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明朝武将集团策划的大阴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3 21:24:01
明朝在太祖、成祖时代,军队的领导权一直掌握在武将手里,但到了英宗时代,兴起的太监势力开始插手军队领导,为此武将集团精心策划了土木堡之变这场大阴谋,在大军撤退的关键时刻,原定来接应的总兵杨洪却不见身影,最终造成了土木堡惨败。太监势力代表王振身败名裂,从此太监集团再不敢直接领军,即使刘瑾、魏忠贤权势滔天,也没有亲自带过兵。


在打击宦官集团的同时,文官集团也遭到了沉重打击,随驾的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铭、王永和以及内阁成员曹鼎、张益等五十余名高级文官被瓦刺杀害。三杨辅政以来文官集团蓬勃向上的局面遭到严重打击。


相反,武将集团却在这场惨败中捞到不少好处,不但杨洪没有被追究责任,反被封为侯爵,死后追赠颍国公,谥武襄。


在土木堡之变之前的仁宗、宣宗时期,武将没有一个封公的,而在土木堡之变之后的代宗、宪宗时期,武将势力大幅增长,石亨、朱永先后晋封国公。


但是,从长远来看,武将集团玩的这出戏,彻底使皇帝失去了对他们的信任,明朝君主从此改变了朱元璋制定的文武平衡的国策改为模仿宋朝的文贵武贱,用文官来监视武将。
经过几十年皇权和文官、太监的联手打压,武将集团在正德皇帝之后彻底衰落,史书说:“正德以来,军职冒滥,为世所轻。内之部科,外之监军、督抚,叠相弹压,五军府如赘疣,弁帅如走卒。总兵官领敕于兵部,皆跽,间为长揖,即谓非礼。”
明朝在太祖、成祖时代,军队的领导权一直掌握在武将手里,但到了英宗时代,兴起的太监势力开始插手军队领导,为此武将集团精心策划了土木堡之变这场大阴谋,在大军撤退的关键时刻,原定来接应的总兵杨洪却不见身影,最终造成了土木堡惨败。太监势力代表王振身败名裂,从此太监集团再不敢直接领军,即使刘瑾、魏忠贤权势滔天,也没有亲自带过兵。


在打击宦官集团的同时,文官集团也遭到了沉重打击,随驾的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铭、王永和以及内阁成员曹鼎、张益等五十余名高级文官被瓦刺杀害。三杨辅政以来文官集团蓬勃向上的局面遭到严重打击。


相反,武将集团却在这场惨败中捞到不少好处,不但杨洪没有被追究责任,反被封为侯爵,死后追赠颍国公,谥武襄。


在土木堡之变之前的仁宗、宣宗时期,武将没有一个封公的,而在土木堡之变之后的代宗、宪宗时期,武将势力大幅增长,石亨、朱永先后晋封国公。


但是,从长远来看,武将集团玩的这出戏,彻底使皇帝失去了对他们的信任,明朝君主从此改变了朱元璋制定的文武平衡的国策改为模仿宋朝的文贵武贱,用文官来监视武将。
经过几十年皇权和文官、太监的联手打压,武将集团在正德皇帝之后彻底衰落,史书说:“正德以来,军职冒滥,为世所轻。内之部科,外之监军、督抚,叠相弹压,五军府如赘疣,弁帅如走卒。总兵官领敕于兵部,皆跽,间为长揖,即谓非礼。”
也不知道哪里搞来的野史,明朝重用太监自明成祖朱棣开始的,连郑和下西洋的郑和都是太监。土木堡之变最大原因是明军承平日久战力下降,居然被一个太监指挥焉能不败。
胡扯,就是在土木堡之变之后,武将集团一蹶不振,在明早期会发生明中晚期五六品的小文官怒斥一品总兵,总兵还唯唯诺诺不敢多言的事?
武将集团的再次崛起还是边军开始养贼自重之后,但即便那时候,对文官还是不敢多有得罪,一直到了明末,各地军阀拥兵自重的时候,武将才开始不把文官放在眼中。
历史上的宦官之乱真是太多了
霞思无忧 发表于 2015-9-1 12:06
胡扯,就是在土木堡之变之后,武将集团一蹶不振,在明早期会发生明中晚期五六品的小文官怒斥一品总兵,总兵 ...
你这人不看帖子么?

