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财丁不可两旺-都是阴囊惹的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9:51:03
财丁不可两旺-都是阴囊惹的祸
  
  作者:水寒/中山水寒  familyyi@yahoo.com
  
  世界人口自马尔萨斯人口悲观论出现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时期,人口悲观论就没有停止过,世界一直被耸人听闻的,周期性的预言--人口灾难即将到来所困扰。恐怖和灾难往往是很好的娱乐题材,尤其是在和平年代。而美国可能是因为“文化上的怪癖”,对全球人口爆炸的预言格外着迷(大概象中国人着迷小品、相声一样)。1968年,保罗·埃利希(Paul Ehrlich)的新马尔萨斯宣言《人口爆炸》预测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会发生大饥荒。
  
  1972年全球思想库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里描述了像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模式一样的人口过快膨胀的恐怖预言;它预言经济增长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因为石油等自然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并对第三世界进行了不合理贬斥。外界批评罗马俱乐部具有极端马尔萨斯主义和强烈的精英主义色彩,是欧洲权力精英和美洲盎格鲁精英的联盟,该俱乐部发表警告的动机是其左倾政治日程,而非科学事实。有人甚至把该俱乐部与一些国际阴谋联系到一起,比如“新的世界秩序”。然而这些批评并不降低罗马俱乐部的影响力,《增长的极限》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卖出了三千万本,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现在已经今非昔比,一种思潮的误导远比武力效果大,要是一个民族的精英们老是随着国际思潮(即便这些思潮是善意的)人云亦云,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做”(比如现在各国鼓励生育),而不能闻“说”起舞。如果罗马俱乐部关于人口问题的预测也是阴谋的话(不会公然要求你干什么,但制造舆论,让你心甘情愿地干什么;然后再谴责你,你因为逆反心理而坚持不改),那么中国是其唯一(至少是最大)的受害者。
  
  从1798的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到1968年的《人口爆炸》,到1972年的《增长的极限》,再到2000年Robert D. Kaplan 的《无政府状态的到来》(the coming anarchy),两百多年来马尔萨斯主义者做出了大量的末日审判式的预言,但所有已到期的从而可以用事实检验的预言全部破产了,无一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尔萨斯主义与邪教有某些共同点:世界末日、战争、灾难,说严重点,是反人类的,是杀人的工具。对马尔萨斯人口论,马克思批判过;恩格斯批判过;孙中山批判过;毛泽东也批判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马尔萨斯主义者这些预言也只是象看恐怖小说一样(就像中国人看《聊斋》一样),既喜欢又害怕,但也只看看而已,最多做个噩梦,生育还是要鼓励;中国却已经急不可待地从小说走入现实—实行计划生育。在国际社会已经臭名昭著的马尔萨斯人口论至今仍是中国计划生育的理论“圣经”,从马寅初“新人口论”到宋健的“人口控制论”,无不受其影响。即使使得自己“断子绝孙”,也还心怀感激。马尔萨斯主义者步步进逼,1994布朗的《谁来养活中国?》更是直指中国,多少影响着中国的人口政策的调整。
  
  然而几十年过去了,悲观论者的预言并没有出现,而世界人口却已经由埃利希著文时的35亿左右跨过65亿大关,并且情况已发生根本变化。
  
  人口灾难“狼来了”喊了上百年,狼真的来了,不过来的不是“大灰狼”(人口爆炸),而是“白眼狼”(人口减少)。
  
  据联合国预测,到2100年,欧洲的人口将减少一半。罗马俱乐部所在地意大利妇女的生育率在1995年时达到历史最低点,平均每人生1.19名小孩,此后就缓慢回升,但现在也还不到1.3。在今后40年,适龄工作者将下降40%。意大利政府在千方百计鼓励生育。看来罗马俱乐部的意大利精英们希望人口减少的想法不过是叶公好龙。
  
  中国社会学家潘光旦(毛泽东的朋友)注意到中国古代风水学强调的这样一种现象:财丁不能两旺。也就是越穷越生。放大了来看,在中国,总是生活水平较低的农村生育率高于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在世界范围,也是富裕的发达国家生育率逐步下降,而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这导致了什么样的变迁呢?凡是人口迅速增长的国家或地区,如印度等,都呈现出上升的势头;而发达国家或地区,由于人力不足,不得不引进大量外部移民,这些来自生活水平较低国家的移民,慢慢地取代、占据了本土人原有的优势地位。在这种趋势背后,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这一升一降的方式,来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与文明的兴衰更替。
  

  
  德国,外国人720万,其中土耳其人超过200万

法国,半个世纪来,主要来自北非的穆斯林人口增加了50倍,如今超过600万;英国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现约为7.1%,相比法德两国略低。但即使是这个略低的数字背后却还有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凭借着15倍于“多数人口”的增长率,在从1992年到1999年短短的数年里少数民族人口增加的绝对数量竟是和白人相等的50万,而这些到目前为止还是少数民族的人口中有一半人出生于英国。处于英格兰中部地区的莱斯特将是第一个白人成为少数民族的英国城市,而其他的一些英国大城市,例如第二大城市伯明翰也会在这方面迎头赶上。所以英国保守党的议员赫尔默会说欧洲人(现在总和生育率不到1.5)是在减少自己的人口为别人腾出生存空间啊。所有的西欧国家都面临着同样穆斯林人口剧增的问题,据说按照现在的增长势头40年后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也是最年轻最有活力的三分之一将是穆斯林,这实际上等於说欧洲本土的文化特征将面临灭绝,传统意义上的欧洲将不复存在。许多国家都在努力控制穆斯林的组织和社会团体,但伊斯兰的教义有充份抵制外来文化改造的固有潜力,而且决心用伊斯兰改造西方社会。法国政府曾经鼓励过穆斯林与法国人通婚,来消化穆斯林,结果发现世界各地来的穆斯林都遵守伊斯兰的婚姻法制,以要求对方归信伊斯兰为结婚条件,所以凡是与穆斯林结婚的法国女子或男孩都变成了新穆斯林,更加增加了穆斯林的人口。欧洲的政客们原来想用金钱和美女把他们改造成顺服的绵羊,但他们长出了雄伟的公鸡冠,压制不住要大声鸣叫的天性。
  
  1992年至今,俄罗斯人口减少了近800万。专家们预测,2008年俄罗斯就会出现男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移民不断增加,过几十年他们就会在俄罗斯居民中占多数。
  
  日本2005年人口减少了约两万人,为二战后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比预期提前2年。2005年12月16日日本政府公布的人口白皮书警告说,如果日本人口增长率继续低迷,到2100年日本人口大概只有现在的一半。日本面临着艰难选择:到底是朝着吸引移民的“大社会日本”还是限制移民的“小社会日本”发展。如果日本要维持现有的劳动力队伍,那么这个人口1.27亿的国家这50年内需要引进3500万外国人。日本就面临需不需要移民的艰难选择。要是继续计划生育,在不远的将来,日本目前的难题也会摆在中国的面前。
  
  让人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桃花,物是人非!
  
