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4“雄猫”是如何变成“炸弹猫”的?(空军之翼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7:09:45
http://www.afwing.com/aircraft/f14-bombcat-story.html


原著:Dave“Bio”Baranek

  戴夫·“Bio”·巴拉内克在20年的美国海军飞行军官职业生涯里积累了3000多小时的飞行时间,其中2600小时是飞F-14“雄猫”,450小时飞F-5F“虎II”。他在1999年退役,现在是华盛顿特区的一位国防承包商。

  我们呼啸着冲破了正午沙漠上空150米处的乱流,在480节(889公里/时)的速度下飞行变得很颠簸。发动机隆隆声提醒我飞机需要大量动力才能推开周围的高密度空气以每秒247米的速度前进,幸运的是我们的确拥有这么多动力。我左侧800米开外有一架“雄猫”,前方1.6公里处还有另外两架。我们正以拉长的盒形编队飞行,每架飞机都挂了两枚MK84 907千克炸弹。我是其中一架F-14A“雄猫”的后座雷达拦截官(RIO)。

  “‘将军’小队,战术左转,航向参考287”

  抵达航点后我们立即滚转90度,我的飞行员拉杆进入5g转弯,几秒后对准了新航向。我们向预定目标飞去。

  我看到下方10号州际公路上的轿车和卡车们正在慢吞吞地行驶,我想4架“雄猫”的军推(发动机的最大不加力推力)轰鸣声肯定能吸引地上的人抬头张望,看看他们纳税买来的战斗机是如何飞行的。他们可能看不见炸弹,但后掠的机翼会告诉他们F-14正在行动。这只是短短的一瞬,一分钟后我们就转弯向南了。对不起伙计们,表演结束了。

  在冲向目标的最后一段飞行中,每架飞机的机组都忙碌了起来。我们很快抵达轰炸航路起点,领机开加力拉起准备轰炸,然后是2号机、3号机,最后我的飞机也急速拉起了。

  F-14(是的,即使是A型)推力强大,在这种速度和高度下仍反应灵敏。我们飞速爬升,近两吨的载荷并没对性能造成多大影响,很快F-14就滚转翻身进入俯冲,这样做是为了让飞行员在投弹中能一直看见目标。

  我在他背后盯着空速、俯冲角和高度等参数,我的武器操纵杆只是很小的一坨,但操作灵敏。一切尽在飞行员的掌握中,随着两声短促的砰砰声,炸弹被弹离机身,飞行员急忙做5g拉起以躲开弹片散布面。

这些都是实弹,飞行员一边爬升一边滚转,这样就能看见弹着点了。我们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即使在烈日的照射下,也能清楚地看到907千克MK84炸弹形成的壮观火球。

  这是1996年12月我们去加州埃尔森特罗做的一次空地任务训练,当时我是VF-211“将军”(Fighting Checkmates)中队的执行官。我们中队由30名军官、16名士官和200名士兵组成,装备有14架F-14A“雄猫”战斗机。

在早期形态“雄猫”里作战

  当1981年我首次进入F-14中队(VF-24)时,F-14A还是全新的飞机,有些美国海军中队仍在飞“鬼怪”。我们的空战训练焦点集中在米格-17和米格-21上,这两种飞机当然算不上超视距(BVR)威胁,但总会有少数漏网之鱼逼近到视距内(WVR)与你空战。由于我们总是预计将以寡敌众,而且越南空战的教训仍记忆犹新,所以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燃油在ACM训练上,也就是所谓的空战机动训练,简称狗斗。

我们在训练中会使用AWG-9,在当时这种雷达是有史以来性能最强悍的战斗机雷达,我们会用雷达扫描前方的任何物体并引导飞行员与假想敌机交汇。我们在训练中使用的拦截武器是AIM-7“麻雀”,这种导弹已经从越战时期浑身缺陷的早期型号进化成一种可靠而灵活的武器。不过我们一般不会在交汇前猎杀对手,因为要尽可能多地做狗斗训练。

  作为一名新任雷达拦截官,我操作AWG-9时会在脉冲(低脉冲重复频率)模式和脉冲多普勒(高脉冲重复频率)模式中来回切换以避开雷达的局限性。每种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我想大多数雷达拦截官都是这么玩的,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好雷达拦截官的标志。我费了很多脑子根据雷达图像建立起完整的态势感知图,这就是所谓的“雷达拦截官的技术活。”

我们与能找到的任何战术飞机做狗斗:F-4、F-5、F-15、A-4、A-7等等,当时还没“大黄蜂”呢,F-16也寥寥无几。F-14外形干净(机腹没有安装AIM-54挂架也没有挂副油箱)且轻油状态时,所有系统都能正常工作的话,“雄猫”就成为了性能恐怖的狗斗机。这种形态的“雄猫”是6000米以下高度的空中霸王,而且随着高度的降低还会更具优势。不过由于各种软性和硬性最低安全高度规定,我们也无法飞得过低。总之“雄猫”在1500米以下的稠密空气中能以你想要的任何方式做机动!当然更大的外部载荷和内油会损害“雄猫”的机动性。

在交战中“雄猫”的各组成部分都在紧张忙碌着,前座飞行员的主要工作是手握操纵杆和油门杆控制飞机,这两个杆子的握把上集成了几乎所有的必要开关,F-14的开关逻辑设计和座舱人体工程学设计真正从越南空战教训中受益了(套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就是“人因工程”和“人机界面”)。在必要时“雄猫”飞行员也会踩方向舵踏板,如低速控制滚转。他的平显不能有效显示飞行信息,所以要时不时低头查看仪表,凡是有点经验的飞行员在交战中都会尽量少看仪表。

  雷达拦截官在狗斗中的首要任务是用肉眼做防御视觉扫视(后方3-9线),并辅以座舱360度周视。任何一名优秀的雷达拦截官即使在6.5g过载下也能透过双垂尾向后张望!雷达拦截官与飞行员要通力合作才能在狗斗中时刻知道“土匪”和僚机的方位。

  雷达拦截官恨不得自己再多长一双眼睛,他不仅要盯着正在追踪的“土匪”,还要关注空速、高度、燃油状态,要不时瞄一下僚机方位、要时刻注意敌机的六点和自己的六点。

  “注意右下方4点钟位置。”

  “看到他了,Sluggo正在左侧8点钟方向发起攻击。”

  “看到。”

  雷达拦截官总是要时刻准备激活雷达的垂直扫描锁定模式(VSL),这个模式在狗斗中最有用,尤其在“土匪”偏离机鼻扫描范围时。雷达拦截官不仅是副驾驶,他还负责监视燃油、导航、航程时间,要用尽一切手段赢得战斗并安全返航。

  除了机组外,F-14的其他组成部分也非常忙碌。TF30要频繁开加力,飞行员操纵油门杆时会遇到与雷达拦截官相同的问题,也就是说要人肉补偿硬件的不足,这需要他发挥出最高水平。此外,可变几何机翼在根据马赫数自动变化后掠角度,前缘缝翼和后缘机动襟翼也在作自动调节使升力最大化,这些自动化部件显著提高了F-14的机动性。

  就这样,交战中有忙不完的事情。

  当时在大多数中队里,O4(少校)和以上级别的军官大多参加过越战,其中有些人甚至完成过上百次作战任务。他们宝贵的空战经验让我们这些菜鸟受益匪浅,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听到许多精彩故事。

AIM-54“不死鸟”

  航空迷都知道F-14战斗机可以挂载AIM-54导弹,“不死鸟”(被我们亲切地称做1000磅僚机)以远射程、大弹头、主动末端制导和同时攻击多个目标而闻名。“不死鸟”赋予我们夸张的远程空战能力,让80年代的其他空空导弹都黯然失色。是的,AIM-54A的确存在各种问题,但仍在测试中屡次摧毁战斗机大小的目标。美国海军居然没获得一例“不死鸟”战绩,这让我很郁闷。

但是获得这种远程空战能力要付出重量和阻力的代价,我们把“不死鸟”挂在机腹(又称“隧道”),每枚导弹重达454千克(1000磅),而且每枚都需要一个180千克的适配挂架,这又进一步增大了阻力。我们不用这种导弹对付战斗机的原因纯粹是因为上头的命令,舰队打算节省下每一枚AIM-54来对付苏联轰炸机团的猪突。我在第一次航母巡航中并没遭遇真实空中对抗,所以不确定这个命令的真实性,但我们接受的空战训练的确是用AIM-7、AIM-9和机炮来对抗敌方战斗机。

  接下来我说说“雄猫”的外沿空战。如果你看过那个时期的资料,会发现F-14强调力量投送/战斗机任务,以及海上空中优势(MAS)任务的执行效率要。由于海上空中优势任务的复杂性, 我们无法在实机训练中模拟出这么多的目标和干扰源,所以最有效的训练是在模拟器上完成的。因为所有信息都汇总给雷达拦截官,所以只能由他来领导海上空中优势任务。

  对于实机海上空中优势任务训练来说,最有价值的部分只有指挥、控制和空中加油了。我在这种训练中有时会去想象,我和僚机们发射了几十枚“不死鸟”,它们的尾迹正划破天空。

“雄猫”战术的演进

  我在第一个中队待了三年多(1981-84),然后成为一名TOPGUN教官去飞F-5。我在1987年重回F-14中队,加入了VF-2“赏金猎人”,部署在了“突击者”号航母上。当时我们和伊朗处在战争边缘,大西洋舰队的航母也被拉到北阿拉伯海去了。美国海军已经开始执行“认真意志”行动,派军舰护送油轮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舰载机联队也会在此时升空对任何敌对行为做出即时反应。如果真和伊朗打起来,我们的F-14就要对抗伊朗的F-4、F-5、F-14以及“霍克”地空导弹了,我们没有低估伊朗的军事能力。

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的训练和战术因一些形势的改变而出现变化,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具有前半球攻击能力的米格和苏霍伊战斗机的扩散。米格-21和之前的苏联战斗机无法发起迎头导弹攻击,必须绕到我们背后3-9线才能发射红外导弹,美国战斗机的导弹优势一直保持到了80年代初。但随着米格-23“鞭挞者”的出现,情况改变了。我们开始针对“鞭挞者”发展新战术,1982年我参加了一系列评估米格-23“鞭挞者”威胁的试飞,不过这次评估的内容并未包括发展应对米格-23导弹威胁的战术,所以还是以机炮格斗为主。这次评估证明了F-14需要用全新战术来拦截“鞭挞者”,我在TOPGUN时有些战术正在发展,在我回到舰队后这些战术已经成熟。

  现在的航空迷已经熟知超视距空战的基本要素,但当时这还是个全新领域。我们对比了AIM-7和苏联AA-7导弹(以及后来的AA-10),不得不承认“麻雀”存在不少缺点。我们研究了对方的雷达和导弹后学会了如何优化自己的导弹发射包线并缩小敌机的包线。

  我们的训练变得更加真实,当时的两种假想敌飞机中只有F-5(另一种是A-4)能较好地模拟米格-23,虽然没有“鞭挞者”那令人难以置信的加速性能和速度,但至少能飞超音速。F-5飞行员在交战中会限制过载以模拟“鞭挞者”较差的转弯性能,所以一旦交汇过后,“雄猫”就能获得优势。有时我们会直接发射AIM-7并进行机动以避免交汇。

 有一次,一位高级军官率领几架假想敌飞机期待能像过去那样与“雄猫”大打出手,但被F-14发射的导弹干净利落地敲掉。他在总结会上质问:“这到底算什么?”我们的小队长用专用术语恭敬回答:“我们在飞反‘鞭挞者’战术,长官。”这位高级军官被起得气得满脸通红:“简直是无赖战术!”接下来没人吭声了,我甚至能听见自己砰砰的心跳声。我们小心翼翼地完成了汇报,在这位高级军官离开后,假想敌领队——一位技术精湛且受人尊敬的中尉说:“你们干得很棒。”

  事实上,战术的改变比听上去更有乐趣,以1马赫或更高速度拦截一架超音速F-5绝对很酷。那时我已经积累了1600多F-14飞行小时,飞了大约7年战术飞行,还拥有在TOPGUN飞F-5的经历,我为此感到自豪。

  总体情况在迅速好转,我们学会了总结每一次导弹发射,说起来这要多亏空军的兄弟们。以前我们对待导弹发射很是漫不经心,是的,既然发射包线不错,座舱指示也良好,那么在实战中按照训练步骤发射导弹就能击中目标,我们的问题是总结不够严谨。因此海军战斗机中队开始行动起来,要求机组人员对每一次的扣动扳机都做出解释。

  我不知道这件事确切的起始时间,但是听说与空军F-15飞行员的交流有关,他们的总结方法迅速被我们借鉴。在没有TACTS/ACMI(战术机组战斗训练系统/空战机动仪)吊舱的那个年代,总结尤为重要,因为可以此为根据来评估导弹射击效果。在海军内部,其他许多事情也开始变得更加标准化,如战术通讯规范和对抗训练的绰号和代号规范都被TOPGUN整理成册,很快就成为训练和作战标准。

  另一项改进来自支持F-16N项目的海军高层决策者们。1987年6月,第一架海军型“蝰蛇”进入TOPGUN服役,然后海军的所有假想敌中队都装备了该机。我们终于有了能模拟当前威胁的装备雷达的高性能假想敌机了。海军为此努力多年,曾一度要装备F-20“虎鲨”或F-16/J79,现在问题终于解决了,我很高兴海军能把钱投在这种性能出色的假想敌机上。当然,这也意味着F-14机组迎来了与F-16艰难狗斗的日子,他们甚至无法做到脱离战斗。“公爵” 康宁汉姆常常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如何让“雄猫”的爪子保持锋利

  AA-10“白杨”出现后,我们意识需要用AIM-54导弹对付苏联战斗机了,所以也开始了这方面的训练。海军在1987年引入AIM-54C,改正了A型在远距空战和近距战术环境下的许多缺点。凭借其火箭发动机的长燃烧时间、大型战斗部和改进型雷达,AIM-54C成为了能紧咬敌机的远程导弹,我不禁要再次感慨“不死鸟”的零战绩了。

  我至今仍能回忆起在法伦航空站参加过的一场战术机组战斗训练系统总结会,投影上有4架“雄猫”向50公里外的“支点”发射了AIM-54C,数秒后,汇报者把计算机视图从俯视转为平视,我看到4枚“不死鸟”正以弹道轨迹极速爬升,虽是计算机合成画面,但也十分震撼。

  于是我们有了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武器,当时“雄猫”已经服役了十余年,有传闻说海军要组建全F-14D机队,除制造全新D型外还会把A升级成D,80年代末真是F-14的黄金时代啊!

