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转帖』日本人战史中两次认为中国军队勇猛程度超过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5:02:14
http://dzh.mop.com/topic/main/readSubMain.jsp?sid=5791663
转至mop
[转帖]惨烈的1944年桂林保卫战
人们一般提起广西,就会想到桂林山水甲天下,提起桂林,就会想到美丽的漓江、象鼻山、七星岩等等美景。但是就在桂林城下,曾经爆发了一场令日军震撼但却被国人遗忘的战役——1944年桂林保卫战。
  
  如果是问中国人在抗日战争中哪次战役最残酷最激烈,可能有人会说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第三次长沙战役、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等等,但是如果去问参加过侵华战争的不少日本老兵,就会发现这些老兵很多都一致认为1944年的桂林保卫战是他们在中国战场上遇到的最残酷的战役。

  
  也许是由于蒋介石和桂系的矛盾,也许是桂林保卫战的广西桂系守军是在拒绝执行国民go-vern-ment要求撤退保存实力的情况下战斗,也许蒋介石的内心也想让颇具战斗力的广西桂军与日本人拼得越凶越好,也许……等等,这种种理由导致的结果是桂林保卫战在国民当局的日后的抗日战史中少有记载,在正史中几乎就没有记载,只是在一些高级官员的回忆录中有部分描述,而且这些所谓的描述都不一样,五花八门,各不相同,自相矛盾,可能我们不妨引用部分日本人的资料还比较准确一些,毕竟从敌人的角度来看也不失为不错的选择。在日本人的战史中,认为桂林保卫战是“战争”中的两次认为中国军队的勇猛程度要超过自己的战役之一(另一次为昆仑关战役日军第5师团被中央军第5军击败)。


  先让我们来看看桂林保卫战前的情况,日军在1944年发动了被中国称为“豫湘桂战役”的大规模作战,连克河南、湖南,除了在湖南衡阳遭到了中央军第十军的顽强抵抗外,一路所向披靡,国民party军大部分溃不成军,日军近7个师团,15万兵力,300多辆坦克,30多架飞机,大量重炮集结于桂林一线,准备进攻桂林。

  
  桂林守军原为广西桂军第三十一军(下辖第一三一师和第一八八师)、第一三五师及部分地方守备部队,在战役开始之前,上层又把第一八八师调出,以以第四十六军的一个大部分是新兵的后调师第一七○师来替换,同时把第三十一军副军长冯璜及第一三一师第三九一团调出桂林,后又把第一三五师和地方守备部队也调走,这就使得桂林守军只剩下桂军缺少一个团的第一三一师和第一七○师,第一七○师说是一个师,其实兵力也仅仅相当于一个团而已,在后来的战斗中也编入了第一三一师(也有一种说法是第一七○师没有直接参加桂林战役,他们只是和日军接触一下就退出桂林了),而国民go-vern-ment统帅部的开始的意思是要全部放弃桂林、柳州一线,但是后来白崇僖后来又要求坚守桂林,为日后反攻争取赢得时间,所以在15万装备精良的日军面前,桂林守军只有广西桂军第一三一师这一个师1万2千余人,加上后来从各地自发进入桂林城的广西地方民团,总兵力不到2万人,没有坦克飞机,只有22门火炮(加农炮两门炮,山炮12门,高射炮4门,战车防御炮4门),大部分广西民团和少部分桂军士兵拿的还是土枪而已,但国民go-vern-ment竟然要求这些部队坚守三个月来为日后反攻赢得?


