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中的机会——老欧洲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9:25:39
高柏:欧亚大陆三大危机与一带一路


欧亚大陆今年被三大危机困扰。这三大危机是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危机,和欧洲的难民危机。这三大危机本来各自在不同的地区对不同的国家造成不同的困扰,现在却由于普京出手干预叙利亚而成为相互关联,共同改变地区秩序的重要的因果机制。中国可以利用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发挥领导力,推动建立中俄欧联合应对三大危机的政治协调机制:其中俄国发挥更多的安全保障作用,欧盟发挥更多的政治协调作用,中国发挥更多的经济支持作用。通过这一机制,欧亚大陆的整合和治理将出现全新的局面。中国在帮助中东地区建立新的秩序,实现和平,帮助乌克兰与俄国实现稳定的政治解决,从而间接地帮助欧洲有效地应对难民危机的过程中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使这个中国倡议的项目与各国切实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
普京为什么突然出手干涉叙利亚?俄国干涉叙利亚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有什么影响?中国在当下应该做些什么?

普京出手干涉叙利亚的首要原因是帮助转移乌克兰危机的国际视线。在此之前,西方国家天天盯着乌克兰危机。你俄国侵略乌克兰,我们要经济制裁你。俄国经济在西方经济制裁的打击下陷入萧条。这次普京在叙利亚这么一打,一下子把国际视线从乌克兰转移到中东,乌克兰危机在国际舆论中的地位顿时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阿萨德20日突访俄罗斯,与普京举行了会谈

然而,转移乌克兰危机的国际视线对普京而言还是较小的一个目标。他更大的目标是通过干预叙利亚,占据在中东问题上的主动谈判地位,迫使欧洲取消因乌克兰危机对俄国实行的经济制裁。
要想理解普京战略思维中的这一点,最关键的是要看到俄国干涉叙利亚正逢欧洲遭遇前所未有的难民危机这一大背景。难民危机是欧洲目前面临的极为深刻的挑战。这个挑战可以说是在战后史无前例。为什么这样说?欧洲在全世界是以标榜人权为荣的地区, 每个国家都高喊人权的口号。这次这么多的难民涌向欧洲,全世界都看着欧洲给予难民以人道的接待,否则欧洲人天天挂在嘴里的人权就变成了一个虚伪的口号。然而,要接待如此大量的难民对欧洲的政治经济制度将形成极为深刻的挑战。

为什么这样讲?欧洲国家,尤其是西欧各国,通常都是福利国家。接纳这些多的难民必然要求向他们提供社会保障。这在各国都将是相当大的一笔开销。 德国由于缺劳动力,所以默克尔愿意接受。但是别的国家,特别是中东欧国家坚决国家不干。目前的经济停滞使得接待难民成为格外困难的任务。因此难民危机对欧洲来讲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挑战。

与此同时,难民危机对欧洲政治制度的挑战将要更为深刻。过去的30-40年间有一个全球性的大趋势叫去世俗化。什么叫去世俗化?欧洲代表的所谓的现代民族国家成立之后,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叫政教分离,即宗教与现代的政治体分离,变成一个私领域的事。但是最近欧洲的伊斯兰人口在德国和法国都已经达到470万,在法国的穆斯林人口比例已经占整个人口的7.5%。由于穆斯林人口在欧洲国家面临的歧视以及文化上融入的艰难产生的社会冲突使欧洲人对此有很强烈的担心。许多欧洲国家白人家庭的生育率都很低,而伊斯兰家庭的出生率都很高。在一个民主政体里选举靠投票,很多欧洲人担心如此下去欧洲国家不仅要在文化上要被伊斯兰化,更重要的是穆斯林靠众多的人口最后就会通过民主选举取得政权。这个题目在英文文献里已经有很多讨论。因此,欧洲的难民危机不仅仅从经济上挑战欧洲,更是从政治上威胁现有的权利格局。

