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支战略导弹部队的“名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07:33:52
http://news.qq.com/a/20150726/018428.htm?tu_biz=1.114.1.1
这是一支深居大山的神秘部队,

这是中国第一支战略导弹部队,

这是56年前即开花的“东风第一枝”,

组建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支部队先后48次圆满完成重大演习演训任务,成功发射数十枚多型战略导弹!

1984年10月1日,这个洲际战略导弹旅的官兵驾驭大国长剑,出现在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上世纪80、90年代,这支部队的官兵一次又一次亮剑,按照全要素、全方位、全程序实施反击作战演练,完成多次重大演习任务,传递出我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要想化剑为犁,必握神剑在手。习主席对战略导弹部队建设极为重视,提出要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信息化战略导弹部队。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支部队虽然先后数次历经移防、转隶、改编、多次换型,然而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党指向哪里他们就出征哪里、党叫干啥就干啥,坚决听从指挥。

说到战略导弹,咱得点赞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保卫祖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今天,我们为您递上一张名片,感悟中国首支战略导弹部队的灵魂本事血性品德。

中国第一支战略导弹部队

姓名:中国第一支战略导弹部队

笔名:东风第一枝

出生日期:1959年7月

年龄:56岁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北京长辛店

现居住地:深山老林

所在家族:洲际战略导弹

爱好:爱二炮、爱阵地、爱本职

个性签名:低调是最牛逼的炫耀,专治各种不服

座右铭: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主要成绩:先后发射数十枚多型战略导弹,40多次受到全国、全军和第二炮兵表彰。

“东风第一枝”的成长经历

①艰苦创业、玉汝于成。组建之初,官兵们克服重重困难,不辱使命,成功发射了作战部队第一枚战略导弹,被誉为“争气弹”。

②风雨征程、初露锋芒。作为我军组建最早的战略导弹部队,该部多次出色完成重大任务。

③全面建设、全面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部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战斗力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④精武强能、跨越发展。随着我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进步,部队作战能力日益凸显,地位作用更加突出。

⑤强军路上、再续辉煌。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聚焦强军目标,时刻练兵备战,全面建设取得新的进步。

中国军队能不能打仗,这支洲际导弹部队这样回答

钢铁托架是我的臂膀,擎举大国长剑时刻准备亮刃杀敌;滚滚车轮是我的腿脚,丈量祖国山河誓死守卫每寸疆土;烈焰雷霆是我的吼声,喊出中国军人铁骨铮铮血性虎气;绵绵轨迹是我的夙愿,碧血丹心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东风第一枝”是怎么炼成的?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这支部队的创业者们在接近原始的状态下,在西北荒漠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发射“争气弹”

1963年10月25日,成功将一枚导弹送上天,开创了中国作战部队首次发射地地导弹的先河,在国防现代化建设史上留下了永恒的辉煌。

唐山抗震救灾

1976年7月,河北省唐山地区发生7.8级强烈地震,该部队迅速集结官兵,赶赴震中展开救援工作,并用部队的通信设备向国务院发出了灾情第一报。

国庆阅兵惊艳全球

一直默默无闻、扎根深山的火箭兵,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指示,在1984年国庆大阅兵时在天安门前首次亮相,使国人振奋、强敌胆寒。

英雄辈出

作为我军组建最早的战略导弹部队,为第二炮兵发展培养了大批杰出指挥人才,先后走出33位共和国将军和10名导弹司令。“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被誉为儒将、廉将、干将的导弹司令杨业功曾经在该部工作了20年。

中国首支战略导弹部队的N个故事

白手起家,战天斗地

在大漠戈壁的恶劣环境中,又正值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的当口,中国的导弹事业的创业者们白手起家、战天斗地,没有教材自己编,没有教具自己造,用白铁皮敲成训练模型,用萝卜刻成元器件,用草绳当作电缆线,在近似原始的状态下,用思想和智慧的力量驱动起我国导弹事业的历史车轮。

战士边明远担负教材编写任务,手被冻得红肿,流血流脓,他用布条把钢笔缠在手上,写一行字浸一片血迹,经过一个寒冬的挑灯苦战,编写了我国第一部、长达30万字的训练发射教材。数十年后,已从将军岗位上退休的他想起当年的创业史,禁不住热泪满眶。