  但国民go-vern-ment竟然要求这些部队坚守三个月来为日后反攻赢得时间,真是令人费解?但是桂林守军的都抱着必死决心与桂林共存亡,所以士气十分高涨,而且守军立足于主要与日军打巷战,他们把所有的房子都修成了碉堡,在所有的路口都建了防御工事,所有的水井都下了毒,实行焦土抗战。广西地方民团更是组成了数千人的敢死队,他们的任务是身上绑上手榴弹或者de-tona-tor,然后用自己的身体炸毁日军的坦克和登陆艇。

  
  1944年10月28日,日军十几万人马大举进攻桂林,桂林保卫战开始,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桂林城外的屏风山、猫儿山等四个据点进攻,驻守这里的桂军2个营700余官兵一直抵抗到11月4日,11月4日,屏风山、猫儿山等阵地失守,日军开始直接进攻桂林城,并且派登陆艇试图从水路攻击桂林,桂林守军进行了异常顽强的抵抗,日军曾经27次冲入桂林市中心,都因为陷入巷战的泥潭使得损失惨重而不得不撤出,日军曾经想从漓江迂回进攻桂林,但是被桂军准确的火力杀伤大半,地方民团敢死队甚至身上绑上手榴弹划着竹排去炸毁日军的登陆艇,日军仅仅在漓江上就付出了阵亡7000余人的代价。


  在水上战斗激烈的同时,城区巷战也始终处于白热化状态,日军第58师团师团长在日后的战报中称:“我师团在桂林遭到了广西当地土著武装的顽强阻击,这些土著武装的装备虽差,但是极为凶悍,至死决心甚浓,其勇猛为我军远远不及,我军士气低落到极点…”,日军下级军官也有过这样的记录:“自小听说之桂林景色宜人,为世之罕见,但今日我军遭到了自战争以来最凶猛的抵抗,城中到处都是枪声,到处都是地雷,全城都在肉搏,我大队900余人在战役结束后仅剩70余人,且多为伤兵,在战后从敌军死尸上发现桂林之敌军的武器竟然大多为我日本国40多年前已淘汰的火枪,如此简陋的武器居然令我们遭受到如此巨大的伤亡,虽为敌人,但亦为之忠勇精神而感概。”

  
  从此也可以看出日军伤亡之大和士气的低落,到了11月7日,日军见强攻伤亡巨大,急忙使用了大量的毒气弹攻击桂林各处守军阵地,守军中大多数没有见过毒气,不知道躲避所以大量中毒死伤,其中800名桂军士兵(多为伤兵)在七星岩抵抗日军数日,日军在损失了近千人后向七星岩内施放毒气,七星岩内桂军官兵大量中毒,日军此时冲入其中,很多桂军士兵用剩下的一点点力气射击日军并同日军肉搏,但终因中毒确实力气和弹尽粮绝而全部被日军击毙。


  1944年11月10日桂林城陷落,守军1万9千余中,1万2千人战死(其中一半被毒气毒死),7000多人因为中毒昏迷不醒而被日军俘虏。而日军的伤亡据日军后来递交大本营的战报中说:“皇军在桂林一役中阵亡1万3千9百余人,伤1万9千1百余人,失踪300余人,其中阵亡9名大佐级别的联队长、31名中佐级别的大队长,近100名中队长和小队长,漓江之水为敌我两军之血染之为赤,此役是我一生中所经历到的最惨烈的战役,并非在于规模,而在于敌军之勇猛。”

  
  桂林战役后,听不少广西的老人说,在美丽的漓江上整整有过近5公里的江面上都是中日两军的尸体,战役之残酷可见一斑。
  
  由于没有达到“坚守三个月”的目标,由于本来国民go-vern-ment就没想过要守桂林,由于蒋介石和桂系的矛盾,甚至可能由于国军想牺牲桂林守军来换取反攻时间,等等疑问。这场令日本人震撼的战役却不为众多国人所知,国民go-vern-ment仅有的嘉奖就是把已经阵亡的桂林守军指挥官、一三一师师长阚维雍提升为中将,仅此而已。


  桂林保卫战的激烈程度之所以被日本人排在衡阳保卫战之前,原因是桂林守军的装备要比衡阳守军的装备差得多,且不少还是地方武装,更重要的是桂军没有一名士兵始终没有在“清醒”的时候投降(后来被俘虏的人全部是被毒气弄得已经昏迷不醒了的),就算在弹尽粮绝,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仍然抵抗到死,而且根据不少日本人的回忆录,在参战的广西民团中,有不少还是满头白发的老人,而衡阳守军怎么说也是装备较好的中央军,怎么说最后衡阳守军也投降了,不管是什么原因,但衡阳守军结果是投降了。

