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重九起义成为他革命的起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9:14:17


  朱德总司令的革命生涯,是从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的。他一生的经历都与讲武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讲武堂是造就他和不少军事伟人的革命熔炉,在民主革命时期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是云南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

  追求光明习武救国

  1909年11月,朱德怀着习武救国的宏大志向,几经周析考人云南陆军讲武堂就读,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毕业离校。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清政府为培养军事人才而创建的。既培养新军现职军官,又为新军补充下级军官,以加强武装力量,防止英、法帝国主义势力从云南入侵中原;并镇压人民的反清革命斗争,维持其摇摇欲坠的统治。清政府未曾想到,就是这所军事学堂的师生成为云南反清力量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最后埋葬清王朝的掘墓人。

  1909年8月15日,讲武堂正式开学上课,李根源任监督(相当于教务长),不久继任总办(校长)。

  李根源是一位有作为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云南腾冲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他作风严谨,具有改革开拓的精神,能吸收日本士官学校的力、学经验,着手改革讲武堂的教育体制。教官大多数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或是同盟会会员,或是受到同盟会革命思想影响的志士,他们都愿为复兴中华、创立民国而奋斗。

  课程设置仿照日本士官学校,分为学科和术科两种,以军事学科为主,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生分为甲、乙、丙三个班。朱德被录取在丙班步兵科学习,他为能实现习武救国的夙愿而深感欣慰。他按照“坚忍刻苦”的校训要求自己,虽然学堂管理异常严格,每日上课六小时,夏天无暑假,平时不能随便外出,只有星期天能休息,但对这个佃农的儿子的朱德来说,并不感到苦。朱德曾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述道:“我应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有被困难吓倒”。①这时的朱德由于找到自己的归宿,内心充满喜悦。在延安与威尔斯谈到被录取到讲武堂后的心情说:“我的志愿老想做个军人,而这个讲武堂,在当时是中国最进步,最新式的了。它招收学生很严格,我竟被录取,非常高兴”。②他自信找到了一条可以拯救中华民族的道路,把学习和训练看作是实现救国目标的必要条件,以饱满的热情、刻苦的精神,专心致志地学习。

  为了丰富知识,迅速增长才干,他常常在熄灯号吹过之后还挑灯夜读。训练中勇敢坚毅,刻苦好学,所作的每个动作都准确、敏捷,如过天桥、跳木马、翻铁杠等。受到师生好评。操练中,有时教官指定他指挥队伍、喊口令,这更为突出,他声音宏亮,动作干净利落。凡有外国人来参观讲武堂时,总办李根源就指令朱德和朱培德出来指挥。他俩人称“模范二朱”③。他后来在延安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我一心一意地投入了讲武堂的工作和生活,从来没有这样干过”。④经过努力,各科学习成绩优异,术科尤为出众。

  朱德除了学好军事专业知识之外,还十分关注国家的前途。他进校不久,就感受到浓厚的反清气氛。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下,他自觉接受了孙中山提出的革命纲领,主张用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1909年冬天,朱德自愿秘密地加入了同盟会。并在其组织与领导下,阅读了很多进步书刊,如《云南杂志》、《民报》、《天讨》、《警世钟》、《猛回头》、《革命军》等。此外,还阅读了有关乔治o华盛顿的书;意大利、日本有关改革政治的书刊。书刊里的进步内容,开阔了朱德的眼界。为追求光明前途,他立下救国救民大志,约集了同班的杨如轩、曾钦仲、杨池生、宋永康、唐淮源等,结拜为兄弟,组织成立“五华社”⑤。其宗旨是富国强兵,拯救中华。他与朝夕相处的老师们也结下了情谊,特别是跟李根源、李鸿祥、罗佩金等老师感情甚深。这些老师言传身教,教学中结合国情、省情对学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倡“军人武德”,发扬民族气节等,还组织学员参加滇越铁路通车典礼,疾书作文观感;步行至黑龙潭扫祭薛尔重墓,引导学员认识掌握武装斗争的重要性等等。朱德与李根源、李鸿祥的友情持续了半个世纪,被视之为尊师楷模,令人崇敬。特别是对李根源主持讲武堂工作的领导艺术,给予高度评价。1941年10月,在纪念辛亥革命三十周年时,朱德在《解放日报》撰文指出:“满清政府对于革命力量的压迫,是极端残忍的。对于学校的维护,起了很大的作用,凭着他的革命热忱与灵活的手腕,任劳任怨的精神,这个革命的熔炉才得以保存下来”。朱德1962年来到昆明,当知道讲武堂的遗址受损,当年的建筑被拆了一部分时,严肃地说:“讲武堂还有点用处嘛!还要留点嘛!”⑥如今讲武堂的主楼已保留下来,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场所。

