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馬英九現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21:25:45
蘋果日報台灣版  

石之瑜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馬英九引起的旋風,應當是因為馬英九這個人有特色,而不是因為他的思想或組織路線有特色。而馬英九斯人能夠起作用,主要是因為執政黨所謂的本土路線出現人格與道德的瓶頸,而非馬英九已經揭舉具體取代的政綱。

       民進黨向來把馬英九當外省人與貴族階級來揶揄,5年多來人人以打馬來向陳水扁交心,結果反而塑造了馬英九,讓他變成群眾眼中一個與民進黨絕對相反的人。當群眾厭惡了民進黨的極端與無能之後,鐘擺開始要回擺,但不能選台聯,因為台聯與執政黨同一邊;更不能選親民黨,因為親民黨跟著鐘擺在擺,不成其為對象;也不能選國民黨,因為國民黨沒有內涵。而馬英九,儼然是10餘年來民進黨幫忙群眾在心裡上準備好的一個當然對象。

       輿論界想幫馬英九現象找理由,《聯合報》范陵嘉評論說馬英九的思想是第三條路線,在統獨之外採取民主反共,於是給群眾某種超越對立的另種選擇。但與其說是第三條路線,不如說是第零條路線,因為那其實是蔣經國路線,亦即反共又反台獨。他所描述的中共,和蔣經國在他青年時代所描述的差不多。他也和蔣經國一樣講求秩序,所以他不喜歡三二七的群眾抗爭而對自己同志下重手,也受不了國民黨大會時的混亂嘈雜而對媒體發飆──混亂會造成他的情感波動。

[B]     《中國時報》蕭旭岑評論說馬英九正在超越政黨與派閥,走出以個人結合群眾的第三條路線。但與其說是第三條路,不如說是李登輝的民粹路線。當初李登輝在思想上以一個中國懷柔統派,但政治上則藉民粹收編邊陲勢力,牽制舊羽。而今馬英九思想上是靠反共來懷柔台獨,但民粹則一。李登輝與馬英九都由基層包圍中央,如馬英九在選前改變規則、縱容黨中央介入、規劃選務混亂(都是他之前批評王金平的)。李登輝後來以民粹顛覆統派,馬英九恐也將以民粹顛覆獨派。 [/B]


重視形象思想貧乏

       馬英九的政治思想出於蔣經國,奪權手段習自李登輝,還構不成第三條路。但蔣經國講求秩序與清廉的思想路線,足使馬英九免於李登輝與其後陳水扁在大權鞏固後的道德墮落、社會失序、兩極分化,這點是群眾最盼望的。而馬訴諸民粹的風格,使他缺乏思想創意或沒有積極政策方案的消極性格,不但免於受到檢證,更重要的,他不像台獨或中共那樣尖銳,造成對旁人的威脅。這就是馬形象得以風靡的訣竅,而他也的確萬分重視自己形象。

      極度重視形象與思想貧乏是一體的兩面,甚至導致害怕思想。以至於他連和平之旅的協議都一定要先變成國民黨文件,他才放心覺得自己個人不會捲入。思想的貧乏雖然讓馬英九顯得凡事沒有立場,但也讓他免於看來左右搖擺。像他用民主改革這個空洞口號來對付國民黨舊羽及執政黨,也用來拒斥中共,固然顯得內外兼顧、前後一致,但用不民主三個字來理解今天的大陸,什麼都說明不了。同理,他複誦反台獨立場100次,也說明不了台獨為什麼不對。

       馬英九成為政治明星的背景,是台獨與中共的恐怖平衡,而他不威脅人;是官倒腐化,而他不貪污;是髒話謊話滿天,而他重視邏輯。多年來他有意識地培養自己溫和、清廉與理性的形象。[B]長輩批評他對兩岸關係無能,對人情事理無知,只關心自己形象,他裝聽不懂。但民眾寧願選擇無知無能的偶像明星,因為民眾可以通過支持他來諷刺執政黨的墮落。這種無厘頭的明星效應,反映選民追星一窩蜂的卑微心態。執政黨總嘲弄馬英九花拳繡腿,實在自己該照照鏡子。[/B]蘋果日報台灣版  

石之瑜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馬英九引起的旋風,應當是因為馬英九這個人有特色,而不是因為他的思想或組織路線有特色。而馬英九斯人能夠起作用,主要是因為執政黨所謂的本土路線出現人格與道德的瓶頸,而非馬英九已經揭舉具體取代的政綱。

