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假如没有伊拉克战争 中俄照样会强势崛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8:11:03
2015-07-10 08:18: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董磊
核心提示:中国崛起和俄罗斯日益好斗更多的是由于地缘政治因素而与伊拉克战争没有什么确定联系。
参考消息网7月10日报道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6月28日发表题为《终极假设:美国从未攻打伊拉克的世界》的文章,编译如下:
玩过《文明》游戏的人都知道在对外国展开冒险而愚蠢的进攻前先要存档。就2003年攻打伊拉克而言,刚过了几个月就能清清楚楚地看出:这场战争的进展出乎规划者的预料。同和解未果、政府倒台、官员不力的灾难相比,找不到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不值得一提。
假如我们在攻打伊拉克之前曾“保存游戏”会怎样?美国如今会有哪些可供选择的战略方案?
也许该保留萨达姆政权
2003年,我们曾说“双重遏制”政策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美国该怎么对付2个彼此相邻的敌对国家呢?如今我们当中的智者认识到,“双重遏制”在很大程度上既是难题也是解决办法。萨达姆·侯赛因政权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敌视意味着他们谁也不能在海湾地区获得高高在上的影响力。
伊拉克战争之后,“双重遏制”变成了“空壳管理”,因为伊拉克已经不再是一支重要的战略力量,伊朗在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影响力日盛。美国不必再担心萨达姆·侯赛因,却被迫花费军事和政治精力,一边维系摇摇欲坠的巴格达政府,一边还要抵御伊朗在该地区的势力。
伊拉克战争对“阿拉伯之春”的影响更难说清。战争的规划者原本希望一个民主的伊拉克的建立会在整个地区激发反独裁浪潮,尽管也希望美国的庇护对象(包括埃及、沙特阿拉伯和海湾国家)能幸免。类似事情的确在2011年发生了,但此时该地区大多数人已经断定攻打伊拉克行动将惨遭失败。
事实上,“阿拉伯之春”的成果充其量是有限的。突尼斯是最明显的成功例子,而利比亚陷入混乱,埃及的独裁专制力量东山再起,叙利亚变成了暴力与暴行无休无止之地。在伊拉克,2003年攻打伊拉克行动的遗留影响是伊拉克新政府难当大任,美国始终充当着伊拉克的空军,始终在千方百计训练出可靠的伊拉克陆军力量。
双重遏制从长远来看是可行的吗?美国自2003以来付出的人命和财富远远超过了它在1991至2003年间的付出,因此从纯粹的军事和经济角度来看,答案显然是“可行”。虽然双重遏制会让萨达姆·侯赛因政权继续掌权,但它也会避免伊拉克过去12年间几场内战中最惨烈的那一场。
中俄得益于伊拉克战争?
俄罗斯和中国是否利用了美国攻打伊拉克之机推进他们的利益?这个问题需要紧接着问一句,“假如美国避免了伊拉克泥潭的话,俄中两国的行为会有何变化?”答案估计是“没多大变化”。
伊拉克战役无疑让美国殚精竭虑,但无论如何,美国对一场涉及俄罗斯或中国的战役进行干预的可能性几近于零。美国唯一原本有可能参与的重大冲突是2008年的南奥塞梯战争。格鲁吉亚方面迫切谋求美国出面干预,但布什政府英明地将其支持局限于口头上。
中国崛起和俄罗斯日益好斗更多的是由于地缘政治因素,而与伊拉克战争没什么必然联系。我们最多能发现美国攻打伊拉克之后油价上涨与俄罗斯政府实力增强有一定关系。(中国没有从油价上涨中受益,不过,2003年以后的油价上涨与中印两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至少不亚于它与美国决定攻打伊拉克的关系。)
美国攻打伊拉克无疑让俄罗斯和中国的软实力受益匪浅。对于美国批评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所作所为,莫斯科经常提起2003年攻打伊拉克的行动,尽管它也提及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和2011年对利比亚的干预。北京时常质疑美国在南海以海上管理为借口,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对美国攻打伊拉克行动的不满情绪挥之不去。但这种软实力提升的长远影响尚不明朗。
美国在阿富汗始乱终弃
攻打伊拉克行动从2个方面对阿富汗产生影响。首先,在塔利班显然正节节败退之际,美国政府从阿富汗撤走了军事资源。其次,它削弱了阿富汗战争的合理性,使之看起来只是好几场攻打穆斯林国家的行动之一,而非一次旨在摧毁一个恐怖政权的必要行动。
