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的空战能力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00:53:48
转自晨枫的Blog:http://zhouf601117.blog.163.com/blog/static/126551066201591511102583/
F-35的世界充满精彩,总是高潮迭起,近来透露的美国空军F-35A与F-16D的对抗演习进一步吊起人们对F-35的兴趣,但这不是F-35项目办公室或者洛克希德所希望的那种兴趣。


F-35的设计要求之一是“机动性不亚于F-16”,但近来透露的F-35A对F-16D模拟空战激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F-35的身世很复杂,但F-35的使命原本并不复杂:这是一架战斗轰炸机,以对地攻击为主,但空战能力要求不弱于F-16或者F-18。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架具有自我护航能力的F-117,可以客串兼职战斗机。由于时代的阴差阳错,现在F-35的使命大大复杂化了,空战成为F-35的重要使命,空战能力不足成为F-35阵营挥之不去的头痛。F-35A将替代美国空军的F-15、F-16、A-10,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F-18,还有美国海军陆战队的AV-8B。由于F-22的产量远远低于美国空军的预期,F-35A将占美国空军战术飞机的90%以上,不可避免地要承当相当部分的攻势制空和防空作战任务。美国海军倒是有F-18E/F担任舰队防空主力,但航母舰载机数量有限,所有战斗机都要一个顶俩,性能可以有所侧重,但都应该在舰队防空和海陆攻击能力方面至少达到基本要求,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攻守实力和战术灵活性。美国海军的基本要求也是很高的。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方面,战术飞机将为清一色的F-35,包括在航母上与海军混编的F-35C和在两栖攻击舰上独立部署的F-35B。盟国方面的情况要复杂一点。已经装备“台风”的英德意西等不依赖F-35作为制空防空主力,但混合装备F-15、F-16、F-18的国家就比较纠结,用理论上已经过时的第三代战斗机(在欧美现在称为第四代)为更先进的第四代(在欧美称为第五代)战斗机开路保驾,不免很是尴尬,以色列、日本、韩国、新加坡都将遇到这个问题。计划采用单一F-35的国家这个问题更大,如挪威、丹麦和加拿大(尚未决定是否购买F-35)。

空战战斗机要求有较高的速度、机动性、火控系统性能和武器携带能力。速度不仅对及时赶到战场很重要,还能增加武器发射时的能量;机动性是战斗机的生命,火控系统决定了发现、锁定和发射武器的能力,武器挂载量则是消灭敌人的基本,武器没有了,一切都是空谈。

为了降低成本与研发风险,F-35在设计时就定位于非超巡战斗机。不仅如此,F-35的最高速度只有M1.6,低于典型第三代战斗机。F-35的加速性也受到相对较低的推重比的限制,在正常起飞重量下,F-35的推重比与在越南上空就以笨重著称的F-4相当。更要命的是,F-35的翼载较大,甚至高于同样越南时代的F-105,使得机动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垂直机动固然依赖更高的推重比和更低的翼载,水平机动也同样如此。战斗机转弯不是靠垂尾上的方向舵的偏转,那样只能把战斗机扭转了身子侧滑,而不能真正转弯。转弯需要的侧向力是通过横滚到几近侧立位置而产生的侧向升力形成的,拉大迎角最大限度地增加升力,代价是阻力急剧增加,需要大推力来维持速度。这当然是对机动性的简单化描述,但高推重比和低翼载对机动性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对于机内燃油量比惯例更大的F-35是否应该以正常起飞重量作为推重比和翼载的计算参照,这是可以争论的,但不争的是,F-35在美国空军与F-16的对抗演习中因为机动性不足而落败。

2015年1月14日,美国空军组织了一次F-35A对F-16D Block 40的模拟空战演习,这是一次没有预案的演习,更加接近实战,目的是检验F-35A的格斗空战能力。也有说法这是测评F-35A机动能力的对抗性试飞,用于通过实飞数据来调试飞控律。不管用什么名义,两架战斗机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进行了多次对抗性飞行。参加演习的是AF-02,这是早期F-35A,缺乏隐身涂层,但这本来就不是格斗空战所必需的。减少了隐身涂层的重量实际上还改善了AF-02的机动性。对抗演习中,AF-02连机内武器都没有挂载,进一步减轻了重量。演习中也没有打开、关闭武器舱,因此没有武器舱门打开时额外阻力的不利影响。缺乏雷达和火控软件升级是一个问题,使得AF-02无法使用头盔瞄准系统,也无法在大离轴角度上发射空空导弹。不过演习中F-16也没有使用这样的能力,其结果是两边只有靠机动性和传统空战技巧硬抗。但较早版本的飞控软件有可能限制了机动性。另一方面,双座的F-16D不仅重量比单座F1-16C更大,还挂载了两个1400升翼下副油箱。4月间,美国《航空周刊》曾报道美国空军组织了一次F-35A对F-16的对抗演习,但没有提到演习结果。一般认为,这两起是同一次演习,换句话说,演习在加利福利亚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F-35A的飞行员是洛克希德首席试飞员大卫?尼尔森。不过飞行员身份只是猜测,现在透露的报告中,飞行员的名字被掩去了。但报告指出,飞行员有2000小时的F-15E飞行经验,飞过F-16 Block 30/40/42/50,飞过F-18E的大迎角机动,用上述机型加上F-15C参加过异型战斗机对抗演习,还参加了F-35头盔显示系统的颤振性能试飞,具有丰富经验。

洛克希德始终坚持,在充分发挥信息、隐身和其他特点的情况下,F-35的空战能力为第三代战斗机的4-6倍。这些特点只有在超视距空战中才能体现出来,演习没有评估这个方面。另一方面,F-16D Block 40属于现役美国空军F-16中较早的型号,Block 20之前的F-16A/B现在基本上退役了。Block 25开始为F-16C/D,早期的Block 25和30/32已经开始退役,1987-94年交付的Block 40/42和更新的Block 50/52为现役主力。Block 30/32以后采用增大的进气口(俗称“大嘴毒蛇”,美国空军对F-16 常用“毒蛇”昵称,“战隼”是正式名称,但美国空军较少使用),还有有限的隐身措施,如座舱盖有金质镀膜,机体结构上采用局部雷达吸波材料。另外就是可以选择使用通用电气F110和普拉特?惠特尼F100发动机,以“0”结尾的采用通用电气F110,以“2”结尾的采用普拉特?惠特尼F100。美国空军没有采用最新的Block 60(也称F-16E/F),目前只有阿联酋采用。Block 30开始结构重量和最大起飞重量有所增加,但要到Block 50/52才得益于增加推力的通用电气F110-139或者普拉特?惠特尼F100-229发动机。双座的F-16D增加了重量,但报告没有说F-16D是否搭载了增加观察的后座飞行员。两个1400升副油箱使得F-16D的过载限制为7g,副油箱空了之后可以放宽过载限制。在整个演习中,副油箱始终没有抛掉,所以即使重量减轻、过载限制放宽,阻力还是不变。

演习包括17次交战,高度在5500-6700米之间,最低高度限制在3050米,以保证安全,最高高度限制在9150米。典型交战从斜距1830米、高差915米开始,或者从6700米高度以815公里/小时相对进入,或者从5500米高度以700公里/小时成直角进入。还有就是在5500-6100米空中建立接触后脱离并自由进入,对速度、高度和进入角度没有限制。这是典型的中空中速空战。飞行员报告说,首先注意到的就是F-35A缺乏足够的能量机动性,报告原文是“F-35A的能量机动性显著低于F-15E”,因为飞行员具有丰富的F-15E飞行经验。尽管F-16有两个外挂副油箱的累赘,F-35A的能量机动性在每一次交战中都吃亏。能量机动性是美国空军奇人约翰?伯伊德发明的概念,用于定量描述战斗机的机动性。能量机动性与速度成正比,与推力和阻力之差也成正比,与重量成反比。伯伊德指出,单纯的速度或者转弯速率不能决定机动性,只有能量机动性才能完整地描述机动性。能量机动力理论不仅成为战斗机设计的定量依据,也成为空战战术的定量指导。F-35A缺乏能量机动性是很糟糕的事情。不过F-35A缺乏能量机动性并不是惊人的新发现,F-35A的翼载比用作战斗轰炸机的F-15E还高,重量差不多,推力则少了67千牛,相当于少了一台F100发动机的军用推力。

F-35A具有比F-16更高的大迎角能力,但飞控律的限制使得F-35A迅速拉起、进入大迎角状态很笨拙,难以有效利用大迎角优势。推重比不足则使得加速迟缓,改出大迎角状态后迟迟不能恢复速度,同样限制了大迎角能力的有用性。能量机动性不足的缺点随着交战时间增加而越来越显著,交战时间以长就容易露怯,所以F-35A不宜缠斗。由于拉起速率较低,机动动作要摆足姿势才能真正转过来,很容易被对手看穿,既不能及时指向对手、形成射击机会,又不能及时躲开对手的锁定。控制面的动作很大,早早暴露机动意向,在格斗中很容易被对手看穿战术意图。相对来说,F-16的控制面动作较小,机动较隐蔽。不过F-15的控制面动作也较大。在演习中,F-35A的最大过载只能拉到6.5g,这是在急剧减速入弯时达到的,速度下降后,拉过载的能力进一步下降。F-35A的设计过载可以达到9g,F-35B为7g,F-35C为7.5g。不过飞行员发现,在大迎角时强行拉出大偏航角的话,可以利用侧拧着的机体进一步增加升力和转弯速率,在被尾追时迫使对手冲过头,反而形成有效发射角度。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严重损失能量,速度、高度都很不堪,除非这是最后的残存对手和能够确保一击毙命,否则接下来F-35A就只有坐以待毙了。

F-35A的飞控律十分先进,可以自动适应不同的飞行状态。比较特别的是,在大迎角和小迎角之间还有一个过渡区,迎角在20-26度之间。飞行员报告说,在这段范围里,F-35A达到最优格斗性能,尤其在接近20度的低端。但这一段的飞行品质颇有点别扭,既有违习惯,又不太顺手,横向机动响应难以捉摸,时不时来一点小意外。飞行员认为,这是飞控律根据不同迎角和飞行状态而自动调整控制响应的结果。在试飞调试中,控制响应对不同已知的迎角和飞行状态下最优化,最后的整体结果是若干孤立调试点的机械堆积。实战飞行中,飞行员不是固定在某一迎角或者飞行状态,而是动态地大幅度改变,机械的分段调试可能造成控制响应不连贯,因此建议调整不同飞控律的分界点,把20度的最优空战性能区整合到连贯的小迎角区里,而把过渡区推高到30度开始。

另一个问题是不同控制律可能互相冲突,十分容易造成飞行员的判断混乱。有一次,飞行员压横滚,但横滚始终没有发生;另一次,飞行员想要拉一个偏航角,结果飞机做的是侧滑动作。还有一次,飞行员在追尾兜圈子的时候踩满舵,但没有反应;接着拉杆的时候,舵面倒开始动作了;可能是残存控制指令的缘故,舵面开始动作后,飞控系统自说自话把舵面动作重复了一次(F-35的操纵杆和F-16一样,是增量式而不是位置式的),使得舵面偏转大大超过飞行员的指令。此时,飞控律粗暴地自动突然切入,刚拉大的偏航角被猛烈地纠正,原来是抗尾旋逻辑起作用了,打断了飞行员的输入。迟缓的拉起和粗暴的抗尾旋纠正使得F-35A在被F-16咬住尾巴的时候,逃无可逃。在模拟的航炮交战中,F-35A完败。

报告还指出,头盔太大,有时遮挡视界,尤其是水平盘旋时,头盔帽檐遮挡了上方视界,看不见9点钟位置的对手。F-15、F-16、F-18采用气泡式座舱盖,全向视界良好,F-35不同,后向视界本来就受到肥大机脊的遮挡,对手在6点钟位置时,座椅、头盔进一步限制了后方视界。在演习中,飞行员使劲扭头,大腿使劲顶着座椅和舱壁,还用手拉住座舱盖,帮助扭腰转身,甚至头在头盔内滑动,本来在眼前的显示都滑到一边去,依然不能看清后方。头盔转动时还出现电缆纠缠问题,头盔显示系统还出现多次错误信息。这些倒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给点时间都是可以解决的。事实上,飞行员反应,头盔虽大,但重量不是问题,戴起来比老式头盔更舒适。

