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亚战略中国如何应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3:31:43
美国南亚战略中国如何应对【转自环球纵横 www.globbs.com】
                  四代重歼


    近日,从美国人的态度来看,美国人确定了自身南亚战略的主轴了。美国人是要以印度为南亚外交的重点,从而制衡中国。


    以前,美国在南亚地区主要是以平衡战略为主。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扶持巴基斯坦,以使得南亚地区两大强国加上美国力量在南亚地区形成一种稳定三角关系。巴基斯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受到了美国人的这种战略的扶持,使得巴基斯坦在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政治较量中虽然绝对实力处于劣势但却屹立不倒。


    时过境迁,当年的南亚地区被美国人当作一个封闭的系统来看待。可是现在,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南亚地区已经不可能再被美国作为一个封闭的地区实施区域战略了。由于科技的发展和喜马拉雅山两侧大国实力的上升,南亚和东亚地区的联系已经越来越直接。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和伊朗问题的突出更从两个方面提高了美国南亚战略的政治意义。当然,中亚问题和南亚的联系虽然有所下降,但其重要性仍然不能忽视。


    于是,美国以前的南亚战略被放弃了。毕竟,那套战略已经不能把美国的全球战略串联起来了。在这个时候,美国人采取了现行战略,即大力拉拢印度而一定程度上放弃巴基斯坦。毕竟,现在美国很难在中国和俄罗斯的双重压力下再在中亚地区获得更大的战略空间。继续以巴基斯坦为依托实施激进的中压战略将有可能促使中国和俄罗斯更紧密地联合。美国人选择了在这个时候停止同时刺激中国和俄罗斯的行动,而转变为以对付中国为主要目的。


    也许大家会有疑问,为什么选择了印度这个俄罗斯的传统盟友印度而不是一向与美国关系不错的巴基斯坦。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看实力和策略规划。巴基斯坦这个国家,美国怎么帮助也难以从整体上和中国形成对抗,更何况巴基斯坦和中国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虽然现在的印度是一个南亚大国,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俄罗斯的利益,如果过分加强了巴基斯坦的力量而刺激了印度进而挑动了俄罗斯的神经显然是美国人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印度和中国历史上就进行了一场规模不小的战争,领土问题更是中国和印度之间关系改善的最大障碍。几十年前,正是中国击碎了印度的世界大国梦。那场战争后来成为了所谓的中国和印度分水岭。由此看来,美国人选择了印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毕竟,相对与中国来说,印度对于美国全球利益的威胁要小的多。从印度的基础条件特别是地缘来看,印度对于美国也不可能形成全面的挑战。中东是一个利益争夺的焦点,而且印度面前还有巴基斯坦,显然印度很难向西面发展。背面基本上是大国利益空间,也没有希望。东面不仅争夺激烈,另一个方面又难以提供印度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最后一个方向是南面了,可仍然很难让印度人有决定性的突破。美国不会坐视印度获得一个大洋的海权从而威胁到美国在全球海洋的统治地位。因此,印度虽然可以成为一个世界大国,但却不可能成为一个具备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大国。印度一开始就错过了机遇,没有发展出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加上文化在沦为殖民地时期的缺失,美国人对印度人的担心就并不是很大了。【转自环球纵横 www.globbs.com】


    美国人的行为虽然一定程度上会把巴基斯坦推到中国这边来,但另一个方面,似乎能够更牢固地建立和印度的友谊。当然,如果确实能够获得和印度的友谊的话那么美国的行动自然不差。战略清晰了,中国就将在南亚问题上投入过多的实力。毕竟,美国对巴基斯坦抽手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国不得不加大对于巴基斯坦的投入以求对抗获得美国支持之后的印度。不可否认,中国对于美国来说实力还太弱,直接的实力对抗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对美国人相对有利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更多需要以谋略手段来化解美国的实力。


