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航母和能作战之间还有多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21:09:13

http://info.3g.qq.com/g/s?icfa=mil_h&aid=mil_ss&id=mil_20151028042020&pos=mili_newmiltt&i_f=0

原标题:浮动的基地与城市——航空母舰的海上保障

劈波斩浪的巨大身躯、紧张忙碌的飞行甲板、整齐排列的作战飞机,还有刺激肾上腺素的弹射起飞和降落着舰……一谈到航空母舰,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其实,航空母舰的日常活动远不止表面上看到的这些。作为前沿部署、快速反应的机动力量,航空母舰多数时候都远离指挥中枢和后方母港,想要持续发挥出作战威力,自身就必须成为一个功能全面、运转高效的活动基地。下面就以美国海军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为例介绍相关情况。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的航空母舰,“尼米兹”级单舰满载排水量约有10万吨,可搭载近百架各式飞机。包括操舰人员、飞行人员和海军陆战队官兵在内,航母上的人员编制可超过6000人,这比不少美国城镇的常住人口还多。而要保障这么多人在出海后仍能正常进行工作和生活,必要的配套设施可是一个都不能少。在300多米长、上下分为十几层的庞大舰身内,除了工作舱室、库房和人员住所外,还分布着许多生活服务站点,如厨房、餐厅、医务室、邮政所(每艘航母都有自己的邮政编码)、广播站、电视台、放映厅、图书馆、综合商店、浴室、洗衣房、理发室、健身房、印刷车间和小型教堂等一应俱全。这些站点多数都设在专用舱室中,有的则利用其它舱室的空间,24小时满足舰上人员的日常需求,难怪航母会被称为“浮动的海上城市”。

强劲的动力、精良的装备、齐全的设施还只是航母的物质基础,要让这座异常复杂的超级战舰运转起来形成战斗力,人员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协作才是关键。按照美国海军的现行规定,航母上配有舰长和副舰长各一人,下设行政、航海、航空、工程、维护、武器、作战、训练、供应、医疗等多个职能部门,每个部门又下辖若干勤务分队,如航空部门就设有分别负责飞机在甲板上的调度与安全、弹射器与阻拦装置操作、机库内部管理、燃料加注、飞行管制等多个分队。此外,相对独立的舰载机联队在随舰行动时也是航母组织体系的一部分,也包含管理、作战、维护等部门。


上至舰长下到水手,航母上每个岗位都制定有详尽细致的工作条例,每个人都要熟悉自己的业务范围和操作流程。各岗位各部门之间也有尽可能明确的协作关系,力求做到组织严密、环环相扣、分工明确、执行高效。对于一舰之长,与其说他是作战指挥官,倒不如说他更像是一家大公司的CEO,通过副手和各部门长管理舰上的各项事务。而在投入实战时,航母要与其它舰艇编组成航母战斗群,作为旗舰搭载编队司令部人员,接受编队司令的指挥,至于空中打击任务是由舰载机联队指挥官负责。航母舰长则要确保本舰人员到位、软硬件齐备、各系统正常运作,其手下各级军官士官也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指挥监管能力,保障整个编队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

周密的组织和严格的训练可以使得舰员按部就班奉命行事,但人并不简单地等同于机器上的零件。在通常情况下,美军航母的一个标准运转周期为18个月,其中训练、执勤和休整各占1/3,也就是说至少有半年时间都要远赴海外。而在航母上服役可不像电影《壮志凌云》表现的那样总是充满着刺激和激情,尤其是对基层官兵来说,日复一日的轮班工作既紧张繁重又单调乏味。航母虽大,个人的活动空间却受到诸多限制,偶尔才有上岸的机会,还要忍受长期远离家人的痛苦,很容易造成情绪上的波动,影响到工作效率。

