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并非戈尔巴乔夫一人之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15:40:06
有一些人对苏联解体的原因并不了解,简单的把苏联解体的责任推到戈尔巴乔夫的身上,戈氏确实有很大的责任,但是绝对谈不上担负百分之100的责任,就如明末的崇祯,明朝亡于崇祯不假,但是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明末社会弊端太多积重难返造成的。


链接百度知道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的苏联经济
  勃列日涅夫时期没有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压制了改革也压制了发展,到戈尔巴乔夫上台时期苏联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社会孕育和发展着一场深刻的政治经济危急。实施全面的深刻的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模式的转变,已成为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紧迫要求。“除非改革,别无选择。”这一句话深刻的概括了当时的严峻形势。经济形势已经相当危急,影响到苏共的统治,戈尔巴乔夫上台变提出“加速战略”和“全面改革”为标志,苏联进入一个新时期,希望从根本上改革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和粗放型增长模式,建立起新的现代市场体制和集约型增长模式希望解决历届领导集团一直没有完成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即摆脱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但是,那时苏联的经济无论从质量还是结构模式以及对外贸易都已经病入膏肓的阶段,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在经济环境的恶化下走向失败,伴随着的是经济崩溃着的苏联的解体。
  一: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联的经济背景。
  勃列日涅夫遗留的经济问题和状况: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执政到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其间20年时间,只有勃列日涅夫执政的前五年,社会和国家取得一些发展。然而,这种发展是在“不断完善”现行体制的基础上取得的,并不意味着以往的老问题已被解决,经济效益仍旧不能令人满意,投资效益低下。1979年虽然提出完善经济机制的方针,要求经济机制面向质量和效益,为实现集约化服务,并规定了许多措施。但这些措施本身就是保守的而且大多没有实施。到了80年代中期新的经济战略不仅没有实现相反社会发展停滞。虽然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1971年3月,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四大上称:“苏联人以忘我的劳动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列宁在1918年曾把这种社会作为我国的未来而讨论过的。”[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四代表大会主要文件汇编》第59页 转引自 周新成 张旭《苏联演变的原因与教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77页 ]
  同时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苏联为了谋求全球的扩张和世界霸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军费开支相当大,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戈尔巴乔夫回忆说,他在当选总书记后才知道国家军国主义化的真正规模。原来军费开支占国家开支的40%而不是16%,军工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20%而非6%。[ 戈尔巴乔夫 《真相与告白》 王尊贤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160页 转自 索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版 13页]正是由于这些疯狂的军备给苏联经济带来了毁灭,一是过高的积累,直接影响苏联经济的发展,军备竞赛时不得不超额积累,影响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和发展的实力。二是使得苏联的经济结构重工业奇重。三是造成了轻工业产品和食品的长期短缺。
  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的经济思路
  安德罗波夫长期在基层工作,又在克格勃工作过,对于社会上和党的领导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及弊端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和体会。在1983年6月的中央全会上,安德罗波夫阐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生产力的深刻质变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完善不仅已经迫在眉睫,而且已经势在必行,不仅是我们的愿望,这是客观的需求,这种必要性我们既无法绕过,也无法回避。“[ 尼·雷日科夫 《大动荡的十年》 43页 转自谭索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版 23页]
  契尔年科和安德罗波夫一样,担任总书记时体力不支。并且他对经济方面了解不多,思想陈旧,但又想在某些方面树立“革新者”的形象,于是不得不依靠戈尔巴乔夫,方便了戈尔巴乔夫进行经济改革的尝试,从而开启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大门。
  二:苏联经济的弊端
  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下降。
  从苏联社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来看,20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为10%左右,60年代6%到7%,70年代上半期为6.4%,大大超过了日本以外的发达国家。而从1975年以后,经济发展速度为下降,社会总产值增长速度1976到1980平均速度为4.2%,1981到1985为3.6%,下降到历史最低点。其国民收入一直徘徊在相当于美国的65%左右,工业产值徘徊在75%,农业产值约为85%,工业劳动生产率为53%左右,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为20%左右,经济发展颓势给苏联带来严重后果,这种增长速度既不能保证顺利提高国内人民生活水平和加快技术改造,又不能保证苏联保住超级大国的地位。
  科技水平落后和劳动生产率低下 粗放型资源消耗浪费严重
