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夏朝确实不存在,是周朝人伪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8 17:36:35


有人說司馬遷的史記上詳細紀錄了夏的世系,因為司馬遷寫的商已經被考古證實,所以夏是真的
那照這個邏輯,黃帝的世系司馬遷寫的也很詳細,所以也是真的了?

事實上,司馬遷開始寫史記時離夏滅亡差不多已經快1400年,差不多就等於現在的人才開始寫
唐的史書一樣,哪有什麼可信度??

中國最早紀錄夏的是尚書,尚書是偽書早就是學界公論,爭論的焦點只是在偽到什麼程度,就算是真的
離夏滅亡也快1000年,差不多相當於現代人才開始寫元宋的歷史,你覺得這有什麼可信度??

大概就是把一些真真假假的傳說混一起寫出來而已,講難聽的,連寫的人自己都不曉得是真的還是假的

且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关系,中国的史书除了秦的以外通通烧光光,满多书都是西汉再想办法找出来,

在官方重赏下,伪造的假史书层出不穷;从汉朝就吵到现在,所以现在看到的前秦书籍,第一个问题就是

这书到底是不是後人伪造的,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能够参考的史书其实就是那几本可信度很低的造假史书;


有人会拿西方学者不相信商的存在,但因为发现殷墟证明了商的存在当例子去推论夏朝的存在,事实上正是因为殷墟的发现提供了大量的反证,证明了夏朝根本不存在,所以让国际学者都不承认夏的存在;因為證據實在太強烈了,所以連中國稍微有點學術良知的考古學者都也認為夏不存在

1:最致命的打击是一直到商朝,连夏这个字都根本还没发明,事实上是到西周早期都还没发明,是到西周晚期和春秋早期才出现的,一个国家怎麼可能用根本还没发明的字来当自己国家的名字,这个是史家判断文物真假的一个根本依据之一,你要是看到一本宣称是宋本书上面却冒出一个叫汤姆还是玛莉的人这保证这书绝对是假的,因为汤姆还是玛莉都是清末洋人东来後的产物,宋人绝对不可能有人取汤姆玛莉这种名字的这和你不可能替自己儿子取个几百年后才发明的字当名字是一样的道理,有人会问,那商人怎麼过的夏天??很简单,商人的季节只有春和秋,根本没有夏和冬,这也就是鲁国的史书会叫"春秋"而不叫"春夏秋冬"的原因

2:商朝出土的几万片甲骨文和所有青铜器上面通通没有任何有关夏朝的记载,有人又辩解甲骨文是卜用的不是历史所以不会纪录以前的历史,说这句话一定没看过甲骨文,甲骨文里面一大堆对商汤功绩的吹嘘,连打东夷都有偏偏就是没有最重要的推翻夏朝。如果真的有夏这是完全不可思议的,好比几千年后的考古学家,挖到一大堆歌诵毛 的文件,却没有一件提到毛 推翻 建立 国这个最大的功劳,你想可能吗??

3:甲骨文描述的商朝也和传统史书说的商朝相差很远;司马迁写商人本来是夏的臣子
  一直到商汤才推翻夏桀建立商朝,甲骨文里商从来没当过夏的臣子,商王也很早就称
  王,比方说出名的王亥,前面的王就是国王的意思,他一直就是商朝的王,不是史记
  说的夏少康的臣子

4:再来就是商之前并不是什麼都没有发现,事实上挖到不少相当於夏朝时间的遗址,最出名的就是二里头,二里头可分四期,前两期相当於夏的时期,很明显是新石器末期的遗址,还是部落时期,根本不是司马迁所写的已经高度组织化的国家型态,所以也绝对不会是所谓的夏朝。后两期就很明显是商文化,本来应该
夹在中间的夏朝根本消失掉不见,中国当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不顾自己挖出来的东西,是把一个连续的考古遗址切成两半,把前两期和很远处根本不相关的遗址接起来,硬是凑出夏朝,.引起世界汉学界的痛骂

夏朝是周人伪造出来是国际学界公认的,为什麼周朝要伪造夏朝出来??


看尚书就清楚,在尚书的周书理,夏第一次出现是在

泰誓第二,

"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国。天乃佑命成汤,降黜夏命。"

就是给周伐商找理由,你商朝也是靠推翻夏朝来的,我周人当然可以如法泡制 ;在周人记载的夏,本身是没有什麽独立人格

存在,都是给当周推翻商时才会提出来,史记也是如此,夏本记的夏朝只干了5件事

1:禹的事迹,2禹传子启後有扈氏不服.启伐有扈氏3 太康失国,4中康征沉湎於酒的羲和;5夏桀无道

其他就没了,实在很难想像,中国开国的朝代,持续了500年的夏朝才干了这五件事,而且这五件事的政治象徵非常明显

1有德就可以开创朝代,2政权可以传给儿子,不服气的可以派兵攻打,3无道可以失国,4:臣子要乖乖听话,不然王就可以发兵攻打

5:夏桀更是周打商的榜样

完全就是在给周的统治提供合法性的理由而已;周本来是商的属臣,利用商朝出征空虚突袭朝歌取得政权,不服气的人一定很多,认为周人是叛乱,周人就编出夏朝来说你们商朝也是这样来的,来表现周自己的正当性,其实去比较夏商的历史就会发现,夏朝历史根本差不多和商一模一样,连皇帝都刚好有14个


夏如果存在大概就是當時很多部落的一個,根本不是史記上寫得天下共主;因為太小了,所以商對打敗夏一事根本不重視所以根本沒有紀錄
也因為太小了,到現在根本挖不到 .周朝打敗商後就拿夏來吹牛誇大,把個無人知曉的小部落吹成天下共主


文献纪录本来就不能全信,要辅以考古资料,这本来就是西方学界的基本常识,以伊拉克挖出来历史文献,苏美王表,伊拉克文明不是现在世界公认的6000连而是超过24万年,而且这个比中国纪录历史的文献,尚书,史记都可靠多了,因为这个是从5-6000年前伊拉克遗址内实际挖出来的泥板;而且不是一份,是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的遗址挖出来的,总共有16份,内容都差不多

根据伊拉克文献记载,光在洪水前,伊拉克就有24万1千200年历史了







有人說司馬遷的史記上詳細紀錄了夏的世系,因為司馬遷寫的商已經被考古證實,所以夏是真的
那照這個邏輯,黃帝的世系司馬遷寫的也很詳細,所以也是真的了?

事實上,司馬遷開始寫史記時離夏滅亡差不多已經快1400年,差不多就等於現在的人才開始寫
唐的史書一樣,哪有什麼可信度??

中國最早紀錄夏的是尚書,尚書是偽書早就是學界公論,爭論的焦點只是在偽到什麼程度,就算是真的
離夏滅亡也快1000年,差不多相當於現代人才開始寫元宋的歷史,你覺得這有什麼可信度??

