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抗美援朝制胜关键:美军阵地战不敌志愿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20:31:22
这题目觉得有点偏。下为正文:
【本文节选自李晓鹏博士新著《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一章第三节,感谢作者赐稿。】

  日俄战争结束后45年,朝鲜战争爆发。两场战争的地点非常接近,又是一场海权与陆权的对决。

  在决定是否参战的时候,毛泽东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在朝鲜半岛,中国在后勤补给方面具有优势,可以拖住美军打持久战并最终取得胜利。

  1950年,西伯利亚大铁路已经通车,从莫斯科到中国东北的时间只需要7天。而且在1929年前建成了复线, 1930年开始进行电气化改造,运输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中国要在朝鲜半岛跟美军较量,苏联的军事支援是必不可少的。西伯利亚铁路可以极大地支持中国在朝鲜的战争消耗。

  此外,沙皇俄国侵占东北期间,也在东北境内修了几条重要的铁路,把从哈尔滨到旅顺用铁路连接了起来。日俄战争期间,日本还修了一条从沈阳到丹东的支线,把铁路直接连到了鸭绿江边,跟朝鲜的铁路系统连接了起来。

  铁路,是陆权强国对抗海权强国的法宝。

  有了铁路,从中国往朝鲜运送战争物资,就有可能取得比美军的海上运输更高的效率。美军是以日本为基地,但是日本毕竟只是个刚刚结束战争的岛国,无论是装备还是粮食的生产供应能力都很有限,大量的物资需要从台湾、菲律宾甚至美国本土运过来。

  中国和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较量,如果双方都不能很快地消灭对方,那么影响胜负的一大关键,就是看从苏联和中国的工业基地运送物资到朝鲜战场,跟美国和日本往朝鲜运送物资过来,谁的效率更高、更可靠。前者就是对陆地运输能力的考验,而后者则是对海洋运输能力的考验。

  现代战争,对物资消耗的需求惊人。

  1950年底,战争刚一开打,毛泽东就发电报让斯大林援助步枪子弹5800万发,自动枪子弹8000万发,轻机枪子弹3700万发,重机枪子弹2000万发。斯大林全部照给。

  1951年第一季度,中国在朝鲜战场上所需弹药就高达14100多吨。

  到了1953年,志愿军平均每日需要消耗168吨弹药;在上甘岭战役中,每消灭一个敌军,就要耗费176公斤弹药。

  此外还有枪支、火炮、坦克、军车等装备以及几十万军队的粮食、服装等。这对物资运输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抗美援朝战争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50年10月到1951年1月,持续了3个月),志愿军刚刚入朝。当时美军已经快要达到鸭绿江了,但是由于盲目乐观,没有预料到中国会参战,推进的速度太快,部队走乱了。志愿军秘密入朝,通过穿插、切割、包围等方式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中国共产党的军队经过22年战争考验,战斗力很强而且战术运用非常独特。美军不了解这种打法,损失惨重,很快就败退到了三八线以南。人民志愿军趁机跨过三八线,占领了南朝鲜的首都。这是中国方面打得最顺的一个时期。

  第二个阶段(1951年2月到7月,持续了5个月),跨过三八线以后,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拉长了。美军也很快发现了志愿军在后勤保障方面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一星期攻势”:由于志愿军装备落后,每次战役只能携带够用一个星期的物资,打完了就必须撤退。所以美军就在战役开始的阶段收缩死守,等过了一个星期之后再发动反攻。这下就让志愿军方面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回到三八线以北进行防御。

  第三个阶段(1951年8月到1953年7月,持续了两年),就是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对峙。志愿军放弃之前的运动战术,采取挖战壕、地道的方式建立工事。双方开始打阵地战,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争夺。

  从这个阶段的划分我们可以看出,抗美援朝战争真正面对面的对抗只持续了不到一年,剩下两年的时间就主要是在各自的堡垒、坑道里面用炮火对轰。

  到了第三个阶段,实际上双方就是主要拼后勤了,拼了足足两年。美军发现,在这第三个阶段,志愿军有越打越强的趋势,装备越来越好、火力越来越猛,土八路打成了洋八路。

  这是因为,在这期间,苏联不仅援助我们物资,还援助了很多的工业项目,中国自己的武器弹药生产能力也跟上来了。然后就是国内平定土匪叛乱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结束,粮食连续三年大丰收。国内经济状况好转以后,中国政府可以花更多的钱从苏联购买武器装备。苏联出动空军帮助我们在半岛北部建立了一个被称为“米格走廊”的安全空域。我们自己培训的战斗机飞行员也“出师”了,驾驶苏联的米格战机多次击落美军飞机。这样,中国方面的人员和物资运输安全大大提高。中国开始让前期进入朝鲜的部队回国休整,实行部队轮换入朝作战的制度,军队的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毛泽东在战前的预言变成了现实。