    对于印度和美国的共同利益我们还是要清晰地看到的。中国力量的上升对于美国和印度两个方面的压力都很大。美国人难以在中国周边地区的陆地对中国进行陆上遏制,而印度则国家整体实力不足,又有巴基斯坦这样一个地区大国牵制。于是,印度显然是需要帮助的。在冷战期间,印度选择了前苏联。依靠苏联在中国北面的巨大压力牵制了中国之后,印度所面对的压力相对轻松得多。由于前苏联解体,俄罗斯在远东地区力量薄弱,导致中国能够放手把力量向东南方向移动。印度虽然不是中国力量主要针对的方向,但也有不小的加强。巴基斯坦的压力从来没有减少,俄罗斯已经难以再给印度安全感。这样一种情况下,印度寻求新的合作伙伴显然无可厚非。巴基斯坦本身国力衰微,也难以带给美国以及印度更大的经济交流空间,而美国和印度之间却有着相当程度的互补。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印度需要一个强大有力的贸易伙伴。由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历史现实冲突,在某些人眼里,中国已经不可能扮演这样一个角色。俄罗斯经济自顾不暇,更无法对印度经济施加大的影响。至于说欧洲则在没有解决统一问题之前难以形成一种向外的张力。日本则经济发展已经几乎停滞,很难有新的经济增长空间,自然也就难以起到带动印度的作用。于是,这个时候的印度似乎就只能选择美国。至于说美国,那就更明显了。美国经济已经不是一个内循环模式可以支撑的了,美国人的扩张经济思路就是一种经济殖民模式。这种经济殖民模式一定程度上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本质上还是对于该地区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掠夺,以满足国内的需求。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现在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经济的良性循环,特别是中国也已经开始走上扩张型经济的道路,这个时候,美国的资金也需要一个转移方向,一个类似于以前的中国的国家投资方向。而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印度适合这个条件了。于是,双方的经济利益联系也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双方的关系。


    当然,如果美国和印度没有分歧而只存在共同利益那两个国家都可以合并了。中国要打破美国联印遏中的政策就需要从中国和印度的共同利益以及美国和印度的矛盾冲突入手。毕竟,我们不能够否认中国和印度之间存在的一些矛盾冲突,但是求同存异是中国外交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化解美国现行南亚战略的一个有效手段。


