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S-B/B3轰炸机外观预测:人字形平面飞翼布局+沟槽式尾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5:05:00


国外媒体的假想图,这个想象图倒是真实度蛮高的


诺格在和洛马合作开发X47B的项目中,还是看到X47A进化到X47B的可喜变化,包括飞机布局和尾喷口进气道的变化。

一、人字形平面的飞翼布局应该可以确定:

和X-47A的梭镖形平面形状不同的是,X-47B采用人字形平面形状,或者说把菱形的两侧沿前缘向外向后延伸,形成机翼,后缘则呈W形。从隐身来说,梭镖形是雷达反射特征最低的,没有和前进方向或者侧向垂直的边缘或平面。如果左前右后和右前左后的边缘也两两对齐的话,那就是理想菱形,只在两个方向上形成回波尖峰。

F-117的前身HaveBlue在初始设计时就是梭镖形的。但梭镖形或理想菱形没有机翼,完全靠升力体产生升力,气动控制面的控制力矩很短,飞行稳定性特别糟糕,所以HaveBlue后来实际飞行时,改成人字形平面,既增加升阻比,也增加气动控制力矩,不过隐身性能略有损失。B-2的原始设计是简单人字形平面,也是由于静态稳定性裕度太低,只有把原本简单W形的后缘改成双W形,增加靠后的气动控制面,帮助提高静态稳定性,但基本布局依然是人字形的。X-47B的人字形的机翼部分前缘后掠角小于菱形部分,有利于增加翼展和展弦比,增加升力,也改善中低速的升阻比,但隐身性能稍受损失。

二、沟槽式尾喷口也可以确定的
想象图上的那种沟槽式尾喷口,这个是诺格从B2就开始使用的技术,一直舍不得放弃,当然隐身效果确实很好,但之前存在尾喷管的发动机扇叶在某些角度可以被雷达发现的问题,YF23上放弃了对发动机尾喷口风扇的遮蔽,而在X47B上则进行隐身的遮蔽处理

X47A的原型尾喷口,当然这个就是验证机,简单,只要验证飞翼技术即可


X47B的,注意看非常好的遮蔽效果


注意看尾喷口收窄并且进行分隔,发动机扇叶遮蔽效果非常好


YF23尾喷口, 这种设计将极大地降低飞机尾喷口的红外特征。不过,当雷达波从后方照射时,可以直接照到高速旋转的涡轮上,产生强烈的反射波。对于这一问题,美国人曾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最终因推力损失太大而作罢



更早的来源是B2的


三、进气口

因为LRS-B的机体还是比较大的,所以用S形进气道还是可以行的,所以在进气道唇口处的遮挡工作可以省了

这使得想象图上的那种进气道倒是可以接受的

X47A用这种进气道前端凸起来进行扇叶遮蔽的搞法,波音的肉食动物上也采用了,后来发现对发动机进气效率影响大

肉食动物

波音的X45无人机,已经放弃了进气道前端凸起的搞法

神经元无人机

X47B的最终方案




国外媒体的假想图,这个想象图倒是真实度蛮高的

QQ截图20151028152132.jpg (69.49 KB,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38 上传

QQ截图20151028152122.jpg (25.06 KB,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38 上传

QQ截图20151028152146.jpg (34.25 KB,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38 上传

QQ截图20151028152057.jpg (39.61 KB,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38 上传


诺格在和洛马合作开发X47B的项目中,还是看到X47A进化到X47B的可喜变化,包括飞机布局和尾喷口进气道的变化。

一、人字形平面的飞翼布局应该可以确定:

130631qy3a68ouuy36uldj.jpg.thumb.jpg (64.56 KB,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33 上传


和X-47A的梭镖形平面形状不同的是,X-47B采用人字形平面形状,或者说把菱形的两侧沿前缘向外向后延伸,形成机翼,后缘则呈W形。从隐身来说,梭镖形是雷达反射特征最低的,没有和前进方向或者侧向垂直的边缘或平面。如果左前右后和右前左后的边缘也两两对齐的话,那就是理想菱形,只在两个方向上形成回波尖峰。

5366d0160924ab18dc5d40ac35fae6cd7a890be5.jpg (60.3 KB,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33 上传


