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观察:看不懂的“联合祭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3:18:45
刘海明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5-9-29    http://guancha.gmw.cn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6年纪念日,“2005全球联合祭孔”活动同步举行,央视对包括长春在内的各地祭孔活动同步播出。当晚,从《新闻联播》中看到了这次全球大型活动的报道。没想到,[B]展示给观众的国内祭孔“经典画面”,竟是如此令人陌生:国内所有的祭孔活动,看样子都挺喜欢“孔子时代”,有的竟然不顾历史真实,身着古装的官员,手捧圣旨,向“臣民”宣读;有的让孩子们穿着不伦不类的古装,样子古怪地充当祭孔的演员,或者说道具;有的想像力更是丰富,居然让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今天的青年“对话”。电视新闻中没有同期声,无从得知“孔子”这位演员和现代青年对话的具体内容。其滑稽程度,不亚于搬出特型演员冒充领袖人物和青年对话,形似好达到,神似能追求得到吗?[/B]
奇怪的是,大陆所有的祭孔活动,绝大多数参与者都是穿着古代服饰,跳着古代的舞蹈,而香港的祭孔活动,形式上则现代得多。国外如韩国、新加坡、美国的祭孔,从电视画面上看,和香港差不多。是大陆的祭孔正宗,还是大陆的祭孔是孔子的嫡亲,显得更“真实”,总之,这个问题萦绕在笔者脑际,久久难以得到破解。
[B]“全球联合祭孔”,如果是一项有组织的大型统一行动,既然祭奠的人物是同一个,祭奠的目的也没有区别,为什么形式上竟然南辕北辙,相差如此之大?由此,不能不让人产生一个疑问:我们究竟为什么要祭孔,准备通过祭孔祭奠出些什么?[/B]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孔子堪称是这类伟大人物的代表。孔子的思想,是他能够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奥妙所在。祭奠孔子,祭奠的也该是弘扬、发展孔子的思想,使之为今天的社会进步继续有所裨益。遗憾的是,从此次“联合祭孔”活动看,至少在大陆,孔子时代的服饰、饮食、仪式,似乎比孔子思想更为祭祀者所看重。这叫继承传统文化?我看,这叫照搬文化形式,而不是真正的继承!
照搬形式的东西,实在太容易了。反正又没有哪个人在春秋战国时代生活后,仿照有限的史料,胡乱演义些“圣旨”之类的东西,好像就很古代、很孔子似的。别忘了,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孔子之所以伟大,就伟大在他时时不忘自省。我们祭孔,是不是也该知道祭孔的意义,首先“自省”一下活动本身到底是为了什么?“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如果不能从这次祭孔的集体败笔中琢磨出一些经验教训,恐怕下次祭孔之时,“改革”的胆子更大,离谱也就更远了。
[B]祭孔,本该是一场文化活动,宣传、研讨孔子的思想对今天社会有何现实意义,如何把儒家文化更上一层楼。倘若只是定做一批古代服装、道具,策划、导演一批群众演员参加祭孔活动表演,我想,指不定孔老夫子在九泉之下生多大的气呢。[/B]
祭孔,别再惟形式主义是举了。