  朱德在讲武堂这个革命熔炉里锻炼成长,成为品学兼优的合格学员。1910年7月,因急待补充新军军官,学校决定从丙班生中挑选一百名组成特别班。勤学发奋,善于思考,成绩优秀的朱德择优被选入。1911年8月,特别班学员提前毕业,朱德结束了讲武堂的学习生活,开始他人生的伟大历程。

  辛亥革命先锋护国战争名将

  朱德由特别班毕业后,被分配到蔡锷领导的新军37协(相当旅)74标第二营左队当排长。时值革命与反革命决战的前夜,孙中山先生的民主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清政府危机四伏,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载沣等人仍然奉行慈禧“宁亡于外寇,不亡于家奴”的遗训,在外交和财政方面,继续出卖国家主权。1911年5月,与美、英、法、德四国银行团签订了湖广铁路借款合同,激起人民愤概。当时,湖广铁路沿线人民纷纷起来反抗,特别是四川人民的保路运动尤为突出,曾发生流血事件。在同盟会的领导下,发展成为反清的武装斗争。此举对云南影响颇大,随后云南爆发了重九起义。

  朱德刚到第二营上任,就接到同盟会的命令,要他设法在步兵标开展宣传工作。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发动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云南革命党人,加快了以讲武堂为核心的起义准备工作。讲武堂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到新军19镇各单位任职,他们与士兵相结合,同士兵中的哥老会兄弟交朋友。朱德平时非常关心爱护这些贫苦的士兵,经常给不识字的士兵写家信,在军事上对他们循循善诱,提出“官兵一致,废除打骂、体罚士兵的制度”⑦,得到士兵们的拥护。为了完成好同盟会交给他发动好起义士兵的工作任务,“朱德在步兵标参加了哥老会”⑧。因此,朱德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和士兵中的袍哥们取得联系,向他们宣传起义的意义,并通过他们层层发动士兵。卫队营的发动工作就是这样进行的。

  起义时机日益成熟,大家共推蔡锷为起义曾、指挥,李根源、罗佩金参与领导。蔡锷是总督李经义介绍来的新军旅长,他不是同盟会会员,但他对革命深表同情,且是一个超群的军事家。据朱德回忆:“蔡锷从来不公开和讲武堂来往,可是他却是一个具有爱国民主思想的人,暗中和同盟会保持着联系”。⑨同盟会利用蔡锷的支持和掩护,积极同新军输送革命骨干,把营长以上的绝大多数主要军官逐渐换成革命党人,控制军队的主要领导权。蔡锷受到敬重,朱德称他为“智星”。

  10月30日(旧历九月初九)昆明重九起义爆发。当天晚上,朱德被蔡锷指定为74标二营临时连长,率部参加攻打总督衙门。事前做好了卫队工作,有内线引路,很快攻下总督衙门,活捉总督李经义,辛亥起义一举成功。朱德在起义中才华初露,成为一位先锋战士。11月1日,成立以蔡锷为首的云南军政府,从而结束清政府在云南二百多年的专制统治。在1961年,朱德撰写《辛亥革命回忆》一文追忆这次云南起义及他的经历。此外,有诗两首写道:

  同盟领袖是中山,推翻清室争民权。
  起义武昌全国应,废除帝制几千年。
  云南起义是重阳,下定决心援武昌。
  经过多时诸运动,功成一夕庆开场。⑩

  在这期间,朱德希望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不再受帝国主义欺海,并有廉洁的政府,使其逐渐走向富裕。