       民進黨向來把馬英九當外省人與貴族階級來揶揄,5年多來人人以打馬來向陳水扁交心,結果反而塑造了馬英九,讓他變成群眾眼中一個與民進黨絕對相反的人。當群眾厭惡了民進黨的極端與無能之後,鐘擺開始要回擺,但不能選台聯,因為台聯與執政黨同一邊;更不能選親民黨,因為親民黨跟著鐘擺在擺,不成其為對象;也不能選國民黨,因為國民黨沒有內涵。而馬英九,儼然是10餘年來民進黨幫忙群眾在心裡上準備好的一個當然對象。

       輿論界想幫馬英九現象找理由,《聯合報》范陵嘉評論說馬英九的思想是第三條路線,在統獨之外採取民主反共,於是給群眾某種超越對立的另種選擇。但與其說是第三條路線,不如說是第零條路線,因為那其實是蔣經國路線,亦即反共又反台獨。他所描述的中共,和蔣經國在他青年時代所描述的差不多。他也和蔣經國一樣講求秩序,所以他不喜歡三二七的群眾抗爭而對自己同志下重手,也受不了國民黨大會時的混亂嘈雜而對媒體發飆──混亂會造成他的情感波動。

[B]     《中國時報》蕭旭岑評論說馬英九正在超越政黨與派閥,走出以個人結合群眾的第三條路線。但與其說是第三條路,不如說是李登輝的民粹路線。當初李登輝在思想上以一個中國懷柔統派,但政治上則藉民粹收編邊陲勢力,牽制舊羽。而今馬英九思想上是靠反共來懷柔台獨,但民粹則一。李登輝與馬英九都由基層包圍中央,如馬英九在選前改變規則、縱容黨中央介入、規劃選務混亂(都是他之前批評王金平的)。李登輝後來以民粹顛覆統派,馬英九恐也將以民粹顛覆獨派。 [/B]


重視形象思想貧乏

       馬英九的政治思想出於蔣經國,奪權手段習自李登輝,還構不成第三條路。但蔣經國講求秩序與清廉的思想路線,足使馬英九免於李登輝與其後陳水扁在大權鞏固後的道德墮落、社會失序、兩極分化,這點是群眾最盼望的。而馬訴諸民粹的風格,使他缺乏思想創意或沒有積極政策方案的消極性格,不但免於受到檢證,更重要的,他不像台獨或中共那樣尖銳,造成對旁人的威脅。這就是馬形象得以風靡的訣竅,而他也的確萬分重視自己形象。

      極度重視形象與思想貧乏是一體的兩面,甚至導致害怕思想。以至於他連和平之旅的協議都一定要先變成國民黨文件,他才放心覺得自己個人不會捲入。思想的貧乏雖然讓馬英九顯得凡事沒有立場,但也讓他免於看來左右搖擺。像他用民主改革這個空洞口號來對付國民黨舊羽及執政黨,也用來拒斥中共,固然顯得內外兼顧、前後一致,但用不民主三個字來理解今天的大陸,什麼都說明不了。同理,他複誦反台獨立場100次,也說明不了台獨為什麼不對。

       馬英九成為政治明星的背景,是台獨與中共的恐怖平衡,而他不威脅人;是官倒腐化,而他不貪污;是髒話謊話滿天,而他重視邏輯。多年來他有意識地培養自己溫和、清廉與理性的形象。[B]長輩批評他對兩岸關係無能,對人情事理無知,只關心自己形象,他裝聽不懂。但民眾寧願選擇無知無能的偶像明星,因為民眾可以通過支持他來諷刺執政黨的墮落。這種無厘頭的明星效應,反映選民追星一窩蜂的卑微心態。執政黨總嘲弄馬英九花拳繡腿,實在自己該照照鏡子。[/B]
好文章,把马英九的问题说得清楚了。
石教授最近写的两篇关于马英九的文章都很有深度啊
马是只有口号,没有思想,台湾民主政治的怪胎。
民主反共??我管他反不反共呢,但是他要是敢反统一搞分裂的话就该全家死光断子绝孙。
不知道将来的局面会如何
现在下结论还早!但要提防!
到底会怎么样,只有靠时间的检验了!
时间不多了,我们就快准备好了。
他当政,就是不统不独,经济照样往下掉.估计会多给大陆4年时间准备了.当然,不能排除他没有现露出来的一面.当初谁都没有想到我们胡总是个这么厉害的角色啊!邓大人真是慧眼识珠.
胡总背后可是中国的精忠阶层,单凭一个弹丸之地的上海力量能左右大局吗?
马英九和汇丰的模式比较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xtv/83885040617914368/20050831/623087.shtml

