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车企退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2:56:40
关于“车企退市”的问题。确实像你刚才讲到的,2012年7月份我们发布了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对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汽车企业、摩托车生产企业实行为期两年的特别公示管理,特别公示期满以后,如果还达不到合格要求的企业就要退市。2013年10月15号,我部发布了第一批特别公示企业公告,里面有48家,包括乘用车生产企业和改装客车的生产企业。这48家的情况,其中有12家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后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整合到大集团里面去了。对于其他申请准入条件考核的22家企业,近期我们正在组织对它们进行复核性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来确定恢复还是退出。还有14家企业,我们在最近将要公布的公告当中停止了它们的生产资质,也就是大家俗称的“退市”。
在2013年10月到2015年10月期间,我们又提出有10家整车生产企业、102家改装车企业和23家摩托车企业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这些企业马上就要公告,作为第二批特别公示的企业进行发布。整个这项工作,我们想按照长期的工作制度坚持下去,为所谓的“僵尸车企”建立起顺畅的退出机制,将来实行有进有退的政策。整个汽车行业的情况,现在虽然我们已经连续数年成为汽车的第一大产国和第一大销国,但是我们还是大而不强。从分布来看,汽车整车的生产企业数量还是偏多、个头比较小。这几年通过竞争,我们的集中度在提高,前10家企业集中度达到了90%。前5家企业集中度超过了50%。现在我们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184家,但是这184家请媒体的朋友帮着我们宣传一下,如果按集团的口径来统计,实际上只有76家。有一些集团下面有多个法人主体,有多个企业的资质。改装车企业有1056家。当然,总体上看汽车企业的数量还是偏多,这是长期的历史过程形成的。我们建立汽车行业的退出机制,主要就是要打破汽车生产企业资质的终身制,建立起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督促落后的企业加大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如果达不到,也可以通过兼并重组来不断地提高汽车整车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谢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第一,刚刚我们也注意到有媒体报道称,今年汽车销售的热度是明显减缓的,请问工信部如何来看待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政府对发展自主品牌汽车下一步是否有支持政策出台。9月底出台了1.6升以下的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政策,请问对汽车市场有哪些影响?
第二,现在大众汽车“排放门”的事件还在不断地发酵,一直到昨天有消息称,大众自己也承认,大众旗下超过80万辆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数值出现造假,其中包括一款汽油车型,这些问题都是在国外发现的。有分析认为我国汽车生产出厂的检验在这方面一直是欠缺的,请问实际情况如何?下一步工信部如何完善加强这方面的监督管理,还有哪些政策出台?
苗圩:1-9月份我国整个汽车累计产量同比下降了0.8%,销量同比增长了0.3%,基本上是处于零增长的态势,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了8.9和6.7个百分点。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首先总量上已经很大了,世界第一大产销国,再维持这么高速的增长已经不可持续了,所以我们要做整个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改变发展方式的重大调整。比如,我们现在的汽车产销量主要还是产销在中国,随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们也鼓励和支持汽车企业“走出去”。我们最好的年景时,出口曾经超过100万辆,但是由于汇率等各方面的原因,再加上企业没有把这个作为战略性的考虑,通常都是一个机遇性的出口,这个量现在大概跌到几十万辆。今后我们一定要立足两个市场、立足两种资源,特别是海外市场的开拓。海外市场的开拓不仅仅是把整车卖过去,很可能要立足在当地生产,甚至在当地还要本地化的路径,作为战略性的出口。第二是加大老旧汽车报废更新的力度,这是一块,每年的替换量,大家知道,我们现在还有900万辆黄标车,就是排放还达不到国1标准的这些车还在使用。所以加大老旧汽车淘汰更新的力度,这也是我们未来的一个增量。第三是发展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这也是做结构的调整。随着这些结构的调整,我国汽车的产销量不会像前些年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我们估计维持一个比较低速的增长态势还是完全有可能的。