  F-14有个很有趣的系统叫电视摄像组件(TCS),这个组件已被集成到武器系统中,在许多场合都能派上用场。对于不熟悉操作的人,电视摄像组件也可以随动于雷达天线。电视摄像组件能向机组提供黑白视频,不过视场很有限,且易受雾霾影响,所以清澈的高空才是它的用武之地。

 越战中,机组很难对雷达发现的目标进行目视识别(VID),所以催生了电视摄像组件的概念。电视摄像组件在空战评估/空中截击导弹评估(AIMVAL/ACEVAL)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不过因为视场方面的一些问题,我进入第二支“雄猫”中队后才看到该系统被广泛使用。这是一套有趣的系统,曾拍过一些很棒的视频,但在空战训练中我们一般不使用这套系统。

F-15是最难缠的对手

  我记得有次在尤马靶场上空做战术机组战斗训练,飞双机对抗数量未知的假想敌(2 v UNK),也就是F-5模拟的“鞭挞者”。“雄猫”模拟挂载AIM-7和AIM-9,所以我们的操作不能出错。我在2号机上,我们的长机飞行员很棒,但长机雷达拦截官经常会锁定错误的目标。交战距离设置为50公里,随着拦截的进行,我看到4架“土匪”以盒形编队飞行,领机和最后一架相距约5公里。我们的指示空速逼近600节(1111公里/小时),F-5的速度大约是550节(1019公里/时),我们之间的相对速度高达1150节(2130公里/时)。当我们接近到32公里后,雷达拦截官准备为发射“麻雀”做雷达锁定了。长机雷达拦截官在无线电里呼叫目标分配,我在610米/秒的高速中打趣:“随便锁一个吧,长机,我会锁住另外一个。”结果我们都锁定了各自的目标,并都获得了两个很棒的猎杀,我觉得我表现超出预期。

  我有一个1988年的2 v 2对抗F-15的视频,但视频质量很差,这是因为录像带保存时间太久,而且F-14A的记录仪很糟糕。对我们来说打F-15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很棒的训练,双方的交战距离设置为48公里,“雄猫”呈战斗散开队形(双机并排相距3-8公里),“老鹰”呈纵队队形(一架远远跟着另一架)。

  我监听着无线电,F-15飞行员的战术拦截通讯很优秀,作为雷达拦截官,我想这就是我想要的通话。交战发生在约6100米高度,首先是两次1 v 1,我们不得不时刻注意着另一架“鹰”。交汇后约一分钟我的飞行员成功占位并向F-15发射了一枚AIM-9,就是这张平显截图所示。正如前文提到的,F-14的平显不如其他飞机,所以画面上缺乏数据信息,但能看到我们已经占据了很好的位置并选择了“响尾蛇”(SW)。图像实在太模糊,看不清扣动扳机的标记。

F-15是最难缠的对手,你只要比较一下F-14和F-15性能数据就会明白为什么。F-15的飞行员都训练有素(战绩为104杀/0损失,我知道其中有很多是以色列空军创造的)。在这种交战中“雄猫”机组(飞行员和雷达拦截官)需要表现得如同一体。

  我在拦截中的雷达操作和拦截通讯必须恰到好处,一旦交战,“雄猫”飞行员就必须保持住速度以获得更多战术选择,然后判定什么时候该损失能量狠狠一击,同时还要提醒自己在空域里还有另外一架“鹰”。我在职业生涯里与F-15打过几次,胜负大致各半,要想要获胜真的非常艰难。

“雄猫”是如何变成“炸弹猫”的

  F-14不断面临挑战,但它像一个真正的冠军那样战斗到最后。90年代初,事情已经很明显了,海军负担不起全F-14D机队。当海军决定要发展“超级大黄蜂”的那一刻,F-14的命运就被确定了,最后F-14A一直服役到2003年,F-14D也在2006年全部退役。

  1991年,F-14参加了“沙漠风暴”行动并执行了一些重要任务:率领打击编队、护航和战术空中侦察。但出于各种因素,F-14并没有在那场战争中展示自己的空空作战能力。

  当然也有好消息。2000年时F-14机队迎来了一项不太显眼的改进,这就是数字化飞行控制系统(DFCS)。新飞控增强了飞机的机动性,并通过副翼交联改善了“雄猫”有些混乱的低速操控性。其实“雄猫”在项目之初就打算安装数字飞控系统,但因资金不足而作罢。数字飞控系统显著提高了F-14的性能,允许飞行员在狗斗中做更积极的机动(如回转机动),并显著降低了仪表进近中飞行员的工作负荷,消除了模拟飞控(AFCS)F-14A标志性的荷兰滚。一些权威人士表示装备了大推力发动机、新型雷达和数字式飞控系统的F-14D终于成为了我们期盼已久的舰载战斗机。

  在我看来,“雄猫”最大的变化是变身为“炸弹猫”。实际上我们在1988年就开始研究这个事情,当时我还在VF-2中队,第2航空联队指挥官(CAG)克里斯“Boomer”威尔逊上校希望自己的F-14中队(VF-1和VF-2)能扔炸弹,但是没能获得批准。大西洋和太平洋舰队的其他中队也作了探索性的尝试来发展F-14的空地能力,但海军直到A-6退役后才决定发展真正的“炸弹猫”。于是,F-15E和F-16使用的“蓝盾”吊舱被移植到了F-14战斗机上,F-14的座舱在简单集成了“蓝盾”吊舱显示功能后,整个“雄猫”机群迫不及待地接受了这个新任务。F-14在1996年进行了第一次“蓝盾”部署(VF-103),“雄猫”终于成为了一种多任务精确打击战斗机。

我在1990年离开VF-2去干了几年参谋,我很不情愿离开“雄猫”这么长时间,1996年我终于回归后,发现“雄猫”的世界变得几乎完全不同了。与挂载AA-10的“支点”和“侧卫”相比,“鞭挞者”的威胁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威胁的变化、打击战斗机任务、各种系统改进,我需要恶补才能跟上时代!

如何让“雄猫”维持飞行

  的确,“雄猫”在问世时就注定了是架复杂的飞机,二十年后,“雄猫”就变成了复杂的老飞机。让我引用公开出版的两篇文章的例子,让读者们可以了解一些事实。

  1993年2月,美国海军学会论文集发表了F-14飞行员约翰·伍德上尉的文章《F-14D的可靠性挫败了批评》。在这篇简短文章中,他列举了F-14项目和F-14D的许多数据。我要引用一下他所在VF-11中队的每飞行小时所需直接保养工时(MMH/FH),他们有两型“雄猫”,F-14A是31.3工时,F-14D是17.8工时,D型的工时明显降低了。

  五年后(1998年9月),论文集又发表了帕特里克·波特上尉的文章《一名下级军官看海航完好率》,里面列举了海军航空兵在一次部署中从头到尾的完好率。波特上尉的文章很有见地,我担任VF-211指挥官时,他是中队的雷达拦截官和质量控制官。我引用一下他的保养工时数据。在部署的最初几个月里,大约是每飞行小时65工时,不过这受到了14架F-14A战斗机高密度训练周期的影响。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工作后情况有所好转,在部署结束时的成绩是37工时。波特上尉很好地分析了原因,这个数字可能很难与其他飞机作对比(F-16A 15工时、F/A-18C 19工时、F-15C/D 22工时、F-117 45工时、B-2 124工时,译者:以F-14D的17.8工时来看,该机可维护性差的流言可以打破了),但至少现在我们有了一些实打实的数字。

  在上面的两个例子中,全靠那些敬业水手们来让“雄猫”维持飞行。

当上中队长

  1997年,我成为了VF-211中队的指挥官,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职务。

1997-98年我们部署在“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上去支援“南部守望”行动(OSW)。伊拉克空军在我们抵达前已经违反了南部地区禁飞令,我们跳过了一个停靠港口提前抵达波斯湾。我感到非常兴奋,也许能让“雄猫”开杀戒了,但我们抵达后不久伊拉克空军就消停了。我猜他们是不愿面对“雄猫”的AWG-9雷达和“不死鸟”导弹。

  我们在“南部守望”中的任务包括禁飞区空中巡逻、参与打击机群、以及TARPS(战术机载侦察吊舱系统)侦察。我们的“蓝盾”吊舱表现很出色,使用方便,可靠性也好。我们与海军陆战队、空军和盟军协同进行了常规打击,这些都是庞大而复杂的操作,其中的关键是对时间和地点的掌握。

  我用一个典型的“南部守望”任务来展示一下现代空战的精确性和执行过程。在弹射起飞前我们都需要设置好保密无线电并确保所有系统运转正常,然后我们弹射起飞十几架飞机,有“雄猫”、“大黄蜂”、“徘徊者”、“鹰眼”,有时还会有一架“北欧海盗”。打击机群会飞到海湾上空的加油机轨道或直飞伊拉克上空的预定地点,这些都需要非常严格的控制以确保敌我识别。然后飞机在各自指定的箱形空域里巡逻。以我为例,我会在巡逻中轮流使用雷达和“蓝盾”吊舱,用后者看看下方的地形,有时也会用它识别一下目标甚至是寻找一座有趣的建筑。这种飞行每次大约持续约4小时,通常会与KC-10汇合进行两次空中加油,最后返回“尼米兹”。海军把F-14的最大着舰重量从23496千克增加到24494千克,可能看起来不多,却增添了几分安全系数,意味着我们可以带更多燃油或更多弹药返回。

  我们执行过几次U-2护航任务,他们从高空飞入伊拉克,所以严格说来F-14并没有在护送他们,U-2在我们头上几公里的地方。F-14能针对伊拉克军的任何攻击行为做出响应,他们威胁要击落U-2,但从未付诸行动。

离别

  F-14服役超过三十年,从越战最后的日子到全球反恐战争,并在此期间发生了惊人的进化。70年代在早期F-14中队里服役的人们恐怕没有想到,“雄猫”不仅可以挂载“不死鸟”、“麻雀”、“响尾蛇”,还能挂载炸弹成为打击战斗机。

  所有飞机都会有粉丝和批评者,“雄猫”也不例外。但是,对于那些为“雄猫”工作过和飞过该机的人来说,所有都会自豪地宣布自己与“雄猫”的关系,而我,就是其中一员。
http://www.afwing.com/aircraft/f14-bombcat-story.html


原著:Dave“Bio”Baranek

  戴夫·“Bio”·巴拉内克在20年的美国海军飞行军官职业生涯里积累了3000多小时的飞行时间,其中2600小时是飞F-14“雄猫”,450小时飞F-5F“虎II”。他在1999年退役,现在是华盛顿特区的一位国防承包商。

  我们呼啸着冲破了正午沙漠上空150米处的乱流,在480节(889公里/时)的速度下飞行变得很颠簸。发动机隆隆声提醒我飞机需要大量动力才能推开周围的高密度空气以每秒247米的速度前进,幸运的是我们的确拥有这么多动力。我左侧800米开外有一架“雄猫”,前方1.6公里处还有另外两架。我们正以拉长的盒形编队飞行,每架飞机都挂了两枚MK84 907千克炸弹。我是其中一架F-14A“雄猫”的后座雷达拦截官(RIO)。

  “‘将军’小队,战术左转,航向参考287”

  抵达航点后我们立即滚转90度,我的飞行员拉杆进入5g转弯,几秒后对准了新航向。我们向预定目标飞去。

  我看到下方10号州际公路上的轿车和卡车们正在慢吞吞地行驶,我想4架“雄猫”的军推(发动机的最大不加力推力)轰鸣声肯定能吸引地上的人抬头张望,看看他们纳税买来的战斗机是如何飞行的。他们可能看不见炸弹,但后掠的机翼会告诉他们F-14正在行动。这只是短短的一瞬,一分钟后我们就转弯向南了。对不起伙计们,表演结束了。

  在冲向目标的最后一段飞行中,每架飞机的机组都忙碌了起来。我们很快抵达轰炸航路起点,领机开加力拉起准备轰炸,然后是2号机、3号机,最后我的飞机也急速拉起了。

  F-14(是的,即使是A型)推力强大,在这种速度和高度下仍反应灵敏。我们飞速爬升,近两吨的载荷并没对性能造成多大影响,很快F-14就滚转翻身进入俯冲,这样做是为了让飞行员在投弹中能一直看见目标。

  我在他背后盯着空速、俯冲角和高度等参数,我的武器操纵杆只是很小的一坨,但操作灵敏。一切尽在飞行员的掌握中,随着两声短促的砰砰声,炸弹被弹离机身,飞行员急忙做5g拉起以躲开弹片散布面。

这些都是实弹,飞行员一边爬升一边滚转,这样就能看见弹着点了。我们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即使在烈日的照射下,也能清楚地看到907千克MK84炸弹形成的壮观火球。

  这是1996年12月我们去加州埃尔森特罗做的一次空地任务训练,当时我是VF-211“将军”(Fighting Checkmates)中队的执行官。我们中队由30名军官、16名士官和200名士兵组成,装备有14架F-14A“雄猫”战斗机。