    马英九坚持高格调的理念和原则,在台湾一片劣质化的政坛中,几十年轻松独行,近乎千百年常见的孤芳自赏。其实,他早已成势,深入民心,只是台湾政坛、官场、媒介和学术界或短视浅见,或主观相轻,或利益相左,以致无知无觉,不好好理解他,只把他当作政治明星,说他样貌好,命和官运更好。

    汇丰银行百多年前由苏格兰人创办,比国民党更老字号,几十年面对香港九七问题,汇丰银行也面对两重「不可能」。第一重「不可能」是在香港丧失以前不少「官方银行」和「香港中央银行」的特权下,继续发展。第二重「不可能」是迫入极度成熟和挤拥、惊涛骇浪的世界级金融市场,求生存和发展。第三重是迫入完全绝缘、极度感的中国金融市场和行业,占一席位,入股参与管理和经营,初步得到市场认许。

    汇丰银行二三十年来的路向和策略是:(1)知大局大势、知顺知逆,接受现实、超越现实,把香港不得让出的部分特权及时让出来,引入中国银行,一起玩更大的游戏,为同道中人。(2)失去优势、创生新优势,把旧优势拿来做人情,让出旧优势后填上新优势,生生不息;创建时空割切下的新游戏规则、标准和坐标,在双方共认的游戏上竞争,以本身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优势和能力取胜,力保先人一步。这是一种文明优势传递,也是文明优势的垄断策略。(3)迫自己借九七的压力,化压力为内内外外的动力,全力冲出鲤鱼门,和香港移民潮一样,见缝插针,进入世界最前沿的全球化市场,接受世界级的考验,汲取经验,遵重多元文化、正负兼备,以文化统合(Cultural Synthesis)求取「融和效益」(Synergy),超越对手。(4)后知后觉,从初期进入全球金融市场的经验中,总结正反面,逐步整顿和强化跨地域、跨时代、跨文化的全盘管理、经管和发展策略,以之进入中国内地,连接中国和世界。

    马英九模式,可以归纳为:(1)自我修持,以高学历和真学识为基础,以智能优势和文明先进性充实自己,站高望远、高瞻远瞩,大气度。(2)做组织人,善用学识和智能,诚心办事、忠心事主,不逾越僭越,不卷入人事和派系山头,自成一格一支;效忠组织,体会组织的存在意义、运作逻辑和规律,知人员和外间社会的实况,知长短得失,尽其在我扬长补短。(3)做思想者,善用宏远识见和智能,超越组织的现状,领悟其精神宗旨、存在意义、运作逻辑和规律,感应时代、社会本质和精神;体认和感悟组织的义理,它的顶天立地的应然理念和原则,认真为八股及陈腔滥调注入新意,重构私利和公利共通之处;把组织和企业转化成概念系统,由实而虚(Virtualization),一个组织和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知识体系」/「感应系统」。(4)做实践者,按原则和原理决和虚处事,公事公办,由自己做起,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知艰难险阻、心学、权谋;以虚实思潮理念为坐标,有为有不为,预设急流勇退之路,知进退。(5)做改革者,从现实的成功或失败出发,真切总结正负面经验,探讨组织和社会和时代的关系,共同订定共导的价值、义理和坐标;为八股及陈腔滥调注入新的生命,以之约束自己和对立面;不论敌友,人人是同道中人,同志,识英雄重英雄;和五湖四海、方方面面协作;知顺逆,时间割切,决策和执行;遵重每人每事,沟通团结。 (6)做组织领导者,用旧武器和设备耍出新花样,不拘一格,广纳异质人才为之驱策,一早审时度势预设正反面和异同相,平时指向新潮流,预警风险,抓住机遇改动体制的机制,以次文化变主流,轮番建顺天应人的新空间,多元之美。

    这些策略,是以马英九个人为核心,往下是整个国民党组织的改革和重生,是另一回事。他将遇到汇丰银行那种整个组织(国民党和台湾社会)怎样建构体「和时代社会对流转化」的「文化生命」的课题。他似还欠「由实入虚、以虚吸实」的「高知识密度和强度」方法学。