对此,海军管理层一方面要严肃各项军纪,及时惩戒违规行为,另一方面也要创造各种条件来鼓舞士气。在宣导教育上,每艘航母都定期出版自己的舰报,舰上的广播电视网除转播国内频道外,也播出自制节目,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实时报道本舰动态,传达上级的表彰和指示。日常通过随舰牧师、人事军官、各部门资深骨干了解各级舰员的精神状态,疏解不良情绪,指导解决个人问题。在生活条件上,不仅注重改善居住环境、提供品种多样的饮食,在保密前提下也允许舰员与家人进行电话联系,利用舰载机运送往来信件包裹。航母上还充分利用空间让官兵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在安全海域,每45天全体舰员除必要值班外都可放假一天,在飞行甲板或机库内参加大型活动和体育比赛,借此也可以增进不同种族背景、不同部门层级之间的人际关系

众所周知,航母在设计建造时就是只“吞金巨兽”,而下水服役后在物资消耗上也是个“大胃王”。在高强度作战条件下,一架舰载机一次出击可能就要用掉8~10吨油料和3~5吨弹药。虽然核动力航母自身不需要推进燃料(但舰上许多辅助装置仍要耗油),可以装载9000吨航空油料和3000吨各种武器弹药,也只能维持整个航空联队连续作战12天左右,而航母设施以及飞机的维护保养还需要各式各样的零部件和技术器材。另外按照设计要求,航母上应装载可使用90天的生活物资,但无论是作战装备还是生活所需,都必须随时保持一定比例的储备量,不能等到差不多用光了才补充。更何况航母出海时还得带着多艘战舰保驾护航,这些“跟班”同样要一路“吃喝”,所需的也都是种类繁多、专业性强的物资,因此航母编队对后勤补给有着极大的依赖性,作战与后勤实际上已经一体化。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航母编队在出发前,就要先根据兵力规模、任务类型、航线所经地区的条件等因素计算出各类物资的需要量,制定相应的后勤补给计划。由于航母编队出航时间长,作战距离远,单靠从本土进行运输补给远远不够,所以美国海军建立起梯次配置的远洋补给体系。首先是海上伴随保障,即安排一艘航速高、续航力大的综合补给船直接与航母编队共同行动。目前美军使用的是“供应”级快速战斗支援舰,满载排水量4.9万吨,可装载大量燃油、弹药、冷冻货和淡水等物资。舰上配备自卫武器和3架运输直升机,设有6个补给站,可在航行中随时为航母和其它舰船实施补给。其次还有多艘弹药运输船、油船、货船、修理船等后勤支援船只进行第二梯次保障,负责在危险性较小的作战海域附近为航母编队提供接力补给和维修救助等服务。此外,美国海军还不惜巨资在海外建设网络化的前进基地,贮备各类物资,让航母编队和辅助船只在往返途中就可获得充足的补给。

巨大的消耗使得航母在作战期间每3~4天就要接受一次综合补给,而海上伴随保障就提供了80%的补给量,通常采用纵向、横向和垂直输送相结合的立体化补给方式。纵向补给也称船尾补给,由补给船从船尾放出管道与跟在后方的船只相连,操作简单,但只适用于输送液体物品。横向补给又称舷侧补给,在补给船与接收船并列同向航行当中,通过双方设在舷侧的多个补给站利用索具、吊杆等连接装置输送弹药、液货、干货等物资。垂直补给则是由直升机装载或吊运成箱货物,灵活性很高,尤其适合拥有宽大甲板的航母,必要时还可派出舰载固定翼运输机运送急需的物品

由于实施补给时各舰艇都要降低航速、停止攻击行动,为避免贻误战机或遭敌偷袭,必须尽可能缩短物资输送的时间。补给船上储存的货品事先就要分门别类地进行标准化包装,采用机械化仓储技术,便于按需要快速调运到甲板上,再通过高速传送装置和直升机转运出去。目前美军航母接受一次综合补给所需的时间估计为3~5个小时,而正在研制的“重型海上补给系统”将比传统的标准补给方式更为快捷和安全,可在5级海况下一次横向运送超过5吨的重型货物,并进一步提高操作的自动化程度,减少所需人力,有效缩短航母补充各类物资的时间。



虽说现代化的航空母舰在工作和生活条件上比中小型舰艇要好很多,但毕竟还是一台作战机器而非豪华游轮。航母长期处于气象复杂的大洋深处,舰上机械、电子设备众多,装载着大量化工产品和危险品,充满各种噪音、振动、辐射和有害气体。在这样的环境下,舰上人员每天都要从事快节奏高负荷的体力或脑力工作,身心压力大,引发伤病在所难免,严重时会削弱战斗力。为了维护本舰以及整个航母编队的卫生条件和人员健康,航母利用内部空间大的优势设立了多功能的医疗部门,提供较为全面的医疗保障服务。