  同月中旬,为援助四川人民抵抗端方的军队,云南军政府组织援川军。这时朱德仍当排长。随援川军第一梯团从昆明出发。在行军途中,严令部队执行蔡锷颁发的五条训令:“守纪律、爱百姓、戒贪幸、勤操演、敦友爱。”(11)12月,援川取得胜利,占领四川省叙府、自流井(今自贡市)。朱德作战有功,亦任连长,授上尉军街1912年4月完成援川任务返滇。5月,云南军政府在昆明巫家坝召开庆祝援川胜利大会蔡祥在大会上,“赞扬朱德在云南辛亥革命和援川战斗中指挥有方,战功卓著。授予朱德‘光复’、‘援川’勋章各一枚,并晋升为少校营长。”(12)

  云南重九起义后,讲武堂曾一度停办,次年秋天恢复。朱德由于军事理论基础扎实,作战中表现突出,被调任讲武学校(原讲武堂),担任生徒队区队长兼军事教官,负贵管理学生和教射击教范、步兵操典以及野外演习等学科、术科课程。他教学认真,接近学生,受到学生戴。

  1913年夏天调回云南陆军第一师第一旅步兵第二团一营任营长,朱德所在的师赴演南,沿滇越铁路全线及边境布防。朱德的营镇守蒙自、建水、个旧一带。那里酷热多雨,环境艰苦,斗争复杂。相毗邻的是法属越南,须时刻提防法帝国主义的侵袭及其豢养的土匪骚扰,并经常到深山密林中搜追土匪,困难甚多,为适应环境,他创造了机动、灵活的多种作战方法,即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地打击土匪,并多次取得战斗的胜利。从此,匪患 减少,人民安居乐业。这就是朱德最早的游击战术,即在特殊的地方,用特殊的方法,进行特殊的战斗。他运用讲武堂的军事理论,通过辛亥革命和援川实战中总结出来的新战术、这是军事教材中找不到的。由于边关战斗的频繁,实践的磨练,使朱德迅速提高了指挥能力。1915年晋升副团长。

  从1915年至1916年,袁世凯称帝复辟的倒行逆施,受到国人反对,全国掀起护国讨袁战争。云南1915年12月25日,蔡得、唐继尧、李烈钧等,首举护国义旗通电反袁,宜布云南独立,成立云南都督府,唐继尧为都督,并组织护国讨意军,下辖三个梯团。朱德异常兴奋,深感这是救国之良策,积极投身这一斗争中。他被任命为滇军补充队第四队队长,负贵组训新兵,准备出征讨袁。1916年初,所部改编为护国军第一军第三梯团,朱德任第六支队(相当于团)支队长(13)。率部参加四川的沪州、纳溪之战,特别是在坚守以棉花坡为中心的纳溪战役中,不顾个人安危,有勇有谋,团结广大官兵,常常以少胜多战胜敌人,夺取了棉花坡的制高点,使战局转危为安。从此,朱德名震全国,敌人闻风丧胆;6月朱德支队又奉命夺取敌军据点沪州。时袁世凯已在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护国战争胜利结束。朱德因屡建战功,晋升为旅长,成为护国战争的名将。1946年11月,吴玉章在《庆祝人民军队的创造者朱德总司令玉阶同志六十大寿》的祝辞中赞道;“你是护国之役的先锋,沪州兰田坝一战,使张敬尧落马,吴佩孚、曹馄手足失措,袁世凯胆战心惊,终将意氏帝制倾覆,保存了中华民国之名。”(14)

  护国战争,再次显示讲武堂师生是中坚力量。在担任军团(队)以上军官中,“老同盟会员(含中华革命党员)和国民党员占85%;营以上军官中,讲武堂师生占86%”(15)。朱德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步其后尘,继续独裁卖国,破坏孙中山先生制订的《临时约法》,1917年8月,掀起护法战争。朱德被委任为靖国军第二军十三旅旅长,奉命驻守四川沪州。他一如既往,忠心报效国家,他敬仰孙中山,认为经过护法战争,可以结束军阀混战局面,打倒段祺瑞统治。结果,却事与愿违,唐继尧等人的野心发作,排斥孙中山,搞垮护法军政府,结果护法战争失败。