(来源:香港文汇报 洪清田/资深评论员)
现在台湾问题的当务之急是反对急独,小马若能上台应该是中共所乐见的[em07]
[B]以下是引用[I]413862311[/I]在2005-8-31 19:40:00的发言:[/B][BR]现在台湾问题的当务之急是反对急独,小马若能上台应该是中共所乐见的[em07]

问题是小马就是上台也是2008年的事情了。到时候我们反对的就是急独和缓独了。
指望台湾的政治人物必定是一场空!
国民党看来是完了,他们没有一个深藏不露、韬光养晦的人物,在自己羽翼还没有丰满之前,就过早地把自己至于被打压下的状态,就是有理念,也不可能实施,能当大任之人,是能使自己的理念变成民粹,政治过客,是被民粹给同化了。从这几天他的言论中看出,马英九看来最终还是要走独的道理才能平衡台湾省社会的对立,才能上台,这样就会置国民党于不利的地位,解放台湾后,估计国民党和民进党一样会被取缔的。
楼上兄台错了
在台湾这样的选举文化中
得胜的往往不是那些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的政治家
而是那些善于表演,善于博取他人同情心的政客
马的特质,适合台湾选举的要求
起码和SB相比如此
如果台湾省是个“独立的国家”,那么国民党是不会亡的,而且国民党也不用背负大陆这个“包袱”,可惜台湾省的前途是明眼人都会看得出来,就是他们自己都承认不可能独立,那么,最终就只能是统一了(因为对峙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最终就只能是这样一个结果),既然是统一,就只能是一方统一另一方,台湾那边统一过来的可能性估计不大,看来就只能我们统一他们了,统一后就得算算帐,要保留的政党是不可能对我们有什么杀伤力的,国民党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对中国发展历程影响很深,对我们都有杀伤力,但如果他们始终坚持鲜明地高举统一大旗,我们就是要动他,也不可能,因为民意,特别是海外民意还在,但如果他要搞独的话,那么,灭他就是名正言顺了。国民党如果有一个眼光长远的人物,始终高举统一大旗,就是在台湾选举中失利也在所不辞,其民望比起现在的连爷爷就会有过之而无不及了,等到统一后,国民党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保留下来,那时候,有这么强的历史渊源,有为中华统一崛起作出贡献的历史,有在和平时期搞政治斗争的丰富经验,东山再起也就不是什么幻想了。斩草除根是最重要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国民党看不出这点,亡党是肯定的。
楼上这位实在让我佩服!!!!
(虽然跟教主的隐讳揶揄手法相比有所不同, 不过眼光还是非常敏锐滴...hoho)
五支手指頭,一支指著別人時.有四支指著自己.

===================================================

  力量越大的,責任越重.越要小心.與其看國民黨笑話,不如更小心的看待自己.大陸的排解壓力的方法不多.這種情形是擋不了十年二十年的.不謀改變.等到那天沒有美國人駡,日本人駡.台灣人駡時,反作用力就擋不了,知道我說誰吧??

  現在美國人,台灣人說的,輪子說的.大家都有免疫力了,很好.可早晚有一天自己人說的.駡的可就得自己耽了.知道我說的意思吧?

  民主改革還是要的,政治改革還是要的,當境外認為中國大陸越是穩定的時候....偶個人認為反而最危險.

  改革開放以來,一波又一波的所謂"民主"攻勢.唱衰的,或威脅論的,或解體論的,反而使中國大有了凝聚力.可是,你說一個國家,連續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台灣韓國的經濟起飛也連帶拉動全社會的改變).整個社會的變動必然很大.而且速度這麼高.政治上的改變速度卻這麼慢.能沒有問題??只是把問題,把壓力,"往後推"而以.
  --------------------越是沒動靜,越是可怕.
  偶可是很認真的說的.不是因為大家笑話國民黨我才這麼說.笑話國民黨,我比誰都賣力.只是我覺得現在共產黨也很危險.