  
  桂林保卫战是国民party地方军抗战的缩影,在抗日战场上,桂军、西北军、湘军、川军、滇军等等,这些地方军阀,在军阀混战的时候给老百姓带来了极为深重的灾难,但是在日本入侵,民族危亡的时期,他们依然表现出了中国人应有的血性,为拯救民族的危亡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像淞沪抗战中,湘军士兵在进入战地时都要对周围的人说:“来世再见”,桂军士兵光着膀子挺着刺刀与日军坦克“肉搏”,川军的一个师与日军激战仅存数百人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民族的永不屈服的象征。http://dzh.mop.com/topic/main/readSubMain.jsp?sid=5791663
转至mop
[转帖]惨烈的1944年桂林保卫战
人们一般提起广西,就会想到桂林山水甲天下,提起桂林,就会想到美丽的漓江、象鼻山、七星岩等等美景。但是就在桂林城下,曾经爆发了一场令日军震撼但却被国人遗忘的战役——1944年桂林保卫战。
  
  如果是问中国人在抗日战争中哪次战役最残酷最激烈,可能有人会说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第三次长沙战役、常德保卫战、衡阳保卫战等等,但是如果去问参加过侵华战争的不少日本老兵,就会发现这些老兵很多都一致认为1944年的桂林保卫战是他们在中国战场上遇到的最残酷的战役。

  
  也许是由于蒋介石和桂系的矛盾,也许是桂林保卫战的广西桂系守军是在拒绝执行国民go-vern-ment要求撤退保存实力的情况下战斗,也许蒋介石的内心也想让颇具战斗力的广西桂军与日本人拼得越凶越好,也许……等等,这种种理由导致的结果是桂林保卫战在国民当局的日后的抗日战史中少有记载,在正史中几乎就没有记载,只是在一些高级官员的回忆录中有部分描述,而且这些所谓的描述都不一样,五花八门,各不相同,自相矛盾,可能我们不妨引用部分日本人的资料还比较准确一些,毕竟从敌人的角度来看也不失为不错的选择。在日本人的战史中,认为桂林保卫战是“战争”中的两次认为中国军队的勇猛程度要超过自己的战役之一(另一次为昆仑关战役日军第5师团被中央军第5军击败)。


  先让我们来看看桂林保卫战前的情况,日军在1944年发动了被中国称为“豫湘桂战役”的大规模作战,连克河南、湖南,除了在湖南衡阳遭到了中央军第十军的顽强抵抗外,一路所向披靡,国民party军大部分溃不成军,日军近7个师团,15万兵力,300多辆坦克,30多架飞机,大量重炮集结于桂林一线,准备进攻桂林。

  
  桂林守军原为广西桂军第三十一军(下辖第一三一师和第一八八师)、第一三五师及部分地方守备部队,在战役开始之前,上层又把第一八八师调出,以以第四十六军的一个大部分是新兵的后调师第一七○师来替换,同时把第三十一军副军长冯璜及第一三一师第三九一团调出桂林,后又把第一三五师和地方守备部队也调走,这就使得桂林守军只剩下桂军缺少一个团的第一三一师和第一七○师,第一七○师说是一个师,其实兵力也仅仅相当于一个团而已,在后来的战斗中也编入了第一三一师(也有一种说法是第一七○师没有直接参加桂林战役,他们只是和日军接触一下就退出桂林了),而国民go-vern-ment统帅部的开始的意思是要全部放弃桂林、柳州一线,但是后来白崇僖后来又要求坚守桂林,为日后反攻争取赢得时间,所以在15万装备精良的日军面前,桂林守军只有广西桂军第一三一师这一个师1万2千余人,加上后来从各地自发进入桂林城的广西地方民团,总兵力不到2万人,没有坦克飞机,只有22门火炮(加农炮两门炮,山炮12门,高射炮4门,战车防御炮4门),大部分广西民团和少部分桂军士兵拿的还是土枪而已,但国民go-vern-ment竟然要求这些部队坚守三个月来为日后反攻赢得?


