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信忠:因为我们没有共同的历史记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09:43:15
抗战胜利70周年,北京办大阅兵;在国军方面,也举办多场军力展示及小规模阅兵;北京邀请抗战老兵参加阅兵,国军也要颁抗战纪念勳章给老兵,不限在台湾大陆都可申请;北京说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国军说自己打了数场大规模惨烈战役

小时候家楼下有位独臂老头,我那时候只知道那是以前空袭时被炸断的,有次我很不识相地问:“是日本人炸的喔?”我记得他只是默默笑,什麽都没说,我心裡想,日本人太可恶了,空袭台湾。  

有一天,学校教到"日据时代",我脑子突然"轰!"一声,对啊!日据时代,台湾是日本的土地日本人干嘛空袭台湾;接著,对我来说更惨忍的事实是,空袭台湾是美国人干的,可是,美国在抗战时不是我们的盟友吗?为什麽要空袭台湾?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在二战末期,日本跟台湾一样是几乎天天被美国轰炸机空袭。原来老人说以前躲空袭不是躲日本飞机,而是躲美国飞机,啥!竟然连国军都空袭过台湾,我知道这些事后,心裡异常痛苦,沮丧了好一阵子。

两岸政府在抗战70周年的议题上互争话语权。而台湾社会上,有一群人却在纪念台北大空袭70周年,那场空袭中有3000人死亡。

一次抗战胜利纪念,不同地区,不同政治立场,不同族群浮现了不同的记忆

1895年,甲午战争清朝战败,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与大陆就走上两条不同的路,渐行渐远。

清政府在北方打输了甲午战争,结果在东南边本来八竿子不相干的小岛台湾命运就此改变,当清政府决定割让台湾,对台湾人来说是无可奈何的棄子命运。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五十年,五十年,半个世纪,好几代人,对台湾的影响肯定无法抹去。

台湾做为日本”南进基地”,日本在掠夺台湾资源之馀,也不遗馀力得建设台湾;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接连打败中国俄国,挤身帝国主义列强,台湾做为日本第一块海外殖民地,当时欧洲各老牌帝国主义列强都在看日本的能耐,日本也有不服输的理由;台湾成为日本许多新技术实验的地方,什麽新的方法经常是先拿到台湾试一试;没有人能否认,台湾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就是在日据时代完成。

在日本殖民统治台湾同时,大陆发生哪些事:义和团事件、八国联军、国民革命、北伐、中原大战、对日抗战,战争,接著战争,似乎是永无止尽的战争,战乱烟硝几十年没停过,相较之下,除了太平洋战争末期经常遭空袭外,台湾人过著较和平的日子,台湾人过著自己的日子,基本不关心大陆发生什麽事。

我又发现另一件让我震惊的事,当时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在1931年到1938年,也就是918事变的那一年,到对日抗战的隔年,在台北设有总领事馆。揭开这些以前我不知道的历史时,年纪还不大的我感到混乱,我如飢似渴想去知道"为什麽?"我看到当时中国人要到"日本国台北州"需要办签证,台湾人到大陆,也要向台北中国领事馆办签证;每年的十月十日双十节,台北总领事馆举办双十酒会,请在台北的各国使节及侨民参加,日本总督府也会派人祝贺;直到1938年,总领事馆因撤侨事宜与日本总督府不断交涉,最后租了第三国轮船撤侨,降旗,闭馆。



民国22年(1933)国府外交部发的护照,前往”友邦”日本国台湾台北州



为什麽?这种疑问在我心中越来越大,台湾人在那些年到底是那裡人?这让我彻底混乱在精神方面,日本殖民者首要的当然是抹去台湾人脑子裡自认是中国人的观念。

19世纪末的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后藤新平,后来的东京市长,认为台湾人拥有中国人的一切陋习,他总结成三样:怕死、爱钱、好面子,其实就是他对中国人的看法。后藤新平说:“粗野幼稚的当地人民无法理解民权思想,日本国内的文明刑法、民法在台湾不能通用。所以,在台湾以实施建立在‘当地传统习惯’基础上的法制为宜”。一方面,用严厉的法制来治理台湾,一方面又利用”怕死、爱钱、好面子”的特性,常常给予一些小恩小惠。当然,这一切的最终意图,都是要把台湾人在精神上改造得跟日本人一模一样。

来台湾的日本人,除了官僚、军人,还有各行各业的老百姓,在1920年的台北街头,甚至有日籍的人力车伕,如果你到台湾东部花莲,还可以找到当年的移民开拓村。经历过被割让易主的那代人,逐渐老去没力再做反抗,新一代的台湾人,在日本教育,日本邻居、日本老师、日本警察、日本同事、日本政府的相对和环境下成长起来,对祖国大陆的概念日渐模糊。



电影《赛德克巴莱》一段对话,再过二十年,族里的下一代都变日本人了

日本人为台湾带来”质”的改变,至于精神思想方面,日本人认为台湾人是殖民地人民,如果吸收太多先进思潮,民智大开则不利于管理;所以你会看到,就算是高等教育,日本人也只让台湾人读理工医类,不太允许台湾人读政法科,在"纯种"日本人面前,台湾人毕竟是"二等国民",日子儘管要过,社会当然也越来越进步,毕竟过得憋屈。



电影《赛德克巴莱》讨论日本带来的”文明”到底是什么,几乎是日据史观争论的核心

李登辉日前说"70年前,日本和台湾『同为一国』",也是说出了事实,绝大多数台湾人的确没有参加对日抗战,可是台湾人有抗日,儘管半世纪来这块岛上不同族群都曾有反抗,或武或文,但都不成气候,后继无力,很快就被捻平;但有很多热血的年轻知识份子,心向祖国,他们想办尽办法到中国留学,对日抗战爆发后,他们参军,参加游击队,甚至还参与了共产革命。

这就产生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样是日本殖民地,为什麽战后几十年台湾的反日情绪就不如韩国来得高,甚至有些”亲日”?

很有趣的一件事是,台湾人前一刻还在听天皇的玉音放送痛哭流涕,下一刻忽然就意识到自己才是胜利的那一方,欢欣鼓舞得迎接祖国来接收。

我经常在思考两个问题:其一,如果1895割让的不是台湾,假如是山东、或许是江浙、福建,这些地方的居民会有什麽样的历史记忆?对日本会有什麽看法?现在一般大陆批评台湾"亲日"、"媚日"的声音,会不会同样用在形容这些地方上。

其二,台湾从1895年后就不太知道大陆发生些什麽事,不知道什麽是共产党,也不知道什麽是国共斗争,突然之间就被捲进了内战,如果当年接收台湾的是一个"完整"的中国,而不是马上进入内战的中国,现在这些难解的问题是不是都不会存在。



电影《悲情城市》光复初期的台湾知识分子向往模仿祖国的一切,在这段里,侯孝贤特别安排他们跟着唱流亡三部曲,但是唱跑调

国军来台,台湾人倒真的是万人空巷在欢迎,但很遗憾的,当时台湾人很快得对国府来台接受者失望:比如说,看到跟乞丐一样的国军;看到贪污无能的官僚等等,对比站在一旁的受降缴械日军,对以前日本人的严谨,那是一种多大的心理落差。

国府接收台湾后不久,社会就很明显的退步,很多人认为,日本人掠夺台湾资源,但还懂得永续经营来投资;但国民政府对台湾的态度却是杀鸡取卵,把台湾的资源通通送到大陆去支援内战,这导致了金融混乱与物价飞涨。百姓的感受最直接,国府人员的行为及素质百姓都看在眼裡,远远比不上以前日本人,一句当时的流行语"狗去猪来":日本狗,中国猪,狗还会看家,猪只是吃、拉、睡,大官大贪污,小官小贪污。那种失落感有多大?