F-117的前身HaveBlue在初始设计时就是梭镖形的。但梭镖形或理想菱形没有机翼,完全靠升力体产生升力,气动控制面的控制力矩很短,飞行稳定性特别糟糕,所以HaveBlue后来实际飞行时,改成人字形平面,既增加升阻比,也增加气动控制力矩,不过隐身性能略有损失。B-2的原始设计是简单人字形平面,也是由于静态稳定性裕度太低,只有把原本简单W形的后缘改成双W形,增加靠后的气动控制面,帮助提高静态稳定性,但基本布局依然是人字形的。X-47B的人字形的机翼部分前缘后掠角小于菱形部分,有利于增加翼展和展弦比,增加升力,也改善中低速的升阻比,但隐身性能稍受损失。

二、沟槽式尾喷口也可以确定的
想象图上的那种沟槽式尾喷口,这个是诺格从B2就开始使用的技术,一直舍不得放弃,当然隐身效果确实很好,但之前存在尾喷管的发动机扇叶在某些角度可以被雷达发现的问题,YF23上放弃了对发动机尾喷口风扇的遮蔽,而在X47B上则进行隐身的遮蔽处理

QQ截图20151028152132.jpg (69.49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58 上传


X47A的原型尾喷口,当然这个就是验证机,简单,只要验证飞翼技术即可

yfx070813-61.jpg (23.41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44 上传


131939fiq3vzyyz4gm4imq.jpg.thumb.jpg (37.05 KB,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33 上传


X47B的,注意看非常好的遮蔽效果

U436P4T426D155335F16470DT20121211091453.jpg (223.34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42 上传


112524n6qqz3pxyjjxy403.jpg.thumb.jpg (27.18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53 上传


注意看尾喷口收窄并且进行分隔,发动机扇叶遮蔽效果非常好

112522jsms5forwcwozdgp.jpg.thumb.jpg (17.65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53 上传


37d12f2eb9389b500be595878535e5dde6116ec8.jpg (18.66 KB,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44 上传

a2cc7cd98d1001e9022661dab80e7bec55e797c8.jpg (14.45 KB,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44 上传


YF23尾喷口, 这种设计将极大地降低飞机尾喷口的红外特征。不过,当雷达波从后方照射时,可以直接照到高速旋转的涡轮上,产生强烈的反射波。对于这一问题,美国人曾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最终因推力损失太大而作罢

nozzle1.jpg (14.38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6:04 上传

nozzle3.jpg (16.36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6:04 上传

nozzle4.jpg (16.48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6:04 上传


nozzle1.jpg (14.38 KB,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34 上传

nozzle2.jpg (13.4 KB,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34 上传


112520hz95e5s99saw83m8.jpg.thumb.jpg (24.68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53 上传

112518mmca11ml1cpua6ac.jpg.thumb.jpg (78.23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53 上传


更早的来源是B2的

u=2921787331,2800447739&fm=21&gp=0.jpg (6.14 KB,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37 上传


112521pi9bii009dc7liwt.jpg.thumb.jpg (13.47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53 上传


三、进气口

因为LRS-B的机体还是比较大的,所以用S形进气道还是可以行的,所以在进气道唇口处的遮挡工作可以省了

201508251733332611.jpg (41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56 上传


这使得想象图上的那种进气道倒是可以接受的

X47A用这种进气道前端凸起来进行扇叶遮蔽的搞法,波音的肉食动物上也采用了,后来发现对发动机进气效率影响大

132100o92uyrea95eypa9s.jpg.thumb.jpg (72.42 KB, 下载次数: 1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33 上传

afaa89b3c17ad9fb35e1a106e37e4dc9.jpg (32.75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44 上传


肉食动物

3_27-1-3-66_2002102218228.jpg (25.5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48 上传

3_27-1-26-66_2002102218228.jpg (21.87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48 上传


波音的X45无人机,已经放弃了进气道前端凸起的搞法

10849019.jpg (47.68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48 上传


神经元无人机

257_106652_237931.jpg (62.54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50 上传


X47B的最终方案

9885883_171028732001_2.jpg (166.87 KB, 下载次数: 1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49 上传

9885883_171028733000_2.jpg (135.23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49 上传

20121211055216724.jpg (106.58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5:49 上传




