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國策院長談台海新趨勢———两岸动武机率越来越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7:02:31
台灣新新聞
  「中國正在崛起,看中國臉色辦事的國家,祇會增加不會減少,台灣想突破則益發困難;其次,台灣可用的外交資源愈來愈有限。」國策院院長田弘茂談起台海新局勢時,特別強調政府要先面對的客觀現實。

  在台灣民主化發展的歷程中,田弘茂和他所領導的國策院(前身為國策中心),從上世紀九○年代之後,一直扮演著重要的推手角色,總統選舉方式由「委任直選」改成「直接民選」、憲法體制改為「改良式雙首長制」,包含「凍省」,田弘茂與國策中心,都扮演了提供理論基礎的重要角色,政黨輪替後,田弘茂更從理論走入實務,歷任外交部長與駐英代表。今年他重回國策院,當下他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台灣必須認清客觀事實,重訂整體國家戰略。

  所謂的客觀事實,[B]田弘茂特別強調要注意美國的角色將要轉變,田弘茂預測,未來兩到三年間,美國會因伊拉克戰爭的失敗,將會興起「新孤立主義」,在亞太地區將更不願意插手,屆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將會因此更加強[/B]。

  這種局面之下,台灣政府需要先認清客觀的事實,再因此規畫外交與國家安全的思維,田弘茂分析,胡錦濤對台動武的可能性將越來越低,但「兩手策略」將會出招不斷,在這種新局勢下,「若是兩岸動武可能性降低,美不傾向與中國對抗,就必須調整既有國防布局的方向。」

  以下,是田弘茂的專訪摘要:

  [B]國際格局/中國崛起 美方孤立[/B]

  問:你如何解讀二○○五年以來的國際格局,特別是台灣、中國(胡錦濤)、美國三方互動下,台灣有什麼角色和機會?

  答:「中國崛起」不僅影響國際權力結構、戰略資源分配等等,還影響美國在中東的戰略。美對中東的戰略,除希望在中東取得軍事據點,這和石油利益密切相關外,也希望在中東推動民主,但布希已經付出代價──戰爭,是否能繼續維持資源供應,或被迫撤退,會影響到美國如何去處理「中國崛起」問題。

  第三個影響國際局勢發展的是歐盟面臨到嚴重的挫折,歐憲是法國前任總統提出來的,卻連法國都未通過歐憲,短期內很難改變這種局勢,再加上歐盟在統合後經濟不如預期,原本設定的一些經濟指標都未達成,歐盟很難成為一種在國際社會中強大的聲音。

  問:所以中國崛起將會是未來主導國際格局最主要的角色嗎?

  答:[B]大格局來看,必須要重視的還是中國的崛起,以及台灣該如何因應。美國很難將伊拉克的問題處理得很好,遜尼派等更成為恐怖主義的來源,美國在伊拉克死亡的人數不斷提高,國內壓力就接踵而至,美國在伊拉克的駐軍都開始不耐煩了,產生一種情緒出來:「Why I am here?」 [/B]

  美國在這兩三年內必須面臨到一個很大的抉擇,就是要不要撤軍?如果美軍撤退,就會發生越戰後的效應,短期內,美國內部將會有一種孤立主義抬頭的趨勢,不願意再介入國外事務,除非真的是一場師出有名的戰爭,如果出兵理由還是處於灰色地帶,人民不會認同,這種情形和美未來如何因應中國崛起,以及如何面對台海問題都有關聯。

  問:但若美國右派繼續掌政,是否可以將焦點轉移對中國更強硬,創造外在敵人減緩內部反對,如美國極右派政正積極鼓吹「中國威脅論」?

  答:[B]新保守派雖強調「中國威脅論」,但傾向於「軟性圍堵」,過去冷戰那種圍堵已不可能,美若想建立「反中」的軟圍堵態勢,祇有日本比較可能會支持,但日本和中國也有經濟上利益的重疊,其他像南韓、泰國、澳洲、菲律賓,都擺明了不願與中國對立的態度,所以新保守意欲的軟圍堵,基本上沒有可實行的客觀基礎在。我認為美對於中國崛起的態度,比較可能的是轉為「調適」的心態:從經濟到國防,甚而延伸到政治、外交的區塊,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慢慢占有一席之地,美方必須試著去接受這個事實[/B]。

  [B]兩岸關係/中美協商 台灣受制[/B]

  問:美國有些保守派曾評估,中國城鄉差距拉大後很有可能面臨內部分裂,你如何評估?