文章来源: 光明观察刘海明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5-9-29    http://guancha.gmw.cn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6年纪念日,“2005全球联合祭孔”活动同步举行,央视对包括长春在内的各地祭孔活动同步播出。当晚,从《新闻联播》中看到了这次全球大型活动的报道。没想到,[B]展示给观众的国内祭孔“经典画面”,竟是如此令人陌生:国内所有的祭孔活动,看样子都挺喜欢“孔子时代”,有的竟然不顾历史真实,身着古装的官员,手捧圣旨,向“臣民”宣读;有的让孩子们穿着不伦不类的古装,样子古怪地充当祭孔的演员,或者说道具;有的想像力更是丰富,居然让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今天的青年“对话”。电视新闻中没有同期声,无从得知“孔子”这位演员和现代青年对话的具体内容。其滑稽程度,不亚于搬出特型演员冒充领袖人物和青年对话,形似好达到,神似能追求得到吗?[/B]
奇怪的是,大陆所有的祭孔活动,绝大多数参与者都是穿着古代服饰,跳着古代的舞蹈,而香港的祭孔活动,形式上则现代得多。国外如韩国、新加坡、美国的祭孔,从电视画面上看,和香港差不多。是大陆的祭孔正宗,还是大陆的祭孔是孔子的嫡亲,显得更“真实”,总之,这个问题萦绕在笔者脑际,久久难以得到破解。
[B]“全球联合祭孔”,如果是一项有组织的大型统一行动,既然祭奠的人物是同一个,祭奠的目的也没有区别,为什么形式上竟然南辕北辙,相差如此之大?由此,不能不让人产生一个疑问:我们究竟为什么要祭孔,准备通过祭孔祭奠出些什么?[/B]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孔子堪称是这类伟大人物的代表。孔子的思想,是他能够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奥妙所在。祭奠孔子,祭奠的也该是弘扬、发展孔子的思想,使之为今天的社会进步继续有所裨益。遗憾的是,从此次“联合祭孔”活动看,至少在大陆,孔子时代的服饰、饮食、仪式,似乎比孔子思想更为祭祀者所看重。这叫继承传统文化?我看,这叫照搬文化形式,而不是真正的继承!
照搬形式的东西,实在太容易了。反正又没有哪个人在春秋战国时代生活后,仿照有限的史料,胡乱演义些“圣旨”之类的东西,好像就很古代、很孔子似的。别忘了,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孔子之所以伟大,就伟大在他时时不忘自省。我们祭孔,是不是也该知道祭孔的意义,首先“自省”一下活动本身到底是为了什么?“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如果不能从这次祭孔的集体败笔中琢磨出一些经验教训,恐怕下次祭孔之时,“改革”的胆子更大,离谱也就更远了。
[B]祭孔,本该是一场文化活动,宣传、研讨孔子的思想对今天社会有何现实意义,如何把儒家文化更上一层楼。倘若只是定做一批古代服装、道具,策划、导演一批群众演员参加祭孔活动表演,我想,指不定孔老夫子在九泉之下生多大的气呢。[/B]
祭孔,别再惟形式主义是举了。


文章来源: 光明观察
[B]孔子成了摇钱树[/B]
摘自:新京报(2005-09-29)
-----------------------------------------
 
  公元1661年,在中国为清顺治十八年,论干支则为辛丑,属牛。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出名的“哭庙案”或许是惟一的例外。著名的苏州文人金圣叹,就是因涉此案而被处死。一位化名“采蘅子”的作者在他的《虫鸣漫录》一书中,生动记载了这一案件的原委:金圣叹参加了当时苏州儒生的一次示威活动。为了抗议当地教育管理部门出卖“孝廉”功名,学生们将孔庙中的孔子像抬出,换之以财神像。事发后,金独揽大罪,不使殃及他人,终于被杀。

  其实,掌握了科举选士的权力,同时也就有了获取财富的途径,这在古代中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中国很多地方,就有在年画中把至圣先师孔子,与鲁班、陶朱公、沈万三四个人放在一起,作为四财神张贴的例子。这很容易理解,孔子的学生子贡是个出了名的大财主,他赚钱的本事自然是孔子教的。那么孔子赚钱的本事想必也非常惊人。康有为的学生陈焕章写过一本《孔门理财学》,在孔子的言传身教里得扣出不少经济学观点,也可以看成是对财神孔子一点补充。

  孔子搭台,经济唱戏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国际孔子文化节”这种“孔子搭台,经济唱戏”的活动手法了。[B]在本届“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的新闻发布辞中,发布方用超过2000字的篇幅介绍了主办地济宁的经济状况与投资环境,而介绍“孔子文化节”本身的内容却还不到“本地经济”的一半。“儒商”则是发布辞中神圣程度仅次于“孔子”的词汇。再具体到“文化节”活动项目,“科经贸、旅游、人才类活动”的数量,大大超过了纯粹的文化活动。[/B]

  曾经的“大成至圣文宣王”转眼成了个著名商标,贴满了孔子诞辰之地的大街小乡,然后一路随着孔氏家族开枝散叶,贴到衢州,最后在各地的文庙里祭起了“落宝金钱”。

  但这显然和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有所不同。“祭孔”之所以会被特别提出来,作为一年一度的盛事,大肆宣扬并且通过中央电视台的宣传机器对全世界现场直播,显然昭示着这一活动的特殊性。

  经过2000多年封建王权的反复渲染,孔子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文化偶像,已经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而“官祭孔子”则又是中国传统的“祖先崇拜”与孔子文化偶像形象重叠的重要活动。中央电视台的直播祭孔方案,如此描述这一活动的意义:“既能有利于宣传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又能打造一个被国内外认可的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文化交流平台,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促进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很显然,这一活动是严肃,而具有独立性格的。

