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三十年代火药配方的一个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01:50:53
假设时代背景为抗战爆发前夕,因为苏制武器简单皮实,上海地下党开办兵工厂仿制武器并制造弹药。
新中国使用53式机枪弹装发射药3克牌号为31樟。因为新中国生产的弹药可以极好的用于各种苏制武器,故此以此为蓝本进行生产。
那么问题就来了:问题一:因为马上就打仗,防止氧化的稳定剂二苯胺是否可以取消?相信这批弹药生产之后2年内就会耗尽。同理,接缝涂漆是否可以取缔?
问题二:因为上海可以方便的采购非枪管炮管舰船钢之外的普通钢铁,那么普通汽车用冲压钢板用来生产钢制弹壳就足够了吧?这东西美帝应该多得是。为了节约成本,直接使用胆矾浸泡法镀铜。弹头使用海军黄铜或者白铜板材冲压即可,为了节约战略物资铅可以考虑直接塞入一枚美制标准自攻螺丝作为钢芯,尾部用铅锡封口;冷却后自然收缩成为”艇尾凹底弹“改善弹道。自攻钉固定后两侧于外壳之间的空隙直接成为空尖弹,再加上尾部灌铅;命中软目标后自然翻滚扩大创伤,命中硬目标后自攻钉可以穿甲铅块则形成锤击效果增大穿透力。因为美制标准自攻钉一致性好,因此成品弹头的一致性也应该相当好。
第三就是配方了:
石墨和樟脑都比较好买,但是石墨大量采购怕是引起鬼子的怀疑,是否可以开办”上海铅笔厂“进行掩护??(厂名是不会重复的,生产中华铅笔的上海铅笔厂当时叫做中国标准铅笔厂)。上海当时已经有进口铅笔厂和标准铅笔厂因此估计不会受到太大打压,实际上三足鼎立反而更稳定;另外木材可以另辟蹊径进口大宗苏俄桦木。桦木是很好的枪托材料。实际上当时中国标准铅笔厂采购的多种木料都是极好的枪托材料,但是因为国产木材蕴藏量和开采量的原因,自己另外开厂子就容易发生抢货源的现象。

置于硝化纤维的来源:一是利用上海发达的电影业和照相业的废旧胶片洗去药膜之后粉碎成为再生硝化纤维;第二是利用印染厂作掩护购买英国硫酸和秘鲁硝石、印度棉花(也可以积极使用土硝和土棉作为有意的补充)来生产硝化纤维。然后新旧硝化纤维各自掺半的比例进行制备。这个比例是否妥当?

因为苏俄使用的是低速火药,故此要求不高;那么这些准工业化的方式生产的发射药是否可行?
另外,这些主要供应新四军的枪支弹药,从长三角运到新四军控制区应该不难。

另外,在吴运铎同志《把一切都献给党》之中有用锅底灰当做钝化剂生产发射药的;那么自然也可以替换石墨成为分散剂避免颗粒板结。因此,是否还可以进一步简化配方成为硝化纤维+锅底灰?