训练难题解决很难,灾害饥荒更是把官兵逼上了绝境。为了让驻地群众多采野菜,官兵就到戈壁滩去摘沙枣、挖骆驼草。

1963年10月25日,随着戈壁滩上一声惊雷,第一营成功发射了一枚地地导弹。这声巨响,打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这枚导弹也被称为“争气弹”。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洲际导弹部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打得出”“打得响”到“打得远”“打得准”,再到“打得快”“打得赢”,实现了一个个历史性跨越,成为遏制强敌、慑止战争的战略铁拳。

在巍巍群山中,一群群战略火箭兵,用丹心描绘“走在战争最前面”的人生画卷,用脚步丈量“一剑定乾坤”的制胜之路,先后走出以“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杨业功为代表的33位将军、10名导弹基地司令、16名导弹旅旅长。

当“号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号手就位!”

在导弹部队的演兵场上,这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它是对操作导弹官兵的统称。

短短四个字,铿锵有力,既是一声号令,也蕴含着作为导弹兵的无上荣光。然而,荣光的背后,却是一番刻骨铭心的磨练。

那年,我军第一代操作号手、发射连文书张元庆被选拔为按点火按钮的号手。岂料,苏军教官却以学习跟不上为由要换掉他。经过交涉,最终为他换来15天的试用期。不分昼夜的刻苦学习,张元庆最终赶上了进度,并且在3个月后考核中,他准确默画出3000多条线路和上万个节点的控制测试线路图,比苏联专家整整快了15分钟。后来,是他按下“点火”按钮,把我国第一发“争气弹”送上蓝天。

时代在变,官兵矢志强军的追求始终没变。发射三营硕士营长周游国,第一次参加等级营长考核只评了三级,旅领导问他,你这个三级营长能不能指挥打仗?一句话,让他面红耳赤。回到营里,他白天和战士们钻阵地,晚上挑灯夜战跑电路,每天都要学到凌晨一两点。

卧薪尝胆苦练一年,在基地专业技术大会考中,面对专家、高工的轮番追问,周游国两个半小时对答如流,没有出现一个错误,破格跃升为第二炮兵一级发射营长。

为了让训练最大限度贴近实战,他们每年都要多次组织阵地密闭生存抗疲劳、抗饥饿、抗缺氧、倒时差训练。去年,所有发射营轮流进入作战阵地,不分昼夜连续战斗操作长达半个月,每人每天给养标准减半,坑道内含氧量降到正常值的80%,官兵的生理、心理都已接近极限。女机要参谋姜艳丽腹泻到虚脱,战友们都劝她出去休息,她却说,打仗不分男女,“女汉子”也顶半边天!

洲际导弹部队一举一动,全球关注、高度敏感,发射机会少之又少。对火箭兵来说,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亲手把导弹送上天。2009年11月,发射一营营长陈家安正准备带领部队开赴靶场,突然接到家里电话:父亲病危,想见他最后一面。一边是待发的导弹,一边是垂危的父亲,在忠与孝面前,他强忍内心牵挂,毅然踏上了任务专列。

那次发射,打出了某型洲际导弹历史最佳精度。任务结束,一直瞒着他的家人才告知,父亲已经去世,他悲痛至极,朝着家的方向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长跪不起……

36岁的人有张50岁脸

去年夏天,毕业于西北大学的张逸群带着对军营的无限憧憬从军入伍。

然而,面对林立的峰峦和幽深的沟壑,他心中诸多美好的愿景几近破灭,一度后悔自己的选择。

一天,连队教育课堂上退伍老兵赵东山的故事,在他的内心掀起涟漪。赵东山17岁入伍,守护特殊装备16年。5600多个日夜,他在山野小径往返两万多趟,为处置装备险情曾三度勇闯“鬼门关”,确保了特殊装备的绝对安全。

张逸群疑惑了,一条小路,两万多趟,这该有多大的魔力呀?是什么信念在支撑着他?

他来到赵东山曾经的战位。如今,这个接力棒已交到了上士张洲的手上。在特殊装备库房前,张洲深情地说,“这里贮存着导弹的血液,有了它,我们的倚天长剑才能翱翔九天、驰骋万里,守好了它,就守住了遂行使命、克敌制胜的战斗力基础。”

此时此刻,张逸群想通了。当夜,他在日记本上写道:“小岗位连着大使命,赵班长把赤诚的爱融进了导弹的血液。我的血液里,也应流淌对导弹的爱!”