  國民黨倒台前,也是有很多現像出現的,現在有些現像也一一出現在中國大陸.只是一些死老外沒法看見而以.
==================================
  簡單說,我的想法是.中國大陸是一種"大政府"型的政體,方方面面捉的多,有好也有壞.在這種快速變遷的社會,不太夠力了.尤其在排解社會壓力的功能上,這種政體壓比舒有利.可是這不是能長久的.小政府的政治體制也有好有壞.反應靈活.一些事務在地方就搞定.但大的事上,又不如大政府型的體制.
  我想.先下放權力給地方,不知會不會好點??凡事中央拍板,有這必要嗎?現代社會的節奏這麼快,這麼多,事事靠中央.行嗎?
  我也不確定啦.只是我的想法而以.說說.莫怪我小孩家家的.
一个政权是否倒台,不是靠民主自由这些冠冕堂皇的口号,其实就看人民预计推翻现政权后人民是否得到比现在跟多的利益,如果人民判断推翻现政权,不会得到比现在更多的实惠,而且还得付出失去现在的一切甚至生命的代价,谁还会干?只要现政权不断地提高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也就是说提高大部分人的造反成本,怎么还会有大部分人造反呢?如果不是大部分人造反,怎能推翻现政权呢?
国民党时期,民不聊生,全国大部分人一无所有,造反成本何其低,只要土改,一无所有的人就变成了有产者,直到现在,土地还是村集体所有,但如果你不推翻国民党政权,你就重新变成一无所有,你说国民党政权能不垮台吗?现在你说给什么利益呢?造反的话,现在挣的钱也许就一文不值,兵荒马乱的,自己的家也许就不是自己的了,土地现在已经自己村所有的了,村民也是自治的了,总不会比这还更好吧?造反,为了什么?也许造反成功,土地归功臣所有也说不定,没有利益,谁还造反呢?那么那些可能失去土地的人凭什么造反呢?没有实际利益,成本也高,怎么造反?
所有说,民运精英们是不可能成功的。

注意下
跑题了
2005.09.01  中國時報
蕭旭岑


    馬英九主持中常會第一課:「震撼教育」─從黨產到人事,中常委無一不挑戰。

    對馬英九來說,這還不是最嚴厲的挑戰,接任黨主席就是他與國民黨畫上等號的時候,但這個國民黨也許還是他宣示要改革的那個國民黨,黨內文化也許仍是當初他所不認同的舊文化;如何帶領這個老機器邁向二○○八,才是重點。


    放眼二○○八,重塑國民黨,馬英九有兩個改革的發揮舞台:黨產與國會。針對黨產,馬英九已宣示處理時程與原則,更在第一次中常會打破前例,全程公開媒體採訪相關報告和討論。

    國會則是馬英九就任演說時強調的重點:國民黨的舞台在立法院。過去五年,國會藍綠對抗,國民黨成功結合親民黨、無盟,維持過半優勢,但許多議案卻因此成為議事焦土戰場。

    馬英九期許國民黨抓住社會脈動、爭取中間選民的心,不要為反對而反對,已可窺見馬英九對佈局國會、終結對抗框架的旺盛企圖心。無可諱言,國會運作是朝野實力交會中心,複雜度甚高,非一黨一派能獨攬,馬主席要能令出得行,必須有更細緻的操作。

    立委在中常會席次過半是將國會重大政策帶進黨決策核心的第一步。因此,馬英九對中常委的「百花齊放」或炮聲隆隆,均表欣然接受之,這總比悶聲不吭要好得多。容納批評,某種程度就是收攏人心的表現。

    對國民黨傳統權力運作本質有深刻體會的人,更是通曉黨主席握有提名大權與輔選資源,中常委與黨主席的距離,最接近的時候,其實只有零點零幾公分。國民黨年底選舉提名已定,馬英九只能以個人魅力拉抬既定的競選隊伍,馬主席的領導權威,非得經過這一役不能真正樹立。

    馬英九有革新國民黨的理想,初期看來,他還是難免要以舊邏輯掌握權力,十七全中常委規畫名單卻走樣釀成軒然大波就是一例。至於未來,除了耐心聆聽中常委們百花齊放地針砭黨務,他得用實際行動證實,沒有「馬團隊」,只有「國民黨團隊」,唯其如此,這個老部隊才可能齊一步調,跟著新指揮官迎戰二○○八。
马英九做个政党形象代言人还行,做领袖就过于牵强
领袖的功能在于统合将领
并通过将领引导民众
而形象代言人则是通过吸引民众而使将领不得不接受他的统合
两者的区别正在这里
让我们先看看马从现在到2008年的表现吧,看看他是否真的有货.3年内需要干的事情太多了!
等着瞧吧
预测是很难的
2005.09.01  中時晚報

社評


    馬英九任黨主席之後第一次中常會,外有颱風。內有質疑黨產的炮聲,彷彿戰火四布。無疑的,外界想看看馬英九如何突破困境,團結內部,或者他只是花拳繡腿,無力處理內部爭議的人。總之,焦點放在馬英九的「第一課」。然而,事實恰恰相反,這根本不是馬英九的「功課」,而是國民黨要共同面對的「三大功課」。