  到了1953年,中国军队每天战场上的弹药消耗量,比1952年翻了一倍。原来需要用人去冲锋夺取的据点,现在也改为直接用炮火炸平算了——这一点听上去很残酷:只有经济能力提高以后,士兵的生命才会变得更加值钱。

  这些新的变化让美国人看到:中国毕竟是有4亿多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一旦战争潜力发挥出来,战争物资生产和后勤供给的能力是相当惊人的。再这样扛下去,扛个十年八年,它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美国人远在美洲,军用物资和人员都要跨越太平洋运送过来,时间长了也会多少有些吃不消。按照当时美国的国力,要想跟中国耗在朝鲜,当然是耗得起的,甚至还可以调动更多的军队前来参战。这一点没有什么疑问。但是,美国在朝鲜的伤亡已经超过了它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欧洲的伤亡,已经把它全部陆军的1/3、空军的1/5和海军的近半数投了进来。如果继续投入兵力,必然要以大幅度削减欧洲的防卫力量为代价。

  显然,朝鲜战场的重要性并不值得它这样做,国内的民意也不允许政府在这么偏远的一个地方继续没完没了地打下去。这样跟中国耗下去,苏联就会在欧洲和中东地区越来越占优势。这些地方对它来说,都比朝鲜半岛要重要得多。

  所以,美国人不得不妥协,跟中国达成了停战协定。美军司令克拉克也才因此而感叹:我是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书上签字的美军统帅。

  实际上,这也是过去五百年来海权大国第一次跟陆权大国签订失败了的停战协定。

  在朝鲜战场上,美国不是输给了中国的游击战,而是输给了阵地战。志愿军将士们的勇气和高超的战术当然重要,但真正击败美国的,还是他们背后那个迅速崛起的新中国。这个刚诞生不久的庞然大物,具有不可估量的战争潜力。这才是美国人最无可奈何的地方。他们不得不认输,因为他们在战略上看不到任何取胜的希望。

  人类自大航海时代以来的国际局势,在这一刻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陆权将重新崛起,回到世界权力版图的中心位置。只不过还要再等五六十年,等到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络在亚欧大陆上延伸的时候,人们才能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链接:http://mil.news.sina.com.cn/2015-11-10/1002843492.html这题目觉得有点偏。下为正文:
【本文节选自李晓鹏博士新著《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一章第三节,感谢作者赐稿。】

  日俄战争结束后45年,朝鲜战争爆发。两场战争的地点非常接近,又是一场海权与陆权的对决。

  在决定是否参战的时候,毛泽东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在朝鲜半岛,中国在后勤补给方面具有优势,可以拖住美军打持久战并最终取得胜利。

  1950年,西伯利亚大铁路已经通车,从莫斯科到中国东北的时间只需要7天。而且在1929年前建成了复线, 1930年开始进行电气化改造,运输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中国要在朝鲜半岛跟美军较量,苏联的军事支援是必不可少的。西伯利亚铁路可以极大地支持中国在朝鲜的战争消耗。

  此外,沙皇俄国侵占东北期间,也在东北境内修了几条重要的铁路,把从哈尔滨到旅顺用铁路连接了起来。日俄战争期间,日本还修了一条从沈阳到丹东的支线,把铁路直接连到了鸭绿江边,跟朝鲜的铁路系统连接了起来。

  铁路,是陆权强国对抗海权强国的法宝。

  有了铁路,从中国往朝鲜运送战争物资,就有可能取得比美军的海上运输更高的效率。美军是以日本为基地,但是日本毕竟只是个刚刚结束战争的岛国,无论是装备还是粮食的生产供应能力都很有限,大量的物资需要从台湾、菲律宾甚至美国本土运过来。

  中国和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较量,如果双方都不能很快地消灭对方,那么影响胜负的一大关键,就是看从苏联和中国的工业基地运送物资到朝鲜战场,跟美国和日本往朝鲜运送物资过来,谁的效率更高、更可靠。前者就是对陆地运输能力的考验,而后者则是对海洋运输能力的考验。

  现代战争,对物资消耗的需求惊人。

  1950年底,战争刚一开打,毛泽东就发电报让斯大林援助步枪子弹5800万发,自动枪子弹8000万发,轻机枪子弹3700万发,重机枪子弹2000万发。斯大林全部照给。