  二战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开始了一场新的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不仅是所有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的综合国力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而苏联由于体制束缚,未能跟上步伐,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拉大。列如钢铁工业中生产效率高且节能的连续铸造技术,1986年苏联生产的粗钢中应用这一先进技术的只占14%,而引进这一技术的日本却在93%,美国占53%,联邦德国占85%。而苏联钢铁生产的损耗也相当严重,苏联粗钢生产30.2%损耗,美国为18.4%,联邦德国仅为9.4%,日本为5%,并且苏联生产一吨粗钢所用的能耗比日本多62%。[ 新华社1990年1月1日转发日本《呼声》月刊1989年12月号 东丽经营研究所顾问森本忠福《浪费大国苏联的技术力量》 转自谭索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版 151页
  ]
  苏联的粗放型经济资源浪费严重,严重制约了苏联经济的复苏,苏联的铁矿石是美国的七倍,但用这些矿石所冶炼的生铁只多出2倍,而用这些生铁所冶炼的钢只多1倍平均每一个单位的工业品所消耗的原料和能源是美国的1.1倍。而苏联工业企业的建设时间高达10年,美国仅为2年,往往企业还未建立,技术和商品便落后了。差距最大的是农业效率,苏联的肥料是美国的6.6倍,收割机是美国的15倍,但谷物却大量进口。[ 谭索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版 103页]
  (3) 致命的经济增长模式
  苏联经济形势的恶化,最主要的就是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它的经济模式体制不适应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不实现体制的转换,就不能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增长方式的转换。虽然勃列日涅夫时期,号召进行“集约化”,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但说得多做得少,想转而转不了。使得戈尔巴乔夫改革时的苏联经济仍是一个以粗放型经营为主的经济。
  苏联后期,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二是依靠扩建工厂,追加投资,增加原料燃料和劳动力而取得的,而靠集约化因素和提高效益只占三分之一。向集约化转变不力的直接后果,是社会上的劳动力来源紧张,原材料和燃料动力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资金来源短缺。粗放型经济占用了大量的社会劳动资源,由于设备老化陈旧,仅仅机器修理业所需要的劳动力就达600万人,每年维修费用为350亿卢布。全国的手工业劳动者达5000万之多,手工劳动占工业部门的三分之一,建筑业的二分之一,农业占四分之三,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就业人数高达1.15亿,95%的劳动力从事社会生产和学习,使得劳动力紧张[ 阿甘别吉阳 阿巴尔金《苏联经济与改革》 97页 东北财经出版社 转引自 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2版304页]。最为困难的是,苏联的人口增加开始下降,远远满足不了粗放型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为国民经济补充八百万至一千万劳动力,我们根本没有这种可能性。”
  由于集约化程度低,对资源的需求量极大,而原料开采已经到达最大值,开采成本上升迅速,连原料和燃料供应都开始不足,苏联经济已经进入自我矛盾的死胡同,经济依靠原料开采,而原料开采急需集约化和劳动力,苏联满足不了供应,经济便停滞,这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随着投资效益的下降,使得投资资本短缺,由于体制原因,投资战线拉得过长,摊子铺的过大,列如萨彦岭-舒申斯克水电站已建设20年,阿拔钦车辆制造联合公司的厂房闲置9年,边疆同时开工5000个项目。[ 《戈尔巴乔夫言论集》91页 人民出版社 1987版]
  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的经济危机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政策
  苏共中央四月全会标志戈尔巴乔夫提出改革方针的开始,经过一年的准备和酝酿,1986年2月到3月的苏共二十七大,戈尔巴乔夫在报告中提出“加速战略”方针的具体化,“加速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解决我们所有问题的关键。”[ 《戈尔巴乔夫言论集》296页 人民出版社1987版]可见戈尔巴乔夫注意到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加速战略的核心是速度,但是这种号召并无异于苏联畸形经济结构的改变——重轻工业的比例失调严重。并且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仍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此同时,还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善计划工作,改革管理机构,扩大企业自主,实行经济核算,加强经济刺激,农业体制改革,进行承包制的改革,通过《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国营企业法》。但是,经济体制的改革迈出的步子仍然不大,最根本的是,还未从建立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着眼,基本上还是沿用了老的计划体制,最多只是进行管理上的改革,新瓶装旧酒,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经济危机对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最后一击
  1980年代,平均每3吨粮食就有一吨是从进口而来,并且被迫签订粮食长期协议,保证每年从美国购粮最少900万吨,加拿大500万顿,阿根廷400万吨,中国150万吨。[ E.T.盖达尔 《帝国的消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版 130页]由于工业品不具竞争力,只靠出售黄金解决问题。
  1980年代,苏联政府拥有克服外贸中日益增长的困难的唯一手段——增加石油供应数量。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使得阿拉伯世界仇视苏联,以及全球石油产量的日益稳定,使得苏联石油开采增长速度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弥补不了对外贸易的缺口。1986年的国际市场上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开始下降。
  苏联的对外债务也在增长,到1988年,各社会主义国家所欠西方可自由兑换的货币的外债已高达2060亿美元,净债务则增至1541亿美元。[ E.T.盖达尔 《帝国的消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版 166页]财政危机已经到了无法改正的地步,1990年为偿付债务和利息几乎耗尽了所有的出口的原料的进款。同时,货币危机在全国蔓延,欠国外各大银行巨额外债,使得苏联的信贷风险已经被定为高于正常水准。由于巨额外债,使得其变为了一种政治信贷,外国势力可以借此进行政治要挟,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可见,戈尔巴乔夫改革时代的经济问题重重,相当复杂。甚至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改革未解决基本问题,失败在所难免,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有一些人对苏联解体的原因并不了解,简单的把苏联解体的责任推到戈尔巴乔夫的身上,戈氏确实有很大的责任,但是绝对谈不上担负百分之100的责任,就如明末的崇祯,明朝亡于崇祯不假,但是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明末社会弊端太多积重难返造成的。