演习中反应了诸多飞控律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假以时日都是可以解决的。难以解决的是基本的能量机动问题。F-35的气动外形和基本重量已定。即使给以更大的推力,F-35的气动外形也不适合超巡,但更大的推力无疑可以极大地缓解F-35在中空中速这个常用的空战区域的能量机动性。问题是F-35的普拉特?惠特尼F135发动机是从F-22的F119发展而来的,加力推力已经增加了25%,进一步增加很困难,勉强为之可能影响发动机寿命和使用泼辣性。在美国空军的主持下,通用电气、普拉特?惠特尼正在研制下一代战斗机发动机,代号AETD,不仅采用增推、节油(要求比现有战斗机涡扇节油25%)的变循环技术,还采用富有创意的三涵道技术。也就是说,在涡扇的内外涵道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更外的外涵道,用于提供冷却气流和进气道气流管理,还可能用于喷气温度管理。通用电气称AETD是涡喷、涡扇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其ATED样机已经成功运行,下一阶段为ADVENT,但进度可能受到国防预算削减的影响。采用AETD/ADVENT技术的新一代发动机有望大幅度增加推力。如果新发动机可以F135相似的体积和重量而增推25%,F-35的能量机动性就能大大改善,达到甚至超过F-16的水平,但这不是10年内可能解决的事情。技术验证是一回事,工程化和达到实战级的可靠性要求是另外一回事请,再次出现普拉特?惠特尼F100在初期曾使得新科状元F-15大面积趴窝那样的事情都是可能的。

在能量机动性问题解决之前,F-35还有信息、隐身和超视距优势。美国空军和洛克希德都反复强调,F-35的设计初衷不是近距格斗,而是在超视距上击落对手。问题是,超视距上不能确保击落对手的话,接下来就是视距内格斗,这是不由设计初衷所改变的。且不谈历史上“导弹制胜论”导致F-4的初期失利,在现代,导弹越来越精密,机动性也越来越强,但聪明可被聪明误,越是聪明的导弹越可能受到反措施的制约。雷达制导(不管是半主动还是主动)不仅可以用白噪声强力压制,也可以用更加巧妙的数字射频记忆(简称DRFM)干扰,这是把入射雷达信号用数字技术储存起来,经过设定的或者不规则延时后,再发射回去。由于这是来自发射雷达自身的原始信号,在对方接受处理中不可能区分真回波和假回波,但回波延时(意味着目标距离)更大,甚至有多个重复回波,以此制造数据处理混乱,达到干扰目的。如果已知敌方的雷达信号编码规律,还可以修改回波,制造假距离、方位、速度等,进一步干扰对方雷达。

红外成像制导不大好用这样的欺骗,但用不规则的强力闪光和照射,使红外成像系统在强光和弱光之间反复调整的延迟之间丢失目标,也是可以反制红外成像制导的。激光致盲更是成熟的技术。

机载战术激光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使得反空空导弹除了软杀伤手段外,还有硬杀伤的选择。机载战术激光反导不要求击毁来袭的空空导弹,只要损坏制导系统就可以确保导弹失效。退一步的话,只要造成一定的结构或者控制面损坏,就可以促使导弹在高机动追踪中自我解体或者失控达到硬杀伤目的。

超视距攻击不能确保击落对手时,进入视距内格斗就不可避免。F-35有头盔瞄准系统和大离轴发射能力补偿机动性不足的问题,还有球视光电系统(简称EODAS)弥补物理视界受到遮挡的问题。换句话说,高大肥厚的机脊最终也不妨碍后向观察。问题是,缺乏足够的能量机动性的话,F-35难以确保在近距格斗中先发制人,一击不能夺命之后,更难摆脱被动。最大速度不足,连逃都吃力。

F-35在空战挂载状态可以在机内武器舱挂载4枚AIM-120中程空空导弹,未来可混合挂载英国AIM-132“阿斯拉姆”空空导弹。AIM-120是可以用于格斗的,但不很理想;AIM-132要好一些,但现在还没有计划在机内武器舱挂载专用于近战的AIM-9X。4枚导弹有点少,洛克希德正在努力,有望增加到6枚。

F-35A是F-35家族里机动性最好的。F-35B由于垂直/短距起飞特殊要求的拖累,重量更大,机动性更低。F-35C的翼展加大,翼载是F-35家族里最低的,但重量随之增加,推重比进一步降低,最终结果是机动性没有实质性改善。过去对F-35的机动性有很多争议,焦点集中在推重比和翼载是否还能作为机动性的参照,毕竟与F-16等第三代战斗机相比,F-35的干净外形显著降低了阻力,这是能量机动性计算里的重要参数。1月14日的对抗演习澄清了这个疑点:F-35的干净外形不足以弥补推重比和翼载的不足。F-35A尚且如此,F-35B和C就更加成问题了。

那信息与武器系统的优势呢?F-35无疑整合了最先进的信息融合和武器系统,但这些先进技术不是第四代战斗机垄断的。剩余寿命已经所剩无几的第三代战斗机或许没有升级价值了,但机龄较短甚至全新制造的三代半战斗机(如F-18E、“台风”、“阵风”、苏-35等)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整合进类似的技术,有的甚至比F-35更早投入使用,F-35并无决定性的优势。

那超视距能力优势呢?F-35只是空战体系中的一环。美国空军和海军有完整的预警、电子战和支援体系,盟国空军在美国主导的作战行动中也能受益,但单独行动就不一定能受益。离开体系的支援,F-35先敌发现、先敌攻击的能力要大打折扣,超视距优势也因此受到限制。

那隐身优势呢?隐身在空战中的作用还在逐步为人所认识,但无疑是未来空战中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问题是,美国并不垄断隐身,F-35的隐身优势在隐身对手面前也就不成为优势了。另外,反隐身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多基雷达、长波雷达、被动雷达和非雷达技术各有优缺点,但作为体系的一部分,对F-35提供概略定位还是做的到的,然后引导己方战斗机搜索可疑空域,打草惊蛇,迫使隐身的F-35在不利情况下暴露,这是一种人们正在热议的战术,其战术潜力不容忽视。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海军对隐身远没有美国空军那么痴迷,有意无意地在拖F-35计划的后腿。

F-35的这些问题其实并不陌生,F-35最大的难题一向在于兜售。F-35的定价居高不下,如何说服买家花这个钱呢?美国空军或许不在乎F-35作为战斗轰炸机而不是战斗机的定位,但大部分盟国是很在乎的,国家的天空是要靠下一代战斗机保卫的,这是宣示和确保主权的需要。相反,专长远征作战的战斗轰炸机反而对大多数盟国是次优选择。各国对F-35的最大纠结正是来自于对空战性能的疑惑。1月14日对抗演习的报告不仅没有缓解人们的担忧,反而加深了F-35阵营的困难。报告全称《F-35A大迎角空战机动》。报告不长,只有5页,不是保密的,但是内部通报的(英文全称是Unclassified For Official Use Only)。报告首先在网上被披露,弄得美国军方很被动。F-35项目办公室的空军分部负责人杰弗里?哈利坚少将一面要人们不要过早下结论,一面要调查报告是如何泄漏出去的。堵漏当然是重要的,但透露一点好消息才能轻易粉碎不实偏见。美国空军或者是要对好消息继续保密、不让潜在对手知道F-35的底细,或者是并没有好消息可以透露。真相只有时间才能披露了。转自晨枫的Blog:http://zhouf601117.blog.163.com/blog/static/126551066201591511102583/
F-35的世界充满精彩,总是高潮迭起,近来透露的美国空军F-35A与F-16D的对抗演习进一步吊起人们对F-35的兴趣,但这不是F-35项目办公室或者洛克希德所希望的那种兴趣。


F-35的设计要求之一是“机动性不亚于F-16”,但近来透露的F-35A对F-16D模拟空战激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F-35的身世很复杂,但F-35的使命原本并不复杂:这是一架战斗轰炸机,以对地攻击为主,但空战能力要求不弱于F-16或者F-18。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架具有自我护航能力的F-117,可以客串兼职战斗机。由于时代的阴差阳错,现在F-35的使命大大复杂化了,空战成为F-35的重要使命,空战能力不足成为F-35阵营挥之不去的头痛。F-35A将替代美国空军的F-15、F-16、A-10,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F-18,还有美国海军陆战队的AV-8B。由于F-22的产量远远低于美国空军的预期,F-35A将占美国空军战术飞机的90%以上,不可避免地要承当相当部分的攻势制空和防空作战任务。美国海军倒是有F-18E/F担任舰队防空主力,但航母舰载机数量有限,所有战斗机都要一个顶俩,性能可以有所侧重,但都应该在舰队防空和海陆攻击能力方面至少达到基本要求,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攻守实力和战术灵活性。美国海军的基本要求也是很高的。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方面,战术飞机将为清一色的F-35,包括在航母上与海军混编的F-35C和在两栖攻击舰上独立部署的F-35B。盟国方面的情况要复杂一点。已经装备“台风”的英德意西等不依赖F-35作为制空防空主力,但混合装备F-15、F-16、F-18的国家就比较纠结,用理论上已经过时的第三代战斗机(在欧美现在称为第四代)为更先进的第四代(在欧美称为第五代)战斗机开路保驾,不免很是尴尬,以色列、日本、韩国、新加坡都将遇到这个问题。计划采用单一F-35的国家这个问题更大,如挪威、丹麦和加拿大(尚未决定是否购买F-35)。

空战战斗机要求有较高的速度、机动性、火控系统性能和武器携带能力。速度不仅对及时赶到战场很重要,还能增加武器发射时的能量;机动性是战斗机的生命,火控系统决定了发现、锁定和发射武器的能力,武器挂载量则是消灭敌人的基本,武器没有了,一切都是空谈。

为了降低成本与研发风险,F-35在设计时就定位于非超巡战斗机。不仅如此,F-35的最高速度只有M1.6,低于典型第三代战斗机。F-35的加速性也受到相对较低的推重比的限制,在正常起飞重量下,F-35的推重比与在越南上空就以笨重著称的F-4相当。更要命的是,F-35的翼载较大,甚至高于同样越南时代的F-105,使得机动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垂直机动固然依赖更高的推重比和更低的翼载,水平机动也同样如此。战斗机转弯不是靠垂尾上的方向舵的偏转,那样只能把战斗机扭转了身子侧滑,而不能真正转弯。转弯需要的侧向力是通过横滚到几近侧立位置而产生的侧向升力形成的,拉大迎角最大限度地增加升力,代价是阻力急剧增加,需要大推力来维持速度。这当然是对机动性的简单化描述,但高推重比和低翼载对机动性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对于机内燃油量比惯例更大的F-35是否应该以正常起飞重量作为推重比和翼载的计算参照,这是可以争论的,但不争的是,F-35在美国空军与F-16的对抗演习中因为机动性不足而落败。

2015年1月14日,美国空军组织了一次F-35A对F-16D Block 40的模拟空战演习,这是一次没有预案的演习,更加接近实战,目的是检验F-35A的格斗空战能力。也有说法这是测评F-35A机动能力的对抗性试飞,用于通过实飞数据来调试飞控律。不管用什么名义,两架战斗机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进行了多次对抗性飞行。参加演习的是AF-02,这是早期F-35A,缺乏隐身涂层,但这本来就不是格斗空战所必需的。减少了隐身涂层的重量实际上还改善了AF-02的机动性。对抗演习中,AF-02连机内武器都没有挂载,进一步减轻了重量。演习中也没有打开、关闭武器舱,因此没有武器舱门打开时额外阻力的不利影响。缺乏雷达和火控软件升级是一个问题,使得AF-02无法使用头盔瞄准系统,也无法在大离轴角度上发射空空导弹。不过演习中F-16也没有使用这样的能力,其结果是两边只有靠机动性和传统空战技巧硬抗。但较早版本的飞控软件有可能限制了机动性。另一方面,双座的F-16D不仅重量比单座F1-16C更大,还挂载了两个1400升翼下副油箱。4月间,美国《航空周刊》曾报道美国空军组织了一次F-35A对F-16的对抗演习,但没有提到演习结果。一般认为,这两起是同一次演习,换句话说,演习在加利福利亚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F-35A的飞行员是洛克希德首席试飞员大卫?尼尔森。不过飞行员身份只是猜测,现在透露的报告中,飞行员的名字被掩去了。但报告指出,飞行员有2000小时的F-15E飞行经验,飞过F-16 Block 30/40/42/50,飞过F-18E的大迎角机动,用上述机型加上F-15C参加过异型战斗机对抗演习,还参加了F-35头盔显示系统的颤振性能试飞,具有丰富经验。