而来台的大陆人士,见到台湾社会又是什麽感觉呢?大陆刚打完抗战,把有血海深仇的侵略者日本人打跑了,结果一来台湾,见到处处日本味,当然会觉得不顺眼,进而便会产生排斥而看不起,批评台湾人都受到”奴化”、是”皇民”….

这些形容词有没有很熟悉?日本人统治台湾之初也称台湾人为”清国奴”,现在好不容易回到祖国怀抱,竟然又同样被自己人祖国同胞称为”奴”。
日据五十年,台湾一方面受殖民政权的压迫,一方面祖国又认为台湾实质是日本领土,得不到祖国大陆的支持,在殖民主与祖国间同遭歧视与排挤。曾被亚洲週刊列为中文小说百强第23名,吴浊流的小说《亚细亚的孤儿》就是在讲这些事:一位日据时代的台湾知识份子一心嚮往祖国,他在日本饱受欺压,好不容易等到光复,到大陆后又不被认为是中国人而受到歧视误解,历经一连串打击,后来他慢慢认知错乱,最后发疯悲剧收场。

你以为”亚细亚的孤儿”是罗大佑唱的那首歌,指泰北孤军吗?不是,那是指台湾。统治管理台湾这块土地的政权来来去去,西班牙人来了,荷兰人来了,明郑来了,清朝来了,日本人来了,最后国民党来了;你说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自己有选择权吗?不管谁来,咬著牙还不是要生活下去。

有人说,最有资格自称"台湾人"的,是台湾的原住民高山族。我问了一个原住民朋友"1945年对你们来说代表些什麽",他开玩笑回答"又被殖民一次"

”台湾人受日本人奴化深”的观念在当时大陆来台人士眼裡是种主流,你会看到包括后来228事件,全面爆发衝突后,官方仍以此为理由来解释事变发生的主因。



电影《悲情城市》同一批知识分子在228事件后的愤怒

被认为是"台独教父"的彭明敏,在他的自传《自由的滋味》裡,提到他的知识份子父亲,在228事件后的痛苦「父亲....彻底幻灭了,从此,他再也不参与中国的政治,或理会中国的公共事务了,他所尝到的是一个被出卖的理想主义者的悲痛,他甚至扬言为身上的华人血统感到可耻....」像彭明敏的父亲,经历过五十年前台湾被割让那代人,见到前二十年各地起义反抗日本,有国仇家恨的那批人,都有这种情绪,更别说这五十年间出生"想像"祖国的那批人,可以说,国民党亲自摧毁了即使在日本统治之下,心还嚮往祖国的那批知识有影响力台籍知识份子

1949年,国民党带了150万人到台湾,这个本来只有600万人的小岛,一下增加了四分之一的人口,台湾成了"复兴基地"、"反共的跳板",从政治、经济、社会,方方面面一切为反功大陆作准备。

儘管在军事上蒋介石相当依赖前日本军官团组成的"白团",在地缘政治上也与同为东亚岛鍊的日本走得亲近,但在教育方面,国民党在台湾实施与政治相结合的教育相当成功,一方面诉求反攻,另方面讲求仇日,以致于很长一段时间,日据五十年这段历史不存在台湾史当中,台湾从刘铭传建省、马关条约割让给日本之后就消失了,然后下次出现,就是台湾光复,中间五十年,台湾在干嘛?像我这样的70年代生人,以为也在革命北伐抗战,等于将发生在大陆的这五十年间历史,直接移植到台湾五十年一样。

前不久我去听了一场座谈会,有位老人谈他们在敌佔区下某县城的生活,他说得挺平淡,他们家经营油行,有一天日本人突然来了,可是依然是每天早上开店,黄昏关店,有时到他地进货,翻过几座山要防土匪,过年依然吃年夜饭放鞭炮,除了出入城门要被日本兵检查外,生活并没有太大变化。这时就有一中年男子跳起来破口大骂"汉奸走狗",言下之意,就是你为什麽你苟且偷生?为什麽没有起来反抗?为什麽你没有跟著逃到大后方?

也许敌佔下的生活被认为政治不正确,并不光彩所以避而不提,在大陆,对抗战的历史研究,经常也都是在战场,在大后方,在敌后作战上,却很少听说过敌佔之下人民生活状态,也许敌佔区太大,每个地方的经验都不同,可是不能否认,即使受到再大的压迫,再大的苦难,即使苟延残喘,"生活"也是存在。

战后新一代的台湾人对中国历史记得清清楚楚,却不知道那五十年间自己的家乡发生些什麽事,他们知道黄河长江流经的省份,却排不出台湾由北到南的县市;他们跟著唱《长城谣》歌颂关外,可是不会唱母语的民谣。



吴念真的自传性电影《多桑》讲受日据教育的父亲,与战后出生受教育的子女在意识型态上的不同,闹出很多家庭纠纷

台湾跟大陆这一百多年来,实质有连繫的只有1945到1949这短短四年间,绝大多数的民众根本不足以了解大陆是什麽,这扇门就关上了,等到40年后这扇门又重新慢慢开启时,台湾人因为长期反攻大陆政治教育及宣传的影响,已经带著另一种有色角度好奇来看大陆

我意并不在重述一次那些所谓台湾"悲情"的历史,事实上,台湾人一大问题就是太常沉溺在自己所谓的悲情历史当中,用太多感动自我的悲情往事作为排拒他群体的理由,觉得为什麽别人都不能理解台湾人的想法。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这种悲情真不算什麽,任何时代,任何族群,群体,大到一个民族,都有类似的苦难历史与记忆,不仅台湾有,久远一点,以前犹太人有,近一点巴尔干诸民族也有,在亚洲,韩国的"苦海深仇"广为人知,大陆也有"百年国耻"颠沛流离的记忆,就算是发起战争的侵略者日本,被丢了两颗原子弹后到现在也有"被害者意识",即使到了科技发达卫星已能飞出太阳系的现在,这样的"民族悲情"仍然不断持续发生,比如现在的非洲,现在的库德族。

但我不太爱提所谓"历史长河"、"历史巨轮",因为"个人"的微小呐喊总在这些后人看做"风云"的豪迈叙事中被碾压,风一吹,烟消云灭,儘管这些"悲情"都是历史上微不足道的一部份,真的不算什麽,可是没有人会愿意活那悲情的当下,因为不幸的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会被”碾压”的那群人

