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打航母难,找航母更难?我国卫星监视系统更高效 已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4:52:32


为何打航母难,找航母更难?       



http://www.CRNTT.com   2015-09-14


  中评社北京9月14日电/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上,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东风-21D和东风-26弹道导弹。这次大阅兵中官方解说明确提到,东风-21D是打击舰船目标的陆基弹道导弹,而东风-26也能对海上大中型箭船实施中远程精确打击,不仅证实了外界对中国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的猜测,更进一步公开了射程更远的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

  在阅兵式上万众瞩目的导弹无疑是反舰弹道导弹系统的创新核心。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整个反舰弹道导弹系统中,技术难度更高、总投资更大的其实是在阅兵上没有露面、也无法露面的侦察、情报和监视系统。所谓"打航母难,找航母更难",东风-21D、东风26能够形成作战能力,关键还在于我国在近年建成了天基海洋监视系统。

  苏联卫星监视系统的无能 

  中国并非反舰弹道导弹概念的原创者,冷战时期弱势的苏联为了对抗美国航空母舰的巨大威胁,加之当政的赫鲁晓夫倾向于导弹万能论,苏联最先发展了以弹道导弹攻击敌方航空母舰的方案。1960年苏联海军正式提出了以导弹武器对抗航母的要求,而OKB-52设计局总师切洛梅首次提出攻击海上机动目标的弹道导弹的方案,造就了R-27K反舰弹道导弹。为了支持R-27K反舰弹道导弹的作战,苏联研制了"传奇"海洋侦察卫星系统和"成功-U"航空侦查和目标指示系统,前者使用US-A和US-P海洋侦察卫星,后者使用图-95RTS远程侦察机和卡-25RTS舰载侦察直升机,它们是苏联反舰弹道导弹的耳目,也在R-27K项目取消后,继续作为苏联反航母作战的耳目继续发展。

  "传奇"海洋侦察卫星系统由核动力的主动雷达监视卫星US-A和被动探测的电子监听卫星US-P组成。US-A卫星是"传奇"系统的主力,它装有空间核反应堆,支持大功率主动雷达对海面目标进行探测,而US-P卫星通过被动电子监听探测跟踪目标。根据苏联的规划,完整的"传奇"系统将包括7颗US-A和4颗US-P卫星,从而实现对北纬50~65度高纬度海域的持续跟踪。







http://www.crntt.com/doc/1039/3/ ... mp;mdate=0914104630

为何打航母难,找航母更难?       



http://www.CRNTT.com   2015-09-14


  中评社北京9月14日电/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上,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东风-21D和东风-26弹道导弹。这次大阅兵中官方解说明确提到,东风-21D是打击舰船目标的陆基弹道导弹,而东风-26也能对海上大中型箭船实施中远程精确打击,不仅证实了外界对中国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的猜测,更进一步公开了射程更远的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

  在阅兵式上万众瞩目的导弹无疑是反舰弹道导弹系统的创新核心。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整个反舰弹道导弹系统中,技术难度更高、总投资更大的其实是在阅兵上没有露面、也无法露面的侦察、情报和监视系统。所谓"打航母难,找航母更难",东风-21D、东风26能够形成作战能力,关键还在于我国在近年建成了天基海洋监视系统。

  苏联卫星监视系统的无能 

  中国并非反舰弹道导弹概念的原创者,冷战时期弱势的苏联为了对抗美国航空母舰的巨大威胁,加之当政的赫鲁晓夫倾向于导弹万能论,苏联最先发展了以弹道导弹攻击敌方航空母舰的方案。1960年苏联海军正式提出了以导弹武器对抗航母的要求,而OKB-52设计局总师切洛梅首次提出攻击海上机动目标的弹道导弹的方案,造就了R-27K反舰弹道导弹。为了支持R-27K反舰弹道导弹的作战,苏联研制了"传奇"海洋侦察卫星系统和"成功-U"航空侦查和目标指示系统,前者使用US-A和US-P海洋侦察卫星,后者使用图-95RTS远程侦察机和卡-25RTS舰载侦察直升机,它们是苏联反舰弹道导弹的耳目,也在R-27K项目取消后,继续作为苏联反航母作战的耳目继续发展。