声称在上个10年的中期若给予阿富汗更多重视就会彻底打垮塔利班并结束战争的说法有点离谱。塔利班幸存下来的根源错综复杂,难以斩除,远非美国撤军那么简单。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证明给予更多关注不会使阿富汗的安全状态至少稍好一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对阿富汗的坚定承诺(因伊拉克战争而变得不可能)原本会限制其邻国在该地区制造是非的程度。
民众厌战情绪空前高涨
伊拉克战争的最大影响、最持久的限制或许在于这场冲突对美国军队造成影响并改变了美国人对动武的态度。
就前者而言,伊拉克战争无疑使五角大楼的先进武器系统研发工作减缓。例如,若没有伊拉克战争,美国也许会有更多的F-22。美国海军也许有望增添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陆军的“未来作战系统”也许不会不光彩地夭折。除具体平台以外,国防部也许原本可以利用21世纪谋求多种“破坏性”技术,从而比如今更领先于俄罗斯和中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将谋求此类技术列为重点,至少在伊拉克问题扰乱他的计划之前是这样。
但现有技术极少主宰战略决策。额外的F-22“猛禽”战斗机和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可增强美国的行动自由,但恐怕改变不了东亚的力量结构改变趋势。同样地,“未来作战系统”也不能给予美国更多可供选择的政治方案来阻止俄罗斯侵蚀乌克兰。而且,若认为假如当初布什政府决定不干预伊拉克局势,相关资金和精力就毫无疑问会转而投入研发工作,那也是错误的。
此外,伊拉克战争(以及阿富汗冲突)确实推动了某些技术进步。伊拉克战争暴露出陆军和空军对未来战争的看法有严重问题,由此带来的技术和理论创新提高了美军的作战能力。
更显著的国内变化也许在于公众对待战争的态度。冷战结束15年后,美国公众变得比在越战时代更能容忍动武。但伊拉克战争大大改变了这种状况,如今,几乎没有哪位总统候选人支持对“伊斯兰国”展开哪怕是有限的地面战争。
奥巴马总统在2008年民主党初选中获胜是因为他反对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不管人们对无人机战争采取什么态度,奥巴马政府所主张的政策显然远不如历届前任那么有干预主义色彩。这种倾向似乎与公众和精英阶层关于动武的观点一致。
这种不情愿的态度是否限制了美国的战略选择余地?尽管不愿动武,但美国帮助法国、英国和利比亚反叛力量在2011年推翻了卡扎菲政权。美国一直在中东地区使用无人机和特种部队与“基地”组织战斗。不过,不愿动武的态度在奥巴马政府对叙利亚冲突的反应中肯定起了一定作用,这场冲突已经肆虐了4年,而美国的干预微乎其微。
结语
大国有资本去犯代价高昂的错误。美国在越南耗费的大量人力物力丝毫未影响冷战的进程,苏联经济和社会自取灭亡。在帝国时代,英国、法国和俄国常犯可怕的战略错误,这些错误在当时看起来是灾难性的,却对整体战略格局毫无影响。
攻打伊拉克的持久代价在于数以千计的美国死难者和几十万伊拉克死难者。战争造成的技术亏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渐渐填平,战争并未导致美国“错失”任何重要技术机遇而只是推迟了这种机遇。最大的变化可能在于美国公众重新变得不愿干预外国事务,这种不情愿态度曾在苏联解体后减退,但如今却再度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假如这种不情愿的态度限制了美国去犯下弥天大错,那么,伊拉克战争就还是有可取之处的。(编译/何金娥)

http://www.cankaoxiaoxi.com/mil/20150710/846044.shtml2015-07-10 08:18: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董磊
核心提示:中国崛起和俄罗斯日益好斗更多的是由于地缘政治因素而与伊拉克战争没有什么确定联系。
参考消息网7月10日报道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6月28日发表题为《终极假设:美国从未攻打伊拉克的世界》的文章,编译如下:
玩过《文明》游戏的人都知道在对外国展开冒险而愚蠢的进攻前先要存档。就2003年攻打伊拉克而言,刚过了几个月就能清清楚楚地看出:这场战争的进展出乎规划者的预料。同和解未果、政府倒台、官员不力的灾难相比,找不到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不值得一提。
假如我们在攻打伊拉克之前曾“保存游戏”会怎样?美国如今会有哪些可供选择的战略方案?