在土木堡之变之前的仁宗、宣宗时期,武将没有一个封公的,而在土木堡之变之后的代宗、宪宗时期,武将势力大幅增长,石亨、朱永先后晋封国公。

“正德以来,军职冒滥,为世所轻。内之部科,外之监军、督抚,叠相弹压,五军府如赘疣,弁帅如走卒。总兵官领敕于兵部,皆跽,间为长揖,即谓非礼。”

正德皇帝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在位,距离土木堡之变至少有五十六年了,三代人的时间!!!

打个比方,1959年的战争能对2015年有影响?

原始文明 发表于 2015-9-1 12:14
你这人不看帖子么?

在土木堡之变之前的仁宗、宣宗时期,武将没有一个封公的,而在土木堡之变之后的代 ...
个别的封国公有什么用?整个武将勋贵集团的地位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朝鲜战争没有影响到现在的中国?
一场甲午战争,让中国沉沦了多少年?
你最后的那句话,在历史上随随便便就可以找到N条例子来反驳你。
霞思无忧 发表于 2015-9-1 13:07
个别的封国公有什么用?整个武将勋贵集团的地位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朝鲜战争没有影响到现在的中国?
一 ...
哦,原来一个集团顶尖人才地位的上升代表这个集团地位的下降,你逻辑谁教的?


五十六年时间不算什么?那2015年抓大老虎就意味着1959年贪腐横行了?


原始文明 发表于 2015-9-1 13:15
哦,原来一个集团顶尖人才地位的上升代表这个集团地位的下降,你逻辑谁教的?
一个人获利不代表一个阶层获利
自己去看看在明中晚期,在庙堂里能身居高位发号施令的到底是哪个阶层吧,看看有几个武人。
土木堡之变的重大疑点

1.明朝永乐时期,置天津及通州左卫仓,且设北京三十七卫仓。益令天下府县多设仓储,预备仓之在四乡者移置城内。而且从北京到宣府一路,就有七个大型粮仓,分别是,新开口堡仓、张家口堡仓、西阳河堡仓、万全右卫仓、万全左卫仓、渡口堡仓、李信屯堡仓,储备着明朝的“作战军粮”,这七个大型粮仓皆是由兵部直接调度,但是在北伐期间,七个粮仓居然没有一颗粮食增援“缺粮”的北征军,而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土木堡惨案后,代理兵部尚书于谦仅用六天时间,便将七个粮仓里所有粮食尽数运至京城,效率反差之大耐人寻味

2.明军六师从大同往怀来走的一路上,蒙古人尾随追击,为什么这一路驻扎的明军,比如大同的郭登、宣府的杨洪,都没有出来阻挡,而是眼睁睁看着蒙古军队追着皇帝打,不救皇帝,是什么罪,他们不清楚?最奇怪的是,郭登、杨洪等人事后不但没事,反而加官进爵了?这是怎么回事?

个人的一些推测

土木堡之变明显没那么简单,因为土木堡的点已经在长城以内很远了,而且距离军事重镇宣府很近,但是明军既没有得到瓦剌骑兵主力靠近的信息,也没有得到宣府方面的援助,明军受困土木堡的关键时刻,正镇兵于宣府的总兵杨洪却下令封城闭门,拖延了十五日后才出兵收拾残局。明宣府重兵未损,时间、距离均充裕,为何不出动夹击瓦剌军呢?

宣府兵力在明代前期为各边之冠,正统时宣府驻兵至少有三万人,战马一万余匹,火器充裕(神枪479,神铳2161,神枪4223等等),若再编集镇城附近驻军和东路溃兵,足以组成一支包括骑兵和火枪兵的强大部队。而杨洪手握重兵,却眼看敌军追击自己的皇帝而不救,这是什么行为?杨洪出兵救驾,成,就是千古功臣,皇帝和文武百官都会感激他,回报丰厚;败,他也尽了自己的职责,也会成为千古忠臣,朝廷会照顾他的家眷;而他却选择不救,杨洪难道不知道不进行救援,得罪的不仅仅是明英宗和王振,还有随军出征的武将勋贵和部分高级文官?他们合起来是大明最强大的政治势力,一旦他们平安逃回京城,追究杨洪的责任,杨洪将死无葬身之地!即使皇帝和文武百官都死了,按理,新皇帝和京城的官员们同样会追究杨洪的不救之罪,杨洪同样会身败名裂!救驾,杨洪无论成败都会得利巨大,不救驾,无论皇帝是否逃回,他都将身败名裂,甚至会株连九族,但杨洪却选择不救驾,如此违背常理的行为,是为什么?而2-3万瓦剌军敢置明宣府精锐重兵于背后不顾,这又是为什么?
原始文明 发表于 2015-9-1 12:14
你这人不看帖子么?