  1951年第一季度,中国在朝鲜战场上所需弹药就高达14100多吨。

  到了1953年,志愿军平均每日需要消耗168吨弹药;在上甘岭战役中,每消灭一个敌军,就要耗费176公斤弹药。

  此外还有枪支、火炮、坦克、军车等装备以及几十万军队的粮食、服装等。这对物资运输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抗美援朝战争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50年10月到1951年1月,持续了3个月),志愿军刚刚入朝。当时美军已经快要达到鸭绿江了,但是由于盲目乐观,没有预料到中国会参战,推进的速度太快,部队走乱了。志愿军秘密入朝,通过穿插、切割、包围等方式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中国共产党的军队经过22年战争考验,战斗力很强而且战术运用非常独特。美军不了解这种打法,损失惨重,很快就败退到了三八线以南。人民志愿军趁机跨过三八线,占领了南朝鲜的首都。这是中国方面打得最顺的一个时期。

  第二个阶段(1951年2月到7月,持续了5个月),跨过三八线以后,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拉长了。美军也很快发现了志愿军在后勤保障方面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一星期攻势”:由于志愿军装备落后,每次战役只能携带够用一个星期的物资,打完了就必须撤退。所以美军就在战役开始的阶段收缩死守,等过了一个星期之后再发动反攻。这下就让志愿军方面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回到三八线以北进行防御。

  第三个阶段(1951年8月到1953年7月,持续了两年),就是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对峙。志愿军放弃之前的运动战术,采取挖战壕、地道的方式建立工事。双方开始打阵地战,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争夺。

  从这个阶段的划分我们可以看出,抗美援朝战争真正面对面的对抗只持续了不到一年,剩下两年的时间就主要是在各自的堡垒、坑道里面用炮火对轰。

  到了第三个阶段,实际上双方就是主要拼后勤了,拼了足足两年。美军发现,在这第三个阶段,志愿军有越打越强的趋势,装备越来越好、火力越来越猛,土八路打成了洋八路。

  这是因为,在这期间,苏联不仅援助我们物资,还援助了很多的工业项目,中国自己的武器弹药生产能力也跟上来了。然后就是国内平定土匪叛乱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结束,粮食连续三年大丰收。国内经济状况好转以后,中国政府可以花更多的钱从苏联购买武器装备。苏联出动空军帮助我们在半岛北部建立了一个被称为“米格走廊”的安全空域。我们自己培训的战斗机飞行员也“出师”了,驾驶苏联的米格战机多次击落美军飞机。这样,中国方面的人员和物资运输安全大大提高。中国开始让前期进入朝鲜的部队回国休整,实行部队轮换入朝作战的制度,军队的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毛泽东在战前的预言变成了现实。

  到了1953年,中国军队每天战场上的弹药消耗量,比1952年翻了一倍。原来需要用人去冲锋夺取的据点,现在也改为直接用炮火炸平算了——这一点听上去很残酷:只有经济能力提高以后,士兵的生命才会变得更加值钱。

  这些新的变化让美国人看到:中国毕竟是有4亿多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一旦战争潜力发挥出来,战争物资生产和后勤供给的能力是相当惊人的。再这样扛下去,扛个十年八年,它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美国人远在美洲,军用物资和人员都要跨越太平洋运送过来,时间长了也会多少有些吃不消。按照当时美国的国力,要想跟中国耗在朝鲜,当然是耗得起的,甚至还可以调动更多的军队前来参战。这一点没有什么疑问。但是,美国在朝鲜的伤亡已经超过了它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欧洲的伤亡,已经把它全部陆军的1/3、空军的1/5和海军的近半数投了进来。如果继续投入兵力,必然要以大幅度削减欧洲的防卫力量为代价。

  显然,朝鲜战场的重要性并不值得它这样做,国内的民意也不允许政府在这么偏远的一个地方继续没完没了地打下去。这样跟中国耗下去,苏联就会在欧洲和中东地区越来越占优势。这些地方对它来说,都比朝鲜半岛要重要得多。

  所以,美国人不得不妥协,跟中国达成了停战协定。美军司令克拉克也才因此而感叹:我是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书上签字的美军统帅。

  实际上,这也是过去五百年来海权大国第一次跟陆权大国签订失败了的停战协定。

  在朝鲜战场上,美国不是输给了中国的游击战,而是输给了阵地战。志愿军将士们的勇气和高超的战术当然重要,但真正击败美国的,还是他们背后那个迅速崛起的新中国。这个刚诞生不久的庞然大物,具有不可估量的战争潜力。这才是美国人最无可奈何的地方。他们不得不认输,因为他们在战略上看不到任何取胜的希望。