  是什么原因导致“财丁不能两旺”?
  
  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控着人口的数量,在古代通过“左手”调控人口:战争、饥荒、自然灾害、猛兽、疾病和瘟疫等激烈手段。
  
  现在通过“右手”调控人口:
  1、养老逐步社会化:养育孩子是国家的财富,但却是个人的高消费,不是多子多福,而是多子少福。儒家是强调“老吾老”,然后“以及人之老”、 “人不独亲其亲”,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现在西方的福利制度几乎完全脱离“老吾老”这个前提直接要求“人不独亲其亲”,养老完全社会化。养老社会化将个人利益与养育孩子的付出脱钩,而政府又不能将养育孩子也相应社会化(西方国家在养育孩子方面已经部分社会化,但程度不够)以实现“不独子其子”,导致养小孩是国家的财富却是个人的高消费,造成了“不劳(养育孩子)而获(养老金)”对养老金这个“大锅饭”的投机空间。很多人因此没有“幼吾幼”的动力,出现“无后”(丁克、少子女思想在流行),犯了儒家文明的禁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其说是中国生育文化的精粹,不如说是生物学界的普适规律),没有足够的“后”来保证国家社保制度,也没有足够的“后”使国家持续发展。由于物质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不和谐,必然导致今后“人不独亲其亲”的社会养老破产。北京青年报200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关于“打算要孩子的原因”问项,选择最高的是使人生更加完整,有40%;其次是非常喜欢孩子,22%;认为孩子可以促进夫妻感情的占16%;养老并不是要孩子的主要原因,只有6%;至于外人的压力似乎作用更小了,因为配偶施加的压力和来自社会的压力分别只有3%和5%。养老已经基本不影响生育意愿了。
  
  2、养孩子成本增高(教育周期延长是其中一个原因。以前孩子几岁就开始干活,12、13岁就相当于半个劳动力了,现在到20岁左右才成为劳动力)。西方养小孩已经部分社会化,比如加拿大有“牛奶金”,德国有高达每个月上百欧元的儿童抚养金,而美国等国家也有类似的税收抵免政策。但是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一个人人力资本积累的大部分是发生在家里,特别是在生命周期中的最初阶段。家庭花费在婴幼儿身上的开销仍然是巨大的支出,政府的福利援助只起一种辅助作用。 美国2003年农业部的研究表明,美国中等收入家庭(2003年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4.3318万美元)每年要花近1万美元抚养一个孩子,在孩子从出生到18岁成年以前,平均每个孩的花费约为16.5万美元;0-4随平均每周开销250美元。英国2005年资料显示,一个从0-5岁之间幼儿大约需要9万美元(包括从怀孕开始的花费)。上述开销还不包括所谓的“隐性支出”,比如妈妈辞职造成的收入减少,换一辆大一点的车,换一套大一点的房子以及水电煤气等日常开销的增加等等。2005年日本人口问题白皮书列举了一组数据:夫妻年龄在30岁以上,孩子年龄在6岁以下的家庭中,有31%年收入低于400万日元(约合3.4万美元);但养育一个1至3岁的儿童平均每年支出是50万日元(4300美元),4至6岁儿童每年的抚养费则达到65万日元(5600美元)。上海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徐安琪在上海市徐汇区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家庭为养育一个孩子所支付的直接成本高达49万元(以2003年的物价水平);而1986年北京市0—16岁孩子的家庭养育成本仅为1.7万元,1995年厦门市0—16岁孩子则约12万元,这次调查结果以最直接的数据证明了中国家庭养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也指出,子女教育费用在居民总消费中被排在第一位。
  
  3、避孕率增加。《孟子》:食、色,性也。食,是个人的生存所必需的;人的寿命有限,需要通过生殖作用使得世代更替,两性关系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的大事。性行为是动物的本能,具有繁衍(工具)和享受(玩具)两重性,从造物主的安排来看,繁衍是第一位的,“玩”是为了增加繁衍的积极性、是一种奖赏(古代宗教将手淫视为邪恶,并割礼,就是要确保性行为的“工具”地位)。从十几岁开始有生殖能力的时候才有性欲;21岁左右是女性生殖能力最强的时候,也是一生最漂亮的时候(以吸引异性);怀孕和脯乳期因为专注于繁衍后代,性欲降低 。古代每个妇女需要生育六七个孩子才能确保种族的延续,而当时平均寿命只有三十来岁,在十几年的生育时间内,扣去怀孕和脯乳期,女人享受性的欢悦的时间不长,而女性在繁衍中贡献大,造物主可能是作为补偿,增加女性在单次性行为中的享受(男人为女人服务,女人为男人也为自己生孩子)。但是在现代社会,由于存活率增高,维持世代更替只需要每个妇女生育2.1个孩子,而寿命在延长,在几十年的两性行为中,性行为的享受功能跃居第一(性行为的成本降低,利润增加)。尤其是现在社会福利制度下,繁衍后代已经与自己的利益脱钩,越来越多的人们贪图性行为的欢悦而不承担繁衍的责任。这些避孕的主观动力加上避孕的客观条件的改善,使得生育率下降。有些女性反感成为生育的“工具”,但却是不自觉地成为男人的“玩具”。
  
  4、结婚率降低、离婚率升高。中国2003年离婚率比1979年增加5倍,离婚水平已超过日本和韩国,与新加坡同属亚洲离婚率较高的国家。2002年北京市离结率高达50.90%,也就是说,这一年平均每天不到两对夫妻结婚就有一对夫妻离婚。
  