大概就是把一些真真假假的傳說混一起寫出來而已,講難聽的,連寫的人自己都不曉得是真的還是假的

且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关系,中国的史书除了秦的以外通通烧光光,满多书都是西汉再想办法找出来,

在官方重赏下,伪造的假史书层出不穷;从汉朝就吵到现在,所以现在看到的前秦书籍,第一个问题就是

这书到底是不是後人伪造的,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能够参考的史书其实就是那几本可信度很低的造假史书;


有人会拿西方学者不相信商的存在,但因为发现殷墟证明了商的存在当例子去推论夏朝的存在,事实上正是因为殷墟的发现提供了大量的反证,证明了夏朝根本不存在,所以让国际学者都不承认夏的存在;因為證據實在太強烈了,所以連中國稍微有點學術良知的考古學者都也認為夏不存在

1:最致命的打击是一直到商朝,连夏这个字都根本还没发明,事实上是到西周早期都还没发明,是到西周晚期和春秋早期才出现的,一个国家怎麼可能用根本还没发明的字来当自己国家的名字,这个是史家判断文物真假的一个根本依据之一,你要是看到一本宣称是宋本书上面却冒出一个叫汤姆还是玛莉的人这保证这书绝对是假的,因为汤姆还是玛莉都是清末洋人东来後的产物,宋人绝对不可能有人取汤姆玛莉这种名字的这和你不可能替自己儿子取个几百年后才发明的字当名字是一样的道理,有人会问,那商人怎麼过的夏天??很简单,商人的季节只有春和秋,根本没有夏和冬,这也就是鲁国的史书会叫"春秋"而不叫"春夏秋冬"的原因

2:商朝出土的几万片甲骨文和所有青铜器上面通通没有任何有关夏朝的记载,有人又辩解甲骨文是卜用的不是历史所以不会纪录以前的历史,说这句话一定没看过甲骨文,甲骨文里面一大堆对商汤功绩的吹嘘,连打东夷都有偏偏就是没有最重要的推翻夏朝。如果真的有夏这是完全不可思议的,好比几千年后的考古学家,挖到一大堆歌诵毛 的文件,却没有一件提到毛 推翻 建立 国这个最大的功劳,你想可能吗??

3:甲骨文描述的商朝也和传统史书说的商朝相差很远;司马迁写商人本来是夏的臣子
  一直到商汤才推翻夏桀建立商朝,甲骨文里商从来没当过夏的臣子,商王也很早就称
  王,比方说出名的王亥,前面的王就是国王的意思,他一直就是商朝的王,不是史记
  说的夏少康的臣子

4:再来就是商之前并不是什麼都没有发现,事实上挖到不少相当於夏朝时间的遗址,最出名的就是二里头,二里头可分四期,前两期相当於夏的时期,很明显是新石器末期的遗址,还是部落时期,根本不是司马迁所写的已经高度组织化的国家型态,所以也绝对不会是所谓的夏朝。后两期就很明显是商文化,本来应该
夹在中间的夏朝根本消失掉不见,中国当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不顾自己挖出来的东西,是把一个连续的考古遗址切成两半,把前两期和很远处根本不相关的遗址接起来,硬是凑出夏朝,.引起世界汉学界的痛骂

夏朝是周人伪造出来是国际学界公认的,为什麼周朝要伪造夏朝出来??


看尚书就清楚,在尚书的周书理,夏第一次出现是在

泰誓第二,

"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国。天乃佑命成汤,降黜夏命。"

就是给周伐商找理由,你商朝也是靠推翻夏朝来的,我周人当然可以如法泡制 ;在周人记载的夏,本身是没有什麽独立人格

存在,都是给当周推翻商时才会提出来,史记也是如此,夏本记的夏朝只干了5件事

1:禹的事迹,2禹传子启後有扈氏不服.启伐有扈氏3 太康失国,4中康征沉湎於酒的羲和;5夏桀无道

其他就没了,实在很难想像,中国开国的朝代,持续了500年的夏朝才干了这五件事,而且这五件事的政治象徵非常明显

1有德就可以开创朝代,2政权可以传给儿子,不服气的可以派兵攻打,3无道可以失国,4:臣子要乖乖听话,不然王就可以发兵攻打

5:夏桀更是周打商的榜样

完全就是在给周的统治提供合法性的理由而已;周本来是商的属臣,利用商朝出征空虚突袭朝歌取得政权,不服气的人一定很多,认为周人是叛乱,周人就编出夏朝来说你们商朝也是这样来的,来表现周自己的正当性,其实去比较夏商的历史就会发现,夏朝历史根本差不多和商一模一样,连皇帝都刚好有14个


夏如果存在大概就是當時很多部落的一個,根本不是史記上寫得天下共主;因為太小了,所以商對打敗夏一事根本不重視所以根本沒有紀錄
也因為太小了,到現在根本挖不到 .周朝打敗商後就拿夏來吹牛誇大,把個無人知曉的小部落吹成天下共主


文献纪录本来就不能全信,要辅以考古资料,这本来就是西方学界的基本常识,以伊拉克挖出来历史文献,苏美王表,伊拉克文明不是现在世界公认的6000连而是超过24万年,而且这个比中国纪录历史的文献,尚书,史记都可靠多了,因为这个是从5-6000年前伊拉克遗址内实际挖出来的泥板;而且不是一份,是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的遗址挖出来的,总共有16份,内容都差不多

根据伊拉克文献记载,光在洪水前,伊拉克就有24万1千200年历史了





这种故意捣乱的该管管了
西方人胡编乱造圣经中国人都没说什么,中国的历史关你们洋鬼子屁事
召唤ddddd家族来应战
转载知乎上某考古工作者的说法
在这里补充一点甲骨文的意义,希望大家对所谓“出入文字内证”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甲骨文的出土,其意义不单单在于一个“殷”字,或几个商王的名字。最主要的是,我们能通过商王占卜的内容窥见商王朝的经济贸易、行政体制乃至与四周的关系,而这些东西又完全符合一个现代的国家标准,所以说殷墟为商王朝,是学界的共识。而夏的问题在于,即使二里头出土了“夏”字,即使夏王世系能与司马迁的记载相对应,但如果没有类似甲骨文这样辐射范围极广的化石“史书”,要从考古遗存本身出发争论夏究竟是不是国家这个方法论本身,就是很有局限性的。简单地说,考古材料需要依赖考古学家的解释,相比而言当时人的当时文则更具“真实性”。
具体的将在日后展开论述。
——————————————————————————————————————
10月27日
看到各位这么认真看这篇烂文,有点不胜惶恐的感觉,我决定抽时间再写一些东西,是关于殷墟的,也算是科普性质的了。这个东西主要回答一个问题,就是殷墟与商代甚至是商朝能够对应的特殊性。写这个的原因是有很多同仁谈到“出土文字内证”的重要性,而殷墟能与商对应,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甲骨文的特殊性。由于我近几个月在做田野工作,比较繁忙,且经常遇到没网的情况,因此可能这一部分会拖的时间比较长。不过我相信,这一部分还是值得期待的。

另外,如果有时间,我还想修改下本文的语言,让它的可读性更强些。
感谢大家能有耐心地读完这一大段话。
————————————————————————————————————————
10.28日

