作为“冲之鸟岛”的别名使用。

  1922年,日本海军水路部(现日本海上保安厅海洋情报部)派“满洲”号测量舰对“冲之鸟岛”进行了首次调查和测量,并以“道格拉斯礁”之名标注于日本海图上。1931年,日本内务省发布第163号告示,将“道格拉斯礁”命名为“冲之鸟”,同时编入东京府小笠原支厅。

  1933年,日本海军水路部派“胶州”号测量船对该岩礁进行了地质、地貌、地磁、水深等综合调查。参与此次测量任务的水路部测量科科长田山利三郎在1952年5月发表的《南洋群岛的珊瑚礁》论文中指出,“冲之鸟岛”既缺少中央岛也缺少泻湖,应该属介于环礁(atoll)与礁盘(table reef)间的准礁盘(Almost table reef)。其后,信行在其所著《日本的珊瑚礁》中,也将“冲之鸟岛”归类为桌礁。

  1996年,日本建设省对“冲之鸟岛”进行了取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冲之鸟岛”大约形成于2.5万年以前,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珊瑚礁,且正在以每百年没入海中1厘米的速度下沉(1996年10月11日《日本经济新闻》)。

  由此可见,尽管“冲之鸟岛”的名称由“礁”到“岛”几番更改,但其地质构造是由珊瑚礁而成这一铁的事实早已为日本的多次调查所证实。

  [B]打造“冲之鸟岛”岩礁的种种举措 [/B]

  “冲之鸟岛”遥远、险峻、孤立,这里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台风经过时可掀起十几米的海浪。这些“弱不禁风”的岩礁由于长年被海浪侵蚀,正在不断没入海面或消失。据日本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1930年“冲之鸟岛”所在的礁盘内尚有6块岩礁露出海面,1952年还剩5块,而到了1987年就只有北露岩和东露岩两块岩礁在涨潮时露出水面,其中“冲之鸟岛”,即东露岩在最高潮时仅露出海面6厘米。

  为了防止“冲之鸟岛”消失于太平洋中,1987年9月,日本政府成立了“冲之鸟岛应急对策特别研讨会”。同年10月,建设省(现国土交通省)派“航洋丸”调查船对该海域进行大规模调查之后,决定抢修“冲之鸟岛”。自1988年4月至1989年10月,日本共耗资285亿日元,在东露岩和北露岩周围放置了9900个铁制防波块,并在露出海面的岩体周围浇铸了水泥防护层。

  然而,受自然环境影响,加固工程完成后不久即出现裂缝和剥落,为此,对该岩礁的维修工作一直没有停止。1999年6月,日本政府出资对“冲之鸟岛”岩礁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和保护,其中花费8亿日元为东露岩加装了钛合金防护网。目前,日本政府每年用于“冲之鸟岛”的维修经费高达2亿日元。

  除了不惜重金保护“冲之鸟岛”岩礁免受潮水侵蚀之外,日本政府还在其他方面有计划、按步骤地强化“冲之鸟岛”的“岛屿”主权及其性质。1988年3月,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在始建于1941年的“冲之鸟岛”气象观测站平台上修建了海洋观测塔,以对该海域进行定点观测。1996年6月,日本颁布了《领海及毗连区法》、《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法》、《关于在专属经济区内行使渔业等主权权利的法律》,据此,日本宣布“冲之鸟岛”拥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权利。1999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冲之鸟岛”作为建设省直接管辖的海岸,其管理资金全部由国库负责。2002年以后,日本海上保安厅也加大了对“冲之鸟岛”海域的调查和巡视力度,以阻止其他国家的科考船进入该海域实施科学调查。2005年6月,日本国土交通省花费200万日元在“北小岛”岩礁的混凝土制护堤上安装了写有“东京都小笠原村冲之鸟岛一番地”、“日本国最南端的岛”、“冲之鸟岛由国土交通省管理”等字样的钛制地址标牌。日前,日本政府已经决定拨款1000万日元在“冲之鸟岛”岩礁上设置高10米的灯塔,以此造就“岛”被使用的景象,从而向国际社会表明日本对该岩礁及其周边海域所拥有的主权权利。