为了防止和谐,31樟发射药的各种材料的配比就不贴出来了,懂行的朋友自然就不需要多说。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完善这一技术流的构思。另外,枪管用钢实在难以买到,用轨道钢生产寿命太短,而工具钢又不易获得。是否可以用拆船所得装甲钢和报废炮钢来制造?假设时代背景为抗战爆发前夕,因为苏制武器简单皮实,上海地下党开办兵工厂仿制武器并制造弹药。
新中国使用53式机枪弹装发射药3克牌号为31樟。因为新中国生产的弹药可以极好的用于各种苏制武器,故此以此为蓝本进行生产。
那么问题就来了:问题一:因为马上就打仗,防止氧化的稳定剂二苯胺是否可以取消?相信这批弹药生产之后2年内就会耗尽。同理,接缝涂漆是否可以取缔?
问题二:因为上海可以方便的采购非枪管炮管舰船钢之外的普通钢铁,那么普通汽车用冲压钢板用来生产钢制弹壳就足够了吧?这东西美帝应该多得是。为了节约成本,直接使用胆矾浸泡法镀铜。弹头使用海军黄铜或者白铜板材冲压即可,为了节约战略物资铅可以考虑直接塞入一枚美制标准自攻螺丝作为钢芯,尾部用铅锡封口;冷却后自然收缩成为”艇尾凹底弹“改善弹道。自攻钉固定后两侧于外壳之间的空隙直接成为空尖弹,再加上尾部灌铅;命中软目标后自然翻滚扩大创伤,命中硬目标后自攻钉可以穿甲铅块则形成锤击效果增大穿透力。因为美制标准自攻钉一致性好,因此成品弹头的一致性也应该相当好。
第三就是配方了:
石墨和樟脑都比较好买,但是石墨大量采购怕是引起鬼子的怀疑,是否可以开办”上海铅笔厂“进行掩护??(厂名是不会重复的,生产中华铅笔的上海铅笔厂当时叫做中国标准铅笔厂)。上海当时已经有进口铅笔厂和标准铅笔厂因此估计不会受到太大打压,实际上三足鼎立反而更稳定;另外木材可以另辟蹊径进口大宗苏俄桦木。桦木是很好的枪托材料。实际上当时中国标准铅笔厂采购的多种木料都是极好的枪托材料,但是因为国产木材蕴藏量和开采量的原因,自己另外开厂子就容易发生抢货源的现象。

置于硝化纤维的来源:一是利用上海发达的电影业和照相业的废旧胶片洗去药膜之后粉碎成为再生硝化纤维;第二是利用印染厂作掩护购买英国硫酸和秘鲁硝石、印度棉花(也可以积极使用土硝和土棉作为有意的补充)来生产硝化纤维。然后新旧硝化纤维各自掺半的比例进行制备。这个比例是否妥当?

因为苏俄使用的是低速火药,故此要求不高;那么这些准工业化的方式生产的发射药是否可行?
另外,这些主要供应新四军的枪支弹药,从长三角运到新四军控制区应该不难。

另外,在吴运铎同志《把一切都献给党》之中有用锅底灰当做钝化剂生产发射药的;那么自然也可以替换石墨成为分散剂避免颗粒板结。因此,是否还可以进一步简化配方成为硝化纤维+锅底灰?

为了防止和谐,31樟发射药的各种材料的配比就不贴出来了,懂行的朋友自然就不需要多说。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完善这一技术流的构思。另外,枪管用钢实在难以买到,用轨道钢生产寿命太短,而工具钢又不易获得。是否可以用拆船所得装甲钢和报废炮钢来制造?
从长三角运到新四军控制区应该不难?

少量的弹药在上海地下制造然后偷运到解放区或许不算太难,但你要持续批量……那和抗日神剧也没本质区别了……
LZ是打算自制弹药吗?
什么叫土八路,懂各专业知识太少,各基础工业太缺。自产手榴弹(不要考虑任何精度,能响就行)都那德行,钢材靠偷铁轨,你还想能怎样。
woswolf 发表于 2015-12-1 20:09
什么叫土八路,懂各专业知识太少,各基础工业太缺。自产手榴弹(不要考虑任何精度,能响就行)都那德行,钢材 ...
为了不照抄历史,特意研发了大上海搞工业的段子;希望能引发写手们一个潮流,在敌人眼皮底下玩敌人。
电影胶片,那玩意能有多少,支持工业生产,绝对开玩笑。
绝对无法保密和进入规模化工业生产。

先不说工艺流程有没有瑕疵,就是攒出个几万发,也无法控制良率,而且怎么确保不被各方特务怀疑?怎么运出去?

有那个时间精力金钱,直接买子弹还开得轻松愉快。

另外抗战前搞和国军日军口径都不和的苏械,出了自产压根无法补充。。。
背景是上海的话,直接买就好了。
弹头用自攻螺钉不如改成圆柱销,反正是当当滑膛枪
天刑 发表于 2015-12-2 03:42
绝对无法保密和进入规模化工业生产。