关于1.6以下排量乘用车的政策措施实施效果,9月29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10月1号开始实施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购税,10月份的数字还没有出来,但是我们有一个整车出厂合格证的统计,这是比较快的。10月份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产量达到了128.3万辆,同比增长了12.2%,比9月份提高了10个百分点,占乘用车产量的比例从9月份的66.7%提高到69.5%。从这个侧面来看,这个政策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关于德国大众汽车尾气不达标和造假的问题,随着世界各国消费者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节能环保的法规在不断地严格,传统汽车企业技术升级的压力也在不断地加大。个别企业为了谋求短期的利益,对油耗排放数据造假,给企业自身以及整个行业发展都带来了不良影响。特别是柴油轿车,大家都知道柴油机欧洲是做得最好的,柴油机的热效率高、马力大、油耗低,这几年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柴油机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排放当中的颗粒物排放相对汽油机是比较高的。为了解决这个颗粒物的排放问题,除了在机内净化以外,在机外要加很多的尾气排放颗粒物捕捉的机外防护措施。这些措施所使用的技术和成本代价是非常高的。所以有部分企业也是有竞争上成本的压力,再加上主观上就走了一条“歪路”,进行了造假。我们高度地关注这件事情,所幸的是,中国因为油品结构的问题,从来没有鼓励和支持柴油轿车的发展。因为我们的油品如果出现紧张的话,历来都是柴油紧张,汽油不紧张,这是我们油品的结构所决定的。所以中国政府历来没有支持过柴油轿车的发展,包括大众在内,在中国的柴油轿车很少。最近我们也发现还有报道说,汽油也有造假的问题,我们也在密切关注。
总而言之,我们要和有关部门一起配合,特别是严格产品质量监管,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对于任何企业敢于以次充好、骗补造假,要依法依规采取措施,进行处罚,对汽车企业的诚信进行严格监管。我们同样欢迎媒体的朋友们帮着我们来监督,来提供有关的信息。我们一旦查实以后,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进行处理。谢谢。

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郑立新:第二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关心。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国家电动车产业的发展情况很好,汽车的产量最近两年都是以几倍的速度在增长,市场的前景也很广阔。从消费者喜爱的程度到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等各个方面来看,这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是非常好的时机。讲到非生产汽车的企业能不能生产电动车的问题,因为现在实行的电动车的基本准入条件就是现在要有汽车生产资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没有生产资质的企业符合国家的汽车产业政策,符合达到汽车生产的准入条件,它就逐步地能够成为生产汽车的企业。如果过去不是生产汽车的企业,取得了生产汽车的资质和生产电动车的资质,也就在这其中。
苗圩:我再稍微补充一下。这项工作是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两家在负责,目前已经有一批非汽车企业在申请资质,我了解已经有几十家企业在申请。我们正在组织有关的专家在做评审。预计不久的将来,将会有若干家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到新能源汽车生产的资质许可范围里。

http://m.guancha.cn/economy/2015_11_05_340200.shtml关于“车企退市”的问题。确实像你刚才讲到的,2012年7月份我们发布了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对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汽车企业、摩托车生产企业实行为期两年的特别公示管理,特别公示期满以后,如果还达不到合格要求的企业就要退市。2013年10月15号,我部发布了第一批特别公示企业公告,里面有48家,包括乘用车生产企业和改装客车的生产企业。这48家的情况,其中有12家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后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整合到大集团里面去了。对于其他申请准入条件考核的22家企业,近期我们正在组织对它们进行复核性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来确定恢复还是退出。还有14家企业,我们在最近将要公布的公告当中停止了它们的生产资质,也就是大家俗称的“退市”。
在2013年10月到2015年10月期间,我们又提出有10家整车生产企业、102家改装车企业和23家摩托车企业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这些企业马上就要公告,作为第二批特别公示的企业进行发布。整个这项工作,我们想按照长期的工作制度坚持下去,为所谓的“僵尸车企”建立起顺畅的退出机制,将来实行有进有退的政策。整个汽车行业的情况,现在虽然我们已经连续数年成为汽车的第一大产国和第一大销国,但是我们还是大而不强。从分布来看,汽车整车的生产企业数量还是偏多、个头比较小。这几年通过竞争,我们的集中度在提高,前10家企业集中度达到了90%。前5家企业集中度超过了50%。现在我们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184家,但是这184家请媒体的朋友帮着我们宣传一下,如果按集团的口径来统计,实际上只有76家。有一些集团下面有多个法人主体,有多个企业的资质。改装车企业有1056家。当然,总体上看汽车企业的数量还是偏多,这是长期的历史过程形成的。我们建立汽车行业的退出机制,主要就是要打破汽车生产企业资质的终身制,建立起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督促落后的企业加大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如果达不到,也可以通过兼并重组来不断地提高汽车整车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谢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第一,刚刚我们也注意到有媒体报道称,今年汽车销售的热度是明显减缓的,请问工信部如何来看待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政府对发展自主品牌汽车下一步是否有支持政策出台。9月底出台了1.6升以下的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政策,请问对汽车市场有哪些影响?