更令欧洲人担心的是难民危机发展下去可能会产生两个结果。第一,欧洲各国的极右政党将获得更多的支持。在过去的三年里欧洲的极右政党已经纷纷在选举中攻城掠地,在议会中获得更多的席位。长期下去,他们如果变成多数党,将对欧洲政治和欧盟的未来有深远的影响。第二,极右派的一个主要政治口号就是反移民,而移民是全球化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因此极右政党如果当道,全球化的趋势很有可能逆转。欧盟目前的重要政策之一就是劳动力在欧盟境内的自由流动。而如果难民危机不断扩大,势必引起欧洲内部的强烈反弹,最终可能会导致欧盟的解体,或者彻底改变目前的移民政策。在历史上,上一次全球化的逆转已经发生过一次,这个逆转与移民问题是紧密相连的。

如果我们从这样一个深刻的背景来看普京干预叙利亚,这里的意义就绝不是把国际视点从乌克兰转移到这个叙利亚这样简单了,而是普京在替欧洲出头从根源上解决难民危机,而且在帮助欧洲制止极右势力的发展,尽管这些极右势力通常都十分欣赏普京。普京为欧洲作出这么大贡献,欧洲作为政治回报势必要考虑取消对俄国的经济制裁。
理解普京出手叙利亚的第三个视角是伊朗核协议签订以后的中东局面。 五常加一与伊朗的核协议生效后,各方势力纷纷抢滩伊朗。俄罗斯自然不能落后。然而,普京这次的作为却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威胁美国在中东的霸权。在过去的35年里,由于伊朗革命,美国一直支持的是逊尼派占主导的国家沙特和其它海湾国家。这次普京却在中东建立了一个什叶派的反恐联盟。今年上半年,俄国曾经游说沙特进行石油减产,沙特不理会俄国的主张。这次俄国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通过什叶派的联盟,普京不仅获得通往波斯湾的入海口,更直接形成对美国支持的逊尼派国家的挑战。

俄国干预中东对一带一路有什么影响?中国在目前形势下可以做些什么?
首先,以上的国际局势发展为中国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欧洲国家必然会开始反思过去的中东政策,非洲政策,以及乌克兰政策,因为难民危机与这些政策有直接的关系。
默克尔和奥朗德近期内都要访华。中国应该利用由于普京干预叙利亚而带来的欧洲难民危机,叙利亚危机和乌克兰危机对中东和欧洲地缘政治局面的深刻影响来乘机推动建立涵盖欧亚大陆,特别是中国主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同盟和欧盟主导的容克计划之间的对接,争取建立一个正式的三方的政治经济协调机制。

目前做到这点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难民危机刚刚爆发,欧盟就已经通过四方首脑会谈(德,法,俄,乌)宣布将克里米亚排除在乌克兰危机之外的方式间接地承认俄国对克里米亚的主权。 这证明它对自身的乌克兰政策开始反省。同样的道理,由于难民危机,它也会对自己的中东政策,非洲政策也会开始反思。这对中国推动欧洲在一带一路方面有更大作为而言是一个绝好的时机。
俄罗斯虽然在战略上由于干预叙利亚占据了一定程度的主动,但是在如何说服欧盟取消经济制裁方面仍然面临着较大的障碍。中国可以做的是替俄罗斯出头说服欧盟,但是条件是俄国-中国之间的高铁必须采用国际轨宽,而不是俄国的宽轨。在这个时点上,尤其是当中国出头替俄国游说的条件下,俄国作出这个让步有很大的国际政治意义:它将向欧盟发出俄国愿意参与欧亚大陆整合,维持和平的大趋势,并不是要军事入侵欧洲。同时中国可以建议修一条经俄国,乌克兰,匈牙利,奥地利,最终到达意大利的铁路。这样也会通过把俄国和乌克兰的经济利益连在一起而提供政治和解的机会。同时,由于俄国政府的财政受经济危机和制裁影响不再有足够的财力为北京-莫斯科高铁部分融资,中国也不应该承担太大的风险,中国应该把德国和法国拉进来,不仅使他们有参与利益分配的感觉,而且也减少中国的风险。
中国这次要利用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英国在欧洲造成的巨大影响迅速扩大战果,力争在默克尔和奥朗德访华时推动下一个更大的欧亚大陆整合计划。只要中俄欧协调机制宣布成立,TPP的负面影响将会烟消云散。这将对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和印度形成巨大的政治压力。他们再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跟着起哄就会更显得不视天下大势,十分愚蠢。