普法战争时期的法国历史学家勒南(Ernest Renan)发表过一篇名为《何谓民族》的知名演说「共同的苦难比起欢愉更能团结人民,对民族记忆来说,悲愤比胜利更有价值」

比悲情更可悲的是,明明大家都有类似的悲情,却又无法包容他者的悲情,假装不存在:犹太人亡国后远离他乡,千年来遭受歧视,遭有计画屠杀,本该是最能理解亡国之苦;复国之后,却同样迫害巴勒斯坦人,将他们赶出家园。上世纪90年代的巴尔干战争,不同的国家民族都能泪声俱下述说自己的悲情,不管你听那一方说,都很有道理都值得同情,他们彼此却又同样的手段去屠杀非我族类,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悲情并不意味著不同族群的人类可以相互理解,有时候反而变成族群间的零和。

台湾意识强的人经常高喊"台湾人出头天",同样的,大陆也高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看似历史脉络不同,却殊途同归,背后都是一连串苦难、屈辱的历史条件所搭建而成的情感结构,台湾被割让出去后无法切身体会什麽是"百年国耻",从自身的立场只知道这块土地上的统治者来来去去,沉溺在自己的悲情裡;而大陆自然也难理解,为什么台湾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冷感,那是因为台湾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因为历史原因,慢慢培养出对"政权"的不信任,转而对自由的追求,对多元化的守护。

如果民族是想像的共同体,很遗憾,过去一百多年来,两岸并没有很多可以一同想像的载体。

回顾台湾历史,早期开拓移民,漳州人泉州人械斗不停,他们面对粤籍客家人时,才意识到自己是闽籍;闽粤移民遇到原住民时,才意识到自己是汉人;待日本佔领台湾,他们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日本统治台湾五十年间,台湾人又意识到他们与日本本土人的不同;台湾光复国民党来接受台湾以后,让许多台湾人彻底失望,宁愿相信以前日本人做得更好;1949年外省移民大量来台,台湾人与外省人,从一开始冲突不断,经过了几十年,在这风雨飘摇的小岛上共同渡过不知多少外部而来的危机,大家都一样苦哈哈,待第二代,第三代人出生,省籍情结越来越淡

你会发现,从1895到1945,半个世纪,从1949到现在,又是半个世纪多一些,每半个世纪都会两三代人出生,不管什麽时代出生的人,历史都在他们所思所想当中留下烙印,并且凝聚形成了共同的历史经验,要建构共同的历史记忆,这并不是一蹴可及的事,每次是个漫长的建构过程

两岸过去一百多年来没有共同的历史经验,这并不代表未来不会有。幸运的是,这个时代是两岸一百多年来最好的时代,会有新的一代年轻人起来,他们没有太多的历史恩怨包袱,没有太多的意识型态,相较上一代,也更讲求个人主义

在习惯于集体叙事下,"个人主义"经常被认为是自私、离经判道,这种观点却忽略另一很重要的面向,毕竟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相对和平的时代,讲求"个人"不仅是诉求自己的观点,更进一步,也需要学习尊重不同的个体的想法,才能释放解压在"集体"中被压制的潜在矛盾;"个人"并不只是站在自己立场,更大的意义是,人终于有了他自己的"生活",可以自己选择追求自己想要追求的事物。

台湾各族群间的最大公约数就是"生活",政权再怎麽更迭,政治再怎麽纷乱,即使在悲情之下也要苟延残喘得生活下去,同样的,两岸在价值观、意识型态上差得太多,讲几句话不投机就吵了起来,可是大家都在生活,撇开政治这些上层建筑的事,你却能在那些最柴米油盐,最俗气的事中找到共鸣。

今年过年回台湾,我妹妹全家从美国回来,我看到我四岁小姪在那噫噫呀呀唱歌跳舞,我听了好几次才听清楚他在唱些啥:小苹果!我大惊问我妹,你们住美国他怎麽会唱小苹果?我妹理所当然说,他们幼儿园同学很多都大陆去的,全家都在听小苹果,他听久了自然就也会唱。

过去台湾人对大陆传过来的事,总是小心翼翼,电视中出现了大陆用语,这是文化统战!广告中出现简体字,这是文化入侵!对大陆文化娱乐领域的事物,充满戒心,可是一曲"小苹果",几乎是一夕之间,佔领了台湾的大街小巷,大家都在唱都在跳,台湾人对这麽欢乐的歌曲毫无架招之力。

   

即使是台湾号称最”绿”,被认为是”逢中必反”的民视,依然唱小苹果唱得挺开心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以前各种文化交流团没做到,宋祖英、谭晶等人来台湾演唱没做到,什麽四野后代合唱团来台演唱更成了笑柄,宏大的家国民族深情号召没起什麽做用,反而最让人看不上眼,登不上大雅之堂最俗气的"小苹果"不费吹嘘之力就做到了

越是生活的事越能引起共鳴,如果几十年后,我们回忆起这几年,我们会说"那一年我也在唱小苹果"、"那一年我也在看兰陵王和甄缳传",甚至心照不宣会心一笑说"那年除夕我也在等陈冠希的片子",有这些共同的生活经验,那麽,属于两岸新一代人共同的历史记忆,就慢慢被建构起来了。

我们都太沉溺在自己的历史情绪当中,以致于忽略了对方也有苦难历程。龙应台今年在香港书展的演讲中,提出跨越不同历史记忆的「大倾听」时代,「一个人的记忆就是他的尊严」。每个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受苦故事,不同族群有不同的战争经验,两岸有不同的历史记忆,这些都值得尊重,需要放下成见来倾听彼此,只有倾听,我们开始学著宽容,并且走向和解;过去我们都太习惯于宏大的叙事,有时反而成为互不兼容的情感框架,而只有我们承认"生活",真正懂得尊重柴米油盐,从这出发,才会慢慢开始有共同的新故事。

如果21世纪真的是中国人的世纪,那并不僅是军力有多強,经济实力有多大,全世界都怕我们,我更盼望是倾听,包容及和解,成为一个典范,鼓舞世界上其他还在遭受苦难的人们与民族。

老话一句:不管未来走向何方,我们依然血浓于水http://www.21ccom.net/articles/tgzc/20150906128563.html
抗战胜利70周年,北京办大阅兵;在国军方面,也举办多场军力展示及小规模阅兵;北京邀请抗战老兵参加阅兵,国军也要颁抗战纪念勳章给老兵,不限在台湾大陆都可申请;北京说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国军说自己打了数场大规模惨烈战役

小时候家楼下有位独臂老头,我那时候只知道那是以前空袭时被炸断的,有次我很不识相地问:“是日本人炸的喔?”我记得他只是默默笑,什麽都没说,我心裡想,日本人太可恶了,空袭台湾。  