    中国和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但却并不意味着双方的没有经济互补的地方。从各个方面的数据显示,虽然印度现在的国内生产总值大约是中国的一半,但其整体工业生产力仅仅是中国的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甚至更少。这也就是说,印度实际上工业化还刚刚开始。整个印度甚至没有完整的国内工业体系。这对于一个人口超过10亿的世界第二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个很难堪的事情。虽然软件业一定程度上让世界眼睛一亮,但那仅仅是虚荣的满足,作为低端而缺乏创造性发展的印度软件产业实际上大量消耗着印度的资源而没有带领印度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可能。事实上,解决这样的问题的话没有特别的资源基础和政治经济条件是难以奏效的。不可否认,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与毛泽东主席的大气魄以及中国人民的吃苦耐劳是分不开的,可是,要是没有苏联在我国建国初期的大力援助,我国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建立至少要推迟很多年。这中间还有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封锁因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今天的印度,根本已经不具备当年中国的那些条件。中国则在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之后有把工业体系开始高端化的趋势。这个时候,淘汰或者削弱了的低端工业就需要一个转移的方向。印度作为一个没有完整工业体系而在一定程度上又盲目投入到一些超重型工业产业的国家,其低端工业产业也存在重大缺失。也就是说,中国处理自己的低端工业产业的同时就可能惠及印度。不要小看这个低端工业产业,其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意义是巨大的。同时,我们也用不着担心中国培养了印度的整体工业能力。事实上,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一般情况下都是以重工业为先导的。在某种意义上,低端工业产业的发展会很大程度上让一个国家的惰性体现,而失去了发展重工业的兴趣。也就是说,虽然中国和印度在低端工业上的交接更多地为中国利益服务,但很大程度上对于印度也是有好处的。毕竟聊胜于无的概念印度人还是有的。中国和印度都企望在二十一世纪实现重大突破,成为世界级强国。而这个时候,喜马拉雅山又成为一道心理屏障,让双方都认清了中国和印度的发展不在于对对方的压制而在于自身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印度垮了或者中国垮了未见得对方就是最大受益人。甚至可以说,一方垮掉会导致另一方受害。毕竟,中国和印度都有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如果一方实力架构被摧毁就会让另一方很大程度上承受来自此一方面的巨大人口和资源压力,甚至波及本国的动乱。显然,双方从自身利益出发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的出现。虽然双方在竞争,但未来在经济方面的合作交流却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除了经济方面的巨大利益外,中国和印度之间还存在政治上的联合倾向。同是以前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迫害的民族,两个民族在对抗帝国主义的压迫方面还是有共同语言的。今天,这种共同语言也与现实环境有着巨大的联系。西方发达国家意图长期把中国和印度一类的发展中国家作为自身发展的潜力资源地。中国和印度作为发展中大国在有了一定经济建树之后显然不可能甘于长期仅仅为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潜力资源。于是,双方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显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各自的压力,从而使得二十多亿人口因此受益。同时,中国要达到有效控制巴基斯坦阻止美国势力的渗透也需要印度对于巴基斯坦的压力。同时,印度也需要中国来限制巴基斯坦的行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和印度陆地相连的巨大战略意义。以前,人们常喜欢说中国和俄罗斯互为战略后方,却没有看到具体情况。俄罗斯力量中心在欧洲部分,远东地区作为中国的战略后方是不稳固的。中国和印度则不一样,陆地相连且都人口密集。双方作为各自战略后方是很合适的。要看到,中国和印度虽然发展层次不同,但是却都在寻求更大的利益空间。显然,向对方方向的扩张是很难有重大起色的,毕竟阻力太大。双方的利益空间事实上都必须由海洋出发。中国在太平洋方向和印度在印度洋方向看似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事实上却有着重大联系。因为双方寻求利益空间是同时发生的事情。这个时间成为了双方发生联系的纽带。可以说,双方有一个共空阻力,那就是美国。只有突破了美国的阻碍,双方的海洋利益空间才能够有更大程度的拓展。这个时候,双方建立起共同行动机制显然是分担压力的有效手段。美国人永远不可能坐视任何一个大国海军的崛起。


    当然,使得美国南亚新战略落空还有一个重要的突破口,那就是印度和美国之间的矛盾。上文就已经提到了印度和美国在海洋上的冲突。这还只是一点。事实上,更重要的冲突存在于资源方面。印度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其对于资源的需求量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上,大国竞争,很大程度上也是资源的竞争。美国人是不会轻易让印度占有有限的资源而获得快速发展的。这是美国和印度之间的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事实上,美国人有条件也有意向让印度长期成为自己的资源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平等的竞争对手。美国也不可能真正去帮助印度取得对中国的优势。美国对于印度的帮助更多体现为象征性的。也就是说,印度在美印关系中由于绝对实力的绝对劣势,导致其不得不处于完全的下风而几乎无偿被利用。相信这一点印度的战略家还是可以看出来的。只有力量相对越平衡,合作才越平等。美国作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其在合作中对于别的国家利益的漠视源于其无可辩驳的世界霸权。这么大的合作利益倾斜,自然是以后合作破裂的最为有效的保障了。现在美国对于印度入常的不支持就体现了美国对于印度的心态。