这次默克尔访华的时机与以往相比有一个极大的不同,即德国由于难民危机,大众汽车丑闻,以及德意志银行的危机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德国面临的危机是十分深刻的。因此,中国一定要利用这一点在谈判中要价高一些。一旦与默克尔的会谈就建立中俄欧协调机制取得一定的意向性共识,中国需要马上派特使去俄国通报和协调。俄方一旦有积极的反馈,中国就可以趁热打铁在奥朗德访华时争取有突破,或者约定一个尽可能早的时间把各方聚集在一起。
中国向欧盟要什么:1. 取消对俄国的经济制裁;2. 同意建立中俄欧三方协调机制。
中国向俄国要什么:1. 莫斯科-北京高铁与国际标准同轨;2. 中国经哈萨克斯坦,俄国,乌克兰通往欧洲的铁路。
中国向欧盟让什么:1. 允许德国和法国投资和参与中国连接俄国的铁路项目,建立利益共同体;2. 在乌克兰危机和叙利亚危机的后续解决方面提供经济支持。

http://m.guancha.cn/gaobai1/2015_10_25_338777.shtml高柏:欧亚大陆三大危机与一带一路


欧亚大陆今年被三大危机困扰。这三大危机是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危机,和欧洲的难民危机。这三大危机本来各自在不同的地区对不同的国家造成不同的困扰,现在却由于普京出手干预叙利亚而成为相互关联,共同改变地区秩序的重要的因果机制。中国可以利用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发挥领导力,推动建立中俄欧联合应对三大危机的政治协调机制:其中俄国发挥更多的安全保障作用,欧盟发挥更多的政治协调作用,中国发挥更多的经济支持作用。通过这一机制,欧亚大陆的整合和治理将出现全新的局面。中国在帮助中东地区建立新的秩序,实现和平,帮助乌克兰与俄国实现稳定的政治解决,从而间接地帮助欧洲有效地应对难民危机的过程中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使这个中国倡议的项目与各国切实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
普京为什么突然出手干涉叙利亚?俄国干涉叙利亚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有什么影响?中国在当下应该做些什么?

普京出手干涉叙利亚的首要原因是帮助转移乌克兰危机的国际视线。在此之前,西方国家天天盯着乌克兰危机。你俄国侵略乌克兰,我们要经济制裁你。俄国经济在西方经济制裁的打击下陷入萧条。这次普京在叙利亚这么一打,一下子把国际视线从乌克兰转移到中东,乌克兰危机在国际舆论中的地位顿时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阿萨德20日突访俄罗斯,与普京举行了会谈

然而,转移乌克兰危机的国际视线对普京而言还是较小的一个目标。他更大的目标是通过干预叙利亚,占据在中东问题上的主动谈判地位,迫使欧洲取消因乌克兰危机对俄国实行的经济制裁。
要想理解普京战略思维中的这一点,最关键的是要看到俄国干涉叙利亚正逢欧洲遭遇前所未有的难民危机这一大背景。难民危机是欧洲目前面临的极为深刻的挑战。这个挑战可以说是在战后史无前例。为什么这样说?欧洲在全世界是以标榜人权为荣的地区, 每个国家都高喊人权的口号。这次这么多的难民涌向欧洲,全世界都看着欧洲给予难民以人道的接待,否则欧洲人天天挂在嘴里的人权就变成了一个虚伪的口号。然而,要接待如此大量的难民对欧洲的政治经济制度将形成极为深刻的挑战。

