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的根本问题是对”东和孙权“一厢情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5:55:42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刘备集团在实现了跨有荆、益之后军力部署还是益州为主荆州为辅,对孙权还是只能联合不能与之为敌。那么问题来了,刘备军的实力相对魏国本来就处于劣势,主力又部署在益州方向,荆州军团是偏师。可是一旦北伐,荆州军团这支偏师既要”以向宛、洛“策应益州方向的主力,又要随时提防孙权背后捅刀,这就明显的兵力不足。


       就算孙权不在关羽围攻樊城的时候捅刀,那么在刘备集团的荆州军团打到宛城的时候呢?打到洛阳的时候呢?随着战线向北深入,荆州军团要在后方留多少兵防备孙权袭击?留兵少防不住,留兵多还怎么北伐?怎么实现”以向宛、洛“的目标?


       刘备集团在占领益州之前东和孙权是对的,但在实现了跨有荆益之后还坚持东和孙权就是错的。与其将来在北伐的时候还要不断提防东边不靠谱的队友捅刀,不如在打下汉中后将主力回防在荆州。等曹操死,曹丕代汉北方无暇他顾,干脆调转枪口,刘军主力顺江东下,先解决孙权再北伐。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刘备集团在实现了跨有荆、益之后军力部署还是益州为主荆州为辅,对孙权还是只能联合不能与之为敌。那么问题来了,刘备军的实力相对魏国本来就处于劣势,主力又部署在益州方向,荆州军团是偏师。可是一旦北伐,荆州军团这支偏师既要”以向宛、洛“策应益州方向的主力,又要随时提防孙权背后捅刀,这就明显的兵力不足。


       就算孙权不在关羽围攻樊城的时候捅刀,那么在刘备集团的荆州军团打到宛城的时候呢?打到洛阳的时候呢?随着战线向北深入,荆州军团要在后方留多少兵防备孙权袭击?留兵少防不住,留兵多还怎么北伐?怎么实现”以向宛、洛“的目标?


       刘备集团在占领益州之前东和孙权是对的,但在实现了跨有荆益之后还坚持东和孙权就是错的。与其将来在北伐的时候还要不断提防东边不靠谱的队友捅刀,不如在打下汉中后将主力回防在荆州。等曹操死,曹丕代汉北方无暇他顾,干脆调转枪口,刘军主力顺江东下,先解决孙权再北伐。
根本问题应该是天下有变才对……

当然运气好姜维时期确实天下有变了,只不过阿斗实在是扶不起来


关羽如果是个成熟的政治家,不激化与东吴的矛盾,还是能缓冲的。并非绝对不可调和




实际上是低估了人心的力量。。。

有些自以为是。。。

人家东吴天生有义务放着巨大的利益不去争取,非得给你大汉皇亲打下手,然后等你夺了天下,专心对付他么???

曹魏自然想灭了蜀吴,统一天下,蜀自然也像北伐恢复汉室(实际上就是刘备做皇帝),然而对于东吴来说,从其表现来看,无论是军力国力都属下乘,即使其没有统一的欲望,为了孙家的统治地位,自然也是希望三国这种格局持续下去的。。。三国这种格局只要持续下去,东吴就会稳固。。。所以对于东吴来说,无论魏蜀,只要和弱者联盟,削弱强者,保证三国力量均衡,孙家的富贵就会持续。。。而显然,东吴就是采用此种战略导向的。。。

当关羽攻魏甚急,曹魏岌岌可危,东吴就从后面偷袭关羽,从而引起了蜀国的报复。。。当刘备占荆州,取西川,在西川立足未稳时,孙权就打合肥。。。等醴陵大战后,蜀国被严重削弱,东吴却和蜀国联盟对付曹魏,就是如此。。。

所以,东吴取荆州,自然有贪心的考虑,但是也有削弱强国,联盟弱国,维持三国格局,确保孙家权力地位的战略取向。。。
三国状态中,第三国是不会坐看某国灭了另一国后再来对付自己的
弱小的蜀漢想要同時對抗魏吳?劉備的身板夠硬嗎?
换个角度看问题,孙刘的部队在平原地带对抗曹魏铁骑毫无胜算,北上什么的都是做梦。