在早期形态“雄猫”里作战

  当1981年我首次进入F-14中队(VF-24)时,F-14A还是全新的飞机,有些美国海军中队仍在飞“鬼怪”。我们的空战训练焦点集中在米格-17和米格-21上,这两种飞机当然算不上超视距(BVR)威胁,但总会有少数漏网之鱼逼近到视距内(WVR)与你空战。由于我们总是预计将以寡敌众,而且越南空战的教训仍记忆犹新,所以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燃油在ACM训练上,也就是所谓的空战机动训练,简称狗斗。

我们在训练中会使用AWG-9,在当时这种雷达是有史以来性能最强悍的战斗机雷达,我们会用雷达扫描前方的任何物体并引导飞行员与假想敌机交汇。我们在训练中使用的拦截武器是AIM-7“麻雀”,这种导弹已经从越战时期浑身缺陷的早期型号进化成一种可靠而灵活的武器。不过我们一般不会在交汇前猎杀对手,因为要尽可能多地做狗斗训练。

  作为一名新任雷达拦截官,我操作AWG-9时会在脉冲(低脉冲重复频率)模式和脉冲多普勒(高脉冲重复频率)模式中来回切换以避开雷达的局限性。每种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我想大多数雷达拦截官都是这么玩的,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好雷达拦截官的标志。我费了很多脑子根据雷达图像建立起完整的态势感知图,这就是所谓的“雷达拦截官的技术活。”

我们与能找到的任何战术飞机做狗斗:F-4、F-5、F-15、A-4、A-7等等,当时还没“大黄蜂”呢,F-16也寥寥无几。F-14外形干净(机腹没有安装AIM-54挂架也没有挂副油箱)且轻油状态时,所有系统都能正常工作的话,“雄猫”就成为了性能恐怖的狗斗机。这种形态的“雄猫”是6000米以下高度的空中霸王,而且随着高度的降低还会更具优势。不过由于各种软性和硬性最低安全高度规定,我们也无法飞得过低。总之“雄猫”在1500米以下的稠密空气中能以你想要的任何方式做机动!当然更大的外部载荷和内油会损害“雄猫”的机动性。

在交战中“雄猫”的各组成部分都在紧张忙碌着,前座飞行员的主要工作是手握操纵杆和油门杆控制飞机,这两个杆子的握把上集成了几乎所有的必要开关,F-14的开关逻辑设计和座舱人体工程学设计真正从越南空战教训中受益了(套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就是“人因工程”和“人机界面”)。在必要时“雄猫”飞行员也会踩方向舵踏板,如低速控制滚转。他的平显不能有效显示飞行信息,所以要时不时低头查看仪表,凡是有点经验的飞行员在交战中都会尽量少看仪表。

  雷达拦截官在狗斗中的首要任务是用肉眼做防御视觉扫视(后方3-9线),并辅以座舱360度周视。任何一名优秀的雷达拦截官即使在6.5g过载下也能透过双垂尾向后张望!雷达拦截官与飞行员要通力合作才能在狗斗中时刻知道“土匪”和僚机的方位。

  雷达拦截官恨不得自己再多长一双眼睛,他不仅要盯着正在追踪的“土匪”,还要关注空速、高度、燃油状态,要不时瞄一下僚机方位、要时刻注意敌机的六点和自己的六点。

  “注意右下方4点钟位置。”

  “看到他了,Sluggo正在左侧8点钟方向发起攻击。”

  “看到。”

  雷达拦截官总是要时刻准备激活雷达的垂直扫描锁定模式(VSL),这个模式在狗斗中最有用,尤其在“土匪”偏离机鼻扫描范围时。雷达拦截官不仅是副驾驶,他还负责监视燃油、导航、航程时间,要用尽一切手段赢得战斗并安全返航。

  除了机组外,F-14的其他组成部分也非常忙碌。TF30要频繁开加力,飞行员操纵油门杆时会遇到与雷达拦截官相同的问题,也就是说要人肉补偿硬件的不足,这需要他发挥出最高水平。此外,可变几何机翼在根据马赫数自动变化后掠角度,前缘缝翼和后缘机动襟翼也在作自动调节使升力最大化,这些自动化部件显著提高了F-14的机动性。

  就这样,交战中有忙不完的事情。

  当时在大多数中队里,O4(少校)和以上级别的军官大多参加过越战,其中有些人甚至完成过上百次作战任务。他们宝贵的空战经验让我们这些菜鸟受益匪浅,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听到许多精彩故事。

AIM-54“不死鸟”

  航空迷都知道F-14战斗机可以挂载AIM-54导弹,“不死鸟”(被我们亲切地称做1000磅僚机)以远射程、大弹头、主动末端制导和同时攻击多个目标而闻名。“不死鸟”赋予我们夸张的远程空战能力,让80年代的其他空空导弹都黯然失色。是的,AIM-54A的确存在各种问题,但仍在测试中屡次摧毁战斗机大小的目标。美国海军居然没获得一例“不死鸟”战绩,这让我很郁闷。

但是获得这种远程空战能力要付出重量和阻力的代价,我们把“不死鸟”挂在机腹(又称“隧道”),每枚导弹重达454千克(1000磅),而且每枚都需要一个180千克的适配挂架,这又进一步增大了阻力。我们不用这种导弹对付战斗机的原因纯粹是因为上头的命令,舰队打算节省下每一枚AIM-54来对付苏联轰炸机团的猪突。我在第一次航母巡航中并没遭遇真实空中对抗,所以不确定这个命令的真实性,但我们接受的空战训练的确是用AIM-7、AIM-9和机炮来对抗敌方战斗机。

  接下来我说说“雄猫”的外沿空战。如果你看过那个时期的资料,会发现F-14强调力量投送/战斗机任务,以及海上空中优势(MAS)任务的执行效率要。由于海上空中优势任务的复杂性, 我们无法在实机训练中模拟出这么多的目标和干扰源,所以最有效的训练是在模拟器上完成的。因为所有信息都汇总给雷达拦截官,所以只能由他来领导海上空中优势任务。

  对于实机海上空中优势任务训练来说,最有价值的部分只有指挥、控制和空中加油了。我在这种训练中有时会去想象,我和僚机们发射了几十枚“不死鸟”,它们的尾迹正划破天空。

“雄猫”战术的演进

  我在第一个中队待了三年多(1981-84),然后成为一名TOPGUN教官去飞F-5。我在1987年重回F-14中队,加入了VF-2“赏金猎人”,部署在了“突击者”号航母上。当时我们和伊朗处在战争边缘,大西洋舰队的航母也被拉到北阿拉伯海去了。美国海军已经开始执行“认真意志”行动,派军舰护送油轮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舰载机联队也会在此时升空对任何敌对行为做出即时反应。如果真和伊朗打起来,我们的F-14就要对抗伊朗的F-4、F-5、F-14以及“霍克”地空导弹了,我们没有低估伊朗的军事能力。

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的训练和战术因一些形势的改变而出现变化,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具有前半球攻击能力的米格和苏霍伊战斗机的扩散。米格-21和之前的苏联战斗机无法发起迎头导弹攻击,必须绕到我们背后3-9线才能发射红外导弹,美国战斗机的导弹优势一直保持到了80年代初。但随着米格-23“鞭挞者”的出现,情况改变了。我们开始针对“鞭挞者”发展新战术,1982年我参加了一系列评估米格-23“鞭挞者”威胁的试飞,不过这次评估的内容并未包括发展应对米格-23导弹威胁的战术,所以还是以机炮格斗为主。这次评估证明了F-14需要用全新战术来拦截“鞭挞者”,我在TOPGUN时有些战术正在发展,在我回到舰队后这些战术已经成熟。

  现在的航空迷已经熟知超视距空战的基本要素,但当时这还是个全新领域。我们对比了AIM-7和苏联AA-7导弹(以及后来的AA-10),不得不承认“麻雀”存在不少缺点。我们研究了对方的雷达和导弹后学会了如何优化自己的导弹发射包线并缩小敌机的包线。

  我们的训练变得更加真实,当时的两种假想敌飞机中只有F-5(另一种是A-4)能较好地模拟米格-23,虽然没有“鞭挞者”那令人难以置信的加速性能和速度,但至少能飞超音速。F-5飞行员在交战中会限制过载以模拟“鞭挞者”较差的转弯性能,所以一旦交汇过后,“雄猫”就能获得优势。有时我们会直接发射AIM-7并进行机动以避免交汇。

 有一次,一位高级军官率领几架假想敌飞机期待能像过去那样与“雄猫”大打出手,但被F-14发射的导弹干净利落地敲掉。他在总结会上质问:“这到底算什么?”我们的小队长用专用术语恭敬回答:“我们在飞反‘鞭挞者’战术,长官。”这位高级军官被起得气得满脸通红:“简直是无赖战术!”接下来没人吭声了,我甚至能听见自己砰砰的心跳声。我们小心翼翼地完成了汇报,在这位高级军官离开后,假想敌领队——一位技术精湛且受人尊敬的中尉说:“你们干得很棒。”

  事实上,战术的改变比听上去更有乐趣,以1马赫或更高速度拦截一架超音速F-5绝对很酷。那时我已经积累了1600多F-14飞行小时,飞了大约7年战术飞行,还拥有在TOPGUN飞F-5的经历,我为此感到自豪。

  总体情况在迅速好转,我们学会了总结每一次导弹发射,说起来这要多亏空军的兄弟们。以前我们对待导弹发射很是漫不经心,是的,既然发射包线不错,座舱指示也良好,那么在实战中按照训练步骤发射导弹就能击中目标,我们的问题是总结不够严谨。因此海军战斗机中队开始行动起来,要求机组人员对每一次的扣动扳机都做出解释。

  我不知道这件事确切的起始时间,但是听说与空军F-15飞行员的交流有关,他们的总结方法迅速被我们借鉴。在没有TACTS/ACMI(战术机组战斗训练系统/空战机动仪)吊舱的那个年代,总结尤为重要,因为可以此为根据来评估导弹射击效果。在海军内部,其他许多事情也开始变得更加标准化,如战术通讯规范和对抗训练的绰号和代号规范都被TOPGUN整理成册,很快就成为训练和作战标准。

  另一项改进来自支持F-16N项目的海军高层决策者们。1987年6月,第一架海军型“蝰蛇”进入TOPGUN服役,然后海军的所有假想敌中队都装备了该机。我们终于有了能模拟当前威胁的装备雷达的高性能假想敌机了。海军为此努力多年,曾一度要装备F-20“虎鲨”或F-16/J79,现在问题终于解决了,我很高兴海军能把钱投在这种性能出色的假想敌机上。当然,这也意味着F-14机组迎来了与F-16艰难狗斗的日子,他们甚至无法做到脱离战斗。“公爵” 康宁汉姆常常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如何让“雄猫”的爪子保持锋利

  AA-10“白杨”出现后,我们意识需要用AIM-54导弹对付苏联战斗机了,所以也开始了这方面的训练。海军在1987年引入AIM-54C,改正了A型在远距空战和近距战术环境下的许多缺点。凭借其火箭发动机的长燃烧时间、大型战斗部和改进型雷达,AIM-54C成为了能紧咬敌机的远程导弹,我不禁要再次感慨“不死鸟”的零战绩了。

  我至今仍能回忆起在法伦航空站参加过的一场战术机组战斗训练系统总结会,投影上有4架“雄猫”向50公里外的“支点”发射了AIM-54C,数秒后,汇报者把计算机视图从俯视转为平视,我看到4枚“不死鸟”正以弹道轨迹极速爬升,虽是计算机合成画面,但也十分震撼。

  于是我们有了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武器,当时“雄猫”已经服役了十余年,有传闻说海军要组建全F-14D机队,除制造全新D型外还会把A升级成D,80年代末真是F-14的黄金时代啊!

  F-14有个很有趣的系统叫电视摄像组件(TCS),这个组件已被集成到武器系统中,在许多场合都能派上用场。对于不熟悉操作的人,电视摄像组件也可以随动于雷达天线。电视摄像组件能向机组提供黑白视频,不过视场很有限,且易受雾霾影响,所以清澈的高空才是它的用武之地。

 越战中,机组很难对雷达发现的目标进行目视识别(VID),所以催生了电视摄像组件的概念。电视摄像组件在空战评估/空中截击导弹评估(AIMVAL/ACEVAL)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不过因为视场方面的一些问题,我进入第二支“雄猫”中队后才看到该系统被广泛使用。这是一套有趣的系统,曾拍过一些很棒的视频,但在空战训练中我们一般不使用这套系统。

F-15是最难缠的对手

  我记得有次在尤马靶场上空做战术机组战斗训练,飞双机对抗数量未知的假想敌(2 v UNK),也就是F-5模拟的“鞭挞者”。“雄猫”模拟挂载AIM-7和AIM-9,所以我们的操作不能出错。我在2号机上,我们的长机飞行员很棒,但长机雷达拦截官经常会锁定错误的目标。交战距离设置为50公里,随着拦截的进行,我看到4架“土匪”以盒形编队飞行,领机和最后一架相距约5公里。我们的指示空速逼近600节(1111公里/小时),F-5的速度大约是550节(1019公里/时),我们之间的相对速度高达1150节(2130公里/时)。当我们接近到32公里后,雷达拦截官准备为发射“麻雀”做雷达锁定了。长机雷达拦截官在无线电里呼叫目标分配,我在610米/秒的高速中打趣:“随便锁一个吧,长机,我会锁住另外一个。”结果我们都锁定了各自的目标,并都获得了两个很棒的猎杀,我觉得我表现超出预期。

  我有一个1988年的2 v 2对抗F-15的视频,但视频质量很差,这是因为录像带保存时间太久,而且F-14A的记录仪很糟糕。对我们来说打F-15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很棒的训练,双方的交战距离设置为48公里,“雄猫”呈战斗散开队形(双机并排相距3-8公里),“老鹰”呈纵队队形(一架远远跟着另一架)。