有一天,学校教到"日据时代",我脑子突然"轰!"一声,对啊!日据时代,台湾是日本的土地日本人干嘛空袭台湾;接著,对我来说更惨忍的事实是,空袭台湾是美国人干的,可是,美国在抗战时不是我们的盟友吗?为什麽要空袭台湾?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在二战末期,日本跟台湾一样是几乎天天被美国轰炸机空袭。原来老人说以前躲空袭不是躲日本飞机,而是躲美国飞机,啥!竟然连国军都空袭过台湾,我知道这些事后,心裡异常痛苦,沮丧了好一阵子。

两岸政府在抗战70周年的议题上互争话语权。而台湾社会上,有一群人却在纪念台北大空袭70周年,那场空袭中有3000人死亡。

一次抗战胜利纪念,不同地区,不同政治立场,不同族群浮现了不同的记忆

1895年,甲午战争清朝战败,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与大陆就走上两条不同的路,渐行渐远。

清政府在北方打输了甲午战争,结果在东南边本来八竿子不相干的小岛台湾命运就此改变,当清政府决定割让台湾,对台湾人来说是无可奈何的棄子命运。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五十年,五十年,半个世纪,好几代人,对台湾的影响肯定无法抹去。

台湾做为日本”南进基地”,日本在掠夺台湾资源之馀,也不遗馀力得建设台湾;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接连打败中国俄国,挤身帝国主义列强,台湾做为日本第一块海外殖民地,当时欧洲各老牌帝国主义列强都在看日本的能耐,日本也有不服输的理由;台湾成为日本许多新技术实验的地方,什麽新的方法经常是先拿到台湾试一试;没有人能否认,台湾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就是在日据时代完成。

在日本殖民统治台湾同时,大陆发生哪些事:义和团事件、八国联军、国民革命、北伐、中原大战、对日抗战,战争,接著战争,似乎是永无止尽的战争,战乱烟硝几十年没停过,相较之下,除了太平洋战争末期经常遭空袭外,台湾人过著较和平的日子,台湾人过著自己的日子,基本不关心大陆发生什麽事。

我又发现另一件让我震惊的事,当时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在1931年到1938年,也就是918事变的那一年,到对日抗战的隔年,在台北设有总领事馆。揭开这些以前我不知道的历史时,年纪还不大的我感到混乱,我如飢似渴想去知道"为什麽?"我看到当时中国人要到"日本国台北州"需要办签证,台湾人到大陆,也要向台北中国领事馆办签证;每年的十月十日双十节,台北总领事馆举办双十酒会,请在台北的各国使节及侨民参加,日本总督府也会派人祝贺;直到1938年,总领事馆因撤侨事宜与日本总督府不断交涉,最后租了第三国轮船撤侨,降旗,闭馆。



民国22年(1933)国府外交部发的护照,前往”友邦”日本国台湾台北州



为什麽?这种疑问在我心中越来越大,台湾人在那些年到底是那裡人?这让我彻底混乱在精神方面,日本殖民者首要的当然是抹去台湾人脑子裡自认是中国人的观念。

19世纪末的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后藤新平,后来的东京市长,认为台湾人拥有中国人的一切陋习,他总结成三样:怕死、爱钱、好面子,其实就是他对中国人的看法。后藤新平说:“粗野幼稚的当地人民无法理解民权思想,日本国内的文明刑法、民法在台湾不能通用。所以,在台湾以实施建立在‘当地传统习惯’基础上的法制为宜”。一方面,用严厉的法制来治理台湾,一方面又利用”怕死、爱钱、好面子”的特性,常常给予一些小恩小惠。当然,这一切的最终意图,都是要把台湾人在精神上改造得跟日本人一模一样。

来台湾的日本人,除了官僚、军人,还有各行各业的老百姓,在1920年的台北街头,甚至有日籍的人力车伕,如果你到台湾东部花莲,还可以找到当年的移民开拓村。经历过被割让易主的那代人,逐渐老去没力再做反抗,新一代的台湾人,在日本教育,日本邻居、日本老师、日本警察、日本同事、日本政府的相对和环境下成长起来,对祖国大陆的概念日渐模糊。



电影《赛德克巴莱》一段对话,再过二十年,族里的下一代都变日本人了

日本人为台湾带来”质”的改变,至于精神思想方面,日本人认为台湾人是殖民地人民,如果吸收太多先进思潮,民智大开则不利于管理;所以你会看到,就算是高等教育,日本人也只让台湾人读理工医类,不太允许台湾人读政法科,在"纯种"日本人面前,台湾人毕竟是"二等国民",日子儘管要过,社会当然也越来越进步,毕竟过得憋屈。



电影《赛德克巴莱》讨论日本带来的”文明”到底是什么,几乎是日据史观争论的核心

李登辉日前说"70年前,日本和台湾『同为一国』",也是说出了事实,绝大多数台湾人的确没有参加对日抗战,可是台湾人有抗日,儘管半世纪来这块岛上不同族群都曾有反抗,或武或文,但都不成气候,后继无力,很快就被捻平;但有很多热血的年轻知识份子,心向祖国,他们想办尽办法到中国留学,对日抗战爆发后,他们参军,参加游击队,甚至还参与了共产革命。

这就产生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样是日本殖民地,为什麽战后几十年台湾的反日情绪就不如韩国来得高,甚至有些”亲日”?

很有趣的一件事是,台湾人前一刻还在听天皇的玉音放送痛哭流涕,下一刻忽然就意识到自己才是胜利的那一方,欢欣鼓舞得迎接祖国来接收。

我经常在思考两个问题:其一,如果1895割让的不是台湾,假如是山东、或许是江浙、福建,这些地方的居民会有什麽样的历史记忆?对日本会有什麽看法?现在一般大陆批评台湾"亲日"、"媚日"的声音,会不会同样用在形容这些地方上。

其二,台湾从1895年后就不太知道大陆发生些什麽事,不知道什麽是共产党,也不知道什麽是国共斗争,突然之间就被捲进了内战,如果当年接收台湾的是一个"完整"的中国,而不是马上进入内战的中国,现在这些难解的问题是不是都不会存在。



电影《悲情城市》光复初期的台湾知识分子向往模仿祖国的一切,在这段里,侯孝贤特别安排他们跟着唱流亡三部曲,但是唱跑调

国军来台,台湾人倒真的是万人空巷在欢迎,但很遗憾的,当时台湾人很快得对国府来台接受者失望:比如说,看到跟乞丐一样的国军;看到贪污无能的官僚等等,对比站在一旁的受降缴械日军,对以前日本人的严谨,那是一种多大的心理落差。

国府接收台湾后不久,社会就很明显的退步,很多人认为,日本人掠夺台湾资源,但还懂得永续经营来投资;但国民政府对台湾的态度却是杀鸡取卵,把台湾的资源通通送到大陆去支援内战,这导致了金融混乱与物价飞涨。百姓的感受最直接,国府人员的行为及素质百姓都看在眼裡,远远比不上以前日本人,一句当时的流行语"狗去猪来":日本狗,中国猪,狗还会看家,猪只是吃、拉、睡,大官大贪污,小官小贪污。那种失落感有多大?