  答:中國還存有馬列主義的結構,負面來看是不民主,但也顯現中國依舊強勢的統治能力。有人說中國會垮,但我還沒有聽過任何一種有力的說法,表示它會從什麼地方垮起,短期內根本看不出中國會從內部崩解的跡象。

  台灣不必先設定一種最高戰略指標,假設中國在幾年後會崩潰,這樣太不切實際。對於中國,很難利用宗教、族群、階級等概念去畫分,所以想在中國做跨省的、組織性的動員,很難找到共同的基礎。所以,我認為台灣不要先預設中國可能會垮這種結果,用來成為國家外交戰略的指標,這是一種miss guide,不是一種務實的想法。

  我們還要注意,包括台海議題,中國都在主動push中美的協商機制,像胡錦濤拋出「美中共管台海」的議題,就是在促進美中雙方的協商,若美願意接受中這種協商機制,中也釋放出不想引起衝突的意圖,最後整個台海問題就會變成是北京和華府間的問題。當中美透過這種協商開始共管台海,主政者必須要知道,胡錦濤就不會再理你啦。

  原本中共很擔心,台灣本土派在掌握政權後,會憑藉資源的運用來推動台獨、制憲,但胡錦濤雖不願意放棄「對台動武」這說法,更不希望動武,這牴觸到了他們的「發展綜合國力」最高國策,還有二○○八年的北京奧運,最主要的,他不願意跟美國對立,除非他和美國已經協商好,不然胡錦濤不會願意在和美國未完全溝通之下,就貿然和美在台海議題上起衝突。

  且從今年初以來的情勢看來,胡錦濤已經發覺,台灣要走向法理台獨的動能已經慢慢消失,至少近期台灣會走向法理台獨的可能性很低。[B]對外,胡錦濤和美採取協商策略;對台,他就把台灣分成兩塊,把泛藍拉得很緊,製造了一種穩定的對話平台,而綠營部分,他也切割了好幾塊,用各種不同的利益誘惑,像農產品、觀光利益、學費等等,以後還會繼續出手,胡對台的資源尚未用盡[/B]。

  [B]中國布局/釋放善意 拉攏人心[/B]

  問:中共兩手策略,又是「反分裂法」、又拉攏在野黨,台灣是否面臨戰略不明確的困局?

  答:政府正面臨到一種新情勢,中國崛起且美國也正慢慢在接受這種事實,願意與之合作。尤其如今美國碰上依舊膠著的中東局勢,更不願意與中國為敵。另一方面,若中國認為台灣走向法理台獨的可能性不高,同時觀察到台灣二○○八年選舉情勢未定,會藍綠變色也說不定,因此中國會產生一種冀望,這樣就可以做出一種假設,台海在未來幾年會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很低。

  中國制定「反分裂法」,時機不對也不必要但已是既定的事實,所以胡錦濤釋放出一些和平的訊息,想把整個衝擊最小化。兩岸局勢按目前發展,可能是不必動武的情勢,中國會在不違反戰略目標的前提下,持續地對台釋放善意,去落實他們所謂的「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對台灣不同領域、階層、利益團體等區塊,展現和平攻勢的企圖。[B]所以,除非台灣當局願意接受中國的大原則,不然台灣要不要談,對中國都沒有影響,因為他們沒有動機,也不認為非得跟你談不可,對中國來說這不是必要的問題,胡錦濤年初也說了,祇要中華民國的架構放在那裡就好。中國目前對台海局勢愈來愈有自信,因為他們客觀資源和能力都足夠,胡錦濤的做法,就是拉攏人心,讓台灣內部逐漸感受到中國的「和平攻勢」,然後挖台灣內部和中國對立基礎的牆腳[/B]。

  [B]台灣策略/檢討政策 適時調整[/B]

  問:台灣要如何做出因應的新戰略選擇?

  答:八○年代以來,本土意識抬頭,李登輝、陳水扁,他們可以此設定一種敵對的心理來動員人民。[B]但現在中國對台使用軟性的策略,這種塑造敵意的方法就無法奏效,這種局勢下,台灣對中的敵我意識就漸漸沒那麼清楚了,胡錦濤所訴諸於台海利益的結合,向台灣人民顯現出和中國友好就有利可圖的情勢,台灣內部的本土意識或許會在這攻勢下逐漸被沖淡[/B]。