  [B]但无论是从“国际孔子文化节”的活动安排,还是活动的相关介绍,都可以看出,“官祭孔子”的主办者在意的,并非是祭孔究竟如何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究竟如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他们关注的是这一活动将为当地带来多少旅游收入,引来多少想在当地投资的“儒商”。[/B]

  “官祭孔子”,这在很多人看来本该是神圣而严肃的活动,现在却成了当地招商引资的“搭头”。怪不得那些以“儒学正宗”自居的文化保守派对这个“复兴儒学”的盛事毫不关心,并且早早赶在28日之前,搞了一场文化保守派的“民祭孔子”活动。

  古代祭孔的理由今天已不存在

  需要指出的是,审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官祭孔子”这一活动却并不一定标志着经济活动的活跃,或者财富的累积,而常常与混乱相互依附。

  [B]孔子诞生的时代,就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为混乱的时代。郑寤生成为郑国国君,拉开春秋时代的帷幕以后,夏商周三代的贵族政治秩序逐渐被破坏,平民开始在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传统的贵族礼教则渐渐被废弃,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同时,新的大一统式的体制又还没有形成。孔子在各种新兴阶层与军事、政治势力间奔走,既不得不承认新兴力量的存在,又希望能够借助他们的力量,重新建立周公以来的贵族礼教秩序。这行为本身就是春秋以来思想混乱的产物。[/B]

  1911年以后,中国进入又一次思想大混乱时期。旧的封建国家已经消亡,新的共和制度尚未建立,西方各种政治、社会思想则相互搅动、撞击。辛亥革命次年,在康有为的推动下,上海孔教会成立,并开始策划祭孔。

  1913年6月22日,袁世凯发布《尊孔令》。次年9月又颁发《祭孔令》,并进行中华民国首次“官祭孔子”活动。

  [B]在这两段思想大混乱期之间,“官祭孔子”活动的兴盛期也与思想混乱伴随到来:公元前195年,刘邦在其统治的最后一年亲自到曲阜祭孔。这个时候,汉的臣民尚未从秦的暴政与“楚汉相争”的混战中回过神;公元前48年,汉元帝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为帝师,赐食邑八百户,作为祭祀孔子活动的专项经费。这个时候,谶纬逐渐兴起,政治神话与政治预言开始将汉王朝的政治、社会活动引入死胡同;宋徽宗以“集古圣先贤之大成”之意,为孔庙主殿起名“大成殿”,并规定孔子的画像、祭祀,都使用帝王的规格。这个时候,北方民族强势南下,古代中国第二次南渡移民潮即将开始;1906年,光绪帝把北京孔庙祭孔升格为“大祀”,并翻修北京孔庙。这个时候,维新已是弦上之箭,革命也即将兴起。[/B]

  [B]这些“官祭孔子”或者将祭祀规格升级的活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应对当时的动荡局面而进行的。为了挽救思想领域的失控局面,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在危机到来的时候抬高孔子的地位,升级“官祭孔子”的规格。他们希望孔子这根标杆能成为重新聚拢臣民的原点。不过很明显,这些举措大都没有让它们的实施者达成自己的希望,倒是给“官祭孔子”这个活动,抹了不少锅底灰。[/B]

  [B]“官祭孔子”在精神领域与混乱相伴而起,却不能成功戡乱,臻于郅治。古代祭孔的理由今天已不存在,却又被要求在物质领域充当摇钱树的角色。文化倒退,大抵如此。[/B]
[B]新京报:谁要玩祭孔,就让他们玩去[/B]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10:16 新京报

  作者:鄢烈山
  9月28日是孔子2556岁诞辰日,世界各地将举行祭孔仪式,央视将首次直播“2005全球联合祭孔”。据报道,台北孔庙将于27日、28日先后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的释奠习仪和释奠典礼。”