链接百度知道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的苏联经济
  勃列日涅夫时期没有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压制了改革也压制了发展,到戈尔巴乔夫上台时期苏联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社会孕育和发展着一场深刻的政治经济危急。实施全面的深刻的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模式的转变,已成为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紧迫要求。“除非改革,别无选择。”这一句话深刻的概括了当时的严峻形势。经济形势已经相当危急,影响到苏共的统治,戈尔巴乔夫上台变提出“加速战略”和“全面改革”为标志,苏联进入一个新时期,希望从根本上改革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和粗放型增长模式,建立起新的现代市场体制和集约型增长模式希望解决历届领导集团一直没有完成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即摆脱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但是,那时苏联的经济无论从质量还是结构模式以及对外贸易都已经病入膏肓的阶段,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在经济环境的恶化下走向失败,伴随着的是经济崩溃着的苏联的解体。
  一: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联的经济背景。
  勃列日涅夫遗留的经济问题和状况: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执政到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其间20年时间,只有勃列日涅夫执政的前五年,社会和国家取得一些发展。然而,这种发展是在“不断完善”现行体制的基础上取得的,并不意味着以往的老问题已被解决,经济效益仍旧不能令人满意,投资效益低下。1979年虽然提出完善经济机制的方针,要求经济机制面向质量和效益,为实现集约化服务,并规定了许多措施。但这些措施本身就是保守的而且大多没有实施。到了80年代中期新的经济战略不仅没有实现相反社会发展停滞。虽然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1971年3月,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四大上称:“苏联人以忘我的劳动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列宁在1918年曾把这种社会作为我国的未来而讨论过的。”[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四代表大会主要文件汇编》第59页 转引自 周新成 张旭《苏联演变的原因与教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77页 ]
  同时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苏联为了谋求全球的扩张和世界霸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军费开支相当大,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戈尔巴乔夫回忆说,他在当选总书记后才知道国家军国主义化的真正规模。原来军费开支占国家开支的40%而不是16%,军工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20%而非6%。[ 戈尔巴乔夫 《真相与告白》 王尊贤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160页 转自 索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版 13页]正是由于这些疯狂的军备给苏联经济带来了毁灭,一是过高的积累,直接影响苏联经济的发展,军备竞赛时不得不超额积累,影响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和发展的实力。二是使得苏联的经济结构重工业奇重。三是造成了轻工业产品和食品的长期短缺。
  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的经济思路
  安德罗波夫长期在基层工作,又在克格勃工作过,对于社会上和党的领导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及弊端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和体会。在1983年6月的中央全会上,安德罗波夫阐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生产力的深刻质变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完善不仅已经迫在眉睫,而且已经势在必行,不仅是我们的愿望,这是客观的需求,这种必要性我们既无法绕过,也无法回避。“[ 尼·雷日科夫 《大动荡的十年》 43页 转自谭索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版 23页]
  契尔年科和安德罗波夫一样,担任总书记时体力不支。并且他对经济方面了解不多,思想陈旧,但又想在某些方面树立“革新者”的形象,于是不得不依靠戈尔巴乔夫,方便了戈尔巴乔夫进行经济改革的尝试,从而开启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大门。
  二:苏联经济的弊端
  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下降。
  从苏联社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来看,20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为10%左右,60年代6%到7%,70年代上半期为6.4%,大大超过了日本以外的发达国家。而从1975年以后,经济发展速度为下降,社会总产值增长速度1976到1980平均速度为4.2%,1981到1985为3.6%,下降到历史最低点。其国民收入一直徘徊在相当于美国的65%左右,工业产值徘徊在75%,农业产值约为85%,工业劳动生产率为53%左右,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为20%左右,经济发展颓势给苏联带来严重后果,这种增长速度既不能保证顺利提高国内人民生活水平和加快技术改造,又不能保证苏联保住超级大国的地位。
  科技水平落后和劳动生产率低下 粗放型资源消耗浪费严重
  二战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开始了一场新的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不仅是所有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的综合国力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而苏联由于体制束缚,未能跟上步伐,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拉大。列如钢铁工业中生产效率高且节能的连续铸造技术,1986年苏联生产的粗钢中应用这一先进技术的只占14%,而引进这一技术的日本却在93%,美国占53%,联邦德国占85%。而苏联钢铁生产的损耗也相当严重,苏联粗钢生产30.2%损耗,美国为18.4%,联邦德国仅为9.4%,日本为5%,并且苏联生产一吨粗钢所用的能耗比日本多62%。[ 新华社1990年1月1日转发日本《呼声》月刊1989年12月号 东丽经营研究所顾问森本忠福《浪费大国苏联的技术力量》 转自谭索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版 151页