这种看这是丑了点

yhawk232 发表于 2015-10-28 15:51
这种看这是丑了点


这个估计是不可以接受的,并非全波段隐身的东东
四波系隐身特性都不被接受,肯定还是二波系的隐身特性好了。

美帝早就放弃了垂尾了,哪里还需要再加垂尾来搞。而且,亚音速的,根本不存在偏航的控制问题需要垂尾来解决

yhawk232 发表于 2015-10-28 15:51
这种看这是丑了点


这个估计是不可以接受的,并非全波段隐身的东东
四波系隐身特性都不被接受,肯定还是二波系的隐身特性好了。

美帝早就放弃了垂尾了,哪里还需要再加垂尾来搞。而且,亚音速的,根本不存在偏航的控制问题需要垂尾来解决

如果仅就外形来看,实在是太成熟的东西了,都无需新研制什么构型


其实波音的X45幻影线无人机的尾喷口设计的也非常不错,和机身的尾部折线完美融合

达索的也是不错

英国雷神的尾喷口



其实波音的X45幻影线无人机的尾喷口设计的也非常不错,和机身的尾部折线完美融合

121527aesraa3c8mrt3v3s.jpg.thumb.jpg (87.22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6:52 上传

121424f48kk74e9m9t4ke2.jpg.thumb.jpg (55.77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6:52 上传


达索的也是不错

120948kzcsldcbjorddsu1.jpg.thumb.jpg (80.64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6:53 上传

120947rx427e0x20ws6rx8.jpg.thumb.jpg (11.99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6:53 上传

120946ftg93idnkyd4nckn.jpg.thumb.jpg (19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6:53 上传

120945nvb9ooleucfllegl.jpg.thumb.jpg (54.07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6:53 上传

120944bppzjzl6etykjdq9.jpg.thumb.jpg (10.38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6:53 上传


英国雷神的尾喷口

121110aoz99zpzl5kv99ll.jpg.thumb.jpg (65.38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8 16:53 上传


爱就一个词,能飞多远?
唉...看了这么多的喷口真是忍不住心疼“利剑”那可怜的孩子
看看NASA的预研成果,就知道美国新轰能长成啥样。

还 TMD 装神弄鬼。
说实在的,很难看
大家还记得前几年炒过一下的美帝神秘超大型无人机RQ-180吧,保密度极高,这是当时的一段新闻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最近公布的财务报告中,一个2008年签订的秘密无人机合同引发了注意。公司透露在项目系统部分获得了20亿美元的增长。这一部门一直负责维修和制造美军的B-2隐身轰炸机、全球鹰无人机、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以及X-47B无人攻击机。今年,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财报揭示了一种未知名的飞机项目开始进入“小批量初始制造”阶段,五角大楼则称之为“小批量交付”,这意味着这种飞机的测试已经基本接近完成,正在进行全速批量生产前的最后测试。”

“早在2008年,诺-格公司的会计报表上就增添了20亿美元的研发资金,这意味着从那时起诺-格公司就赢得了这一秘密招标项目。报道还猜测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也参与了此项竞标。在今年的会计报表上,诺-格公司则承认一种不明型号飞机已经进入低速初产阶段,即用于测试的小规模生产。2010年,该公司对其在帕姆代尔的厂房进行了扩大,据分析或许也与RQ-180有关。”
“这个项目最先是2008年年初被报道的,当时有几份财务报告显示,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已经获得了一份重大的、机密的飞机研制合同。当时,这种飞机被认为是“下一代轰炸机”(现在称为“远程打击平台”,或LRSP)的验证机,但更多的最新信息表明,这份合同是关于一种用于作战的大型的情报、监视与侦察无人机。这种无人机是超低可观测性(ELO)技术和空气动力学效率的前所未有的结合。”

从报道的细节来看,这种飞机的尺寸和轰炸机已经不相上下,而且一些飞行性能要求也颇为接近,当时就有人认为这就是LSR-B计划,研发经费投入20亿美元,同样一家公司,在一个类似的项目上,应该不会走两条不同的路
唉...看了这么多的喷口真是忍不住心疼“利剑”那可怜的孩子
淡定下,看看x47a 也就是一个筒子出来,我们也只是在筒子上加了加力燃烧室而已。
等自己研制的中推出来了,取消了加力燃烧室就行了。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飞翼布局是跑不了的了
普惠称F100-220U发动机驱动X-47B创造航空领域历史
2013-07-18 16:22 国防科技信息网        我要评论0 字号:
普•惠公司的F100-PW-220U发动机和排气系统最近配装在美国海军无人作战航空系统验证机(UCAV-D)项目的诺•格公司X-47B上进行了航母弹射试验、触舰复飞和阻拦降落。该历史性的事件发生在弗吉尼亚海岸附近的布什号航母上(CV-77)。