  人类自大航海时代以来的国际局势,在这一刻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陆权将重新崛起,回到世界权力版图的中心位置。只不过还要再等五六十年,等到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络在亚欧大陆上延伸的时候,人们才能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链接:http://mil.news.sina.com.cn/2015-11-10/1002843492.html
运动战丫也不行呀
“美国在朝鲜的伤亡已经超过了它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欧洲的伤亡”
从数据上看似乎不是这样。如果是指陆军,可能是这样。
连打冷枪米帝也被干下去了。
不管运动战阵地战消耗战美帝都输给我兔了,只能说我兔比贼鹰更会打仗
寒江毒钓 发表于 2015-11-11 09:23
连打冷枪米帝也被干下去了。
这个打冷枪本国吃亏,打死人家1、2个,米军报复开炮还击咱这边死7、8个,后来就叫停了。
美国人目的不过是恢复38分界,51年就能谈妥的事情让斯大林搅局拖到53年。
是的,后期在阵地战上志愿军也是越打越顽强,特别是坑道战术让美军的飞机大炮失去威力,占领了表面阵地却消灭不了坑道内的部队,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犬牙交错的态势,这时重武器无法使用,恰好又成了中国军队的强项。美国人应该是看到这点,知道这个仗打不下去了,才会同意停战。
这个打冷枪本国吃亏,打死人家1、2个,米军报复开炮还击咱这边死7、8个,后来就叫停了。
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豹较瘦 发表于 2015-11-11 09:30
美国人目的不过是恢复38分界,51年就能谈妥的事情让斯大林搅局拖到53年。
最后国内要停战的呼声也高, 元帅除了彭指挥过作战外, 就只有贺帅来观战加慰问, 实际上来想叫停战的,在朝高级军官想继续打, 中下层军官和士兵大多盼停战了, 虽然叫打就拼了命地打, 十大将也就陈大将去过朝鲜战场参观学习, 不想来原因少不了再打仗不感 兴趣, 也反对继续打, 一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二是参战的军功更高了了, 自己会受压53年7 月27 日晚上双方向对方阵地乱开枪炮, 不再是为了消灭对方了,一是庆祝停战, 二是想轻松回去和驻扎, 反正以后不打了, 不带回去弹药, 保管都 是麻烦事,十点一过停战时间到, 整夜一声枪炮响声都 没了, 只有欢呼声因终于 可以停战了。当时在朝包括中高级人员以为弹药及武器装备车辆是苏联无偿援助的, 即使要钱, 不给说没钱就成, 不知道少个子都 要以后付钱, 且弹药并不算便宜, 每吨枪炮弹折算是平均十个工人或职员的年工资总收入,不知道要花钱, 是公费中人公费,炮打起来无度不求炮击效果,打一个基数炮弹能成的也打两个基数, 公家的公家东西花起来不心痛, 志愿军在朝共消耗了25万吨弹药, 其中各种炮弹20万吨, 和美军地面炮同期消耗相当, 美军弹药消耗是大, 但是包括了志愿军入朝前的消耗,还有飞机消耗的炸弹, 燃烧弹枪弹枪弹还有早期运动战时期打的舰炮弹及运动战时期撤退消毁的弹药,更关健的是南朝鲜军及其它国联军的弹药消耗全算成美军的了,另外停战撤走美军移交给南朝鲜军的弹药也算进去了。志愿军没有战争一开始就打, 北朝鲜军消耗弹药量和志愿军统计数也无关。
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那厮是个知名id了,你看他发言。
没有干货,就车轱辘话来回念叨,反正中必输就是了。
应该是雇来刷流量的,好几次秀下限都不带封的。比不上模拟,对望这种职业拿钱发帖的。
冠军小子 发表于 2015-11-11 09:39
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冷枪冷炮运动主要打韩军。
那厮是个知名id了,你看他发言。
没有干货,就车轱辘话来回念叨,反正中必输就是了。
应该是雇来刷流量 ...
兄台明鉴,我就不跟他啰嗦了
月影高飞3 发表于 2015-11-11 09:10
运动战丫也不行呀
话说一只军兔问一只小鹰:你家打架啥项目最厉害
小鹰想了许久,拿起了电话
运动战丫也不行呀
行!
汽车轮子跑得快。
这个打冷枪本国吃亏,打死人家1、2个,米军报复开炮还击咱这边死7、8个,后来就叫停了。
别意淫了,阿Q同学,当时都躲坑道里,你主子炮轰的是你家吗?主子又拖欠你狗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