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認證需要總統來管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6 20:18:55
2005.09.06  中國時報

中時社論


    陳水扁總統日前在青年國是會議的場合中表示,「只要阿扁擔任總統一天,絕不可能承認中國大陸的學歷。」他這次談話內容有三點特別值得大家留意:首先,陳總統不願承認大陸學歷的理由,是因為擔心台灣一百六十多所高等學府招生不足。其次,陳總統前述談話夾雜著對岸的飛彈威脅、三通的對等談判、兩岸的相互了解不足等議題,讓人覺得學歷認證似乎又是個涉及國家安全的大學問。此外,陳總統話講得非常絕,「只要在任一天都不承認」,以後轉圜的空間恐怕相當有限。兩岸學歷認證的問題發展到這步田地,我們感到非常遺憾。全世界除了台灣之外,恐怕沒有一個國家不承認北大、清華的學歷。台灣如此「與眾不同」,究竟有沒有道理,實在值得我們冷靜的省思、檢討。

    陳總統以保護台灣一百六十多所大專院校招生權益的理由去阻絕大陸學歷的認證,實在是深受十八世紀保護主義錯誤觀念的影響;他身旁的總統經濟顧問們,個個都該自慚形穢。高等教育的本質是著重通識培養的專業教育;它的競爭性與國際性都非常強;慮不及此,將對台灣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如果台灣若干大學工程、醫學、數學、化學的訓練不好,那麼這些學校原本就應該在國際競爭的環境下被淘汰出局,政府萬萬沒有理由保障他們的招生。因此,開放國外大學的招生競爭,是壓迫、促進台灣大專院校進步的必要環境。美國的哈佛、MIT、英國的牛津、劍橋辦學都比台灣好,也會吸引台灣的學生赴洋讀書。我們從未因為這些外國學校影響到台灣本地大學的招生,而拒絕承認哈佛、MIT的學歷,為什麼面對中國大陸的幾所學校,就要持如此的雙重標準?


    即便是從保護本地招生的角度出發,政府恐怕也達不到全面不予學歷認證的結論。台灣從來就沒有人要求政府承認「所有」中國大陸學校的學歷;認證開放到什麼程度,其採擇權還是操之在我。像北京的北大、清華、香港的港大、中大、科大等頂尖名校,不承認他們的學歷,從專業的角度無論如何是說不通的。如果台灣採取高門檻認證,只採認廿所大陸、香港頂尖大學學歷,則以每校每年招收台生一百人計算,也不過二千名錄取名額,這區區二千人對國內每年十萬人的大專招生規模而言,坦白說實在沒有多少影響。

    多年來,民進黨、台聯的政治人物大都主張不與中國大陸有任何接觸,當然也不打算承認中國大陸的學歷。但承不承認學歷究竟有什麼影響,恐怕連他們自己也沒想清楚。其實,政府公權力對學歷的承認與否,其後續效果僅及於公部門;對私營事業則全無影響。如果台灣的學生取得北京大學的博士或碩士學位,他還是可以到台積電、聯電等私人公司任職;學歷不予認證對他們唯一的阻礙,是參與高考、普考、進入政府部門服務或是向政府機關依學歷申請某種證書。舉例而言,北大的物理博士即便其學位不被阿扁承認,仍然可以到任何一所私立大專院校教書;唯一的差別只是無法向教育部請領「教授證書」。因此,台灣政府對學歷認證的影響,其實沒有想像中那樣偉大。據統計,歷年來取得大陸高教學歷的台生人數已超過三萬人,其中仍有百分之五十回台灣工作,比例與歐美留學生相較並不算低。可見學歷認證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實質的「影響」,而在於表面上的「政治」。

    兩岸之間的僵持對彼此都不利,這是個明顯的事實。若要從政治面突破這樣的對峙局勢,機率微乎其微;若要從經濟面切入,在「戒急用忍」的大帽子下也是重重險阻,論者動輒陷入賣台、資匪、掏空、留債等汙名。許多人都認為,兩岸間唯一比較可能交流破冰的領域,就是科教文化。但是以最近幾年的情勢來看,教科文的交流前景也很不樂觀。如果陳總統有空讀一讀十年前教改諮議報告書就會發現,文化、科學、教育等事業,本來就該鼓勵其多元、自主的發展;除了少許制度面的規範外,國家介入的範圍越少越好。美國的高等教育世界一流,但政府從不對大學證書做國家「認證」,可見學歷認證不僅不是民主國家的必要職責,當然更不必勞駕總統跳到第一線去放狠話。狠話講起來很爽,但做為國家元首,阿扁其實更該在意:講完狠話,台灣究竟得到了什麼?2005.09.06  中國時報