“尼米兹”级航母上的医疗部门相当于一所综合性的小型医院,设有体检室、化验室、X光室、手术室、药房、普通病房和隔离病房等,拥有各种专业医疗设备和55~80张病床。该部门长配备两名副手,一名负责行政人事业务,另一名负责指导医疗业务。舰上常驻包括高级军医、内外科军医、心理医生在内的9名医务军官,以及34名受过相关培训的医务士官和看护兵,可以实施常规和应急的诊疗或手术。当舰载机联队上舰后还会增派两名航空军医和15名辅助人员,主要为飞行人员提供医疗服务。另外,牙科部门配备有5名牙医和16名助手,为全体舰员进行牙齿和口腔方面的日常检查和医治。他们都接受过急救训练,在战时也可协助抢救伤员。

美军海上医疗保障体系分为三级:舰艇自身保障、伤病员收治保障、医院船保障。航母上的医疗设施比较齐全,具有相当强的独立性,可以承担二级保障,而且工作周期长、职责范围广,因此具体任务也是多种多样。

在平时,航母医疗部门不仅是充当“随舰医院”的作用,为各级舰员开设门诊、急诊及各种临床服务,解决患者的病痛问题,同时还要在舰上开展全面的卫生保健和预防检疫活动,其中包括:对舰员进行定期体检和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制定锻炼计划,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针对舰上人员密集、舰队所经地区复杂的特点做好对流行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舰上的食品和用水及加工过程进行日常检查,监督各部门对工作和生活场所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指导环境消毒和控制病虫鼠患,对垃圾废料进行无害化分类处理;为处于噪音、高温、辐射等不良条件下工作的人员提供有效


http://info.3g.qq.com/g/s?icfa=mil_h&aid=mil_ss&id=mil_20151028042020&pos=mili_newmiltt&i_f=0
http://info.3g.qq.com/g/s?icfa=mil_h&aid=mil_ss&id=mil_20151028042020&pos=mili_newmiltt&i_f=0

原标题:浮动的基地与城市——航空母舰的海上保障

劈波斩浪的巨大身躯、紧张忙碌的飞行甲板、整齐排列的作战飞机,还有刺激肾上腺素的弹射起飞和降落着舰……一谈到航空母舰,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其实,航空母舰的日常活动远不止表面上看到的这些。作为前沿部署、快速反应的机动力量,航空母舰多数时候都远离指挥中枢和后方母港,想要持续发挥出作战威力,自身就必须成为一个功能全面、运转高效的活动基地。下面就以美国海军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为例介绍相关情况。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的航空母舰,“尼米兹”级单舰满载排水量约有10万吨,可搭载近百架各式飞机。包括操舰人员、飞行人员和海军陆战队官兵在内,航母上的人员编制可超过6000人,这比不少美国城镇的常住人口还多。而要保障这么多人在出海后仍能正常进行工作和生活,必要的配套设施可是一个都不能少。在300多米长、上下分为十几层的庞大舰身内,除了工作舱室、库房和人员住所外,还分布着许多生活服务站点,如厨房、餐厅、医务室、邮政所(每艘航母都有自己的邮政编码)、广播站、电视台、放映厅、图书馆、综合商店、浴室、洗衣房、理发室、健身房、印刷车间和小型教堂等一应俱全。这些站点多数都设在专用舱室中,有的则利用其它舱室的空间,24小时满足舰上人员的日常需求,难怪航母会被称为“浮动的海上城市”。

强劲的动力、精良的装备、齐全的设施还只是航母的物质基础,要让这座异常复杂的超级战舰运转起来形成战斗力,人员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协作才是关键。按照美国海军的现行规定,航母上配有舰长和副舰长各一人,下设行政、航海、航空、工程、维护、武器、作战、训练、供应、医疗等多个职能部门,每个部门又下辖若干勤务分队,如航空部门就设有分别负责飞机在甲板上的调度与安全、弹射器与阻拦装置操作、机库内部管理、燃料加注、飞行管制等多个分队。此外,相对独立的舰载机联队在随舰行动时也是航母组织体系的一部分,也包含管理、作战、维护等部门。