  但国民go-vern-ment竟然要求这些部队坚守三个月来为日后反攻赢得时间,真是令人费解?但是桂林守军的都抱着必死决心与桂林共存亡,所以士气十分高涨,而且守军立足于主要与日军打巷战,他们把所有的房子都修成了碉堡,在所有的路口都建了防御工事,所有的水井都下了毒,实行焦土抗战。广西地方民团更是组成了数千人的敢死队,他们的任务是身上绑上手榴弹或者de-tona-tor,然后用自己的身体炸毁日军的坦克和登陆艇。

  
  1944年10月28日,日军十几万人马大举进攻桂林,桂林保卫战开始,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桂林城外的屏风山、猫儿山等四个据点进攻,驻守这里的桂军2个营700余官兵一直抵抗到11月4日,11月4日,屏风山、猫儿山等阵地失守,日军开始直接进攻桂林城,并且派登陆艇试图从水路攻击桂林,桂林守军进行了异常顽强的抵抗,日军曾经27次冲入桂林市中心,都因为陷入巷战的泥潭使得损失惨重而不得不撤出,日军曾经想从漓江迂回进攻桂林,但是被桂军准确的火力杀伤大半,地方民团敢死队甚至身上绑上手榴弹划着竹排去炸毁日军的登陆艇,日军仅仅在漓江上就付出了阵亡7000余人的代价。


  在水上战斗激烈的同时,城区巷战也始终处于白热化状态,日军第58师团师团长在日后的战报中称:“我师团在桂林遭到了广西当地土著武装的顽强阻击,这些土著武装的装备虽差,但是极为凶悍,至死决心甚浓,其勇猛为我军远远不及,我军士气低落到极点…”,日军下级军官也有过这样的记录:“自小听说之桂林景色宜人,为世之罕见,但今日我军遭到了自战争以来最凶猛的抵抗,城中到处都是枪声,到处都是地雷,全城都在肉搏,我大队900余人在战役结束后仅剩70余人,且多为伤兵,在战后从敌军死尸上发现桂林之敌军的武器竟然大多为我日本国40多年前已淘汰的火枪,如此简陋的武器居然令我们遭受到如此巨大的伤亡,虽为敌人,但亦为之忠勇精神而感概。”

  
  从此也可以看出日军伤亡之大和士气的低落,到了11月7日,日军见强攻伤亡巨大,急忙使用了大量的毒气弹攻击桂林各处守军阵地,守军中大多数没有见过毒气,不知道躲避所以大量中毒死伤,其中800名桂军士兵(多为伤兵)在七星岩抵抗日军数日,日军在损失了近千人后向七星岩内施放毒气,七星岩内桂军官兵大量中毒,日军此时冲入其中,很多桂军士兵用剩下的一点点力气射击日军并同日军肉搏,但终因中毒确实力气和弹尽粮绝而全部被日军击毙。


  1944年11月10日桂林城陷落,守军1万9千余中,1万2千人战死(其中一半被毒气毒死),7000多人因为中毒昏迷不醒而被日军俘虏。而日军的伤亡据日军后来递交大本营的战报中说:“皇军在桂林一役中阵亡1万3千9百余人,伤1万9千1百余人,失踪300余人,其中阵亡9名大佐级别的联队长、31名中佐级别的大队长,近100名中队长和小队长,漓江之水为敌我两军之血染之为赤,此役是我一生中所经历到的最惨烈的战役,并非在于规模,而在于敌军之勇猛。”