洛克希德始终坚持,在充分发挥信息、隐身和其他特点的情况下,F-35的空战能力为第三代战斗机的4-6倍。这些特点只有在超视距空战中才能体现出来,演习没有评估这个方面。另一方面,F-16D Block 40属于现役美国空军F-16中较早的型号,Block 20之前的F-16A/B现在基本上退役了。Block 25开始为F-16C/D,早期的Block 25和30/32已经开始退役,1987-94年交付的Block 40/42和更新的Block 50/52为现役主力。Block 30/32以后采用增大的进气口(俗称“大嘴毒蛇”,美国空军对F-16 常用“毒蛇”昵称,“战隼”是正式名称,但美国空军较少使用),还有有限的隐身措施,如座舱盖有金质镀膜,机体结构上采用局部雷达吸波材料。另外就是可以选择使用通用电气F110和普拉特?惠特尼F100发动机,以“0”结尾的采用通用电气F110,以“2”结尾的采用普拉特?惠特尼F100。美国空军没有采用最新的Block 60(也称F-16E/F),目前只有阿联酋采用。Block 30开始结构重量和最大起飞重量有所增加,但要到Block 50/52才得益于增加推力的通用电气F110-139或者普拉特?惠特尼F100-229发动机。双座的F-16D增加了重量,但报告没有说F-16D是否搭载了增加观察的后座飞行员。两个1400升副油箱使得F-16D的过载限制为7g,副油箱空了之后可以放宽过载限制。在整个演习中,副油箱始终没有抛掉,所以即使重量减轻、过载限制放宽,阻力还是不变。

演习包括17次交战,高度在5500-6700米之间,最低高度限制在3050米,以保证安全,最高高度限制在9150米。典型交战从斜距1830米、高差915米开始,或者从6700米高度以815公里/小时相对进入,或者从5500米高度以700公里/小时成直角进入。还有就是在5500-6100米空中建立接触后脱离并自由进入,对速度、高度和进入角度没有限制。这是典型的中空中速空战。飞行员报告说,首先注意到的就是F-35A缺乏足够的能量机动性,报告原文是“F-35A的能量机动性显著低于F-15E”,因为飞行员具有丰富的F-15E飞行经验。尽管F-16有两个外挂副油箱的累赘,F-35A的能量机动性在每一次交战中都吃亏。能量机动性是美国空军奇人约翰?伯伊德发明的概念,用于定量描述战斗机的机动性。能量机动性与速度成正比,与推力和阻力之差也成正比,与重量成反比。伯伊德指出,单纯的速度或者转弯速率不能决定机动性,只有能量机动性才能完整地描述机动性。能量机动力理论不仅成为战斗机设计的定量依据,也成为空战战术的定量指导。F-35A缺乏能量机动性是很糟糕的事情。不过F-35A缺乏能量机动性并不是惊人的新发现,F-35A的翼载比用作战斗轰炸机的F-15E还高,重量差不多,推力则少了67千牛,相当于少了一台F100发动机的军用推力。

F-35A具有比F-16更高的大迎角能力,但飞控律的限制使得F-35A迅速拉起、进入大迎角状态很笨拙,难以有效利用大迎角优势。推重比不足则使得加速迟缓,改出大迎角状态后迟迟不能恢复速度,同样限制了大迎角能力的有用性。能量机动性不足的缺点随着交战时间增加而越来越显著,交战时间以长就容易露怯,所以F-35A不宜缠斗。由于拉起速率较低,机动动作要摆足姿势才能真正转过来,很容易被对手看穿,既不能及时指向对手、形成射击机会,又不能及时躲开对手的锁定。控制面的动作很大,早早暴露机动意向,在格斗中很容易被对手看穿战术意图。相对来说,F-16的控制面动作较小,机动较隐蔽。不过F-15的控制面动作也较大。在演习中,F-35A的最大过载只能拉到6.5g,这是在急剧减速入弯时达到的,速度下降后,拉过载的能力进一步下降。F-35A的设计过载可以达到9g,F-35B为7g,F-35C为7.5g。不过飞行员发现,在大迎角时强行拉出大偏航角的话,可以利用侧拧着的机体进一步增加升力和转弯速率,在被尾追时迫使对手冲过头,反而形成有效发射角度。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严重损失能量,速度、高度都很不堪,除非这是最后的残存对手和能够确保一击毙命,否则接下来F-35A就只有坐以待毙了。

F-35A的飞控律十分先进,可以自动适应不同的飞行状态。比较特别的是,在大迎角和小迎角之间还有一个过渡区,迎角在20-26度之间。飞行员报告说,在这段范围里,F-35A达到最优格斗性能,尤其在接近20度的低端。但这一段的飞行品质颇有点别扭,既有违习惯,又不太顺手,横向机动响应难以捉摸,时不时来一点小意外。飞行员认为,这是飞控律根据不同迎角和飞行状态而自动调整控制响应的结果。在试飞调试中,控制响应对不同已知的迎角和飞行状态下最优化,最后的整体结果是若干孤立调试点的机械堆积。实战飞行中,飞行员不是固定在某一迎角或者飞行状态,而是动态地大幅度改变,机械的分段调试可能造成控制响应不连贯,因此建议调整不同飞控律的分界点,把20度的最优空战性能区整合到连贯的小迎角区里,而把过渡区推高到30度开始。

另一个问题是不同控制律可能互相冲突,十分容易造成飞行员的判断混乱。有一次,飞行员压横滚,但横滚始终没有发生;另一次,飞行员想要拉一个偏航角,结果飞机做的是侧滑动作。还有一次,飞行员在追尾兜圈子的时候踩满舵,但没有反应;接着拉杆的时候,舵面倒开始动作了;可能是残存控制指令的缘故,舵面开始动作后,飞控系统自说自话把舵面动作重复了一次(F-35的操纵杆和F-16一样,是增量式而不是位置式的),使得舵面偏转大大超过飞行员的指令。此时,飞控律粗暴地自动突然切入,刚拉大的偏航角被猛烈地纠正,原来是抗尾旋逻辑起作用了,打断了飞行员的输入。迟缓的拉起和粗暴的抗尾旋纠正使得F-35A在被F-16咬住尾巴的时候,逃无可逃。在模拟的航炮交战中,F-35A完败。

报告还指出,头盔太大,有时遮挡视界,尤其是水平盘旋时,头盔帽檐遮挡了上方视界,看不见9点钟位置的对手。F-15、F-16、F-18采用气泡式座舱盖,全向视界良好,F-35不同,后向视界本来就受到肥大机脊的遮挡,对手在6点钟位置时,座椅、头盔进一步限制了后方视界。在演习中,飞行员使劲扭头,大腿使劲顶着座椅和舱壁,还用手拉住座舱盖,帮助扭腰转身,甚至头在头盔内滑动,本来在眼前的显示都滑到一边去,依然不能看清后方。头盔转动时还出现电缆纠缠问题,头盔显示系统还出现多次错误信息。这些倒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给点时间都是可以解决的。事实上,飞行员反应,头盔虽大,但重量不是问题,戴起来比老式头盔更舒适。

演习中反应了诸多飞控律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假以时日都是可以解决的。难以解决的是基本的能量机动问题。F-35的气动外形和基本重量已定。即使给以更大的推力,F-35的气动外形也不适合超巡,但更大的推力无疑可以极大地缓解F-35在中空中速这个常用的空战区域的能量机动性。问题是F-35的普拉特?惠特尼F135发动机是从F-22的F119发展而来的,加力推力已经增加了25%,进一步增加很困难,勉强为之可能影响发动机寿命和使用泼辣性。在美国空军的主持下,通用电气、普拉特?惠特尼正在研制下一代战斗机发动机,代号AETD,不仅采用增推、节油(要求比现有战斗机涡扇节油25%)的变循环技术,还采用富有创意的三涵道技术。也就是说,在涡扇的内外涵道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更外的外涵道,用于提供冷却气流和进气道气流管理,还可能用于喷气温度管理。通用电气称AETD是涡喷、涡扇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其ATED样机已经成功运行,下一阶段为ADVENT,但进度可能受到国防预算削减的影响。采用AETD/ADVENT技术的新一代发动机有望大幅度增加推力。如果新发动机可以F135相似的体积和重量而增推25%,F-35的能量机动性就能大大改善,达到甚至超过F-16的水平,但这不是10年内可能解决的事情。技术验证是一回事,工程化和达到实战级的可靠性要求是另外一回事请,再次出现普拉特?惠特尼F100在初期曾使得新科状元F-15大面积趴窝那样的事情都是可能的。

在能量机动性问题解决之前,F-35还有信息、隐身和超视距优势。美国空军和洛克希德都反复强调,F-35的设计初衷不是近距格斗,而是在超视距上击落对手。问题是,超视距上不能确保击落对手的话,接下来就是视距内格斗,这是不由设计初衷所改变的。且不谈历史上“导弹制胜论”导致F-4的初期失利,在现代,导弹越来越精密,机动性也越来越强,但聪明可被聪明误,越是聪明的导弹越可能受到反措施的制约。雷达制导(不管是半主动还是主动)不仅可以用白噪声强力压制,也可以用更加巧妙的数字射频记忆(简称DRFM)干扰,这是把入射雷达信号用数字技术储存起来,经过设定的或者不规则延时后,再发射回去。由于这是来自发射雷达自身的原始信号,在对方接受处理中不可能区分真回波和假回波,但回波延时(意味着目标距离)更大,甚至有多个重复回波,以此制造数据处理混乱,达到干扰目的。如果已知敌方的雷达信号编码规律,还可以修改回波,制造假距离、方位、速度等,进一步干扰对方雷达。

红外成像制导不大好用这样的欺骗,但用不规则的强力闪光和照射,使红外成像系统在强光和弱光之间反复调整的延迟之间丢失目标,也是可以反制红外成像制导的。激光致盲更是成熟的技术。

机载战术激光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使得反空空导弹除了软杀伤手段外,还有硬杀伤的选择。机载战术激光反导不要求击毁来袭的空空导弹,只要损坏制导系统就可以确保导弹失效。退一步的话,只要造成一定的结构或者控制面损坏,就可以促使导弹在高机动追踪中自我解体或者失控达到硬杀伤目的。

超视距攻击不能确保击落对手时,进入视距内格斗就不可避免。F-35有头盔瞄准系统和大离轴发射能力补偿机动性不足的问题,还有球视光电系统(简称EODAS)弥补物理视界受到遮挡的问题。换句话说,高大肥厚的机脊最终也不妨碍后向观察。问题是,缺乏足够的能量机动性的话,F-35难以确保在近距格斗中先发制人,一击不能夺命之后,更难摆脱被动。最大速度不足,连逃都吃力。

F-35在空战挂载状态可以在机内武器舱挂载4枚AIM-120中程空空导弹,未来可混合挂载英国AIM-132“阿斯拉姆”空空导弹。AIM-120是可以用于格斗的,但不很理想;AIM-132要好一些,但现在还没有计划在机内武器舱挂载专用于近战的AIM-9X。4枚导弹有点少,洛克希德正在努力,有望增加到6枚。

F-35A是F-35家族里机动性最好的。F-35B由于垂直/短距起飞特殊要求的拖累,重量更大,机动性更低。F-35C的翼展加大,翼载是F-35家族里最低的,但重量随之增加,推重比进一步降低,最终结果是机动性没有实质性改善。过去对F-35的机动性有很多争议,焦点集中在推重比和翼载是否还能作为机动性的参照,毕竟与F-16等第三代战斗机相比,F-35的干净外形显著降低了阻力,这是能量机动性计算里的重要参数。1月14日的对抗演习澄清了这个疑点:F-35的干净外形不足以弥补推重比和翼载的不足。F-35A尚且如此,F-35B和C就更加成问题了。

那信息与武器系统的优势呢?F-35无疑整合了最先进的信息融合和武器系统,但这些先进技术不是第四代战斗机垄断的。剩余寿命已经所剩无几的第三代战斗机或许没有升级价值了,但机龄较短甚至全新制造的三代半战斗机(如F-18E、“台风”、“阵风”、苏-35等)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整合进类似的技术,有的甚至比F-35更早投入使用,F-35并无决定性的优势。

那超视距能力优势呢?F-35只是空战体系中的一环。美国空军和海军有完整的预警、电子战和支援体系,盟国空军在美国主导的作战行动中也能受益,但单独行动就不一定能受益。离开体系的支援,F-35先敌发现、先敌攻击的能力要大打折扣,超视距优势也因此受到限制。

那隐身优势呢?隐身在空战中的作用还在逐步为人所认识,但无疑是未来空战中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问题是,美国并不垄断隐身,F-35的隐身优势在隐身对手面前也就不成为优势了。另外,反隐身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多基雷达、长波雷达、被动雷达和非雷达技术各有优缺点,但作为体系的一部分,对F-35提供概略定位还是做的到的,然后引导己方战斗机搜索可疑空域,打草惊蛇,迫使隐身的F-35在不利情况下暴露,这是一种人们正在热议的战术,其战术潜力不容忽视。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海军对隐身远没有美国空军那么痴迷,有意无意地在拖F-35计划的后腿。