为什么这样讲?欧洲国家,尤其是西欧各国,通常都是福利国家。接纳这些多的难民必然要求向他们提供社会保障。这在各国都将是相当大的一笔开销。 德国由于缺劳动力,所以默克尔愿意接受。但是别的国家,特别是中东欧国家坚决国家不干。目前的经济停滞使得接待难民成为格外困难的任务。因此难民危机对欧洲来讲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挑战。

与此同时,难民危机对欧洲政治制度的挑战将要更为深刻。过去的30-40年间有一个全球性的大趋势叫去世俗化。什么叫去世俗化?欧洲代表的所谓的现代民族国家成立之后,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叫政教分离,即宗教与现代的政治体分离,变成一个私领域的事。但是最近欧洲的伊斯兰人口在德国和法国都已经达到470万,在法国的穆斯林人口比例已经占整个人口的7.5%。由于穆斯林人口在欧洲国家面临的歧视以及文化上融入的艰难产生的社会冲突使欧洲人对此有很强烈的担心。许多欧洲国家白人家庭的生育率都很低,而伊斯兰家庭的出生率都很高。在一个民主政体里选举靠投票,很多欧洲人担心如此下去欧洲国家不仅要在文化上要被伊斯兰化,更重要的是穆斯林靠众多的人口最后就会通过民主选举取得政权。这个题目在英文文献里已经有很多讨论。因此,欧洲的难民危机不仅仅从经济上挑战欧洲,更是从政治上威胁现有的权利格局。

更令欧洲人担心的是难民危机发展下去可能会产生两个结果。第一,欧洲各国的极右政党将获得更多的支持。在过去的三年里欧洲的极右政党已经纷纷在选举中攻城掠地,在议会中获得更多的席位。长期下去,他们如果变成多数党,将对欧洲政治和欧盟的未来有深远的影响。第二,极右派的一个主要政治口号就是反移民,而移民是全球化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因此极右政党如果当道,全球化的趋势很有可能逆转。欧盟目前的重要政策之一就是劳动力在欧盟境内的自由流动。而如果难民危机不断扩大,势必引起欧洲内部的强烈反弹,最终可能会导致欧盟的解体,或者彻底改变目前的移民政策。在历史上,上一次全球化的逆转已经发生过一次,这个逆转与移民问题是紧密相连的。

如果我们从这样一个深刻的背景来看普京干预叙利亚,这里的意义就绝不是把国际视点从乌克兰转移到这个叙利亚这样简单了,而是普京在替欧洲出头从根源上解决难民危机,而且在帮助欧洲制止极右势力的发展,尽管这些极右势力通常都十分欣赏普京。普京为欧洲作出这么大贡献,欧洲作为政治回报势必要考虑取消对俄国的经济制裁。
理解普京出手叙利亚的第三个视角是伊朗核协议签订以后的中东局面。 五常加一与伊朗的核协议生效后,各方势力纷纷抢滩伊朗。俄罗斯自然不能落后。然而,普京这次的作为却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威胁美国在中东的霸权。在过去的35年里,由于伊朗革命,美国一直支持的是逊尼派占主导的国家沙特和其它海湾国家。这次普京却在中东建立了一个什叶派的反恐联盟。今年上半年,俄国曾经游说沙特进行石油减产,沙特不理会俄国的主张。这次俄国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通过什叶派的联盟,普京不仅获得通往波斯湾的入海口,更直接形成对美国支持的逊尼派国家的挑战。

俄国干预中东对一带一路有什么影响?中国在目前形势下可以做些什么?
首先,以上的国际局势发展为中国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欧洲国家必然会开始反思过去的中东政策,非洲政策,以及乌克兰政策,因为难民危机与这些政策有直接的关系。
默克尔和奥朗德近期内都要访华。中国应该利用由于普京干预叙利亚而带来的欧洲难民危机,叙利亚危机和乌克兰危机对中东和欧洲地缘政治局面的深刻影响来乘机推动建立涵盖欧亚大陆,特别是中国主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同盟和欧盟主导的容克计划之间的对接,争取建立一个正式的三方的政治经济协调机制。