而来台的大陆人士,见到台湾社会又是什麽感觉呢?大陆刚打完抗战,把有血海深仇的侵略者日本人打跑了,结果一来台湾,见到处处日本味,当然会觉得不顺眼,进而便会产生排斥而看不起,批评台湾人都受到”奴化”、是”皇民”….

这些形容词有没有很熟悉?日本人统治台湾之初也称台湾人为”清国奴”,现在好不容易回到祖国怀抱,竟然又同样被自己人祖国同胞称为”奴”。
日据五十年,台湾一方面受殖民政权的压迫,一方面祖国又认为台湾实质是日本领土,得不到祖国大陆的支持,在殖民主与祖国间同遭歧视与排挤。曾被亚洲週刊列为中文小说百强第23名,吴浊流的小说《亚细亚的孤儿》就是在讲这些事:一位日据时代的台湾知识份子一心嚮往祖国,他在日本饱受欺压,好不容易等到光复,到大陆后又不被认为是中国人而受到歧视误解,历经一连串打击,后来他慢慢认知错乱,最后发疯悲剧收场。

你以为”亚细亚的孤儿”是罗大佑唱的那首歌,指泰北孤军吗?不是,那是指台湾。统治管理台湾这块土地的政权来来去去,西班牙人来了,荷兰人来了,明郑来了,清朝来了,日本人来了,最后国民党来了;你说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自己有选择权吗?不管谁来,咬著牙还不是要生活下去。

有人说,最有资格自称"台湾人"的,是台湾的原住民高山族。我问了一个原住民朋友"1945年对你们来说代表些什麽",他开玩笑回答"又被殖民一次"

”台湾人受日本人奴化深”的观念在当时大陆来台人士眼裡是种主流,你会看到包括后来228事件,全面爆发衝突后,官方仍以此为理由来解释事变发生的主因。



电影《悲情城市》同一批知识分子在228事件后的愤怒

被认为是"台独教父"的彭明敏,在他的自传《自由的滋味》裡,提到他的知识份子父亲,在228事件后的痛苦「父亲....彻底幻灭了,从此,他再也不参与中国的政治,或理会中国的公共事务了,他所尝到的是一个被出卖的理想主义者的悲痛,他甚至扬言为身上的华人血统感到可耻....」像彭明敏的父亲,经历过五十年前台湾被割让那代人,见到前二十年各地起义反抗日本,有国仇家恨的那批人,都有这种情绪,更别说这五十年间出生"想像"祖国的那批人,可以说,国民党亲自摧毁了即使在日本统治之下,心还嚮往祖国的那批知识有影响力台籍知识份子

1949年,国民党带了150万人到台湾,这个本来只有600万人的小岛,一下增加了四分之一的人口,台湾成了"复兴基地"、"反共的跳板",从政治、经济、社会,方方面面一切为反功大陆作准备。

儘管在军事上蒋介石相当依赖前日本军官团组成的"白团",在地缘政治上也与同为东亚岛鍊的日本走得亲近,但在教育方面,国民党在台湾实施与政治相结合的教育相当成功,一方面诉求反攻,另方面讲求仇日,以致于很长一段时间,日据五十年这段历史不存在台湾史当中,台湾从刘铭传建省、马关条约割让给日本之后就消失了,然后下次出现,就是台湾光复,中间五十年,台湾在干嘛?像我这样的70年代生人,以为也在革命北伐抗战,等于将发生在大陆的这五十年间历史,直接移植到台湾五十年一样。

前不久我去听了一场座谈会,有位老人谈他们在敌佔区下某县城的生活,他说得挺平淡,他们家经营油行,有一天日本人突然来了,可是依然是每天早上开店,黄昏关店,有时到他地进货,翻过几座山要防土匪,过年依然吃年夜饭放鞭炮,除了出入城门要被日本兵检查外,生活并没有太大变化。这时就有一中年男子跳起来破口大骂"汉奸走狗",言下之意,就是你为什麽你苟且偷生?为什麽没有起来反抗?为什麽你没有跟著逃到大后方?

也许敌佔下的生活被认为政治不正确,并不光彩所以避而不提,在大陆,对抗战的历史研究,经常也都是在战场,在大后方,在敌后作战上,却很少听说过敌佔之下人民生活状态,也许敌佔区太大,每个地方的经验都不同,可是不能否认,即使受到再大的压迫,再大的苦难,即使苟延残喘,"生活"也是存在。

战后新一代的台湾人对中国历史记得清清楚楚,却不知道那五十年间自己的家乡发生些什麽事,他们知道黄河长江流经的省份,却排不出台湾由北到南的县市;他们跟著唱《长城谣》歌颂关外,可是不会唱母语的民谣。



吴念真的自传性电影《多桑》讲受日据教育的父亲,与战后出生受教育的子女在意识型态上的不同,闹出很多家庭纠纷

台湾跟大陆这一百多年来,实质有连繫的只有1945到1949这短短四年间,绝大多数的民众根本不足以了解大陆是什麽,这扇门就关上了,等到40年后这扇门又重新慢慢开启时,台湾人因为长期反攻大陆政治教育及宣传的影响,已经带著另一种有色角度好奇来看大陆

我意并不在重述一次那些所谓台湾"悲情"的历史,事实上,台湾人一大问题就是太常沉溺在自己所谓的悲情历史当中,用太多感动自我的悲情往事作为排拒他群体的理由,觉得为什麽别人都不能理解台湾人的想法。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这种悲情真不算什麽,任何时代,任何族群,群体,大到一个民族,都有类似的苦难历史与记忆,不仅台湾有,久远一点,以前犹太人有,近一点巴尔干诸民族也有,在亚洲,韩国的"苦海深仇"广为人知,大陆也有"百年国耻"颠沛流离的记忆,就算是发起战争的侵略者日本,被丢了两颗原子弹后到现在也有"被害者意识",即使到了科技发达卫星已能飞出太阳系的现在,这样的"民族悲情"仍然不断持续发生,比如现在的非洲,现在的库德族。

但我不太爱提所谓"历史长河"、"历史巨轮",因为"个人"的微小呐喊总在这些后人看做"风云"的豪迈叙事中被碾压,风一吹,烟消云灭,儘管这些"悲情"都是历史上微不足道的一部份,真的不算什麽,可是没有人会愿意活那悲情的当下,因为不幸的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会被”碾压”的那群人

普法战争时期的法国历史学家勒南(Ernest Renan)发表过一篇名为《何谓民族》的知名演说「共同的苦难比起欢愉更能团结人民,对民族记忆来说,悲愤比胜利更有价值」

比悲情更可悲的是,明明大家都有类似的悲情,却又无法包容他者的悲情,假装不存在:犹太人亡国后远离他乡,千年来遭受歧视,遭有计画屠杀,本该是最能理解亡国之苦;复国之后,却同样迫害巴勒斯坦人,将他们赶出家园。上世纪90年代的巴尔干战争,不同的国家民族都能泪声俱下述说自己的悲情,不管你听那一方说,都很有道理都值得同情,他们彼此却又同样的手段去屠杀非我族类,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悲情并不意味著不同族群的人类可以相互理解,有时候反而变成族群间的零和。