F-35的这些问题其实并不陌生,F-35最大的难题一向在于兜售。F-35的定价居高不下,如何说服买家花这个钱呢?美国空军或许不在乎F-35作为战斗轰炸机而不是战斗机的定位,但大部分盟国是很在乎的,国家的天空是要靠下一代战斗机保卫的,这是宣示和确保主权的需要。相反,专长远征作战的战斗轰炸机反而对大多数盟国是次优选择。各国对F-35的最大纠结正是来自于对空战性能的疑惑。1月14日对抗演习的报告不仅没有缓解人们的担忧,反而加深了F-35阵营的困难。报告全称《F-35A大迎角空战机动》。报告不长,只有5页,不是保密的,但是内部通报的(英文全称是Unclassified For Official Use Only)。报告首先在网上被披露,弄得美国军方很被动。F-35项目办公室的空军分部负责人杰弗里?哈利坚少将一面要人们不要过早下结论,一面要调查报告是如何泄漏出去的。堵漏当然是重要的,但透露一点好消息才能轻易粉碎不实偏见。美国空军或者是要对好消息继续保密、不让潜在对手知道F-35的底细,或者是并没有好消息可以透露。真相只有时间才能披露了。
关于加拿大的F-35


加拿大大选结束,自由党当选,组成多数党政府。在大选前,贾斯汀·特鲁多就宣布,自由党当选的话,将取消F-35的订购。特鲁多在大选前还承诺将撤出加拿大在叙利亚轰炸ISIS的行动,这一步已经兑现了,特鲁多作为新当选总理在与奥巴马的通话中阐明了加拿大的立场。没有理由认为他对于F-35的立场会在当选后会有根本转变。事实上,反对F-35是自由党的一贯立场,几年前伊格纳蒂耶夫竞选的时候,就承诺上台后要取消F-35,当然他没有上台。

加拿大的CF-18(与波音F-18A/B基本相同)已经很老旧了,近年来不断因为老化而出现飞行安全问题,到了非换不可的时候了。特鲁多找回参加对叙利亚ISIS轰炸的CF-18的首要动机当然是政治的,但次要动机未必不是出于保护CF-18有限的剩余机体寿命。加拿大在哈珀之前的自由党时代就作为“创始国”加入F-35圈子,这对加拿大是很自然的。美国用F-35替换包括经典型F-18在内的多种战术飞机,加拿大没有理由不加入,而且这还有获得生产份额的好处。但随着F-35的问题暴露越来越多,继续选用F-35的决定也越来越困难。哈珀政府曾经试图暗渡陈仓,造成既成事实,但最终没有成功。在总审计署的强烈负面报告之后,哈珀只有小心行事,启动新的选择过程,并对现有CF-18做升级延寿,但直到被选下台,两者都没有什么进展。自由党是有不惜毁约的先例的。1993年克里钦上台后,不惜支付毁约金,取消了EH-101直升机的订购协议。但F-35不一样,加拿大只签订了购买65架F-35的没有约束力的意向书,但从未签订过购买协议,所以不存在毁约问题。

特鲁多是在财政环境紧张的环境下上台的。加拿大经济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石油价格下跌直接导致加拿大的经济困难。另一方面,加拿大的制造业是美国的延伸,美国制造业恢复乏力,加拿大也难独善其身。特鲁多的竞选纲领中最重要的就是用赤字财政扩大就业,这在眼下的加拿大民众中很受欢迎。为此,特鲁多的自由党政府预备3年财政赤字,在第4年恢复财政平衡。且不说第4年是否能恢复财政平衡,在这样的预算环境下,巨额的战斗机项目就很难过关。

特鲁多的自由党政府要重开加拿大下一代战斗机的竞标(保守党在第一轮里不竞标直接选择F-35,饱受非议;第二轮竞标迟迟没有启动,拖到现在),但明确规定防空和海上攻击为首要要求,隐身打击只作为次要要求,这简直就差直接指定F-18E/F为最优选择了。在可预见的将来,F-18E/F是美国海军舰队防空主力,兼具海陆打击能力,未来技术和备件保障不成问题。问题是,没有新订单的话,波音F-18E/F的生产线可能在一两年内就要关闭。波音在试图用大批翻修早期美国海军F-18E/F来延长生产线的运转,但到底能延长多少并不一定。

除了F-18E/F外,欧洲“台风”也是一个遥远的可能性。事实上,欧洲“台风”在2020年后是否还保持继续生产也是一个大问号。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的现有订货在2020年前都应该交付完毕,英国和德国还在试图把早期“台风”作为二手卖出去,这是裁军、节支的一部分,这对新“台风”的生产进一步增加压力。但换一个思路,到时候买二手“台风”也未必不可以,加拿大海军的现役潜艇就是英国买来的二手,不过这是一个不愉快的故事,肯定会对再次购买英国二手军事装备的决定有影响。

法国“阵风”在尴尬多年后,反而风生水起,接连获得订单,可以保证生产线运转一段时间。但法国战斗机被加拿大采用的可能性很低,瑞典“鹰狮”也是一样。

假定加拿大最终选定F-18E/F作为防空战斗机,并且能与波音的生产计划接得上,另一个可能是加拿大把战斗机分为两个计划:计划A集中于近期,以防空战斗机为主;计划B为远期,加强打击能力。这可以在时间上延长,分摊财政负担,也降低政治“耗资”。加拿大毕竟是北约成员,加拿大空军“有责任”参加北约的空中远征行动,拥有F-35有利于加拿大完成北约任务。加拿大原计划订购65架F-35,在理想情况下,可以先订购65架F-18E/F,然后再订购20架F-35。有意思的是,加起来的总投资和直接订购65架F-35差不多,但任务灵活性显然大大增加。

加拿大在太多方面依赖美国,在F-35问题上不与美国保持一致的话,政治代价很大。不仅国际(美国-加拿大之间)政治代价很大,国内政治代价也不小。加拿大参加F-35计划的动力之一是参与部件和系统的生产,据说有总价值6.5亿的可能订单,退出F-35显然就难以得到这些订单,对魁北克为主的航空工业是一个打击,不管谁执政,都难以忽略魁北克的影响。另一方面,把F-35作为远期选项留着,在政治上不那么被动,还有等F-35这潭泥汤水澄清再做决定的好处,F-35在那时的单价也应该下来了。在政治上更大的主动在于:在3-5年内“搞定”F-18E/F的话,可以在10年后才必须考虑F-35的问题。时间拉那么久,机动余地就大了。那时候F-35计划应该已经走上正轨,美国已经不必再急于向盟国推销,分担成本。在最坏(或者最好)情况下,F-35届时已经走下正轨,盟国更不需要急于购买,加拿大可以理直气壮地接着用65架F-18E/F,而没有不与美国保持一致的心理负担了。

这种两步走的情况会发生吗?特鲁多上台才一天呢,走着瞧吧。
http://zhouf601117.blog.163.com/blog/static/12655106620159227293765/
美帝这下玩脱了,这不典形的步子大扯到蛋吗?
晨枫大大不放过任何黑球电的机会啊。。。可惜好基友韩五记不怎么来CD了,要不然看他们相爱相杀会很有意思
F16之父所言不虚,F35机动确实笨拙得像条狗,然而F35靠隐身和态势感知还是可以吊打三代机的。问题是中俄的四代机也不差。
讨论一款攻击机的机动性,搞笑吧!
F35究竟怎样还是看美军的态度吧?美军较满意自然会服役较多的F35,如果美军不满意应该会马上启动五代机的研制工作。
atombomb 发表于 2015-11-1 08:28
讨论一款攻击机的机动性,搞笑吧!
那没办法,因为别人家可是要用来做看家护院的,你MD财大气粗,小兄弟们可没那么土豪
现在看来已经很明朗了,就是先买先吃亏,因为要分担前期的研发费用,而且还有很多的BUG,仅仅是做投名状而已


仅限于中距拦截吧,格斗根本就不行,即使测其中达到110度迎角,9又如何?它能在这个迎角下发射格斗弹吗?…不能。

仅限于中距拦截吧,格斗根本就不行,即使测其中达到110度迎角,9又如何?它能在这个迎角下发射格斗弹吗?…不能。
veritas 发表于 2015-11-1 08:05
F16之父所言不虚,F35机动确实笨拙得像条狗,然而F35靠隐身和态势感知还是可以吊打三代机的。问题是中俄的 ...
你所谓的吊打三代机 是要有完整的保障体系才行哦 预警机等等

没有的话 谁吊打谁还不知道尼

F22 说吊打三代机还有可能 F35就算了

除了隐身 木有其他优势
加拿大人晨枫,强烈反对F35倒也正常,与美帝为邻,安全无忧,其实不要军队也行,何必花那么多钱,坐享其成多好。。。

问题是,加拿大不帮助美帝尽国际责任,美帝凭什么保护加拿大。。。

新政客上台,可能不懂事,多当几天领导就明白了。。。
就知道这文章会被转过来……23333……
等美帝推比15级别的发动机出来,f35的问题可以得到缓解
未来空战难道是这样的:

35号机,朝a13区域发射空空导弹。

为毛?

让你发你就发,再啰嗦信不信我让16打掉你!

哦。

恭喜你35号机,你已成为空战王牌!

calvinzeng02 发表于 2015-11-1 10:53
你所谓的吊打三代机 是要有完整的保障体系才行哦 预警机等等

没有的话 谁吊打谁还不知道尼


没有预警机的情况下,肥电恐怕优势更大,因为现在的隐身技术主要就是针对的战斗机X波段雷达,如果连预警机的预警信息都没了,三代机就真的抓瞎了。。。
另外肥电组网后依旧能获得广域战场信息,其信息化水平不是三代机能企及的。。。
calvinzeng02 发表于 2015-11-1 10:53
你所谓的吊打三代机 是要有完整的保障体系才行哦 预警机等等

没有的话 谁吊打谁还不知道尼


没有预警机的情况下,肥电恐怕优势更大,因为现在的隐身技术主要就是针对的战斗机X波段雷达,如果连预警机的预警信息都没了,三代机就真的抓瞎了。。。
另外肥电组网后依旧能获得广域战场信息,其信息化水平不是三代机能企及的。。。
说球电BVR相对三代机有明显优势不为过,但是在真实环境中,在体系作战中则未必。首先你不能保证你的中距弹有很高命中率,其次在别人数量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你没弹的代价就是连机带舰都要成为废铁。最后,你美国装备的球电价格便宜是事实,但不代表你的盟友也能以很便宜价格装备。如果有两个热点爆发武装冲突甚至战争,你就得抓狂。
盟友应装备先进型F16E/F。
非隐身机和隐身机存在巨大的技术差距,还是不要做这种对抗的打算了
大飞鸡 发表于 2015-11-1 11:10
未来空战难道是这样的:

35号机,朝a13区域发射空空导弹。
未来空战趋势都是隐性化了,发来的导弹能找得到目标才见鬼。
F16之父所言不虚,F35机动确实笨拙得像条狗,然而F35靠隐身和态势感知还是可以吊打三代机的。问题是中俄的 ...
只要不是和中国的歼20打,肥电的机动性差点也不算啥大问题。只要在超视距阶段神不知鬼不觉干掉对方三代机就行。话说当年歼10凭瞬时机动优势加航电优势吊打一票装倒卡雷达的早期侧卫那叫一个威风八面,但等到遇上航电与自己同级的歼11B和升级航电的歼11A后,失去中距空战优势的歼10好像有一次对抗都要靠地空导弹配合才能在近战中搞定歼11了。
说球电BVR相对三代机有明显优势不为过,但是在真实环境中,在体系作战中则未必。首先你不能保证你的中距弹 ...