  中國這種對台的力道祇會增加不會減少。台灣將有兩大問題,[B]第一,看中國臉色辦事的國家,祇會增不會減,胡錦濤不斷釋放和各國利益結合的和平攻勢,消除各國對中國威脅的戒心,就是要將中國變成解決國際事務不可或缺的成員,因此台灣想突破則益發困難;第二,台灣可用的外交資源愈來愈有限,首先就是國內外交預算的不足,雖然陳水扁表示要增加,但在藍營把持立院下,想要大幅度的增加外交預算不可能;再來就是民間企業,過去許多企業會隨著政府「跑」投資,但失敗的居多,所以現在的企業不會再像以往那麼地配合政府,尤其目前到中國投資的企業增多,有些企業會擔心對台灣政府「聽命行事」而得罪北京當局,[/B]這是客觀的現實。不是說產業界沒有愛台灣的人士,這是我們必須認清的事實,這並非失敗主義,而是要務實面對的客觀事實。

  當初我在外交部,積極地推動民主、人權外交,當時我就意識到國家的外交資源在不斷流失、弱化,對於一些西方國家來說,可以爭取到民間的支持,或是國會通某些對台灣有利的決議案。但這並不算是戰略安全上的考量,像是歐洲等國家對於台海問題感覺是很遙遠的,如果沒有這些議題,他們祇會覺得這是美國的事,和他們無關。所以,即使是拿自由人權做為外交的籌碼也要十分務實地看待,要知道使用的方式和極限,也不要對有沒有顯現出成果過於樂觀。

  到最後,台灣的國際空間和外交還是跟兩岸關係和策略息息相關。[B]他說讓台灣以「Taiwan China」的名稱加入WHA就是個開端,中國就是會釋放出這些利益給你,但表明台灣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看台灣要不要接受,或是能接受到什麼程度,他會不斷給你空間,但不是台灣要的空間。[/B]所以面對嶄新的兩岸情勢,台灣內部要針對在國際和外交的一些政策思維重新做檢討,看要不要做根本性的調整。如台灣在國防上的建軍布局上可能因此也要再做調整,若是兩岸動武可能性降低,美不傾向與中國對抗,就必須調整既有國防布局的方向。台灣新新聞
  「中國正在崛起,看中國臉色辦事的國家,祇會增加不會減少,台灣想突破則益發困難;其次,台灣可用的外交資源愈來愈有限。」國策院院長田弘茂談起台海新局勢時,特別強調政府要先面對的客觀現實。

  在台灣民主化發展的歷程中,田弘茂和他所領導的國策院(前身為國策中心),從上世紀九○年代之後,一直扮演著重要的推手角色,總統選舉方式由「委任直選」改成「直接民選」、憲法體制改為「改良式雙首長制」,包含「凍省」,田弘茂與國策中心,都扮演了提供理論基礎的重要角色,政黨輪替後,田弘茂更從理論走入實務,歷任外交部長與駐英代表。今年他重回國策院,當下他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台灣必須認清客觀事實,重訂整體國家戰略。

  所謂的客觀事實,[B]田弘茂特別強調要注意美國的角色將要轉變,田弘茂預測,未來兩到三年間,美國會因伊拉克戰爭的失敗,將會興起「新孤立主義」,在亞太地區將更不願意插手,屆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將會因此更加強[/B]。

  這種局面之下,台灣政府需要先認清客觀的事實,再因此規畫外交與國家安全的思維,田弘茂分析,胡錦濤對台動武的可能性將越來越低,但「兩手策略」將會出招不斷,在這種新局勢下,「若是兩岸動武可能性降低,美不傾向與中國對抗,就必須調整既有國防布局的方向。」

  以下,是田弘茂的專訪摘要:

  [B]國際格局/中國崛起 美方孤立[/B]

  問:你如何解讀二○○五年以來的國際格局,特別是台灣、中國(胡錦濤)、美國三方互動下,台灣有什麼角色和機會?

  答:「中國崛起」不僅影響國際權力結構、戰略資源分配等等,還影響美國在中東的戰略。美對中東的戰略,除希望在中東取得軍事據點,這和石油利益密切相關外,也希望在中東推動民主,但布希已經付出代價──戰爭,是否能繼續維持資源供應,或被迫撤退,會影響到美國如何去處理「中國崛起」問題。

  第三個影響國際局勢發展的是歐盟面臨到嚴重的挫折,歐憲是法國前任總統提出來的,卻連法國都未通過歐憲,短期內很難改變這種局勢,再加上歐盟在統合後經濟不如預期,原本設定的一些經濟指標都未達成,歐盟很難成為一種在國際社會中強大的聲音。

  問:所以中國崛起將會是未來主導國際格局最主要的角色嗎?

