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睡眠时间和小孩相仿 科学家发现相关基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6:51:20
2015-06-20 08:23: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姜涛
核心提示:塔拉尼斯基因不正常的果蝇每天的睡眠仅为正常睡眠的25%,而去除该基因后,果蝇就不停地嗡嗡叫而不休息。
参考消息网6月20日报道 外媒称,科学家发现控制睡眠的基因,这是针对果蝇的研究,但是对我们人类也有启迪意义。
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6月18日报道,研究发现,果蝇的睡眠时间大约和小孩差不多。雄蝇每天需要约12小时睡眠,雌蝇则每天需要约10小时睡眠。为了找到控制果蝇夜晚睡眠时间长短的基因,高庆熙(音)用果蝇进行了一次大型试验。
在美国托马斯·杰斐逊大学工作的高庆熙和她的研究小组在美国《当代生物学》半月刊发表文章称,他们对3000只果蝇随机引入基因突变,然后观察它们的睡眠情况,以寻找最能直接影响果蝇睡眠的基因。他们找到了一个名为“塔拉尼斯”的基因,这可能对人类睡眠方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塔拉尼斯基因不正常的果蝇每天的睡眠仅为正常睡眠的25%,而去除该基因后,果蝇就不停地嗡嗡叫而不休息。
高庆熙的研究小组发现,塔拉尼斯基因与其他一些蛋白质一起,控制着果蝇的睡眠和苏醒。正常情况下,塔拉尼斯基因与细胞周期蛋白A在一起就能抑制另一种酶的活性,而这种酶通常让果蝇醒着。所以,当这三种物质一起发挥作用时,塔拉尼斯基因与细胞周期蛋白A降低了酶的活性,这样果蝇能有10至12小时的睡眠。当塔拉尼斯基因发生变异无法正常工作时,这种酶就让果蝇保持清醒,无法入睡。
研究发现,在哺乳动物身上也有与塔拉尼斯基因相关的一种基因,该基因也有同样的功能。这种基因一般控制着细胞分裂方式。高庆熙说:“我们还不知道该基因是否在哺乳动物或人类的睡眠中发挥作用,但我们还是希望在果蝇身上发现的这种基因能在人类身上也有同样的功能,这样就能最终研发出促进人类睡眠的新药物。”
【延伸阅读】科普:果蝇“同性恋”也受社会因素影响
    新华网东京3月19日电(记者蓝建中)果蝇是一种小昆虫,但也有同性恋行为。日本东北大学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在实验中证实,果蝇的同性恋行为不仅受遗传因素影响,社会因素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研究人员已知,如果果蝇体内的“无后”基因无法发挥作用,雄性果蝇就不会向雌性果蝇求爱,转而追求同性。因此果蝇的同性恋行为被认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研究人员培养出“无后”基因不再发挥作用的雄性果蝇,然后利用这种果蝇进行了实验。他们发现,如果这种雄性果蝇羽化为成虫后,只要进行一天以上的集体饲养,雄性果蝇就开始追逐其他雄性果蝇,显示出同性恋的求爱行为。但如果这种果蝇羽化后是一只只隔离饲养的,则不会出现对同性的求爱行为。
    研究人员由此认为,这显示果蝇羽化为成虫后第一天的经历等因素,会对它们是否出现同性恋行动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在“无后”基因不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果蝇脑内的特定细胞在集体生活中受到了刺激,而出现了同性恋行为。这说明遗传因素和社会经验同时控制着果蝇的行为。
    相关论文已刊登在英国在线科学杂志《自然·通讯》上。
(2015-03-19 15:44:05)

http://www.cankaoxiaoxi.com/science/20150620/824949.shtml2015-06-20 08:23: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姜涛
核心提示:塔拉尼斯基因不正常的果蝇每天的睡眠仅为正常睡眠的25%,而去除该基因后,果蝇就不停地嗡嗡叫而不休息。
参考消息网6月20日报道 外媒称,科学家发现控制睡眠的基因,这是针对果蝇的研究,但是对我们人类也有启迪意义。
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6月18日报道,研究发现,果蝇的睡眠时间大约和小孩差不多。雄蝇每天需要约12小时睡眠,雌蝇则每天需要约10小时睡眠。为了找到控制果蝇夜晚睡眠时间长短的基因,高庆熙(音)用果蝇进行了一次大型试验。
在美国托马斯·杰斐逊大学工作的高庆熙和她的研究小组在美国《当代生物学》半月刊发表文章称,他们对3000只果蝇随机引入基因突变,然后观察它们的睡眠情况,以寻找最能直接影响果蝇睡眠的基因。他们找到了一个名为“塔拉尼斯”的基因,这可能对人类睡眠方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塔拉尼斯基因不正常的果蝇每天的睡眠仅为正常睡眠的25%,而去除该基因后,果蝇就不停地嗡嗡叫而不休息。
高庆熙的研究小组发现,塔拉尼斯基因与其他一些蛋白质一起,控制着果蝇的睡眠和苏醒。正常情况下,塔拉尼斯基因与细胞周期蛋白A在一起就能抑制另一种酶的活性,而这种酶通常让果蝇醒着。所以,当这三种物质一起发挥作用时,塔拉尼斯基因与细胞周期蛋白A降低了酶的活性,这样果蝇能有10至12小时的睡眠。当塔拉尼斯基因发生变异无法正常工作时,这种酶就让果蝇保持清醒,无法入睡。
研究发现,在哺乳动物身上也有与塔拉尼斯基因相关的一种基因,该基因也有同样的功能。这种基因一般控制着细胞分裂方式。高庆熙说:“我们还不知道该基因是否在哺乳动物或人类的睡眠中发挥作用,但我们还是希望在果蝇身上发现的这种基因能在人类身上也有同样的功能,这样就能最终研发出促进人类睡眠的新药物。”
【延伸阅读】科普:果蝇“同性恋”也受社会因素影响
    新华网东京3月19日电(记者蓝建中)果蝇是一种小昆虫,但也有同性恋行为。日本东北大学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在实验中证实,果蝇的同性恋行为不仅受遗传因素影响,社会因素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研究人员已知,如果果蝇体内的“无后”基因无法发挥作用,雄性果蝇就不会向雌性果蝇求爱,转而追求同性。因此果蝇的同性恋行为被认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研究人员培养出“无后”基因不再发挥作用的雄性果蝇,然后利用这种果蝇进行了实验。他们发现,如果这种雄性果蝇羽化为成虫后,只要进行一天以上的集体饲养,雄性果蝇就开始追逐其他雄性果蝇,显示出同性恋的求爱行为。但如果这种果蝇羽化后是一只只隔离饲养的,则不会出现对同性的求爱行为。
    研究人员由此认为,这显示果蝇羽化为成虫后第一天的经历等因素,会对它们是否出现同性恋行动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在“无后”基因不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果蝇脑内的特定细胞在集体生活中受到了刺激,而出现了同性恋行为。这说明遗传因素和社会经验同时控制着果蝇的行为。
    相关论文已刊登在英国在线科学杂志《自然·通讯》上。
(2015-03-19 15:44:05)

http://www.cankaoxiaoxi.com/science/20150620/8249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