也许该保留萨达姆政权
2003年,我们曾说“双重遏制”政策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美国该怎么对付2个彼此相邻的敌对国家呢?如今我们当中的智者认识到,“双重遏制”在很大程度上既是难题也是解决办法。萨达姆·侯赛因政权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敌视意味着他们谁也不能在海湾地区获得高高在上的影响力。
伊拉克战争之后,“双重遏制”变成了“空壳管理”,因为伊拉克已经不再是一支重要的战略力量,伊朗在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影响力日盛。美国不必再担心萨达姆·侯赛因,却被迫花费军事和政治精力,一边维系摇摇欲坠的巴格达政府,一边还要抵御伊朗在该地区的势力。
伊拉克战争对“阿拉伯之春”的影响更难说清。战争的规划者原本希望一个民主的伊拉克的建立会在整个地区激发反独裁浪潮,尽管也希望美国的庇护对象(包括埃及、沙特阿拉伯和海湾国家)能幸免。类似事情的确在2011年发生了,但此时该地区大多数人已经断定攻打伊拉克行动将惨遭失败。
事实上,“阿拉伯之春”的成果充其量是有限的。突尼斯是最明显的成功例子,而利比亚陷入混乱,埃及的独裁专制力量东山再起,叙利亚变成了暴力与暴行无休无止之地。在伊拉克,2003年攻打伊拉克行动的遗留影响是伊拉克新政府难当大任,美国始终充当着伊拉克的空军,始终在千方百计训练出可靠的伊拉克陆军力量。
双重遏制从长远来看是可行的吗?美国自2003以来付出的人命和财富远远超过了它在1991至2003年间的付出,因此从纯粹的军事和经济角度来看,答案显然是“可行”。虽然双重遏制会让萨达姆·侯赛因政权继续掌权,但它也会避免伊拉克过去12年间几场内战中最惨烈的那一场。
中俄得益于伊拉克战争?
俄罗斯和中国是否利用了美国攻打伊拉克之机推进他们的利益?这个问题需要紧接着问一句,“假如美国避免了伊拉克泥潭的话,俄中两国的行为会有何变化?”答案估计是“没多大变化”。
伊拉克战役无疑让美国殚精竭虑,但无论如何,美国对一场涉及俄罗斯或中国的战役进行干预的可能性几近于零。美国唯一原本有可能参与的重大冲突是2008年的南奥塞梯战争。格鲁吉亚方面迫切谋求美国出面干预,但布什政府英明地将其支持局限于口头上。
中国崛起和俄罗斯日益好斗更多的是由于地缘政治因素,而与伊拉克战争没什么必然联系。我们最多能发现美国攻打伊拉克之后油价上涨与俄罗斯政府实力增强有一定关系。(中国没有从油价上涨中受益,不过,2003年以后的油价上涨与中印两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至少不亚于它与美国决定攻打伊拉克的关系。)
美国攻打伊拉克无疑让俄罗斯和中国的软实力受益匪浅。对于美国批评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所作所为,莫斯科经常提起2003年攻打伊拉克的行动,尽管它也提及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和2011年对利比亚的干预。北京时常质疑美国在南海以海上管理为借口,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对美国攻打伊拉克行动的不满情绪挥之不去。但这种软实力提升的长远影响尚不明朗。
美国在阿富汗始乱终弃
攻打伊拉克行动从2个方面对阿富汗产生影响。首先,在塔利班显然正节节败退之际,美国政府从阿富汗撤走了军事资源。其次,它削弱了阿富汗战争的合理性,使之看起来只是好几场攻打穆斯林国家的行动之一,而非一次旨在摧毁一个恐怖政权的必要行动。