  答:[B]大格局來看,必須要重視的還是中國的崛起,以及台灣該如何因應。美國很難將伊拉克的問題處理得很好,遜尼派等更成為恐怖主義的來源,美國在伊拉克死亡的人數不斷提高,國內壓力就接踵而至,美國在伊拉克的駐軍都開始不耐煩了,產生一種情緒出來:「Why I am here?」 [/B]

  美國在這兩三年內必須面臨到一個很大的抉擇,就是要不要撤軍?如果美軍撤退,就會發生越戰後的效應,短期內,美國內部將會有一種孤立主義抬頭的趨勢,不願意再介入國外事務,除非真的是一場師出有名的戰爭,如果出兵理由還是處於灰色地帶,人民不會認同,這種情形和美未來如何因應中國崛起,以及如何面對台海問題都有關聯。

  問:但若美國右派繼續掌政,是否可以將焦點轉移對中國更強硬,創造外在敵人減緩內部反對,如美國極右派政正積極鼓吹「中國威脅論」?

  答:[B]新保守派雖強調「中國威脅論」,但傾向於「軟性圍堵」,過去冷戰那種圍堵已不可能,美若想建立「反中」的軟圍堵態勢,祇有日本比較可能會支持,但日本和中國也有經濟上利益的重疊,其他像南韓、泰國、澳洲、菲律賓,都擺明了不願與中國對立的態度,所以新保守意欲的軟圍堵,基本上沒有可實行的客觀基礎在。我認為美對於中國崛起的態度,比較可能的是轉為「調適」的心態:從經濟到國防,甚而延伸到政治、外交的區塊,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慢慢占有一席之地,美方必須試著去接受這個事實[/B]。

  [B]兩岸關係/中美協商 台灣受制[/B]

  問:美國有些保守派曾評估,中國城鄉差距拉大後很有可能面臨內部分裂,你如何評估?

  答:中國還存有馬列主義的結構,負面來看是不民主,但也顯現中國依舊強勢的統治能力。有人說中國會垮,但我還沒有聽過任何一種有力的說法,表示它會從什麼地方垮起,短期內根本看不出中國會從內部崩解的跡象。

  台灣不必先設定一種最高戰略指標,假設中國在幾年後會崩潰,這樣太不切實際。對於中國,很難利用宗教、族群、階級等概念去畫分,所以想在中國做跨省的、組織性的動員,很難找到共同的基礎。所以,我認為台灣不要先預設中國可能會垮這種結果,用來成為國家外交戰略的指標,這是一種miss guide,不是一種務實的想法。

  我們還要注意,包括台海議題,中國都在主動push中美的協商機制,像胡錦濤拋出「美中共管台海」的議題,就是在促進美中雙方的協商,若美願意接受中這種協商機制,中也釋放出不想引起衝突的意圖,最後整個台海問題就會變成是北京和華府間的問題。當中美透過這種協商開始共管台海,主政者必須要知道,胡錦濤就不會再理你啦。

  原本中共很擔心,台灣本土派在掌握政權後,會憑藉資源的運用來推動台獨、制憲,但胡錦濤雖不願意放棄「對台動武」這說法,更不希望動武,這牴觸到了他們的「發展綜合國力」最高國策,還有二○○八年的北京奧運,最主要的,他不願意跟美國對立,除非他和美國已經協商好,不然胡錦濤不會願意在和美國未完全溝通之下,就貿然和美在台海議題上起衝突。

  且從今年初以來的情勢看來,胡錦濤已經發覺,台灣要走向法理台獨的動能已經慢慢消失,至少近期台灣會走向法理台獨的可能性很低。[B]對外,胡錦濤和美採取協商策略;對台,他就把台灣分成兩塊,把泛藍拉得很緊,製造了一種穩定的對話平台,而綠營部分,他也切割了好幾塊,用各種不同的利益誘惑,像農產品、觀光利益、學費等等,以後還會繼續出手,胡對台的資源尚未用盡[/B]。

  [B]中國布局/釋放善意 拉攏人心[/B]

  問:中共兩手策略,又是「反分裂法」、又拉攏在野黨,台灣是否面臨戰略不明確的困局?