  我监听着无线电,F-15飞行员的战术拦截通讯很优秀,作为雷达拦截官,我想这就是我想要的通话。交战发生在约6100米高度,首先是两次1 v 1,我们不得不时刻注意着另一架“鹰”。交汇后约一分钟我的飞行员成功占位并向F-15发射了一枚AIM-9,就是这张平显截图所示。正如前文提到的,F-14的平显不如其他飞机,所以画面上缺乏数据信息,但能看到我们已经占据了很好的位置并选择了“响尾蛇”(SW)。图像实在太模糊,看不清扣动扳机的标记。

F-15是最难缠的对手,你只要比较一下F-14和F-15性能数据就会明白为什么。F-15的飞行员都训练有素(战绩为104杀/0损失,我知道其中有很多是以色列空军创造的)。在这种交战中“雄猫”机组(飞行员和雷达拦截官)需要表现得如同一体。

  我在拦截中的雷达操作和拦截通讯必须恰到好处,一旦交战,“雄猫”飞行员就必须保持住速度以获得更多战术选择,然后判定什么时候该损失能量狠狠一击,同时还要提醒自己在空域里还有另外一架“鹰”。我在职业生涯里与F-15打过几次,胜负大致各半,要想要获胜真的非常艰难。

“雄猫”是如何变成“炸弹猫”的

  F-14不断面临挑战,但它像一个真正的冠军那样战斗到最后。90年代初,事情已经很明显了,海军负担不起全F-14D机队。当海军决定要发展“超级大黄蜂”的那一刻,F-14的命运就被确定了,最后F-14A一直服役到2003年,F-14D也在2006年全部退役。

  1991年,F-14参加了“沙漠风暴”行动并执行了一些重要任务:率领打击编队、护航和战术空中侦察。但出于各种因素,F-14并没有在那场战争中展示自己的空空作战能力。

  当然也有好消息。2000年时F-14机队迎来了一项不太显眼的改进,这就是数字化飞行控制系统(DFCS)。新飞控增强了飞机的机动性,并通过副翼交联改善了“雄猫”有些混乱的低速操控性。其实“雄猫”在项目之初就打算安装数字飞控系统,但因资金不足而作罢。数字飞控系统显著提高了F-14的性能,允许飞行员在狗斗中做更积极的机动(如回转机动),并显著降低了仪表进近中飞行员的工作负荷,消除了模拟飞控(AFCS)F-14A标志性的荷兰滚。一些权威人士表示装备了大推力发动机、新型雷达和数字式飞控系统的F-14D终于成为了我们期盼已久的舰载战斗机。

  在我看来,“雄猫”最大的变化是变身为“炸弹猫”。实际上我们在1988年就开始研究这个事情,当时我还在VF-2中队,第2航空联队指挥官(CAG)克里斯“Boomer”威尔逊上校希望自己的F-14中队(VF-1和VF-2)能扔炸弹,但是没能获得批准。大西洋和太平洋舰队的其他中队也作了探索性的尝试来发展F-14的空地能力,但海军直到A-6退役后才决定发展真正的“炸弹猫”。于是,F-15E和F-16使用的“蓝盾”吊舱被移植到了F-14战斗机上,F-14的座舱在简单集成了“蓝盾”吊舱显示功能后,整个“雄猫”机群迫不及待地接受了这个新任务。F-14在1996年进行了第一次“蓝盾”部署(VF-103),“雄猫”终于成为了一种多任务精确打击战斗机。

我在1990年离开VF-2去干了几年参谋,我很不情愿离开“雄猫”这么长时间,1996年我终于回归后,发现“雄猫”的世界变得几乎完全不同了。与挂载AA-10的“支点”和“侧卫”相比,“鞭挞者”的威胁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威胁的变化、打击战斗机任务、各种系统改进,我需要恶补才能跟上时代!

如何让“雄猫”维持飞行

  的确,“雄猫”在问世时就注定了是架复杂的飞机,二十年后,“雄猫”就变成了复杂的老飞机。让我引用公开出版的两篇文章的例子,让读者们可以了解一些事实。

  1993年2月,美国海军学会论文集发表了F-14飞行员约翰·伍德上尉的文章《F-14D的可靠性挫败了批评》。在这篇简短文章中,他列举了F-14项目和F-14D的许多数据。我要引用一下他所在VF-11中队的每飞行小时所需直接保养工时(MMH/FH),他们有两型“雄猫”,F-14A是31.3工时,F-14D是17.8工时,D型的工时明显降低了。

  五年后(1998年9月),论文集又发表了帕特里克·波特上尉的文章《一名下级军官看海航完好率》,里面列举了海军航空兵在一次部署中从头到尾的完好率。波特上尉的文章很有见地,我担任VF-211指挥官时,他是中队的雷达拦截官和质量控制官。我引用一下他的保养工时数据。在部署的最初几个月里,大约是每飞行小时65工时,不过这受到了14架F-14A战斗机高密度训练周期的影响。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工作后情况有所好转,在部署结束时的成绩是37工时。波特上尉很好地分析了原因,这个数字可能很难与其他飞机作对比(F-16A 15工时、F/A-18C 19工时、F-15C/D 22工时、F-117 45工时、B-2 124工时,译者:以F-14D的17.8工时来看,该机可维护性差的流言可以打破了),但至少现在我们有了一些实打实的数字。

  在上面的两个例子中,全靠那些敬业水手们来让“雄猫”维持飞行。

当上中队长

  1997年,我成为了VF-211中队的指挥官,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职务。

1997-98年我们部署在“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上去支援“南部守望”行动(OSW)。伊拉克空军在我们抵达前已经违反了南部地区禁飞令,我们跳过了一个停靠港口提前抵达波斯湾。我感到非常兴奋,也许能让“雄猫”开杀戒了,但我们抵达后不久伊拉克空军就消停了。我猜他们是不愿面对“雄猫”的AWG-9雷达和“不死鸟”导弹。

  我们在“南部守望”中的任务包括禁飞区空中巡逻、参与打击机群、以及TARPS(战术机载侦察吊舱系统)侦察。我们的“蓝盾”吊舱表现很出色,使用方便,可靠性也好。我们与海军陆战队、空军和盟军协同进行了常规打击,这些都是庞大而复杂的操作,其中的关键是对时间和地点的掌握。

  我用一个典型的“南部守望”任务来展示一下现代空战的精确性和执行过程。在弹射起飞前我们都需要设置好保密无线电并确保所有系统运转正常,然后我们弹射起飞十几架飞机,有“雄猫”、“大黄蜂”、“徘徊者”、“鹰眼”,有时还会有一架“北欧海盗”。打击机群会飞到海湾上空的加油机轨道或直飞伊拉克上空的预定地点,这些都需要非常严格的控制以确保敌我识别。然后飞机在各自指定的箱形空域里巡逻。以我为例,我会在巡逻中轮流使用雷达和“蓝盾”吊舱,用后者看看下方的地形,有时也会用它识别一下目标甚至是寻找一座有趣的建筑。这种飞行每次大约持续约4小时,通常会与KC-10汇合进行两次空中加油,最后返回“尼米兹”。海军把F-14的最大着舰重量从23496千克增加到24494千克,可能看起来不多,却增添了几分安全系数,意味着我们可以带更多燃油或更多弹药返回。

  我们执行过几次U-2护航任务,他们从高空飞入伊拉克,所以严格说来F-14并没有在护送他们,U-2在我们头上几公里的地方。F-14能针对伊拉克军的任何攻击行为做出响应,他们威胁要击落U-2,但从未付诸行动。

离别

  F-14服役超过三十年,从越战最后的日子到全球反恐战争,并在此期间发生了惊人的进化。70年代在早期F-14中队里服役的人们恐怕没有想到,“雄猫”不仅可以挂载“不死鸟”、“麻雀”、“响尾蛇”,还能挂载炸弹成为打击战斗机。

  所有飞机都会有粉丝和批评者,“雄猫”也不例外。但是,对于那些为“雄猫”工作过和飞过该机的人来说,所有都会自豪地宣布自己与“雄猫”的关系,而我,就是其中一员。
个头这么大有鸟用?没骨头鹰轻,没骨头鹰装油多,没骨头鹰航程远,没骨头鹰载弹量大。
个头这么大有鸟用?没骨头鹰轻,没骨头鹰装油多,没骨头鹰航程远,没骨头鹰载弹量大。
毕竟时代不一样。
暴走99A 发表于 2015-9-21 12:46
个头这么大有鸟用?没骨头鹰轻,没骨头鹰装油多,没骨头鹰航程远,没骨头鹰载弹量大。
你这是高级黑么?
一个伪军迷 发表于 2015-9-21 12:55
你这是高级黑么?
这种黑,充其量是无脑黑
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才是对雄猫的致命一击
F-14航程有F-15远吗?
独自401 发表于 2015-9-21 14:37
F-14航程有F-15远吗?
应该没有,F-14A大概3200公里,F-14B/D大概3800公里。F-14燃油总量只有2919加仑,2385加仑+2x267加仑,少于F-15系列。F-15虽然机内燃油少于F-14,但是有3x610加仑的副油箱,后来再加上的2具750(C/D型)/728(E型)加仑CFT,所以总油量上要大大多于只有2个267加仑副油箱的F-14。
没什么用,还是使用成本太高了,对比F/A-18E/F没有任何成本优势,海军也不太可能同时养着多款存在功能重合的战机,尤其是对地攻击,明显是可以用更低成本的F/A-18系列来承担,甚至在空优任务方面,也因为前苏联解体后美帝没了对手,而可以放心由F/A-18去承担。
当初迷上猫猫是因为先看了macross,骷髅涂装好帅好帅,然后是壮志凌云,猫猫退役了感觉还挺可惜了。
不知怎么的,就是觉得虫子不好看,球电都比虫子好看。
戈壁老王 发表于 2015-9-21 16:32
当初迷上猫猫是因为先看了macross,骷髅涂装好帅好帅,然后是壮志凌云,猫猫退役了感觉还挺可惜了。
不知 ...
虫子的话,美帝飞行员也一直都有抱怨说加速度太慢了,经常有说F/A-18跟不上飞行编队的问题。


超级战斗机之争

―――F-14D“超级雄猫”与 F/A-18E/F“超级大黄蜂”的比较

作者:保罗 盖尔科瑞斯特
鲍伯 克里斯
原载:美国《飞行月刊 Flight Journal》2002 年 2 月号
编译:纽卡
译文载于《较量》第 7 期

特许转载自 www.tomcat521.com 网站


 

  编者按:几乎所有投入服役的美国军用飞机都会遭受非议并引起争论,F/A-18E/F “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更是如此。这次我们的两位专家会来说明为何他们认为超级大黄蜂并不是海军未来所需的战机,而他们的个人背景将会加重论点的分量。

  美国海军少将保罗.盖尔科瑞斯特在 1985 年退役之前,有 33 年的舰载机飞行经历,超过 6,000 小时的飞行记录,飞过 75 种不同飞机,在 16 艘航母上着舰 962 次。越南战争期间,保罗曾驾驶 F-8 “十字军”战斗机在东京湾执行过 167 次战斗任务,并获得了 17 次战斗奖章。他不但指挥过舰载机中队、航空联队,还曾统帅过整个太平洋舰队的空中力量。

  鲍伯.克里斯则是一位专业的航空工程师,于 1951 年进入格鲁曼公司工作,先后参与设计制造 F9F-6、XF10F-1 和 F11F-1 等飞机,以及停留在计划中的垂直起降反潜水上飞机、陆军的摩霍克战场观测机,另外还包括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和 TFX。同时鲍伯还主管了登月舱的地面模拟测试,以及导航和控制实验。从 F-14“雄猫”战斗机研制计划开始直到 1971 年,他都是项目工程主管,此后继续担任 F-14 的发展项目主管。

  在本文中,保罗.盖尔科瑞斯特和鲍伯.克里斯都认为 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并不能算是“超级”战斗机,用它来取代 F-14D“超级雄猫”战斗机是错误的。在当前反恐的大环境下,这两位“重量级”专家的分析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长久以来,美国海军航空兵内部就一种实用的“深入阻断战斗轰炸机”的需求争论不休,焦点便是 F-14“雄猫”战斗机与 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不过,关于“深入阻断”的定义本身往往随论证的需要而被改变,人们仅仅只是拿它来支持自己所支持的战机而已,真实战场所给出的需求定义反而被忽略了。

   经历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迫使我们不得不去好好的定义什么才是“能深入敌方境内进行攻击作战的战机”。现在美国的许多作战对象的周边国家往往因为政治上的原因,使得我们的战机必须绕道执行任务,在性能发挥到极限的情况下作战。而美国向来依赖航母作为基地,那么就拿打击阿富汗的目标来说,哪一种舰载战机会更有优势呢?显然,久经考验的 F-14 雄猫把 F/A-18 大黄蜂甩在了身后。

   这个特殊的对比令我们正视有关海军航空兵是否买对了装备的问题,以及未来作战可能飞越的的战场环境。阿富汗作战证明,舰载攻击飞机最好应该符合以下 4 个条件:航程保证能飞抵目标;不被敌人的防空导弹或战斗机击落;圆满完成对地攻击任务;有足够的燃料飞回航母。