    那么中国应该干什么?大前提就是将中印利益中的共同点放大,同时在美印利益冲突中寻找中印合作的契机。具体行为上,我们的做法就很多了。首先,在印度入常问题上,除了在否决权这样涉及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不能让步,其他的问题都可以协商解决。中国可以更明确表态支持印度入常。因为印度入常了对我们的牵制也不大,更多是对于美国全球行动的一些牵制。更何况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国支持印度也不意味着G4入常能够成功。口惠而无实利的事情多做也无所谓。其实,今天的中国正是这样做的。中国对于G4中除日本以外的三个国家都不同程度支持。当然,中国的表态应该对于印度更明确,这样才能让印度真正感受到中国对他的重视。印度人由于文化的缺失,其最为需要的就是中国一样的大国地位的感觉。我们可以在一些国家热点问题上更多提到印度的名字,让印度人心理上更大程度地满足。特别是利用美国在印度入常问题上的冷漠态度,更大程度上争取印度人。值得重视的是资源问题。不可否认,中国和印度同样需要资源,因此在资源问题上必然也有着不小的矛盾。可是同时,中国和印度相互倾扎也不可能解决各自的资源问题。世界上大多数资源掌握在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手里。中印在资源问题上携手出击的力量绝对不会是1+1=2的效果,而应该是1+1远远大于2的效果。中国和印度在世界各个地方有着自己的朋友,但双方的海外力量又都显得不足。合作的效果就是互利。至于深化双边经济合作这样的很明显的步骤就是理所当然了。当然,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更多注意到调动别的国家。俄罗斯就是一个值得调动的因素。俄罗斯在印度有着自己的利益。中俄关系的紧密可以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印关系。同时,我们要转化矛盾,把美国在印度的渗透转化到剥夺俄罗斯的传统利益的层面上。把俄罗斯拖下水,增加中国在南亚问题上的回旋余地。也只有这样,才能转化中国自身在这个问题上的战略压力。

【转自环球纵横 www.globbs.com】
    可是,中国要改善和印度的关系,还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内在问题。中国人必须改善自身的大国心态。中国在大国心态上其实也受到了扭曲。当然,这种扭曲有其时代背景,我们无法去责难。可是我们却有必要去改变。我们的国民在对印度的看法中有一股鄙视的风气。似乎没有用平等的心态去看待国际关系交往。而在面对美国时又或多或少有自卑的情绪,更带有长期压抑的忿恨。这种心态带入国际关系中是很不理智的。利益最大化的分析是需要冷静才能得到的。不要认为作为一个老百姓这样的心态不重要。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人心态问题,而是一种民族氛围。它潜在影响国家的外交战略。国家意志正是个人意志的一种集中体现的方式!


    因此,对于南亚这种国家战略的重点区域,中国必须相当地重视。而对于印度这样的大国,我们也要以平和的心态与之交往。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这话不能仅仅挂在嘴边上,更要明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不会存在永远的敌人。任何国家只要有利益的共同点,我们都可以与之合作。这种理念的存在必将让中国的外交更灵活。龙象共舞不是一个神话,而是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可以重点考虑的运作方向。


    当然,能够认为中印合作很有前途的原因就在于国际关系中三角架构的原理。中美印三国中,美国显然是强国,而中国是较强国,印度则是弱国。印度要保持三国关系平衡就必须要和中国走得更近,基于此大原理之下才显得中印关系之潜力。只要看到大战略的共同点,别的方面都属于战术动作类型的战略,只看当事国的运作和判断能力了。基于大战略要求下的中印合作也因此显得更加有基础了。中国的对手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是印度,我们的目标和印度人是不一样的。中国想要的是第一而不仅仅是一个一流而已。印度则由于自身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具备角逐第一位置的实力。因此,中印在第一阶段目标完成前没有必然而不可调和的冲突也就决定了双方合作的长期性。正确处理中印关系也将是中国有所作为的基础之一!少了份牵制,多了份相对助力对于实力相对不足的中国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坏事。争取在中印矛盾没有激化和转变的之前更多实现大国战略则是我们应该更多考虑的事情了。

转自环球军事纵横论坛http://www.globbs.com/bbs/plus_adv_get.asp?get=3美国南亚战略中国如何应对【转自环球纵横 www.globbs.com】
                  四代重歼