  
  桂林战役后,听不少广西的老人说,在美丽的漓江上整整有过近5公里的江面上都是中日两军的尸体,战役之残酷可见一斑。
  
  由于没有达到“坚守三个月”的目标,由于本来国民go-vern-ment就没想过要守桂林,由于蒋介石和桂系的矛盾,甚至可能由于国军想牺牲桂林守军来换取反攻时间,等等疑问。这场令日本人震撼的战役却不为众多国人所知,国民go-vern-ment仅有的嘉奖就是把已经阵亡的桂林守军指挥官、一三一师师长阚维雍提升为中将,仅此而已。


  桂林保卫战的激烈程度之所以被日本人排在衡阳保卫战之前,原因是桂林守军的装备要比衡阳守军的装备差得多,且不少还是地方武装,更重要的是桂军没有一名士兵始终没有在“清醒”的时候投降(后来被俘虏的人全部是被毒气弄得已经昏迷不醒了的),就算在弹尽粮绝,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仍然抵抗到死,而且根据不少日本人的回忆录,在参战的广西民团中,有不少还是满头白发的老人,而衡阳守军怎么说也是装备较好的中央军,怎么说最后衡阳守军也投降了,不管是什么原因,但衡阳守军结果是投降了。

  
  桂林保卫战是国民party地方军抗战的缩影,在抗日战场上,桂军、西北军、湘军、川军、滇军等等,这些地方军阀,在军阀混战的时候给老百姓带来了极为深重的灾难,但是在日本入侵,民族危亡的时期,他们依然表现出了中国人应有的血性,为拯救民族的危亡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像淞沪抗战中,湘军士兵在进入战地时都要对周围的人说:“来世再见”,桂军士兵光着膀子挺着刺刀与日军坦克“肉搏”,川军的一个师与日军激战仅存数百人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民族的永不屈服的象征。
川军当然有: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
抗战全面爆发后,四川省主席刘湘为首的川军七个集团军,另有一军一师一旅共40余万人,先后开赴抗战前线浴血奋战,此后四川每年向前方输送青壮年军人,人数居全国之冠。

曾任国民go-vern-ment军政部长的何应钦曾写过《八年抗日之经过》一书,书中记载川军出川人数令人震撼:抗战8年中,四川(包括西康省及特种部队和军事学校征的10万余人)提供了近300万人的兵源充实前线部队,占全国同期实征壮丁1405万余人的五分之一还多!四川出川将士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的十分之二,即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共计64万余人,居全国之冠!

带病出征的刘湘,在抗战前线吐血病发,于1938年1月20日在三又口去世。死前留下遗嘱:“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对于这段历史,李宗仁将军曾说:“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93岁的孙帮安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唯有那些作为川军参加抗战的点滴回忆是他生命中的最闪亮点。因为平凡,格外真实。一个普通中国人走上战场,并带着一点点光荣和骄傲回家。

 见证师长殉国,往事历历在目

川军著名将领、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驻守滕县,日军主力坂垣师团猛攻滕县不下,以重炮和飞机猛轰,炸毁城墙。王铭章宁死不屈,跳墙殉国。“那时我离王铭章也就20多米远,他说话我们听得清清楚楚。”孙帮安说。当时,孙帮安正是川军127师督战队的一员,任务是在城下“监督”122师作战。孙帮安手里有一把刚刚领到的手枪,可连发7颗子弹。在此之前,他根本没摸过枪。“即使他们真的往后退,我们也不会朝他们开枪,只是吓唬。事实上,我们是想保护王铭章。”孙帮安说。

在孙帮安印象中,王铭章师长是个讲话干脆利落的人,也是个很爱国的人,士兵都很爱戴他。在滕县守卫战中,日本人通过汉奸翻译向王铭章喊话劝降,许给高官厚禄。“哪个要做他的官儿!王铭章吼道,‘我宁死也不投降!宁死也不作亡国奴!’……”也许是上了年纪,孙帮安的讲述稍显混乱,但王铭章的这两句话,不断在他嘴里重复。