还是不要做这种假设了。美帝的aim 120d 技术非常成熟先进了,搭配的双向武器数据链配合强大的发动机,可以确保不可逃逸区大大扩大,甚至可以在185公里外猎杀目标。其中,双向武器数据链的引入,则可以确保载机可以实时将目标信息传递给导弹,大大增加了导弹导引头的截获几率和效率。
CVN福特 发表于 2015-11-1 11:40
没有预警机的情况下,肥电恐怕优势更大,因为现在的隐身技术主要就是针对的战斗机X波段雷达,如果连预 ...
首先 组网的能力 三代机一样可以通过升级相关部件实现 不是四代机专属

四代机专属能力 其实只有隐身 还有一个勉强也算就是超巡

如果F35雷达开机的情况下 还能隐身吗

我还是认为要保持隐身 需要体系支持 才能真正发挥四代机的隐身能力

calvinzeng02 发表于 2015-11-1 11:56
首先 组网的能力 三代机一样可以通过升级相关部件实现 不是四代机专属

四代机专属能力 其实只有隐身  ...
组网不需要每架飞机都开雷达,F-22当年经典战术忘了?
一个隐身就带来信息单向透明,F-35对三代机探测距离少说150km,三代机对F-35探测距离差不多只有这一半,在配上AIM-120D后,F-35几乎可以不接触攻击三代机,三代机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MD空优有娘娘,其他国家靠费电空战,欺负小国可以,要与中俄四代机对抗就危险了。
加拿大可以买超级大黄蜂
JSF对付三代机轻松愉快不必格斗
费电也许就是鹰酱忽悠小兄弟的钓鱼工程。
没有预警机的情况下,肥电恐怕优势更大,因为现在的隐身技术主要就是针对的战斗机X波段雷达,如果连预 ...
如果三代机方有预警电战,而F35方没有,那就麻烦了。
首先 组网的能力 三代机一样可以通过升级相关部件实现 不是四代机专属

四代机专属能力 其实只有隐身  ...
即使雷达开机,都还是可以隐身,在apg77已经引入了lpi 模式,apg 81也一样继承了这个技术。

阿宅发发 发表于 2015-11-1 12:19
如果三代机方有预警电战,而F35方没有,那就麻烦了。


假设也还是要有事实基础的吧,你去看看购买f35的那些国家中,谁没有预警机?
另外,alq94号称可以在七百公里外发现辐射源,甚至精度可以满足火控发射导弹的需要,配合aim120d 甚至有可能威胁到预警机(据称可以达到185公里外有效猎杀)。如果e2d 那种不是分米波雷达(对隐身飞机探测效果比较好)的,对隐身机的探测并不理想,也未必给有预警机一方有太大优势。
阿宅发发 发表于 2015-11-1 12:19
如果三代机方有预警电战,而F35方没有,那就麻烦了。


假设也还是要有事实基础的吧,你去看看购买f35的那些国家中,谁没有预警机?
另外,alq94号称可以在七百公里外发现辐射源,甚至精度可以满足火控发射导弹的需要,配合aim120d 甚至有可能威胁到预警机(据称可以达到185公里外有效猎杀)。如果e2d 那种不是分米波雷达(对隐身飞机探测效果比较好)的,对隐身机的探测并不理想,也未必给有预警机一方有太大优势。
CVN福特 发表于 2015-11-1 12:08
组网不需要每架飞机都开雷达,F-22当年经典战术忘了?
一个隐身就带来信息单向透明,F-35对三代机探测距 ...
我明白的尼构想 但是这样的没有体系F35组队 有个缺陷

就是保持雷达静默的F35在前面 雷达开机的F35在后面 距离五十公里好了 那么还有一百公里的探测距离

但是你有想过没 这样的组队 是有方向性的 只能对前面一定角度 进行攻击

如果是预警机的话 则是几乎是全向的 没有这么多限制

在F35这样组队飞行的时候 如果敌机从侧方向过来 威胁雷达开机的F35 这样的时候 你说怎么办

如果按我的理解 这个时候就是 停止雷达开机 然后重整队形 指向敌机再进行雷达开机

但是如果说这样能对三代机进行吊打 真的不信啊

三代机由于无需顾虑隐身能力 可以挂载各种吊舱 雷达 光电 电子干扰 等等

而且外挂的导弹 体积受限更小 可以有更大的射程 如果在外挂吊舱的配合下 能够发现F35

真的不好说 谁虐谁

F35就像毛子MIG29的定位,若美帝自用,威力无边。若其他国家买几架作为主力,威力大打折扣。
脱离体系,不能完好发挥自身性能优势。
打国共三代机轻松愉快。
斯岛上龙 发表于 2015-11-1 11:53
只要不是和中国的歼20打,肥电的机动性差点也不算啥大问题。只要在超视距阶段神不知鬼不觉干掉对方三代机 ...

11B的航电,比起10A至少有半代优势。。。。一个是九十年代到千禧前的水准,一个是新世纪10年代的水准,至少是10年差距,而是是土鳖电子水准蓬勃发展的10年,而且雷达口径也大不少

calvinzeng02 发表于 2015-11-1 12:28
我明白的尼构想 但是这样的没有体系F35组队 有个缺陷

就是保持雷达静默的F35在前面 雷达开机的F35在后 ...


假设f35裸机出来而没有预警机的支持微妙是天方夜谭了另外,f35的雷达告警机是BAE 在 F-22A 的 AN/ALR-94 雷达告警器和其他电子对抗子系统基础上开发的,在 F-35 的电子战系统开发过程中,性能相当了得。而alr94可以在七百公里外发现辐射源,如果三代机保持雷达沉默,那就是让f35爽死了,雷达告警机配合apg81的lpi 低截获模式,可以让预警机和三代机无所遁形。而aim120d 的双向武器数据链叶可以让三代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得时候就被中距弹击落


转: F-35的电子系统,供大家做个了解.
资料主要来自美国的《AVIONICS》刊物和空中之翼网站
http /wwwafwingcom/aircraft/f35-fighter-iews_2.html

因CD纪律原因,务必请各位不要讨论我国的相关情况.

F-35的综合电子战系统(IEWS)具有雷达告警、信号收集和分析,被动式辐射定位和电子对抗能力,该综合电子战系统与战斗机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光电传感器系统高度融合。其设计目的就是最有效地向飞行员提供战场态势,从而使F-35在战场上远离危险的境地。

  电子战系统(EWS)在现代空战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电子战包括对敌方信号的收集,辨别和定位,以便提前探测敌方的雷达和来袭导弹,并实施相应的反制措施和对抗手段瓦解敌方的作战能力。虽然美军配备有专门的电子战飞机(例如空军的 EF-111 和海军的 EA-6B),但是 F-35 战斗机仍然装备了功能强大的综合电子战系统,以便能够同时处理空对空和空对地的电子战任务。F-35 的电子战争系统能够极大地增强飞行员对战场态势的感知能力,并可以对敌方空中和地面的目标进行准确地辨认、定位、跟踪和打击。

  F-35 的航电系统设计师试图将战斗机的航电系统综合化程度提高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其电子战系统和飞机的各个任务子系统高度融合。BAE 系统公司的 F-35 项目主管兼 F-35 战斗机电子战系统设计师马克.德雷克(Mark Drake)解释到:“我们用老旧的 F-14 战斗机打个比方,F-14 战斗机装备的是联合式电子战系统(FEWS),飞机上有一个专用的模块用于容纳雷达告警接收机(RWR),而另一个模块用于容纳干扰箔条散布器;飞行员在一个多功能显示器上控制机载导弹的发射,而在另一个多功能显示器上对战场环境进行监视,也就是说飞行员就是最后的信息综合处理器(CIP),其工作量异常巨大。相反的,F-35 的电子战系统大为简化了飞行员的工作量,在 F-35 航电系统设计之初,工程人员就提出将飞机的电子战系统和飞机的各个任务子系统高度融合。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F-35 航电系统负责人艾利克.布朗杨(Eric Branyan)说道:“虽然 F-35 并不是第一种装备综合式电子战系统的战斗机(在它之前,F-22A 就拥有了综合式电子战系统),但是 F-35 战斗机上的电子战系统带来了一次技术上的革命,它使得战斗机上各种电子战子设备可以联合起来运作。F-35 上先进的光纤高速数据总线系统和共用综合处理器(ICP)可以处理大量的信息,并将经过过滤的信息以最简洁的方式显示给飞行员,从而大幅度地减小了飞行员的工作量,使他们能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空战中的战略和战术运用上,这就是 F-35 战斗机最大的优势。”

高度综合化的电子战系统

  F-35 的电子战系统综合了机载 AN/APG-81 有源电扫相控阵雷达(AESA),通信、导航、识别系统(CNI)和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F-35 的电子战系统拥有大量专用天线,当然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也可为电子战系统服务,例如 AESA 可执行电子战支援和信号收集、分析的任务。由于 AESA 能够提供非常强的定向射频(DRF)输出能力,F-35 可利用其综合电子战系统中的雷达告警接收机(RWR)与 APG-81 相配合工作,雷达告警接收机能为 APG-81 雷达提供敌机精确的目标方位指示,在此指示下,APG-81 雷达可以不采用大空域扫描方式,而采用 2°×2°(方位×俯仰)的针状窄波束对所指示的方向进行精确扫描,在减小被截获概率的同时提高搜索效率。即 F-35 的电扫相控阵雷达完全在电子战系统的控制之下对敌机进行定向扫描,从而大大提高了 F-35 的战场生存能力。

  和老旧的联合式电子战系统(FEWS)相比,综合电子战系统(IEWS)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对电力系统的要求更低,并且成本低廉,IEWS 可大幅度增强现代战斗机的战场生存能力。综合电子战系统通过和机载 AESA 雷达系统交联,即提高了雷达的工作效能,又缩短了综合电子战系统的反应时间。艾利克.布朗杨说道:“F-35 的机载综合电子战系统和相控阵雷达系统的结合非常完美!”

  F-35 的机载综合电子战系统的综合化水平是世界上所有战斗机中最高的,通过 F-35 的综合核心处理器(ICP),其综合电子战系统不仅和 APG-81 雷达相交联,还和其它的机载任务传感器相连通。当电子战系统的综合化程度达到了这个水平的时候,其机载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传感器也可支持电子战系统的对抗措施。虽然基于射频(RF)信号的电子战系统和基于红外(IR)信号的分布式孔径系统是在不同的电磁波频率范围内分开地运作的,但是,通过功能强大的机载综合核心处理器,它们也可以交联在一起进行工作。以前,在老旧的战斗机上,电子战系统的传感器和红外光电侦测系统的传感器是互相独立工作的,飞行员要分别操作电子战系统和光电侦测系统的传感器来探测到的威胁目标,并在座舱内不同的显示器上读取不同传感器的探测到的不同信息,其工作量过大。而 F-35 上的高度综合化的电子战系统可以将各种不同的传感器交联起来,并自动对比各种传感器探测到的威胁目标,经过信息过滤后,自动将最佳结果显示给飞行员,这极大的减轻了飞行员的工作负担。如此高的自动化水平使飞行员更为高效地掌握战场态势,从而大大缩短了飞行员实施电子对抗措施的决策和反应时间
F-35 上的综合核心处理器能够将各种传感器通过光纤数据总线传输来的各种数据进行汇总、整理、选择和过滤,并将处理器过滤后的最有效信息传输给飞行员。从而使得飞行员方便地掌握战场态势,飞行员可以根据综合电子战系统提供的信息选择最合理的作战方式,即选择规避、接触、对抗或者消灭敌方目标。

  洛.马公司国际项目经理乔.沃德诺普(Jon Waldrop)说道:“通过和战场指挥和控制节点(例如预警机)相交联,F-35 的电子战系统将确保不遗漏战场上的任何敌方目标,从而使孤立在飞机座舱中的飞行员对战场态势拥有最全面的了解。” 艾利克.布朗杨预言道:“F-35 的高度综合化电子战系统的性能将不亚于 F-22A,但是由于 F-35 的电子战系统更多的采用了民用超现成技术,所以其可靠性超过 F-22A 上 IEWS 一倍以上,而其成本只有 F-22 上 IEWS 的一半。”

F-35 的综合电子战系统是全数字式的,因此其设备尺寸、重量和耗电量都比 F-22 上的同等设备要减小很多,同时其综合核心处理器(ICP)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也比 F-22A 上的 CIP 更高。F-35 上的综合核心处理器的运算速度高达 1 兆次/秒(F-22A 上的共用综合处理器的运算速度为 105 亿次/秒,也就是说 F-35 战斗机上核心处理器的运算速度是 F-22A 上处理器运算速度的十倍——译者注),并且在 F-35 形成战斗力时,其 ICP 内存保留有容量扩大一倍的能力。乔.沃德诺普说道:“洛.马公司在 F-35 上选择了基于民用技术的综合核心处理器,这样和 F-22A 上的 ICP 相比,其成本大为降低,而性能大为提升。”

  德雷克说道:“F-35 的综合电子战系统可以为飞机提供全向、宽频的保护。如果你绕着 F-35 飞机走一圈的话,你不会发现任何外凸的电子战天线,因为我们将 6 个低可视度电子战天线内嵌入飞机结构之中,它们分别被嵌入主翼的前、后缘和水平尾翼的后缘。这 6 个电子战系统天线对于 F-35 战斗机的雷达隐身特性非常重要,其中一个天线能够识别敌方雷达的工作模式,还有两个天线则可以确定敌对雷达辐射电磁波的入射方向,而另外三个电子战天线是为四通道宽频电子战接收机(four-channel wideband EW receiver)工作的。”

  由 APG-81 有源相控阵雷达支持的各种任务传感器和电子战系统将首先探测到敌方目标,随后 F-35 上的光电跟踪系统(EOTS)内的激光测距仪将对目标进行探测。F-35 的机载相控阵雷达和电子战系统将在射频领域紧密合作:在综合电子战系统被动侦测系统(例如雷达告警器)的指示下,F-35 的机载相控阵雷达将对远距离目标进行快速而精确的定向扫描(针状窄波束精确扫描)。

  F-35 的机载雷达告警器能够分析、鉴别和跟踪敌方雷达信号,区分敌方雷达的工作模式,并能够对敌方雷达进行精确的定位。通过识别敌方雷达在信号特征(例如不同的频率、脉冲宽度和脉冲重复频率等)上的差异,F-35 的综合电子战系统可以区分敌方不同的雷达型号;而区分敌方雷达的工作模式相对比较困难,这要根据美军已经掌握的敌方各种雷达的不同工作模式下的信号特征来鉴别,这就需要强大的数据库系统的支持。