   这四条看似简单的要求,实际上描绘出了这样一种战机:能够携带充足的弹药,飞上相当远的距离,给目标狠狠地打击,然后从防空导弹和敌机的威胁下安然返回。

阿富汗猜想

   首先声明,因为美国政府不会告诉我们其行动的机密,所以我们拿阿富汗战争来举例的时候可能需要一些合理的假设。首先,飞抵目标上空就是第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避开诸如蚕式反舰导弹的威胁,航母战斗群不会冒险越过(阿曼)马斯奎德和(巴基斯坦)阿默达巴德一线以北,差不多部署在卡拉奇以西一些,这样飞一趟喀布尔单程就需要大约 1,327 公里。假设有 S-3 加油机的支援,F-14 在(巴基斯坦)基达和苏库尔之间某处加一次油,那么就算打击阿富汗最北的目标也没有问题。不过要是换成 F/A-18E/F,在同一地点加油,它也飞不到喀布尔。F-14 携带常规攻击装备:4 枚 2,000 磅级的激光制导炸弹,2 枚 HARM 导弹(原文如此,但实际上现在的雄猫不能携带 HARM 或其他对地攻击导弹,因为海军未批准对其进行改造升级。)及两枚 AIM-9“响尾蛇”导弹,外加 675 发 20 毫米炮弹和 2 个 280 加仑副油箱,不加油的活动半径至少有 805 公里。相比而言,超级大黄蜂只能携带只及前者一半的炸弹,在 563 公里的半径内活动。所以要完成一次“大黄蜂攻击”,S-3 加油机在第一次喂饱“虫子”之后,必须风风火火地赶回航母给自己加满油,然后再回去跟完成任务的机队会合,给大黄蜂再来点儿 JP-4 鸡尾酒,否则它们肯定飞不回巢穴。



阿富汗上空一架“雄鹰武士”中队的 F/A-18C 全副武装,正在做左急转

   为何我们如此深究任务细节呢?原因很简单,刚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还以为阿富汗战役将完全是美国空军的表演而已,舰载机到底能派上什么用场呢?不过研究一下地图后可以发现,地理环境上的限制反而令舰载机,尤其是 F-14 变成了美军仅有的选择,而且后来的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当然,F-14 不是第一波打击阿富汗目标的战机,而是携带 16 枚 2,000 磅重 GPS 制导炸弹的 B-2 隐身轰炸机,从美国本土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起飞,完成任务往返飞行需要 33 小时,随后跟上的是上一辈的战略轰炸机——B-52 和 B-1。

   显然,美国空军的战术轰炸机没有被用在阿富汗。我们发现在没有一个中东地区空军基地可使用的情况下,即便提供无限次空中加油保障,空军 F-15、F-16 也没能够投入使用。土耳其的基地显然太过遥远,空中加油点将出现在危险区域。使用土库曼斯坦或者乌兹别克斯坦的基地也许可以,但是这样也不能覆盖阿富汗全境。

   现在核心问题来了,将来一段时期美国海军有没有合适的飞机来完成类似任务呢?或者说,至少有没有一个合适的装备计划呢?说的更实际一点,这个问题的本质仍然是:新的超级大黄蜂是否合格,否则就将证明海军走错了方向,在未来的战场上要吃苦头。

海军航空兵的历史遗留问题

  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国防部长取消了 A-12 攻击机计划之后(原文如此,可能是指取消计划的酝酿时间。当时的国防部长理查德.切尼(现在的美国副总统)是在 1991 年 1 月 7 日正式下令取消该计划。另,此人如何当上国防部长不得而知,因他曾扬言反对 V-22、M1、F-16、F-14 等一系列军备改造计划。1991 年的晚些时候,正是切尼下令销毁了 F-14 生产线。),我们便对海军的“逐渐衰败”感到愤怒。而且那个决定造成了此后一系列其它错误决定,类似的管理错误在五角大楼近 10 多年的时间里也不曾出现!回想当年,层出不穷的海军舰载机掀起了它们的盖头,造海军机简直是一种时尚。这里要声明一下,我们反对那些错误决策,但并不象某些海军高官那样,认为在那个历史时期发展 A-12 计划是适宜的,实际上我们不支持 A-12(译注:他们也许想要更适合的战机,不要跟随空军一起发展类似 F-117 的作战飞机)!当然,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本来我们都不想写这篇文章,这大概只是给五角大楼和国会隔靴搔痒而已。但是阿富汗战争的现状,令我们不得重新考虑讨论这样的话题。海军正处在困难时期,就象站在悬崖边上一样危险,可能即使写出了这篇文章也象螳臂挡车一样无济于事。毫不掩饰的说,我们曾经读过那些“权威材料”,来证明海军现在最中意的项目——F/A-18E/F 超级大黄蜂——进展如何如何顺利,可是这些看似无懈可击的报告却与飞行员们的意见截然相反。那些飞过 F/A-18E/F 的年轻飞行员们形容它象只“不堪重负的狗”,还不如“生活在高级军官和政客们主宰的食物链底层的士兵”。而此时出现的一位海军高官的特别报告,可以说是压死海军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份报告出自《华盛顿内幕》一书,该书主要内容便是炫耀超级大黄蜂的第一次操作评估相当“圆满”,并且在各处都引用海军操作测试主管的话说,“超级大黄蜂相比其早期型号简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提高”...除了三个章节以外:加速性、最大时速和稳定转向性。看到这里我们非常困惑,因为那三个特性都是决定一种战术攻击机存亡的关键能力要素。为了解决读者的这个困惑,那位作者还引用了海军的其他声明称,牺牲速度是为了满足其他性能,而且“疯狂的追求速度不是第一要素,除非我们仍然要面对类似前苏联那样的威胁”。多么完满的说辞,现在没有苏联了!很显然这位作者对现代空战本身,以及在能量转换综合方程中总能量的重要性一无所知。并且他看起来也完全不知道世界各地的第三世界国家,正在大量使用俄国建造的最先进战机,中国和印度还购买了生产线并自行制造。所以俄国的空中威胁依然存在,只不过飞行员不全是俄国人罢了。

   我们的国家始终在想方设法来保卫我们的全球利益以及盟国的利益。而航母战斗群可以迅速又隐蔽地布置到世界各地。一旦发生危机,总统最常问的一句就是“航母在哪儿?”当目前发生的一切,让航母战斗群的战斗力在未来的日子里必定会大幅度的下降。

F-14 重拳出击

   航母战斗群的防卫圈是由防空战斗机、区域防空巡洋舰、护卫舰,以及水下的潜艇组成,航母应该是相当安全的。在尼米兹级航母上,我们可以见到远程战斗机 F-14,以及相对轻型的 F/A-18。远程攻击机 A-6 已经退役,但是其派生产物 EA-6B 电子战机仍然活跃于战场上,因为海军和空军都需要这种飞机。现在 F-14 可以负担起 A-6 的攻击任务,因为设计之初就有这方面的准备,在科索沃的表现,证明了雄猫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攻击机,同时具备打击指引能力——利用 LANTIRN、夜视仪、合成孔径空地雷达——不但可以令雄猫本身携带的 4 枚 2,000 磅激光制导炸弹准确击中目标,也能为随行的大黄蜂进行目标照射,因为后者没有类似的装备。



一架携带了低空导航和夜视红外目标指示器(LANTIRN)吊舱的 F-14 进入降落程序,该机隶属于第 102 舰载战斗机中队(VF-102 钻石印章),随 CV-67 肯尼迪号航母参与“南方守望行动”

  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比对,来量化一下雄猫的具体作战效率:一架 F-14 和一架 B-2 同样执行在科索沃的“两晚任务”,效果会是怎样呢?

执行一次“两晚任务”的打击效率对比表

注:* 由于缺乏海外基地,B-2 要从密苏里州的怀特曼空军基地起飞
** F-14的数据按照“沙漠之狐”行动计算

  根据这个表格,我们可以很轻易地证明航母战斗群的作战效率。一艘尼米兹级航母(理论上)可以部署多达 24 架 F-14,按照上表计算,超过一个中队16 架 B-2 的武器投放量。不过很不幸,F-14 的数量已经急剧减少,现在一艘航母上只有一个 F-14 中队,10-12 架飞机。剩下的 F-14 也将在 2007 年左右全部退役,到时候谁来取代它们呢?

  答案是 F/A-18 超级大黄蜂。它有现代化的座舱,在航展上也频出风头,不过有效载荷/航程比只有 F-14 的 36%。即便是经过改进的量产型,最多这个数值也只能提升到 50%。这就意味着在大黄蜂全面替代雄猫的那一天,航母战斗群的空中打击半径也只有现在的一半,覆盖面积则只有 23%。所以海军现在抓紧研究超级大黄蜂的“伙伴加油”技术也有了正当理由。

  顺便说一下,由于 KA-6 加油机也已经退役,那么超级大黄蜂改成加油机是否合适?与官方的宣传相反,我们发现“KF-18”之类并不是一个圆满的解决方案。为了满足常规作战时的超音速性能,超级大黄蜂的主翼带有锯齿,展弦比也低,这对亚音速飞行是十分不利的。与 KA-6 加油机相比,起飞的有效载荷也少。同样愚蠢的主意还有电子战大黄蜂 EF-18,它同样具有上述的空气动力学矛盾(加油机和电子战机基本上都飞在亚音速范围,当然逃跑时可以利用一下超音速性能),外加一个负载能力问题:它的挂架到底是用来携带电子对抗吊舱,还是支撑足够作战半径的副油箱?大肚子的 EA-6B 就没有这些烦恼,海军是否应该考虑再升级 EA-6,甚至用它们作为加油机?又或者重新制造“超级入侵者”呢?

  本文之初就已经说过,打击阿富汗的恐怖主义有许多办法,空军的重型轰炸机狂轰滥炸但收效一般,而 F-14 和 F/A-18 组成的舰载攻击部队执行战术轰炸看上去更为灵活和有效。再配合巴基斯坦上空部署的 S-3 加油机,作战范围可以更广。与此同时,空军的战术飞机却没有阿富汗附近的基地可用,甚至找不到合适的空中加油地点(加油必须绝对保证在“友好的领空”)。当然,印刷成出版物的时候,事实有时候会被扭曲,一般人会被误导。

超级大黄蜂的已知问题

  在第一次操作评估后,海军正尽力解决 F/A-18E/F 的问题。首先,生产型 F/A-18E/F 比预定超重 1,361 千克以上,大大超过之前的 A/B/C/D 型(它们的空重仅 10 吨,而E/F型却预定将达到 13.4 吨)。客观的说,这已经是一种新飞机了:全新设计的主翼、机身和平尾。不过国会和国防部当年居然被海军蒙混过关,让这种全新飞机以“改型”的名号获得了拨款。



斯坦尼斯号航母上的一架 F/A-18C(VMFA-314 黑骑士中队)正携带 2,000 磅 MK.86 JDAM 准备起飞

  另外在空战机动(尤其是高攻角飞行)中,该机存在严重的“机翼下坠”问题,尝试了各种气动分析工具都没有解决。最后一名试飞员发现,通过打开边条翼和前缘襟翼交界处的排气门吸取机翼上表面气流,让具有高动能的气流由此流至机翼机身混合处,可以防止一边的机翼比另一边早失速。这样机翼要么不失速,要么就一起失速,要出现的话比反而以前还快。这样的做法还使得飞机震颤,接着增加机翼阻力。最后海军认为,这样的解决办法仍然可以接受(经过反复飞行测试后,发现排气门仍未有预期的功效,因此在量产型超级大黄蜂上将会被删除。原有问题可能还是通过飞控软件来解决。),因为阻力和震颤都在“可接受”的范围里,但有试飞员称有时候飞机震的连平显都看不清楚。

  托高阻力和超重(可能还有其他毛病)的福,F/A-18E 的加速性能弱于早期的 A 型。飞行高度也大大降低,而跨音速阻力很高。我们从海军测试中心的一些试飞员那里收集到如下反馈:

  有一次利用 F/A-18A 作为“追踪机”观察 F-14D 的测试飞行,F-14D 携带了 4 枚 2,000 磅炸弹,2 个 280 加仑副油箱,外加 HARM 和响尾蛇导弹各 2 枚,追踪机只携带了一个机腹副油箱。然而每次飞行,追踪机都被观测目标甩在几英里远的身后,直到用尽燃料掉头返回。而当 F/A-18E 超级大黄蜂投入测试后,还是用那架 A 型的大黄蜂追踪,配置情况基本相似,这一次追踪机甚至不用开满发动机推力就可轻松的伴飞。

  还有一份测试结果表明,超级大黄蜂不带任何外挂,开足加力也不能在约 3,000 米以下的空域内的平飞速度超过马赫 1。而 F-14D 可以在这个高度达到马赫 1.6。另外再引用一位大黄蜂飞行员的原话:“F/A-18E 比 60 年代以后的其它战斗机飞的都慢!”

  最讽刺的评语来自一位驾驶旧型号大黄蜂的飞行员,他曾多次伴随超级大黄蜂进行飞行试验:“我们飞的比它还快,飞的比它还高,直飞到它没油!我都为它感到丢脸!”