随后,孙帮安看见王铭章从西关城头跳起,身子弹在空中。日军向他连发数枪,王铭章中枪身亡。孙帮安同战友一道向城外撤退,边走边放枪。20步开外的一个战友倒下,127师师长大腿根部遭子弹穿射。那是孙帮安第一次见到日军坦克。飞机来了,他们赶紧趴到麦子堆里躲避,趴在河沟里,躲过追击。

王铭章坠落在城墙另一侧,在孙帮安的视野之外。战后,凭胸前口袋里的一枚印章,王铭章的遗体终于找回。孙帮安听说王师长遗体早就运回四川老家,一直想去祭奠。他说:“王师长跳墙殉国,让川军官兵群情愤慨,大家对日本鬼子充满了仇恨。”

王铭章殉国后,所部官兵抵抗战至最后一人,城内伤兵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滕县一役,122师5000余人几乎全部伤亡,但也毙日军4000余人。在滕县以北的界河、龙山一带布防的131师陈离部也伤亡四五千人。川军的巨大牺牲换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感慨,“如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川军以寡敌众,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薄衣粗粮抗日,甘苦冷暖自知

接受采访时,孙帮安穿一件白色无领棉汗衫,胸口还破了三个小洞。而他却告诉记者当年他随军出川时,穿得“比这还单薄”。

孙帮安老家在苍溪县,抗战爆发前,他从老家往重庆贩卖药材。1937年7月,他被强征入伍,充当挑夫。军官后来才告诉他是要上前线打日本鬼子。走了两个多星期,出了四川,他只依稀记得途经西安、宝鸡、太原等地。10月份渡黄河,漫天飞雪。连长见他穿得实在单薄,就把轿子滑竿上的篷布拆下来,做了件衣服给孙帮安御寒。到了滕县,他转为士兵才得到灰色军装,胸前还有个“一等兵”的“铁板板”。

当时,孙帮安每天背负着五六十斤的东西,徒步六七十里。“还好,卖药材的时候我要挑100斤,这下减半了!”部队每个月发三毛钱的“草鞋费”,但一双草鞋根本穿不了一个月,孙帮安和战友们只好就地取材,自己搓草鞋。“日本人害怕川军,叫我们‘爬山军’,说我们穿草鞋跑得快!”孙帮安笑着,一排假牙都颤动起来。

孙帮安说每天能吃到米饭和白菜,一星期有两三次肉吃,一片片的回锅肉或者成块的红烧肉,记忆中十分美味。最幸福的时刻,是十几分钟吃饭时间,川军摆开“龙门阵”。要是谁有家信寄到,那可是“宝贝”,众人争抢,不过这样的信件总是不多。最肃穆的时刻是军中升旗。走到哪里就找棵树,挂上旗帜,军人们在晨光熹微中齐唱《三民主义歌》。孙帮安记不得歌词了,只知道升旗后总有军官给大家讲课,讲东三省沦陷,讲抗日到底。经过抗日教育,孙帮安说自己终于明白了打仗的意义。

 回归平凡生活,但求问心无愧

台儿庄战役结束后,中国军队撤出徐州,留给大举来犯的日军一座空城。孙帮安随部队撤退,辗转到了三胡北,当上勤务兵,直到1949年才返回重庆。军饷没剩下几分,孙帮安就摆摊卖书,过了好几年才凑够回苍溪老家的路费。

离家12载,父母双双过世,兄弟姐妹都添了“小娃儿”。孙帮安预先写信回家告知,却无人迎接,家人嫌他打仗没挣到钱。归家路上,迎面走来的年轻人都很陌生。村里、家里,什么都没改变,孙帮安自己摸进厨房找饭吃。他说没什么可以抱怨的,能活着回来吃到家里的饭就已经很满足。

给父母坟头立碑之后,孙帮安回到重庆,之后一直在新华书店工作直至退休。孙帮安住在单位分的简陋住房里,角落里还有他拾来卖钱的一大袋空塑料瓶,但生活的拮据并没有让他感到为难。孙帮安从未向家里人讲起过当年情形,儿孙们只知道他当过兵。孙帮安说:“这本来就没什么可说的,我一开始参加部队不是主动的,后来打日本鬼子也是每个中国人都愿意做的。”