  5、经济政策所致心理安逸感下降,物质水平在提高,但精神压力反而增加;女性受教育的总体水平提高和教育年限延长,导致女性育婴期缩短;同时,妇女就业率上升,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生活节奏快,没时间养育孩子,职业妇女一般不愿多生小孩受拖累;生孩子需要休产假,工作会交给他人管理,对今后自己的“回归”相当不利;孩子肯定会分散自己的精力和财力,影响升职。2005年上海劳动报一项在职场适龄白领女性中开展的万人调查显示,近一半的职业女性选择为了职业发展而暂缓生孩子,认同“现在就业压力重,生孩子时机尚不成熟”的比例将近50%。2006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央视《时空调查》合作,通过新浪网新闻频道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工作忙、压力大等原因,女性的婚育年龄被一再推迟。调查中,未生育者占73.3%,其中仅有3.4%的人打算在25岁之前要孩子,而计划在29-33岁期间怀孕的比例高达57.4%,此外还有21.5%的人打算“33岁之后再说”。看来职业女性不原意生育孩子,如其说是洒脱不如说是无奈。生孩子是女人的天性,即使在古代妇女被“压迫”的时代,生孩子的权利也还有。现在妇女被“解放”出来了,但却被“解放”进了一个无形的枷锁。难怪有人质疑:连个孩子也不敢生能叫妇女解放吗?
  
  6、生理的病态:不明原因的降低生育能力(下文将详述) 。
  
  7、心理的病态:单身、丁克、同性恋等,婚龄、育龄延迟。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曰:“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也就是男女都能适时缔结婚姻,内无大龄未嫁的怨女,外无大龄未婚的旷夫,老百姓都能过上正常的夫妻生活。而现在怨女、旷夫比比皆是。比如日本25%的男人和16%的女人在近40岁的时候都还是单身。日本1953年出生的女性中,到30岁时有18%没有孩子;1961年出生者,有30%没有孩子;1967年出生者,有40%没有孩子;1973年出生者,到30岁时候有51%没有生育。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表的调查显示,51.5%的30岁女性2004年时还未生儿育女,31岁女性的为生育比率是51%,32岁女性是49.8%,33岁女性是48.9%(这些人即使今后想要生孩子也有相当部分没有生育能力了)。而按照产科学和遗传学的说法,20岁出头是黄金生育年龄,生育质量和生育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高而下降,30岁以上的孕妇被称为“高龄产妇”,要是过了35岁,甚至会成为“高危孕妇”。中国上海、北京的政策生育率再1.0以上,但是实际生育率只有0.7左右,说明有30%左右女性没有生育。
  
  8、人口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的关系没有理顺,政府忽视人口再生产,只关注物质再生产,男女分工紊乱。《易经·家人卦》所说:“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亦即《礼记》所说:“男不主内,女不主外。”此乃分工合作之意,本来没有平等不平等的意思。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其实就体现了男女在物质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的分工。远古时代的太极图体现阴阳、男女,其实也体现了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的矛盾统一体的和谐。现代社会为了突出男女平等,无视男女生理、心理的差别和男女天然的分工,将妇女本来应该花在人口再生产的时间转移到物质再生产,妇女都在职业场所拼搏,增加就业压力,导致女人没家庭(很多连孩子都不要),婚姻不稳定,家庭在解体。破坏了儒家所强调的“男有分,女有归”男女分工。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心理抚养能力下降。
  
  10、电视、电脑等娱乐活动等导致婚内性生活减少,无性婚姻的兴起;而婚外性生活却泛滥。
  
  可见这只“右手”可比“左手”复杂多了,既有制度因素,也有心理因素,还有生理因素。
  
  这里单独重点谈谈生殖能力的下降:发达国家不孕不育症的发生率约为15%-20%,据世界卫生组织甚至认为有些地域发病率最高已达36%。中国主流学者认为中国不孕不育人群比例20年增10倍,已从上世纪70年代的1%-2%上升至现在的12.5%,并且还在快速上升;部分学者认为已经接近20%。
  
  以前主要是女性不孕,现在由于精子数量和质量显著下降,男性不育占更大比例。四川省成都市计划生育指导所,最近公布市内十四所大学大学生的精子测试报告,发现近四成人精子不合格,预计将来不育率可高达三分一,较医学文献公布的全国男性不育率高出一倍以上。专家担心大学生不育率大幅上升,将严重影响未来国家的人口质素。
  
  与1940年相比,今天全世界男子的精子密度下降了一半,平均每年下降1%;几十年之后,人类甚至可能会出现“无精危机”。美国的一位化学教授甚至预言,到2040年,美国将有一半的男人没有生育能力。据日本庆应大学医学教授1998年做的一次医学普查,70年代日本男性的精子数为每毫升6500万,80年代为每毫升6300万,90年代精子数骤减到每毫升5700万。日本不孕不育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一些学者担心,日本未来是否会出现“无精危机”。除了精子数下降,活动精子的比例和正常形态精子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分别为每年下降0.6%和0.5%)。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钟南山院士悲观地推测50年后人的生育能力就丧失了。女性的生育能力也在降低,只是目前还没有男性生育能力下降的那么惊人。
  
  有人说男人精子上亿,都浪费了,精子数量下降不可怕。但整个生育过程是:精卵结合-着床-怀胎-分娩。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精卵结合。那么精子的任务就是要从阴道进至宫颈口,通过宫腔进入输卵管,最终在输卵管与卵子结合,当出现分裂细胞的受精卵后,回到子宫里着床。这个过程要求精子的质量要高,否则很难完成这一艰难的长途跋涉,而且绝大多数精子又受到各种障碍、不利的环境以及吞噬细胞的作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强者生存,弱者灭亡"的筛选过程,对优生是极为有利的。使得只有那些最强壮的精子,才能"过五关、斩六将"而到达受精的终点,与卵子结合。由此可见精子肩负着如此重任,而行走的又是一条如此艰难的道路。当精子密度小于于2000万/毫升时就会不孕,现在不但数量降低,精子成活率、活动率、正常形态精子都在减低。所以钟南山院士忧心忡忡。
  
  笔者近年参加多次与生殖有关的国际会议,对人类生殖问题有所了解。参观过美国一些生殖实验室,男性不育正在急速上升,目前只好借助实验采取精子再筛选,然后体外试管婴儿再移植到母体,花费为8000美元左右,但成功率只有40%。笔者亲眼看到一些病人几乎无精子,只好采取睾丸组织培养出几个精子细胞(就远没有自然选择那么有利优生了),但受孕成功率只有30%左右(出生成功率更低)。当全社会有40%不育时,得花费多大社会成本(虽然到时候成本会有所下降)?
  