  ]
  苏联的粗放型经济资源浪费严重,严重制约了苏联经济的复苏,苏联的铁矿石是美国的七倍,但用这些矿石所冶炼的生铁只多出2倍,而用这些生铁所冶炼的钢只多1倍平均每一个单位的工业品所消耗的原料和能源是美国的1.1倍。而苏联工业企业的建设时间高达10年,美国仅为2年,往往企业还未建立,技术和商品便落后了。差距最大的是农业效率,苏联的肥料是美国的6.6倍,收割机是美国的15倍,但谷物却大量进口。[ 谭索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的毁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版 103页]
  (3) 致命的经济增长模式
  苏联经济形势的恶化,最主要的就是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它的经济模式体制不适应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不实现体制的转换,就不能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增长方式的转换。虽然勃列日涅夫时期,号召进行“集约化”,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但说得多做得少,想转而转不了。使得戈尔巴乔夫改革时的苏联经济仍是一个以粗放型经营为主的经济。
  苏联后期,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二是依靠扩建工厂,追加投资,增加原料燃料和劳动力而取得的,而靠集约化因素和提高效益只占三分之一。向集约化转变不力的直接后果,是社会上的劳动力来源紧张,原材料和燃料动力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资金来源短缺。粗放型经济占用了大量的社会劳动资源,由于设备老化陈旧,仅仅机器修理业所需要的劳动力就达600万人,每年维修费用为350亿卢布。全国的手工业劳动者达5000万之多,手工劳动占工业部门的三分之一,建筑业的二分之一,农业占四分之三,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就业人数高达1.15亿,95%的劳动力从事社会生产和学习,使得劳动力紧张[ 阿甘别吉阳 阿巴尔金《苏联经济与改革》 97页 东北财经出版社 转引自 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2版304页]。最为困难的是,苏联的人口增加开始下降,远远满足不了粗放型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为国民经济补充八百万至一千万劳动力,我们根本没有这种可能性。”
  由于集约化程度低,对资源的需求量极大,而原料开采已经到达最大值,开采成本上升迅速,连原料和燃料供应都开始不足,苏联经济已经进入自我矛盾的死胡同,经济依靠原料开采,而原料开采急需集约化和劳动力,苏联满足不了供应,经济便停滞,这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随着投资效益的下降,使得投资资本短缺,由于体制原因,投资战线拉得过长,摊子铺的过大,列如萨彦岭-舒申斯克水电站已建设20年,阿拔钦车辆制造联合公司的厂房闲置9年,边疆同时开工5000个项目。[ 《戈尔巴乔夫言论集》91页 人民出版社 1987版]
  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的经济危机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政策
  苏共中央四月全会标志戈尔巴乔夫提出改革方针的开始,经过一年的准备和酝酿,1986年2月到3月的苏共二十七大,戈尔巴乔夫在报告中提出“加速战略”方针的具体化,“加速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解决我们所有问题的关键。”[ 《戈尔巴乔夫言论集》296页 人民出版社1987版]可见戈尔巴乔夫注意到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加速战略的核心是速度,但是这种号召并无异于苏联畸形经济结构的改变——重轻工业的比例失调严重。并且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仍优先发展重工业。与此同时,还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善计划工作,改革管理机构,扩大企业自主,实行经济核算,加强经济刺激,农业体制改革,进行承包制的改革,通过《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国营企业法》。但是,经济体制的改革迈出的步子仍然不大,最根本的是,还未从建立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着眼,基本上还是沿用了老的计划体制,最多只是进行管理上的改革,新瓶装旧酒,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经济危机对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最后一击
  1980年代,平均每3吨粮食就有一吨是从进口而来,并且被迫签订粮食长期协议,保证每年从美国购粮最少900万吨,加拿大500万顿,阿根廷400万吨,中国150万吨。[ E.T.盖达尔 《帝国的消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版 130页]由于工业品不具竞争力,只靠出售黄金解决问题。
  1980年代,苏联政府拥有克服外贸中日益增长的困难的唯一手段——增加石油供应数量。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使得阿拉伯世界仇视苏联,以及全球石油产量的日益稳定,使得苏联石油开采增长速度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弥补不了对外贸易的缺口。1986年的国际市场上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开始下降。
  苏联的对外债务也在增长,到1988年,各社会主义国家所欠西方可自由兑换的货币的外债已高达2060亿美元,净债务则增至1541亿美元。[ E.T.盖达尔 《帝国的消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版 166页]财政危机已经到了无法改正的地步,1990年为偿付债务和利息几乎耗尽了所有的出口的原料的进款。同时,货币危机在全国蔓延,欠国外各大银行巨额外债,使得苏联的信贷风险已经被定为高于正常水准。由于巨额外债,使得其变为了一种政治信贷,外国势力可以借此进行政治要挟,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可见,戈尔巴乔夫改革时代的经济问题重重,相当复杂。甚至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改革未解决基本问题,失败在所难免,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版主点错了发错版块了,不好意思给转转吧