  F-35 战斗机的自我保护系统包括分管射频(RF)、红外(IR)对抗措施的两部任务管理器,而在 F-35 的后机身装有红外干扰弹发生器和雷达干扰箔条散布器,F-35 上先进的红外干扰弹散布器在体积上比它的前辈们要小得多,但是它却可以携带更多的红外干扰弹,以满足未来战场上高强度红外对抗的要求。F-35 的电子战系统在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上比它的前辈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洛.马公司宣称其平均故障时间间隔高达 440 小时,而 F-35 的机载自我诊断和故障隔离系统可以自动地为地勤保障人员提供故障信息和数据,由于 F-35 的电子战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想,所以地勤人员可以通过更换外场可更换模块(LRU)的方法,迅速地排除 F-35 战斗机电子战系统的故障。这样极大的简化了 F-35 战斗机的后勤保障难度,并大幅提高了战斗机的出勤率和完好率,成倍地增加了 F-35 战斗机的作战效能。

综合电子战系统的试验

  六年前,洛.马公司选择了英国 BAE 系统公司作为 F-35 战斗机的电子战系统总承包商,合同规定其发展周期为 10 年。布朗杨说道:“到目前为止,BAE 系统公司已经用了 4 年多的时间来研发 F-35 的电子战系统,BAE 系统公司已经基本完成了设计工作,并基本满足洛.马公司的需求。接下来,BAE 系统公司的工作重点将转移到该综合电子战系统的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上来。”

  目前,首架 SDD 型 F-35 战斗机(AA-1)已经于去年 2 月在洛.马公司位于德克萨斯州的沃兹堡工厂完成了最后总装,在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地面试验后,2006 年 12 月进行了首飞,从而揭开了F-35战斗机的飞行试验阶段的序幕(据估计 F-35 项目在 SDD 阶段共需要进行约 7,000 个架次的试飞)。但是最初的 7 架 SDD 型 F-35 试验样机的主要试飞科目是验证 F-35 的飞行品质、操纵性和稳定性、并拓展 F-35 的飞行包线,可能也会适当地进行一些武器投放试验。因此,这 7 架战斗机上将仅仅只安装最基本的航电设备,即仅安装支持基本通讯和导航的电子设备就可满足飞行试验要求。

  05 年 7 月,BAE 系统公司已经将其设计的 F-35 综合电子战系统安装到了一架 T-39 双发商务机上进行了飞行试验,试验是在位于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中国湖”海军航空武器测试中心进行的。德雷克说道:“为了验证 F-35 的电子战系统的性能,我们事先在地面上设置若干的雷达信号发生器,然后让装有 F-35 电子战设备的 T-39 飞机在空中收集射频模拟威胁信号,以模拟 F-35 战斗机对抗敌方地面防空系统的情况,试验结果证明 F-35 的电子战系统的性能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0.5 批次(Block0.5)的电子战系统

  在中国湖试验场进行的试验证明了 BAE 系统公司设计的电子战系统具有相当的成熟性,该系统已经投入试生产阶段。BAE 系统公司试生产阶段的电子战系统将在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纳什华(Nashua)进行测试。

  目前,洛.马公司的沃兹堡工厂已经接收了第一套综合电子战设备,即 0.5 批次(Block0.5)的电子战系统,该批次是最初的装机电子战系统,BAE 系统仅提供了部分电子战系统硬件和大约 35%的软件。但是,这对于 F-35 的飞行品质试飞和拓展飞行包线科目来说,已经够用了。按照计划,BAE 系统公司将在 2007 年开始交付功能更为强大的 1.0 批次(Block1.0)的电子战系统,Block1.0 的电子战系统软、硬件设备齐全,安装了 Block1.0的 电子战系统的 F-35 战斗机将有望形成初始作战能力(IOC),洛.马公司希望将 Block1.0 的电子战系统安装到低速率初始生产型(LRIP)的 F-35 战斗机上,以便美国空军对 F-35 战斗机进行操作试验与评估(OT&E)。

  洛.马公司计划在模拟环境中测试 Block0.5 的电子战系统,洛.马将在 F-35 战斗机的飞行仿真模拟器中对其电子战系统进行测试,工程人员将在模拟器中输入敌方雷达的射频信号,以考核 F-35 的电子战系统能否辨认、跟踪和对抗敌方的雷达,据报道,在 F-35 的电子战系统进行的仿真模拟试验中,有 1,400 次计算机模拟试验是对抗红外制导导弹,而另外 250 次则是模拟对抗雷达制导导弹,相对于实际的飞行试验而言,电子战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模拟试验要便宜得多。除了模拟器试验之外,洛.马公司还将在一个户外的全尺寸 F-35 飞机模型上对电子战系统进行测试,该全尺寸模型通过一个塔台被固定在高空,电子战系统将被安装到这个模型上,其他的飞机在空中使用雷达照射这个模型,这样洛.马就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测试 F-35 的电子战系统。布朗杨透露:“F-35 的电子战系统的飞行试验计划将在 2007 年春季展开,届时,F-35 的电子战系统将和其他传感器一起安装到洛.马的 F-35 航电系统试验机(其平台是波音 737 飞机)上进行试验。”

BAE 系统公司将在 2007 年 3 月向洛.马交付功能完善的电子战系统,而 SDD 型的 F-35A 战斗机计划在 2008 年冬季开始进行电子战系统的飞行试验科目。据悉,装备美军和其他 JSF 项目参与国的 F-35 战斗机上的电子战系统将没有差别。

电子战系统的优化设计

  据 BAE 系统公司 F-35 项目的副总负责人丹.格布尔(Dan.Gobel)介绍:“F-35 的电子战系统在发展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可支持性的要求,在项目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制定了研制目标,当项目进入关键设计评审(CSR)阶段时,我们研发的电子战系统的结构重量比预计的目标轻了 10%。”去年,BAE 系统公司证实其开发的电子战系统的重量仅为 185 磅(84 千克)。

  在 F-35 的电子战系统开发过程中,英国 BAE 系统公司借鉴了许多以前的成熟技术和经验,例如,BAE 系统公司曾开发了 F-22A 战斗机上的 AN/ALR-94 雷达告警器和其他电子对抗子系统,在 F-35 的电子战系统开发过程中,BAE 系统公司充分借鉴了在开发 F-22A 电子战系统中得到的经验。德雷克说道:“F-22A 和 F-35 战斗机的电子战系统不仅存在着继承性,而且存在着关联性,所以其发展是互相借鉴、互为补充的,我们从 F-22A 的试飞和发展过程中得到的经验会用在 F-35 电子战系统的开发之中,当然,F-35 电子战系统技术上的突破反过来也会用于改进 F-22A 的电子战系统。

  F-35 的电子战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易于生产性,可支持性和低成本性,这样,能够极大地降低 F-35 电子战系统的生产成本和风险性,并能提高系统可靠性。

  F-35 的电子战系统采用开放式架构设计,便于日后和其他系统的综合和升级。该系统多采用工业标准部件,其软件采用 C++语言编写,F-35 的航电系统设计者在系统硬件中更多的设置了可插拔部件,并增设了许多预留接口,以便于日后系统硬件的升级。

  F-35 的航电系统中很多传感器是相互交联的。比如 F-35 的 AAQ-37 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EODAS 由 6 个分布在机身各处的光电传感器组成,它们与机身设计融合在一起,并不需要外置一个专门的设备舱。六个红外传感器被埋置在 F-35 机身四周的不同的部位上,这样就可以为飞行员提供一个围绕飞机机身的全景视野,飞行员能够“看透”飞机的底部和侧面,没有任何观察死角。因此 F-35 的座舱没必要象其他空优战机那样把座舱过分突出(目前的 F-35 后向视野较窄),也能获得比其他战机更好的飞行员视界,空战时飞行员能通过头盔显示器得到周围 360 度的空情信息。EODAS 在红外范围内工作,它能识别并跟踪逼近飞机的有危险目标,比如敌方的导弹或者战斗机,它极大地增强了飞行员对战场的全方位感知能力。虽然 EODAS 并不是 F-35 综合电子战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其强大的探测功能有助于电子战系统发现敌方危险目标,由于电子战系统的雷达告警器探测的是射频雷达信号,而 EODAS 探测的是红外信号,因此 EODAS 和电子战系统结合使用,将使 F-35 拥有“射频-红外“(RF-IR)双重监视能力,这将极大地提高了 F-35 的战场生存能力。

布朗杨说道:“在战场上,飞行员必须对敌我双方的目标保持连续的监视。而电子战系统和 EODAS 的结合使用可以减小飞行员的工作量,但是最后还是要由飞行员来决定不同敌方目标的威胁级别。在远程侦查情况下,飞行员就会有更多时间来判别不同目标的威胁等级。只要 F-35 的综合电子战系统和其他传感器在持续工作,F-35 的飞行员就有能力在敌人发现自己之前,作出决策:或者规避,或者首先向敌方目标发起攻击。”

  当 F-35 的飞行员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机载综合传感器系统为飞行员提供战场的实时监控是非常重要的。当然,F-35 的飞行员掌握战场态势并不仅限于机载传感器(机载雷达、EODAS 系统和综合电子战系统),实际上他更多的倚赖于美国庞大的信息情报系统,例如为其提供情报的 E-3“望楼”预警机、E-8C“联合星”监视飞机、与空中和地面情报系统连接的数据链,和其它战斗机连接的数据链,甚至来源于太空和海基的情报收集系统。当然所有这些战术/攻防情报信息是经过 F-35 的机载综合核心处理器(ICP)处理后,才以最简洁明了的方式显示到飞行员面前的大型平板显示器上的。

  在航电系统综合化方面,JSF 团队提出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技术概念,例如 JSF 团队提出的以一种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向飞行员提供大量的信息的概念,以确保 F-35 的飞行员在面对任何对手的时候,都能掌握战术上的主动权。另外,F-35 的航电系统采用开放式架构设计,使用民用现成元器件(也被称为“商业货架式产品”),这样既降低了航电系统的成本和维护难度,并且便于日后的系统升级,这同样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F-35 上光电跟踪系统(EOTS)不仅可以用来探测空中目标,还可以用来探测地面目标。其在对地面目标的前视红外成像可将目标放大 4 倍,以求得到分辨率较高的红外图像。另外 EOTS 系统还具有激光定位和标准的能力,并引导激光指导武器打击地面目标

APG-81 有源电扫相控阵雷达拥有众多的对空和对地工作模式,其雷达探测到的战场态势还可以通过战术数据链系统在整个 F-35 编队之间进行共享

F-35 的综合电子战系统可以为飞机提供全向、宽频的保护。6 个低可视度电子战天线被内嵌入飞机结构之中,它们分别被嵌入主翼的前、后缘和水平尾翼的后缘。一个天线能够识别敌方雷达的工作模式,还有两个天线则可以确定敌对雷达辐射电磁波的入射方向,而另外三个电子战天线是为四通道宽频电子战接收机

洛.马公司还将在一个户外的全尺寸 F-35 飞机模型上对电子战系统进行测试,该全尺寸模型通过一个塔台被固定在高空,电子战系统将被安装到这个模型上,其他的飞机在空中使用雷达照射这个模型,这样洛.马就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测试 F-35 的电子战系统

F-35 的 AAQ-37 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与机身设计融合在一起,六个红外传感器被埋置在F-35机身四周的不同的部位上,这样就可以为飞行员提供一个围绕飞机机身的全景视野,飞行员能够“看透”飞机的底部和侧面,没有任何观察死角
calvinzeng02 发表于 2015-11-1 12:28
我明白的尼构想 但是这样的没有体系F35组队 有个缺陷

就是保持雷达静默的F35在前面 雷达开机的F35在后 ...


假设f35裸机出来而没有预警机的支持微妙是天方夜谭了另外,f35的雷达告警机是BAE 在 F-22A 的 AN/ALR-94 雷达告警器和其他电子对抗子系统基础上开发的,在 F-35 的电子战系统开发过程中,性能相当了得。而alr94可以在七百公里外发现辐射源,如果三代机保持雷达沉默,那就是让f35爽死了,雷达告警机配合apg81的lpi 低截获模式,可以让预警机和三代机无所遁形。而aim120d 的双向武器数据链叶可以让三代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得时候就被中距弹击落


转: F-35的电子系统,供大家做个了解.
资料主要来自美国的《AVIONICS》刊物和空中之翼网站
http /wwwafwingcom/aircraft/f35-fighter-iews_2.html

因CD纪律原因,务必请各位不要讨论我国的相关情况.