上至舰长下到水手,航母上每个岗位都制定有详尽细致的工作条例,每个人都要熟悉自己的业务范围和操作流程。各岗位各部门之间也有尽可能明确的协作关系,力求做到组织严密、环环相扣、分工明确、执行高效。对于一舰之长,与其说他是作战指挥官,倒不如说他更像是一家大公司的CEO,通过副手和各部门长管理舰上的各项事务。而在投入实战时,航母要与其它舰艇编组成航母战斗群,作为旗舰搭载编队司令部人员,接受编队司令的指挥,至于空中打击任务是由舰载机联队指挥官负责。航母舰长则要确保本舰人员到位、软硬件齐备、各系统正常运作,其手下各级军官士官也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指挥监管能力,保障整个编队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

周密的组织和严格的训练可以使得舰员按部就班奉命行事,但人并不简单地等同于机器上的零件。在通常情况下,美军航母的一个标准运转周期为18个月,其中训练、执勤和休整各占1/3,也就是说至少有半年时间都要远赴海外。而在航母上服役可不像电影《壮志凌云》表现的那样总是充满着刺激和激情,尤其是对基层官兵来说,日复一日的轮班工作既紧张繁重又单调乏味。航母虽大,个人的活动空间却受到诸多限制,偶尔才有上岸的机会,还要忍受长期远离家人的痛苦,很容易造成情绪上的波动,影响到工作效率。

对此,海军管理层一方面要严肃各项军纪,及时惩戒违规行为,另一方面也要创造各种条件来鼓舞士气。在宣导教育上,每艘航母都定期出版自己的舰报,舰上的广播电视网除转播国内频道外,也播出自制节目,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实时报道本舰动态,传达上级的表彰和指示。日常通过随舰牧师、人事军官、各部门资深骨干了解各级舰员的精神状态,疏解不良情绪,指导解决个人问题。在生活条件上,不仅注重改善居住环境、提供品种多样的饮食,在保密前提下也允许舰员与家人进行电话联系,利用舰载机运送往来信件包裹。航母上还充分利用空间让官兵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在安全海域,每45天全体舰员除必要值班外都可放假一天,在飞行甲板或机库内参加大型活动和体育比赛,借此也可以增进不同种族背景、不同部门层级之间的人际关系

众所周知,航母在设计建造时就是只“吞金巨兽”,而下水服役后在物资消耗上也是个“大胃王”。在高强度作战条件下,一架舰载机一次出击可能就要用掉8~10吨油料和3~5吨弹药。虽然核动力航母自身不需要推进燃料(但舰上许多辅助装置仍要耗油),可以装载9000吨航空油料和3000吨各种武器弹药,也只能维持整个航空联队连续作战12天左右,而航母设施以及飞机的维护保养还需要各式各样的零部件和技术器材。另外按照设计要求,航母上应装载可使用90天的生活物资,但无论是作战装备还是生活所需,都必须随时保持一定比例的储备量,不能等到差不多用光了才补充。更何况航母出海时还得带着多艘战舰保驾护航,这些“跟班”同样要一路“吃喝”,所需的也都是种类繁多、专业性强的物资,因此航母编队对后勤补给有着极大的依赖性,作战与后勤实际上已经一体化。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航母编队在出发前,就要先根据兵力规模、任务类型、航线所经地区的条件等因素计算出各类物资的需要量,制定相应的后勤补给计划。由于航母编队出航时间长,作战距离远,单靠从本土进行运输补给远远不够,所以美国海军建立起梯次配置的远洋补给体系。首先是海上伴随保障,即安排一艘航速高、续航力大的综合补给船直接与航母编队共同行动。目前美军使用的是“供应”级快速战斗支援舰,满载排水量4.9万吨,可装载大量燃油、弹药、冷冻货和淡水等物资。舰上配备自卫武器和3架运输直升机,设有6个补给站,可在航行中随时为航母和其它舰船实施补给。其次还有多艘弹药运输船、油船、货船、修理船等后勤支援船只进行第二梯次保障,负责在危险性较小的作战海域附近为航母编队提供接力补给和维修救助等服务。此外,美国海军还不惜巨资在海外建设网络化的前进基地,贮备各类物资,让航母编队和辅助船只在往返途中就可获得充足的补给。

