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透析:日本右翼的战后源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8 17:53:26
日本新华侨报


谢涛      

在以往的历史叙事中,天皇的“玉音放送”通常意味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也喻示着东方法西斯势力向正义势力的低头。然而,日本著名教授小森阳一的近著《天皇的玉音放送》却揭开了“玉音放送”鬼魅和“护持国体”的一面。
根据小森的记载,尽管日本的统治集团早已嗅到了末日的血腥,但在“御前会议”上,战与和的势力仍然形成5:3的对比。主战的陆军大臣阿南惟几不停地叫嚣,要“本土决战”,要“一亿玉碎”。主和的外务大臣东乡重德则从怎样才能维护住象征“皇室”和“国体”的“三种神器”出发,苦口婆心地劝说天皇投降。这样的情形大致反映了终战前后日本决策层的一种政治均势。围绕这种政治均势的核心理念只有两个,其一是永不服输的“武士道”精神,其二是必须维护“祖宗神器”。可见,接受《波茨坦公告》,并不意味着日本统治集团要从战争的罪恶中摆脱出来,为千千万万在战争中死去的人们忏悔。他们的眼泪只不过是为“武士”破损的自尊和“皇室”、“国体”不测的未来而流。
《终战诏书》通篇读下来,未见半点对遭受日本侵略的各国人民所怀的悔恨之意,也丝毫没有提及军国主义的战争责任,仅仅用“至若排他国之主权,侵彼领土等所为本非朕之志也”一言以带过。《终战诏书》就侵略中国的战争问题彻底地采取秘而不宣的策略,将这铁的事实当作子虚乌有一般。
1946年4月29日,东京审判国际检查局公布了28人的被告名单,这里面裕仁的名字被“心照不宣”地剔除。据小森的理解,这只是天皇和美国之间一场政治交易的开始。在美国的“民主日本”重建计划中,有三个问题自始至终都是互相配套的,即修宪、防共和天皇免责,这构成战后体制中环环相扣的三环。
战后初期,天皇及其体制一直都处在风口浪尖的危险境地。来自中国及亚洲其它受害国家的民意,甚至美国的国内舆论,都呼吁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与此同时,日本国内迅速出现“共产化”苗头。在1946年的东京五一国际劳动节集会上,有50万人举行大会。针对如此事态,艾奇逊代表美国政府急忙发表了题为《美国不欢迎日本的共产主义》的反共声明。顿时,天皇免予起诉问题与防共的意识形态战略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关联,也为裕仁和麦克阿瑟牵手抵制日本的“共产主义化”奠定了基础。日本新华侨报


谢涛      

在以往的历史叙事中,天皇的“玉音放送”通常意味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也喻示着东方法西斯势力向正义势力的低头。然而,日本著名教授小森阳一的近著《天皇的玉音放送》却揭开了“玉音放送”鬼魅和“护持国体”的一面。
根据小森的记载,尽管日本的统治集团早已嗅到了末日的血腥,但在“御前会议”上,战与和的势力仍然形成5:3的对比。主战的陆军大臣阿南惟几不停地叫嚣,要“本土决战”,要“一亿玉碎”。主和的外务大臣东乡重德则从怎样才能维护住象征“皇室”和“国体”的“三种神器”出发,苦口婆心地劝说天皇投降。这样的情形大致反映了终战前后日本决策层的一种政治均势。围绕这种政治均势的核心理念只有两个,其一是永不服输的“武士道”精神,其二是必须维护“祖宗神器”。可见,接受《波茨坦公告》,并不意味着日本统治集团要从战争的罪恶中摆脱出来,为千千万万在战争中死去的人们忏悔。他们的眼泪只不过是为“武士”破损的自尊和“皇室”、“国体”不测的未来而流。
《终战诏书》通篇读下来,未见半点对遭受日本侵略的各国人民所怀的悔恨之意,也丝毫没有提及军国主义的战争责任,仅仅用“至若排他国之主权,侵彼领土等所为本非朕之志也”一言以带过。《终战诏书》就侵略中国的战争问题彻底地采取秘而不宣的策略,将这铁的事实当作子虚乌有一般。
1946年4月29日,东京审判国际检查局公布了28人的被告名单,这里面裕仁的名字被“心照不宣”地剔除。据小森的理解,这只是天皇和美国之间一场政治交易的开始。在美国的“民主日本”重建计划中,有三个问题自始至终都是互相配套的,即修宪、防共和天皇免责,这构成战后体制中环环相扣的三环。
战后初期,天皇及其体制一直都处在风口浪尖的危险境地。来自中国及亚洲其它受害国家的民意,甚至美国的国内舆论,都呼吁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与此同时,日本国内迅速出现“共产化”苗头。在1946年的东京五一国际劳动节集会上,有50万人举行大会。针对如此事态,艾奇逊代表美国政府急忙发表了题为《美国不欢迎日本的共产主义》的反共声明。顿时,天皇免予起诉问题与防共的意识形态战略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关联,也为裕仁和麦克阿瑟牵手抵制日本的“共产主义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