诸葛亮隆中对时让刘备取的荆州是除了南阳郡北半部分以外整个荆州,刘表以这个地盘人口能防孙吴七八年(199-208),期间还有能力组织小规模出击。可见,一个良将统帅荆州是可以完成守土和策应这两个任务的。
只是后来刘备只得了荆州南部四郡,又从孙吴那里借了南郡(还是大战一年后的)。而荆州的人口主要还是在长江以北(南郡,江夏郡、襄阳郡、南乡郡、南阳郡),所以刘备到手的人口,恐怕不足原计划的三分之一。
原先的计划没全实现,不能苛责原来的规划。

孙权的刀子是肯定会捅的,毕竟上游被占,长江天险作用就小多了。刘备计划没全实现,地盘小兵力不足,原先规划自然要打折扣。只是二爷闲不住,凭着三郡的兵力还折腾的“威震华夏”。偏偏糜芳、士仁不战而降。

让刘备拿下汉中后灭孙权,这个非常不靠谱。第一,曹操和刘备年岁差不太大,在俩人死前,谁先死还不一定呢。第二,即便等曹操死后,孙权仓促之下灭不了,事就麻烦了。要知道,刘备灭刘璋,还要了花三年。

诸葛亮隆中对时让刘备取的荆州是除了南阳郡北半部分以外整个荆州,刘表以这个地盘人口能防孙吴七八年(199-208),期间还有能力组织小规模出击。可见,一个良将统帅荆州是可以完成守土和策应这两个任务的。
只是后来刘备只得了荆州南部四郡,又从孙吴那里借了南郡(还是大战一年后的)。而荆州的人口主要还是在长江以北(南郡,江夏郡、襄阳郡、南乡郡、南阳郡),所以刘备到手的人口,恐怕不足原计划的三分之一。
原先的计划没全实现,不能苛责原来的规划。

孙权的刀子是肯定会捅的,毕竟上游被占,长江天险作用就小多了。刘备计划没全实现,地盘小兵力不足,原先规划自然要打折扣。只是二爷闲不住,凭着三郡的兵力还折腾的“威震华夏”。偏偏糜芳、士仁不战而降。

让刘备拿下汉中后灭孙权,这个非常不靠谱。第一,曹操和刘备年岁差不太大,在俩人死前,谁先死还不一定呢。第二,即便等曹操死后,孙权仓促之下灭不了,事就麻烦了。要知道,刘备灭刘璋,还要了花三年。
renfeng027 发表于 2015-12-1 21:10
实际上是低估了人心的力量。。。

有些自以为是。。。
从史料看,孙吴在兼并刘备手里的荆州后,总人口约230万。如果刘备能拿下诸葛亮给他规划的荆州,真的将孙吴限制在江东,孙吴手里的兵力不足进取了。
大道无形 发表于 2015-12-2 01:13
换个角度看问题,孙刘的部队在平原地带对抗曹魏铁骑毫无胜算,北上什么的都是做梦。
得陇望蜀,有了蜀,挨着羌人,可从他们哪里弄来马。
得陇望蜀,有了蜀,挨着羌人,可从他们哪里弄来马。
羌人自己也被曹魏铁骑干死了
羌人哪有死尽?诸葛亮北伐时还有。
羌人哪有死尽?诸葛亮北伐时还有。
诸葛亮死后还有羌人呢。

养马民族羌人依然抵挡不住曹魏铁骑,四川人到了凉州都变铁浮屠了?
诸葛亮死后还有羌人呢。 养马民族羌人依然抵挡不住曹魏铁骑,四川人到了凉州都变铁浮屠了?
又不是骑兵占优势就一定赢。
再说,那时还没马登,而曹魏自己又有多少骑兵?
曹魏已有人马具装,铁骑北上干翻乌桓,西进干翻宋建,先有虎豹骑五千追击黄书,后有典军校尉三日五百五日一千。孙刘轻步兵准备去中原拼曹魏铁骑吗?

