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争取到“贫困县”到处炫耀 网站发特大喜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4:58:25
刘成友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15日 05 版)
只有首先解决好头脑中的贫困,才可能实现“弱鸟先飞”“至穷致富”。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当前这场必须打赢的脱贫攻坚战中,如果说上级政策是牵引力,外部帮扶是推动力,那么,贫困群众自身的脱贫志向,正是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37年来的努力,让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首先就是靠着坚定的脱贫意志、滴水穿石的韧劲。无数地区的脱贫经验证明:摆脱贫困,首要的意义不是摆脱物质上的贫困,而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解决好头脑中的贫困,才可能实现“弱鸟先飞”“至穷致富”。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面对最后7000多万“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个“硬骨头”,当务之急,正是先要除掉“头脑贫困”这个障碍。特别是,“等靠要”的观望心态、依赖心理和功利思想,当前还在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
比如人穷志短、不思进取。有的贫困户,上级给他建了大棚,他还等着政府买种子买机械、供肥料供技术,连换个草帘都指望政府干。一位乡镇干部曾说,每当发一些救灾、救助物品,就会有一些群众相互“攀比”,出现争穷比穷、“躺着当低保户”的现象。
比如观念落后、被动依赖。有贫困县的领导,把争取到“贫困县”帽子当作荣誉和政绩,到处炫耀,甚至在政府网站上发布“特大喜讯”。戴上“贫困县”帽子,意味着可以多出来几亿元甚至更高的财政转移支付,可是,只知“炫贫”,只等“救助”,怎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尽快摘帽?
又如思路闭塞、方法单一。一些干部缺乏深入调研,找不到病因,开不出方子。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或者只会用老办法,或者不顾实际抄别人的经验。芦笋价高,就要求大家都种芦笋,一哄而上“烂市”了,再改种山药,结果种什么赔什么,农民挣不到钱,不仅无法脱贫,还失了信心。
贫穷不可怕,怕的正是这种思想和思路的贫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解决好了精神面貌,坚定信心、积极进取,激发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才可能化短处为长处,变劣势为优势,让“至贫”能致富。反之,如果扶贫变成了养懒人的政策,就算花很多精力和投入暂时搞上去,也不能持久,甚至还会陷入“越穷越要、越要越懒、越懒越穷”的恶性循环。
对贫困群众来说,扶贫当先扶志。有了志气,“输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鼓励贫困地区的群众通过双手苦干、巧干致富,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观念,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看见身边的榜样。山东沂源县张家泉村原村支书朱彦夫,在战场上失去了双手双脚,仍然带领群众治山、治水、造田。他可以跪着走、爬着走,甚至“滚”着走,但他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被贫穷击垮。这样的人,正是大长贫困群众志气的精神资源。
对政府来说,不仅要走出“扶贫等于救济慈善”的误区,还要支持群众探索创新扶贫方式方法;不仅要帮贫困群众解近忧,还要为他们想长远。贫困群众最缺的是文化和技能,要有针对性地送政策和知识下乡,送技能上门,增强其发展生产、转移就业的能力;贫困群众有需求的扶贫项目,要创造条件、支持开发。如此,才能彻底改变那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状态。
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好的政策和制度,不只是解贫困群众一时之困,还要让他们看到凭自己的努力站稳脚跟的希望。好日子是干出来的,牢牢记住这一点,拿出滴水穿石的斗志和韧劲,找到精准扶贫的路径,才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http://inews.ifeng.com/46672418_1_1/news.shtml刘成友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15日 05 版)
只有首先解决好头脑中的贫困,才可能实现“弱鸟先飞”“至穷致富”。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当前这场必须打赢的脱贫攻坚战中,如果说上级政策是牵引力,外部帮扶是推动力,那么,贫困群众自身的脱贫志向,正是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37年来的努力,让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首先就是靠着坚定的脱贫意志、滴水穿石的韧劲。无数地区的脱贫经验证明:摆脱贫困,首要的意义不是摆脱物质上的贫困,而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解决好头脑中的贫困,才可能实现“弱鸟先飞”“至穷致富”。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面对最后7000多万“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个“硬骨头”,当务之急,正是先要除掉“头脑贫困”这个障碍。特别是,“等靠要”的观望心态、依赖心理和功利思想,当前还在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