台湾意识强的人经常高喊"台湾人出头天",同样的,大陆也高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看似历史脉络不同,却殊途同归,背后都是一连串苦难、屈辱的历史条件所搭建而成的情感结构,台湾被割让出去后无法切身体会什麽是"百年国耻",从自身的立场只知道这块土地上的统治者来来去去,沉溺在自己的悲情裡;而大陆自然也难理解,为什么台湾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冷感,那是因为台湾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因为历史原因,慢慢培养出对"政权"的不信任,转而对自由的追求,对多元化的守护。

如果民族是想像的共同体,很遗憾,过去一百多年来,两岸并没有很多可以一同想像的载体。

回顾台湾历史,早期开拓移民,漳州人泉州人械斗不停,他们面对粤籍客家人时,才意识到自己是闽籍;闽粤移民遇到原住民时,才意识到自己是汉人;待日本佔领台湾,他们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日本统治台湾五十年间,台湾人又意识到他们与日本本土人的不同;台湾光复国民党来接受台湾以后,让许多台湾人彻底失望,宁愿相信以前日本人做得更好;1949年外省移民大量来台,台湾人与外省人,从一开始冲突不断,经过了几十年,在这风雨飘摇的小岛上共同渡过不知多少外部而来的危机,大家都一样苦哈哈,待第二代,第三代人出生,省籍情结越来越淡

你会发现,从1895到1945,半个世纪,从1949到现在,又是半个世纪多一些,每半个世纪都会两三代人出生,不管什麽时代出生的人,历史都在他们所思所想当中留下烙印,并且凝聚形成了共同的历史经验,要建构共同的历史记忆,这并不是一蹴可及的事,每次是个漫长的建构过程

两岸过去一百多年来没有共同的历史经验,这并不代表未来不会有。幸运的是,这个时代是两岸一百多年来最好的时代,会有新的一代年轻人起来,他们没有太多的历史恩怨包袱,没有太多的意识型态,相较上一代,也更讲求个人主义

在习惯于集体叙事下,"个人主义"经常被认为是自私、离经判道,这种观点却忽略另一很重要的面向,毕竟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相对和平的时代,讲求"个人"不仅是诉求自己的观点,更进一步,也需要学习尊重不同的个体的想法,才能释放解压在"集体"中被压制的潜在矛盾;"个人"并不只是站在自己立场,更大的意义是,人终于有了他自己的"生活",可以自己选择追求自己想要追求的事物。

台湾各族群间的最大公约数就是"生活",政权再怎麽更迭,政治再怎麽纷乱,即使在悲情之下也要苟延残喘得生活下去,同样的,两岸在价值观、意识型态上差得太多,讲几句话不投机就吵了起来,可是大家都在生活,撇开政治这些上层建筑的事,你却能在那些最柴米油盐,最俗气的事中找到共鸣。

今年过年回台湾,我妹妹全家从美国回来,我看到我四岁小姪在那噫噫呀呀唱歌跳舞,我听了好几次才听清楚他在唱些啥:小苹果!我大惊问我妹,你们住美国他怎麽会唱小苹果?我妹理所当然说,他们幼儿园同学很多都大陆去的,全家都在听小苹果,他听久了自然就也会唱。

过去台湾人对大陆传过来的事,总是小心翼翼,电视中出现了大陆用语,这是文化统战!广告中出现简体字,这是文化入侵!对大陆文化娱乐领域的事物,充满戒心,可是一曲"小苹果",几乎是一夕之间,佔领了台湾的大街小巷,大家都在唱都在跳,台湾人对这麽欢乐的歌曲毫无架招之力。

   

即使是台湾号称最”绿”,被认为是”逢中必反”的民视,依然唱小苹果唱得挺开心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以前各种文化交流团没做到,宋祖英、谭晶等人来台湾演唱没做到,什麽四野后代合唱团来台演唱更成了笑柄,宏大的家国民族深情号召没起什麽做用,反而最让人看不上眼,登不上大雅之堂最俗气的"小苹果"不费吹嘘之力就做到了

越是生活的事越能引起共鳴,如果几十年后,我们回忆起这几年,我们会说"那一年我也在唱小苹果"、"那一年我也在看兰陵王和甄缳传",甚至心照不宣会心一笑说"那年除夕我也在等陈冠希的片子",有这些共同的生活经验,那麽,属于两岸新一代人共同的历史记忆,就慢慢被建构起来了。

我们都太沉溺在自己的历史情绪当中,以致于忽略了对方也有苦难历程。龙应台今年在香港书展的演讲中,提出跨越不同历史记忆的「大倾听」时代,「一个人的记忆就是他的尊严」。每个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受苦故事,不同族群有不同的战争经验,两岸有不同的历史记忆,这些都值得尊重,需要放下成见来倾听彼此,只有倾听,我们开始学著宽容,并且走向和解;过去我们都太习惯于宏大的叙事,有时反而成为互不兼容的情感框架,而只有我们承认"生活",真正懂得尊重柴米油盐,从这出发,才会慢慢开始有共同的新故事。

如果21世纪真的是中国人的世纪,那并不僅是军力有多強,经济实力有多大,全世界都怕我们,我更盼望是倾听,包容及和解,成为一个典范,鼓舞世界上其他还在遭受苦难的人们与民族。

老话一句:不管未来走向何方,我们依然血浓于水http://www.21ccom.net/articles/tgzc/20150906128563.html
扯这些没用的干嘛?要么独立,要么统一。不统不独不可能是常态
西路军 发表于 2016-1-22 13:08
扯这些没用的干嘛?要么独立,要么统一。不统不独不可能是常态
台湾可不是以一个省的模式在运行哟,,60多年不是常态是什么,,,当然放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真不是,,,所以常态这词各有理解
要么同胞,要么死敌。
*霸?美爹没教过你什么叫“丛林法则”么?
我只能说,争取合同吧。
装甲先锋 发表于 2016-1-22 13:13
台湾可不是以一个省的模式在运行哟,,60多年不是常态是什么,,,当然放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真不是,,,所 ...
台湾还被日本殖民50年,所以殖民就是常态了?
正解,没有共同的历史记忆,就是鸡同鸭讲,

但是,又不止是弯弯是这样。。

豆奶,藏民跟我们也没有任何历史共同记忆嘛,抗战的时候,这两块地方在干嘛呢,天下太平啊,

香港跟我们有抗日的共同记忆吧,然并乱,现在香港不是也闹得欢?
是独是统,给句明白话,别扯犊子,老子等不下去了
没有大一统的统治过程,怎么可能有共同的历史记忆。
赵家 发表于 2016-1-22 13:35
正解,没有共同的历史记忆,就是鸡同鸭讲,