我又增加了一些考古学界对二里头文化的看法,主要是代表认为“夏王朝”和“夏都”与二里头文化、二里头遗址能够对应的那一派,供大家参考。
再次对大家致谢。
————————————————————————————————————————
高能预警:此回答非常装逼且极长,建议对考古学不太了解的慎点(不太了解历史的亦同)
纯考古,历史什么的略沾边。
实际上,这个回答主要解决的是:在考古学范围内,为什么对夏的认定有所争论?
排版略渣,有错字什么的见谅,黑体字是为了方便不喜欢长文的找重点。
另外,此题目虽然在本人专业之外(呃,严格地说),夏文化探索的议题我还是比较关注的,在此献丑了。
最后说一句,本文大量援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商周组主任许宏老师的资料,版权所有,你懂得。
如果对夏商周考古有兴趣可以关注他的新浪微博@考古人许宏。此外,我的认识可能与许老师有所出入,关注此问题的可以多看看许老师的博客。
——————————————————————————————————————华丽分割线
要回答楼主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问两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怀疑夏?为什么要用考古学研究夏?这个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答案来了(高中历史教科书式文风)。。。:
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初,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对清王朝的侵略,新的思想,诸如科学、民主的思潮开始传入中国(嘿嘿,没错这是我脑补的)。随着这些新思想的涌入,我国传统历史学开始全面向现代科学体系转向,其结果是诞生了以顾颉刚等学者为代表的“疑古学派”。“疑古学派”认为,中国的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古史”,因此有必要怀疑《史记》中《五帝本纪》、《夏本纪》、[1]《殷本纪》等篇的记载。这动摇了自汉代以来的中国史学体系,在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从以司马迁《史记》为中心的古史体系中看,夏史作为信史似乎是不容置疑的,疑古学派对《史记》的怀疑使夏史的面貌扑朔迷离。除此之外,“疑古学派”通过对《古文尚书》的辨伪研究,发现其乃是晋人伪作,而《今文尚书》亦有真伪之别,其中与夏史相关较大的《禹贡》篇,实际上只是战国时候的作品,这无疑又给本来就模糊不清的夏史抹上了一层迷雾(知道为啥要解决夏史问题了吧)。争论中,有学者指出,古史辨学派最大的问题乃是“破而不立”。对此,“疑古派”代表人物顾颉刚说:“近来曾有人对我说,‘你们不要考古史了,给你们一考什么都没有了!’……我们除了抱歉之外,还有什么话说!好在夏代都邑在传说中不在少数,奉劝诸君,还是到这些遗址中做发掘的工作,检出真实的证据给我们瞧吧![2]”可见,“疑古派”也对解决“破而不立”的问题有一些思考:顾颉刚先生就主张要用“对遗址的发掘工作”来检验古史的准确性(用考古学方法解决夏史问题不是我说的,是顾颉刚说的。你要觉得你比顾颉刚还厉害,当我没说)。可见,从理论上讲,夏史建构不应只着眼于以往的文献史学研究,同时需要更多地转向科学的考古学发掘中。可喜的是,在疑古思潮影响甚巨,古史即将面目全非的同时,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先生和其食客刘铁云发现了“龙骨”。所谓“龙骨”,后来被证实为是中国迄今为止最早的成体系文字——甲骨文,并由此牵连出了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发轫——对殷墟的发掘,而正是殷墟的发掘为夏文化探索奠定了基础。但不得不提出的是,在发掘之前,王国维先生已对甲骨文进行过释读,他证明了甲骨文中确实存在“殷”字,并且将甲骨文中的先公先王与《史记》中对商王朝世系的记载相比较,得出司马迁的记载基本一致的结论。这一发现大大鼓舞了学者们探索古史的勇气,王国维先生的一句“由殷周世系之确实,因之推想夏后氏世系之确实,此又当然之事也[3]”,也成为此后学者们探索夏文化的力量之源。


————————————————————————————————————————分割线
看完上面一段话,相信大家对“为什么有人怀疑夏?为什么要用考古学研究夏?”这两个问题算是有比较浅层次的认识了。
然后,我们不妨梳理一下前人的研究成果(这个东西直接关系到为什么“外国学者”依然质疑夏朝的存在)。
在这里,我姑且将前人的夏文化探索研究分为三个阶段:曙光、黎明和高潮(高潮时候戛然而止,你懂得)。


一、曙光。

严格地说,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夏文化探索才真正开始起步,这主要是指对结合文献史学的考古学研究开始展开。当时探索夏文化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从文献史学的“地望考”出发,通过确定一定的地理范围,寻找早于殷墟商文化的考古学文化。在条件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当时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仰韶文化是夏文化[4]。例如,徐中舒先生认为,仰韶文化中的某些遗物与夏史内容有关,以及这一文化分布出于夏文化范围之内,因此怀疑仰韶文化是夏文化[5]。翦伯赞先生也持相似观点,他依据渑池县有夏后皋墓等传说,认为“足证仰韶存所发现之史前遗物,属于夏族[6]”。到了五十年代,对夏文化的认识又发生了变化。当时有些学者开始提出,龙山文化是夏文化。如范文澜先生根据龙山文化存在大量黑陶,并且发现有城址,结合文献“夏后氏尚黑”,“禹作祭器,黑染其外,而朱画其内”的记载,推断龙山文化是夏文化[7]。这些发现都鼓舞了学者进一步探索夏文化的信念。在此情况下,李学勤先生(泰斗啊)指出,“根据周代文献和铜鼎题铭,商代以前肯定有夏代存在,殷代祀商先王或自上甲,或自大乙,也暗示着大乙(汤)代夏之事[8]”。有意思的是,在这一时期,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先后两次出版了《殷周考古》油印讲义[9],在这两本讲义中,编著者认为“有比较可靠的文字记载,从商殷开始”;而“史记夏本纪所提到的夏代,也应该存在的,将来要靠发掘来证实[10]”,其中对夏文化是一种存而不证的态度。从当时的情况来讲,以上猜测都是颇有道理的,而对夏文化“存而不证”的态度,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众所周知,上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是中国考古学刚起步的年代,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由于当时学术界所确定的殷墟文化属于晚商文化,而比商文化更早的则是仰韶和龙山文化,至于五十年代早期发现的郑州二里冈则缺少科学研究,并不能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商文化年代序列。而值得一提的是,到了五十年代中期,邹衡先生的《试论郑州新发现的殷商遗址》(夏商周考古的里程碑,没看过的自觉面壁)一文刊发,其中确认了二里冈与殷墟的相对年代早晚关系,使得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商文化之间的空缺越缩越近。然而因为当时对商文化的看法还不甚清楚,例如认识到“(洛达庙一类遗存)与龙山文化遗物接近,但仍属于商代文化范畴[11]”、“1956年在洛达庙又发掘到殷带文化遗存,它的陶器具有一些特点,时代可能比二里冈早期的还要早一些[12]”。可以看出在这一阶段内,寻找夏文化的根基并不稳固,合理的假设亦只能向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方面设想,但在三十至五十年代进行的夏文化探索,亦可以算是“黑暗当中的一抹曙光”。

二、黎明。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初,夏文化探索进入了黎明时期。首先是中原地区关于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研究出现了重要进展,而促成这一进展的则是洛阳王湾遗址的发现与研究,它使得洛阳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划分为仰韶期、过渡期和龙山期,“在相对最重要的中原地区初步树立了新石器时代文化分期标准,由此便可以把黄河中下游时期石器时代文化和青铜文化串联起来,排列成彼此衔接的文化发展序列[13]”。在这种情况下,徐旭生先生曾在1959年首创性地赴豫西地区调查“夏墟”,因而他的话或许更具代表性:“据古代传说,商代之前有一个夏代。近十年虽说一部分疑古派学者对于夏禹个人的人格问题发出若干疑问,可是对于夏代的存在问题并没有人怀疑过[14]”。然而当时徐先生不曾料想,他根据“伊洛竭而夏亡”发现的偃师二里头遗址会在今后的夏文化探索中扮演重要角色。徐先生在此次调查中颇具价值地提出,“用文化间的同异来做比较,就渐渐地可以找出来夏氏族或部落的文化特点[15]”(不要再问我为什么提到探索夏文化必然说徐先生是起点,动脑子想想这句话)。事实证明,徐旭生先生的这一方法在以后的夏文化探索中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时期得出的认识认为,龙山文化至洛达庙类型可能是夏文化。如“河南龙山文化”,与“有关夏代社会的传说颇为接近。至于洛达庙类型的文化遗存……在年代上可能与夏代晚期相当。因此,上述的两种文化在探索夏文化中是值得注意的[16]”,和“根据文献上记下来的传说,二里头可能为商灭夏后第一个帝王成汤的都城西亳。如果晚期是商汤时代的遗存,那么较早的中期(或包括早期)的遗存便应属于商代先公先王时代的商文化,因为三者文化性质是连续发展、前后相承的。如果事实上夏、商二文化并不像文献上所表示的那样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那么这里中期和早期便有属于夏文化的可能了[17]”均如此认为。而在此之后,“由于整个60年代考古发掘并不多,且已经获得的考古资料还来不及消化,因此研究仍不够深入,而这种情况到了70年代则有所改观[18]”。就发掘出的新材料而言,值得指出的是郑州商城、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和晋南地区的东下冯和陶寺遗址。对此,邹衡先生指出,“(由于)现在讨论夏文化的条件已经基本上具备,主要依据是:一方面,从仰韶文化到殷墟文化的年代序列和发展线索已经比较清楚,基本上没有什么缺环;另一方面,在这个年代范围内的诸文化分布以及其文化性质已经大致有了眉目(因此讨论夏文化的时机已经成熟)[19]”。在这种情况下,学术界逐渐提出“龙山文化至二里头文化早期是夏文化”的观点。如“商代早期的宫殿建筑,为汤都西亳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从而二里头遗址的性质问题也就清楚了[20]”、“王湾三期、二里头一期均相当于夏代[21]”。据此可以说,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是夏文化探索的黎明时期。