F-14 的升级计划

  1991 年 1 月号的《海军航空》杂志上,有这么一篇文章:“自从 1930 年代俯冲轰炸机成为海军攻击主力以后,战斗机基本上只设计成空战平台。但是 F4U 和 F6F 本身的优异性能和潜力使得它们也能被改造成攻击机。它们都能携带火箭弹,2 枚 1,000 磅炸弹或副油箱。分配到快速航母上的战斗机比例,从1942 年的 25% 上升到了 1944 年的 50%,到 1945 年更达到了 70%。双重任务战斗机的使用,使得航母在专用攻击机数量减少的同时也不会削弱对地打击能力。”



执行“南方守望行动”的 VF-2 捕快中队 F-14D 雄猫,正飞越阿拉伯湾里的星座号航母,它被阳光染成了金黄色

  所以现在重新打造地狱猫 II 吧!说错了,雄猫 II!首先,尽量收集所有退役封存的雄猫战机;第二,重新点齐所有现役雄猫,如果可能,把伊朗买去的也弄回来(当初卖去 80 架,现在大约仍有 30 架可用);第三,将它们全部改造成 D 型。这听起来有些疯狂,但是格鲁曼公司完全有能力做到。80 年代他们就曾把马来西亚老旧的 A4D 修得焕然一新,要知道这些飞机并不是他们生产的!之前在格鲁曼的佛罗里达圣奥古斯丁工厂也做过 A-6 的升级,设备都是现成的。只要海军或者国防部给出经费,可以有一批最好的技术人员来完成这一改造。改造后估计可以得到现役额外的 200 多架新雄猫。当初用钛金属制造的翼盒很结实,根本没有到寿限,不放心的话用真空电子焊接法可以补强。不过真的要打造“雄猫 II”,这些措施还不够。

  这些改造进行的同时,海军航空兵可以组织专业人马,甚至包括麻省理工学院以及其他大学帮助设计新的 F-14 及提出预算。以下是我们设想的新 F-14 设计标准,以及日后可能的改进批次计划:

  1.强化高价值武器的带回能力。如果那些昂贵又沉重的高价值弹药必须带回母舰,现有的 F-14 降落速度还是太快了,因此需要加大机翼尺寸,配备增加升力的新襟翼-副翼结构。而电传操纵系统可以帮助更精确地控制翼面。

  2.当副翼放下时,现有的 F-14 需要调整气动重心以消除副翼产生的机头下沉力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用电传操纵系统,配合改进的翼套小翼产生升力,抵消下沉力矩。



VF-41 黑色王牌中队的 F-14A 正等待 KC-10 的加油。它与其他的 F/A-18 都是从企业号航母上起飞参加战斗任务

  3.前两项改进使得 F-14 可多携带 4,500 磅(约 2,041 千克)的弹药返航,并且着舰速度降低 12 节;而消除机头下沉力矩后,做机动时机尾沉重感减轻,空战机动性提高约 19%,转向灵活性同时有所提高。而这些改进不涉及飞机主体结构,可以很轻易完成。而后续的改进批次可考虑增加内部燃料容量。

  4.由于拥有成熟的变后掠翼系统设计,F-14 这样的大型双引擎喷气机的着舰速度可以低至 130 节,而以前的 F-4 鬼怪则是 145 节。相对地,变翼也带来高速:5,000 英尺(约 1,500 米)的高度可以达到马赫 1.35,高空则可以达到马赫 2.51 的极速,不要忘记此时还能携带 4 枚麻雀导弹。

  5.为进一步提高静不稳定性,需要重新设计飞行控制软件。当然改进范围要尽量控制在 F-14 现有的配重系统容许范围内,格鲁曼在 X-29 上的一些成功经验可以很方便的借用过来。

  6.F-14 还必须进行有效的隐身改进,我们称为“探知隐身”,主要还是指减少雷达反射信号方面,同时尽量避免牺牲载重和机动性。其实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一些相关的测试工作已经在现役 F-14 上开展了,雷达信号专家知道如何去做。虽然 F-14 本身体形庞大,但是机腹半埋的挂弹设计,以及旋转的主翼下不用携带额外油箱(机内载油量较高),使得其基本的雷达反射面积控制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定义完了以上基本的 F-14D 改进指标后,下面再来看看具体的改进细节:

  1.换装 ATF 计划的 F-119 或 F-120 发动机。测试证明,安装 F-119 已经被证明可行,而再升级 GE 的 F-120 也未尝不可。总之目标是使用推力达 4 万磅(约 18,144 千克)级别的涡扇发动机。

  2.使用矢量控制喷嘴,赋予飞机超强的俯仰、横滚和转向控制力。

  3.超高频天线植入增加弦展的前缘襟翼中,增强对敌方隐身飞机的探测和追踪能力。而低频雷达对于捕捉雷达反射面小的目标很有效,格鲁曼公司在 1990 年左右就测试过类似的天线阵列。

  格鲁曼 10 多年前便设想过多种 F-14D 可能的改进型号,有些方案在隐身方面有突破,也能实现上述的大部分要求,而对结构上的变动以及气动性能影响不大。绝大多数的改进都不需要对雄猫“伤筋动骨”。

对于飞机设计的看法

  与普通商业客机一样,战斗机的设计也是在一定性能指标的框架内,与基本的物理学、空气动力学原理作斗争。只不过战斗机还需要考虑更多的指标,比如必须事先确定对于某种型号来说,是超音速性能更重要,还是亚音速下的格斗能力,或者长时间的巡航距离优先。现在的时代更要考虑隐身与反隐身,电子对抗等问题。只有明确哪些性能是主要目标,才能设计出具有特长的达标产品。如果想要短距/垂直起降飞机,没问题,可以造出来,但是别指望它成为一流的战斗轰炸机。

  而想要一种耐用的远程战斗轰炸机,可以按照任务需求全新绘制草图,也可以对现有型号进行改进。我们更支持后者的想法。可以为现役飞机改装符合时代的先进武器、探测设备、通讯设备和电子对抗装置,帮助飞行员掌握战场动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但这终究还是需要飞行平台本身具有称职的实力。



一架 VFA-43 蓝色炸药中队(隶属华盛顿号航母)的 F/A-18 正在俯冲,气流从它的机翼上划过

  F-14 有朝一日不再出现在美国航母的甲板上,那个时候应该都是超级大黄蜂的天下,而海军的作战实力也会相应地下降,无法再同 80 年代的全球扩张时期相提并论。到那一天,航母不再是我们现在所敬畏的航母,总统需要的时候它们也可能力不从心。

海军航空兵的未来

  1975 年,一架 A-7“海盗 II”攻击机被安装在佛罗里达州塞西尔海军机场门口的支架上作为象征物,支架底座上有一块铜牌如此描述这个象征物:舰队的力量源泉。当年的舰载机联队装备着海盗 II 和入侵者飞机,它们曾经都是真正能征善战的攻击武器,而这样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复返了。历史曾带给我们教训,希望海军和政客们不要白交了学费。

  总统先生,在问航母能为你做什么之前,请先考虑一下你能为航母做些什么吧。

  译者后记:F-14 爱好者可能都会觉得超级大黄蜂没有资格取代雄猫。但也许这并非一个取代的问题,而是一种转变,战略思想的转变带来的体制转变,生存环境使得雄猫没有必要继续存在下去。F-14 数量的逐步减少,很直观的结果就是,美国航母舰载机中队不再有单纯防空的 VF 中队,而全部变成由大黄蜂组成的 VFA 战斗攻击中队,从后勤保养和任务弹性上来说,4 个 VFA 中队比现有的 1 个 VF 加 3 个 VFA 体制来的更有效率。尽管如译文所说,大黄蜂腿短了,攻击范围缩小了,不过必须承认,在现有的单级世界下,美国海军(航空兵)对其他国家的优势地位并不会因此有明显动摇,实际上变的更精简、更实用。

  F/A-18E/F 超级大黄蜂也是一个过渡装备,为了在现有航母编制下站好 JSF 之前的最后一班岗。未来的航母概念本身都是一个不确定因素,现阶段用超级大黄蜂来填补雄猫和 JSF 之间的空白还是合格的。虽然它有前文所说的不足,但是一些不可抹杀的优点却正符合特定时期政客和军人的需要,最实际的便是成本控制。从它还是草图开始,精简成本就是最优先的指导思想,这恰好跟后来的 JSF 计划如出一辙。冷战结束之后,务实的心态占据了主导地位。制造成本的降低,使得美国海军可以采购相当的数量来弥补使用上的一些不足,同时也令海外用户可以买的起。另外就使用成本来说,超级大黄蜂只有雄猫的三分之一不到,想当年成本问题就是令 F-14 生产线被销毁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样受限于成本,现役的 F-14(包括 D 型)最终都没有再次升级到正统攻击机的地位,无法携带精确指导炸弹以外的任何对地/反辐射导弹,甚至因为退役将临,也没有改装发射 AIM-120 导弹的能力。

  综合多种因素来看,冷战后世界格局、作战思想和战争环境的变化,军费开支的限制,以及本身机体的老化,F-14 这一代的飞机开始步入夕阳时代。作为第三代战机中最早投入实用的雄猫,第一个走下历史舞台也没有什么可丢脸的,相反它象一个武林高手,闯荡江湖多年却最终孤独求败。跟前几代战机相比,性能上的不足反而并不是其退役的最主要因素,直到现在也没有多少竞争对手敢说对 F-14 占有明显优势。

  无论是反对还是支持超级大黄蜂的人,相信都不会否认雄猫可能是最好的舰载战斗机。拥有雄猫的时代,美国航母战斗群可能是最望而生畏的。



一架 VF-31“雄猫人”中队的 F-14D 正飞过林肯号航空母舰上的着陆信号指挥官平台准备降落,当时林肯号正在执行“南方守望行动”

超级战斗机之争

―――F-14D“超级雄猫”与 F/A-18E/F“超级大黄蜂”的比较

作者:保罗 盖尔科瑞斯特
鲍伯 克里斯
原载:美国《飞行月刊 Flight Journal》2002 年 2 月号
编译:纽卡
译文载于《较量》第 7 期

特许转载自 www.tomcat521.com 网站

 

  编者按:几乎所有投入服役的美国军用飞机都会遭受非议并引起争论,F/A-18E/F “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更是如此。这次我们的两位专家会来说明为何他们认为超级大黄蜂并不是海军未来所需的战机,而他们的个人背景将会加重论点的分量。

  美国海军少将保罗.盖尔科瑞斯特在 1985 年退役之前,有 33 年的舰载机飞行经历,超过 6,000 小时的飞行记录,飞过 75 种不同飞机,在 16 艘航母上着舰 962 次。越南战争期间,保罗曾驾驶 F-8 “十字军”战斗机在东京湾执行过 167 次战斗任务,并获得了 17 次战斗奖章。他不但指挥过舰载机中队、航空联队,还曾统帅过整个太平洋舰队的空中力量。

  鲍伯.克里斯则是一位专业的航空工程师,于 1951 年进入格鲁曼公司工作,先后参与设计制造 F9F-6、XF10F-1 和 F11F-1 等飞机,以及停留在计划中的垂直起降反潜水上飞机、陆军的摩霍克战场观测机,另外还包括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和 TFX。同时鲍伯还主管了登月舱的地面模拟测试,以及导航和控制实验。从 F-14“雄猫”战斗机研制计划开始直到 1971 年,他都是项目工程主管,此后继续担任 F-14 的发展项目主管。

  在本文中,保罗.盖尔科瑞斯特和鲍伯.克里斯都认为 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并不能算是“超级”战斗机,用它来取代 F-14D“超级雄猫”战斗机是错误的。在当前反恐的大环境下,这两位“重量级”专家的分析更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长久以来,美国海军航空兵内部就一种实用的“深入阻断战斗轰炸机”的需求争论不休,焦点便是 F-14“雄猫”战斗机与 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不过,关于“深入阻断”的定义本身往往随论证的需要而被改变,人们仅仅只是拿它来支持自己所支持的战机而已,真实战场所给出的需求定义反而被忽略了。

   经历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迫使我们不得不去好好的定义什么才是“能深入敌方境内进行攻击作战的战机”。现在美国的许多作战对象的周边国家往往因为政治上的原因,使得我们的战机必须绕道执行任务,在性能发挥到极限的情况下作战。而美国向来依赖航母作为基地,那么就拿打击阿富汗的目标来说,哪一种舰载战机会更有优势呢?显然,久经考验的 F-14 雄猫把 F/A-18 大黄蜂甩在了身后。

   这个特殊的对比令我们正视有关海军航空兵是否买对了装备的问题,以及未来作战可能飞越的的战场环境。阿富汗作战证明,舰载攻击飞机最好应该符合以下 4 个条件:航程保证能飞抵目标;不被敌人的防空导弹或战斗机击落;圆满完成对地攻击任务;有足够的燃料飞回航母。

   这四条看似简单的要求,实际上描绘出了这样一种战机:能够携带充足的弹药,飞上相当远的距离,给目标狠狠地打击,然后从防空导弹和敌机的威胁下安然返回。

阿富汗猜想

   首先声明,因为美国政府不会告诉我们其行动的机密,所以我们拿阿富汗战争来举例的时候可能需要一些合理的假设。首先,飞抵目标上空就是第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避开诸如蚕式反舰导弹的威胁,航母战斗群不会冒险越过(阿曼)马斯奎德和(巴基斯坦)阿默达巴德一线以北,差不多部署在卡拉奇以西一些,这样飞一趟喀布尔单程就需要大约 1,327 公里。假设有 S-3 加油机的支援,F-14 在(巴基斯坦)基达和苏库尔之间某处加一次油,那么就算打击阿富汗最北的目标也没有问题。不过要是换成 F/A-18E/F,在同一地点加油,它也飞不到喀布尔。F-14 携带常规攻击装备:4 枚 2,000 磅级的激光制导炸弹,2 枚 HARM 导弹(原文如此,但实际上现在的雄猫不能携带 HARM 或其他对地攻击导弹,因为海军未批准对其进行改造升级。)及两枚 AIM-9“响尾蛇”导弹,外加 675 发 20 毫米炮弹和 2 个 280 加仑副油箱,不加油的活动半径至少有 805 公里。相比而言,超级大黄蜂只能携带只及前者一半的炸弹,在 563 公里的半径内活动。所以要完成一次“大黄蜂攻击”,S-3 加油机在第一次喂饱“虫子”之后,必须风风火火地赶回航母给自己加满油,然后再回去跟完成任务的机队会合,给大黄蜂再来点儿 JP-4 鸡尾酒,否则它们肯定飞不回巢穴。


01.jpg (22.8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9-21 16:42 上传


阿富汗上空一架“雄鹰武士”中队的 F/A-18C 全副武装,正在做左急转

   为何我们如此深究任务细节呢?原因很简单,刚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还以为阿富汗战役将完全是美国空军的表演而已,舰载机到底能派上什么用场呢?不过研究一下地图后可以发现,地理环境上的限制反而令舰载机,尤其是 F-14 变成了美军仅有的选择,而且后来的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当然,F-14 不是第一波打击阿富汗目标的战机,而是携带 16 枚 2,000 磅重 GPS 制导炸弹的 B-2 隐身轰炸机,从美国本土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起飞,完成任务往返飞行需要 33 小时,随后跟上的是上一辈的战略轰炸机——B-52 和 B-1。