  远涉重洋寻真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列主义传入中国。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朱德精神振奋,决心到上海去寻找共产党,并转到德国去寻求马克思主义,重新考虑中国问题,继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他沉痛地总结自己的历程,说:“推翻满清,赶走皇帝,又冒出了窃国大盗袁世凯。袁贼打倒后,国内军阀混战,人民永远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过着悲惨生活。我坚信马克思主义,我要到他的故乡去寻找革命真理。”(16)这时的朱德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高官厚禄,但他把这一切视如粪土,全都抛弃。1922年,唐继尧已变为军阀,昆明又处于战乱之中。朱德痛心疾首,3月愤然离昆,几经艰辛到达上海寻找中国共产党组织,但陈独秀不接见他。他即赴德国考察,开始了戎马生涯的伟大转变。

  ①《朱德选集》。
  ②④⑧[美]艾格妮丝o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
  ③⑤⑥罗歌:《求索》。
  ⑦(12)《中共党史资料》第一辑,中央党校出版。
  ⑧《云南文史资料》,41辑。
  ⑩《朱德诗词选》、1986年版。
  (11)(13)《朱德年谱》,人民出版社。
  (14)《新华日报》,1946年11月29日。
  (15)马继孔等著《云南讲武堂史》。
  (16)《昆明文史资料》,第二辑。

  朱德总司令的革命生涯,是从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的。他一生的经历都与讲武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讲武堂是造就他和不少军事伟人的革命熔炉,在民主革命时期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是云南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

  追求光明习武救国

  1909年11月,朱德怀着习武救国的宏大志向,几经周析考人云南陆军讲武堂就读,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毕业离校。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清政府为培养军事人才而创建的。既培养新军现职军官,又为新军补充下级军官,以加强武装力量,防止英、法帝国主义势力从云南入侵中原;并镇压人民的反清革命斗争,维持其摇摇欲坠的统治。清政府未曾想到,就是这所军事学堂的师生成为云南反清力量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最后埋葬清王朝的掘墓人。

  1909年8月15日,讲武堂正式开学上课,李根源任监督(相当于教务长),不久继任总办(校长)。

  李根源是一位有作为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云南腾冲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他作风严谨,具有改革开拓的精神,能吸收日本士官学校的力、学经验,着手改革讲武堂的教育体制。教官大多数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或是同盟会会员,或是受到同盟会革命思想影响的志士,他们都愿为复兴中华、创立民国而奋斗。

  课程设置仿照日本士官学校,分为学科和术科两种,以军事学科为主,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生分为甲、乙、丙三个班。朱德被录取在丙班步兵科学习,他为能实现习武救国的夙愿而深感欣慰。他按照“坚忍刻苦”的校训要求自己,虽然学堂管理异常严格,每日上课六小时,夏天无暑假,平时不能随便外出,只有星期天能休息,但对这个佃农的儿子的朱德来说,并不感到苦。朱德曾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述道:“我应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有被困难吓倒”。①这时的朱德由于找到自己的归宿,内心充满喜悦。在延安与威尔斯谈到被录取到讲武堂后的心情说:“我的志愿老想做个军人,而这个讲武堂,在当时是中国最进步,最新式的了。它招收学生很严格,我竟被录取,非常高兴”。②他自信找到了一条可以拯救中华民族的道路,把学习和训练看作是实现救国目标的必要条件,以饱满的热情、刻苦的精神,专心致志地学习。

  为了丰富知识,迅速增长才干,他常常在熄灯号吹过之后还挑灯夜读。训练中勇敢坚毅,刻苦好学,所作的每个动作都准确、敏捷,如过天桥、跳木马、翻铁杠等。受到师生好评。操练中,有时教官指定他指挥队伍、喊口令,这更为突出,他声音宏亮,动作干净利落。凡有外国人来参观讲武堂时,总办李根源就指令朱德和朱培德出来指挥。他俩人称“模范二朱”③。他后来在延安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我一心一意地投入了讲武堂的工作和生活,从来没有这样干过”。④经过努力,各科学习成绩优异,术科尤为出众。