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联的黄金储备就只有美国的百分之3,就凭这实力,怎么和美帝争霸????
恰恰是苏联一开始拒绝市场经济,操纵国家经济的是一群根本就不懂经济的人,才有了后来的悲剧,现在还坚持苏联模式的是朝鲜和古巴,这俩哥们有多穷不用我说了吧??
朝鲜和韩国恰好分为两半,成为实验田,一个计划经济一个市场经济,现在的差距还用我说吗???韩国有三星,现代,起亚,LG,朝鲜有什么????别说弹道导弹和核武器,韩国包括日本是因为和美国有安保条约,美国为他们提供核保护伞,所以才不造核武器,否则早就出来了。

还有东德和西德,也是试验田,西德有宝马,奔驰,奥迪,大众,保时捷,东德呢?????

戈尔巴乔夫扮演的只是类似明朝崇祯和清朝溥仪的脚色,国家是亡于他的手里,但是是气数已尽。

版主点错了发错版块了,不好意思给转转吧



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联的黄金储备就只有美国的百分之3,就凭这实力,怎么和美帝争霸????
恰恰是苏联一开始拒绝市场经济,操纵国家经济的是一群根本就不懂经济的人,才有了后来的悲剧,现在还坚持苏联模式的是朝鲜和古巴,这俩哥们有多穷不用我说了吧??
朝鲜和韩国恰好分为两半,成为实验田,一个计划经济一个市场经济,现在的差距还用我说吗???韩国有三星,现代,起亚,LG,朝鲜有什么????别说弹道导弹和核武器,韩国包括日本是因为和美国有安保条约,美国为他们提供核保护伞,所以才不造核武器,否则早就出来了。

还有东德和西德,也是试验田,西德有宝马,奔驰,奥迪,大众,保时捷,东德呢?????

戈尔巴乔夫扮演的只是类似明朝崇祯和清朝溥仪的脚色,国家是亡于他的手里,但是是气数已尽。
积重难返,这四个字就够了。不过这帖子发这不太合适吧。
那么大一个国家解体,肯定不是一个人的责任,不过就是责任大小的区别而已。
肯定不是戈尔巴乔夫一人之责啊!
80年代后期,苏联碰到很多困难和矛盾,苏联人民只不过想寻找改革,苏共下台其它政党上台看看有没有什么改观。但是改革变成了变革了,改朝换代了,从此一落千丈。希望中国别走到这个困境,也别走上这条道路!
冰冻三尺 并非一日之寒   这事情是一个综合的结果  兔子的警示
全部责任当然不能都推给地图头——但这货是大堤上的蚁穴啊!


戈尔巴乔夫并不愿意苏联解体,但他的做法,加速了解体的进程,事后再看,戈尔巴乔夫还是很明智的,没有过多的用暴力强/*行/*维持下去,大大减少了百姓的伤亡,减少了整体损失,没有造成人道灾难。

亡国之君,戈尔巴乔夫不得不做替罪羊而已。。。

戈尔巴乔夫并不愿意苏联解体,但他的做法,加速了解体的进程,事后再看,戈尔巴乔夫还是很明智的,没有过多的用暴力强/*行/*维持下去,大大减少了百姓的伤亡,减少了整体损失,没有造成人道灾难。

亡国之君,戈尔巴乔夫不得不做替罪羊而已。。。
苏联哪是超级大国----你见过靠进口粮食来填饱肚子皮的超级大国?!这是一个苏联领导人的原话。
常有人说,美苏争霸是双方都在严重消耗,只是苏联短一口气先倒了而已。再挺挺就赢了。