   显然,美国空军的战术轰炸机没有被用在阿富汗。我们发现在没有一个中东地区空军基地可使用的情况下,即便提供无限次空中加油保障,空军 F-15、F-16 也没能够投入使用。土耳其的基地显然太过遥远,空中加油点将出现在危险区域。使用土库曼斯坦或者乌兹别克斯坦的基地也许可以,但是这样也不能覆盖阿富汗全境。

   现在核心问题来了,将来一段时期美国海军有没有合适的飞机来完成类似任务呢?或者说,至少有没有一个合适的装备计划呢?说的更实际一点,这个问题的本质仍然是:新的超级大黄蜂是否合格,否则就将证明海军走错了方向,在未来的战场上要吃苦头。

海军航空兵的历史遗留问题

  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国防部长取消了 A-12 攻击机计划之后(原文如此,可能是指取消计划的酝酿时间。当时的国防部长理查德.切尼(现在的美国副总统)是在 1991 年 1 月 7 日正式下令取消该计划。另,此人如何当上国防部长不得而知,因他曾扬言反对 V-22、M1、F-16、F-14 等一系列军备改造计划。1991 年的晚些时候,正是切尼下令销毁了 F-14 生产线。),我们便对海军的“逐渐衰败”感到愤怒。而且那个决定造成了此后一系列其它错误决定,类似的管理错误在五角大楼近 10 多年的时间里也不曾出现!回想当年,层出不穷的海军舰载机掀起了它们的盖头,造海军机简直是一种时尚。这里要声明一下,我们反对那些错误决策,但并不象某些海军高官那样,认为在那个历史时期发展 A-12 计划是适宜的,实际上我们不支持 A-12(译注:他们也许想要更适合的战机,不要跟随空军一起发展类似 F-117 的作战飞机)!当然,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本来我们都不想写这篇文章,这大概只是给五角大楼和国会隔靴搔痒而已。但是阿富汗战争的现状,令我们不得重新考虑讨论这样的话题。海军正处在困难时期,就象站在悬崖边上一样危险,可能即使写出了这篇文章也象螳臂挡车一样无济于事。毫不掩饰的说,我们曾经读过那些“权威材料”,来证明海军现在最中意的项目——F/A-18E/F 超级大黄蜂——进展如何如何顺利,可是这些看似无懈可击的报告却与飞行员们的意见截然相反。那些飞过 F/A-18E/F 的年轻飞行员们形容它象只“不堪重负的狗”,还不如“生活在高级军官和政客们主宰的食物链底层的士兵”。而此时出现的一位海军高官的特别报告,可以说是压死海军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份报告出自《华盛顿内幕》一书,该书主要内容便是炫耀超级大黄蜂的第一次操作评估相当“圆满”,并且在各处都引用海军操作测试主管的话说,“超级大黄蜂相比其早期型号简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提高”...除了三个章节以外:加速性、最大时速和稳定转向性。看到这里我们非常困惑,因为那三个特性都是决定一种战术攻击机存亡的关键能力要素。为了解决读者的这个困惑,那位作者还引用了海军的其他声明称,牺牲速度是为了满足其他性能,而且“疯狂的追求速度不是第一要素,除非我们仍然要面对类似前苏联那样的威胁”。多么完满的说辞,现在没有苏联了!很显然这位作者对现代空战本身,以及在能量转换综合方程中总能量的重要性一无所知。并且他看起来也完全不知道世界各地的第三世界国家,正在大量使用俄国建造的最先进战机,中国和印度还购买了生产线并自行制造。所以俄国的空中威胁依然存在,只不过飞行员不全是俄国人罢了。

   我们的国家始终在想方设法来保卫我们的全球利益以及盟国的利益。而航母战斗群可以迅速又隐蔽地布置到世界各地。一旦发生危机,总统最常问的一句就是“航母在哪儿?”当目前发生的一切,让航母战斗群的战斗力在未来的日子里必定会大幅度的下降。

F-14 重拳出击

   航母战斗群的防卫圈是由防空战斗机、区域防空巡洋舰、护卫舰,以及水下的潜艇组成,航母应该是相当安全的。在尼米兹级航母上,我们可以见到远程战斗机 F-14,以及相对轻型的 F/A-18。远程攻击机 A-6 已经退役,但是其派生产物 EA-6B 电子战机仍然活跃于战场上,因为海军和空军都需要这种飞机。现在 F-14 可以负担起 A-6 的攻击任务,因为设计之初就有这方面的准备,在科索沃的表现,证明了雄猫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攻击机,同时具备打击指引能力——利用 LANTIRN、夜视仪、合成孔径空地雷达——不但可以令雄猫本身携带的 4 枚 2,000 磅激光制导炸弹准确击中目标,也能为随行的大黄蜂进行目标照射,因为后者没有类似的装备。

02.jpg (31.0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9-21 16:42 上传



一架携带了低空导航和夜视红外目标指示器(LANTIRN)吊舱的 F-14 进入降落程序,该机隶属于第 102 舰载战斗机中队(VF-102 钻石印章),随 CV-67 肯尼迪号航母参与“南方守望行动”

  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比对,来量化一下雄猫的具体作战效率:一架 F-14 和一架 B-2 同样执行在科索沃的“两晚任务”,效果会是怎样呢?

执行一次“两晚任务”的打击效率对比表

QQ截图20150921163937.jpg (97.5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9-21 16:42 上传


注:* 由于缺乏海外基地,B-2 要从密苏里州的怀特曼空军基地起飞
** F-14的数据按照“沙漠之狐”行动计算

  根据这个表格,我们可以很轻易地证明航母战斗群的作战效率。一艘尼米兹级航母(理论上)可以部署多达 24 架 F-14,按照上表计算,超过一个中队16 架 B-2 的武器投放量。不过很不幸,F-14 的数量已经急剧减少,现在一艘航母上只有一个 F-14 中队,10-12 架飞机。剩下的 F-14 也将在 2007 年左右全部退役,到时候谁来取代它们呢?

  答案是 F/A-18 超级大黄蜂。它有现代化的座舱,在航展上也频出风头,不过有效载荷/航程比只有 F-14 的 36%。即便是经过改进的量产型,最多这个数值也只能提升到 50%。这就意味着在大黄蜂全面替代雄猫的那一天,航母战斗群的空中打击半径也只有现在的一半,覆盖面积则只有 23%。所以海军现在抓紧研究超级大黄蜂的“伙伴加油”技术也有了正当理由。

  顺便说一下,由于 KA-6 加油机也已经退役,那么超级大黄蜂改成加油机是否合适?与官方的宣传相反,我们发现“KF-18”之类并不是一个圆满的解决方案。为了满足常规作战时的超音速性能,超级大黄蜂的主翼带有锯齿,展弦比也低,这对亚音速飞行是十分不利的。与 KA-6 加油机相比,起飞的有效载荷也少。同样愚蠢的主意还有电子战大黄蜂 EF-18,它同样具有上述的空气动力学矛盾(加油机和电子战机基本上都飞在亚音速范围,当然逃跑时可以利用一下超音速性能),外加一个负载能力问题:它的挂架到底是用来携带电子对抗吊舱,还是支撑足够作战半径的副油箱?大肚子的 EA-6B 就没有这些烦恼,海军是否应该考虑再升级 EA-6,甚至用它们作为加油机?又或者重新制造“超级入侵者”呢?

  本文之初就已经说过,打击阿富汗的恐怖主义有许多办法,空军的重型轰炸机狂轰滥炸但收效一般,而 F-14 和 F/A-18 组成的舰载攻击部队执行战术轰炸看上去更为灵活和有效。再配合巴基斯坦上空部署的 S-3 加油机,作战范围可以更广。与此同时,空军的战术飞机却没有阿富汗附近的基地可用,甚至找不到合适的空中加油地点(加油必须绝对保证在“友好的领空”)。当然,印刷成出版物的时候,事实有时候会被扭曲,一般人会被误导。

超级大黄蜂的已知问题

  在第一次操作评估后,海军正尽力解决 F/A-18E/F 的问题。首先,生产型 F/A-18E/F 比预定超重 1,361 千克以上,大大超过之前的 A/B/C/D 型(它们的空重仅 10 吨,而E/F型却预定将达到 13.4 吨)。客观的说,这已经是一种新飞机了:全新设计的主翼、机身和平尾。不过国会和国防部当年居然被海军蒙混过关,让这种全新飞机以“改型”的名号获得了拨款。

03.jpg (34.0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9-21 16:42 上传



斯坦尼斯号航母上的一架 F/A-18C(VMFA-314 黑骑士中队)正携带 2,000 磅 MK.86 JDAM 准备起飞

  另外在空战机动(尤其是高攻角飞行)中,该机存在严重的“机翼下坠”问题,尝试了各种气动分析工具都没有解决。最后一名试飞员发现,通过打开边条翼和前缘襟翼交界处的排气门吸取机翼上表面气流,让具有高动能的气流由此流至机翼机身混合处,可以防止一边的机翼比另一边早失速。这样机翼要么不失速,要么就一起失速,要出现的话比反而以前还快。这样的做法还使得飞机震颤,接着增加机翼阻力。最后海军认为,这样的解决办法仍然可以接受(经过反复飞行测试后,发现排气门仍未有预期的功效,因此在量产型超级大黄蜂上将会被删除。原有问题可能还是通过飞控软件来解决。),因为阻力和震颤都在“可接受”的范围里,但有试飞员称有时候飞机震的连平显都看不清楚。

  托高阻力和超重(可能还有其他毛病)的福,F/A-18E 的加速性能弱于早期的 A 型。飞行高度也大大降低,而跨音速阻力很高。我们从海军测试中心的一些试飞员那里收集到如下反馈:

  有一次利用 F/A-18A 作为“追踪机”观察 F-14D 的测试飞行,F-14D 携带了 4 枚 2,000 磅炸弹,2 个 280 加仑副油箱,外加 HARM 和响尾蛇导弹各 2 枚,追踪机只携带了一个机腹副油箱。然而每次飞行,追踪机都被观测目标甩在几英里远的身后,直到用尽燃料掉头返回。而当 F/A-18E 超级大黄蜂投入测试后,还是用那架 A 型的大黄蜂追踪,配置情况基本相似,这一次追踪机甚至不用开满发动机推力就可轻松的伴飞。

  还有一份测试结果表明,超级大黄蜂不带任何外挂,开足加力也不能在约 3,000 米以下的空域内的平飞速度超过马赫 1。而 F-14D 可以在这个高度达到马赫 1.6。另外再引用一位大黄蜂飞行员的原话:“F/A-18E 比 60 年代以后的其它战斗机飞的都慢!”

  最讽刺的评语来自一位驾驶旧型号大黄蜂的飞行员,他曾多次伴随超级大黄蜂进行飞行试验:“我们飞的比它还快,飞的比它还高,直飞到它没油!我都为它感到丢脸!”

F-14 的升级计划

  1991 年 1 月号的《海军航空》杂志上,有这么一篇文章:“自从 1930 年代俯冲轰炸机成为海军攻击主力以后,战斗机基本上只设计成空战平台。但是 F4U 和 F6F 本身的优异性能和潜力使得它们也能被改造成攻击机。它们都能携带火箭弹,2 枚 1,000 磅炸弹或副油箱。分配到快速航母上的战斗机比例,从1942 年的 25% 上升到了 1944 年的 50%,到 1945 年更达到了 70%。双重任务战斗机的使用,使得航母在专用攻击机数量减少的同时也不会削弱对地打击能力。”

04.jpg (22.7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9-21 16:42 上传



执行“南方守望行动”的 VF-2 捕快中队 F-14D 雄猫,正飞越阿拉伯湾里的星座号航母,它被阳光染成了金黄色

  所以现在重新打造地狱猫 II 吧!说错了,雄猫 II!首先,尽量收集所有退役封存的雄猫战机;第二,重新点齐所有现役雄猫,如果可能,把伊朗买去的也弄回来(当初卖去 80 架,现在大约仍有 30 架可用);第三,将它们全部改造成 D 型。这听起来有些疯狂,但是格鲁曼公司完全有能力做到。80 年代他们就曾把马来西亚老旧的 A4D 修得焕然一新,要知道这些飞机并不是他们生产的!之前在格鲁曼的佛罗里达圣奥古斯丁工厂也做过 A-6 的升级,设备都是现成的。只要海军或者国防部给出经费,可以有一批最好的技术人员来完成这一改造。改造后估计可以得到现役额外的 200 多架新雄猫。当初用钛金属制造的翼盒很结实,根本没有到寿限,不放心的话用真空电子焊接法可以补强。不过真的要打造“雄猫 II”,这些措施还不够。

  这些改造进行的同时,海军航空兵可以组织专业人马,甚至包括麻省理工学院以及其他大学帮助设计新的 F-14 及提出预算。以下是我们设想的新 F-14 设计标准,以及日后可能的改进批次计划:

  1.强化高价值武器的带回能力。如果那些昂贵又沉重的高价值弹药必须带回母舰,现有的 F-14 降落速度还是太快了,因此需要加大机翼尺寸,配备增加升力的新襟翼-副翼结构。而电传操纵系统可以帮助更精确地控制翼面。

  2.当副翼放下时,现有的 F-14 需要调整气动重心以消除副翼产生的机头下沉力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用电传操纵系统,配合改进的翼套小翼产生升力,抵消下沉力矩。