但是,又不止是弯弯是这样。。
废话,日本什么时候打到新疆西藏了。
大统领罗斯福 发表于 2016-1-22 13:46
废话,日本什么时候打到新疆西藏了。
所以说没有共同的历史记忆,根本不是不能统一的理由
如果成立,新疆西藏怎么办
赵家 发表于 2016-1-22 13:54
所以说没有共同的历史记忆,根本不是不能统一的理由
如果成立,新疆西藏怎么办
怎么办?解放军办。
1895-1945。台湾被日统治50年,至今有人自称皇民。他们跟日本有共同记忆。
可是1895之前有共同记忆吗?
日本是怎么让台湾从没有共同记忆做到最终跟自己有共同记忆,乃至45年之后过70年仍然愿意跟日本有共同记忆的?
自古以来台湾岛就是中国领土,不愿意当中国人愿意当日本人的赶紧移民
大统领罗斯福 发表于 2016-1-22 14:06
怎么办?解放军办。
那你去办弯弯啊
赵家 发表于 2016-1-22 14:17
那你去办弯弯啊
不用着急,你会看到那天的。
其实双方你交流不就是双方的共同记忆...
那些让利就算了...怎眼看都像贿赂一样...也让人看不起...
坚持武统不动摇
没有的东西可以创造,就这么简单。打下来后再教育,几代之后就会把现在哭着喊着的“悲情”忘掉。
所以说国民党必须死
都是人哪有什么深仇大恨,都一样
都是人哪有什么深仇大恨,照样杀。

赵家 发表于 2016-1-22 13:35
正解,没有共同的历史记忆,就是鸡同鸭讲,

但是,又不止是弯弯是这样。。


有共同记忆还是要好一些,毕竟有个纽带

但你说的对
基本上西北各族,以及藏族,在形成现代中国民族意识的抗日战争中基本上没发挥什么作用
这也是今天思维共识难找的原因之一
不过好在新疆和西藏自古以来和华夏主体民族互动多,和中国主流王朝有实质上的政治关系,因此有好的基础

总比台湾好,台湾作为日本殖民地,干脆就是参加了二次大战,还是站在对立面!
赵家 发表于 2016-1-22 13:35
正解,没有共同的历史记忆,就是鸡同鸭讲,

但是,又不止是弯弯是这样。。


有共同记忆还是要好一些,毕竟有个纽带

但你说的对
基本上西北各族,以及藏族,在形成现代中国民族意识的抗日战争中基本上没发挥什么作用
这也是今天思维共识难找的原因之一
不过好在新疆和西藏自古以来和华夏主体民族互动多,和中国主流王朝有实质上的政治关系,因此有好的基础

总比台湾好,台湾作为日本殖民地,干脆就是参加了二次大战,还是站在对立面!
也许敌佔下的生活被认为政治不正确,并不光彩所以避而不提,在大陆,对抗战的历史研究,经常也都是在战场,在大后方,在敌后作战上,却很少听说过敌佔之下人民生活状态,也许敌佔区太大,每个地方的经验都不同,可是不能否认,即使受到再大的压迫,再大的苦难,即使苟延残喘,"生活"也是存在。


日军兵力不足,下不到基层,地方上多是汪伪在管。
简单来说就是这样。


删除。。
            

删除。。
            
就算是高等教育,日本人也只让台湾人读理工医类,不太允许台湾人读政法科

我经常在思考两个问题:其一,如果1895割让的不是台湾,假如是山东、或许是江浙、福建,这些地方的居民会有什麽样的历史记忆?对日本会有什麽看法?现在一般大陆批评台湾"亲日"、"媚日"的声音,会不会同样用在形容这些地方上。


不会,因为台湾还经历了文化上层流失的过程,清朝不鼓励官绅移民台湾,台湾自身的士人在马关之后多半移民回福建,结果台湾自身的文化上层消失,使得日本的同化更为便利。

另外,请廖先生搞清楚一点,大连、青岛、上海、湛江、港澳,也经历过台湾一样的历史,不要自顾自地以“悲情”为借口把自己塑造成上十字架的。
我经常在思考两个问题:其一,如果1895割让的不是台湾,假如是山东、或许是江浙、福建,这些地方的居民会有什麽样的历史记忆?对日本会有什麽看法?现在一般大陆批评台湾"亲日"、"媚日"的声音,会不会同样用在形容这些地方上。


不会,因为台湾还经历了文化上层流失的过程,清朝不鼓励官绅移民台湾,台湾自身的士人在马关之后多半移民回福建,结果台湾自身的文化上层消失,使得日本的同化更为便利。

另外,请廖先生搞清楚一点,大连、青岛、上海、湛江、港澳,也经历过台湾一样的历史,不要自顾自地以“悲情”为借口把自己塑造成上十字架的。
关注一下。。。
看了看果然是廖信忠写的,他一直这个调调。
历史都尼玛是后人写的,没有那就给他写一段呗。
台湾各族群间的最大公约数就是"生活",政权再怎麽更迭,政治再怎麽纷乱,即使在悲情之下也要苟延残喘得生活下去,同样的,两岸在价值观、意识型态上差得太多,讲几句话不投机就吵了起来,可是大家都在生活,撇开政治这些上层建筑的事,你却能在那些最柴米油盐,最俗气的事中找到共鸣。


这个说法其实是笑话。按这种逻辑集中营里的犹太人和纳粹看守也可以有共鸣。
正如亨廷顿所说:宗教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不同。其实也就是说,形而上的意识形态的不同才决定了“我是谁”的问题。
所谓生活层面的共同,不过是酒肉兄弟的关系而已。
所以这篇文章就是在说“我们台湾这一百多年来都很可怜,很悲惨,请照顾我的情绪,好好体谅我”,是这个意思吧。可是大陆也很惨,很可怜,被八卦联军烧杀抢掠了一回又一回,被日本人屠杀,被全世界孤立,挨了很久的饿,在最饿最穷的时候还要跟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和一堆美国小弟打仗。这种苦难有谁受过?比台湾惨多了!

可是大陆叫过苦吗?没用,你叫也没人可怜,相反美日英法还会趁着你又苦又弱的时候来欺负你。所以大陆自己咬咬牙忍住了,从连一盒火柴都不能生产的时代开始,从戈壁滩上用算盘和纸笔计算核爆数据的时候开始,从几十上百万工人日夜加班的“血汗工厂”开始,用自己的坚忍和藏在心底的眼泪,一步一步换来了今天的地位和成就,我们跟谁要求过照顾和体谅吗?我们跟台湾要过吗?