  "传奇"海洋侦察卫星系统由核动力的主动雷达监视卫星US-A和被动探测的电子监听卫星US-P组成。US-A卫星是"传奇"系统的主力,它装有空间核反应堆,支持大功率主动雷达对海面目标进行探测,而US-P卫星通过被动电子监听探测跟踪目标。根据苏联的规划,完整的"传奇"系统将包括7颗US-A和4颗US-P卫星,从而实现对北纬50~65度高纬度海域的持续跟踪。







http://www.crntt.com/doc/1039/3/ ... mp;mdate=0914104630
 US-A卫星为了提高雷达分辨率导致轨道高度很低,实际寿命仅有两个月左右,维持一个庞大的US-A卫星星座,对不惜血本进行军备竞赛的苏联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开销。从1965年到到1978年US-A卫星通过检验开始批量生产发射,但苏联仍然无法保证不间断的运行,1988年3月14日最后一颗US-A卫星发射升空,为US-A卫星的发展画上了一个句号。US-P作为被动监听卫星,成本更低寿命也长得多,反而一路生存下来,并在苏联解体后继续发展出US-PM,但2006年的US-PM卫星发射也是它的绝唱,据称俄罗斯将用新的Pion-NKS主被动侦察卫星代替US-A和US-P系统,但新的侦察卫星尚未服役。

  按照苏联时代构想的战时7+4配置,"传奇"系统对北纬50度左右的重访周期也有2小时之多,北纬60度则是1小时左右,考虑到R-27K导弹的覆盖区(footprint)只有约50公里,而美国航空母舰航速可达30海里/小时,"传奇"系统的侦察定位能力甚至无法确保美国航母战斗群在R-27K反舰弹道导弹的末端机动范围之内。简而言之,"传奇"系统看上去很美,但太过昂贵而且效用不佳。

  R-27K导弹半途而废,"传奇"系统只是个传说,苏联时代反航母的中流砥柱,还是海空军的反舰巡航导弹和侦察机系统。苏联海军元帅戈尔什科夫提出以饱和攻击突破和摧毁美国航母战斗群,承担攻击任务的是苏联的SS-N-12、SS-N-19等重型反舰导弹,而承担情报支持的就是苏联的图-95RTS远程海上侦察机,图-95RTS在苏联用于海上侦察和目标指示,是苏联庞大的反航母作战体系真正的耳目,此外苏联的电子侦察船、伪装渔船等水面部分,也承担着发现和跟踪航母编队的任务。图-95RTS飞机和水面跟踪船只其实都存在致命的问题:和平时期苏军飞机跟踪美国航母顺理成章,当双方剑拔弩张的时刻,美军高度警戒的舰队凭什么不会驱逐图-95RTS呢,如果发生战争的话,图-95RTS更是第一波被击落的对象。

  即使如此,苏联的反航母作战体系也并不成功,SS-N-12和SS-N-19射程有限、突防能力不足是一个原因,但更主要的因素是苏联的海上监视、侦察和跟踪系统效果不佳。

  1982年,美国海军曾举行代号为NORPAC-82的秘密军事演习,演习课题是对苏联本土进行攻击。美军中途岛号、企业号航空母舰以及护航军舰组成双航母战斗群,在无线电静默下成功推进至距离苏联库页岛附近200海里左右。之后美军舰载机连续4天进行模拟攻击,海面航母战斗群则不停地机动规避侦察,直到第5天苏联海上侦察机才发现近在咫尺的美军航母。毫无疑问,如果美国航母战斗群距离海岸更远,被发现的可能必然更小。
 我国卫星监视系统更高效,已形成战斗力 

  监视海上机动目标难度很大,一个原因是距离的限制,目标的高速机动更加大了监视和跟踪的难度。NORPAC-82演习中美军航母距离苏联海岸最近也有200海里/370公里以上,由于地球曲率它们远远处于地平线之下,苏联的各种陆基雷达对此鞭长莫及,海上巡逻机搜索的范围极为有限,搜索难度大并不奇怪,陆上战场要发现200海里外无线电静默的装甲集群,同样是相当困难的。陆上作战部队要受地形和交通的限制,其运输、集结和机动多少有章可循,而海上编队的海上机动畅通无阻,那么发现难度必然更大。美军航母编队以约30节的速度高速突防,一昼夜之间可以机动700海里左右,在航母编队保持无线电静默的情况下,对方要在茫茫大洋里搜索到这样的目标,几乎就是大海捞针。