  生殖能力的下降原因很复杂,西方国家在1950年代不育不孕人群比例就已经达到中国现在的水平。更主要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古代皇帝虽然有三宫六院,但生育能力不高,有的甚至需要过继兄弟的儿子才能延续皇权),工业化所引起的生活习惯的改变、精神压力增加。性开放(娼妓和婚外情泛滥)所致生殖道感染也是重要原因。
  
  人们想当然地将生殖力的下降归罪于环境污染,其实环境污染可能是其他一些疾病的元凶,但对生育能力下降来说最多只能算是帮凶。美国环境比中国要好多了,但不育比例更高,因此不能将生育能力的降低归因于人口增加所造成的环境恶化。
  
  对于男性不育来说,最最重要原因是:阴囊温度的提高。正常情况下,阴囊温度低于体温2℃~3℃左右,这种温度差异乃是确保精子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隐睾要是不及时通过手术将睾丸从体温的腹腔引入低温的阴囊,将终生不育)。阴囊皮肤对外界温度的高低很敏感,阴囊无皮下脂肪而有丰富的汗腺,有助于散热。温度过高,生精作用就会出现障碍,甚至完全停止,一些研究发现阴囊温度上升1摄氏度就足以抑制精子的产生,同时睾酮的分泌也将减少。如肥胖引起阴囊脂肪过多,静脉曲张使血流速度减慢而不能及时把热量带走,紧身不透风的内裤、牛仔裤影响空气流通并把睾丸紧紧压向会阴部等。而笔记本电脑、手机辐射等都可以升高阴囊温度,研究人员称,将笔记本电脑放在双腿上,在使用一小时后,阴囊的温度平均上升2.6℃-2.8℃。因此对于男性不育来说,阴囊温度的升高应该是最主要原因:以前饥寒交迫,衣不遮体,阴囊温度当然低,生育能力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丰衣足食,冬季室内温度也提高了,肥胖引起阴囊脂肪过多,有条件泡热水澡,阴囊温度提高。上帝将阴囊从体内拉出来;现在人们将阴囊放进去(衣服),阴囊温度(反映生活水平)可能是上帝暗设的调控人口的开关之一,这大概就是“财丁不可两旺”的生理学基础。
  
  人类精子数量下降的几十年恰恰是阴囊温度升高(生活水平提高所致)的几十年。人口学家所看不起的阴囊看来是很多人口问题的症结所在。今后为了提高生育率,可能对男性内裤得有卫生标准:必须有冷却功能。
  
  生活水平提高也降低女性生殖能力,比如香港每年约有7万至11万女性因肥胖而患卵巢多囊症,导致不能生育。
  
  40年前亚洲黄种人不孕不育发病率远远低于欧美白种人(可能是当时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国家生活水平都低),现在反而有后来居上的趋势。目前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东亚地区的生育率都远比欧美低,虽然主要原因是生育文化和民族心理,但生育能力的因素也不容忽视。比如不久前,日本和欧洲的科学家从欧洲和日本男子体内提取精液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日本男性的精子数倒数第一。如果日本男性的精子数以100来计算,芬兰男性则有147,苏格兰男性为128,法国男性为110。笔者在北美有所感受,白人比亚洲人耐寒,白人办公室冬天空调温度开的比亚洲人低,春天亚洲人还需要穿两件衣服的时候,白人已经只穿短衣、短裤了,是不是这也是日本精子数目低的原因之一?
  
  由于有“两手”的存在,在人类历史上鼓励生育是历史的主流,限制生育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并且还是因为认识错误)。让人不生育容易,让人生育难;破坏房子容易,建设房子难。
  财丁不可两旺-都是阴囊惹的祸
  
  作者:水寒/中山水寒  familyyi@yahoo.com
  
  世界人口自马尔萨斯人口悲观论出现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时期,人口悲观论就没有停止过,世界一直被耸人听闻的,周期性的预言--人口灾难即将到来所困扰。恐怖和灾难往往是很好的娱乐题材,尤其是在和平年代。而美国可能是因为“文化上的怪癖”,对全球人口爆炸的预言格外着迷(大概象中国人着迷小品、相声一样)。1968年,保罗·埃利希(Paul Ehrlich)的新马尔萨斯宣言《人口爆炸》预测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会发生大饥荒。
  
  1972年全球思想库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里描述了像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模式一样的人口过快膨胀的恐怖预言;它预言经济增长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因为石油等自然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并对第三世界进行了不合理贬斥。外界批评罗马俱乐部具有极端马尔萨斯主义和强烈的精英主义色彩,是欧洲权力精英和美洲盎格鲁精英的联盟,该俱乐部发表警告的动机是其左倾政治日程,而非科学事实。有人甚至把该俱乐部与一些国际阴谋联系到一起,比如“新的世界秩序”。然而这些批评并不降低罗马俱乐部的影响力,《增长的极限》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卖出了三千万本,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现在已经今非昔比,一种思潮的误导远比武力效果大,要是一个民族的精英们老是随着国际思潮(即便这些思潮是善意的)人云亦云,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做”(比如现在各国鼓励生育),而不能闻“说”起舞。如果罗马俱乐部关于人口问题的预测也是阴谋的话(不会公然要求你干什么,但制造舆论,让你心甘情愿地干什么;然后再谴责你,你因为逆反心理而坚持不改),那么中国是其唯一(至少是最大)的受害者。
  