    近日,从美国人的态度来看,美国人确定了自身南亚战略的主轴了。美国人是要以印度为南亚外交的重点,从而制衡中国。


    以前,美国在南亚地区主要是以平衡战略为主。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扶持巴基斯坦,以使得南亚地区两大强国加上美国力量在南亚地区形成一种稳定三角关系。巴基斯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受到了美国人的这种战略的扶持,使得巴基斯坦在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政治较量中虽然绝对实力处于劣势但却屹立不倒。


    时过境迁,当年的南亚地区被美国人当作一个封闭的系统来看待。可是现在,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南亚地区已经不可能再被美国作为一个封闭的地区实施区域战略了。由于科技的发展和喜马拉雅山两侧大国实力的上升,南亚和东亚地区的联系已经越来越直接。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和伊朗问题的突出更从两个方面提高了美国南亚战略的政治意义。当然,中亚问题和南亚的联系虽然有所下降,但其重要性仍然不能忽视。


    于是,美国以前的南亚战略被放弃了。毕竟,那套战略已经不能把美国的全球战略串联起来了。在这个时候,美国人采取了现行战略,即大力拉拢印度而一定程度上放弃巴基斯坦。毕竟,现在美国很难在中国和俄罗斯的双重压力下再在中亚地区获得更大的战略空间。继续以巴基斯坦为依托实施激进的中压战略将有可能促使中国和俄罗斯更紧密地联合。美国人选择了在这个时候停止同时刺激中国和俄罗斯的行动,而转变为以对付中国为主要目的。


    也许大家会有疑问,为什么选择了印度这个俄罗斯的传统盟友印度而不是一向与美国关系不错的巴基斯坦。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看实力和策略规划。巴基斯坦这个国家,美国怎么帮助也难以从整体上和中国形成对抗,更何况巴基斯坦和中国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虽然现在的印度是一个南亚大国,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俄罗斯的利益,如果过分加强了巴基斯坦的力量而刺激了印度进而挑动了俄罗斯的神经显然是美国人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印度和中国历史上就进行了一场规模不小的战争,领土问题更是中国和印度之间关系改善的最大障碍。几十年前,正是中国击碎了印度的世界大国梦。那场战争后来成为了所谓的中国和印度分水岭。由此看来,美国人选择了印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毕竟,相对与中国来说,印度对于美国全球利益的威胁要小的多。从印度的基础条件特别是地缘来看,印度对于美国也不可能形成全面的挑战。中东是一个利益争夺的焦点,而且印度面前还有巴基斯坦,显然印度很难向西面发展。背面基本上是大国利益空间,也没有希望。东面不仅争夺激烈,另一个方面又难以提供印度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最后一个方向是南面了,可仍然很难让印度人有决定性的突破。美国不会坐视印度获得一个大洋的海权从而威胁到美国在全球海洋的统治地位。因此,印度虽然可以成为一个世界大国,但却不可能成为一个具备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大国。印度一开始就错过了机遇,没有发展出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加上文化在沦为殖民地时期的缺失,美国人对印度人的担心就并不是很大了。【转自环球纵横 www.globbs.com】


    美国人的行为虽然一定程度上会把巴基斯坦推到中国这边来,但另一个方面,似乎能够更牢固地建立和印度的友谊。当然,如果确实能够获得和印度的友谊的话那么美国的行动自然不差。战略清晰了,中国就将在南亚问题上投入过多的实力。毕竟,美国对巴基斯坦抽手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国不得不加大对于巴基斯坦的投入以求对抗获得美国支持之后的印度。不可否认,中国对于美国来说实力还太弱,直接的实力对抗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对美国人相对有利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更多需要以谋略手段来化解美国的实力。