  苏联人NORPAC-82演习的遭遇或许是一个特例,但也反映出海上监视和跟踪的难度,即使对于航空母舰这样的大型目标和航母战斗群这种庞大的编队,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探测和跟踪也是极为困难的。东风-21D甚至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要发挥它们的威力,可靠的海上监视能力是无法避开的拦路虎。

  和苏联一样,我国的海上监视系统同样由卫星和巡逻机组成,美国的监视手段也大致相同。根据印度军事智库发表的文章,我国已经具备了相当出色的的监视能力,整个体系依托高轨道的被动电子监听卫星、广域光学海洋监视卫星进行普查,利用低轨道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和高分辨率光学侦察卫星进行详查,从而做到了缩短重访周期并提高侦察效果。

  由于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电子监听卫星不仅轨道更高监视范围更大,而且定位精度更高,据称可以监视星下点3000公里范围的目标,定位精度达到数十公里。我国的雷达侦察卫星可以在更高的轨道上进行精度更高的侦察,寿命也达到了3年左右,降低了组网和补网的压力。我国的光学侦察卫星不仅是典型的传输型卫星,而且可以通过天链中继卫星实时回传监视数据,更是提高了侦察效果的时间敏感性。对比苏联的"传奇"系统,我国不仅拥有性能更好的电子监听卫星,雷达侦察卫星的效果也更好,平均寿命更是US-A卫星的10倍以上,苏联时代几乎没有传输型光学侦察卫星的,和我军现在的天基光学监视能力更无是天壤之别。

  简而言之,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已经建立起有效的天基海上监视体系,比上述的苏联"传奇"系统要强大得多。有消息称我军天基海洋监视系统可以在西太平洋中纬度海域做到约45分钟的重访周期,这意味着在该海域航行的航母一旦被发现,就无法摆脱我国侦察卫星的跟踪监视。这是我国反航母弹道导弹形成战斗力的必要条件,东风21-D、东风-26导弹得以大大方方参加93阅兵的原因。

  除了天上各类侦察卫星,我国还研制了超地平线雷达系统(OTH),监视海上舰船和飞机。美国2049项目研究所认为,我国部署在东南的OTH系统探测距离约3000公里,雷达虽然安装在内陆纵深,但探测范围仍然覆盖了整个第一岛链,深入菲律宾海,可以与电子监听卫星一道,为我国的反舰弹道导弹系统提供目标普查。

  我国还在发展长航时无人监视飞机

  如前所述,除了天基海洋监视系统和超地平线雷达,海上巡逻飞机是搜索、跟踪敌方航母战斗群的另一重要工具。我国海空军在这方面还非常薄弱,运8海上巡逻机速度慢、数量也少。

  为了弥补有人飞机的不足,我国掀起了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研发热潮,翔龙无人机是其中佼佼者。翔龙无人机采用独特的联翼布局,据称飞行高度可达2万米,作战半径可达2500公里,巡航时间超过24小时,可以看做中国的全球鹰。美国在RQ-4全球鹰的基础上研制了用于海洋监视的MQ-4C/BAMS,我国的翔龙同样可以作为海洋监视系统的核心空基平台。相比侦察卫星,翔龙这样的高空长航时远程无人机最大优势是可以在第一岛链外长时间尾随美军航母编队,提供实时的跟踪定位数据,有可能令反舰弹道导弹的攻击更加精确,而天基海洋监视系统20多颗卫星要每隔45分钟才能报告一次航母位置。

  不过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也有其致命弱点,其在执行任务时很难保持无线电静默,容易被敌方发现。当飞行速度慢、机动能力极其笨拙的无人机一旦被发现,就成为了一个空中活靶子,毫无生存能力可言。所以无人机跟踪航母只能在和平时期或对峙期间使用。(腾讯军事频道)
如果是这样,我对d21d26的反舰能力表示怀疑!
好文,也算腾讯里面有点价值的文章了
其实也就是一个基本问题,离的越远,对观察者更安全,但是看得也更不清楚。对于天基系统,虽然平台是安全的,但也更容易受到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