该无人机于5月14日在布什号的甲板上进行弹射起飞,经过65分钟的飞行,安全降落到切萨皮克湾的帕图森河海军航空站。此后的一周之内X-47B又在布什号航母上进行了触舰复飞作业。7月10日,X-47B第一次在航母上完成了阻拦降落。

普•惠公司先进项目主管Jimmy Reed说:“达到这个里程碑普•惠公司感到很高兴,对于我们公司来说主要的成就是验证了技术水平和可行性。”Reed的团队向UCAS-D项目提供发动机。“在整个项目中,我们的F100-PW-220U发动机表现的完美无缺,我们感到很骄傲。”

2008年,诺•格公司授予普•惠公司一份合同,为X-47B发展与整合发动机和排气系统。普•惠公司的F100-PW-220U发动机衍生自F100-PW-220和F100-PW-220E,这两种发动机驱动F-15和F-16,有超过1200万小时的运行经验。F100-PW-220U发动机和独特的排气系统先前成功地完成了加速任务试验,验证了该发动机的耐久性和性能。

F100-PW-220U可以提供72千牛的推力,适合在海洋环境运行,包括航母甲板作业。普•惠公司F100-PW-220的部件以及工艺技术与现在的F100-PW-229、F119以及F135发动机家族相同,这使发动机的运行可行性与增加发动机的通用性实现了低风险的螺旋式发展。(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袁成)



看我们的利剑无人机,其实还是受限于发动机吧,如果可以取消加力燃烧室,尾喷口的设置会灵活很多

但至少利剑无人机的进气道还是做了精心的隐身设计的,对比毛子的电鳐无人机,还是高明多了


117-150FQ11U5W3.png (110.5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9 10:58 上传

2013053016264798b33.jpg (21.3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9 10:58 上传

u=1151209390,1632259889&fm=21&gp=0.jpg (13.3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9 10:58 上传


看我们的利剑无人机,其实还是受限于发动机吧,如果可以取消加力燃烧室,尾喷口的设置会灵活很多

但至少利剑无人机的进气道还是做了精心的隐身设计的,对比毛子的电鳐无人机,还是高明多了

U6917P27T1D686242F3DT20120329140407.jpg (26.2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0-29 10:59 上传

根据美国一些媒体先前对空军高级军官的采访,美军新一代轰炸机应该具有以下特性:亚音速、作战半径3200公里,武器挂载能力在6.3吨到12.7吨之间、能够携带核武器、能够在敌军领空活动(也就是具备隐形能力)、能够利用现成的推进系统、C4ISR和雷达技术,2016年左右首飞(当然从现在看这个首飞节点能保持的可能性很小)。在2010年6月,时任美国空军副总参谋长的布里德拉夫还提到,新轰炸机要能够携带5吨级的美军下一代重型钻地炸弹。


美军发布下一代轰炸机招标书 采购100架单价5.5亿

2014/9/12 8:47 | 楼主:1GSHGD 7
据有关媒体报道,美国空军已发布了下一代战略轰炸机项目的最终版招标书,计划采购100架,出厂单价不超过5.5亿美元,2025年左右形成战斗力。美国空军下一代战略轰炸机发展计划一直处于高度保密状态。最终版招标书的发布,表明美国空军下一代战略轰炸机有了一个更加实际、更为成熟的方案,可以步入工程化研制阶段。

聚焦亚太来势汹汹

美国空军下一代战略轰炸机发展论证工作始于1999年。那时冷战已经结束,国际局势大为缓和,老对手苏联已不复存在,美国的下一代战略轰炸机没了敌人,论证出现多种方案。

有的研究机构主张发展无人轰炸机,但无人轰炸机航程一般、载弹量有限。有的主张大量应用高新技术发展可高超声速飞行、加装定向能武器的轰炸机,但高超声速技术当时美国还没有任何突破,成本也十分高昂。还有的主张在F-22基础上发展,但只能发展成区域性的战斗轰炸机。

经过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空军对于未来潜在的军事对手开始出现幻象,认为它与伊拉克、南联盟截然不同,军事实力非常强,防空体系更为完善,其高价值目标或受严密防护,或深藏地下,或能快速机动。未来要击败对手、赢得战争,必须首先要摧毁其纵深大量高价值目标,而现役的几型轰炸机,如B-52已相当老旧,B-1B缺乏隐身功能,B-2虽然可以穿透严密的综合防空系统,但装备数量太少,能用于实战的只有7架~12架,武器、设备也需进一步改进,它们都难当大任。