先不说工艺流程有没有瑕疵,就是攒出个几万发,也无法控制良率,而 ...
受穿越小说毒害太深了啊!动不动就工业大生产。首先胶片粉碎和回收基本上可以在电影公司租附近小窝棚完成,然后卖废品的小贩整麻袋整麻袋的回收。这样的小贩走街串巷毫不起眼,在大上海怕有十几万。一部电影五盘胶片,一旦损毁之后整盘报废,虽然可以修补但是影响放映效果所以回收胶片应该是有利可图。假设收到一口袋约有4W克硝化纤维,每颗子弹使用1.5克旧货,足以制造2.66W壳子弹。在正史上吴运铎同志在边区也曾经使用胶片制造发射药。边区才有几个电影院?主要还是靠记者同志的报废胶片和缴获倭寇的胶片。假定生产规模为5W颗/月,那么每月翻新两麻袋就足够了。同样的新硝化纤维完全可以利用印染厂的同志拎出来的材料制造————因为每月仅需要两桶而已。这点点数量绝对不会引起鬼子的怀疑,顶多是嘲笑国人技术落后损失偏大而已。冲压弹头外皮的装置其实就是铜元局的压力机,所以可以通过买通官府得到报废压力机一两台————当然也可以在几大洋行购买,不过就必须考虑买家身份问题;是否引起怀疑。

总结一句,弹药每个步骤采用寄生作坊分部生产,手工组装。实际上二战日本就是这样的小作坊工业分工协作而成。而子弹的总装比大家想象的要简单的多:一个类似于水龙头的装置压上底火,一个小勺灌入发射药;一个手电筒类似的装置通过拧动压入弹头,盖子拧死则表明弹头到位,旋开盖子倒出成品同时即可再次装入新子弹。所需要的位置甚至可以在学校的一张课桌里完成。每人一天完成几百颗毫无压力。即便是偶尔泄密被抓,一个手电筒似的装置和一瓶子火药这个规模也不会被扣上“军工厂”的名字向上面庆功。如果这时候,你有一条民国政府注册过合法的枪,那么完全可以解释为自己复装几颗子弹自己用;连官司都不用吃就放出来了。这样的单人作坊月产量300X30=9000。那么只要总数为6人以上,五万的总产量就可以轻易完成。至于良品率————您不觉得这配方已经比吴运铎同志的精细很多了吗?

那位朋友说了,大上海子弹可以直接洋行购买,没错;地下党就是这么干的。不过仅够自用。每月几万颗,就算是杜月笙也消耗不了这么多,鬼子、蓝衣社和黑帮难免不会怀疑。而大宗购买的除了国防部就是各地军阀,其他中央军各级部门独自采购军械是犯忌讳的。你总不能冒充刘湘邓锡侯之流的后勤官去买东西吧?
英七七的子弹其实就是用长达几厘米的硝化纤维棒材七八根直接填装的,而且完全没有炭黑石墨等黑色物质。
至于运输问题,时代背景是三十年代中后期抗战爆发前。此时,国共合作尚未成型,赤%匪叶挺项英部确实在国府围堵之列,因此弹药只能少量走私没错。不过稍后有了N4A的番号之后,就是国军了,直接可以运输补给。不过,这时候军事统计局发展起来,地下党容易暴露;倒不如让新四军大摇大摆来长三角采购,杜撰一个洋行即可。不过后期,上海租界全部沦陷洋行全部撤退,就要换一个借口了。

说滑膛枪的朋友可以去洗洗睡了,黄崖洞兵工厂都可以拉膛线,大上海不可以?
钢壳弹?钢壳弹加工不是比铜壳弹麻烦多了吗?
再说你一个地下小厂搞冲床加工弹壳和弹头?
1、别小看当时交战数方的智慧,你能想到的,他们也能想到。敏感物资是受严格管控的,原材料没那么容易获得。

2、在敌占区开兵工厂,弹药再长途跋涉运回边区? 原材料不管控,弹药总要严格控制的吧,万一被查被端,不便宜敌人了么?根本不合逻辑。

3、拿现在的复装设备和材料去想当年,自然简单。但即使这理想状态下,每月五万发子弹也是杯水车薪,边区大点兵工厂的零头而已。
MagicRabbit 发表于 2015-12-2 15:29
钢壳弹?钢壳弹加工不是比铜壳弹麻烦多了吗?
所以,这是个讨论帖,钢壳不行就用铜壳。本文只是分析大上海方便采购又不敏感的方法而已。如果是铜壳就更简单了,最后一步组装干脆就留在解放区就好了,几麻袋的废胶片直接拉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