目前做到这点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难民危机刚刚爆发,欧盟就已经通过四方首脑会谈(德,法,俄,乌)宣布将克里米亚排除在乌克兰危机之外的方式间接地承认俄国对克里米亚的主权。 这证明它对自身的乌克兰政策开始反省。同样的道理,由于难民危机,它也会对自己的中东政策,非洲政策也会开始反思。这对中国推动欧洲在一带一路方面有更大作为而言是一个绝好的时机。
俄罗斯虽然在战略上由于干预叙利亚占据了一定程度的主动,但是在如何说服欧盟取消经济制裁方面仍然面临着较大的障碍。中国可以做的是替俄罗斯出头说服欧盟,但是条件是俄国-中国之间的高铁必须采用国际轨宽,而不是俄国的宽轨。在这个时点上,尤其是当中国出头替俄国游说的条件下,俄国作出这个让步有很大的国际政治意义:它将向欧盟发出俄国愿意参与欧亚大陆整合,维持和平的大趋势,并不是要军事入侵欧洲。同时中国可以建议修一条经俄国,乌克兰,匈牙利,奥地利,最终到达意大利的铁路。这样也会通过把俄国和乌克兰的经济利益连在一起而提供政治和解的机会。同时,由于俄国政府的财政受经济危机和制裁影响不再有足够的财力为北京-莫斯科高铁部分融资,中国也不应该承担太大的风险,中国应该把德国和法国拉进来,不仅使他们有参与利益分配的感觉,而且也减少中国的风险。
中国这次要利用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英国在欧洲造成的巨大影响迅速扩大战果,力争在默克尔和奥朗德访华时推动下一个更大的欧亚大陆整合计划。只要中俄欧协调机制宣布成立,TPP的负面影响将会烟消云散。这将对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和印度形成巨大的政治压力。他们再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跟着起哄就会更显得不视天下大势,十分愚蠢。

这次默克尔访华的时机与以往相比有一个极大的不同,即德国由于难民危机,大众汽车丑闻,以及德意志银行的危机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德国面临的危机是十分深刻的。因此,中国一定要利用这一点在谈判中要价高一些。一旦与默克尔的会谈就建立中俄欧协调机制取得一定的意向性共识,中国需要马上派特使去俄国通报和协调。俄方一旦有积极的反馈,中国就可以趁热打铁在奥朗德访华时争取有突破,或者约定一个尽可能早的时间把各方聚集在一起。
中国向欧盟要什么:1. 取消对俄国的经济制裁;2. 同意建立中俄欧三方协调机制。
中国向俄国要什么:1. 莫斯科-北京高铁与国际标准同轨;2. 中国经哈萨克斯坦,俄国,乌克兰通往欧洲的铁路。
中国向欧盟让什么:1. 允许德国和法国投资和参与中国连接俄国的铁路项目,建立利益共同体;2. 在乌克兰危机和叙利亚危机的后续解决方面提供经济支持。

http://m.guancha.cn/gaobai1/2015_10_25_338777.shtml
已阅,转中南海克强同志斟酌
深度好文,32个赞。。

中国这次要利用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英国在欧洲造成的巨大影响迅速扩大战果,力争在默克尔和奥朗德访华时推动下一个更大的欧亚大陆整合计划。只要中俄欧协调机制宣布成立,TPP的负面影响将会烟消云散。这将对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和印度形成巨大的政治压力。他们再在东海和南海问题上跟着起哄就会更显得不视天下大势,十分愚蠢。

好吧!,死兔子,你想干啥??你说清楚!!你是不是想挖墙脚??
《人民日报》今天(10月26日)在第21版刊载《德法是中国在欧盟的核心伙伴》一文,作者柯慕贤为德国驻华大使,顾山为法国驻华大使。以下为全文:

德法两国领导人将在近期接踵访问中国。他们的访问可谓正当其时。德法两国均已在多年前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应对欧洲、亚洲乃至全球性紧迫问题,我们各自同中国的伙伴关系从未像今天一样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放眼世界,尤其在欧盟,没有哪两个国家像法国和德国在政策上如此紧密协调。
今日的气候行动将决定我们共同的未来。法国与德国坚信,世界必须逐渐走上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2月将在巴黎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制定全球性行动框架,以使各国的发展需求与大自然的承载能力相协调。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巴黎气候联盟”,力争在工业革命前水平基础上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
迄今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49个国家递交了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明确了各国将在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作出的努力。这些国家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占全球87%。上述国家的努力显示出国际社会在巴黎达成普遍性气候协议的坚定决心。

当前,全球性危机正对世界秩序形成挑战。在寻求解决全球最具危险性的数个危机过程中,法国和德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乌克兰局势影响不仅在本地区十分明显,而且波及亚洲。德法两国正在推动与乌克兰、俄罗斯进行的“诺曼底模式”会谈。我们欢迎中国对寻求政治解决的支持。
叙利亚的灾难性内战,恐怖组织尤其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对叙利亚、伊拉克及其他国家的猛烈攻击不单是地区性问题,而是对全人类的挑战。恐怖组织在中东的蔓延以及在当地造成的不稳定局势,在欧洲和亚洲均能感受到。面对日趋严峻的叙利亚局势,我们有着共同的关切。为了寻求政治解决,应对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及其根源,我们两国均愿与中国一道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与联合国特使德米斯图拉的努力并行。

法德需同中国合作的热点问题还有很多。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一个合作的关键。法德两国欢迎习近平主席值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纽约就发展、安全以及倡导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联合国宪章》所作的承诺。
法国和德国是中国在经济技术领域的关键合作伙伴。两国不仅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始成员国,而且两国股份累计约高达8%,远大于其余域外国家的规模。我们两国之间保持紧密的协调,期待亚投行基于稳健治理的首批投资项目。

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支持欧盟的繁荣与强大。法国和德国通过紧密协调,成功推动达成各方接受的希腊危机解决方案,并重树对欧元的信心。两国深信欧盟一体化进程和欧元不可逆转。此外,我们将扩大同中方的合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两国均认为中国仍具巨大增长潜力。只要有力地扩大开放,深化市场化改革,中国的潜力便可得到释放。在此背景下,法国和德国充分支持欧中为达成有雄心的、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双边投资协定而进行的谈判。

中国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技术升级。德法两国是中国推进现代化重要的国际合作伙伴。2014年法德对华贸易额创纪录地达到2000亿欧元左右,约是中国同任何其他欧盟国家双边贸易额的近4倍以上。我们是“中国制造2025”创新蓝图中相关技术领域的领先国家。德国的“工业4.0”规划和法国的未来产业战略广泛涵盖了一系列关键领域,包括新型交通、物联网、机床设备、机器人、商务软件、高新技术化合物、未来医药、数字化安全、数据经济、健康食品和个性化定制食品等领域。除发展贸易外,我们还致力于在华提升制造产业和研发水平。空客公司先于其他竞争对手将制造和开发业务迁至中国。

我们同中国的合作远远超出了政治和经济的范畴。如今,学习法语和德语并赴两国旅游的中国人较前些年大为增多。目前有近2万法德青年留学生在中国求学,稳居欧盟留学生人数的头两位。我们与中国的战略合作还将继续长久发展,持续繁荣。
中国申请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 习近平会晤卡梅伦时曾提及

据英国金融时报10月26日报道,中国已正式请求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此举将增强欧洲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益紧密的联系。
建立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设想由法国总统密特朗于1989年提出,1991年4月14日,EBRD正式开业,总部设在伦敦,宗旨是帮助和支持中欧和东欧国家向市场经济转化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标志

加入EBRD也将为中国向基础设施以及“新丝绸之路”(或称“一带一路”)项目上的其他投资输送资金开辟新的渠道,使中国与欧洲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市场对接起来。
EBRD证实了中国正式申请加入的消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周结束了为期4天的访英之旅,其间签署了价值数百亿英镑的贸易和投资协议。据悉,习近平在访问期间和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谈到了加强中国与EBRD的关系——这个可能性将受到伦敦的欢迎。