三、高潮。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至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有关夏文化的讨论进入高潮。有趣的是,在邹衡先生认为探索夏文化的时机已经成熟后不久,由于登封八方遗址的发现,著名考古学家安金槐先生也在探索夏文化上跃跃欲试。在此之前,不得不提安金槐先生关于“二里头文化一部分是夏文化,一部分为商文化”的经典论述。他综合郑州洛达庙和偃师二里头的资料,认为夏文化下限应该位于二里头文化二期,而其上限则要到龙山文化中去寻找[22]。1977年,安金槐先生主持了“登封告成镇八方遗址[23]发掘现场会”,试图在本次会议上提出酝酿已久的“王城冈遗址即禹都阳城”并属于夏文化的观点;而邹衡先生却在这次会议上发表了著名的“二里头文化一到四期都是夏文化,且夏文化上限便是二里头文化一期”的论断,对夏文化探索的讨论就这样突然进入了白热化。在此次会议的闭幕式上,夏鼐先生说“我们讨论的夏王朝是历史上存在过的,不像有些疑古派认为可能没有夏王朝,这个夏文化一定有它自己的特点[24]”。这次会议大大推进了夏文化探索的进程,以往不见的对“夏文化”本身的讨论也开始增多。如“‘夏文化’应该是指夏王朝时期夏民族的文化[25]”、“夏文化,也就是夏王朝所属的考古学文化[26]”、“夏文化问题,是中国考古学以探索夏王朝时期在夏人活动范围内一列的物质文化遗存为目标的学术议题[27]”。在这次学术讨论之后,随着邹衡先生的定鼎之作《试论夏文化》的出版,对夏文化的观点可以总结为四种:其一,主张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到二里头文化四期都是夏文化;其二,主张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到二里头一、二期都是夏文化;其三,主张二里头一、二期文化是夏文化,三、四期是商文化;其四,主张二里头一到四期是夏文化。实际上,上述四种观点又可以概述为两派:一派认为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不能把二里头文化一分为二,分割成夏、商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另一派则将二里头文化从中断开,分成夏、商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正如陈旭先生所言,“上述两派对立的观点,在认识和确定夏文化时,都有相同的立足点,即对商汤国都亳的确定。很明显,前者将亳都定为郑州商城,而后者将其定为二里头遗址。虽然这几派仍然争论不休,但寻找夏文化的信念却越来越坚定:“目前在考古学上还不能确切判定哪些是夏代的遗迹和遗物,这个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问题,随着新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总是可以解决的[28]”、“由于近代在殷墟发现了商朝后期的甲骨卜辞,其中的有关记录已经基本上证实了《殷本纪》所列商王世系,可见《夏本纪》中的夏王世系,也绝不会出自司马迁的杜撰。总之,夏朝的存在是完全可以肯定的[29]”(嘿嘿)。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此时进行夏文化探索的基点落在了商汤亳都上,即是遵循“上下左右法”的逻辑顺序,认为探讨夏文化必须建立在确定商代最早都城亳都的基础上,这一方法明显有别于此前的“地望调查法”和“文化比较法”。在1979年出版的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教材《商周考古》中,对商周考古的定义为“指夏、商、西周、春秋这一历史阶段的考古”,且在“商代”以前专辟一章讲“二里头文化”,并且声明,“二里头文化大体相当于历史上的夏代[30]”。对此,有人评论说:“显然,邹衡在执笔《商周考古》时,已为其学术观点打下了伏笔。在集体编写的公共教材《商周考古》中,具有极强的个人风格的“夏”学说已经呼之欲出[31]”。以上几派在学术上激战正酣之际,1983年,偃师商城的发现震惊了学界。由于文献中所载“尸乡,殷汤所都”,不少人由原来的“西亳”说转到“偃师商城汤都亳说”,二里头文化作为夏文化一部分的文化性质似乎越来越明朗。同时,夏鼐先生负责编纂的《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中仍在“商周时代”中的“商殷时期”一节下设“关于夏文化的探索”专题,紧接其后的“偃师二里头的早商遗址”,显然仍然坚持二里头文化晚期属于商文化的观点。而“一九八三年新发现的偃师商城遗址……肯定其为汤都西亳似无可疑。早商都城遗址的确定,必将极大地促进夏文化问题的进一步解决,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取得大家公认的正确结论[32]”,则肯定了偃师商城的价值,并且进一步加深了寻找夏文化的信心。不仅如此,“商代的世系已被安阳出土的甲骨文所证实,商代的历史被确认为信史,那么有理由认为《史记·夏本纪》所记的夏代世系也非虚指了。因此,夏代的存在为人们所公认,并且都希望用考古手段去证实和补充夏代的历史”,似乎跟王国维先生“料想……确实也[33]”有异曲同工之妙。凑巧的是,正当“偃亳说”和“郑亳说”争得焦头烂额之际,1985年,郑州小双桥遗址的发现又为嚣都所在提供了新的证据[34]。至此,大多数学者接受了“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都是夏文化”的观点,但是对夏文化的上限,仍然有诸多疑问。在此情况下,“夏商周考古”的称呼也开始出现[35]。在八十到九十年代,虽然有学者零星提出“陶寺遗存是夏文化[36]”等类似观点,但影响不大,主流依然认为夏文化上限即为二里头文化一期。到了1996年,举世瞩目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开始,本次工程对夏文化探索做了许多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得出“一部分龙山文化到二里头文化是夏”的观点。工程结果认为,“目前学术界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是二里头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可能只是夏代中晚期的夏文化,而早期夏文化则要在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中寻找[37]”,这一结论颠覆了以往的认识,在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以李维明老师为代表的学者相继发文[38],怀疑这一整体认识。而同时,“夏文化”的概念也有了更清晰的认定:“‘夏文化’是指夏代在其王朝统辖地内夏族(或以夏族为主体的人群)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核心内容是关于夏王朝(国家)的史迹。需要说明的是,夏文化、商文化与后来的宗周文化、秦文化、楚文化一样,是历史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名称。它们同以典型遗址或最初发现的遗址地名命名的诸史前文化或二里头文化、二里冈文化、小屯文化的命名原则不同,属于考古学与历史学整合层面上提出的命名[39]。”(这段话非常重要,可以一窥中国这一阶段原史时期考古学研究的特点)此后,由于对新砦期和王城岗遗址的看法不同(比如,王城岗是大禹所都阳城还是羊圈之类),夏文化探索走出高潮,开始在上限年代的确定上陷入混乱。
——————————————————————————————————高能预警华丽分割线
扯了这么多淡,现在开始正面回答楼主的问题:夏朝存在吗?
嘿嘿,你要问我,我还真的不知道(别骂我,且往下看)
我先回答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花费巨大篇幅讲述前人在考古学上对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这个问题和题主的提问是极其极其密切相关的。
因为,我所列举的所有研究具有一个共性:
即使对所谓“夏文化”的定义有所思考,但他们的研究范式就是将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狭义族属和国家与广义的考古学文化相对应,所谓对“夏文化”定义的思考也只不过是想弄清“怎样对应”的问题(说得通俗点,就是把一个或几个遗址群和一群相同民族或者相同国家的人相对应)。