F-35的综合电子战系统(IEWS)具有雷达告警、信号收集和分析,被动式辐射定位和电子对抗能力,该综合电子战系统与战斗机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光电传感器系统高度融合。其设计目的就是最有效地向飞行员提供战场态势,从而使F-35在战场上远离危险的境地。

  电子战系统(EWS)在现代空战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电子战包括对敌方信号的收集,辨别和定位,以便提前探测敌方的雷达和来袭导弹,并实施相应的反制措施和对抗手段瓦解敌方的作战能力。虽然美军配备有专门的电子战飞机(例如空军的 EF-111 和海军的 EA-6B),但是 F-35 战斗机仍然装备了功能强大的综合电子战系统,以便能够同时处理空对空和空对地的电子战任务。F-35 的电子战争系统能够极大地增强飞行员对战场态势的感知能力,并可以对敌方空中和地面的目标进行准确地辨认、定位、跟踪和打击。

  F-35 的航电系统设计师试图将战斗机的航电系统综合化程度提高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其电子战系统和飞机的各个任务子系统高度融合。BAE 系统公司的 F-35 项目主管兼 F-35 战斗机电子战系统设计师马克.德雷克(Mark Drake)解释到:“我们用老旧的 F-14 战斗机打个比方,F-14 战斗机装备的是联合式电子战系统(FEWS),飞机上有一个专用的模块用于容纳雷达告警接收机(RWR),而另一个模块用于容纳干扰箔条散布器;飞行员在一个多功能显示器上控制机载导弹的发射,而在另一个多功能显示器上对战场环境进行监视,也就是说飞行员就是最后的信息综合处理器(CIP),其工作量异常巨大。相反的,F-35 的电子战系统大为简化了飞行员的工作量,在 F-35 航电系统设计之初,工程人员就提出将飞机的电子战系统和飞机的各个任务子系统高度融合。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F-35 航电系统负责人艾利克.布朗杨(Eric Branyan)说道:“虽然 F-35 并不是第一种装备综合式电子战系统的战斗机(在它之前,F-22A 就拥有了综合式电子战系统),但是 F-35 战斗机上的电子战系统带来了一次技术上的革命,它使得战斗机上各种电子战子设备可以联合起来运作。F-35 上先进的光纤高速数据总线系统和共用综合处理器(ICP)可以处理大量的信息,并将经过过滤的信息以最简洁的方式显示给飞行员,从而大幅度地减小了飞行员的工作量,使他们能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空战中的战略和战术运用上,这就是 F-35 战斗机最大的优势。”

高度综合化的电子战系统

  F-35 的电子战系统综合了机载 AN/APG-81 有源电扫相控阵雷达(AESA),通信、导航、识别系统(CNI)和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F-35 的电子战系统拥有大量专用天线,当然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也可为电子战系统服务,例如 AESA 可执行电子战支援和信号收集、分析的任务。由于 AESA 能够提供非常强的定向射频(DRF)输出能力,F-35 可利用其综合电子战系统中的雷达告警接收机(RWR)与 APG-81 相配合工作,雷达告警接收机能为 APG-81 雷达提供敌机精确的目标方位指示,在此指示下,APG-81 雷达可以不采用大空域扫描方式,而采用 2°×2°(方位×俯仰)的针状窄波束对所指示的方向进行精确扫描,在减小被截获概率的同时提高搜索效率。即 F-35 的电扫相控阵雷达完全在电子战系统的控制之下对敌机进行定向扫描,从而大大提高了 F-35 的战场生存能力。

  和老旧的联合式电子战系统(FEWS)相比,综合电子战系统(IEWS)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对电力系统的要求更低,并且成本低廉,IEWS 可大幅度增强现代战斗机的战场生存能力。综合电子战系统通过和机载 AESA 雷达系统交联,即提高了雷达的工作效能,又缩短了综合电子战系统的反应时间。艾利克.布朗杨说道:“F-35 的机载综合电子战系统和相控阵雷达系统的结合非常完美!”

  F-35 的机载综合电子战系统的综合化水平是世界上所有战斗机中最高的,通过 F-35 的综合核心处理器(ICP),其综合电子战系统不仅和 APG-81 雷达相交联,还和其它的机载任务传感器相连通。当电子战系统的综合化程度达到了这个水平的时候,其机载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传感器也可支持电子战系统的对抗措施。虽然基于射频(RF)信号的电子战系统和基于红外(IR)信号的分布式孔径系统是在不同的电磁波频率范围内分开地运作的,但是,通过功能强大的机载综合核心处理器,它们也可以交联在一起进行工作。以前,在老旧的战斗机上,电子战系统的传感器和红外光电侦测系统的传感器是互相独立工作的,飞行员要分别操作电子战系统和光电侦测系统的传感器来探测到的威胁目标,并在座舱内不同的显示器上读取不同传感器的探测到的不同信息,其工作量过大。而 F-35 上的高度综合化的电子战系统可以将各种不同的传感器交联起来,并自动对比各种传感器探测到的威胁目标,经过信息过滤后,自动将最佳结果显示给飞行员,这极大的减轻了飞行员的工作负担。如此高的自动化水平使飞行员更为高效地掌握战场态势,从而大大缩短了飞行员实施电子对抗措施的决策和反应时间
F-35 上的综合核心处理器能够将各种传感器通过光纤数据总线传输来的各种数据进行汇总、整理、选择和过滤,并将处理器过滤后的最有效信息传输给飞行员。从而使得飞行员方便地掌握战场态势,飞行员可以根据综合电子战系统提供的信息选择最合理的作战方式,即选择规避、接触、对抗或者消灭敌方目标。

  洛.马公司国际项目经理乔.沃德诺普(Jon Waldrop)说道:“通过和战场指挥和控制节点(例如预警机)相交联,F-35 的电子战系统将确保不遗漏战场上的任何敌方目标,从而使孤立在飞机座舱中的飞行员对战场态势拥有最全面的了解。” 艾利克.布朗杨预言道:“F-35 的高度综合化电子战系统的性能将不亚于 F-22A,但是由于 F-35 的电子战系统更多的采用了民用超现成技术,所以其可靠性超过 F-22A 上 IEWS 一倍以上,而其成本只有 F-22 上 IEWS 的一半。”

F-35 的综合电子战系统是全数字式的,因此其设备尺寸、重量和耗电量都比 F-22 上的同等设备要减小很多,同时其综合核心处理器(ICP)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也比 F-22A 上的 CIP 更高。F-35 上的综合核心处理器的运算速度高达 1 兆次/秒(F-22A 上的共用综合处理器的运算速度为 105 亿次/秒,也就是说 F-35 战斗机上核心处理器的运算速度是 F-22A 上处理器运算速度的十倍——译者注),并且在 F-35 形成战斗力时,其 ICP 内存保留有容量扩大一倍的能力。乔.沃德诺普说道:“洛.马公司在 F-35 上选择了基于民用技术的综合核心处理器,这样和 F-22A 上的 ICP 相比,其成本大为降低,而性能大为提升。”

  德雷克说道:“F-35 的综合电子战系统可以为飞机提供全向、宽频的保护。如果你绕着 F-35 飞机走一圈的话,你不会发现任何外凸的电子战天线,因为我们将 6 个低可视度电子战天线内嵌入飞机结构之中,它们分别被嵌入主翼的前、后缘和水平尾翼的后缘。这 6 个电子战系统天线对于 F-35 战斗机的雷达隐身特性非常重要,其中一个天线能够识别敌方雷达的工作模式,还有两个天线则可以确定敌对雷达辐射电磁波的入射方向,而另外三个电子战天线是为四通道宽频电子战接收机(four-channel wideband EW receiver)工作的。”

  由 APG-81 有源相控阵雷达支持的各种任务传感器和电子战系统将首先探测到敌方目标,随后 F-35 上的光电跟踪系统(EOTS)内的激光测距仪将对目标进行探测。F-35 的机载相控阵雷达和电子战系统将在射频领域紧密合作:在综合电子战系统被动侦测系统(例如雷达告警器)的指示下,F-35 的机载相控阵雷达将对远距离目标进行快速而精确的定向扫描(针状窄波束精确扫描)。

  F-35 的机载雷达告警器能够分析、鉴别和跟踪敌方雷达信号,区分敌方雷达的工作模式,并能够对敌方雷达进行精确的定位。通过识别敌方雷达在信号特征(例如不同的频率、脉冲宽度和脉冲重复频率等)上的差异,F-35 的综合电子战系统可以区分敌方不同的雷达型号;而区分敌方雷达的工作模式相对比较困难,这要根据美军已经掌握的敌方各种雷达的不同工作模式下的信号特征来鉴别,这就需要强大的数据库系统的支持。

  F-35 战斗机的自我保护系统包括分管射频(RF)、红外(IR)对抗措施的两部任务管理器,而在 F-35 的后机身装有红外干扰弹发生器和雷达干扰箔条散布器,F-35 上先进的红外干扰弹散布器在体积上比它的前辈们要小得多,但是它却可以携带更多的红外干扰弹,以满足未来战场上高强度红外对抗的要求。F-35 的电子战系统在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上比它的前辈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洛.马公司宣称其平均故障时间间隔高达 440 小时,而 F-35 的机载自我诊断和故障隔离系统可以自动地为地勤保障人员提供故障信息和数据,由于 F-35 的电子战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想,所以地勤人员可以通过更换外场可更换模块(LRU)的方法,迅速地排除 F-35 战斗机电子战系统的故障。这样极大的简化了 F-35 战斗机的后勤保障难度,并大幅提高了战斗机的出勤率和完好率,成倍地增加了 F-35 战斗机的作战效能。

综合电子战系统的试验

  六年前,洛.马公司选择了英国 BAE 系统公司作为 F-35 战斗机的电子战系统总承包商,合同规定其发展周期为 10 年。布朗杨说道:“到目前为止,BAE 系统公司已经用了 4 年多的时间来研发 F-35 的电子战系统,BAE 系统公司已经基本完成了设计工作,并基本满足洛.马公司的需求。接下来,BAE 系统公司的工作重点将转移到该综合电子战系统的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上来。”

  目前,首架 SDD 型 F-35 战斗机(AA-1)已经于去年 2 月在洛.马公司位于德克萨斯州的沃兹堡工厂完成了最后总装,在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地面试验后,2006 年 12 月进行了首飞,从而揭开了F-35战斗机的飞行试验阶段的序幕(据估计 F-35 项目在 SDD 阶段共需要进行约 7,000 个架次的试飞)。但是最初的 7 架 SDD 型 F-35 试验样机的主要试飞科目是验证 F-35 的飞行品质、操纵性和稳定性、并拓展 F-35 的飞行包线,可能也会适当地进行一些武器投放试验。因此,这 7 架战斗机上将仅仅只安装最基本的航电设备,即仅安装支持基本通讯和导航的电子设备就可满足飞行试验要求。

  05 年 7 月,BAE 系统公司已经将其设计的 F-35 综合电子战系统安装到了一架 T-39 双发商务机上进行了飞行试验,试验是在位于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中国湖”海军航空武器测试中心进行的。德雷克说道:“为了验证 F-35 的电子战系统的性能,我们事先在地面上设置若干的雷达信号发生器,然后让装有 F-35 电子战设备的 T-39 飞机在空中收集射频模拟威胁信号,以模拟 F-35 战斗机对抗敌方地面防空系统的情况,试验结果证明 F-35 的电子战系统的性能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0.5 批次(Block0.5)的电子战系统

  在中国湖试验场进行的试验证明了 BAE 系统公司设计的电子战系统具有相当的成熟性,该系统已经投入试生产阶段。BAE 系统公司试生产阶段的电子战系统将在位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纳什华(Nashua)进行测试。

  目前,洛.马公司的沃兹堡工厂已经接收了第一套综合电子战设备,即 0.5 批次(Block0.5)的电子战系统,该批次是最初的装机电子战系统,BAE 系统仅提供了部分电子战系统硬件和大约 35%的软件。但是,这对于 F-35 的飞行品质试飞和拓展飞行包线科目来说,已经够用了。按照计划,BAE 系统公司将在 2007 年开始交付功能更为强大的 1.0 批次(Block1.0)的电子战系统,Block1.0 的电子战系统软、硬件设备齐全,安装了 Block1.0的 电子战系统的 F-35 战斗机将有望形成初始作战能力(IOC),洛.马公司希望将 Block1.0 的电子战系统安装到低速率初始生产型(LRIP)的 F-35 战斗机上,以便美国空军对 F-35 战斗机进行操作试验与评估(OT&E)。