在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发布的消息中,习近平在与卡梅伦会谈时表示,欢迎英国作为首个西方大国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的决定,希望英方支持中方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但在双发发布的《中英关于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中,提及亚投行的内容,但没有提到中国申请加入EBRD,这或许意味着双发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
金融时报引述一位EBRD官员的话表示,“一位中国高级官员”(据悉是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今年8月写信给EBRD总裁苏玛沙克拉巴蒂爵士(Sir Suma Chakrabarti),提议中国成为该行的股东。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中国将不会成为EBRD的运营国,其持股数额将是象征性的,“只是让他们可以说自己是股东”。

EBRD总裁苏玛沙克拉巴蒂
上述EBRD官员表示,中国的请求将被提交该行现有股东(包括64个发达和发展中国家)考虑,目前处于“初级阶段”。
这位官员补充称:“我们的确在努力吸引中国投资。”中国已经能够与EBRD合作,后者与新创立的、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之间有合作计划。但让中国成为股东将传达出清晰的意向。上述官员表示:“这是声望和政治问题,而非股东影响力。”

今年6月,沙克拉巴蒂在北京的一场会议上表示,EBRD与亚投行正在进行“认真而范围广泛的对话”,两家银行以及其他多边银行应该展开合作,“在可以的情况下联手提供资金,以填补基础设施融资缺口”。
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副主席于尔基卡泰宁(Jyrki Katainen)上月在与中国副总理马凯会晤时表示,欧盟将鼓励中国和EBRD深化合作,包括中国加入该行。此类热情标志着过去几年欧洲的态度发生了戏剧性转变。
2011年5月,沙克拉巴蒂的前任托马斯米洛(Thomas Mirow)向记者表示,中国加入EBRD“根本不成问题”,但“就我们的章程而言,也不是非常容易”,这显然是指EBRD的章程要求其成员国致力于“多党民主、法治、尊重人权和市场经济”。

这些要求并未阻止中亚各国加入EBRD——在去年EBRD发放的89亿欧元贷款中,有8亿欧元是发放给中亚国家的。与亚投行和其他中资银行合作,将让EBRD扩大在中亚地区的业务。中亚位于“新丝绸之路”的陆路核心。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欧洲银行,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 EBRD) 于1991年4月14日正式开业,总部设在伦敦
建立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设想是由法国总统密特朗于1989年10月首先提出来的他的设想得到欧洲共同体各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积极响应1991年,该银行拥有100亿欧洲货币单位(约合120亿美元)的资本欧盟委员会(前欧洲共同体委员会)欧洲投资银行和39个国家在银行中拥有股权最大股份拥有者是美国,占10%,其次是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各占8.5%,东欧国家总共拥有股份11.9%,其中前苏联占有6%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宗旨是帮助和支持中欧和东欧国家向市场经济转化投资的主要目标是中东欧国家的私营企业和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贷款的条件是:贷款期限在2至10年之间,贷款利率按照伦敦市场的利率计算,另外根据项目的风险程度和抵押条件上浮2至5个百分点该银行的主要业务为:1提供必要的技术援助和人员培训;2帮助受援国政府制订政策及措施,推动其经济改革,帮助其实施非垄断化非中央集权化及非国有化;3为基本建设项目筹集资金;4参加筹建金融机构及金融体系,其中包括银行体系及资本市场体系;5帮助支持筹建工业体系,尤其注意扶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经营方针是“发展银行业务及商业投资银行的业务兼顾”

理事会为最高权力机构,由每个成员国委派正副理事各一名,每年举行年会一次董事会代理事会行使权力,由23名成员组成,董事任期3年董事会负责指导银行的日常业务工作,并负责选举行长董事会主席任银行行长,行长任期4年截至2000年5月,该银行共拥有61个成员(包括59个成员国和2个国际机构:欧洲联盟和欧洲投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