然而当年的现实是:美国的贫穷阶层苦于肥胖问题,另一方面,苏联要从美国进口粮食度荒年。

冷战怎么可能有别的结果?
叶利钦也是出了不少力的。
1990年初苏联经济还在正增长,后期是人为打压导致的衰退。根本不存在什么国家维持不下去一说。如果苏联这个富足状态都国将不国,那么中国在1960年的时候岂不是都已经崩溃一万遍了?
能把人送上太空,七十年间以大得多的土地面积和多得多的人口数量,粮食产量却始终没有超过帝俄时代的水平。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来说粮食安全绝对应该是排第一位的,绝不能寄希望于国际市场。
让老百姓参与改革却拒绝让老百姓分享改革成果。这种苗头在当代中国已经开始出现,国家赚的盆满钵满,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却没有什么提高,反而条条框框越来越多。
温斯顿 发表于 2015-7-10 18:42
常有人说,美苏争霸是双方都在严重消耗,只是苏联短一口气先倒了而已。再挺挺就赢了。

然而当年的现实是 ...
北鼻,你的视角根本是错误的。US根本就不是原住民国家,而是侵占北美印地安领土的海外欧裔昂格鲁殖民流亡政权;而毛子是个欧亚原住民国家。一取得土地资源的方式不同,二所占据的地盘的地理位置更加不同,尤其是第二点更加突出。也许你该拿没有海外殖民领地做支柱的那些欧洲本土国家联合起来去和苏俄,在军事和经济发展上面做比较。



anogamgt 发表于 2015-7-10 19:38
北鼻,你的视角根本是错误的。US根本就不是原住民国家,而是侵占北美印地安领土的海外欧裔昂格鲁殖民流亡 ...

北鼻,你连门都没摸着。谁告诉你冷战必须在历史背景、自然禀赋势均力敌的对手之间展开?

你要叫停喊裁判仲裁吗?可爱的北鼻呀,那不叫冷战,叫运动会
天才陌路 发表于 2015-7-10 16:28
那么大一个国家解体,肯定不是一个人的责任,不过就是责任大小的区别而已。
如果真的是某个人就可以让一个国家解体,那还是证明这个国家的制度不完善,弯弯想要独立,藏藏和疆僵也想独立,但是中国不答应。
seaer06 发表于 2015-7-10 16:58
80年代后期,苏联碰到很多困难和矛盾,苏联人民只不过想寻找改革,苏共下台其它政党上台看看有没有什么改观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卷发千金 发表于 2015-7-10 17:30
冰冻三尺 并非一日之寒   这事情是一个综合的结果  兔子的警示
中国人说的气数
vemeer 发表于 2015-7-10 17:32
全部责任当然不能都推给地图头——但这货是大堤上的蚁穴啊!
如果真的是某个人就可以让一个国家解体,那只能证明这个国家的制度不完善,独裁真的不好。
teenage3dream 发表于 2015-7-10 18:05
戈尔巴乔夫并不愿意苏联解体,但他的做法,加速了解体的进程,事后再看,戈尔巴乔夫还是很明智的,没有过多 ...
我觉得他和崇祯挺像的,都不是隋炀帝,纣王那样荒淫无道,本来一片好心想要拯救这个国家,结果是适得其反,其实当时任何一个人也无法阻止苏联解体,因为众人已经离心离德,众叛亲离
鱼缸养龙 发表于 2015-7-10 18:09
苏联哪是超级大国----你见过靠进口粮食来填饱肚子皮的超级大国?!这是一个苏联领导人的原话。
我还是那句话,打个比方,美国人一个月工资1万美元,花5千美元军备竞赛,剩下5千美元吃喝玩乐,而苏联人月薪6千美元,也花5千美元军备竞赛,结果剩下1千美元仅够温饱,最后甚至连温饱都不够
温斯顿 发表于 2015-7-10 18:42
常有人说,美苏争霸是双方都在严重消耗,只是苏联短一口气先倒了而已。再挺挺就赢了。

然而当年的现实是 ...
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就在感叹,美国可真富啊
我有知识我自豪 发表于 2015-7-10 19:00
叶利钦也是出了不少力的。
叶利钦是个小人,如汪精卫,石敬瑭
养猫专家 发表于 2015-7-10 19:07
1990年初苏联经济还在正增长,后期是人为打压导致的衰退。根本不存在什么国家维持不下去一说。如果苏联这个 ...
你仔细看过文章吗???别异想天开,你的数据出自哪里??
荆深特快 发表于 2015-7-10 19:36
能把人送上太空,七十年间以大得多的土地面积和多得多的人口数量,粮食产量却始终没有超过帝俄时代的水平。 ...
真的是警钟长鸣
anogamgt 发表于 2015-7-10 19:38
北鼻,你的视角根本是错误的。US根本就不是原住民国家,而是侵占北美印地安领土的海外欧裔昂格鲁殖民流亡 ...
毛子是个欧亚原住民国家???乌拉尔山以东都是抢的,我们的海参宛,我们的库页岛,我们的江东64屯,毛子抢中国领土最多!!!
帝国醒龙 发表于 2015-7-10 20:05
叶利钦是个小人,如汪精卫,石敬瑭
但他选了一个很不错的继承人。

帝国醒龙 发表于 2015-7-10 20:01
我觉得他和崇祯挺像的,都不是隋炀帝,纣王那样荒淫无道,本来一片好心想要拯救这个国家,结果是适得其反 ...