比如人穷志短、不思进取。有的贫困户,上级给他建了大棚,他还等着政府买种子买机械、供肥料供技术,连换个草帘都指望政府干。一位乡镇干部曾说,每当发一些救灾、救助物品,就会有一些群众相互“攀比”,出现争穷比穷、“躺着当低保户”的现象。
比如观念落后、被动依赖。有贫困县的领导,把争取到“贫困县”帽子当作荣誉和政绩,到处炫耀,甚至在政府网站上发布“特大喜讯”。戴上“贫困县”帽子,意味着可以多出来几亿元甚至更高的财政转移支付,可是,只知“炫贫”,只等“救助”,怎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尽快摘帽?
又如思路闭塞、方法单一。一些干部缺乏深入调研,找不到病因,开不出方子。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或者只会用老办法,或者不顾实际抄别人的经验。芦笋价高,就要求大家都种芦笋,一哄而上“烂市”了,再改种山药,结果种什么赔什么,农民挣不到钱,不仅无法脱贫,还失了信心。
贫穷不可怕,怕的正是这种思想和思路的贫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解决好了精神面貌,坚定信心、积极进取,激发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才可能化短处为长处,变劣势为优势,让“至贫”能致富。反之,如果扶贫变成了养懒人的政策,就算花很多精力和投入暂时搞上去,也不能持久,甚至还会陷入“越穷越要、越要越懒、越懒越穷”的恶性循环。
对贫困群众来说,扶贫当先扶志。有了志气,“输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鼓励贫困地区的群众通过双手苦干、巧干致富,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观念,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看见身边的榜样。山东沂源县张家泉村原村支书朱彦夫,在战场上失去了双手双脚,仍然带领群众治山、治水、造田。他可以跪着走、爬着走,甚至“滚”着走,但他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被贫穷击垮。这样的人,正是大长贫困群众志气的精神资源。
对政府来说,不仅要走出“扶贫等于救济慈善”的误区,还要支持群众探索创新扶贫方式方法;不仅要帮贫困群众解近忧,还要为他们想长远。贫困群众最缺的是文化和技能,要有针对性地送政策和知识下乡,送技能上门,增强其发展生产、转移就业的能力;贫困群众有需求的扶贫项目,要创造条件、支持开发。如此,才能彻底改变那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状态。
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好的政策和制度,不只是解贫困群众一时之困,还要让他们看到凭自己的努力站稳脚跟的希望。好日子是干出来的,牢牢记住这一点,拿出滴水穿石的斗志和韧劲,找到精准扶贫的路径,才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http://inews.ifeng.com/46672418_1_1/news.shtml
7000多万贫民啊,兔子还四处散钱?
沙漠之路 发表于 2015-12-15 10:14
7000多万贫民啊,兔子还四处散钱?
7000多万?这不科学,不是只有1亿权贵嘛
本地经过两任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努力终于保住了国家级贫困县的的名头。
“贫困县”的称号跟什么“国家开发区”、“XX新区”,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前者可以拿到补贴, 后者少交税,或者甚至一样拿补贴,拿更多的补贴。
这种领导属于要里子不要面子的,其实当地还希望有这样的领导。我呆过的某个地级市下边几个区县,一个区县的领导好面子,往上虚报经济数据,把省级贫困县的帽子甩掉了,因为政绩突出高升了,留下当地财政烂摊子让后几任擦屁股填窟窿,另一个区县领导拼命保住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上头每年还拨不少钱下来,当地单位上班的人的工资福利比前一个县还高一大截
7000多万贫民啊,兔子还四处散钱?
何止7千多万啊,TG国只有三千万权贵才能喝得起黑水,哎,你知道黑水是啥不?不懂吧,就是可乐啦,我也没喝过,穷,喝不起。99%的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说了,先吃个茶叶蛋抚慰一下我这颗忧国忧民的胃,哦,不,是心。
只能说我还真心挺佩服这样的领导,真的为自己的子民想。
这个明明就是打劫那些非贫困地区的人民,
XNGQ 发表于 2015-12-15 11:25
这种领导属于要里子不要面子的,其实当地还希望有这样的领导。我呆过的某个地级市下边几个区县,一个区县的 ...
为群众谋福利 低调点 啥事也没有
这种领导属于要里子不要面子的,其实当地还希望有这样的领导。我呆过的某个地级市下边几个区县,一个区县的 ...

俺们县因为拿过国家级的计划生育表彰,十几年了人口一直没有增长,隔壁几个县人口都翻几番了。。还有,我们县号称要冲击全国百强县市,结果公务员到手的钱还不如隔壁贫困县
公务员福利好,老百姓福利差的贫困县
呵呵
估计又会便宜了一批官员!!
真是水平堪忧

得了便宜你卖什么乖

这年头这么多人盯着呢
XNGQ 发表于 2015-12-15 11:25
这种领导属于要里子不要面子的,其实当地还希望有这样的领导。我呆过的某个地级市下边几个区县,一个区县的 ...
我们老家那个县就是这样的,一任领导摘帽子是成绩,下任要来帽子也是成绩。
闷声发大财
俺们县因为拿过国家级的计划生育表彰,十几年了人口一直没有增长,隔壁几个县人口都翻几番了。。还有, ...
人口翻两番也不得了,是4倍了。
若瑟游离 发表于 2015-12-15 10:48
本地经过两任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努力终于保住了国家级贫困县的的名头。
这种事只能躲在被窝笑,毕竟不是光荣的事,炫耀着傻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