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枚氢弹的威力足够大,是否能引爆大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8 16:31:13


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时候,就有人曾担心大气会被引燃,但是试验结束的时候也没有发生这样的事,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到第一颗氢弹试验的时候,也有人提出过这种担心,但是后来也证实这种担心是不切实际的,原子弹和氢弹的威力虽大,温度虽高,但是顶多也只能引燃附近的空气,变成巨大的等离子火球,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很难满足条件,要想引燃全部大气,目前的核弹还做不到这一点。可是,如果这枚核弹的威力足够大呢?就以氢弹的为例,因为氢弹的威力能做得无限大,随着威力越大,能反应的空气就越多,产生的火球就更大,当然也不是大到能直接炸毁地球的程度。同时还拥有极高的温度,目前氢弹爆炸温度能达到一亿度,把氢聚变成氦已经是极限了,如果这枚氢弹爆炸后能把聚变反应进行下去,一直聚变到铁这一稳定元素为止,产生的温度可能也将非常高,几十亿度肯定不成问题,空气主要都是由氮和氧组成的,基本能满足聚变的条件了。把这枚氢弹的威力限定在某一程度,相当于导致恐龙灭绝时那颗陨石的威力就差不多了,在某一个地点引爆,是会引起连锁反应将整个地球的大气引爆,导致地球的毁灭,还是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顶多是地球上的生物遭受灭顶之灾而已?

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时候,就有人曾担心大气会被引燃,但是试验结束的时候也没有发生这样的事,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到第一颗氢弹试验的时候,也有人提出过这种担心,但是后来也证实这种担心是不切实际的,原子弹和氢弹的威力虽大,温度虽高,但是顶多也只能引燃附近的空气,变成巨大的等离子火球,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很难满足条件,要想引燃全部大气,目前的核弹还做不到这一点。可是,如果这枚核弹的威力足够大呢?就以氢弹的为例,因为氢弹的威力能做得无限大,随着威力越大,能反应的空气就越多,产生的火球就更大,当然也不是大到能直接炸毁地球的程度。同时还拥有极高的温度,目前氢弹爆炸温度能达到一亿度,把氢聚变成氦已经是极限了,如果这枚氢弹爆炸后能把聚变反应进行下去,一直聚变到铁这一稳定元素为止,产生的温度可能也将非常高,几十亿度肯定不成问题,空气主要都是由氮和氧组成的,基本能满足聚变的条件了。把这枚氢弹的威力限定在某一程度,相当于导致恐龙灭绝时那颗陨石的威力就差不多了,在某一个地点引爆,是会引起连锁反应将整个地球的大气引爆,导致地球的毁灭,还是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顶多是地球上的生物遭受灭顶之灾而已?
不可能!恒星爆炸才可以。
氢弹的中心爆炸以及地球的曲面外形都限制了氮聚变的连续进行的可能,哪怕氢弹威力再大。可以考虑改变一下引爆方案,在几十公里的高度上,密密麻麻里三层外三层一个挨一个的排布超级氢弹,给地球弄一个严丝合缝的超级氢弹外壳。然后同时引爆,或许会有一线希望。
能量足够大,一个电吹风就够点燃大气了……
www.guokr.com/post/444032/
引爆?氧气和谁反应?可持续吗?
假设温度极高,碳燃烧后会有一小部分进入氧燃烧阶段,然后氧燃烧的一小部分进入硅燃烧阶段,如此反复,直到铁。但是铁是不稳定的,所以会爆炸。

华府小厮 发表于 2015-6-24 22:21
引爆?氧气和谁反应?可持续吗?


氧气和氮气反应,生产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我记得这两种反应也是放热反应。从理论上说,大气是可以被点燃的。                                 不好意思我记错了,氧气和氮气是吸热反应。我上面的说法是错的。
华府小厮 发表于 2015-6-24 22:21
引爆?氧气和谁反应?可持续吗?


氧气和氮气反应,生产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我记得这两种反应也是放热反应。从理论上说,大气是可以被点燃的。                                 不好意思我记错了,氧气和氮气是吸热反应。我上面的说法是错的。
引爆?氧气和谁反应?可持续吗?
不好意思记错了,氧气和氮气反应是吸热反应。上面我的说法是错的。                                  氧气在自然界内通过闪电和氮气可以生产成一氧化氮。
没有向内的力量约束反应物质,只能是一开始就炸飞而不是继续聚变
最大质量的恒星也得花上百万年把中心的氢都烧完了才进行后续的反应,整个地球是一个氢弹也做不到这点。
氢弹无限大。。。你指的不就是咱们头顶上的太阳嘛。。。。
别瞎想了, 木星都没事
要是大气能简单的通过大氢弹引发聚变,那可控核聚变也没这么难了。
聚变和裂变不同,裂变可以通过链式反应自我延续,而聚变如果没有约束,只会迅速降温降压到不能维持聚变的程度。或许足够大当量的氢弹确实能在一瞬间把紧挨着它的那一点点氮和氧引发聚变,但也就到此为止了,高温离子会迅速散开,聚变无法持续,大气中的其它氮氧不会发生反应。
点燃部分大气形成离子团是可以的,全部就比较扯蛋了。毕竟大气中的氢元素含量太少,不可能产生链式反应。
如果是在海洋中引爆呢?海水主要由氢和氧组成,海水中也存在不少重氢元素,而氢又是一种非常容易聚变的元素,当然在足够的高温下,连氧也是可以聚变的,海水比大气更能满足聚变的条件,且海水的密度比空气高,压力也比空气大。如果把这枚氢弹放入深海中,在有一定深度和水压的地方引爆,是否能点燃周围的海水从而引起不可控的反应呢?
如果是在海洋中引爆呢?海水主要由氢和氧组成,海水中也存在不少重氢元素,而氢又是一种非常容易聚变的元素 ...
木星的液态氢海洋够厚了吧,起反应了吗?