  朱德除了学好军事专业知识之外,还十分关注国家的前途。他进校不久,就感受到浓厚的反清气氛。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下,他自觉接受了孙中山提出的革命纲领,主张用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1909年冬天,朱德自愿秘密地加入了同盟会。并在其组织与领导下,阅读了很多进步书刊,如《云南杂志》、《民报》、《天讨》、《警世钟》、《猛回头》、《革命军》等。此外,还阅读了有关乔治o华盛顿的书;意大利、日本有关改革政治的书刊。书刊里的进步内容,开阔了朱德的眼界。为追求光明前途,他立下救国救民大志,约集了同班的杨如轩、曾钦仲、杨池生、宋永康、唐淮源等,结拜为兄弟,组织成立“五华社”⑤。其宗旨是富国强兵,拯救中华。他与朝夕相处的老师们也结下了情谊,特别是跟李根源、李鸿祥、罗佩金等老师感情甚深。这些老师言传身教,教学中结合国情、省情对学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倡“军人武德”,发扬民族气节等,还组织学员参加滇越铁路通车典礼,疾书作文观感;步行至黑龙潭扫祭薛尔重墓,引导学员认识掌握武装斗争的重要性等等。朱德与李根源、李鸿祥的友情持续了半个世纪,被视之为尊师楷模,令人崇敬。特别是对李根源主持讲武堂工作的领导艺术,给予高度评价。1941年10月,在纪念辛亥革命三十周年时,朱德在《解放日报》撰文指出:“满清政府对于革命力量的压迫,是极端残忍的。对于学校的维护,起了很大的作用,凭着他的革命热忱与灵活的手腕,任劳任怨的精神,这个革命的熔炉才得以保存下来”。朱德1962年来到昆明,当知道讲武堂的遗址受损,当年的建筑被拆了一部分时,严肃地说:“讲武堂还有点用处嘛!还要留点嘛!”⑥如今讲武堂的主楼已保留下来,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场所。

  朱德在讲武堂这个革命熔炉里锻炼成长,成为品学兼优的合格学员。1910年7月,因急待补充新军军官,学校决定从丙班生中挑选一百名组成特别班。勤学发奋,善于思考,成绩优秀的朱德择优被选入。1911年8月,特别班学员提前毕业,朱德结束了讲武堂的学习生活,开始他人生的伟大历程。

  辛亥革命先锋护国战争名将

  朱德由特别班毕业后,被分配到蔡锷领导的新军37协(相当旅)74标第二营左队当排长。时值革命与反革命决战的前夜,孙中山先生的民主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清政府危机四伏,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载沣等人仍然奉行慈禧“宁亡于外寇,不亡于家奴”的遗训,在外交和财政方面,继续出卖国家主权。1911年5月,与美、英、法、德四国银行团签订了湖广铁路借款合同,激起人民愤概。当时,湖广铁路沿线人民纷纷起来反抗,特别是四川人民的保路运动尤为突出,曾发生流血事件。在同盟会的领导下,发展成为反清的武装斗争。此举对云南影响颇大,随后云南爆发了重九起义。

  朱德刚到第二营上任,就接到同盟会的命令,要他设法在步兵标开展宣传工作。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发动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云南革命党人,加快了以讲武堂为核心的起义准备工作。讲武堂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到新军19镇各单位任职,他们与士兵相结合,同士兵中的哥老会兄弟交朋友。朱德平时非常关心爱护这些贫苦的士兵,经常给不识字的士兵写家信,在军事上对他们循循善诱,提出“官兵一致,废除打骂、体罚士兵的制度”⑦,得到士兵们的拥护。为了完成好同盟会交给他发动好起义士兵的工作任务,“朱德在步兵标参加了哥老会”⑧。因此,朱德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和士兵中的袍哥们取得联系,向他们宣传起义的意义,并通过他们层层发动士兵。卫队营的发动工作就是这样进行的。