于是,美国国防部2006年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对空军下一代战略轰炸机的发展作了初步规划:2018年左右装备一种全新的下一代有人战略轰炸机。这种轰炸机常被称为“2018轰炸机”。美国空军提出“2018轰炸机”应具备很强的高危环境下的生存能力,能渗透敌方严密的防空体系,有足够的航程,可挂载重型炸弹,能全天候实施纵深打击。

但至此,对于拥有由先进防空导弹和战斗机组成防空体系的国家是谁、在哪儿,美国心中仍然没数。所以,对于发展下一代战略轰炸机,只是美国空军“剃头挑子一头热”,而国会和国防部,特别是时任国防部长盖茨,并没看出有多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2018轰炸机”一直处于论证状态,到了2009年4月,其论证工作都被盖茨叫停了。

美军的发展一直离不开“假想敌”的刺激。当美国感到可以从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的泥潭中抽身时,开始寻找这个由先进防空导弹和战斗机组成防空体系的“假想敌”,开始把战略目标转向了亚太地区的“新兴国家”。

2010年,美国高调宣布要回归亚太,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盖茨随之于2011年1月6日一反常态,高调宣布重启下一代战略轰炸机的发展,并称“新型具备核打击能力的远程突防轰炸机将是美国空军未来主要投资方向”。

时任美国空军参谋长施瓦茨更是直言不讳地声称,发展下一代战略轰炸机就是“着眼于确保能穿透中国的防空网”。真可谓目标明确、来势汹汹。

要求很高但仍很常规

美国空军下一代战略轰炸机最终版招标书的发布,距“2018轰炸机”概念的产生已有8年,特别是又经过了2011年到2014年的缜密论证,今天所说的下一代战略轰炸机,应该是在“2018轰炸机”基础上,又吸收了美国空军其他型号飞机发展的经验、教训。尽管美国空军想依靠它为自己带来技术主导优势,但从各种媒体的有关报道来看,相比当初B-2露面时的震撼效果,下一代战略轰炸机可能没有想象的那样科幻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纵观各种情况,该机应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是高隐身、飞翼式布局、亚声速。轰炸机的能力是在与防空体系的博弈中不断提高的。当前,第四代战斗机、第三代地空导弹不断普及,第四代地空导弹正在崛起,第五代战斗机也非美国独有,陆、海、空、天各种侦察、预警手段渐趋一体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美国空军一直期盼,下一代战略轰炸机要对严密的防空系统具有很高的穿透力。要实现这个目标,在高超声速技术还没有成熟的当下,高隐身是美国空军的必然选择。

自从B-2诞生之后,飞翼就成了许多飞机为实现高隐身而选择的经典布局形式。据称,美国空军下一代战略轰炸机与B-2颇多相似,仍然采用飞翼式布局。B-2正面雷达反射截面积为0.1平方米。经融合并提升B-2、F-22和F-35等飞机上的隐形技术,其下一代战略轰炸机或可实现全向、宽频隐身。但飞翼式布局的飞机通常只适合亚声速和高亚声速飞行,难以实现跨声速和超声速。

二是“核常兼备”。美国在世界上最先将核武器挂到轰炸机上,从冷战时期到现在,美国一直坚持战略轰炸机、战略导弹、导弹核潜艇“三位一体”发展战略。所以,可挂载核武器,也是美国发展下一代战略轰炸机的题中之义。但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战略轰炸机将更多遂行的是常规远程精确打击任务。所以,美国空军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核常兼备”,重点强调的应是挂载常规武器的能力,包括要有较大的载弹量,能挂载多种精确制导武器和重磅炸弹。

三是航程较大。发展战略轰炸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可直接攻击敌战略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及军事指挥中心,所以,航程大是对战略轰炸机的必然要求。对于美国空军下一代战略轰炸机不空中加油的最大航程和作战半径,目前的消息仍是熟知的9000公里左右和4000公里左右。

四是载弹量不太大,但综合杀伤力突出。按冷战思维设计的B-2体量巨大,翼展达52.12米,最大载弹量达22.7吨。但未来,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很小,空中进攻更强调“点穴”式打击。所以,美国空军要求下一代战略轰炸机要有比B-2稍小的体量和载弹量,其下一代战略轰炸机的载弹量应在10吨~20吨之间。

载弹量的减少并不意味着下一代战略轰炸机综合杀伤力的降低。现代机载武器精确化、小型化、高效能化的发展趋势,将使其在稍小的有效载荷条件下,拥有与大型飞机相当的作战效能。可以预测,多目标攻击能力必将成为美国空军下一代战略轰炸机必备的能力之一。同时,该机还能承担情报侦察、电子攻击等任务。根据美国空军“舒特”、“网电一体”攻击系统发展趋势来看,该机或可进行网络攻击。