中時社論


    陳水扁總統日前在青年國是會議的場合中表示,「只要阿扁擔任總統一天,絕不可能承認中國大陸的學歷。」他這次談話內容有三點特別值得大家留意:首先,陳總統不願承認大陸學歷的理由,是因為擔心台灣一百六十多所高等學府招生不足。其次,陳總統前述談話夾雜著對岸的飛彈威脅、三通的對等談判、兩岸的相互了解不足等議題,讓人覺得學歷認證似乎又是個涉及國家安全的大學問。此外,陳總統話講得非常絕,「只要在任一天都不承認」,以後轉圜的空間恐怕相當有限。兩岸學歷認證的問題發展到這步田地,我們感到非常遺憾。全世界除了台灣之外,恐怕沒有一個國家不承認北大、清華的學歷。台灣如此「與眾不同」,究竟有沒有道理,實在值得我們冷靜的省思、檢討。

    陳總統以保護台灣一百六十多所大專院校招生權益的理由去阻絕大陸學歷的認證,實在是深受十八世紀保護主義錯誤觀念的影響;他身旁的總統經濟顧問們,個個都該自慚形穢。高等教育的本質是著重通識培養的專業教育;它的競爭性與國際性都非常強;慮不及此,將對台灣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如果台灣若干大學工程、醫學、數學、化學的訓練不好,那麼這些學校原本就應該在國際競爭的環境下被淘汰出局,政府萬萬沒有理由保障他們的招生。因此,開放國外大學的招生競爭,是壓迫、促進台灣大專院校進步的必要環境。美國的哈佛、MIT、英國的牛津、劍橋辦學都比台灣好,也會吸引台灣的學生赴洋讀書。我們從未因為這些外國學校影響到台灣本地大學的招生,而拒絕承認哈佛、MIT的學歷,為什麼面對中國大陸的幾所學校,就要持如此的雙重標準?


    即便是從保護本地招生的角度出發,政府恐怕也達不到全面不予學歷認證的結論。台灣從來就沒有人要求政府承認「所有」中國大陸學校的學歷;認證開放到什麼程度,其採擇權還是操之在我。像北京的北大、清華、香港的港大、中大、科大等頂尖名校,不承認他們的學歷,從專業的角度無論如何是說不通的。如果台灣採取高門檻認證,只採認廿所大陸、香港頂尖大學學歷,則以每校每年招收台生一百人計算,也不過二千名錄取名額,這區區二千人對國內每年十萬人的大專招生規模而言,坦白說實在沒有多少影響。

    多年來,民進黨、台聯的政治人物大都主張不與中國大陸有任何接觸,當然也不打算承認中國大陸的學歷。但承不承認學歷究竟有什麼影響,恐怕連他們自己也沒想清楚。其實,政府公權力對學歷的承認與否,其後續效果僅及於公部門;對私營事業則全無影響。如果台灣的學生取得北京大學的博士或碩士學位,他還是可以到台積電、聯電等私人公司任職;學歷不予認證對他們唯一的阻礙,是參與高考、普考、進入政府部門服務或是向政府機關依學歷申請某種證書。舉例而言,北大的物理博士即便其學位不被阿扁承認,仍然可以到任何一所私立大專院校教書;唯一的差別只是無法向教育部請領「教授證書」。因此,台灣政府對學歷認證的影響,其實沒有想像中那樣偉大。據統計,歷年來取得大陸高教學歷的台生人數已超過三萬人,其中仍有百分之五十回台灣工作,比例與歐美留學生相較並不算低。可見學歷認證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實質的「影響」,而在於表面上的「政治」。

    兩岸之間的僵持對彼此都不利,這是個明顯的事實。若要從政治面突破這樣的對峙局勢,機率微乎其微;若要從經濟面切入,在「戒急用忍」的大帽子下也是重重險阻,論者動輒陷入賣台、資匪、掏空、留債等汙名。許多人都認為,兩岸間唯一比較可能交流破冰的領域,就是科教文化。但是以最近幾年的情勢來看,教科文的交流前景也很不樂觀。如果陳總統有空讀一讀十年前教改諮議報告書就會發現,文化、科學、教育等事業,本來就該鼓勵其多元、自主的發展;除了少許制度面的規範外,國家介入的範圍越少越好。美國的高等教育世界一流,但政府從不對大學證書做國家「認證」,可見學歷認證不僅不是民主國家的必要職責,當然更不必勞駕總統跳到第一線去放狠話。狠話講起來很爽,但做為國家元首,阿扁其實更該在意:講完狠話,台灣究竟得到了什麼?
中時電子報 主編報告



王榮霖
    「只要我當總統一天,就絕不可能承認大陸學歷!這不是為阿扁,而是為了台灣、為了台灣的學校和年輕朋友。」
---陳水扁總統.青年國是會議.2005/9/4

    阿扁總統在講這句話的時候,我正攀在東北角龍洞的岩塊間。

    當時天氣炎熱,親潮及黑潮在海面上沖激出的陣陣浪花,延展至天邊,遠處的天空,陰雲壓垂,舉目四望,山嶺上盡皆枯乾,我腳下的土地,早在三千五百萬年前還連著大陸、沉在海底,一直到了約六百萬年前,因激烈的造山運動浮出了水面;這裡,是台灣最「古老」的地理景觀,看似鬆脆的「四稜砂岩」,銳利如鑽,風自海上來,帶著鹹燥,眼前,是一片亙古洪荒的景色。