如果非要找一个罪人来担责,我觉得,叶利钦比戈尔巴乔夫的罪过大多了,戈尔巴乔夫起码还是个统一派,叶利钦就是坚决要分家了。

另外,苏联解体,也不能只从苏联国内找原因,苏联的国外负担太重了,整个华约国家,全是苏联的包袱,没有一个能给苏联分担经济负担的,总有一天,苏联是背不起的。而美帝,带着一大群兄弟一起发了财,大家一起出钱共建北约,众兄弟可以长期持续地分担美帝的压力。

一个持续的对外输血,一个可以自己造血、回血,就象2个大家族,1个家族只有1个家长有出息,家人1个人赚钱养着整个家庭,其他人天天吃喝玩乐;另1个家族家长、兄弟姐妹大都有出息,个个能赚钱,起码能养活自己,少有寄生虫。所以,仗还没打,2大阵营胜负已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帝国醒龙 发表于 2015-7-10 20:01
我觉得他和崇祯挺像的,都不是隋炀帝,纣王那样荒淫无道,本来一片好心想要拯救这个国家,结果是适得其反 ...


如果非要找一个罪人来担责,我觉得,叶利钦比戈尔巴乔夫的罪过大多了,戈尔巴乔夫起码还是个统一派,叶利钦就是坚决要分家了。

另外,苏联解体,也不能只从苏联国内找原因,苏联的国外负担太重了,整个华约国家,全是苏联的包袱,没有一个能给苏联分担经济负担的,总有一天,苏联是背不起的。而美帝,带着一大群兄弟一起发了财,大家一起出钱共建北约,众兄弟可以长期持续地分担美帝的压力。

一个持续的对外输血,一个可以自己造血、回血,就象2个大家族,1个家族只有1个家长有出息,家人1个人赚钱养着整个家庭,其他人天天吃喝玩乐;另1个家族家长、兄弟姐妹大都有出息,个个能赚钱,起码能养活自己,少有寄生虫。所以,仗还没打,2大阵营胜负已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全国的手工业劳动者达5000万之多”苏联有多少人口?劳动力总共多少人?5000万是什么概念?
转发资料前仔细推敲一下是否合理。、

温斯顿 发表于 2015-7-10 19:52
北鼻,你连门都没摸着。谁告诉你冷战必须在历史背景、自然禀赋势均力敌的对手之间展开?