五是可网络化作战。美军1997年提出“网络中心战”概念以来,一直在大力推进由概念向实战能力的转化,其下一代战略轰炸机就是“网络中心战”概念支持下发展的一型装备。该机一直被美国空军描述为“系统家族”中的一个平台,将借助其他平台的支援,通过网络协同作战。“系统家族”中的其他成员还将包括高空隐身无人侦察机、舰载无人侦察攻击飞机、电子战飞机、第五代战斗机、巡航导弹等。

六是有人驾驶。尽管美国无人机的发展世界领先,但直到今天其无人机遥控技术还不是十分牢靠,既容易受到干扰,也常出现操纵失误,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无人机自主控制技术仍在试验之中。正因如此,美国每年都损失相当数量的无人机,也出现过误杀乱杀现象。2013年4月,美国空军部长表示,下一代战略轰炸机将作为有人驾驶飞机启动研制,但在未来的某一时期仍有成为无人驾驶飞机的可能。

全力推进但仍难万事顺遂

为快速形成技术主导优势,从宣布重启的那天开始,美国空军就将下一代战略轰炸机列为了现代化进程中优先级别最高的项目,并采取了不同以往的发展模式,大力向前推进。

一是采用成熟技术、能力目标有限、设定价格底线。B-2和F-35的发展,都是因为追求技术绝对先进、功能尽可能全面,而导致系统过于复杂、新技术太多,因此费用太高、装备不起。所以,美国空军对下一代战略轰炸机的发展特别强调,采用成熟技术,不追求完全独立地完成任务全过程的能力。为防止研发过程中出现拖进度、降性能、涨价格的现象,空军甚至可能采取先定价格、后定能力的方法。

二是方案论证与技术验证齐头并进,能力要求不求一步到位。从2011年开始,美国空军一直在深化下一代战略轰炸机的论证工作,有关专家估计,这期间,美国空军可能已经以“黑色”预算的形式投入了不少研发资金,进行了大量研制工作,空军太急需这种轰炸机了。为保证按时拥有、节省开支,美国空军不求下一代战略轰炸机基本型就是“全能的”,而是随着新系统和新技术的出现和成熟,分步实现。

三是忍痛割爱,优先投入经费。美国国会2010年并未给下一代战略轰炸机安排研发经费,但2011年一宣布启动,于当年12月就为其追加了数亿美元,并逐年增加安排。下一步,在2015年~2019年,美国空军计划为该机投入将近120亿美元。在削减经费的巨大压力下,空军不得不采取退役装备、减少人员等方法来保证该机的计划资金。

美国空军计划明年上半年完成下一代战略轰炸机的招标工作,据2025年形成战斗力仅有10年,在10年里要完成工程研制、试验试飞、作战试验,谈何容易。回顾过去,B-1B和B-2从完成招标到装备分别用了17年和15年,F-35的周期更长。更何况,拖进度是各国武器装备研制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该机难以例外。

下一代战略轰炸机研发还面临着经费供应的压力,5.5亿美元的价格底线很难守住。美国政府问责署一名防务分析师都表示怀疑说:空军假装成本就是这么多,诱使你购买,然后不得不为这个赌博埋单。其实,经各方不断追问,美空军官员也承认,这个数字并未计入研发费用。如把研制费用计算在内,该机单价按目前币值计算就将上升至8.1亿美元。

尽管美军靠压缩编制、裁减人员、退役装备、减少海外基地和驻军来节省经费,以便把钱用在刀刃上,但眼下乌克兰危机和“伊斯兰国”极端组织问题又摆在美军面前,下一代战略轰炸机的研发恐怕还会面临缺钱的问题。