    國民黨面對的困境,就是內部改革。一個民間政黨,早已無法維持龐大的組織,精簡是早晚的差別而已。但從中央到基層,黨工人數如此之多,這問題一日不處理,黨工就無法安心上班,安排個人出路。一個不能安心工作的黨組織,如何打選戰?如何維持基層關係?但國民黨已沒有錢了,如果不處理掉黨產,根本付不出退休、資遣費用。


    國民黨想處理黨產,找錢解決困境,但民進黨拚命阻擋。原因當然很清楚,用財務拖住國民黨,讓它自己拖垮。而辦法非常多,包括用政治手段辦法嚇退中視、中廣的買家,用財務、查帳等手法,讓買主害怕縮手,用行政程序拖住國發院的土地變更等。總之,只要和國民黨財產扯上關係的,都會被注目而帶來困擾,國民黨沒有錢,只好繼續耗下去。多耗一天,就多花一天的錢,財務的黑洞,就更大。國民黨財務一垮,民進黨一黨獨大,比戒嚴時代還猛,號令天下,誰敢不從?下一次總統大選,就可以躺著選了。

    看清這一點,就可以明白國民黨處理黨產,不是什麼「國民黨嘉惠台北市」或者「台北市嘉惠國民黨」這種繞口令,而是要求生。國民黨內不看清自己處境,還在內鬥內行,外鬥外行,計較賣黨產的程序,真令人有「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覺。相較於民進黨天天為選舉造勢,作政策輔選,這一群內鬥的國民黨人簡直是「不知死活」。

    簡言之,黨產根本不是馬英九的功課,而是國民黨的「共業」。如今賣了國發院,只是必要解決的第一課。

    第二課是:黨內民主文化的建立。國民黨太習慣黨主席獨大,中央領導一切了。現在,不管國民黨內有王派、馬派,一切還是得回歸民主程序。內部有質疑聲,互相批判,不是壞事。黨主席選舉早已結束了,馬英九也不應該把反對者都打成王派,這樣徒然製造敵人。反之,黨內的質疑聲浪,反而有利於凝聚共識,以形成未來的政策方向。當然,批判者也應該認清的是:內部有派系、有鬥爭,是政治的常態,但國民黨卻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在這個認知下,才能形成力量。

    第三課是:走向民間。國民黨太習慣在台北的廟堂議論國政了,如今馬英九準備把中常會拉到地方上開,是一個正確的方向。為什麼?第一,可以避免中央脫離地方民意太遠。尤其在地方上思考問題,從基層出發,自有不同於中央的角度。第二,國民黨有太多人用地方觀點、地方利益挾持中央了,回到地方,看看真正民意,黨中央會有更貼近民意的決策,可以破解假民意,回歸真民間。

[B]    坦白說,今天的國民黨很像破落的賈府,紅樓夢斷,只能變賣家產度日。這已經很不堪了,不思努力,重建家業,還要在內部互鬥,徒然讓人笑話了![/B]
[B]以下是引用[I]yewenyewu[/I]在2005-8-31 23:30:00的发言:[/B][BR]一个政权是否倒台,不是靠民主自由这些冠冕堂皇的口号,其实就看人民预计推翻现政权后人民是否得到比现在跟多的利益,如果人民判断推翻现政权,不会得到比现在更多的实惠,而且还得付出失去现在的一切甚至生命的代价,谁还会干?只要现政权不断地提高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也就是说提高大部分人的造反成本,怎么还会有大部分人造反呢?如果不是大部分人造反,怎能推翻现政权呢?
国民党时期,民不聊生,全国大部分人一无所有,造反成本何其低,只要土改,一无所有的人就变成了有产者,直到现在,土地还是村集体所有,但如果你不推翻国民党政权,你就重新变成一无所有,你说国民党政权能不垮台吗?现在你说给什么利益呢?造反的话,现在挣的钱也许就一文不值,兵荒马乱的,自己的家也许就不是自己的了,土地现在已经自己村所有的了,村民也是自治的了,总不会比这还更好吧?造反,为了什么?也许造反成功,土地归功臣所有也说不定,没有利益,谁还造反呢?那么那些可能失去土地的人凭什么造反呢?没有实际利益,成本也高,怎么造反?
所有说,民运精英们是不可能成功的。

晕,拜读.真的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