导弹官兵常年与大山为伍,自己也被大山濡化,养成了山的品格,化作了山的样子。

二级军士长康平,长期战斗在发射一线,曾两次成功按下导弹“点火”按钮。那年,执行完任务回家,妻子望着他那被岁月风霜染成古铜色的脸,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她默默地拿起手机,打开皮肤测试软件刷了一下他的脸,结果显示年龄50岁,而康平今年才36岁。

阳光是一种奢侈品

常人很难想象,该旅守卫的“地下龙宫”,是这样一番景象——

没有自然光,除了休息场所,所有的灯光四季长明,分不清白天黑夜;凌空悬挂的操作台、逼仄狭小的操作间,就是官兵坚守的战位;他们睡觉的壁挂床,展开不到两尺宽……

官兵说,这些都可以忍受,阳光却是难得的奢侈品。

一天半夜,阵地值班的新兵小张蒙在被子里抽噎,惊醒了班长,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我已经半个月没见到太阳了!”

于是,不知从哪一天起,值班机房里,出现了一幅太阳画。清晨挂上,傍晚摘下,渐渐成了坑道里的特殊仪式。

阵地外的营区,大都建在群山环抱之中,高耸的峰峦像一道道巨大的屏障,遮住了明媚的阳光,有的连队冬季每天日照时间不足两小时。

阵通二连营房前,有一个小场坪,每天临近中午才迎来第一缕阳光,官兵们习惯性聚到那里迎候太阳。连队组织活动,阳光照到哪里就把场地搬到哪里,被他们形象地称为“晒日会”。过去,没有烘干机,官兵总是追着太阳晒衣服,山坡就是晾晒场,满山的枝桠就是晾衣架;阳光照在哪,不用看表就知道时间;守坑道的兵走到哪儿都能闻出来,因为他们的衣服有股霉味。

一位老兵的日记本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没有阳光的生活,会流失身体的钙质,但绝不会消减我们精神的钙质。
http://news.qq.com/a/20150726/018428.htm?tu_biz=1.114.1.1
这是一支深居大山的神秘部队,

这是中国第一支战略导弹部队,

这是56年前即开花的“东风第一枝”,

组建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支部队先后48次圆满完成重大演习演训任务,成功发射数十枚多型战略导弹!

1984年10月1日,这个洲际战略导弹旅的官兵驾驭大国长剑,出现在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上世纪80、90年代,这支部队的官兵一次又一次亮剑,按照全要素、全方位、全程序实施反击作战演练,完成多次重大演习任务,传递出我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要想化剑为犁,必握神剑在手。习主席对战略导弹部队建设极为重视,提出要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信息化战略导弹部队。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支部队虽然先后数次历经移防、转隶、改编、多次换型,然而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党指向哪里他们就出征哪里、党叫干啥就干啥,坚决听从指挥。

说到战略导弹,咱得点赞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保卫祖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今天,我们为您递上一张名片,感悟中国首支战略导弹部队的灵魂本事血性品德。

122776503.jpg (18.7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6 21:43 上传


中国第一支战略导弹部队

姓名:中国第一支战略导弹部队

笔名:东风第一枝

出生日期:1959年7月

年龄:56岁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北京长辛店

现居住地:深山老林

所在家族:洲际战略导弹

爱好:爱二炮、爱阵地、爱本职

个性签名:低调是最牛逼的炫耀,专治各种不服

座右铭: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主要成绩:先后发射数十枚多型战略导弹,40多次受到全国、全军和第二炮兵表彰。

122776516.jpg (27.8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6 21:44 上传


“东风第一枝”的成长经历

①艰苦创业、玉汝于成。组建之初,官兵们克服重重困难,不辱使命,成功发射了作战部队第一枚战略导弹,被誉为“争气弹”。

122776526.jpg (18.6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6 21:46 上传


②风雨征程、初露锋芒。作为我军组建最早的战略导弹部队,该部多次出色完成重大任务。

122776565.jpg (22.9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6 21:47 上传


③全面建设、全面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部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战斗力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122776580.jpg (35.8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6 21:47 上传


④精武强能、跨越发展。随着我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进步,部队作战能力日益凸显,地位作用更加突出。

122776551.jpg (46.3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6 21:47 上传


⑤强军路上、再续辉煌。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聚焦强军目标,时刻练兵备战,全面建设取得新的进步。

122776535.jpg (29.3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6 21:48 上传