你要叫停喊 ...
北鼻,门都没摸着的是你。你拿(在16世纪-20世纪建立起来的地理优越土地肥沃的广大海外殖民领地,并且在18世纪开启现代工业革命的昂格鲁政权体),去和(20世纪末刚刚才开始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的欧亚原住民国家) 做对比,那前提的根本不同。没有可以比较的基础。
你要说输赢,那么在15、16世纪,昂格鲁等西欧人参与开发非欧洲的海外殖民地的这时候;而毛子还只是从17世纪才开始尝试在欧亚本土开拓土地,尚且在现代工业上的步伐遥遥落后,就已经决定了输赢了。
anogamgt 发表于 2015-7-10 19:38
北鼻,你的视角根本是错误的。US根本就不是原住民国家,而是侵占北美印地安领土的海外欧裔昂格鲁殖民流亡 ...
      滑天下之大稽,俄罗斯这个国家起家也不过是东欧内陆小国基辅罗斯,一步步侵略吞并才达到今日地跨欧亚,国土面积世界第一,其中中国也“贡献了”好些个土地,而很多蒙古帝国的“残余物”则完全把自己贡献出去了,还欧亚原住民,美国佬靠侵略殖民,俄国佬亦是如此。
chenqin 发表于 2015-7-10 20:11
但他选了一个很不错的继承人。
难说,普京太独裁,独裁有百害而无一利,华盛顿功成身退,确保美国的制度,三权分立,司法独立,无人可以政变。
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杰思汗,朱元璋等自己在世时雄才大略,说一不二,但是自己死后,连继承人都被替换,是为个人爽了,国家的制度坏了,所以有政变,独裁者自己可以说一不二,那么继任者或者是篡位者照样可以,开国皇帝能把车开上遛光大道,继任者或者是篡位者就可以把车开进沟里,因为独裁者没人可以约束。
帝国醒龙 发表于 2015-7-10 20:08
毛子是个欧亚原住民国家???乌拉尔山以东都是抢的,我们的海参宛,我们的库页岛,我们的江东64屯,毛子 ...
毛子当然是欧亚原住民国家了。你说的“毛子抢”,说白了是反抢,抢夺的是蒙古女真这些中原以北东亚游牧民族的土地。是匈奴、蒙古等等游牧民族抢毛子领地数百年后的“反向抢夺”。别忘了,蒙古大汗统治俄毛的公国300年,你要怪,就去怪蒙古人去。
而,你说的海参宛、库页岛、和所谓的江东64屯都是女真满人的土地,要是没有女真族抢中原广大汉人领土,也轮不到你说“我们”,也轮不到你说“中国领土”。
帝国醒龙 发表于 2015-7-10 20:06
你仔细看过文章吗???别异想天开,你的数据出自哪里??
数据都是公开的,可以查到。
quweiping 发表于 2015-7-10 20:14
“全国的手工业劳动者达5000万之多”苏联有多少人口?劳动力总共多少人?5000万是什么概念?
转发 ...
苏联后期,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二是依靠扩建工厂,追加投资,增加原料燃料和劳动力而取得的,而靠集约化因素和提高效益只占三分之一。向集约化转变不力的直接后果,是社会上的劳动力来源紧张,原材料和燃料动力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资金来源短缺。粗放型经济占用了大量的社会劳动资源,由于设备老化陈旧,仅仅机器修理业所需要的劳动力就达600万人,每年维修费用为350亿卢布。全国的手工业劳动者达5000万之多,手工劳动占工业部门的三分之一,建筑业的二分之一,农业占四分之三,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就业人数高达1.15亿,95%的劳动力从事社会生产和学习,使得劳动力紧张[ 阿甘别吉阳 阿巴尔金《苏联经济与改革》 97页 东北财经出版社 转引自 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2版304页]


人家有资料来源,你查过资料吗?靠眼神就可以判断?
围观,
quweiping 发表于 2015-7-10 20:14
“全国的手工业劳动者达5000万之多”苏联有多少人口?劳动力总共多少人?5000万是什么概念?
转发 ...
有什么奇怪,今天中国的工业劳动者达亿之多
teenage3dream 发表于 2015-7-10 20:12
如果非要找一个罪人来担责,我觉得,叶利钦比戈尔巴乔夫的罪过大多了,戈尔巴乔夫起码还是个统一派,叶 ...
戈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的想法是实现北欧式的高福利国家,没钱所以失败了;而叶是个现实主义者,用分解苏联和休克疗法稳定了俄罗斯自身,只是这次伤痛太大了,他也希望俄罗斯能重新强大,所以选择了普京作为其继承人。

而苏联为什么会找一帮穷兄弟呢?一个是因为本来自己的实力就不强,另一个原因就是俄罗斯从接受东正教以来就一直有着的救世主心态,相比而言小白兔对外政策,特别是这三十年来,现实的多。

chenqin 发表于 2015-7-10 20:30
戈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的想法是实现北欧式的高福利国家,没钱所以失败了;而叶是个现实主义者,用分解苏联 ...


从没听说过戈要搞什么北欧式的高福利国家,(传说中的共产主义,是不是北欧那个样子?我不知道。。。)不过,前苏联的福利一直很好,比某国好太多了。。。

至于苏联为什么找穷兄弟?富国,谁愿意跟着苏联啊。。。

你以为苏联是怎么当上穷兄弟的“救世主”的?谁不服,打!杀!比如波兰、捷克,救这就是你眼中的“救世主”啊。。。这个“救世主”,救了某国100+万平方公里土地?.

PS,你还是别再编了,再编下去,就要“大东亚共荣”了吧。。。
chenqin 发表于 2015-7-10 20:30
戈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的想法是实现北欧式的高福利国家,没钱所以失败了;而叶是个现实主义者,用分解苏联 ...


从没听说过戈要搞什么北欧式的高福利国家,(传说中的共产主义,是不是北欧那个样子?我不知道。。。)不过,前苏联的福利一直很好,比某国好太多了。。。

至于苏联为什么找穷兄弟?富国,谁愿意跟着苏联啊。。。

你以为苏联是怎么当上穷兄弟的“救世主”的?谁不服,打!杀!比如波兰、捷克,救这就是你眼中的“救世主”啊。。。这个“救世主”,救了某国100+万平方公里土地?.

PS,你还是别再编了,再编下去,就要“大东亚共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