孙帮安的床边摆着一台电视机,他每天晚上都看电视剧,但上了年岁“看了就忘”。不过,日本电视剧从来不看,他说“不想看见他们”。提及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孙帮安从窗台上取来一个灰色塑料文件包。颤颤巍巍打开,取出几份报纸,上面是对“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莫斯科红场典礼的报道,标题为“同悲哀、同纪念、同责任”。“这也是讲反法西斯战争的,跟我们当年打日本鬼子一样!”他兴奋地说。
[转帖]一位被遗忘的抗日名将--张灵甫
张灵甫(原名钟麟)1903年出生于陕西西安,中学时代就表现出书法方面的天赋,在空闲时经常带上纸笔去文庙临摹,加之勤奋努力,技艺大增。一日,被称为中国近代五百年草书第一人的国民party元老于右任先生应邀参加长安中学的书法展,张灵甫在于老面前一口气写下五个条幅,于老见了赞不绝口,连说后生可畏。
张灵甫20岁那年中学毕业,考取了北京大学,成为这所名牌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如果不是生于乱世,中国肯定会多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书法家。
张灵甫在历史系完成学业后,进入黄埔军校第4期,投笔从戎,不久即在戴季陶、王柏龄的引荐下加入了国民party。黄埔军校毕业后,张灵甫被分配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师长胡宗南)任职。
1932年,已是团长的张灵甫率部至鄂豫皖区进剿红军,于六安、苏家埠突破红军防线,将红军击溃,获蒋介石和胡宗南赞赏。在随后的麻城、黄陂战斗中,充当先锋的张团凶猛的进攻红7师和红20师阵地,一天就完成突破,张团一路追击,红军被杀的大败,一名师政委被击毙,一名军长重伤,团、营、连干部被俘若干,胡宗南连夸张灵甫是“黄埔英才,革命猛将”。不久,张灵甫又以一团之众,突破红军主力对卫立煌军部的包围,救出卫立煌。同年冬,在漫川关之战中,为关闭红军撤退之路,率部与红34 团、219团血战,获相当战果。后在入川追剿红4方面军中,张灵甫部在广元被红军围困、攻击,张率部队拼死抵抗,杀出重围,突围而去。后因上马时腿受伤到西安休养,腿好后驻扎广元并结婚,结婚后不久,张灵甫因怀疑妻子有奸情而杀妻入狱,中断了军旅生涯。
张灵甫在监狱中,没有忘记自己对书法的爱好,笔润不少,作品颇多,当年南京城里有许多的招牌都出自张灵甫的手笔。
1937年芦沟桥事变以后,国民go-vern-ment在三又口组建了一支新军──第74军,军长为俞济时,下辖王耀武的第51师和俞济时自兼师长的第58师。在师长王耀武的要求下,张灵甫被秘密释放,出任第305团团长,率部奔赴淞沪战场。在著名的罗店战役中,张灵甫先隐蔽机动,建立坚固阵地,再以偷袭方式吸引侵华日军于己方预设阵地前,与日军激战,张灵甫曾跳出战壕,提起机枪向日军猛烈扫射,带领一百多名敢死队员冲锋陷阵,消灭日军八百多人,取得了显著战果,受上级表扬。后又在望亭(137号大桥)之战中以一团之众抗击日军久留米师团(第18师团)三天并予敌以重大杀伤,圆满完成任务。在南京保卫战中,张灵甫受伤,战后升为153旅副旅长兼305团团长。
在1938年10月的武三又保卫战中,74军参加著名的万家岭战役,与友军合作歼灭了松浦淳六郎中将率领的日军第106师团。战役中,74军第51师奉命攻占张古山,堵死第106师团的退路。王耀武观察地形发现,该山易守难攻,却是整个战役的关键,必须夺占,但势必伤亡巨大。张灵甫提议出奇兵从山后绝壁攀援突袭,配合正面进攻。之后,张灵甫亲自带领精兵上阵,很快占领该山。因此阵地对日军突围至关重要,松浦淳六郎率重兵配以飞机重炮攻击,张灵甫身中弹片多处仍率部死战,与日军白刃格斗,反复争夺,经五昼夜激战,终于牢牢控制该阵地。这个争夺战,日军仅遗留在张灵甫所部阵地前的尸体就达四千多具!可以说,没有张古山争夺战的胜利,就不可能有万家岭大捷。德安大捷后,田汉受时任国民party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委派采访他,并编写话剧《德安大捷》,他以真名实姓在剧中出现,从此名震天下(30年后,他的真名又在电影《红日》中以反面人物出现,在大陆可谓家喻户晓)。此役,74军一战成名,从此成为国军主力之一,而张也因此获国民party云氅勋章,升任153旅旅长。