声称在上个10年的中期若给予阿富汗更多重视就会彻底打垮塔利班并结束战争的说法有点离谱。塔利班幸存下来的根源错综复杂,难以斩除,远非美国撤军那么简单。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证明给予更多关注不会使阿富汗的安全状态至少稍好一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对阿富汗的坚定承诺(因伊拉克战争而变得不可能)原本会限制其邻国在该地区制造是非的程度。
民众厌战情绪空前高涨
伊拉克战争的最大影响、最持久的限制或许在于这场冲突对美国军队造成影响并改变了美国人对动武的态度。
就前者而言,伊拉克战争无疑使五角大楼的先进武器系统研发工作减缓。例如,若没有伊拉克战争,美国也许会有更多的F-22。美国海军也许有望增添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陆军的“未来作战系统”也许不会不光彩地夭折。除具体平台以外,国防部也许原本可以利用21世纪谋求多种“破坏性”技术,从而比如今更领先于俄罗斯和中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将谋求此类技术列为重点,至少在伊拉克问题扰乱他的计划之前是这样。
但现有技术极少主宰战略决策。额外的F-22“猛禽”战斗机和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可增强美国的行动自由,但恐怕改变不了东亚的力量结构改变趋势。同样地,“未来作战系统”也不能给予美国更多可供选择的政治方案来阻止俄罗斯侵蚀乌克兰。而且,若认为假如当初布什政府决定不干预伊拉克局势,相关资金和精力就毫无疑问会转而投入研发工作,那也是错误的。
此外,伊拉克战争(以及阿富汗冲突)确实推动了某些技术进步。伊拉克战争暴露出陆军和空军对未来战争的看法有严重问题,由此带来的技术和理论创新提高了美军的作战能力。
更显著的国内变化也许在于公众对待战争的态度。冷战结束15年后,美国公众变得比在越战时代更能容忍动武。但伊拉克战争大大改变了这种状况,如今,几乎没有哪位总统候选人支持对“伊斯兰国”展开哪怕是有限的地面战争。
奥巴马总统在2008年民主党初选中获胜是因为他反对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不管人们对无人机战争采取什么态度,奥巴马政府所主张的政策显然远不如历届前任那么有干预主义色彩。这种倾向似乎与公众和精英阶层关于动武的观点一致。
这种不情愿的态度是否限制了美国的战略选择余地?尽管不愿动武,但美国帮助法国、英国和利比亚反叛力量在2011年推翻了卡扎菲政权。美国一直在中东地区使用无人机和特种部队与“基地”组织战斗。不过,不愿动武的态度在奥巴马政府对叙利亚冲突的反应中肯定起了一定作用,这场冲突已经肆虐了4年,而美国的干预微乎其微。
结语
大国有资本去犯代价高昂的错误。美国在越南耗费的大量人力物力丝毫未影响冷战的进程,苏联经济和社会自取灭亡。在帝国时代,英国、法国和俄国常犯可怕的战略错误,这些错误在当时看起来是灾难性的,却对整体战略格局毫无影响。
攻打伊拉克的持久代价在于数以千计的美国死难者和几十万伊拉克死难者。战争造成的技术亏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渐渐填平,战争并未导致美国“错失”任何重要技术机遇而只是推迟了这种机遇。最大的变化可能在于美国公众重新变得不愿干预外国事务,这种不情愿态度曾在苏联解体后减退,但如今却再度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假如这种不情愿的态度限制了美国去犯下弥天大错,那么,伊拉克战争就还是有可取之处的。(编译/何金娥)

http://www.cankaoxiaoxi.com/mil/20150710/8460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