巨大的消耗使得航母在作战期间每3~4天就要接受一次综合补给,而海上伴随保障就提供了80%的补给量,通常采用纵向、横向和垂直输送相结合的立体化补给方式。纵向补给也称船尾补给,由补给船从船尾放出管道与跟在后方的船只相连,操作简单,但只适用于输送液体物品。横向补给又称舷侧补给,在补给船与接收船并列同向航行当中,通过双方设在舷侧的多个补给站利用索具、吊杆等连接装置输送弹药、液货、干货等物资。垂直补给则是由直升机装载或吊运成箱货物,灵活性很高,尤其适合拥有宽大甲板的航母,必要时还可派出舰载固定翼运输机运送急需的物品

由于实施补给时各舰艇都要降低航速、停止攻击行动,为避免贻误战机或遭敌偷袭,必须尽可能缩短物资输送的时间。补给船上储存的货品事先就要分门别类地进行标准化包装,采用机械化仓储技术,便于按需要快速调运到甲板上,再通过高速传送装置和直升机转运出去。目前美军航母接受一次综合补给所需的时间估计为3~5个小时,而正在研制的“重型海上补给系统”将比传统的标准补给方式更为快捷和安全,可在5级海况下一次横向运送超过5吨的重型货物,并进一步提高操作的自动化程度,减少所需人力,有效缩短航母补充各类物资的时间。



虽说现代化的航空母舰在工作和生活条件上比中小型舰艇要好很多,但毕竟还是一台作战机器而非豪华游轮。航母长期处于气象复杂的大洋深处,舰上机械、电子设备众多,装载着大量化工产品和危险品,充满各种噪音、振动、辐射和有害气体。在这样的环境下,舰上人员每天都要从事快节奏高负荷的体力或脑力工作,身心压力大,引发伤病在所难免,严重时会削弱战斗力。为了维护本舰以及整个航母编队的卫生条件和人员健康,航母利用内部空间大的优势设立了多功能的医疗部门,提供较为全面的医疗保障服务。

“尼米兹”级航母上的医疗部门相当于一所综合性的小型医院,设有体检室、化验室、X光室、手术室、药房、普通病房和隔离病房等,拥有各种专业医疗设备和55~80张病床。该部门长配备两名副手,一名负责行政人事业务,另一名负责指导医疗业务。舰上常驻包括高级军医、内外科军医、心理医生在内的9名医务军官,以及34名受过相关培训的医务士官和看护兵,可以实施常规和应急的诊疗或手术。当舰载机联队上舰后还会增派两名航空军医和15名辅助人员,主要为飞行人员提供医疗服务。另外,牙科部门配备有5名牙医和16名助手,为全体舰员进行牙齿和口腔方面的日常检查和医治。他们都接受过急救训练,在战时也可协助抢救伤员。

美军海上医疗保障体系分为三级:舰艇自身保障、伤病员收治保障、医院船保障。航母上的医疗设施比较齐全,具有相当强的独立性,可以承担二级保障,而且工作周期长、职责范围广,因此具体任务也是多种多样。

在平时,航母医疗部门不仅是充当“随舰医院”的作用,为各级舰员开设门诊、急诊及各种临床服务,解决患者的病痛问题,同时还要在舰上开展全面的卫生保健和预防检疫活动,其中包括:对舰员进行定期体检和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制定锻炼计划,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针对舰上人员密集、舰队所经地区复杂的特点做好对流行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舰上的食品和用水及加工过程进行日常检查,监督各部门对工作和生活场所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指导环境消毒和控制病虫鼠患,对垃圾废料进行无害化分类处理;为处于噪音、高温、辐射等不良条件下工作的人员提供有效


http://info.3g.qq.com/g/s?icfa=mil_h&aid=mil_ss&id=mil_20151028042020&pos=mili_newmiltt&i_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