虽然没证据证明当时有马蹬,但是不排除骑兵用绳索之类固定,否则何来汉武帝骑兵千里奔袭?
没用,诸葛的隆中对就是典型的完美理论,看着好看,根本不具可操作性,冷兵器时代,南边的割据政权动员能力和骑兵都比不过北方中原政权,除非行险才有机会,但是诸葛又是个喜欢四平八稳的,输是注定的


从孙十万三战合肥到诸葛恪倾国北伐,可以看出平原地带魏吴部队战斗力对比。从诸葛亮二出战陈仓,可以看出蜀汉攻坚和魏军防御能力

从孙十万三战合肥到诸葛恪倾国北伐,可以看出平原地带魏吴部队战斗力对比。从诸葛亮二出战陈仓,可以看出蜀汉攻坚和魏军防御能力
大道无形 发表于 2015-12-2 09:49
曹魏已有人马具装,铁骑北上干翻乌桓,西进干翻宋建,先有虎豹骑五千追击黄书,后有典军校尉三日五百五日一 ...
曹操北征乌桓和夏侯渊在枹罕(今甘肃临夏)平定宋建,那里说是纯骑兵了?
再说,有了蜀地,孙刘本身也可以训练骑兵。
曹操北征乌桓和夏侯渊在枹罕(今甘肃临夏)平定宋建,那里说是纯骑兵了?
再说,有了蜀地,孙刘本身也可 ...
我哪里说过曹魏北征西征是纯骑兵?莫名其妙。

官渡之前,袁绍十万大军才有三百甲骑具装,曹操更是少得多。甲骑具装很珍贵的,在当时战场上就是坦克。
大道无形 发表于 2015-12-2 21:26
我哪里说过曹魏北征西征是纯骑兵?莫名其妙。

官渡之前,袁绍十万大军才有三百甲骑具装,曹操更是少得 ...
“铁骑北上干翻乌桓,西进干翻宋建”给人的信息是乌桓、宋建都是被纯铁骑灭的。

曹魏能有多少骑兵吧?
孙刘有西北的马后,在骑兵的训练上又能差曹魏多少?

在冷兵器时代,战斗力最大的来源是士兵和将领之间的信任度,装备在其次。
实际来看,东吴没有人才断层,周瑜-鲁肃-陆逊都是大才,孙权早期也不昏庸,先灭亡东吴不过是白日做梦。

铁血汉唐 发表于 2015-12-1 19:32
关羽如果是个成熟的政治家,不激化与东吴的矛盾,还是能缓冲的。并非绝对不可调和


主要是给了关羽假节钺,关羽就更自大了,更加想做出成绩。
主要是谁给了假节钺,就要怪刘备了。
主要是为何刘备要给这个,要怪也只能怪关羽了,看不上黄忠、马超。
主要是关羽为何看不上马超,要怪曹操了,曹操为了留关羽,给关羽的官比刘备都高。
主要是曹操为什么要给关羽这么大的官,这就要怪关羽了,关羽铁心追随于刘备。
主要是关羽为啥铁心追随刘备,这就怪关羽自己了,整天读春秋,尽是些春秋大义,自己读书读傻了。
这充分说明,一本书害人一生。一本书又让人留芳万世,关羽成了武圣人,与孔圣齐名了。
铁血汉唐 发表于 2015-12-1 19:32
关羽如果是个成熟的政治家,不激化与东吴的矛盾,还是能缓冲的。并非绝对不可调和


主要是给了关羽假节钺,关羽就更自大了,更加想做出成绩。
主要是谁给了假节钺,就要怪刘备了。
主要是为何刘备要给这个,要怪也只能怪关羽了,看不上黄忠、马超。
主要是关羽为何看不上马超,要怪曹操了,曹操为了留关羽,给关羽的官比刘备都高。
主要是曹操为什么要给关羽这么大的官,这就要怪关羽了,关羽铁心追随于刘备。
主要是关羽为啥铁心追随刘备,这就怪关羽自己了,整天读春秋,尽是些春秋大义,自己读书读傻了。
这充分说明,一本书害人一生。一本书又让人留芳万世,关羽成了武圣人,与孔圣齐名了。
按照隆中对的说法“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实际上则根本没有做到互相协同,关羽是带着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刘备率益州之众丝毫未动,甚至连增援关羽的荆州后路都没有做到,焉能不败?