  从1798的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到1968年的《人口爆炸》,到1972年的《增长的极限》,再到2000年Robert D. Kaplan 的《无政府状态的到来》(the coming anarchy),两百多年来马尔萨斯主义者做出了大量的末日审判式的预言,但所有已到期的从而可以用事实检验的预言全部破产了,无一例外。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尔萨斯主义与邪教有某些共同点:世界末日、战争、灾难,说严重点,是反人类的,是杀人的工具。对马尔萨斯人口论,马克思批判过;恩格斯批判过;孙中山批判过;毛泽东也批判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马尔萨斯主义者这些预言也只是象看恐怖小说一样(就像中国人看《聊斋》一样),既喜欢又害怕,但也只看看而已,最多做个噩梦,生育还是要鼓励;中国却已经急不可待地从小说走入现实—实行计划生育。在国际社会已经臭名昭著的马尔萨斯人口论至今仍是中国计划生育的理论“圣经”,从马寅初“新人口论”到宋健的“人口控制论”,无不受其影响。即使使得自己“断子绝孙”,也还心怀感激。马尔萨斯主义者步步进逼,1994布朗的《谁来养活中国?》更是直指中国,多少影响着中国的人口政策的调整。
  
  然而几十年过去了,悲观论者的预言并没有出现,而世界人口却已经由埃利希著文时的35亿左右跨过65亿大关,并且情况已发生根本变化。
  
  人口灾难“狼来了”喊了上百年,狼真的来了,不过来的不是“大灰狼”(人口爆炸),而是“白眼狼”(人口减少)。
  
  据联合国预测,到2100年,欧洲的人口将减少一半。罗马俱乐部所在地意大利妇女的生育率在1995年时达到历史最低点,平均每人生1.19名小孩,此后就缓慢回升,但现在也还不到1.3。在今后40年,适龄工作者将下降40%。意大利政府在千方百计鼓励生育。看来罗马俱乐部的意大利精英们希望人口减少的想法不过是叶公好龙。
  
  中国社会学家潘光旦(毛泽东的朋友)注意到中国古代风水学强调的这样一种现象:财丁不能两旺。也就是越穷越生。放大了来看,在中国,总是生活水平较低的农村生育率高于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在世界范围,也是富裕的发达国家生育率逐步下降,而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这导致了什么样的变迁呢?凡是人口迅速增长的国家或地区,如印度等,都呈现出上升的势头;而发达国家或地区,由于人力不足,不得不引进大量外部移民,这些来自生活水平较低国家的移民,慢慢地取代、占据了本土人原有的优势地位。在这种趋势背后,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这一升一降的方式,来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与文明的兴衰更替。
  

  
  德国,外国人720万,其中土耳其人超过200万

法国,半个世纪来,主要来自北非的穆斯林人口增加了50倍,如今超过600万;英国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现约为7.1%,相比法德两国略低。但即使是这个略低的数字背后却还有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凭借着15倍于“多数人口”的增长率,在从1992年到1999年短短的数年里少数民族人口增加的绝对数量竟是和白人相等的50万,而这些到目前为止还是少数民族的人口中有一半人出生于英国。处于英格兰中部地区的莱斯特将是第一个白人成为少数民族的英国城市,而其他的一些英国大城市,例如第二大城市伯明翰也会在这方面迎头赶上。所以英国保守党的议员赫尔默会说欧洲人(现在总和生育率不到1.5)是在减少自己的人口为别人腾出生存空间啊。所有的西欧国家都面临着同样穆斯林人口剧增的问题,据说按照现在的增长势头40年后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也是最年轻最有活力的三分之一将是穆斯林,这实际上等於说欧洲本土的文化特征将面临灭绝,传统意义上的欧洲将不复存在。许多国家都在努力控制穆斯林的组织和社会团体,但伊斯兰的教义有充份抵制外来文化改造的固有潜力,而且决心用伊斯兰改造西方社会。法国政府曾经鼓励过穆斯林与法国人通婚,来消化穆斯林,结果发现世界各地来的穆斯林都遵守伊斯兰的婚姻法制,以要求对方归信伊斯兰为结婚条件,所以凡是与穆斯林结婚的法国女子或男孩都变成了新穆斯林,更加增加了穆斯林的人口。欧洲的政客们原来想用金钱和美女把他们改造成顺服的绵羊,但他们长出了雄伟的公鸡冠,压制不住要大声鸣叫的天性。
  
  1992年至今,俄罗斯人口减少了近800万。专家们预测,2008年俄罗斯就会出现男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移民不断增加,过几十年他们就会在俄罗斯居民中占多数。
  
  日本2005年人口减少了约两万人,为二战后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比预期提前2年。2005年12月16日日本政府公布的人口白皮书警告说,如果日本人口增长率继续低迷,到2100年日本人口大概只有现在的一半。日本面临着艰难选择:到底是朝着吸引移民的“大社会日本”还是限制移民的“小社会日本”发展。如果日本要维持现有的劳动力队伍,那么这个人口1.27亿的国家这50年内需要引进3500万外国人。日本就面临需不需要移民的艰难选择。要是继续计划生育,在不远的将来,日本目前的难题也会摆在中国的面前。
  
  让人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桃花,物是人非!
  
  是什么原因导致“财丁不能两旺”?
  
  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控着人口的数量,在古代通过“左手”调控人口:战争、饥荒、自然灾害、猛兽、疾病和瘟疫等激烈手段。
  
  现在通过“右手”调控人口:
  1、养老逐步社会化:养育孩子是国家的财富,但却是个人的高消费,不是多子多福,而是多子少福。儒家是强调“老吾老”,然后“以及人之老”、 “人不独亲其亲”,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现在西方的福利制度几乎完全脱离“老吾老”这个前提直接要求“人不独亲其亲”,养老完全社会化。养老社会化将个人利益与养育孩子的付出脱钩,而政府又不能将养育孩子也相应社会化(西方国家在养育孩子方面已经部分社会化,但程度不够)以实现“不独子其子”,导致养小孩是国家的财富却是个人的高消费,造成了“不劳(养育孩子)而获(养老金)”对养老金这个“大锅饭”的投机空间。很多人因此没有“幼吾幼”的动力,出现“无后”(丁克、少子女思想在流行),犯了儒家文明的禁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其说是中国生育文化的精粹,不如说是生物学界的普适规律),没有足够的“后”来保证国家社保制度,也没有足够的“后”使国家持续发展。由于物质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不和谐,必然导致今后“人不独亲其亲”的社会养老破产。北京青年报200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关于“打算要孩子的原因”问项,选择最高的是使人生更加完整,有40%;其次是非常喜欢孩子,22%;认为孩子可以促进夫妻感情的占16%;养老并不是要孩子的主要原因,只有6%;至于外人的压力似乎作用更小了,因为配偶施加的压力和来自社会的压力分别只有3%和5%。养老已经基本不影响生育意愿了。
  