那么为什么,“夏朝”的存在会受到质疑呢?
排除考古发掘和编写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是因为研究方法一直被质疑。

好的,下面是一点私人的理解,也是重中之重:
私以为,若想用考古学方法找到夏文化,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是:
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狭义族属和国家能否与广义的考古学文化相对应?如果能,怎么对应?(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考古学的“夏文化”和历史学概念中的“夏朝”,能不能是一回事?怎么就是一回事了?)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答案,直接影响到对夏商周断代工程夏文化探索部分的认识。
我在此举两个国内年轻学者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答案一:可以对应。
认同这个答案的,聪明的朋友应该已经知道是谁了.
但是私以为,结合科技测年、文献史学和考古学田野发掘甚至天文学方法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就是这一方法论指导下的研究所能达到的实践顶峰,翻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报告,里面学者的名字也能算上是如雷贯耳了,你要强行觉得你比他们都厉害,我也没办法。
不妨以国博的戴向明为例:他们并不认为”在没有发现文字的情况下就绝对不能证实某些历史事件或史迹。比如二里头作为夏王朝的都邑、二里头文化为夏文化就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但这样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首先是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殷都和晚商文化的存在,后来郑州和偃师商城又陆续揭示了早期商都和早商文化。尽管考古学尚没有发现或识别出相当于夏朝的文字,但人们根据商史的确认也都认为史书关于夏史的记载也非虚言。那么在史籍所述夏民族的活动范围内,早于早商文化的便是二里头文化,而二里头文化又是占据中原的唯一强势文化共同体;同时,二里头作为该文化唯一特大型都邑聚落,也是中原同时期的聚落无法比拟的。这样史书所载就与考古发现相吻合,完全可以证实二里头作为夏都和二里头文化作为夏文化的问题。但二里头文化是全部的夏文化,抑或只是晚期的夏文化;二里头是唯一的夏都,抑或只是晚期的夏都,则是目前考古发现所难以给予肯定回答的“(从某个层面上来说,还是断代工程与邹衡的论战)[39]。

答案二:不可对应,或还没有找到方法对应。
嘿嘿,这一派就是没有公开承认夏朝与二里头等诸遗址存在对应关系的…在国内,社科院考古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许宏老师是出了名的,外国的学者一般持此态度。外国学者不承认这种研究范式的原因, @普雨兮同学已经说得很详细了,这里以国内的许宏老师这种”理性疑古派“为代表,他们主张改变将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狭义族属和国家与广义的考古学文化相对应的研究范式,走考古学自己的道路,突出原史时期考古的特点(实际上是由历史时期向史前时期考古靠拢)。这一方法的要求大概是:从聚落考古、环境考古等视角出发,研究二里头、王城岗、新寨、陶寺等遗址。严格地说,这些遗址不会因为不是夏都而逊色的,因为考古遗址就是客观存在。以二里头为例,无论其是否为夏都,大型宫殿、道路、发达的手工业、覆盖极广的贸易体系,都说明这一遗址是中国历史的一次质的飞跃。私以为,这种研究不是逃避“夏”的认定,而是在为认定“夏”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自汉代以来几千年的史学传统,因顾颉刚的几篇文章就支离破碎,从某种层面讲,考古学者的任务并不是“走出疑古”,而是“迫近历史的真实”。用许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无论考古学文化谱系和编年,还是碳素测年、传世文献记载,以及整合各种手段的综合研究,都无法作为检核这一历史时段研究结论可靠性的绝对指标,无法彻底解决都邑的族属与王朝归属等狭义‘信史’范畴的问题。就考古学而言,除了可以依凭的材料仍显不足以外,我们一直也没有建立起有效地说明考古学文化和族属、考古学文化的变迁与社会政治变革之间相互关系的解释理论。这种学术背景,决定了这一课题的研究结论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推断和假说的性质,某些具体结论,尚有待于更多证据的支持和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40]

实际上,花了这么多文字,就是为了让大家理解 @普雨兮会说“目前中国学者要在夏的问题上获得进展,并不在于寻找更多的原始材料和考古证据,而是迫切需要更新理论和方法,否则再多再好的遗址出土都是枉然”的原因,顺便为我的公众考古课加几分0 0。。。

另外,私以为“夏朝探索”若想有所飞跃,绝非考古学本身努力就足够的,相应地,我们或许更需要社会学、人类学甚至是政治学有所突破。

最后说一句,考古学的特点是“说有易,说无难”,你永远也不会知道考古发掘将来会发现什么。所以,国内考古圈基本没人认为“夏朝不存在”,他们只是在更加科学地思考和追问。
1,尚书伪书说是指历代反复修改尚书,汉代离尚书成书才多久?之前几个朝代有多少国家动员力去修尚书?
2,在商朝周国也是称王的,“诸侯王”没听说过?
3,“国际”考古学
琉西泰尼亚 发表于 2015-7-9 10:52
转载知乎上某考古工作者的说法
在这里补充一点甲骨文的意义,希望大家对所谓“出入文字内证”有一个更加清 ...
這個文章寫了很多,就是最重要的

"夏"這個字 在甲骨文中根本沒有發現,

這是否定夏存在的決定性證據
alucrad 发表于 2015-7-9 10:58
1,尚书伪书说是指历代反复修改尚书,汉代离尚书成书才多久?之前几个朝代有多少国家动员力去修尚书?
2, ...
史記裡面寫得很清楚,商是夏的臣子,哪有臣子敢稱王的??
好像滿多人不知道記錄中國上古史的尚書怎麼來的
======================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伏生冒着生命危险,暗将述录唐尧、虞舜、夏、商、周史典的《尚书》藏在墙壁之夹层内,由此逃避焚烧之难。秦亡汉立,儒家学派逐渐复兴,惠帝四年(前191年),除“挟书律”。伏生掘开墙壁发现尚有29篇保存完好,这便是成为中国古代史宝贵资料的《尚书》。伏生壁藏《尚书》并将其传播的事迹传到朝廷,汉文帝非常重视,欲召他进朝,但此时伏生已年愈九十,不能出行。于是文帝派时任太常掌故之职的晃错到章丘伏生家中,当面授受。伏生因年迈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说话,他的话只有其女羲娥才能听懂,只好先由伏生言于其女羲娥,再由羲娥转述给晃错。终于将伏生胸藏《尚书》整理记录下来,补叙出所失篇章,才使《尚书》得以完整流传。

fmndqx81549 发表于 2015-7-9 12:07
好像滿多人不知道記錄中國上古史的尚書怎麼來的
======================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 ...


楼主想打司马迁脸

楼主也不看看,埃及主要法老的名子,依据由一个所谓僧侣曼涅托在3000年后,才作的“历史书”。
这个曼涅托写埃及法老,还是个希腊文,晚三千年。司马迁好歹才晚一千多年。不知道是打埃及的脸,还是打谁的脸。
司马迁是朝中史官,是有明确证据的。
而那个曼涅托,是个三无人员。
即使曼浧托真是个官员,但他写没写过书,无人知道,是不是后人借他名写的书,也无人知道。
而司马迁写书,当朝和后人皆知。
fmndqx81549 发表于 2015-7-9 12:07
好像滿多人不知道記錄中國上古史的尚書怎麼來的
======================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 ...