  起义时机日益成熟,大家共推蔡锷为起义曾、指挥,李根源、罗佩金参与领导。蔡锷是总督李经义介绍来的新军旅长,他不是同盟会会员,但他对革命深表同情,且是一个超群的军事家。据朱德回忆:“蔡锷从来不公开和讲武堂来往,可是他却是一个具有爱国民主思想的人,暗中和同盟会保持着联系”。⑨同盟会利用蔡锷的支持和掩护,积极同新军输送革命骨干,把营长以上的绝大多数主要军官逐渐换成革命党人,控制军队的主要领导权。蔡锷受到敬重,朱德称他为“智星”。

  10月30日(旧历九月初九)昆明重九起义爆发。当天晚上,朱德被蔡锷指定为74标二营临时连长,率部参加攻打总督衙门。事前做好了卫队工作,有内线引路,很快攻下总督衙门,活捉总督李经义,辛亥起义一举成功。朱德在起义中才华初露,成为一位先锋战士。11月1日,成立以蔡锷为首的云南军政府,从而结束清政府在云南二百多年的专制统治。在1961年,朱德撰写《辛亥革命回忆》一文追忆这次云南起义及他的经历。此外,有诗两首写道:

  同盟领袖是中山,推翻清室争民权。
  起义武昌全国应,废除帝制几千年。
  云南起义是重阳,下定决心援武昌。
  经过多时诸运动,功成一夕庆开场。⑩

  在这期间,朱德希望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不再受帝国主义欺海,并有廉洁的政府,使其逐渐走向富裕。

  同月中旬,为援助四川人民抵抗端方的军队,云南军政府组织援川军。这时朱德仍当排长。随援川军第一梯团从昆明出发。在行军途中,严令部队执行蔡锷颁发的五条训令:“守纪律、爱百姓、戒贪幸、勤操演、敦友爱。”(11)12月,援川取得胜利,占领四川省叙府、自流井(今自贡市)。朱德作战有功,亦任连长,授上尉军街1912年4月完成援川任务返滇。5月,云南军政府在昆明巫家坝召开庆祝援川胜利大会蔡祥在大会上,“赞扬朱德在云南辛亥革命和援川战斗中指挥有方,战功卓著。授予朱德‘光复’、‘援川’勋章各一枚,并晋升为少校营长。”(12)

  云南重九起义后,讲武堂曾一度停办,次年秋天恢复。朱德由于军事理论基础扎实,作战中表现突出,被调任讲武学校(原讲武堂),担任生徒队区队长兼军事教官,负贵管理学生和教射击教范、步兵操典以及野外演习等学科、术科课程。他教学认真,接近学生,受到学生戴。

  1913年夏天调回云南陆军第一师第一旅步兵第二团一营任营长,朱德所在的师赴演南,沿滇越铁路全线及边境布防。朱德的营镇守蒙自、建水、个旧一带。那里酷热多雨,环境艰苦,斗争复杂。相毗邻的是法属越南,须时刻提防法帝国主义的侵袭及其豢养的土匪骚扰,并经常到深山密林中搜追土匪,困难甚多,为适应环境,他创造了机动、灵活的多种作战方法,即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地打击土匪,并多次取得战斗的胜利。从此,匪患 减少,人民安居乐业。这就是朱德最早的游击战术,即在特殊的地方,用特殊的方法,进行特殊的战斗。他运用讲武堂的军事理论,通过辛亥革命和援川实战中总结出来的新战术、这是军事教材中找不到的。由于边关战斗的频繁,实践的磨练,使朱德迅速提高了指挥能力。1915年晋升副团长。

  从1915年至1916年,袁世凯称帝复辟的倒行逆施,受到国人反对,全国掀起护国讨袁战争。云南1915年12月25日,蔡得、唐继尧、李烈钧等,首举护国义旗通电反袁,宜布云南独立,成立云南都督府,唐继尧为都督,并组织护国讨意军,下辖三个梯团。朱德异常兴奋,深感这是救国之良策,积极投身这一斗争中。他被任命为滇军补充队第四队队长,负贵组训新兵,准备出征讨袁。1916年初,所部改编为护国军第一军第三梯团,朱德任第六支队(相当于团)支队长(13)。率部参加四川的沪州、纳溪之战,特别是在坚守以棉花坡为中心的纳溪战役中,不顾个人安危,有勇有谋,团结广大官兵,常常以少胜多战胜敌人,夺取了棉花坡的制高点,使战局转危为安。从此,朱德名震全国,敌人闻风丧胆;6月朱德支队又奉命夺取敌军据点沪州。时袁世凯已在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护国战争胜利结束。朱德因屡建战功,晋升为旅长,成为护国战争的名将。1946年11月,吴玉章在《庆祝人民军队的创造者朱德总司令玉阶同志六十大寿》的祝辞中赞道;“你是护国之役的先锋,沪州兰田坝一战,使张敬尧落马,吴佩孚、曹馄手足失措,袁世凯胆战心惊,终将意氏帝制倾覆,保存了中华民国之名。”(14)