  2、养孩子成本增高(教育周期延长是其中一个原因。以前孩子几岁就开始干活,12、13岁就相当于半个劳动力了,现在到20岁左右才成为劳动力)。西方养小孩已经部分社会化,比如加拿大有“牛奶金”,德国有高达每个月上百欧元的儿童抚养金,而美国等国家也有类似的税收抵免政策。但是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一个人人力资本积累的大部分是发生在家里,特别是在生命周期中的最初阶段。家庭花费在婴幼儿身上的开销仍然是巨大的支出,政府的福利援助只起一种辅助作用。 美国2003年农业部的研究表明,美国中等收入家庭(2003年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4.3318万美元)每年要花近1万美元抚养一个孩子,在孩子从出生到18岁成年以前,平均每个孩的花费约为16.5万美元;0-4随平均每周开销250美元。英国2005年资料显示,一个从0-5岁之间幼儿大约需要9万美元(包括从怀孕开始的花费)。上述开销还不包括所谓的“隐性支出”,比如妈妈辞职造成的收入减少,换一辆大一点的车,换一套大一点的房子以及水电煤气等日常开销的增加等等。2005年日本人口问题白皮书列举了一组数据:夫妻年龄在30岁以上,孩子年龄在6岁以下的家庭中,有31%年收入低于400万日元(约合3.4万美元);但养育一个1至3岁的儿童平均每年支出是50万日元(4300美元),4至6岁儿童每年的抚养费则达到65万日元(5600美元)。上海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徐安琪在上海市徐汇区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家庭为养育一个孩子所支付的直接成本高达49万元(以2003年的物价水平);而1986年北京市0—16岁孩子的家庭养育成本仅为1.7万元,1995年厦门市0—16岁孩子则约12万元,这次调查结果以最直接的数据证明了中国家庭养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也指出,子女教育费用在居民总消费中被排在第一位。
  
  3、避孕率增加。《孟子》:食、色,性也。食,是个人的生存所必需的;人的寿命有限,需要通过生殖作用使得世代更替,两性关系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的大事。性行为是动物的本能,具有繁衍(工具)和享受(玩具)两重性,从造物主的安排来看,繁衍是第一位的,“玩”是为了增加繁衍的积极性、是一种奖赏(古代宗教将手淫视为邪恶,并割礼,就是要确保性行为的“工具”地位)。从十几岁开始有生殖能力的时候才有性欲;21岁左右是女性生殖能力最强的时候,也是一生最漂亮的时候(以吸引异性);怀孕和脯乳期因为专注于繁衍后代,性欲降低 。古代每个妇女需要生育六七个孩子才能确保种族的延续,而当时平均寿命只有三十来岁,在十几年的生育时间内,扣去怀孕和脯乳期,女人享受性的欢悦的时间不长,而女性在繁衍中贡献大,造物主可能是作为补偿,增加女性在单次性行为中的享受(男人为女人服务,女人为男人也为自己生孩子)。但是在现代社会,由于存活率增高,维持世代更替只需要每个妇女生育2.1个孩子,而寿命在延长,在几十年的两性行为中,性行为的享受功能跃居第一(性行为的成本降低,利润增加)。尤其是现在社会福利制度下,繁衍后代已经与自己的利益脱钩,越来越多的人们贪图性行为的欢悦而不承担繁衍的责任。这些避孕的主观动力加上避孕的客观条件的改善,使得生育率下降。有些女性反感成为生育的“工具”,但却是不自觉地成为男人的“玩具”。
  
  4、结婚率降低、离婚率升高。中国2003年离婚率比1979年增加5倍,离婚水平已超过日本和韩国,与新加坡同属亚洲离婚率较高的国家。2002年北京市离结率高达50.90%,也就是说,这一年平均每天不到两对夫妻结婚就有一对夫妻离婚。
  
  5、经济政策所致心理安逸感下降,物质水平在提高,但精神压力反而增加;女性受教育的总体水平提高和教育年限延长,导致女性育婴期缩短;同时,妇女就业率上升,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生活节奏快,没时间养育孩子,职业妇女一般不愿多生小孩受拖累;生孩子需要休产假,工作会交给他人管理,对今后自己的“回归”相当不利;孩子肯定会分散自己的精力和财力,影响升职。2005年上海劳动报一项在职场适龄白领女性中开展的万人调查显示,近一半的职业女性选择为了职业发展而暂缓生孩子,认同“现在就业压力重,生孩子时机尚不成熟”的比例将近50%。2006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央视《时空调查》合作,通过新浪网新闻频道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工作忙、压力大等原因,女性的婚育年龄被一再推迟。调查中,未生育者占73.3%,其中仅有3.4%的人打算在25岁之前要孩子,而计划在29-33岁期间怀孕的比例高达57.4%,此外还有21.5%的人打算“33岁之后再说”。看来职业女性不原意生育孩子,如其说是洒脱不如说是无奈。生孩子是女人的天性,即使在古代妇女被“压迫”的时代,生孩子的权利也还有。现在妇女被“解放”出来了,但却被“解放”进了一个无形的枷锁。难怪有人质疑:连个孩子也不敢生能叫妇女解放吗?
  