楼主想打司马迁脸

楼主也不看看,埃及主要法老的名子,依据由一个所谓僧侣曼涅托在3000年后,才作的“历史书”。
这个曼涅托写埃及法老,还是个希腊文,晚三千年。司马迁好歹才晚一千多年。不知道是打埃及的脸,还是打谁的脸。
司马迁是朝中史官,是有明确证据的。
而那个曼涅托,是个三无人员。
即使曼浧托真是个官员,但他写没写过书,无人知道,是不是后人借他名写的书,也无人知道。
而司马迁写书,当朝和后人皆知。

fmndqx81549 发表于 2015-7-9 11:50
這個文章寫了很多,就是最重要的

"夏"這個字 在甲骨文中根本沒有發現,


其实问题的关键是商代以前有没有比较成型的国家,比较像个样子的王朝。如果有的话,这个王朝后来怎么样了。至于国号叫啥名字,不是关键点。不必纠缠一个国号的问题。
fmndqx81549 发表于 2015-7-9 11:50
這個文章寫了很多,就是最重要的

"夏"這個字 在甲骨文中根本沒有發現,


其实问题的关键是商代以前有没有比较成型的国家,比较像个样子的王朝。如果有的话,这个王朝后来怎么样了。至于国号叫啥名字,不是关键点。不必纠缠一个国号的问题。

wujingping 发表于 2015-7-9 13:49
其实问题的关键是商代以前有没有比较成型的国家,比较像个样子的王朝。如果有的话,这个王朝后来怎么样 ...


以前没有称商,而是称殷。
在古本竹书纪年体系中是”夏殷周”。
在另一个史学体系中可能称”X商周”。
不能因为某个体系中没某字,就说某朝不存在。
wujingping 发表于 2015-7-9 13:49
其实问题的关键是商代以前有没有比较成型的国家,比较像个样子的王朝。如果有的话,这个王朝后来怎么样 ...


以前没有称商,而是称殷。
在古本竹书纪年体系中是”夏殷周”。
在另一个史学体系中可能称”X商周”。
不能因为某个体系中没某字,就说某朝不存在。
琉西泰尼亚 发表于 2015-7-9 10:52
转载知乎上某考古工作者的说法
在这里补充一点甲骨文的意义,希望大家对所谓“出入文字内证”有一个更加清 ...
和参与的某几位专家交流过,俺是门外汉,闲聊而已。学术上本来没这么多扯淡的东西。不过许宏和江汉文明论的某教授正论战中,言辞相当激烈。也没咱这里啥五毛汉奸之类的那么高调。
ertert 发表于 2015-7-9 13:46
楼主想打司马迁脸

楼主也不看看,埃及主要法老的名子,依据由一个所谓僧侣曼涅托在3000年后,才作的 ...
《吉尔伽美什史诗》(The Epic of Gilgamesh)是目前已知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诗。是一部关于苏美尔三大英雄之一的吉尔迦美什的赞歌。虽然这是一部残缺了近1/3的作品,但从余下的2000多行诗中,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苏美尔人对他们伟大英雄的崇拜赞美之情。虽然缺乏直接的证据,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吉尔伽美什是真实存在的,通过出土的刻文确认了一些与他相关的人在历史上曾经出现,如恩美巴拉格西和基什之阿伽。
不少西方考古学家认为如果吉尔伽美什确有其人,他的统治时期应大约在公元前26世纪。一些苏美尔的早期文献将他的名字串成“Bilgames”。在苏美尔王表(The Sumerian king list)中,他是卢加尔班达(Lugalbanda)之子,乌鲁克的第五任国王。
在19世纪中叶,由大英博物馆的乔治·史密斯从亚述古都尼尼微亚述巴尼拔墓里的泥板图书馆中发掘出这部史诗,共11块泥版,计约3600行,史诗内容又为第12块泥板补全。在20世纪初楔形文字得到破译后,史诗的文字被发现并由小碎片拼成。由于记录语言多,历史流传的版本不同和损坏原因使专家只能依靠对于古文字的经验和感觉。苏美尔学家S. N. Kramer, 第一个把苏美尔传说部分破译。到1920年代,所有泥版已基本复原,译注也基本完成,包括中译本。
--请楼主自圆其说。这段叙述一堆疑点,懒得一一指出,反正楼主的心思昭然若揭的。
其实从近代古希腊的考古已经有这个感觉的。那就是传说很可能是重要的线索。虽然最后出土的文物跟传说可能对不上号。因为传说会传走了样,会被修改。但是无风不起浪,值得关注。可以去启发考古人员,获得新的线索。

楼主还犯了一个逻辑错误。那就是混淆存疑和不存在。这两个都不能作为证据来使用。但是这两个是不一样的。一个值得继续研究,一个是已经没有研究的必要了。但是科学证明一个否定的东西,那是太难了。因此科学不会主动证明否定答案。夏朝这档子事儿,应该是存疑。
在挖到三星堆之前谁听说过这玩意
虞夏商周,还差一个请楼主继续评论
fmndqx81549 发表于 2015-7-9 11:50
這個文章寫了很多,就是最重要的

"夏"這個字 在甲骨文中根本沒有發現,
这论据太过强大,让人不能直视。
ertert 发表于 2015-7-9 13:46
楼主想打司马迁脸

楼主也不看看,埃及主要法老的名子,依据由一个所谓僧侣曼涅托在3000年后,才作的 ...
埃及又沒出個秦始皇,.把以前的史書都燒光光;要靠個連話都講不清楚的90歲老頭憑記憶轉述
埃及又沒出個秦始皇,.把以前的史書都燒光光;要靠個連話都講不清楚的90歲老頭憑記憶轉述

埃及被侵略,烧了很多次。
古本《竹书纪年》是有留传下来的,不需要老头。开篇不是夏,而是黄帝。
ertert 发表于 2015-7-9 13:54
以前没有称商,而是称殷。
在古本竹书纪年体系中是”夏殷周”。
在另一个史学体系中可能称”X商周” ...
完全錯誤,商人一直自稱是商,從來沒叫過自己殷,,殷是周人對商的藐稱

fmndqx81549 发表于 2015-7-9 11:50
這個文章寫了很多,就是最重要的

"夏"這個字 在甲骨文中根本沒有發現,


我觉得这根本不是证据,甲骨文就是日常占卜用的(我可没说文字是占卜用的,而是说甲骨上刻的文字)。比如我们要找人看看今年儿子能不能考上大学?做这个买卖能不能挣钱?这次考公务员能不能考上?最近工作不太顺利,什么时候能转运呢?这次提干有没有我?这两天打麻将老输,下次能赢吗?前天买的彩票能不能中奖?老虎被抓了,我这小苍蝇能不能漏网……如此等等。这些占卜算命的事,都与你的现实生活有关。谁会去算很久以前已经发生过的事?我想商朝的人也不会去算:夏人的鬼魂现在是不是还关在地狱里?转世了?现在过得怎么样?对我大商是不是有威胁?如果商人算这些,那就不是吃饱了没事干,而是脑洞突然大开,而且开的前后通透。所以,甲骨文中没有“夏”字不是什么铁证吧?再说,甲骨文还没有完全破译出来,也许有一天突然发现,原来这个字就是“夏”,这应该有可能吧?
    总有人说,考古没有发现夏朝的文字,是周人伪造了一个朝代。好吧,就算是周伪造了夏,史记记的也没有根据。以前有人说商王名字好怪,总是用什么甲乙丙丁起名字。你看现代人写故事也这么写:某甲、某乙、某丙、某丁、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那时我就想:周人啊,既然是编,就好好编吧,最起码名字也要起的像一点吧?故事编的头头是道,王的名字也要编的有点气势,比如叫刘邦、朱元璋、成吉思什么什么的,怎能这样粗枝大叶?后来,发现了甲骨文,原来这些名字原本就是真的,商王的世系也没有错,根本就不是编的。
    既然商是真的,想来夏也应该不假吧。你看,考古学家们根据“伊洛竭而夏亡……”还真就在伊洛水之间找到了二里头;根据陶寺的考古发掘,还真的就与史书记载的尧都最相符、最对应。为什么说它对应呢?首先是地望,再者是年代,三是天文观测场所和工具,四是王墓,五是图腾,六是兴衰演变,七是现在还没得出结论的文字;根据大禹会诸侯的记载,找到了禹会遗址,这里还真的发生了短暂的、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既然尧和禹已差不多呼之欲出了,夏还能是假的吗?
    若这还说是假的,是周人编造的,那我还真佩服周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你看,周人编故事的水平多高啊,有时间、有人物、有地点、有故事。而且,还充分估计到将来会有科学考古这一先进技术,不但编造了史书,还要在指定的“地点”哪里伪造一大片遗址,遗址里有王宫、民居、坟墓、祭坛、劳动工具、作坊、生活器皿,面面俱到。这些伪造的还和故事里说的一一对应。甚至还考虑到了后人将来会用C14测定年代,居然还把这些东西都一一做旧做古,甚至连文字都能编造的比甲骨文还原始。这真是呕心沥血,佩服啊佩服!
    可是,还有那么一点点的不佩服,你说你已经做得这么像了,干嘛不把故事编的再详细点,免得后人说史料太简单不像真的。最好能再铸出几部金册,把你编造的历史全部铸进去,金册不会腐蚀吧,留给后人来挖。这样就完美了,免得有人说:没发现文字,假的!
    看,就缺了这么点东西,以至于真真假假的辩个不休,把现代人累得够呛。
    唉,美中不足啊。
fmndqx81549 发表于 2015-7-9 11:50
這個文章寫了很多,就是最重要的