在土木堡之变之前的仁宗、宣宗时期,武将没有一个封公的,而在土木堡之变之后的代 ...
不打仗武将如何封公?中国现在不封元帅一个道理
中外历史版里有一个类似的帖子
霞思无忧 发表于 2015-9-1 13:38
一个人获利不代表一个阶层获利
自己去看看在明中晚期,在庙堂里能身居高位发号施令的到底是哪个阶层吧, ...
从长远来看,武将集团玩的这出戏,彻底使皇帝失去了对他们的信任,明朝君主从此改变了朱元璋制定的文武平衡的国策改为模仿宋朝的文贵武贱,用文官来监视武将。
经过几十年皇权和文官、太监的联手打压,武将集团在正德皇帝之后彻底衰落,史书说:“正德以来,军职冒滥,为世所轻。内之部科,外之监军、督抚,叠相弹压,五军府如赘疣,弁帅如走卒。总兵官领敕于兵部,皆跽,间为长揖,即谓非礼。”


————————————————————————————————————

说到底还是明朝武将集团自作自受。

原始文明 发表于 2015-9-1 16:14
从长远来看,武将集团玩的这出戏,彻底使皇帝失去了对他们的信任,明朝君主从此改变了朱元璋制定的文武平 ...
如果说是武人集团的阴谋,那么他们也实在是太拼了,把大半个武人集团的勋贵都一起拉进去陪葬了,武人集团的没落原因之一就是当时最如日中天的那帮子勋贵一下子死的差不多了,在庙堂完全失去了发言的机会。
霞思无忧 发表于 2015-9-1 16:39
如果说是武人集团的阴谋,那么他们也实在是太拼了,把大半个武人集团的勋贵都一起拉进去陪葬了,武人集团 ...
从英国公张辅之死看明朝武将勋贵的狠辣

在《土木堡之变是武官集团策划的大阴谋》一文中,我详细叙述了明朝的武官集团是怎样巧妙设计,达到一石数鸟之计(试图派太监代替武将掌握军权的英宗被俘,宦官头子王振被杀,邝野、王佐、丁铭、王永和等数十名高级文官血染沙场),从而使武将集团一扫仁宗、宣宗时期的颓势,在景帝、英宗复辟、宪宗时期重新开始横行霸道,最终因威胁皇权被孝宗、世宗打压下去的情况。
有人提出了疑问,说土木堡之变英国公张辅不也死在了军中么,武将集团损失惨重,可见土木堡之变并不是武将集团的阴谋。

要回答这个问题,你必须具备一定的中国历史常识。众所周知,军队里面也分山头派系,如晚清的湘军和淮军,北洋时期的直系、皖系和奉系,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央军、桂系、晋绥军和西北军、东北军。
而张辅,恰恰不是属于武将集团的主流派系的。张辅的成名之战就是他在成祖时期的征服越南的战役。随后他在越南一带呆了十年(辅凡四至交阯,前后建置郡邑及增设驿传递运,规画甚备。)。
在他呆在越南的期间,其他的武将勋贵正在陪着朱棣五征漠北。张辅和武将集团的主流怎么能是一个山头呢?

张辅跟武将集团的主流划清界限的标志,则是明仁宗和汉王的权力斗争。稍有明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在仁宗和汉王的权力斗争中,文官站在仁宗一边,武将站在汉王一边。而张辅,恰恰是个例外。而且张辅在明宣宗擒拿叔父汉王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宣德元年,汉王高煦谋反,诱诸功臣为内应,潜遣人夜至辅所。辅执之以闻,尽得其反状,因请将兵击之。帝决策亲征,命辅扈行。事平,加禄三百石。)。这使得张辅在深受皇帝信任的同时,进一步成为武将集团眼中的叛徒。