回复 顶1


展望美军下一代战略轰炸机:隐身能力应超B-2A
华夏经纬网 |2015-05-04 09:40:42
随着美军下一代战略轰炸机项目——远程打击轰炸机LRS-B竞标结果即将揭晓,关于LRS-B的消息和讨论日渐增多。美国空军预计需要投入550亿美元,以制造多达100架远程打击轰炸机。LRS-B的设计不仅可让飞机匿踪深入敌境,还能让美军具备精准轰炸全球任何一处目标的能力。那么,预想中的LRS-B究竟性能如何?
LRS-B项目始于2011年。根据美国空军的要求,LRS-B项目以现有航空技术为基础,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研制出一款适应2025年之后战争环境的新型战略轰炸机。按最初的计划,LRS-B将在2025年左右形成初始作战能力,总共计划生产80100架,用来取代现役的B-52H和B-1B轰炸机。这也就是说,即便美国空军能在今年夏天确定负责研制LRS-B的承包商,LRS-B的研制和试飞也需要在短短10年内完成,并进入批量生产。
作为美国空军的高度机密项目,外界对LRS-B的具体性能要求和规格参数无从知晓。目前仅知道LRS-B是一款有人驾驶、双发、高亚音速隐身轰炸机,满载作战半径3200千米(无空中加油),最大载荷13吨左右,配装2台尺寸与F-135涡扇发动机(F-35战斗机的动力装置)相近的动力装置。此外,美国国会研究处的一名分析家格特勒在2014年撰写的一份简报中指出,目前LRS-B项目的预算安排看上去更像一个生产计划,而不是一个研发计划,这意味着LRS-B项目已经进行了许多技术发展和测试工作。
在气动布局方面,美国空军更倾向于采用无尾飞翼式布局——即整个机体都是翼面,其优点是内部空间大,能装载更多燃油;同时,低阻力和高升阻比有利于提高航程,结合低油耗的涡扇发动机,理论上可以保证较大的航程。此外,无尾飞翼式布局也拥有较强的隐身能力。
在隐身能力方面,无尾飞翼式布局采用高度一体化翼身融合结构,中央到外翼的曲线逐步变薄,机体上的突出结构较少。通过内置弹舱、优化进气道和尾喷口等措施,降低LRS-B的全向雷达反射面积。除了雷达隐身,LRS-B还通过遮蔽式尾喷口、涂覆伪装色等措施提高红外隐身及声隐身能力。考虑到飞行器隐身技术一直在进步,LRS-B的隐身能力应强于B-2A轰炸机。
在态势感知能力方向,LRS-B将配备比B-2A隐身轰炸机更先进的探测设备和电子战系统。利用分布式孔径系统(包括有源射频和无源光电系统),LRS-B可以迅速完成对空中和地面目标的探测,并可以实施大范围电子探测和侦察。依靠隐身性能更好的数据链,LRS-B可以迅速接收命令,改变任务规划,攻击新的目标,并将获得的信息迅速转发给上级和其他作战单元。
在机载武器方面,新型精确制导炸弹、新型隐身空射巡航导弹及未来可能装备的高超音速武器都会是LRS-B的机载武器。有信息显示,LRS-B还可以携带LRASM-A远程反舰导弹等反舰武器。
尽管美国国防部长和空军都指出LRS-B是高优先级项目,但该项目还需在国会争夺预算,其“对手”包括“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替换艇项目等。因此,LRS-B能否争取到足够预算犹未可知。 (寒梅)
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胡光曲
 B—2的隐身性能首先来自它的外形。 B—2A的整体外形光滑圆顺,毫无“折皱”,不易反射雷达波。驾驶舱呈圆弧状,照射到这里的雷达波会绕舱体外形“爬行”,而不会被反射回去。密封式玻璃舱罩呈一个斜面,而且所有玻璃在制造时掺有金属粉末,使雷达波无法穿透舱体,造成漫反射。机翼后掠33度,使从上、下方向入射的雷达波无法反射或折射回雷达所在方向。机翼前缘的包覆物后部,有不规则的蜂巢式空穴,可以吸收雷达波。机翼后半部两个W型,可使来自飞机后方的探测雷达波无法反射回去。而且B—2A无垂直尾翼,这就大大减少了飞机整体的雷达反射截面。机体下方没有设置武器舱或武器挂架,连发动机舱和起落架舱也全部埋入到了平滑的机翼之下,从而避免了雷达波的反射。B—2飞机的整个机身,除主梁和发动机机舱使用的是钛复合材料外,其它部分均由碳纤维和石墨等复合材料构成,不易反射雷达波。并且,这些不同的复合材料部件不是靠铆钉拼合,而是经高压压铸而成。另外,机翼的前缘还全部包覆上了一层特制的吸波材料(RAM)。位于机翼前部、内装雷达扫瞄天线阵列的两个方形突出部件,也采用了特殊的吸波材料。此外,B—2A的整个机体都喷涂上了特制的吸波油漆,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敌方探测雷达的回波。
  为了隐身的需要,B—2A飞机的发动机进气口被放置到了机翼的上方,呈S状,可让入射进来的探测雷达彼经多次折射后,自然衰减,无法反射回去。发动机的喷嘴则深置于机翼之内,也成蜂巢状,使雷达波能进不能出。此外,发动机构件内还装有气流混合器,它能将流经机翼表面的冷空气导入发动机中,持续降低发动机室外层的温度。喷嘴部分呈宽扁状,使人在飞机的后方无法看到喷口。特别是由于采用了喷口温度调节技术,喷嘴部分的红外暴露信号大为减少,飞机的隐身性能大为增强。