  护国战争,再次显示讲武堂师生是中坚力量。在担任军团(队)以上军官中,“老同盟会员(含中华革命党员)和国民党员占85%;营以上军官中,讲武堂师生占86%”(15)。朱德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步其后尘,继续独裁卖国,破坏孙中山先生制订的《临时约法》,1917年8月,掀起护法战争。朱德被委任为靖国军第二军十三旅旅长,奉命驻守四川沪州。他一如既往,忠心报效国家,他敬仰孙中山,认为经过护法战争,可以结束军阀混战局面,打倒段祺瑞统治。结果,却事与愿违,唐继尧等人的野心发作,排斥孙中山,搞垮护法军政府,结果护法战争失败。

  远涉重洋寻真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列主义传入中国。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朱德精神振奋,决心到上海去寻找共产党,并转到德国去寻求马克思主义,重新考虑中国问题,继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他沉痛地总结自己的历程,说:“推翻满清,赶走皇帝,又冒出了窃国大盗袁世凯。袁贼打倒后,国内军阀混战,人民永远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过着悲惨生活。我坚信马克思主义,我要到他的故乡去寻找革命真理。”(16)这时的朱德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高官厚禄,但他把这一切视如粪土,全都抛弃。1922年,唐继尧已变为军阀,昆明又处于战乱之中。朱德痛心疾首,3月愤然离昆,几经艰辛到达上海寻找中国共产党组织,但陈独秀不接见他。他即赴德国考察,开始了戎马生涯的伟大转变。

  ①《朱德选集》。
  ②④⑧[美]艾格妮丝o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
  ③⑤⑥罗歌:《求索》。
  ⑦(12)《中共党史资料》第一辑,中央党校出版。
  ⑧《云南文史资料》,41辑。
  ⑩《朱德诗词选》、1986年版。
  (11)(13)《朱德年谱》,人民出版社。
  (14)《新华日报》,1946年11月29日。
  (15)马继孔等著《云南讲武堂史》。
  (16)《昆明文史资料》,第二辑。
朱老总到底打仗灵不灵?
朱老总是战术天才,著名的十六字方阵就是他搞出来的,战役水平不好说,因为后期被当成大神供起来,再也没有表现的机会
革命的先烈,民族的伟人,革命的志士,民族的英雄,道德的楷模。朱德同志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吉左卫门 发表于 2015-10-4 13:05
朱老总到底打仗灵不灵?
没两把刷子。总司令的位子恐怕坐不稳吧。手下一群虎豹,谁服?
同盟会和黑龙会什么关系你们自己查查
想我滇军,自辛亥重九起义始,护国护法名震天下,就是大革命时期的广州革命政府之黄埔军校也是得到我云南陆军讲武堂师生鼎力协助,驻粤滇军也为北伐立过功;抗战时期,编成的国民革命军第60军其战绩也是不谈了,还曾代表中国去越南受降。起义以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也是从东北打回大西南。朝鲜战争爆发还入朝作战,参加抗美援朝一、二、三、四次战役,在第三次战役中全歼英国皇家来复枪团,解放汉城;在第四次战役中,在汉江两岸顽强抗敌50昼夜,沉重打击和消耗了敌有生力量,保证了志愿军主力休整、集结和粮弹补充,为准备实施战役反击争取了时间。我特么就想不明白了,这么一支英雄的部队,论历史足足贯穿了整个民国到对越自卫反击战,就是不能留下番号。这也就算了,余脉还在,凭什么没有出现在70周年阅兵???!我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