"夏"這個字 在甲骨文中根本沒有發現,


我觉得这根本不是证据,甲骨文就是日常占卜用的(我可没说文字是占卜用的,而是说甲骨上刻的文字)。比如我们要找人看看今年儿子能不能考上大学?做这个买卖能不能挣钱?这次考公务员能不能考上?最近工作不太顺利,什么时候能转运呢?这次提干有没有我?这两天打麻将老输,下次能赢吗?前天买的彩票能不能中奖?老虎被抓了,我这小苍蝇能不能漏网……如此等等。这些占卜算命的事,都与你的现实生活有关。谁会去算很久以前已经发生过的事?我想商朝的人也不会去算:夏人的鬼魂现在是不是还关在地狱里?转世了?现在过得怎么样?对我大商是不是有威胁?如果商人算这些,那就不是吃饱了没事干,而是脑洞突然大开,而且开的前后通透。所以,甲骨文中没有“夏”字不是什么铁证吧?再说,甲骨文还没有完全破译出来,也许有一天突然发现,原来这个字就是“夏”,这应该有可能吧?
    总有人说,考古没有发现夏朝的文字,是周人伪造了一个朝代。好吧,就算是周伪造了夏,史记记的也没有根据。以前有人说商王名字好怪,总是用什么甲乙丙丁起名字。你看现代人写故事也这么写:某甲、某乙、某丙、某丁、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那时我就想:周人啊,既然是编,就好好编吧,最起码名字也要起的像一点吧?故事编的头头是道,王的名字也要编的有点气势,比如叫刘邦、朱元璋、成吉思什么什么的,怎能这样粗枝大叶?后来,发现了甲骨文,原来这些名字原本就是真的,商王的世系也没有错,根本就不是编的。
    既然商是真的,想来夏也应该不假吧。你看,考古学家们根据“伊洛竭而夏亡……”还真就在伊洛水之间找到了二里头;根据陶寺的考古发掘,还真的就与史书记载的尧都最相符、最对应。为什么说它对应呢?首先是地望,再者是年代,三是天文观测场所和工具,四是王墓,五是图腾,六是兴衰演变,七是现在还没得出结论的文字;根据大禹会诸侯的记载,找到了禹会遗址,这里还真的发生了短暂的、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既然尧和禹已差不多呼之欲出了,夏还能是假的吗?
    若这还说是假的,是周人编造的,那我还真佩服周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你看,周人编故事的水平多高啊,有时间、有人物、有地点、有故事。而且,还充分估计到将来会有科学考古这一先进技术,不但编造了史书,还要在指定的“地点”哪里伪造一大片遗址,遗址里有王宫、民居、坟墓、祭坛、劳动工具、作坊、生活器皿,面面俱到。这些伪造的还和故事里说的一一对应。甚至还考虑到了后人将来会用C14测定年代,居然还把这些东西都一一做旧做古,甚至连文字都能编造的比甲骨文还原始。这真是呕心沥血,佩服啊佩服!
    可是,还有那么一点点的不佩服,你说你已经做得这么像了,干嘛不把故事编的再详细点,免得后人说史料太简单不像真的。最好能再铸出几部金册,把你编造的历史全部铸进去,金册不会腐蚀吧,留给后人来挖。这样就完美了,免得有人说:没发现文字,假的!
    看,就缺了这么点东西,以至于真真假假的辩个不休,把现代人累得够呛。
    唉,美中不足啊。
铁马冰河陆川客 发表于 2015-7-9 14:42
《吉尔伽美什史诗》(The Epic of Gilgamesh)是目前已知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诗。是一部关于苏美尔三大英 ...

你除了造假竄改外講得出什麼東西???我寫的可是都有鐵打的證據

wdcxf 发表于 2015-7-9 17:41
我觉得这根本不是证据,甲骨文就是日常占卜用的(我可没说文字是占卜用的,而是说甲骨上刻的文字)。比如 ...

  1. 根据陶寺的考古发掘,还真的就与史书记载的尧都最相符、最对应。为什么说它对应呢?首先是地望,再者是年代,三是天文观测场所和工具,四是王墓,五是图腾,六是兴衰演变,七是现在还没得出结论的文字;根据大禹会诸侯的记载,找到了禹会遗址,这里还真的发生了短暂的、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既然尧和禹已差不多呼之欲出了,夏还能是假的吗?
复制代码


先畫個靶再射,當然要什麼有什麼還居然挖出寫有堯的破陶片,.以色列人要是如法炮製
連上帝,天使,撒旦都挖得出古蹟

陶寺遗址文字解读涉嫌造假
h t t p://l t.cjdby.net/thread-2036954-1-1.html



中國考古作假的那還少了??當初官方大搞得夏商周斷代工程,西方學者那可是在紐約時報上公開叫罵作假的,現在自己都不好意思提了


==========================================================
wdcxf 发表于 2015-7-9 17:41
我觉得这根本不是证据,甲骨文就是日常占卜用的(我可没说文字是占卜用的,而是说甲骨上刻的文字)。比如 ...

  1. 根据陶寺的考古发掘,还真的就与史书记载的尧都最相符、最对应。为什么说它对应呢?首先是地望,再者是年代,三是天文观测场所和工具,四是王墓,五是图腾,六是兴衰演变,七是现在还没得出结论的文字;根据大禹会诸侯的记载,找到了禹会遗址,这里还真的发生了短暂的、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既然尧和禹已差不多呼之欲出了,夏还能是假的吗?
复制代码