木星质量再增大70~80倍,才勉强能够维持氢核聚变,功率极低。
太阳核心温度1500万度、密度150克/立方厘米,够狠了吧?聚变反应功率仅200多瓦/立方米。

1立方米的人肉(大约十几个人)挤一块,体温发热的功率都不止200多瓦。
主序星的临界质量

木星还达不到更别说地球了,整个地球是氢都没用
“约束”核聚变,约束两个字很重要。

恒星靠引力约束,地球靠什么约束?
“约束”核聚变,约束两个字很重要。

恒星靠引力约束,地球靠什么约束?
惯性约束 ............
war3anth 发表于 2015-6-25 19:53
惯性约束 ............
请解释下惯性约束
研制氢弹最难的地方,就是如何把原料加热到几亿度的同时,把原料挤压在一个极小的空间内,而不是把他们炸飞掉!

在空气中引爆再大的氢弹,在加热空气的同时,也会把它炸飞掉!除非在地球外面笼罩一个巨大的原子弹,和大气层内的氢弹同时起爆,内外同时挤压大气层并加温,有可能引发氧气或氮气核聚变!
呵呵,在海里炸都不可能,别说大气里了
木星的大气氢含量比地球不知道高出多少倍。气压更高。当年一个彗星,以第二宇宙速度撞向木星。爆发的能量相当于N亿亿亿吨TNT爆发,也没能起爆。楼主你是担心的太多了。
不能,无论多大能量都不能
这得多大能量
如果多大的能量都不足以,那就先不谈引爆大气的问题了,就是如果这枚氢弹单纯在地球上引爆,我们周围的物质大都是由铁以上的元素组成的,而氢弹的威力又足以让里面的元素从氢聚变到铁,产生的温度非常之高,如果在地球上任意地方引爆,是否也能引起周围靠近物质的聚变反应,释放出比氢弹本身还大的能量,还是只是将周围的空气等离子化,跟普通氢弹没有区别呢?
ss4ss7 发表于 2015-6-25 18:33
太阳核心温度1500万度、密度150克/立方厘米,够狠了吧?聚变反应功率仅200多瓦/立方米。

1立方米的人肉 ...
没这么低吧
cdcqzk 发表于 2015-7-4 03:03
没这么低吧
真的很低,整个聚变反应区的平均功率才十几瓦每立方米。

但是耐不住总量巨大(聚变反应区直径约三四十万公里)。
太阳光度3.845*10e+33尔格每秒,等于3.845*10e+26瓦。半径69.6万公里,一般认为占总体半径25~30%的核心区域发生聚变反应,按25%计算就是17.4万公里,折合1.74*10e+8米,体积4/3*pi*r^3=2.207*10e+25立方米,那么平均功率为 3.845*10e+26瓦/2.207*10e+25立方米=17.4瓦/立方米
太阳聚变完全靠规模效应,假如反应区物质平均功率算18瓦/立方米,那么一个1米见方的方块,表面积6平方米,那么平均辐射功率是18/6=3瓦/平方米。
若是8个这样的方块堆成边长2米的大方块,总功率是144瓦,表面积仅为24平方米,平均辐射功率是6瓦/立方米。
27个方块堆成边长3米的大方块,总功率是486瓦,表面积为54平方米,平均辐射功率是9瓦/立方米。
64个方块堆成边长4米的大方块,总功率是1152瓦,表面积为96平方米,平均辐射功率是12瓦/立方米。
……
照这样子堆成边长三十万公里的大块,表面平均辐射功率就会达到恐怖的程度。

大质量恒星中心密度极低而温度非常高,小质量恒星中心密度很高而温度较低的原因也是如此,同样是星云坍缩释放引力势能,很大一坨刚刚聚在一起就会受到体积/面积比的效应产生很高温度引发聚变反应,而小小一坨就得压缩得很紧才能产生足够温度。
楼主那时做梦呢!别说空气里,就是水里都不可能
华府小厮 发表于 2015-6-24 22:21
引爆?氧气和谁反应?可持续吗?

理论上比铁轻的元素只要压力和温度足够给力,都能通过核聚变并放出能量。
漆室葵忧 发表于 2015-7-9 16:56
理论上比铁轻的元素只要压力和温度足够给力,都能通过核聚变并放出能量。
温度能到关键是压力无法现实,还有核聚变的反应速率太低,无法和核裂变相比。楼主所说不可能实现,连太阳的环境下都不会有实现的可能。
yingzho2007 发表于 2015-7-10 17:21
温度能到关键是压力无法现实,还有核聚变的反应速率太低,无法和核裂变相比。楼主所说不可能实现,连太阳 ...
太阳能锻造出碳、氧这个级别就到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