  6、生理的病态:不明原因的降低生育能力(下文将详述) 。
  
  7、心理的病态:单身、丁克、同性恋等,婚龄、育龄延迟。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曰:“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也就是男女都能适时缔结婚姻,内无大龄未嫁的怨女,外无大龄未婚的旷夫,老百姓都能过上正常的夫妻生活。而现在怨女、旷夫比比皆是。比如日本25%的男人和16%的女人在近40岁的时候都还是单身。日本1953年出生的女性中,到30岁时有18%没有孩子;1961年出生者,有30%没有孩子;1967年出生者,有40%没有孩子;1973年出生者,到30岁时候有51%没有生育。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表的调查显示,51.5%的30岁女性2004年时还未生儿育女,31岁女性的为生育比率是51%,32岁女性是49.8%,33岁女性是48.9%(这些人即使今后想要生孩子也有相当部分没有生育能力了)。而按照产科学和遗传学的说法,20岁出头是黄金生育年龄,生育质量和生育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高而下降,30岁以上的孕妇被称为“高龄产妇”,要是过了35岁,甚至会成为“高危孕妇”。中国上海、北京的政策生育率再1.0以上,但是实际生育率只有0.7左右,说明有30%左右女性没有生育。
  
  8、人口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的关系没有理顺,政府忽视人口再生产,只关注物质再生产,男女分工紊乱。《易经·家人卦》所说:“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亦即《礼记》所说:“男不主内,女不主外。”此乃分工合作之意,本来没有平等不平等的意思。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其实就体现了男女在物质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的分工。远古时代的太极图体现阴阳、男女,其实也体现了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的矛盾统一体的和谐。现代社会为了突出男女平等,无视男女生理、心理的差别和男女天然的分工,将妇女本来应该花在人口再生产的时间转移到物质再生产,妇女都在职业场所拼搏,增加就业压力,导致女人没家庭(很多连孩子都不要),婚姻不稳定,家庭在解体。破坏了儒家所强调的“男有分,女有归”男女分工。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心理抚养能力下降。
  
  10、电视、电脑等娱乐活动等导致婚内性生活减少,无性婚姻的兴起;而婚外性生活却泛滥。
  
  可见这只“右手”可比“左手”复杂多了,既有制度因素,也有心理因素,还有生理因素。
  
  这里单独重点谈谈生殖能力的下降:发达国家不孕不育症的发生率约为15%-20%,据世界卫生组织甚至认为有些地域发病率最高已达36%。中国主流学者认为中国不孕不育人群比例20年增10倍,已从上世纪70年代的1%-2%上升至现在的12.5%,并且还在快速上升;部分学者认为已经接近20%。
  
  以前主要是女性不孕,现在由于精子数量和质量显著下降,男性不育占更大比例。四川省成都市计划生育指导所,最近公布市内十四所大学大学生的精子测试报告,发现近四成人精子不合格,预计将来不育率可高达三分一,较医学文献公布的全国男性不育率高出一倍以上。专家担心大学生不育率大幅上升,将严重影响未来国家的人口质素。
  
  与1940年相比,今天全世界男子的精子密度下降了一半,平均每年下降1%;几十年之后,人类甚至可能会出现“无精危机”。美国的一位化学教授甚至预言,到2040年,美国将有一半的男人没有生育能力。据日本庆应大学医学教授1998年做的一次医学普查,70年代日本男性的精子数为每毫升6500万,80年代为每毫升6300万,90年代精子数骤减到每毫升5700万。日本不孕不育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一些学者担心,日本未来是否会出现“无精危机”。除了精子数下降,活动精子的比例和正常形态精子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分别为每年下降0.6%和0.5%)。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钟南山院士悲观地推测50年后人的生育能力就丧失了。女性的生育能力也在降低,只是目前还没有男性生育能力下降的那么惊人。
  
  有人说男人精子上亿,都浪费了,精子数量下降不可怕。但整个生育过程是:精卵结合-着床-怀胎-分娩。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精卵结合。那么精子的任务就是要从阴道进至宫颈口,通过宫腔进入输卵管,最终在输卵管与卵子结合,当出现分裂细胞的受精卵后,回到子宫里着床。这个过程要求精子的质量要高,否则很难完成这一艰难的长途跋涉,而且绝大多数精子又受到各种障碍、不利的环境以及吞噬细胞的作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强者生存,弱者灭亡"的筛选过程,对优生是极为有利的。使得只有那些最强壮的精子,才能"过五关、斩六将"而到达受精的终点,与卵子结合。由此可见精子肩负着如此重任,而行走的又是一条如此艰难的道路。当精子密度小于于2000万/毫升时就会不孕,现在不但数量降低,精子成活率、活动率、正常形态精子都在减低。所以钟南山院士忧心忡忡。
  
  笔者近年参加多次与生殖有关的国际会议,对人类生殖问题有所了解。参观过美国一些生殖实验室,男性不育正在急速上升,目前只好借助实验采取精子再筛选,然后体外试管婴儿再移植到母体,花费为8000美元左右,但成功率只有40%。笔者亲眼看到一些病人几乎无精子,只好采取睾丸组织培养出几个精子细胞(就远没有自然选择那么有利优生了),但受孕成功率只有30%左右(出生成功率更低)。当全社会有40%不育时,得花费多大社会成本(虽然到时候成本会有所下降)?
  
  生殖能力的下降原因很复杂,西方国家在1950年代不育不孕人群比例就已经达到中国现在的水平。更主要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古代皇帝虽然有三宫六院,但生育能力不高,有的甚至需要过继兄弟的儿子才能延续皇权),工业化所引起的生活习惯的改变、精神压力增加。性开放(娼妓和婚外情泛滥)所致生殖道感染也是重要原因。
  
  人们想当然地将生殖力的下降归罪于环境污染,其实环境污染可能是其他一些疾病的元凶,但对生育能力下降来说最多只能算是帮凶。美国环境比中国要好多了,但不育比例更高,因此不能将生育能力的降低归因于人口增加所造成的环境恶化。
  
  对于男性不育来说,最最重要原因是:阴囊温度的提高。正常情况下,阴囊温度低于体温2℃~3℃左右,这种温度差异乃是确保精子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隐睾要是不及时通过手术将睾丸从体温的腹腔引入低温的阴囊,将终生不育)。阴囊皮肤对外界温度的高低很敏感,阴囊无皮下脂肪而有丰富的汗腺,有助于散热。温度过高,生精作用就会出现障碍,甚至完全停止,一些研究发现阴囊温度上升1摄氏度就足以抑制精子的产生,同时睾酮的分泌也将减少。如肥胖引起阴囊脂肪过多,静脉曲张使血流速度减慢而不能及时把热量带走,紧身不透风的内裤、牛仔裤影响空气流通并把睾丸紧紧压向会阴部等。而笔记本电脑、手机辐射等都可以升高阴囊温度,研究人员称,将笔记本电脑放在双腿上,在使用一小时后,阴囊的温度平均上升2.6℃-2.8℃。因此对于男性不育来说,阴囊温度的升高应该是最主要原因:以前饥寒交迫,衣不遮体,阴囊温度当然低,生育能力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丰衣足食,冬季室内温度也提高了,肥胖引起阴囊脂肪过多,有条件泡热水澡,阴囊温度提高。上帝将阴囊从体内拉出来;现在人们将阴囊放进去(衣服),阴囊温度(反映生活水平)可能是上帝暗设的调控人口的开关之一,这大概就是“财丁不可两旺”的生理学基础。
  