  答:政府正面臨到一種新情勢,中國崛起且美國也正慢慢在接受這種事實,願意與之合作。尤其如今美國碰上依舊膠著的中東局勢,更不願意與中國為敵。另一方面,若中國認為台灣走向法理台獨的可能性不高,同時觀察到台灣二○○八年選舉情勢未定,會藍綠變色也說不定,因此中國會產生一種冀望,這樣就可以做出一種假設,台海在未來幾年會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很低。

  中國制定「反分裂法」,時機不對也不必要但已是既定的事實,所以胡錦濤釋放出一些和平的訊息,想把整個衝擊最小化。兩岸局勢按目前發展,可能是不必動武的情勢,中國會在不違反戰略目標的前提下,持續地對台釋放善意,去落實他們所謂的「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對台灣不同領域、階層、利益團體等區塊,展現和平攻勢的企圖。[B]所以,除非台灣當局願意接受中國的大原則,不然台灣要不要談,對中國都沒有影響,因為他們沒有動機,也不認為非得跟你談不可,對中國來說這不是必要的問題,胡錦濤年初也說了,祇要中華民國的架構放在那裡就好。中國目前對台海局勢愈來愈有自信,因為他們客觀資源和能力都足夠,胡錦濤的做法,就是拉攏人心,讓台灣內部逐漸感受到中國的「和平攻勢」,然後挖台灣內部和中國對立基礎的牆腳[/B]。

  [B]台灣策略/檢討政策 適時調整[/B]

  問:台灣要如何做出因應的新戰略選擇?

  答:八○年代以來,本土意識抬頭,李登輝、陳水扁,他們可以此設定一種敵對的心理來動員人民。[B]但現在中國對台使用軟性的策略,這種塑造敵意的方法就無法奏效,這種局勢下,台灣對中的敵我意識就漸漸沒那麼清楚了,胡錦濤所訴諸於台海利益的結合,向台灣人民顯現出和中國友好就有利可圖的情勢,台灣內部的本土意識或許會在這攻勢下逐漸被沖淡[/B]。

  中國這種對台的力道祇會增加不會減少。台灣將有兩大問題,[B]第一,看中國臉色辦事的國家,祇會增不會減,胡錦濤不斷釋放和各國利益結合的和平攻勢,消除各國對中國威脅的戒心,就是要將中國變成解決國際事務不可或缺的成員,因此台灣想突破則益發困難;第二,台灣可用的外交資源愈來愈有限,首先就是國內外交預算的不足,雖然陳水扁表示要增加,但在藍營把持立院下,想要大幅度的增加外交預算不可能;再來就是民間企業,過去許多企業會隨著政府「跑」投資,但失敗的居多,所以現在的企業不會再像以往那麼地配合政府,尤其目前到中國投資的企業增多,有些企業會擔心對台灣政府「聽命行事」而得罪北京當局,[/B]這是客觀的現實。不是說產業界沒有愛台灣的人士,這是我們必須認清的事實,這並非失敗主義,而是要務實面對的客觀事實。

  當初我在外交部,積極地推動民主、人權外交,當時我就意識到國家的外交資源在不斷流失、弱化,對於一些西方國家來說,可以爭取到民間的支持,或是國會通某些對台灣有利的決議案。但這並不算是戰略安全上的考量,像是歐洲等國家對於台海問題感覺是很遙遠的,如果沒有這些議題,他們祇會覺得這是美國的事,和他們無關。所以,即使是拿自由人權做為外交的籌碼也要十分務實地看待,要知道使用的方式和極限,也不要對有沒有顯現出成果過於樂觀。

  到最後,台灣的國際空間和外交還是跟兩岸關係和策略息息相關。[B]他說讓台灣以「Taiwan China」的名稱加入WHA就是個開端,中國就是會釋放出這些利益給你,但表明台灣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看台灣要不要接受,或是能接受到什麼程度,他會不斷給你空間,但不是台灣要的空間。[/B]所以面對嶄新的兩岸情勢,台灣內部要針對在國際和外交的一些政策思維重新做檢討,看要不要做根本性的調整。如台灣在國防上的建軍布局上可能因此也要再做調整,若是兩岸動武可能性降低,美不傾向與中國對抗,就必須調整既有國防布局的方向。
嘿嘿,这种喝多了洋墨水的人最好阿扁理都不要理!
这一次,台湾人讲了真话,无数次听见美国人,日本人或台湾人胡说八道,但这一次讲的是真话.
阿扁当自强, 别听他的屁话.
从近期来看台湾局势是开始缓和了,不过阿扁和幕后黑手会反扑的。
这点也不可放松!
看后四个字:前途未卜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得:
打!!!
希望如此
随着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两岸文化交流的日益紧密,兵戎相间的可能性只会越来越低。
只要陈水扁不狗急跳墙,这个仗估计是没法打起来的
这篇文章谈武力的部分没甚么可看的。
其中分析的内容才有看点。
修炼自身
打造环境
方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