中国军队能不能打仗,这支洲际导弹部队这样回答

钢铁托架是我的臂膀,擎举大国长剑时刻准备亮刃杀敌;滚滚车轮是我的腿脚,丈量祖国山河誓死守卫每寸疆土;烈焰雷霆是我的吼声,喊出中国军人铁骨铮铮血性虎气;绵绵轨迹是我的夙愿,碧血丹心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2776548.jpg (18.6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6 21:49 上传


“东风第一枝”是怎么炼成的?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这支部队的创业者们在接近原始的状态下,在西北荒漠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发射“争气弹”

122776524.jpg (22.9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6 21:50 上传


1963年10月25日,成功将一枚导弹送上天,开创了中国作战部队首次发射地地导弹的先河,在国防现代化建设史上留下了永恒的辉煌。

唐山抗震救灾

122776570.jpg (49.7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6 21:51 上传


1976年7月,河北省唐山地区发生7.8级强烈地震,该部队迅速集结官兵,赶赴震中展开救援工作,并用部队的通信设备向国务院发出了灾情第一报。

国庆阅兵惊艳全球

一直默默无闻、扎根深山的火箭兵,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指示,在1984年国庆大阅兵时在天安门前首次亮相,使国人振奋、强敌胆寒。

英雄辈出

122776593.jpg (45.6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7-26 21:52 上传


作为我军组建最早的战略导弹部队,为第二炮兵发展培养了大批杰出指挥人才,先后走出33位共和国将军和10名导弹司令。“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被誉为儒将、廉将、干将的导弹司令杨业功曾经在该部工作了20年。

中国首支战略导弹部队的N个故事

白手起家,战天斗地

在大漠戈壁的恶劣环境中,又正值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的当口,中国的导弹事业的创业者们白手起家、战天斗地,没有教材自己编,没有教具自己造,用白铁皮敲成训练模型,用萝卜刻成元器件,用草绳当作电缆线,在近似原始的状态下,用思想和智慧的力量驱动起我国导弹事业的历史车轮。

战士边明远担负教材编写任务,手被冻得红肿,流血流脓,他用布条把钢笔缠在手上,写一行字浸一片血迹,经过一个寒冬的挑灯苦战,编写了我国第一部、长达30万字的训练发射教材。数十年后,已从将军岗位上退休的他想起当年的创业史,禁不住热泪满眶。

训练难题解决很难,灾害饥荒更是把官兵逼上了绝境。为了让驻地群众多采野菜,官兵就到戈壁滩去摘沙枣、挖骆驼草。

1963年10月25日,随着戈壁滩上一声惊雷,第一营成功发射了一枚地地导弹。这声巨响,打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这枚导弹也被称为“争气弹”。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洲际导弹部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打得出”“打得响”到“打得远”“打得准”,再到“打得快”“打得赢”,实现了一个个历史性跨越,成为遏制强敌、慑止战争的战略铁拳。

在巍巍群山中,一群群战略火箭兵,用丹心描绘“走在战争最前面”的人生画卷,用脚步丈量“一剑定乾坤”的制胜之路,先后走出以“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杨业功为代表的33位将军、10名导弹基地司令、16名导弹旅旅长。

当“号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号手就位!”

在导弹部队的演兵场上,这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它是对操作导弹官兵的统称。

短短四个字,铿锵有力,既是一声号令,也蕴含着作为导弹兵的无上荣光。然而,荣光的背后,却是一番刻骨铭心的磨练。

那年,我军第一代操作号手、发射连文书张元庆被选拔为按点火按钮的号手。岂料,苏军教官却以学习跟不上为由要换掉他。经过交涉,最终为他换来15天的试用期。不分昼夜的刻苦学习,张元庆最终赶上了进度,并且在3个月后考核中,他准确默画出3000多条线路和上万个节点的控制测试线路图,比苏联专家整整快了15分钟。后来,是他按下“点火”按钮,把我国第一发“争气弹”送上蓝天。

时代在变,官兵矢志强军的追求始终没变。发射三营硕士营长周游国,第一次参加等级营长考核只评了三级,旅领导问他,你这个三级营长能不能指挥打仗?一句话,让他面红耳赤。回到营里,他白天和战士们钻阵地,晚上挑灯夜战跑电路,每天都要学到凌晨一两点。

卧薪尝胆苦练一年,在基地专业技术大会考中,面对专家、高工的轮番追问,周游国两个半小时对答如流,没有出现一个错误,破格跃升为第二炮兵一级发射营长。

为了让训练最大限度贴近实战,他们每年都要多次组织阵地密闭生存抗疲劳、抗饥饿、抗缺氧、倒时差训练。去年,所有发射营轮流进入作战阵地,不分昼夜连续战斗操作长达半个月,每人每天给养标准减半,坑道内含氧量降到正常值的80%,官兵的生理、心理都已接近极限。女机要参谋姜艳丽腹泻到虚脱,战友们都劝她出去休息,她却说,打仗不分男女,“女汉子”也顶半边天!