由于武将集团的跋扈,英宗继位后,开始派亲信太监插手原来由武将勋贵一手包办的军务。恰逢麓川土司头子思伦发叛变,在正统四年(1439年)正月,英宗在命令镇守云南黔国公沐晟、左都督方政、右都督沐昂等武将勋贵率师讨伐思任发,同时命令太监吴诚、曹吉祥监军。跟预料中的一样,这遭到了武将勋贵们得群起反对,只有张辅一人表示支持皇帝的决定。这使得张辅成为了武将集团的眼中钉。

所以,在麓川之役十年后的土木堡之变时,由于武将勋贵们的精密设计,皇帝被俘,试图掌握军权的宦官集团头子王振身败名裂(有趣的是,杀王振的不是敌人,而是武将樊忠,可见武将集团清除政敌时的手段狠辣)。

原始文明 发表于 2015-9-1 16:58
从英国公张辅之死看明朝武将勋贵的狠辣

在《土木堡之变是武官集团策划的大阴谋》一文中,我详细叙述了 ...
然后设计这个计划的武将集团的勋贵们一起陪着皇帝赴死,呵呵
http://lt.cjdby.net/thread-1594592-1-1.html
霞思无忧 发表于 2015-9-1 17:08
然后设计这个计划的武将集团的勋贵们一起陪着皇帝赴死,呵呵
呵呵,比起你这个疑问,我也有个疑问。

为什么这次出征的军事行动要文官随行,导致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铭、王永和以及内阁成员曹鼎、张益等五十余名高级文官被瓦刺杀害。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武器发射一新生 发表于 2015-9-1 23:17
文官随同出征是规定的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规定?那为什么朱元璋时期和朱棣时期文官不随同出征?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恰恰相反。。。。。。。。。
武器发射一新生 发表于 2015-9-10 01:10
你确定没有?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你举个例子出来
openfireflly 发表于 2015-9-1 13:45
土木堡之变的重大疑点

1.明朝永乐时期,置天津及通州左卫仓,且设北京三十七卫仓。益令天下府县多设仓储 ...

须知英宗带出去的起码是二十几万士兵,不是二十几万头猪狗,真要是阴谋,一路上断粮带路坐视不救各种表演,得要多蠢的皇帝才会发觉不了敌在北京城?而且当时英宗亲征带着的文臣武将多了去了,就连于谦的直属上级都死在土木堡,那群人精事前都毫无察觉,战争中也傻傻地由着于谦把他们连这支大军一块忽悠死?那北京保卫战于少保一定是拿万花筒写轮眼放月读打赢的……

而且土木堡破局难不难我不知道,所谓的“夺位阴谋”皇帝要破局真是太简单了,发觉粮食接济不上疑似有人搞阴谋,立刻把十几万大军原地一甩阻挡瓦剌,自己带着精锐骑兵部队日夜兼程赶回北京,也先家有卫星不成?回京把责任人挨个抓出来枪毙全家之后还能顺便把丧师的责任都转嫁完了,就靠削减供给、派人带路这种小把戏玩政变,能让明朝最强的武装部队被瓦剌打个围歼还连皇帝都陷没了,这得是连中十次彩票头奖的运气

嗯~其实我觉得土木之变这么刚正朴实的围歼战役一点意思都没有,武牢之战才是奇葩啊,十万大军才死了几千人就把自家夏王丢给李世民,按这里的逻辑阴毛都堆上天了,没准整个窦夏从头到尾都是李唐扶植起来的傀儡势力吧……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武器发射一新生 发表于 2015-10-7 00:29
……如果我没记错,后来有名的三杨中有一人曾随朱棣北伐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具体是谁?
楼主是在说反话么,武将集团自土木堡后都死的差不多了,自此后大明被文官所掌控
openfireflly 发表于 2015-9-1 13:45
土木堡之变的重大疑点

1.明朝永乐时期,置天津及通州左卫仓,且设北京三十七卫仓。益令天下府县多设仓储 ...
第一条好解释。但是杨洪这条的确不好解释。哪怕做做样子,也要去救驾的呀。但是之前宣府这里的地方驻军都已经达到了和瓦剌联姻的地步,甚至公开谈论的地步,并且杨洪在宣府的军功都是来自讨伐兀良哈而合瓦剌秋毫无犯,恐怕之间的猫腻多少是有一点的。