抗战时期74军的军歌是:“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他,强占我们国土,残杀妇女儿童。我们保卫过京沪,大战过开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我们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
1938年年底,第74军驻扎在长沙,在著名的长沙大火中,74军帮助百姓在灰烬中重建家园,张灵甫更是亲自率队伍帮助百姓。1939年6月,王耀武升任第74军军长。
1939年3月,他率部参加南昌会战,战斗中右腿中弹负重伤。稍后上高会战,腿部再度被炸断。蒋介石派飞机将他送往香港诊治。手术后不久,他不顾英国医生“再治疗一月可以痊愈”的劝阻,说国难当头,军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足?伤未愈提前归队,从此留下终身残疾,人称“跛腿将军”。
1941年春国军与侵华日军展开江西上高会战,日军之第33师团被击破,伤亡惨重。第34师团及独立第20混成旅团被歼约十分之七,国军总计毙伤日军一万五千余人。战后,侵华日军主力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中将被撤职,改由阿南惟几中将接任。
此次战役被何应钦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此役中“74军战斗力量坚强”(罗卓英3月29日致蒋介石电)。据国军战史记载:“中路日军第34师团22日集中万余兵力,在飞机掩护下猛攻74军阵地,74军拼死力拒,虽血肉横飞、伤亡惨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间敌我伤亡均在四千以上”。战后,第74军因战功显赫,荣获国民go-vern-ment第一号武功状和军队最高荣誉“飞虎旗”,被誉为抗日铁军。此役张灵甫代师长因表现优异,于当年冬天升任第58师师长。不久,张灵甫将军经蒋介石特批,进入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学习,成为甲级将官班唯一的一名少将学员。
1943年常德之战中,张灵甫亲率突击队救援常德守军74军57师,作战异常凶猛,迫使日军占领常德城当日即退出,为收复常德立下战功。
1945年4月在国军抗战中最漂亮的一仗 -湖南芷江保卫战(雪峰山战役)中,张灵甫指挥74军58师在铁山与日军主力血战大获全胜,张灵甫被称为“常胜将军”,战后获三等宝鼎勋章,并升任74军中将长。
抗战结束后74军改编为整编第74师,获极高荣誉,作为御林军守卫南京。
如果他死在抗日战场上,他将是一位比佟麟阁、赵登禹、戴安澜、谢晋元等功勋更为显赫的国民party抗日民族英雄。
可悲的是,抗战胜利后,他所率的所谓国军五大主力之首(整编74师)充当了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急先锋,结果在孟良固全军覆灭,自己也死于该役,终年44岁,成了一个反面的悲剧人物。
有关孟良固战役的经过有太多描述,这里不赘。
蒋介石败走台湾后,曾尊张灵甫为“民国第一烈士”。张灵甫泉下有知,不知是否会对自己效命于一个专制、腐败政权懊悔不已?不过,同为炎黄子孙,单就张灵甫抗日有功这一点,还是值得我们纪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