洲际导弹部队一举一动,全球关注、高度敏感,发射机会少之又少。对火箭兵来说,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亲手把导弹送上天。2009年11月,发射一营营长陈家安正准备带领部队开赴靶场,突然接到家里电话:父亲病危,想见他最后一面。一边是待发的导弹,一边是垂危的父亲,在忠与孝面前,他强忍内心牵挂,毅然踏上了任务专列。

那次发射,打出了某型洲际导弹历史最佳精度。任务结束,一直瞒着他的家人才告知,父亲已经去世,他悲痛至极,朝着家的方向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长跪不起……

36岁的人有张50岁脸

去年夏天,毕业于西北大学的张逸群带着对军营的无限憧憬从军入伍。

然而,面对林立的峰峦和幽深的沟壑,他心中诸多美好的愿景几近破灭,一度后悔自己的选择。

一天,连队教育课堂上退伍老兵赵东山的故事,在他的内心掀起涟漪。赵东山17岁入伍,守护特殊装备16年。5600多个日夜,他在山野小径往返两万多趟,为处置装备险情曾三度勇闯“鬼门关”,确保了特殊装备的绝对安全。

张逸群疑惑了,一条小路,两万多趟,这该有多大的魔力呀?是什么信念在支撑着他?

他来到赵东山曾经的战位。如今,这个接力棒已交到了上士张洲的手上。在特殊装备库房前,张洲深情地说,“这里贮存着导弹的血液,有了它,我们的倚天长剑才能翱翔九天、驰骋万里,守好了它,就守住了遂行使命、克敌制胜的战斗力基础。”

此时此刻,张逸群想通了。当夜,他在日记本上写道:“小岗位连着大使命,赵班长把赤诚的爱融进了导弹的血液。我的血液里,也应流淌对导弹的爱!”

导弹官兵常年与大山为伍,自己也被大山濡化,养成了山的品格,化作了山的样子。

二级军士长康平,长期战斗在发射一线,曾两次成功按下导弹“点火”按钮。那年,执行完任务回家,妻子望着他那被岁月风霜染成古铜色的脸,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她默默地拿起手机,打开皮肤测试软件刷了一下他的脸,结果显示年龄50岁,而康平今年才36岁。

阳光是一种奢侈品

常人很难想象,该旅守卫的“地下龙宫”,是这样一番景象——

没有自然光,除了休息场所,所有的灯光四季长明,分不清白天黑夜;凌空悬挂的操作台、逼仄狭小的操作间,就是官兵坚守的战位;他们睡觉的壁挂床,展开不到两尺宽……

官兵说,这些都可以忍受,阳光却是难得的奢侈品。

一天半夜,阵地值班的新兵小张蒙在被子里抽噎,惊醒了班长,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我已经半个月没见到太阳了!”

于是,不知从哪一天起,值班机房里,出现了一幅太阳画。清晨挂上,傍晚摘下,渐渐成了坑道里的特殊仪式。

阵地外的营区,大都建在群山环抱之中,高耸的峰峦像一道道巨大的屏障,遮住了明媚的阳光,有的连队冬季每天日照时间不足两小时。

阵通二连营房前,有一个小场坪,每天临近中午才迎来第一缕阳光,官兵们习惯性聚到那里迎候太阳。连队组织活动,阳光照到哪里就把场地搬到哪里,被他们形象地称为“晒日会”。过去,没有烘干机,官兵总是追着太阳晒衣服,山坡就是晾晒场,满山的枝桠就是晾衣架;阳光照在哪,不用看表就知道时间;守坑道的兵走到哪儿都能闻出来,因为他们的衣服有股霉味。

一位老兵的日记本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没有阳光的生活,会流失身体的钙质,但绝不会消减我们精神的钙质。
名片的背面印上:东风快递,使命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