国内关于米波雷达可以发现b2的误解的说法依据:现在的吸波材料只能对2-29千兆赫的厘米波雷达有效,而对于米波、分米波防空预警雷达,以及毫米波、红外波段的探测器来说,隐身飞机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目前,俄罗斯已经对P-18雷达进行了改进增强了其抗干扰能力,使这个雷达能变为包括S-300导弹系统的瞄准器,使S-300导弹系统能更精确地发现和摧毁隐身目标。
关于双基地雷达可以反隐身的原理:一般隐身飞机的外形是针对雷达波束30度角度而设计的,而且不管隐身飞机设计多么精巧,总会有雷达波被反射回来。特别是当飞机倾斜或爬升时,雷达波的短脉冲群向各个方向反射,雷达操作员若能发现并标绘出这些变化痕迹的位置,也许就能对隐身飞机或隐身导弹进行跟踪。而发现这些闪烁信号的最好办法就是把雷达发射机和接收机分开。双基地、多基地雷达采用的就是这种原理。


米波雷达也只是增加发射b2的几率,现在的吸波材料只能对2-29千兆赫的厘米波雷达有效,而对于米波、分米波以及毫米波的吸波效果并不理想。但隐身飞机的关键是外形设计,使入射的雷达波无法反射或折射回雷达所在方向。f117就是按照这个原理设计的,只是当时的计算机水平有限,只能做到连续的多面体的隐身而已,b2因为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极大提高,和诺格的验证机,实现了连续曲面的隐身设计,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则让 RCS 分析设计可以进行整机计算机模拟方法(含吸波进气道、吸波材料和结构影响),可以实现更符合气动要求的连续曲面设计。
这也就是说明了,为什么没用隐身外形的飞机,即使涂满隐身涂料,也还是没多大效果。f/a-18e/f国际版和f15se 都要修改外形才能做到隐身优化,但美帝也就是拿来骗骗国外的土豪而已,美帝自己是不会信的。

国内关于米波雷达可以发现b2的误解的说法依据:现在的吸波材料只能对2-29千兆赫的厘米波雷达有效,而对于米波、分米波防空预警雷达,以及毫米波、红外波段的探测器来说,隐身飞机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目前,俄罗斯已经对P-18雷达进行了改进增强了其抗干扰能力,使这个雷达能变为包括S-300导弹系统的瞄准器,使S-300导弹系统能更精确地发现和摧毁隐身目标。
关于双基地雷达可以反隐身的原理:一般隐身飞机的外形是针对雷达波束30度角度而设计的,而且不管隐身飞机设计多么精巧,总会有雷达波被反射回来。特别是当飞机倾斜或爬升时,雷达波的短脉冲群向各个方向反射,雷达操作员若能发现并标绘出这些变化痕迹的位置,也许就能对隐身飞机或隐身导弹进行跟踪。而发现这些闪烁信号的最好办法就是把雷达发射机和接收机分开。双基地、多基地雷达采用的就是这种原理。


米波雷达也只是增加发射b2的几率,现在的吸波材料只能对2-29千兆赫的厘米波雷达有效,而对于米波、分米波以及毫米波的吸波效果并不理想。但隐身飞机的关键是外形设计,使入射的雷达波无法反射或折射回雷达所在方向。f117就是按照这个原理设计的,只是当时的计算机水平有限,只能做到连续的多面体的隐身而已,b2因为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极大提高,和诺格的验证机,实现了连续曲面的隐身设计,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则让 RCS 分析设计可以进行整机计算机模拟方法(含吸波进气道、吸波材料和结构影响),可以实现更符合气动要求的连续曲面设计。
这也就是说明了,为什么没用隐身外形的飞机,即使涂满隐身涂料,也还是没多大效果。f/a-18e/f国际版和f15se 都要修改外形才能做到隐身优化,但美帝也就是拿来骗骗国外的土豪而已,美帝自己是不会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