  日本政府极力打造“冲之鸟岛”岩礁,亦步亦趋将之“岛屿”化,主要是出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岛屿制度”规定的非常识性之解读。1982年在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通过的海洋法公约首次引入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EEZ)制度、200海里~350海里大陆架制度以及岛屿制度等等,其中第121条明确规定,“1.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2.除第三款另有规定外,岛屿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应按照本公约适用于其陆地领土的规定加以确定。3.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日本认为,“冲之鸟岛”完全符合岛屿三要素,即“自然形成的陆地”、“四面环水”、“在高潮时高于水面”,并以此为根据主张“冲之鸟岛”享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而且在目前实施的大陆架延伸战略中,日本已将该海域列入了申请延伸350海里大陆架界限的重点调查对象。但是,日本只是一厢情愿地解读了有利于己方权利主张的前半部分规定,而有意忽略了该项条款最为重要的后半部分之规定: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

  “冲之鸟岛”在地质结构上明白无误属于岩礁,更为重要的是,目前仅存的北露岩和东露岩不仅无人居住,更无法自我维持其本身的经济生活。尽管日本政府已将这两块岩礁的名字冠以“岛”之称谓,但岩礁本身的地质结构及其特征并不会因名称的改变而发生质变。事实上,有关“冲之鸟岛”岩礁是否有资格享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权利问题,早已被欧美等国的国际法学者所否定。例如,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曾在1988年的《纽约时报》撰文指出,“冲之鸟岛——其大小至多不过是一张特大号的床,由两个遭受侵蚀的隆起岩礁构成,无疑符合不能维持独自经济生活、不可能居住的岩礁的记述。因此,它不具备享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资格”。

  然而,日本东洋英和女学院大学国际法教授栗林忠男在其题为《冲之鸟岛在国际法上的地位》的报告中却狡辩,“冲之鸟岛在涨潮时仅露出海面6厘米显然不适合人类居住且不能维持其自身的经济生活,不过,也不能完全否定今后通过科技力量使该岛能够维持其经济生活的可能性”。如此底气不足地钻海洋法公约之空子,不能不使人啼笑皆非。

  [B]岩礁变岛屿,一箭射几雕 [/B]

  多年来,日本不惜以重金极力打造“冲之鸟岛”,其真实意图主要在于:

  第一,扩大海洋领土主权范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颁布后,日本就以“改名换姓”等手段强调“冲之鸟岛”不是岩礁,而是“岛屿”。这是因为,一旦将其确定为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条件的“岛屿”,即可为日本带来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主权权利,而这相当于日本全部专属经济区面积的10%,比日本陆地面积还要大。如此广袤诱人的海洋领土,怎能不为国土面积狭窄的岛国日本所垂涎!

  第二,看重其诱人的经济利益。“冲之鸟岛”岩礁周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中的鲣鱼、金枪鱼和墨鱼早已成为日本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此外,在其周围海底大陆架还探明了储量丰富的锰、镍、铬、铜等矿产资源,这对资源匮乏的岛国日本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第三,抢夺军事战略空间。“冲之鸟岛”尽管只是在涨潮时加起来面积也不过10平方米的两个小岩礁,但位于连接塞班岛、巴拉望岛三角形的顶点。也正是基于此,早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就曾谋划在此修建水上航空基地、对空监视哨以及气象观测站、灯塔等军事设施,后因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半途而废(目前残留的四层混凝土气象观测平台及灯塔基座等即为当时所修建)。但是,随着二战的结束,特别是在当今的国际局势中,这里又成了连接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关岛与冲绳群岛的中点。为此,完全有理由相信,日本执着地将“冲之鸟岛”岩礁“岛屿”化的背后掩藏着欲将其打造成太平洋上的不沉航空母舰之意图。

  第四,争夺太平洋上的主导权。日本自明治维新伊始就提出了“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国家发展战略,并制定了以扩张海军为依托的海上强国目标。但二战的惨败又迫使日本重新回归岛国,而美国却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一直支配着作为日本“前庭后院”的西太平洋海域,日本在此海域只能扮演美国马前卒的角色。另外,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海军实力的不断增强,也使日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说到底,日本竭尽全力扩大对西太平洋海域的控制范围,是为了争夺太平洋上的主导权。


来源:世界知识杂志
看看我们中国。。。。。。。。。。。。。。。。[em06]
  钻国际法的空子。
中国会有什么对策呢?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能住人的时候,东京会由于某种原因先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