    对于印度和美国的共同利益我们还是要清晰地看到的。中国力量的上升对于美国和印度两个方面的压力都很大。美国人难以在中国周边地区的陆地对中国进行陆上遏制,而印度则国家整体实力不足,又有巴基斯坦这样一个地区大国牵制。于是,印度显然是需要帮助的。在冷战期间,印度选择了前苏联。依靠苏联在中国北面的巨大压力牵制了中国之后,印度所面对的压力相对轻松得多。由于前苏联解体,俄罗斯在远东地区力量薄弱,导致中国能够放手把力量向东南方向移动。印度虽然不是中国力量主要针对的方向,但也有不小的加强。巴基斯坦的压力从来没有减少,俄罗斯已经难以再给印度安全感。这样一种情况下,印度寻求新的合作伙伴显然无可厚非。巴基斯坦本身国力衰微,也难以带给美国以及印度更大的经济交流空间,而美国和印度之间却有着相当程度的互补。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印度需要一个强大有力的贸易伙伴。由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历史现实冲突,在某些人眼里,中国已经不可能扮演这样一个角色。俄罗斯经济自顾不暇,更无法对印度经济施加大的影响。至于说欧洲则在没有解决统一问题之前难以形成一种向外的张力。日本则经济发展已经几乎停滞,很难有新的经济增长空间,自然也就难以起到带动印度的作用。于是,这个时候的印度似乎就只能选择美国。至于说美国,那就更明显了。美国经济已经不是一个内循环模式可以支撑的了,美国人的扩张经济思路就是一种经济殖民模式。这种经济殖民模式一定程度上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本质上还是对于该地区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掠夺,以满足国内的需求。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现在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经济的良性循环,特别是中国也已经开始走上扩张型经济的道路,这个时候,美国的资金也需要一个转移方向,一个类似于以前的中国的国家投资方向。而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印度适合这个条件了。于是,双方的经济利益联系也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双方的关系。


    当然,如果美国和印度没有分歧而只存在共同利益那两个国家都可以合并了。中国要打破美国联印遏中的政策就需要从中国和印度的共同利益以及美国和印度的矛盾冲突入手。毕竟,我们不能够否认中国和印度之间存在的一些矛盾冲突,但是求同存异是中国外交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化解美国现行南亚战略的一个有效手段。