  洛.马公司计划在模拟环境中测试 Block0.5 的电子战系统,洛.马将在 F-35 战斗机的飞行仿真模拟器中对其电子战系统进行测试,工程人员将在模拟器中输入敌方雷达的射频信号,以考核 F-35 的电子战系统能否辨认、跟踪和对抗敌方的雷达,据报道,在 F-35 的电子战系统进行的仿真模拟试验中,有 1,400 次计算机模拟试验是对抗红外制导导弹,而另外 250 次则是模拟对抗雷达制导导弹,相对于实际的飞行试验而言,电子战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模拟试验要便宜得多。除了模拟器试验之外,洛.马公司还将在一个户外的全尺寸 F-35 飞机模型上对电子战系统进行测试,该全尺寸模型通过一个塔台被固定在高空,电子战系统将被安装到这个模型上,其他的飞机在空中使用雷达照射这个模型,这样洛.马就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测试 F-35 的电子战系统。布朗杨透露:“F-35 的电子战系统的飞行试验计划将在 2007 年春季展开,届时,F-35 的电子战系统将和其他传感器一起安装到洛.马的 F-35 航电系统试验机(其平台是波音 737 飞机)上进行试验。”

BAE 系统公司将在 2007 年 3 月向洛.马交付功能完善的电子战系统,而 SDD 型的 F-35A 战斗机计划在 2008 年冬季开始进行电子战系统的飞行试验科目。据悉,装备美军和其他 JSF 项目参与国的 F-35 战斗机上的电子战系统将没有差别。

电子战系统的优化设计

  据 BAE 系统公司 F-35 项目的副总负责人丹.格布尔(Dan.Gobel)介绍:“F-35 的电子战系统在发展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可支持性的要求,在项目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制定了研制目标,当项目进入关键设计评审(CSR)阶段时,我们研发的电子战系统的结构重量比预计的目标轻了 10%。”去年,BAE 系统公司证实其开发的电子战系统的重量仅为 185 磅(84 千克)。

  在 F-35 的电子战系统开发过程中,英国 BAE 系统公司借鉴了许多以前的成熟技术和经验,例如,BAE 系统公司曾开发了 F-22A 战斗机上的 AN/ALR-94 雷达告警器和其他电子对抗子系统,在 F-35 的电子战系统开发过程中,BAE 系统公司充分借鉴了在开发 F-22A 电子战系统中得到的经验。德雷克说道:“F-22A 和 F-35 战斗机的电子战系统不仅存在着继承性,而且存在着关联性,所以其发展是互相借鉴、互为补充的,我们从 F-22A 的试飞和发展过程中得到的经验会用在 F-35 电子战系统的开发之中,当然,F-35 电子战系统技术上的突破反过来也会用于改进 F-22A 的电子战系统。

  F-35 的电子战系统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易于生产性,可支持性和低成本性,这样,能够极大地降低 F-35 电子战系统的生产成本和风险性,并能提高系统可靠性。

  F-35 的电子战系统采用开放式架构设计,便于日后和其他系统的综合和升级。该系统多采用工业标准部件,其软件采用 C++语言编写,F-35 的航电系统设计者在系统硬件中更多的设置了可插拔部件,并增设了许多预留接口,以便于日后系统硬件的升级。

  F-35 的航电系统中很多传感器是相互交联的。比如 F-35 的 AAQ-37 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EODAS 由 6 个分布在机身各处的光电传感器组成,它们与机身设计融合在一起,并不需要外置一个专门的设备舱。六个红外传感器被埋置在 F-35 机身四周的不同的部位上,这样就可以为飞行员提供一个围绕飞机机身的全景视野,飞行员能够“看透”飞机的底部和侧面,没有任何观察死角。因此 F-35 的座舱没必要象其他空优战机那样把座舱过分突出(目前的 F-35 后向视野较窄),也能获得比其他战机更好的飞行员视界,空战时飞行员能通过头盔显示器得到周围 360 度的空情信息。EODAS 在红外范围内工作,它能识别并跟踪逼近飞机的有危险目标,比如敌方的导弹或者战斗机,它极大地增强了飞行员对战场的全方位感知能力。虽然 EODAS 并不是 F-35 综合电子战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其强大的探测功能有助于电子战系统发现敌方危险目标,由于电子战系统的雷达告警器探测的是射频雷达信号,而 EODAS 探测的是红外信号,因此 EODAS 和电子战系统结合使用,将使 F-35 拥有“射频-红外“(RF-IR)双重监视能力,这将极大地提高了 F-35 的战场生存能力。

布朗杨说道:“在战场上,飞行员必须对敌我双方的目标保持连续的监视。而电子战系统和 EODAS 的结合使用可以减小飞行员的工作量,但是最后还是要由飞行员来决定不同敌方目标的威胁级别。在远程侦查情况下,飞行员就会有更多时间来判别不同目标的威胁等级。只要 F-35 的综合电子战系统和其他传感器在持续工作,F-35 的飞行员就有能力在敌人发现自己之前,作出决策:或者规避,或者首先向敌方目标发起攻击。”

  当 F-35 的飞行员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机载综合传感器系统为飞行员提供战场的实时监控是非常重要的。当然,F-35 的飞行员掌握战场态势并不仅限于机载传感器(机载雷达、EODAS 系统和综合电子战系统),实际上他更多的倚赖于美国庞大的信息情报系统,例如为其提供情报的 E-3“望楼”预警机、E-8C“联合星”监视飞机、与空中和地面情报系统连接的数据链,和其它战斗机连接的数据链,甚至来源于太空和海基的情报收集系统。当然所有这些战术/攻防情报信息是经过 F-35 的机载综合核心处理器(ICP)处理后,才以最简洁明了的方式显示到飞行员面前的大型平板显示器上的。

  在航电系统综合化方面,JSF 团队提出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技术概念,例如 JSF 团队提出的以一种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向飞行员提供大量的信息的概念,以确保 F-35 的飞行员在面对任何对手的时候,都能掌握战术上的主动权。另外,F-35 的航电系统采用开放式架构设计,使用民用现成元器件(也被称为“商业货架式产品”),这样既降低了航电系统的成本和维护难度,并且便于日后的系统升级,这同样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F-35 上光电跟踪系统(EOTS)不仅可以用来探测空中目标,还可以用来探测地面目标。其在对地面目标的前视红外成像可将目标放大 4 倍,以求得到分辨率较高的红外图像。另外 EOTS 系统还具有激光定位和标准的能力,并引导激光指导武器打击地面目标

APG-81 有源电扫相控阵雷达拥有众多的对空和对地工作模式,其雷达探测到的战场态势还可以通过战术数据链系统在整个 F-35 编队之间进行共享

F-35 的综合电子战系统可以为飞机提供全向、宽频的保护。6 个低可视度电子战天线被内嵌入飞机结构之中,它们分别被嵌入主翼的前、后缘和水平尾翼的后缘。一个天线能够识别敌方雷达的工作模式,还有两个天线则可以确定敌对雷达辐射电磁波的入射方向,而另外三个电子战天线是为四通道宽频电子战接收机

洛.马公司还将在一个户外的全尺寸 F-35 飞机模型上对电子战系统进行测试,该全尺寸模型通过一个塔台被固定在高空,电子战系统将被安装到这个模型上,其他的飞机在空中使用雷达照射这个模型,这样洛.马就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测试 F-35 的电子战系统

F-35 的 AAQ-37 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与机身设计融合在一起,六个红外传感器被埋置在F-35机身四周的不同的部位上,这样就可以为飞行员提供一个围绕飞机机身的全景视野,飞行员能够“看透”飞机的底部和侧面,没有任何观察死角
davidxtb 发表于 2015-11-1 12:24
即使雷达开机,都还是可以隐身,在apg77已经引入了lpi 模式,apg 81也一样继承了这个技术。
很难相信美国会把F22的关键技术用于 F35的出口版本

因为只要一出口 就可能技术泄密

而且F35要保持零击落 才能保持技术不被泄密

所以即使是出口给别的盟友 也是把F35各个部件进行打包处理 防止泄密 而且有问题维修都是发回美国修理

所以我个人认为 美国在雷达方面的技术领先 更多是概念上的 而非技术上 就是说只要知道其中原理 可以反



这样F35对三代机的压制 是建立在美国雷达的领先上的 一旦雷达不再具备压制性的领先地位

F35 就会失去优势

所以我觉得 F35 还是不具备完全压制三代机的能力

暂时只有F22 具备对三代机的完全压制能力 无论是雷达 机动 还是隐身 全方位压制 不像F35 只是依赖隐身

很难相信美国会把F22的关键技术用于 F35的出口版本

因为只要一出口 就可能技术泄密

那个是基本的能力,必备的。无需担心他没有
假设也还是要有事实基础的吧,你去看看购买f35的那些国家中,谁没有预警机?
另外,alq94号称可以在七 ...
没有预警机的F35买家还是有的。
再说了,现在在销售的预警机大多都是相控阵性能都不错,没有你想像的那么糟糕。
而且预警机的探测能力和战斗机相比有巨大优势,从探测距离到经常被忽视的探测范围。

阿宅发发 发表于 2015-11-1 12:56
没有预警机的F35买家还是有的。
再说了,现在在销售的预警机大多都是相控阵性能都不错,没有你想像的那 ...


具体是哪一家?
预警机也就是alr94的四百公里水平吧?alr94这种已经可以然后隐身机保持自己的战场单向透明的优势了

资料:
ALR-94是迄今为止战斗机上装备的最有效的无源系统,被称作F-22上技术最复杂的设备。它能在各个频段提供360°的方位覆盖,对前方区域还能提供仰角覆盖。ALR-94有两种工作模式,一是在敌机用雷达对F-22进行搜索时,ALR-94可以无源地侦收到460千米外的目标,先于敌机发现对方并进行探测、跟踪和识别,敌机到220千米附近时,则引导APG-77的探测方向,使雷达以2°´2°的波束宽度探测目标。根据目标的威胁等级,雷达可以调整脉冲功率和数量,用最少的能量实现对目标的跟踪。第二种模式是针对近距离高威胁等级的辐射源。如果敌方雷达开机,则ALR-94就能够提供导弹攻击所需的全部信息,引导空空导弹对辐射源实施攻击,使得该导弹实际起到反辐射导弹的作用。

ALR-94组合了雷达告警、电子支援措施(ESM)、精确测向和窄波束交替搜索与跟踪功能。其性能比在大多数其它战斗机上安装的简单雷达告警系统强得多。它除了能探测主瓣信号外,还能探测旁瓣辐射,并且能对任何一个辐射目标进行精确的定位与跟踪。

阿宅发发 发表于 2015-11-1 12:56
没有预警机的F35买家还是有的。
再说了,现在在销售的预警机大多都是相控阵性能都不错,没有你想像的那 ...

Screenshot_2015-11-01-13-08-03.png (292.83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1-1 13:10 上传


具体是哪一家?
预警机也就是alr94的四百公里水平吧?alr94这种已经可以然后隐身机保持自己的战场单向透明的优势了

资料:
ALR-94是迄今为止战斗机上装备的最有效的无源系统,被称作F-22上技术最复杂的设备。它能在各个频段提供360°的方位覆盖,对前方区域还能提供仰角覆盖。ALR-94有两种工作模式,一是在敌机用雷达对F-22进行搜索时,ALR-94可以无源地侦收到460千米外的目标,先于敌机发现对方并进行探测、跟踪和识别,敌机到220千米附近时,则引导APG-77的探测方向,使雷达以2°´2°的波束宽度探测目标。根据目标的威胁等级,雷达可以调整脉冲功率和数量,用最少的能量实现对目标的跟踪。第二种模式是针对近距离高威胁等级的辐射源。如果敌方雷达开机,则ALR-94就能够提供导弹攻击所需的全部信息,引导空空导弹对辐射源实施攻击,使得该导弹实际起到反辐射导弹的作用。

ALR-94组合了雷达告警、电子支援措施(ESM)、精确测向和窄波束交替搜索与跟踪功能。其性能比在大多数其它战斗机上安装的简单雷达告警系统强得多。它除了能探测主瓣信号外,还能探测旁瓣辐射,并且能对任何一个辐射目标进行精确的定位与跟踪。
calvinzeng02 发表于 2015-11-1 12:28
我明白的尼构想 但是这样的没有体系F35组队 有个缺陷

就是保持雷达静默的F35在前面 雷达开机的F35在后 ...
在发现目标前静默战机不需要推前太多。
组网的战机向各个方向飞行的都有,毕竟不是只有一架飞机。
如果感知到敌方从侧翼袭来(这已经是把对方放到一个有利条件下了),那么前方高危区的飞机可以掉头逃逸,并请求后方飞机支援,后方飞机便可以调整方向正对敌方战机,再次获得信息主动权。虽然看似是肥电被迫撤退,但其实是以退为进,不做无谓牺牲,三代机依旧是能被单方面吊打。
而如果反过来,肥电出现在对面三代机侧面呢?结果不敢想象。
目前红外探测设备还没达到雷达的探测水平,否则反隐身早就不是什么难题了,红外弹打天下。
中美俄都不是傻子,隐身飞机如果没有优势的话谁会去花费巨资倾力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