先畫個靶再射,當然要什麼有什麼還居然挖出寫有堯的破陶片,.以色列人要是如法炮製
連上帝,天使,撒旦都挖得出古蹟

陶寺遗址文字解读涉嫌造假
h t t p://l t.cjdby.net/thread-2036954-1-1.html



中國考古作假的那還少了??當初官方大搞得夏商周斷代工程,西方學者那可是在紐約時報上公開叫罵作假的,現在自己都不好意思提了


==========================================================


這是那個負責挖掘陶寺的寶貝蛋何篤說的,他老兄居然考古出堯曾經派人到今天叙利亚地中海的东岸
做大地測量

漢代張騫通西域被說是中國一大成就,張騫要是知道早在堯時代就已經通道地中海大概要吐血

難怪80年代那些老考古學家挖了老半天都挖不出什麼東西,他老兄來挖馬上挖出一堆是堯都城的證據

=============================================================
但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辅证,就是先秦时期有一套数据,记载“四海之内南北两万六千里,东西两万八千里”。我研究的结果,陶寺1尺是25厘米,徐凤先博士在我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折算出来陶寺的26000里是今天的6500公里,陶寺的28000里就是今天的7000公里。那么我们以陶寺作为基点,来确定东西南北四个表点。南表是在广东的阳西沙扒湾,北表是俄罗斯的拉普捷夫海的南岸,濒临北冰洋,按照今天的大地测量方式来计算,其间实际距离与6500公里的误差率不超过6%。东边从山东胶南市灵山湾朝阳山嘴叽头起,西边到叙利亚地中海的东岸,可能古属流沙,其与现代计算距离与7000公里误差率在7.4%左右。如果将这个基点挪到河南告成,误差率在14%左右。所以基点与数据相吻合的程度充分说明四表的测量与《尧典》的记载非常匹配,这个数据应当有一定以实际测量和认识为基础。

這是那個負責挖掘陶寺的寶貝蛋何篤說的,他老兄居然考古出堯曾經派人到今天叙利亚地中海的东岸
做大地測量

漢代張騫通西域被說是中國一大成就,張騫要是知道早在堯時代就已經通道地中海大概要吐血

難怪80年代那些老考古學家挖了老半天都挖不出什麼東西,他老兄來挖馬上挖出一堆是堯都城的證據

=============================================================
但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辅证,就是先秦时期有一套数据,记载“四海之内南北两万六千里,东西两万八千里”。我研究的结果,陶寺1尺是25厘米,徐凤先博士在我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折算出来陶寺的26000里是今天的6500公里,陶寺的28000里就是今天的7000公里。那么我们以陶寺作为基点,来确定东西南北四个表点。南表是在广东的阳西沙扒湾,北表是俄罗斯的拉普捷夫海的南岸,濒临北冰洋,按照今天的大地测量方式来计算,其间实际距离与6500公里的误差率不超过6%。东边从山东胶南市灵山湾朝阳山嘴叽头起,西边到叙利亚地中海的东岸,可能古属流沙,其与现代计算距离与7000公里误差率在7.4%左右。如果将这个基点挪到河南告成,误差率在14%左右。所以基点与数据相吻合的程度充分说明四表的测量与《尧典》的记载非常匹配,这个数据应当有一定以实际测量和认识为基础。


夏、商都是后世对那个王朝追加的称呼,是历史常识

当时没有夏字和那个时期有没有对应政权根本没有关系

对应夏这个时期有国家存在是肯定的

只不过夏是什么有很多种说法,有说是和商类似的霸权、天下盟主,也有说是和先商并存的强大势力。还有说是周为了给克商寻找合法性而伪造的,其实夏对应的是先商时期,汤是内部崛起的旁系势力取代了原来的主脉,周把这部分历史篡改成商汤革命。

楼主在故意曲解史学议题!

夏、商都是后世对那个王朝追加的称呼,是历史常识

当时没有夏字和那个时期有没有对应政权根本没有关系

对应夏这个时期有国家存在是肯定的

只不过夏是什么有很多种说法,有说是和商类似的霸权、天下盟主,也有说是和先商并存的强大势力。还有说是周为了给克商寻找合法性而伪造的,其实夏对应的是先商时期,汤是内部崛起的旁系势力取代了原来的主脉,周把这部分历史篡改成商汤革命。

楼主在故意曲解史学议题!
楼主的说法太过了,说周人伪造一个朝代,太过耸人听闻了,周人都获得天下了有必要造假吗?现代人不诚信的太多,所以古代人也像楼主一样喜欢造假?。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不可信?只有所谓的科学考古可信?以前连商周都不存在?殷墟甲骨文出来后又说前面的夏是伪造?多少考古的发现都证明史记等古代史书的可信!照楼主说只有所谓的科学考古可信,文字语言都不可信,那么楼主以后就别信人话了,语言文字都是假的,更别说数码信号!只能去同不用语言文字的动物交流了,楼主改行去动物研究吧!
woodyhl 发表于 2015-7-9 21:04
楼主的说法太过了,说周人伪造一个朝代,太过耸人听闻了,周人都获得天下了有必要造假吗?现代人不诚信的太 ...
不幸的事這是國際考古界公認的事實,很多西方學者還從不同角度分析周朝怎麼利用商的歷史為造出夏來
FriedrichIV 发表于 2015-7-9 20:48
夏、商都是后世对那个王朝追加的称呼,是历史常识

当时没有夏字和那个时期有没有对应政权根本没有关系
1:商就是商人的自稱

2:商時夏字根本沒有發明,商怎麼個用夏去稱呼前面的朝代?所以"夏朝"一詞一定是到周才出現的                                                                                                                 
楼主智商捉急,连尚书是晋人伪造的都不知道,还拿他当证据!

fmndqx81549 发表于 2015-7-9 21:30
1:商就是商人的自稱

2:商時夏字根本沒有發明,商怎麼個用夏去稱呼前面的朝代?所以"夏朝"一詞一定是到周 ...


“大邑商”或“天邑商”是商人对殷墟都邑的自称,在战争中称呼己方军队为“商方”

没有资料可以证明“商”就是国号或者对自己族群的称呼,也不知道“商”有没有如同后世国号一样的概念

把“商”当做如同秦汉这样的国号,是后人所为

你的第二条不值一驳
fmndqx81549 发表于 2015-7-9 21:30
1:商就是商人的自稱

2:商時夏字根本沒有發明,商怎麼個用夏去稱呼前面的朝代?所以"夏朝"一詞一定是到周 ...


“大邑商”或“天邑商”是商人对殷墟都邑的自称,在战争中称呼己方军队为“商方”

没有资料可以证明“商”就是国号或者对自己族群的称呼,也不知道“商”有没有如同后世国号一样的概念

把“商”当做如同秦汉这样的国号,是后人所为

你的第二条不值一驳
中国人用几千年才创造的历史,赶不上卤煮几分钟杜撰出的野史!
楼主该吃翔了
按照人类发展进化逻辑,商之前必然是存在一个雏型行政体系的王朝,否则商这么一个具备完整国家管理体系的王朝,怎么能就突然成型了呢,其必然有所借鉴前人经验,只不过这个王朝叫夏还是什么那是后人命名。


对记录史过分怀疑,对神兮兮的传说粘了点关系当正史。说白了,西方文艺复兴前无史。考古本身可靠度未必高过记录史,猜中的概率很低。古文字解读如同开玩笑,也就相当于还算有点依据而已。

对记录史过分怀疑,对神兮兮的传说粘了点关系当正史。说白了,西方文艺复兴前无史。考古本身可靠度未必高过记录史,猜中的概率很低。古文字解读如同开玩笑,也就相当于还算有点依据而已。


洋人的怀疑有多大可参考性,中文能懂?古文能懂?死古文字能懂?还没有实地可考古。其言论有多大价值?再加洋人最怕历史证明中国强盛。其自信心打击会太大。

洋人的怀疑有多大可参考性,中文能懂?古文能懂?死古文字能懂?还没有实地可考古。其言论有多大价值?再加洋人最怕历史证明中国强盛。其自信心打击会太大。
楼主是哪国人?
要么简体要么繁体,这么混着来什么鬼。

西方人胡编乱造圣经中国人都没说什么,中国的历史关你们洋鬼子屁事
FriedrichIV 发表于 2015-7-9 20:48
夏、商都是后世对那个王朝追加的称呼,是历史常识

当时没有夏字和那个时期有没有对应政权根本没有关系
1:胡說八道,商就是商人的自稱----

2:很簡單,那夏人自稱什麼???寫在甲骨文的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