    中国和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但却并不意味着双方的没有经济互补的地方。从各个方面的数据显示,虽然印度现在的国内生产总值大约是中国的一半,但其整体工业生产力仅仅是中国的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甚至更少。这也就是说,印度实际上工业化还刚刚开始。整个印度甚至没有完整的国内工业体系。这对于一个人口超过10亿的世界第二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个很难堪的事情。虽然软件业一定程度上让世界眼睛一亮,但那仅仅是虚荣的满足,作为低端而缺乏创造性发展的印度软件产业实际上大量消耗着印度的资源而没有带领印度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可能。事实上,解决这样的问题的话没有特别的资源基础和政治经济条件是难以奏效的。不可否认,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与毛泽东主席的大气魄以及中国人民的吃苦耐劳是分不开的,可是,要是没有苏联在我国建国初期的大力援助,我国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建立至少要推迟很多年。这中间还有资本主义国家对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封锁因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今天的印度,根本已经不具备当年中国的那些条件。中国则在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之后有把工业体系开始高端化的趋势。这个时候,淘汰或者削弱了的低端工业就需要一个转移的方向。印度作为一个没有完整工业体系而在一定程度上又盲目投入到一些超重型工业产业的国家,其低端工业产业也存在重大缺失。也就是说,中国处理自己的低端工业产业的同时就可能惠及印度。不要小看这个低端工业产业,其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意义是巨大的。同时,我们也用不着担心中国培养了印度的整体工业能力。事实上,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一般情况下都是以重工业为先导的。在某种意义上,低端工业产业的发展会很大程度上让一个国家的惰性体现,而失去了发展重工业的兴趣。也就是说,虽然中国和印度在低端工业上的交接更多地为中国利益服务,但很大程度上对于印度也是有好处的。毕竟聊胜于无的概念印度人还是有的。中国和印度都企望在二十一世纪实现重大突破,成为世界级强国。而这个时候,喜马拉雅山又成为一道心理屏障,让双方都认清了中国和印度的发展不在于对对方的压制而在于自身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印度垮了或者中国垮了未见得对方就是最大受益人。甚至可以说,一方垮掉会导致另一方受害。毕竟,中国和印度都有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如果一方实力架构被摧毁就会让另一方很大程度上承受来自此一方面的巨大人口和资源压力,甚至波及本国的动乱。显然,双方从自身利益出发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的出现。虽然双方在竞争,但未来在经济方面的合作交流却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除了经济方面的巨大利益外,中国和印度之间还存在政治上的联合倾向。同是以前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迫害的民族,两个民族在对抗帝国主义的压迫方面还是有共同语言的。今天,这种共同语言也与现实环境有着巨大的联系。西方发达国家意图长期把中国和印度一类的发展中国家作为自身发展的潜力资源地。中国和印度作为发展中大国在有了一定经济建树之后显然不可能甘于长期仅仅为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潜力资源。于是,双方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显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各自的压力,从而使得二十多亿人口因此受益。同时,中国要达到有效控制巴基斯坦阻止美国势力的渗透也需要印度对于巴基斯坦的压力。同时,印度也需要中国来限制巴基斯坦的行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和印度陆地相连的巨大战略意义。以前,人们常喜欢说中国和俄罗斯互为战略后方,却没有看到具体情况。俄罗斯力量中心在欧洲部分,远东地区作为中国的战略后方是不稳固的。中国和印度则不一样,陆地相连且都人口密集。双方作为各自战略后方是很合适的。要看到,中国和印度虽然发展层次不同,但是却都在寻求更大的利益空间。显然,向对方方向的扩张是很难有重大起色的,毕竟阻力太大。双方的利益空间事实上都必须由海洋出发。中国在太平洋方向和印度在印度洋方向看似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事实上却有着重大联系。因为双方寻求利益空间是同时发生的事情。这个时间成为了双方发生联系的纽带。可以说,双方有一个共空阻力,那就是美国。只有突破了美国的阻碍,双方的海洋利益空间才能够有更大程度的拓展。这个时候,双方建立起共同行动机制显然是分担压力的有效手段。美国人永远不可能坐视任何一个大国海军的崛起。


    当然,使得美国南亚新战略落空还有一个重要的突破口,那就是印度和美国之间的矛盾。上文就已经提到了印度和美国在海洋上的冲突。这还只是一点。事实上,更重要的冲突存在于资源方面。印度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其对于资源的需求量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上,大国竞争,很大程度上也是资源的竞争。美国人是不会轻易让印度占有有限的资源而获得快速发展的。这是美国和印度之间的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事实上,美国人有条件也有意向让印度长期成为自己的资源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平等的竞争对手。美国也不可能真正去帮助印度取得对中国的优势。美国对于印度的帮助更多体现为象征性的。也就是说,印度在美印关系中由于绝对实力的绝对劣势,导致其不得不处于完全的下风而几乎无偿被利用。相信这一点印度的战略家还是可以看出来的。只有力量相对越平衡,合作才越平等。美国作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其在合作中对于别的国家利益的漠视源于其无可辩驳的世界霸权。这么大的合作利益倾斜,自然是以后合作破裂的最为有效的保障了。现在美国对于印度入常的不支持就体现了美国对于印度的心态。