  人类精子数量下降的几十年恰恰是阴囊温度升高(生活水平提高所致)的几十年。人口学家所看不起的阴囊看来是很多人口问题的症结所在。今后为了提高生育率,可能对男性内裤得有卫生标准:必须有冷却功能。
  
  生活水平提高也降低女性生殖能力,比如香港每年约有7万至11万女性因肥胖而患卵巢多囊症,导致不能生育。
  
  40年前亚洲黄种人不孕不育发病率远远低于欧美白种人(可能是当时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国家生活水平都低),现在反而有后来居上的趋势。目前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东亚地区的生育率都远比欧美低,虽然主要原因是生育文化和民族心理,但生育能力的因素也不容忽视。比如不久前,日本和欧洲的科学家从欧洲和日本男子体内提取精液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日本男性的精子数倒数第一。如果日本男性的精子数以100来计算,芬兰男性则有147,苏格兰男性为128,法国男性为110。笔者在北美有所感受,白人比亚洲人耐寒,白人办公室冬天空调温度开的比亚洲人低,春天亚洲人还需要穿两件衣服的时候,白人已经只穿短衣、短裤了,是不是这也是日本精子数目低的原因之一?
  
  由于有“两手”的存在,在人类历史上鼓励生育是历史的主流,限制生育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并且还是因为认识错误)。让人不生育容易,让人生育难;破坏房子容易,建设房子难。
连接:http://bbs.tianya.cn/post-free-741874-1.shtml
四川省成都市计划生育指导所,最近公布市内十四所大学大学生的精子测试报告,发现近四成人精子不合格,预计将来不育率可高达三分一,较医学文献公布的全国男性不育率高出一倍以上
人们想当然地将生殖力的下降归罪于环境污染,其实环境污染可能是其他一些疾病的元凶,但对生育能力下降来说最多只能算是帮凶。美国环境比中国要好多了,但不育比例更高,因此不能将生育能力的降低归因于人口增加所造成的环境恶化。
人口灾难“狼来了”喊了上百年,狼真的来了,不过来的不是“大灰狼”(人口爆炸),而是“白眼狼”(人口减少)
没用了,还有什么比眼睁睁看着一个顽强生存了数千年保持连续的文明,自己把自己玩死更加经典的历史教训案例了。这个宇宙的基本规则之一就是没有永恒,在人类历史过程中太多的民族崛起了衰落了消亡了,连旷古未有的美利坚大帝国以旷古未有的强大其霸权都没有完全执掌半个世纪,中国汉族作为一个民族也逃不过,也许我们不知道以哪种方式消亡,但现在迹象却比过往的数千年都更清晰明显了。
看来开裆裤才是未来的希望
关宁铁骑 发表于 2015-12-6 07:48
看来开裆裤才是未来的希望

以前饥寒交迫,衣不遮体,阴囊温度当然低,生育能力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丰衣足食,冬季室内温度也提高了,肥胖引起阴囊脂肪过多,有条件泡热水澡,阴囊温度提高。

上帝将阴囊从体内拉出来;现在人们将阴囊放进去(衣服),阴囊温度(反映生活水平)可能是上帝暗设的调控人口的开关之一,这大概就是“财丁不可两旺”的生理学基础。
错过了 发表于 2015-12-6 08:29
历史会牢记,马教对汉人的灭绝政策
其实也可以这么思考,目前生育率是全国1.18,汉族1.14

按照发展水平,生育率未来还会继续下降,那啥时候降到0.0

就是生育率为0, 平均每个妇女一辈子生育0个孩子

那时候是不是灭亡灭绝了?

还养老,根本不可能,未来不灭绝就不错了。。
理性批判 发表于 2015-12-6 07:41
没用了,还有什么比眼睁睁看着一个顽强生存了数千年保持连续的文明,自己把自己玩死更加经典的历史教训案例 ...
其实也可以这么思考,目前生育率是全国1.18,汉族1.14

按照发展水平,生育率未来还会继续下降,那啥时候降到0.0

就是生育率为0, 平均每个妇女一辈子生育0个孩子

那时候是不是灭亡灭绝了?

理性批判 发表于 2015-12-6 07:41
没用了,还有什么比眼睁睁看着一个顽强生存了数千年保持连续的文明,自己把自己玩死更加经典的历史教训案例 ...
数千年来, 中国人口大灭绝有不下十次,但以前靠着顽强的生育文化及 强大的繁殖能力,让中国人口在一次次大灭绝后又迅速繁衍

而如今不但是生育理念被严重削弱, 生育能力也不断下降,精子密度下降,精子活力下降,卵子质量下降, 以及性生活混乱导致堕胎流产后不孕率增加
luoleehans 发表于 2015-12-6 08:40
数千年来, 中国人口大灭绝有不下十次,但以前靠着顽强的生育文化及 强大的繁殖能力,让中国人口在一次次 ...
世易时移,时代不同了,生育文化的土壤都不存在了
理性批判 发表于 2015-12-6 09:42
世易时移,时代不同了,生育文化的土壤都不存在了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page=1#pid66134949
去这个贴子里围观下,某人说养老不能靠生育率提高到2.2

生育率一定要保持在1.2以下, 然后改革退休年龄
luoleehans 发表于 2015-12-6 09:44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19166&page=1#pid66134949
去这个贴子里围观下 ...
额~~~ 你的链接不可用
还是达尔文当时的定义最准确:"疯狂繁殖,优胜劣汰"才是最科学的生育观,人口繁衍观。

少生优生是伪科学, 历史上实行过优生学的古希腊,古罗马等民族都已经灭亡
呵呵,利益集团早已形成,后果是全体人民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