  我弄不清“释奠”何义,猜测“习仪”大约是“演习”?这祭孔的仪式,连曲阜的主祭人都茫然无所适从,我辈更蒙查查不敢置喙了。据闻,台湾的台南孔庙祭孔很正统,以成书院所依循的“释奠”典礼是清康熙52年所颁制的仪式,一揽子规矩成龙配套。祖国大陆西南边陲小城云南省建水县传承着一套祭孔规则,正所谓“礼失求诸野”;海外则有韩国、日本的儒教组织保存着华夏祭孔旧礼。在我看来,祭孔仪式的细节如何,并不重要。演秦皇汉武到慈禧光绪历代帝王的戏多了,咱也未曾较真秦始皇到底是什么口音、光绪皇帝穿什么质料的衣服,优孟衣冠像那么回事就得了。
  祭孔而有这么大的规模和声势,一年更比一年强,原在我的意料之中。既有几年来祭孔的铺垫,又有在全世界建100座孔子书院之类的新进展在前,“全球”呀“首播”呀都是顺理成章的。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祭孔,我就是个看热闹的。我看到的是大家一起来热闹,一起来娱乐,一起来作秀,一起来争夺“眼球”。正如说在全世界建100座孔子书院之类我就是这么想的。因为语言学习这事儿是很功利的。拿破仑时代法语红遍天,如今英语独领风骚无非因美国是超级大国,执世界经济、文化之牛耳。人家觉得与中国打交道有利可图,不用你费心推广他也要学中文;反之,强按牛头喝水,只能吸引几个沾小便宜的混混捧场。
  [B]如今是一个商业时代,争祖宗文化遗产的人往往怀着经济开发的目的。比如三省争炎帝陵的正宗,两省争诸葛隐居地归属等等,无非在争夺旅游资源。我去过曲阜,毫无疑问,当地主事者有强烈的商品“开发”意识。打文化招牌谋商业利益,“秀”他一把,最典型的近例是李敖的“神州文化之旅”。[/B]你以为活动主办方祭出李敖这张王牌是在做公益活动吗?李敖演讲提供观点拼盘供各方各取所需,同时不忘推销他的《李敖大全集》,真的很“技巧”耶。
  [B]在这个“娱乐至死”的物质主义时代,有多少正经八百的东西值得我们认真对待?那些鼓吹“国学”的人有几多是真心服膺国学的?学者杨东平近日撰文说:“8月中旬,当代最活跃的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新左派学者啸聚武夷山,举行的‘武夷论道’同样剑拔弩张、精彩纷呈。”我不是学者也无门无派,侥幸列席了“武夷论道”,可以证明他所言不虚。[/B]
  [B]会上散发了高调倡扬国学的康晓光与卧病未能与会的“国学”主倡者蒋庆的发言稿,二人都主张将儒教定为“国教”。在政教分离已成为世界上所有民主国家民众的共识的21世纪,在传统上释、道、儒三教并行、国家只是文化上“独尊儒术”的中国,康、蒋这种主张可谓惊世骇俗。这回,康晓光又明白地表示,“我们”是在“用儒家的话语来建构我们的理想蓝图”。他把公祭孔子、公祭黄帝看成推行“政教合一”的“投石问路”。(见9月27日《南方都市报》)。徐友渔先生对此予以批驳,提醒世人:“孔教不是中国的国教”:“如果我们把祭孔活动搞成国祭,从宪政的角度看是不对的。”[/B]
  [B]我以为徐友渔先生未免书生气,他太认真。我甚至都不相信康晓光、蒋庆是在“痴人说梦”,他们比曹操还清醒,不过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罢了。先别“从宪政的角度看”,且从宪法的角度看,他们“投石问路”的路能行得通吗?对此,主张威权主义的康晓光心明如镜,可是他还是要说儒教国教什么的。[/B]
  [B]以此观之,所谓祭孔,咱们不妨将它当做“超级女声”一样的文化娱乐吧,只是投资者与热心参与者不同罢了,谁要玩、有钱玩就让他们玩去![/B]
从去年活动一群清朝宦官服饰的祭孔,到今年还是没多少改进。
可见几十年来对儒家文化的错误批判已经造成了多大程度的中华文化底蕴的丧失。连个基本的形式的做不好了,何况切实的推广与传播?
是时候对儒学进行重新省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塑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我觉得最基本的办法还是大力推动古文重回课本运动,在社会上重新塑造中华文化的气息与氛围,救中华民族文化于水火!
[B]资料:祭孔闹笑话 被批评为平生所见最烂典礼[/B]
http://news.163.com 2005-09-27 15:34:27   

陈希林╱专题报导(20041003)文化大革命早已结束,「孔家店」不再被打被劫被抄,但孔子在海峡两岸的处境,恐怕从来没有像今日这样彷徨、凄凉。
[B]中国上月28日首度由政府官员主祭,在孔府孔庙展开祭孔,学界认为这是打着马列招牌的中国大陆「在文化上认祖归宗」,意义重大。结果祭礼不正供,祭场混乱,太监服都登场,猪屁股正对孔子像。与会的佛光人文社会学院教授龚鹏程毫不客气地批评为「平生所见最烂的一次祭孔典礼」。[/B]