人类历史上有无数民族,生物进化史上有无数物种,都是受过极大委屈极大苦难的,如果能自己熬过去,那就赢了。熬不过去,拜托你就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了,可能连一块化石都留不下。叫苦是没用的。没有上帝,也不会救你。
井底眼界太小,什么共同记忆都是扯淡。如果马上梧桐,再过五十年,照样有ww泪流满面大喊,我阿祖是自愿给共党带路的。
……看到这种论调竟无言以对……

如果不能骂脏话也就无话可说了
日本教会了湾湾如何假装做人
我们就要教育湾湾如何学会去死!
赵家 发表于 2016-1-22 13:35
正解,没有共同的历史记忆,就是鸡同鸭讲,

但是,又不止是弯弯是这样。。
香港的抗日记忆和大陆也不同,人家是作为英属领地的记忆。其实台湾不是个案,香港同理,甚至包括疆藏。
大陆的什么中原大战,北伐,长征,抗日,国共内战又没发生在人家身边,自然如同外事一样看待。
回到两岸关系问题上来,如果说意志,2300万人的意志能够大于140000万人的意志吗?民主的意志难道是反要多数人屈从于少数人的意志吗?

TG虽然得国自民朝,好多台湾蓝营的人一直认为TG得国不正。但是为什么历史选择了TG?北洋和国民政府为什么失败?袁世凯、段祺瑞和蒋先生他们不爱国吗?不是,余以为他们都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为历史大浪无情淘汰!
北洋极尽所能维护国家完整,但是“攘外安内”完成了吗?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的“平均地权”,国民党身体力行了吗?余无法理解抗战胜利,国民政府为什么没有清算日本。看到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的通胀记录,余为余的姥爷舍命押送岳丈银行的黄金去国统区,感到深深的不值。

台湾民众不必质疑大陆民众维护统一的意志,从古至今,中华民族都有维护统一的传统。

始皇能够攻灭六国,一统中国,仅仅是嬴政的意志?倘若没有凝聚国人的意志,同唱“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兴于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又如何能在十年间平定天下!

汉武能够北逐匈奴,封禅泰山,仅仅是刘彻的意志?倘若没有凝聚国人的意志,高呼“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又如何能搬运倾国之力与匈奴鏖战二十载,奠定今日中国之版图!

洪武能够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仅仅是朱元璋的意志?倘若没有凝聚国人的意志,共书“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又如何能持续三十年八次北伐,彻底将蒙元余脉瓦解!

有了14亿人的支持,TG维护国家统一,既可选择和谈也能诉诸武力。

台湾人民对于大陆政府的统一政策不用有什么想不通,宋太祖曰:“不须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TG领导下的中国不会比不过宋朝,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使命。

台湾民众完全不必担心统一之后“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可能有台湾民众会以香港占中为例,以此为拒统的理由。
余自以为是理解占中学生的,面对就业和生活质量的诉求,发出自己的声音无错!
但是香港民众应该客观对待事实,请问祖国大陆可从香港财政收入分得一分一文?香港社会的两极分化,对比一桥之隔的澳门的安居乐业,不是港人治港自己分配财富出了问题?譬如解析香港高铁的症状,香港学生应该做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将矛头对准躺枪的TG。
在余看来如果该要求TG做些什么,有一个先例是香港民众应该参考的,那就是“西门豹治邺”,换一个非利益集团的能吏来主政,就像曾经“廉政公署”的成立。

台湾回归后台湾民众会怎样?余想借用黄梅戏的名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来表达余的期望。

维护国家统一,也是近现代国家的国家意志!
德国能够在19世纪后期完成统一,不仅仅是普鲁士三驾马车及容克贵族的意志,也是哈布斯堡王朝长久不能解决德意志各邦国的分裂,造成整个德意志民族在欧洲大陆上处于弱势,在形成了现代国家的观念后,德意志各阶层的意志体现。统一后的德国哪怕是经过惨烈的二次世界大战,被世界两极强行分割为东德西德45年,随着冷战落幕,即闪电般地恢复一统。到如今,德国更是为欧洲大陆不同民族凝聚为一体而孜孜不倦。

随着西罗马帝国的毁灭,亚平宁半岛就一直处于四分五裂之中。能够紧跟着德意志实现统一的意大利,靠的不仅仅是维托里奥·埃曼努埃莱二世和加富尔首相的意志,真正浴血奋战的是马志尼和加里波第等千千万万个意大利人。如果读过《正气歌》,你就可以理解中国自古以来从未缺乏过为国献身的人!更何况是挣脱百年沉沦的中国,民族尊严高涨的中国。

当一个国家内部发出两种声音,矛盾不可调和到闹分裂的时候,美国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办!开片。为了维护统一,联邦政府果断用血与火维护国家完整,到这时候,谁和你讲民主、人权、公平、正义。台湾民众确信自己有美国南方体量大,名将多,外援得力?为了一场知道结局的内争而求逆天改命,余以为这是不仁不智。

如果台海恢复一统,对台湾民众到底有什么损害呢?难道没有台湾人想过统一的中国会更上一层楼,台湾民众比现在只会更好!

台湾民众嘲讽质疑中国大陆参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同时,却认为一旦台海冲突,美日两国就会神兵天降、奋不顾身地保卫台湾。先不说民主的美国是否肯为台湾流一滴血,坚信只记仇不报恩的日本人来决死保卫台湾,这思维逻辑得不靠谱到什么程度!

余建议台湾民众不要再相信台独,即使成功独立了,这是问题的终结还是问题的开始?
3000多年前迁入迁出埃及的犹太人先祖,会预料到在迦南之地,自己的后裔先是分裂为以色列和犹太两国,在失落十个部落后,剩余的两个部落做了巴比伦之囚吗?能够预料到散落世界2000年后,重回迦南建国的以色列,会与同为闪族后裔的巴勒斯坦势若水火,不共戴天吗?余以为世界大势,民族只会越来越少,民族融合才是大势所趋,现在开创新的民族,结局真的会好吗?

不知现在台湾民众持何立场看待正与中国争抢南海的越南。此秦末割据为南越,汉之交州,唐之交趾,中华历朝之藩属。难道这会是台湾未来的模板吗?台湾民众现在高看越南人一眼吗?

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与现在台湾政权相似的过往。在今天的山西省,五代十国末期,宋朝开国初期,北汉做为中央政权后汉的余脉,携契丹自重,奉辽帝为父皇帝,先是联辽犯周,后是联辽拒宋。与现在台湾民众谈拒统必言美日所为最似,北汉的结局不应成为台湾的未来,这是一出悲剧,余很不喜。
台湾的民众可以对照历史,客观理性地审视独立利弊。

最后,余要仰首问天:“台湾独立,独的是谁的意志?”
北朝南韩体量相近,大国争霸角力中,谁知何时可破镜重圆?尚无一人拒统,况乎华夏之民!
台独!台独!争取民族独立乎?争取民主独立乎?争取一己之私欲乎!
所以台湾人在纠结以什么身份融入中国
此文明明是跪求PLA入台建立共同记忆嘛,建议未来的特区政府宣传部为作者留一个位置
回到两岸关系问题上来,如果说意志,2300万人的意志能够大于140000万人的意志吗?民主的意志难道是反要多数 ...
如果拿宋朝来举例,台湾不像北汉,
倒很像幽云十六州,地位像,民众心理也像,
这不是好兆头,
历史上,幽云十六州的人助金灭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