至于战后不降罪杨洪倒是有可能,其势已成,逼的过分了,直接反了,投也先。宣府一失,则北京不保啊。
武将勋贵,明明在土木堡死得一塌糊涂,楼主的文章真的很吊。

貌似也是在超大看到的一个帖子,说土木堡是文官集团的一个大阴谋,将武将集团一网打尽,土木堡之变后武将集团一蹶不振,文官集团独占鳌头,搞的皇帝只好借助宦官平衡一下
明英宗不该在后方不稳的情况下清蒸
openfireflly 发表于 2015-9-1 13:45
土木堡之变的重大疑点

1.明朝永乐时期,置天津及通州左卫仓,且设北京三十七卫仓。益令天下府县多设仓储 ...
第一,英宗偏信王振,让王振领军,路线,连在土木堡休整都是王振的主意,本来可以连夜进居庸关,但王振就是不准。

第二,英宗出征,带出的全部是一线精锐,武将、文臣不计其数,怎么可能是武将的阴谋呢?
不说别的,单单神机营,可不是明末那种废物,全军覆没。最后留给于谦的全部是二三线老弱病残。

这要是阴谋,武将脑子也太那什么了
土木堡阴谋论真的很无聊。如果这事儿发生在明末还有可能,因为那时候的党争已经无节操无下限了。明朝中期是不兴这么玩的。
还有,不论是皇室,太监,武臣勋贵,文官集团,都在这场事变中损失惨重。没有哪个阴谋家会策划这么奇葩的阴谋吧?这场事变其实就是高层拍脑门做决策,下面反应不及,组织无力,协调不利。需知兵不是越多越好的,兵力越多对将领,中下层军官甚至文官的能力要求就越高。很明显当时他们的能力是不够的,再加上皇帝在军中,而这个皇帝又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货。所以才出了这么一个千古奇葩的事儿。
我还想说这是文官集团的阴谋呢,作为大明战车两轮之一的勋贵在土木堡损失惨重,双方均衡的局面被打破,再加上文官持续的打压,军人团体从国家的支柱变成了文官的奴婢。
  封建王朝马车的四个轮子:外戚,藩王,勋贵,文官。被明朝自己砍掉了外戚和藩王,再加上土木堡损失的武将勋贵,文官集团无人制衡,一个轮子大一个轮子越来越小,最后不翻车才有鬼了,皇帝能做的,也只能是无法忍受的时候,把宦官锦衣卫放出来咬他们。
藏羚羊1979 发表于 2015-11-9 12:17
第一,英宗偏信王振,让王振领军,路线,连在土木堡休整都是王振的主意,本来可以连夜进居庸关,但王振就 ...
各有各的理,但总体来看,各种匪夷所思,真相如何,也许永远不见
土木堡之变的重大疑点

1.明朝永乐时期,置天津及通州左卫仓,且设北京三十七卫仓。益令天下府县多设仓储 ...
第一条的粮食问题 ,貌似是运输能力的限制,于谦在北京保卫战也面临这个断粮的问题,他的解决方案是,所有进京的部队在路上先去这几个粮仓取粮,再进京,这才解决了粮食问题。我觉得阴谋最重要的应该是保存自己打击敌人,可是土木堡之战文官武官都大受损失,还都是一些高级官员
凤凰竹马甲 发表于 2015-11-9 12:25
各有各的理,但总体来看,各种匪夷所思,真相如何,也许永远不见
不救援可能畏战,可能有猫腻,但是武将的本钱在土木堡全败光了,特别是神机营那些火铳啊,全是银子堆起来的啊

土木堡成就了于谦,然后文臣打仗城了传统,然后,唉……
武将集团的意图就是把本集团最高等级的几位国公玩儿死吗?
武官集团中最高等级的勋贵死于此处,武将勋贵和文臣集团不一样,他们是世家,代代相传下来,顶梁柱突然死亡,就意味着灭顶之灾,子孙后代不一定有和祖先一样的能力来支撑家族和阶层。文官集团则不一样,他们不以几个家族为支撑,以整个制度为依靠,哪怕高官死绝,只要还是那个制度,新文臣集团就上来了。
原始文明 发表于 2015-9-1 12:14
你这人不看帖子么?

在土木堡之变之前的仁宗、宣宗时期,武将没有一个封公的,而在土木堡之变之后的代 ...
爵位就是授给开武将的。文人很少。
原始文明 发表于 2015-9-1 12:14
你这人不看帖子么?

在土木堡之变之前的仁宗、宣宗时期,武将没有一个封公的,而在土木堡之变之后的代 ...
当然有影响 政治 和 人事安排上的影响
这就是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