05.jpg (17.9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9-21 16:42 上传



VF-41 黑色王牌中队的 F-14A 正等待 KC-10 的加油。它与其他的 F/A-18 都是从企业号航母上起飞参加战斗任务

  3.前两项改进使得 F-14 可多携带 4,500 磅(约 2,041 千克)的弹药返航,并且着舰速度降低 12 节;而消除机头下沉力矩后,做机动时机尾沉重感减轻,空战机动性提高约 19%,转向灵活性同时有所提高。而这些改进不涉及飞机主体结构,可以很轻易完成。而后续的改进批次可考虑增加内部燃料容量。

  4.由于拥有成熟的变后掠翼系统设计,F-14 这样的大型双引擎喷气机的着舰速度可以低至 130 节,而以前的 F-4 鬼怪则是 145 节。相对地,变翼也带来高速:5,000 英尺(约 1,500 米)的高度可以达到马赫 1.35,高空则可以达到马赫 2.51 的极速,不要忘记此时还能携带 4 枚麻雀导弹。

  5.为进一步提高静不稳定性,需要重新设计飞行控制软件。当然改进范围要尽量控制在 F-14 现有的配重系统容许范围内,格鲁曼在 X-29 上的一些成功经验可以很方便的借用过来。

  6.F-14 还必须进行有效的隐身改进,我们称为“探知隐身”,主要还是指减少雷达反射信号方面,同时尽量避免牺牲载重和机动性。其实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一些相关的测试工作已经在现役 F-14 上开展了,雷达信号专家知道如何去做。虽然 F-14 本身体形庞大,但是机腹半埋的挂弹设计,以及旋转的主翼下不用携带额外油箱(机内载油量较高),使得其基本的雷达反射面积控制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定义完了以上基本的 F-14D 改进指标后,下面再来看看具体的改进细节:

  1.换装 ATF 计划的 F-119 或 F-120 发动机。测试证明,安装 F-119 已经被证明可行,而再升级 GE 的 F-120 也未尝不可。总之目标是使用推力达 4 万磅(约 18,144 千克)级别的涡扇发动机。

  2.使用矢量控制喷嘴,赋予飞机超强的俯仰、横滚和转向控制力。

  3.超高频天线植入增加弦展的前缘襟翼中,增强对敌方隐身飞机的探测和追踪能力。而低频雷达对于捕捉雷达反射面小的目标很有效,格鲁曼公司在 1990 年左右就测试过类似的天线阵列。

  格鲁曼 10 多年前便设想过多种 F-14D 可能的改进型号,有些方案在隐身方面有突破,也能实现上述的大部分要求,而对结构上的变动以及气动性能影响不大。绝大多数的改进都不需要对雄猫“伤筋动骨”。

对于飞机设计的看法

  与普通商业客机一样,战斗机的设计也是在一定性能指标的框架内,与基本的物理学、空气动力学原理作斗争。只不过战斗机还需要考虑更多的指标,比如必须事先确定对于某种型号来说,是超音速性能更重要,还是亚音速下的格斗能力,或者长时间的巡航距离优先。现在的时代更要考虑隐身与反隐身,电子对抗等问题。只有明确哪些性能是主要目标,才能设计出具有特长的达标产品。如果想要短距/垂直起降飞机,没问题,可以造出来,但是别指望它成为一流的战斗轰炸机。

  而想要一种耐用的远程战斗轰炸机,可以按照任务需求全新绘制草图,也可以对现有型号进行改进。我们更支持后者的想法。可以为现役飞机改装符合时代的先进武器、探测设备、通讯设备和电子对抗装置,帮助飞行员掌握战场动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但这终究还是需要飞行平台本身具有称职的实力。

06.jpg (18.9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9-21 16:42 上传



一架 VFA-43 蓝色炸药中队(隶属华盛顿号航母)的 F/A-18 正在俯冲,气流从它的机翼上划过

  F-14 有朝一日不再出现在美国航母的甲板上,那个时候应该都是超级大黄蜂的天下,而海军的作战实力也会相应地下降,无法再同 80 年代的全球扩张时期相提并论。到那一天,航母不再是我们现在所敬畏的航母,总统需要的时候它们也可能力不从心。

海军航空兵的未来

  1975 年,一架 A-7“海盗 II”攻击机被安装在佛罗里达州塞西尔海军机场门口的支架上作为象征物,支架底座上有一块铜牌如此描述这个象征物:舰队的力量源泉。当年的舰载机联队装备着海盗 II 和入侵者飞机,它们曾经都是真正能征善战的攻击武器,而这样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复返了。历史曾带给我们教训,希望海军和政客们不要白交了学费。

  总统先生,在问航母能为你做什么之前,请先考虑一下你能为航母做些什么吧。

  译者后记:F-14 爱好者可能都会觉得超级大黄蜂没有资格取代雄猫。但也许这并非一个取代的问题,而是一种转变,战略思想的转变带来的体制转变,生存环境使得雄猫没有必要继续存在下去。F-14 数量的逐步减少,很直观的结果就是,美国航母舰载机中队不再有单纯防空的 VF 中队,而全部变成由大黄蜂组成的 VFA 战斗攻击中队,从后勤保养和任务弹性上来说,4 个 VFA 中队比现有的 1 个 VF 加 3 个 VFA 体制来的更有效率。尽管如译文所说,大黄蜂腿短了,攻击范围缩小了,不过必须承认,在现有的单级世界下,美国海军(航空兵)对其他国家的优势地位并不会因此有明显动摇,实际上变的更精简、更实用。

  F/A-18E/F 超级大黄蜂也是一个过渡装备,为了在现有航母编制下站好 JSF 之前的最后一班岗。未来的航母概念本身都是一个不确定因素,现阶段用超级大黄蜂来填补雄猫和 JSF 之间的空白还是合格的。虽然它有前文所说的不足,但是一些不可抹杀的优点却正符合特定时期政客和军人的需要,最实际的便是成本控制。从它还是草图开始,精简成本就是最优先的指导思想,这恰好跟后来的 JSF 计划如出一辙。冷战结束之后,务实的心态占据了主导地位。制造成本的降低,使得美国海军可以采购相当的数量来弥补使用上的一些不足,同时也令海外用户可以买的起。另外就使用成本来说,超级大黄蜂只有雄猫的三分之一不到,想当年成本问题就是令 F-14 生产线被销毁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样受限于成本,现役的 F-14(包括 D 型)最终都没有再次升级到正统攻击机的地位,无法携带精确指导炸弹以外的任何对地/反辐射导弹,甚至因为退役将临,也没有改装发射 AIM-120 导弹的能力。

  综合多种因素来看,冷战后世界格局、作战思想和战争环境的变化,军费开支的限制,以及本身机体的老化,F-14 这一代的飞机开始步入夕阳时代。作为第三代战机中最早投入实用的雄猫,第一个走下历史舞台也没有什么可丢脸的,相反它象一个武林高手,闯荡江湖多年却最终孤独求败。跟前几代战机相比,性能上的不足反而并不是其退役的最主要因素,直到现在也没有多少竞争对手敢说对 F-14 占有明显优势。

  无论是反对还是支持超级大黄蜂的人,相信都不会否认雄猫可能是最好的舰载战斗机。拥有雄猫的时代,美国航母战斗群可能是最望而生畏的。

07.jpg (31.5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9-21 16:42 上传



一架 VF-31“雄猫人”中队的 F-14D 正飞过林肯号航空母舰上的着陆信号指挥官平台准备降落,当时林肯号正在执行“南方守望行动”
2015-9-21 16:59 上传

急了?放心,大猫会重新出现在海空的,不过它不属于美国人了
F-14A、F-14D差不多都要比虫子、超虫早10年左右,技术、机体必然是偏老旧的,维护费用自然要比塑料虫高,但如果真的在95-2000年采用最新技术大规模重塑F-14(类似超虫那种大改),其可维护性不见得多么差,因为从文中看F-14D维护小时数并不高,另外F-14的翼盒在服役期内也表现出极高的可靠性。
而如果苏联不倒台,现在美帝航母将装备A/F-X,会比F-35C有更出色的高速性能,在截击、格斗中胜过肥电C,由于本来就是攻击机出身,对地也不会弱。
话说猫猫的可变翼是不是真的很复杂,出击一次要维护好久?
野史谣传咱们弄到过猫猫,雷达都拆了?
2015-9-21 20:12 上传


我猫万岁!
猫党路过留爪印……话说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贴些应景的图片啊?
这第一张图帅呆了
戈壁老王 发表于 2015-9-21 19:44
话说猫猫的可变翼是不是真的很复杂,出击一次要维护好久?
野史谣传咱们弄到过猫猫,雷达都拆了?
文章里说了——

1993年2月,美国海军学会论文集发表了F-14飞行员约翰·伍德上尉的文章《F-14D的可靠性挫败了批评》。在这篇简短文章中,他列举了F-14项目和F-14D的许多数据。我要引用一下他所在VF-11中队的每飞行小时所需直接保养工时(MMH/FH),他们有两型“雄猫”,F-14A是31.3工时,F-14D是17.8工时,D型的工时明显降低了。

  五年后(1998年9月),论文集又发表了帕特里克·波特上尉的文章《一名下级军官看海航完好率》,里面列举了海军航空兵在一次部署中从头到尾的完好率。波特上尉的文章很有见地,我担任VF-211指挥官时,他是中队的雷达拦截官和质量控制官。我引用一下他的保养工时数据。在部署的最初几个月里,大约是每飞行小时65工时,不过这受到了14架F-14A战斗机高密度训练周期的影响。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工作后情况有所好转,在部署结束时的成绩是37工时。波特上尉很好地分析了原因,这个数字可能很难与其他飞机作对比(F-16A 15工时、F/A-18C 19工时、F-15C/D 22工时、F-117 45工时、B-2 124工时,译者:以F-14D的17.8工时来看,该机可维护性差的流言可以打破了)
那猫猫退役的基本原因应该还是没钱了,听说美帝还有飞飞因为猫猫退役而抗议罢飞的?
各位猫党请教一下,有谁了解1976年日本空自招标时候麦道和格鲁曼掐架的事情吗?

我是在日语维基日本鹰条目里看到的,内容是有关第三次F-X招标计划

【F-14とF-15は性能やアビオニクス類などは同等と判断されたが、上昇力や加速力、ドッグファイト能力においてF-15に分があるとされた。また、コストパフォーマンスもF-15が優れていると結論付けられ、1976年の暮れに実質的にF-15に内定した。しかし、同年12月21日に行われた国防会議にて、次年度予算に組み込むには審議を行う時間が十分でないとして、制式決定は1年先延ばしとなった。その最中、1976年10月に入間基地で行われた「第5回国際航空ショー」では、F-14とF-15の熾烈な売り込み合戦が行われた。この時点でF-X選定作業はほぼ完了し、F-15の導入がほぼ確実とされていたが、グラマン社は起死回生を狙い、西太平洋を航行していた原子力空母「エンタープライズ」のアメリカ海軍第2戦闘飛行隊のF-14Aを呼び寄せた。対するマクダネル・ダグラス社も、アメリカ建国200年記念塗装を施したTF-15A(後にF-15Bと改称)を米本土より飛来させた。F-14とF-15の二機はその飛行性能を最大限に主張すべく、展示飛行を行った。無論、他のF-X参加企業も自社ブースにて宣伝活動を行うが、前者の二社には及ばなかった。】

翻译就是:猫和鹰的性能和电子设备看起来差不多,但鹰被认为是在爬升能力,加速能力以及格斗能力稍强。而且鹰的成本也更加合理,所以1976年年底F-15被内定了。但是12月21日的国防会议又认为来年年度预算审议时间不够,就决定推迟一年。

正在这个时候,1976年10月在入间基地举行的“第五届国际航展”上爆发了雄猫和鹰的激烈的推销大战。此时F-X招标工作差不多结束了,F-15基本上被确定了。但格鲁曼公司妄图起死回生,召集了当时还在西太平洋的核动力航母“企业”上的美国海军第二战斗飞行队的F-14A型,麦道知道以后更是从美国本土飞来了一架当时还涂着国庆两百年的涂装的TF-15A。然后两者进行了极限飞行的对决,而当时参与日本三代机招标的其他厂商也在场围观。

这故事感觉比之后发生的一地鹰毛的闹剧更有意思啊,想不到格鲁曼作为海军舰载机的供应商居然有呼风唤雨的能力,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以前也没听说。
戈壁老王 发表于 2015-9-21 19:44
话说猫猫的可变翼是不是真的很复杂,出击一次要维护好久?
野史谣传咱们弄到过猫猫,雷达都拆了?
出击一次要维护好久原因是飞机使用寿命快到了。
当年雄猫的最新改型和现在的J15相比,谁有全面的性能优势???
本田王 发表于 2015-9-24 07:21
当年雄猫的最新改型和现在的J15相比,谁有全面的性能优势???
猫是舰载机专业,15是非专业出身
大有大的难处
XF_108 发表于 2015-9-21 21:00
各位猫党请教一下,有谁了解1976年日本空自招标时候麦道和格鲁曼掐架的事情吗?

我是在日语维基日本鹰条 ...
你可以想一下XB70是干什么的时候被F104撞下来的。
F14空战除了推重比惨点,其他方面都应该很强啊
当年雄猫的最新改型和现在的J15相比,谁有全面的性能优势???
超音速性能方面中秋肯定不如雄猫
熊猫退役后15成为舰载机no.1基本无压力
楼上的图片都漂亮,一直特别喜欢“大猫”。
Fw-190A-8 发表于 2015-9-24 09:58
熊猫退役后15成为舰载机no.1基本无压力
阵风表示不同意
阵风表示不同意
就阵风那机头直径与装备的雷达、米卡导弹、内油,有不同意的资本不?
大猪 发表于 2015-9-21 17:16
急了?放心,大猫会重新出现在海空的,不过它不属于美国人了
看娘娘的?.
2233a2010 发表于 2015-9-24 09:21
超音速性能方面中秋肯定不如雄猫
飞行性能中秋连超虫都不如。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fromuid=23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