[B]现为北京大学客座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讲座教授的龚鹏程应邀参与大陆的祭孔,从上月26日晚的孔子文化节开幕式开始一路与会。他感叹「寂寞孔孟」,晚会上「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只见费翔、凌峰唱歌,还有宋江拳、阿里郎歌曲演出,佐以烟花火炮等。[/B]
祭孔当天的典礼本身,龚鹏程说,一点也不庄重。祭器、祭乐都不用,他站在大成殿里面往外看,吓了一大跳,牛尾巴、猪屁股正对着孔子像(放颠倒了),原本三牲是要供给神吃,这下神只能吃猪屁股。
参与祭典者的穿著也很奇妙。乐生身着清代官服,礼生更乱,着戏装跳怪舞。司仪穿着一套太监服来祭孔,且穿着文官一品的白鹤补服,形成太监祭孔的趣闻。打鼓的乐手戴顶花翎,礼生乐生的衣服也是五色杂陈。
祭孔开始,礼生吹笛吹笙一会儿,接下来是麦克风咿咿呀呀乱叫,一批妇女跳上台,台上飘着彩带,另一批穿戏装的妇女又跳上去。龚鹏程形容这简直是舞台剧,令他感到丧气、愤怒。
龚鹏程不久前设立了个人网站(挂在佛光底下www.fgu.edu.tw),详细记录这次参与大陆祭孔的「谬闻」。他认为大陆不晓得如何尊孔,还要在曲阜附近兴筑一个「中华文化标志城」,这下孔子又变成招揽商人,吸引外资的可怜掮客。
在台湾,孔子的处境也在快速变坏。文化大革命时期为了继承中华文化的正统,台湾对于祭孔一事一点也不马虎,以自己的庄严对照对岸破坏中华文化的背孽。
曾几何时,「中华文化」在言论市场上变成令人发窘的话题,「去中国化」到处流行。连灵媒都说,孔庙里面已经没有孔子了,体会不到灵气。
作家施寄青曾随同具有超强感应力的通灵者「小庆」遍访北市几座大型寺庙,看里面是正灵或邪灵。两人走到台北市的孔庙,通灵者不必发功也晓得这里暮气沉沉,毫无活力。施寄青认为,原因当然是人气冷淡,再加上主政者想要去中国化,孔庙于是没灵气。
也许再过不久,韩国人又要像抢端午节一样,把孔子抱回去了。龚鹏程指出,韩、日年年按规矩祭孔,韩国成均馆大学今年派遣百人团体到曲阜,演出大型歌舞剧「孔子」,尊孔比中国人还起劲。
把儒学定义为国教?这又成了矫枉过正的荒唐举动。
祭孔还是有必要的,孔老能影响中国二千多年,厉害啊
再过些日子会不会把我们伟大的舵手抬出来祭奠祭奠?
个人感觉祭礼上站个武警献花篮是比较可笑的
[em01]
记者满场跑.站在孔子面前给人拜.是祭孔还是祭他???
一路上用的是西方的音乐...祭祀开始后用音像揍乐的.衣服红红绿绿,雨衣也红红绿绿.站着的人都穿西式服装.武警开路,鲜花篮.
我不懂的也能看出这么多可笑的事...还有很多很多呢...
就差没在祭文里讲"三个代表"和"马克思主义"了!!
要祭就正统点,不祭就干脆别祭.不伦不类.
和党中央正在推行的和谐社会、以民为本完美的统一起来。
强调孔子是大成至圣先师,是教育家,道德家,没说孔子是政治家,也就是不赞成孔子的政治思想,但发扬光大孔子的“仁”,以德治国,提高道德修养,建设和谐社会。
这就是中央对待祭孔的态度。
恩,按照中央这意思,中国两千年来差不多一直是“和谐社会”
如今西风东渐,世风日下,民心不古,所以才“不和谐”的

三天不学习,跟不上党中央
借孔子之名推广中国文化,统治阶层的需求
祭孔只是形式,世风日下,这样的闹剧,真是。。。。。。还文化渗透呢
批孔也罢祭孔也罢都只是手段,孔子只是工具!
还真有人当回事~~~~~~
[em06][em06][em06][em06][em06][em06]
一場鬧劇,一場遊戲
画虎不似,反类犬。。。。
乱象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