风君子 发表于 2015-12-7 19:13
按照隆中对的说法“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实际上则根本没有做到互相 ...
可参考毛泽东评“隆中对”。
东进怕魏军捅刀,北进照样有吴军捅刀的问题。
主力和大本营放在荆州,主攻方向是打曹操还是打孙权可以根据情况随机应变

主力和大本营放在益州,主攻方向就只能是打曹操了,荆州的关羽军团无论如何抵挡不住曹操和孙权的夹击。

更何况从地形上看还有益州易守难攻,荆州易攻难守的问题。
刘备集团作为实力较弱的一方,军队主力和大本营无论怎么部署都是要冒风险的,但应该部署在荆州还是益州还是能够判断出来的。

军队主力和大本营部署在益州,意味着北伐将以汉中为主攻方向,但因为地形的原因汉中方向北伐粮草运输极为不便,刘军将主力部署在这个方向进攻产生的效益明显不如将主力部署在粮草运输方便的荆州方向。而且关中、陇右的人口、经济都远不如宛城、洛阳一带,即便攻下对曹操的打击也没有拿下宛洛一带对曹操的打击大。更重要的是荆州方向的偏师一旦面临曹操主力的进攻就很危险,如果面对曹操、孙权的夹击几乎就是必死无疑(在刘备北伐顺利的情况下曹操和孙权联手是大概率事件),刘军主力如果要增援荆州因为路途遥远很可能来不及(如果刘军主力拿下了关中或者陇右要增援形势危急的荆州就更来不及了),历史上关羽军团就是孤军奋战到完蛋为止。

反之,如果军队主力和大本营部署在荆州,这个方向粮草运输远比汉中运粮方便,北伐一旦取得重大突破拿下宛、洛对曹操的打击也比拿下关陇更大。益州方向的偏师最坏的情况无非是面对曹操主力的进攻,但汉中易守难攻(荆州易攻难守),背后就是益州大后方,不存在突然被盟友捅刀子的问题。比如魏延率领的刘军偏师依托汉中的险要和充足的粮草供应即便面对曹操主力的进攻也足以长期坚守,有时间和资本等待刘军主力的回援,甚至不需要刘军主力回援就能让曹操主力粮尽退兵,这和荆州方向很可能等不到援军就完蛋完全不同。荆州方向,刘军主力在此,如果孙权乘刘军主力打到宛城或者洛阳的时候袭击荆州,刘军主力回援也比从益州出发要快得多。而且刘军主力在荆州方向,孙权捅刀子的可能会大大降低(因为开战就要面对刘军主力和历史上面对关羽一支偏师完全不同)。以后要是时机成熟,刘备调转枪口先灭孙权也方便得多,即便还是先北伐,从荆州方向进军也比从汉中方便快速,更容易对曹操核心区构成强大威胁。


所以在打完汉中后刘备集团主力和大本营部署在荆州方向明显要比部署在益州方向更有利,即便还是不能北伐成功,至少全据南方二分天下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最差的结果也就是北伐、东进都无法取得大的突破,但即便如此至少那1/3的荆州可以守住,这也好于历史上的情况.
主力部署在荆州相比部署在益州最大的好处就是偏师部署方向不会遭到曹操、孙权主力的夹击,因为孙权没有空军不可能飞过刘备荆州去进攻益州。主力部署在益州的直接后果就是荆州的偏师在曹操、孙权主力的夹击下灰飞烟灭。