    我常常在想,忙於鬥爭及奪權的台灣政治人物,都太「愛台灣」了,愛到沒有時間欣賞這塊土地上的「美」、愛到沒有時間地靜下心來領略大地無盡藏的智慧;一個人的生命能有多長?人類歷史上的明君聖主或萬惡梟雄,如今安在?你看看這個地方、你摸摸那塊粗糙的岩塊,幾千萬年來,風雨火山、星光月影,它就這樣在海的上下浮浮沉沉,它可曾說過一句話?而它的懾人之美,就在於這種天大地大的無言,因為無言,人到這裡來,眼中看到壯濶,胸中感受寧靜、質樸。

    相較於大自然的碩大、無言,回到台灣的人間,「愛台灣」的口號無處不在,但放眼卻盡是虛矯、鬥爭,對立及仇恨,怎麼會這樣?三個人的三段話,具體而微地點出問題的本質:

    ■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

    ---「只要我當總統一天,就絕不可能承認大陸學歷!這不是為阿扁,而是為了台灣、為了台灣的學校和年輕朋友。」

    ■行政院長謝長廷:

    ---「讓我下台,讓陳總統可以解散國會。」

     ■勞委會主委陳菊:

    ---「我不是複雜的人,外界無須揣測,我只是單純地回到責任政治基本的原點。」

    阿扁總統的話一出口,立即被用放大鏡檢驗,很多人指出其間的邏輯紊亂,甚至用「鎖國」來形容,尤其是陳總統絕不承認大陸學歷的決策依據,竟然是「台灣社會160所高等學府已經招收嚴重不足,未來學校要怎麼辦?教育要怎麼辦?孩子又要怎麼辦?」

    大陸學歷與台灣大專院校招生不足的問題,兩者能否劃上等號?確實值得商榷,不過,對於總統的「愛台灣」的「絕不承認」邏輯,很多人在第一時間就想到一個簡單的問題問阿扁:

    [B]---既然如此,那為何又要送陳致中出國留學? [/B]

    如果是因為美國是民主國家、比較進步,中國大陸相對落後、用飛彈瞄準台灣?那為何美國,甚至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承認大陸學歷?當然,對於一切意識型態的質疑,再用「政治鬥爭」回應,已經不起檢驗,事實上,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這一百六十多所台灣的大專院校,究竟有無競爭力?靠政治力保護,可行嗎?

    至於倡言「和解共生」的謝長廷,近日針對一連串引爆沸沸揚揚的馬屁橋,馬屁題及馬屁歌等議題,左批右打,氣勢上頗有「戰鬥內閣」重生的架勢,而因8年8百億治水條例卡在立法院憤而丟出「倒閣說」,時機選擇在立法院即將開議前夕,態度丕變究為那樁?年底選舉將屈,謝揆公開叫戰,台灣政壇可能自此再度走上腥風血雨的政治鬥爭之路。

    今天對堅決請辭的勞委會主委陳菊,也是悲壯的一天,透過現場直播,全台民眾都目睹了一位民進黨女權鬥士的「懺悔」;陳菊說,她坐過6年的黑牢,她一生從抗爭到執政,人權是她一生信奉的核心價值,當她看到高雄外籍勞工受到迫害,重創她的價值觀,有如害自己父母蒙羞,而她身為台灣的女兒,用最嚴苛標準來承擔責任,她:

    ---午夜夢迴,非常深刻自責!

    陳菊希望她的辭職,能重振台灣人民對政府的期望,可能嗎?陳菊的「懺悔」,事實上也是對民進黨由街頭而執政的痛切反省,可惜的是,陳菊語鏗鏘,但顯然仍有所保留,對於那位呼之欲出的「有力人士」,仍不願明說;如果要談道德勇氣,不能只談一半,良心更是無法切割。

    該怎麼來解讀阿扁、謝長廷及陳菊這三人所點出的民進黨政府?台大教授石之瑜今天在中晚刊載的「民進黨的目的」一文中,針對包括治水風波換掉尹啟銘、高雄捷運泰勞暴動、律師高考馬屁題,乃至於即將進行的陳水扁出訪中美洲等一連串沸沸揚揚的事件,提出深重的警語,他說,民進黨長期以來都把「目的當手段,手段當目的」,近來更變本加厲,台灣社會恐有大難:

---[B]「目的一向冠冕堂皇,既然目的崇高,就不用計較手段是否適宜,則目的足以掩護手段」、「如同國家吸毒,久而久之,目的理性崩毀,只剩政客貪瀆,官員怠惰,罪犯殘忍,都是民進黨愛台灣的手段。 [/B]」

    扁政府的施政,有愈來愈脫離常情、遠離常理的趨勢,對於外界的質疑,率多以政治鬥爭回擊,缺乏反省,長此以往,台灣會不會遭遇大難?吾人不知,也不願其發生;台灣,是個美麗的海島,所有人為的苦果,全體台灣人都要共同承受,寫到這裡,我又想起了龍洞那些千百萬年無言的岩層,東北角管理處網頁上有首形容東北角的詩「東北角山海戀曲」,深得我心:

為心靈找個歇腳的地方,
我們去東北角聆聽山和海的對話,
學習山的智慧和海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