第二,现在大众汽车“排放门”的事件还在不断地发酵,一直到昨天有消息称,大众自己也承认,大众旗下超过80万辆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数值出现造假,其中包括一款汽油车型,这些问题都是在国外发现的。有分析认为我国汽车生产出厂的检验在这方面一直是欠缺的,请问实际情况如何?下一步工信部如何完善加强这方面的监督管理,还有哪些政策出台?
苗圩:1-9月份我国整个汽车累计产量同比下降了0.8%,销量同比增长了0.3%,基本上是处于零增长的态势,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了8.9和6.7个百分点。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首先总量上已经很大了,世界第一大产销国,再维持这么高速的增长已经不可持续了,所以我们要做整个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改变发展方式的重大调整。比如,我们现在的汽车产销量主要还是产销在中国,随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们也鼓励和支持汽车企业“走出去”。我们最好的年景时,出口曾经超过100万辆,但是由于汇率等各方面的原因,再加上企业没有把这个作为战略性的考虑,通常都是一个机遇性的出口,这个量现在大概跌到几十万辆。今后我们一定要立足两个市场、立足两种资源,特别是海外市场的开拓。海外市场的开拓不仅仅是把整车卖过去,很可能要立足在当地生产,甚至在当地还要本地化的路径,作为战略性的出口。第二是加大老旧汽车报废更新的力度,这是一块,每年的替换量,大家知道,我们现在还有900万辆黄标车,就是排放还达不到国1标准的这些车还在使用。所以加大老旧汽车淘汰更新的力度,这也是我们未来的一个增量。第三是发展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这也是做结构的调整。随着这些结构的调整,我国汽车的产销量不会像前些年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我们估计维持一个比较低速的增长态势还是完全有可能的。
关于1.6以下排量乘用车的政策措施实施效果,9月29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10月1号开始实施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购税,10月份的数字还没有出来,但是我们有一个整车出厂合格证的统计,这是比较快的。10月份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产量达到了128.3万辆,同比增长了12.2%,比9月份提高了10个百分点,占乘用车产量的比例从9月份的66.7%提高到69.5%。从这个侧面来看,这个政策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关于德国大众汽车尾气不达标和造假的问题,随着世界各国消费者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节能环保的法规在不断地严格,传统汽车企业技术升级的压力也在不断地加大。个别企业为了谋求短期的利益,对油耗排放数据造假,给企业自身以及整个行业发展都带来了不良影响。特别是柴油轿车,大家都知道柴油机欧洲是做得最好的,柴油机的热效率高、马力大、油耗低,这几年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柴油机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排放当中的颗粒物排放相对汽油机是比较高的。为了解决这个颗粒物的排放问题,除了在机内净化以外,在机外要加很多的尾气排放颗粒物捕捉的机外防护措施。这些措施所使用的技术和成本代价是非常高的。所以有部分企业也是有竞争上成本的压力,再加上主观上就走了一条“歪路”,进行了造假。我们高度地关注这件事情,所幸的是,中国因为油品结构的问题,从来没有鼓励和支持柴油轿车的发展。因为我们的油品如果出现紧张的话,历来都是柴油紧张,汽油不紧张,这是我们油品的结构所决定的。所以中国政府历来没有支持过柴油轿车的发展,包括大众在内,在中国的柴油轿车很少。最近我们也发现还有报道说,汽油也有造假的问题,我们也在密切关注。
总而言之,我们要和有关部门一起配合,特别是严格产品质量监管,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对于任何企业敢于以次充好、骗补造假,要依法依规采取措施,进行处罚,对汽车企业的诚信进行严格监管。我们同样欢迎媒体的朋友们帮着我们来监督,来提供有关的信息。我们一旦查实以后,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进行处理。谢谢。

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郑立新:第二个问题我来回答,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关心。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国家电动车产业的发展情况很好,汽车的产量最近两年都是以几倍的速度在增长,市场的前景也很广阔。从消费者喜爱的程度到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等各个方面来看,这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是非常好的时机。讲到非生产汽车的企业能不能生产电动车的问题,因为现在实行的电动车的基本准入条件就是现在要有汽车生产资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没有生产资质的企业符合国家的汽车产业政策,符合达到汽车生产的准入条件,它就逐步地能够成为生产汽车的企业。如果过去不是生产汽车的企业,取得了生产汽车的资质和生产电动车的资质,也就在这其中。
苗圩:我再稍微补充一下。这项工作是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两家在负责,目前已经有一批非汽车企业在申请资质,我了解已经有几十家企业在申请。我们正在组织有关的专家在做评审。预计不久的将来,将会有若干家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到新能源汽车生产的资质许可范围里。

http://m.guancha.cn/economy/2015_11_05_3402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