    那么中国应该干什么?大前提就是将中印利益中的共同点放大,同时在美印利益冲突中寻找中印合作的契机。具体行为上,我们的做法就很多了。首先,在印度入常问题上,除了在否决权这样涉及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不能让步,其他的问题都可以协商解决。中国可以更明确表态支持印度入常。因为印度入常了对我们的牵制也不大,更多是对于美国全球行动的一些牵制。更何况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国支持印度也不意味着G4入常能够成功。口惠而无实利的事情多做也无所谓。其实,今天的中国正是这样做的。中国对于G4中除日本以外的三个国家都不同程度支持。当然,中国的表态应该对于印度更明确,这样才能让印度真正感受到中国对他的重视。印度人由于文化的缺失,其最为需要的就是中国一样的大国地位的感觉。我们可以在一些国家热点问题上更多提到印度的名字,让印度人心理上更大程度地满足。特别是利用美国在印度入常问题上的冷漠态度,更大程度上争取印度人。值得重视的是资源问题。不可否认,中国和印度同样需要资源,因此在资源问题上必然也有着不小的矛盾。可是同时,中国和印度相互倾扎也不可能解决各自的资源问题。世界上大多数资源掌握在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手里。中印在资源问题上携手出击的力量绝对不会是1+1=2的效果,而应该是1+1远远大于2的效果。中国和印度在世界各个地方有着自己的朋友,但双方的海外力量又都显得不足。合作的效果就是互利。至于深化双边经济合作这样的很明显的步骤就是理所当然了。当然,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更多注意到调动别的国家。俄罗斯就是一个值得调动的因素。俄罗斯在印度有着自己的利益。中俄关系的紧密可以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印关系。同时,我们要转化矛盾,把美国在印度的渗透转化到剥夺俄罗斯的传统利益的层面上。把俄罗斯拖下水,增加中国在南亚问题上的回旋余地。也只有这样,才能转化中国自身在这个问题上的战略压力。

【转自环球纵横 www.globbs.com】
    可是,中国要改善和印度的关系,还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内在问题。中国人必须改善自身的大国心态。中国在大国心态上其实也受到了扭曲。当然,这种扭曲有其时代背景,我们无法去责难。可是我们却有必要去改变。我们的国民在对印度的看法中有一股鄙视的风气。似乎没有用平等的心态去看待国际关系交往。而在面对美国时又或多或少有自卑的情绪,更带有长期压抑的忿恨。这种心态带入国际关系中是很不理智的。利益最大化的分析是需要冷静才能得到的。不要认为作为一个老百姓这样的心态不重要。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人心态问题,而是一种民族氛围。它潜在影响国家的外交战略。国家意志正是个人意志的一种集中体现的方式!


    因此,对于南亚这种国家战略的重点区域,中国必须相当地重视。而对于印度这样的大国,我们也要以平和的心态与之交往。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这话不能仅仅挂在嘴边上,更要明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不会存在永远的敌人。任何国家只要有利益的共同点,我们都可以与之合作。这种理念的存在必将让中国的外交更灵活。龙象共舞不是一个神话,而是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可以重点考虑的运作方向。


    当然,能够认为中印合作很有前途的原因就在于国际关系中三角架构的原理。中美印三国中,美国显然是强国,而中国是较强国,印度则是弱国。印度要保持三国关系平衡就必须要和中国走得更近,基于此大原理之下才显得中印关系之潜力。只要看到大战略的共同点,别的方面都属于战术动作类型的战略,只看当事国的运作和判断能力了。基于大战略要求下的中印合作也因此显得更加有基础了。中国的对手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是印度,我们的目标和印度人是不一样的。中国想要的是第一而不仅仅是一个一流而已。印度则由于自身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具备角逐第一位置的实力。因此,中印在第一阶段目标完成前没有必然而不可调和的冲突也就决定了双方合作的长期性。正确处理中印关系也将是中国有所作为的基础之一!少了份牵制,多了份相对助力对于实力相对不足的中国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坏事。争取在中印矛盾没有激化和转变的之前更多实现大国战略则是我们应该更多考虑的事情了。

转自环球军事纵横论坛http://www.globbs.com/bbs/plus_adv_get.asp?get=3
分析得不错
目前的态势也还算符合俺们的利益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