主力部署在荆州曹操、孙权能怎么调整?最坏的情况无非就是同时出动主力进攻荆州,但刘备主力在此,攻不行守不成问题。如果说面对曹操、孙权的夹击刘军主力在荆州也守不住,那么部署偏师就更守不住,更说明主力部署在益州是完全错误的决定。

219年如果刘军主力在荆州,孙权敢动手吗?糜芳即便是叛徒敢公然叛变吗?荆州之战以刘备集团的惨败结束,非要洗地说刘备、诸葛亮的战略决策没有问题,一味抱怨糜芳不该当叛徒,孙权不该“没有战略眼光背盟”,吕蒙”不该无耻偷袭“,曹操不该暗接孙权。难道说刘备、诸葛亮没错,错的是世界?
以刘军远少于曹军的兵力,要北伐如果在益州、荆州两个方向平分兵力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会形成两个方向的兵力都不够发起大规模进攻,只能是一个方向主力一个方向偏师,无非是主力在益州还是在荆州的问题。历史上刘备受诸葛亮“东和孙权”的影响错误地将军队主力部署在益州,导致了荆州丢失关羽军团覆灭,让刘备集团成为三国最弱的势力,这实际上是刘备集团高层在军队主力部署位置上犯的战略错误造成的后果。综合考虑,刘军主力部署在荆州比部署在益州更好。因为主力部署在荆州照样可以北伐曹操,只不过主攻方向不是关陇而是宛洛,但和主力部署在益州截然不同的是,易攻难守且很可能遭到曹操、孙权夹攻的荆州有主力部署在此,易守难攻,部署偏师的益州不会遭到曹操、孙权的夹击。而像刘备、诸葛亮历史上那样部署,结果就是易攻难守的荆州只有关羽一支偏师,在曹操、孙权夹击下很快被消灭,但此时刘军主力却远在易守难攻的益州想救援都来不及。


在汉中战役结束后刘军的主力和大本营应该部署在荆州方向。防范孙权进攻的手段不足的根本原因就是刘军主力在益州,对孙权最好的防范是将军队主力和大本营调回荆州。与其寄希望于糜芳靠少量兵力坚守,为什么就不能干脆将主力部署在荆州呢?这样不是荆州更安全吗?即便是坚持东和孙权,也应该将主力部署在荆州,因为刘军主力在荆州,孙权背盟的几率就很低。即便孙权在刘军打到宛城的时候仍然要背盟袭击荆州,刘军主力要回援也比从益州出发要快得多。

更不用说如果主力在荆州守江陵的根本就不会是糜芳,比如为荆州方向北伐的刘军主力提供粮草的如果是诸葛亮,自然就是诸葛亮亲自守江陵。而糜芳的背叛固然有很多原因,但能说和刘军主力远在益州来不及救援没有关系吗?如果刘军主力在荆州方向,即便还是糜芳守江陵,他还会背叛吗?

很多人的思维固执就是,因为诸葛亮说了北伐要以益州方向为主,所以荆州方向就只能是偏师。且不说灭曹操之前一定要东和孙权是否正确,刘军北伐以荆州方向为主就不是北伐吗?北伐以益州方向为主,荆州方向一旦孙权背盟主力很可能来不及救援。北伐以荆州方向为主,一方面是孙权不到万不得已也不愿意与刘军主力硬碰硬,这样其背盟的几率就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是即便孙权照样背盟,部署在荆州方向北伐的刘军主力回援速度也要快得多。那么综合考虑,主力部署在荆州不是比部署在益州要合理得多吗?
刘备集团在荆州的惨败,第一责任人是刘备集团的总参谋长诸葛亮,他的隆中对一味坚持“东和孙权”导致刘备集团在拿下汉中后依然将主力部署在益州,导致荆州方向兵力严重不足,在曹操、孙权夹击下速败。其次是刘备,他是最高统帅,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将军力部署益州为主荆州为辅。反倒是荆州方面军司令员关羽的责任不大,他作为偏师的统帅打的已经够好了,他的方面军要单独对抗曹操、孙权的大半精锐主力不是他的责任,是刘备、诸葛亮的战略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