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转帖』国民党正式开启新时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3:08:34
● 陈子帛
  台湾政治局势正在酝酿一场新的变化,其主要标志是,围绕2008年总统选举的前哨战已经提前揭开序幕。“后陈水扁时代”和“后连战时代”同步到来,预示着台湾朝野政治势力,都在为下次决战做热身准备。
  今天召开的国民党十七大,是马英九正式主掌国民党主席的开始,也是台湾政治划时代的启动,这就是“新台湾人”世代构成台湾政治主流脉动的鲜明标志。
  笔者较早前曾多次撰文探讨“新台湾人”现象以及对两岸关系的可能影响。在此基础上,继续对台湾政坛出现的“马英九现象”做出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既反共又反独
  人们已注意到,反对台独立场坚定的马英九,和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之间,俨然已是一个政治共生态的雏型。如果没有台独势力的存在和台独意识的甚嚣尘上,马英九反对台独的立场就无法获得完整的展现,也就无法获得泛蓝阵营基本群众的支持。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反共和反独的等量齐观,是马英九以及新生代的共同符号。
  50年代以来,大陆观察台湾政治情势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两位蒋先生每年在重大活动中发表演讲的内容。除了国民党历届党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之外,新年文告、“双十节”演讲、就职演说等等,都是直接了解台湾领导人政治倾向的窗口。
  一般的规律是,如果两位蒋先生信誓旦旦表示反攻大陆的决心和意志,不断强调“汉贼不两立”,对中共政权进行无限上纲上线的攻击,北京就会感到释然。因为,其中释放的政治信息是清晰和准确的,只要还坚持反共立场,鼓吹反攻大陆,就说明“一个中国”原则没有改变。这是极为吊诡的现象,一直到80年代中后期才有所改变。
  台湾政治民主化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台湾内部的权力结构,同时也改变了两岸各自的政治思维方式。尽管将近25年来两岸各项交流和人民往来频密,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存度日益加深,但在政治价值和意识形态方面,彼此认知差距也日益明显。“马英九现象”,恰恰成为了我们研究“新台湾人”的切入面。
  前面谈到,在以马英九为代表的“新台湾人”中,特别凸显的并不是他们反对台独的坚定立场,而是反共理念正逐渐支配和主导他们的政治思维,乃至于最终成为抵制和平统一的政治诉求。在很大程度上,民主反共的终极目标和陈水扁所代表的“渐进式台独”、“法理台独”的目的,是吻合和接近的。
对北京是一个难题
  一位资深的政治观察家认为,马英九最近不断利用媒体表明“XX不平反,两岸难统一”,显示出马英九似乎有意将他的政治洁癖带到两岸关系上。马英九对六四事件的耿耿于怀,远远超过了“XXXX分子”。这种执着,是否和当年两位蒋先生反共、反攻大陆是一样的,相信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有几点是必须强调的:首先,马英九这一代人或者还多少保留中国意识和中国情怀,但和连战、宋楚瑜以及更早一辈的人相比,他们的中国印象基本上是淡薄的,或者已经相当淡薄;其次,马英九以及一代人,很大程度上接受西方教育和意识形态熏陶,他们的政治价值体系和思想观念全盘西化,中国意识和中国情怀则是间接的,二手传播的,甚至还可能是扭曲的;再次,马英九以及新生代,基于外省籍族群的背景,在台湾特定的政治氛围下,背负着外省人的原罪,因此,对台湾的主体认同表现得比本省籍人物还要虔诚,还要强烈。唯有强烈表现出对中国大陆政治意识的不认同,对北京和平统一诉求的坚决抗拒,他们才能获得越来越多的掌声和认同。
  “民主反共、消极拒统”就这样成为他们的政治主旋律,这种诉求不再是权宜之计,是发自内心的。和投机善变的陈水扁不一样的是,以马英九为首的外省籍族群政治菁英,如果无法在两岸关系问题上表现得比陈水扁更极端、更坚决,甚至更走火入魔,他们就无法或者很难在台湾政坛上立足、站稳。这是台湾政治环境所决定的。
  也就是说,马英九一旦成为台湾领导人,他在两岸政治互动和整合上,给北京当局出的难题和带来的困扰更大。而今,“马英九现象”给两岸关系带来的困扰,恐怕刚刚开始。
·作者是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 陈子帛
  台湾政治局势正在酝酿一场新的变化,其主要标志是,围绕2008年总统选举的前哨战已经提前揭开序幕。“后陈水扁时代”和“后连战时代”同步到来,预示着台湾朝野政治势力,都在为下次决战做热身准备。
  今天召开的国民党十七大,是马英九正式主掌国民党主席的开始,也是台湾政治划时代的启动,这就是“新台湾人”世代构成台湾政治主流脉动的鲜明标志。
  笔者较早前曾多次撰文探讨“新台湾人”现象以及对两岸关系的可能影响。在此基础上,继续对台湾政坛出现的“马英九现象”做出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既反共又反独
  人们已注意到,反对台独立场坚定的马英九,和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之间,俨然已是一个政治共生态的雏型。如果没有台独势力的存在和台独意识的甚嚣尘上,马英九反对台独的立场就无法获得完整的展现,也就无法获得泛蓝阵营基本群众的支持。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反共和反独的等量齐观,是马英九以及新生代的共同符号。
  50年代以来,大陆观察台湾政治情势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两位蒋先生每年在重大活动中发表演讲的内容。除了国民党历届党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之外,新年文告、“双十节”演讲、就职演说等等,都是直接了解台湾领导人政治倾向的窗口。
  一般的规律是,如果两位蒋先生信誓旦旦表示反攻大陆的决心和意志,不断强调“汉贼不两立”,对中共政权进行无限上纲上线的攻击,北京就会感到释然。因为,其中释放的政治信息是清晰和准确的,只要还坚持反共立场,鼓吹反攻大陆,就说明“一个中国”原则没有改变。这是极为吊诡的现象,一直到80年代中后期才有所改变。
  台湾政治民主化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台湾内部的权力结构,同时也改变了两岸各自的政治思维方式。尽管将近25年来两岸各项交流和人民往来频密,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存度日益加深,但在政治价值和意识形态方面,彼此认知差距也日益明显。“马英九现象”,恰恰成为了我们研究“新台湾人”的切入面。
  前面谈到,在以马英九为代表的“新台湾人”中,特别凸显的并不是他们反对台独的坚定立场,而是反共理念正逐渐支配和主导他们的政治思维,乃至于最终成为抵制和平统一的政治诉求。在很大程度上,民主反共的终极目标和陈水扁所代表的“渐进式台独”、“法理台独”的目的,是吻合和接近的。
对北京是一个难题
  一位资深的政治观察家认为,马英九最近不断利用媒体表明“XX不平反,两岸难统一”,显示出马英九似乎有意将他的政治洁癖带到两岸关系上。马英九对六四事件的耿耿于怀,远远超过了“XXXX分子”。这种执着,是否和当年两位蒋先生反共、反攻大陆是一样的,相信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有几点是必须强调的:首先,马英九这一代人或者还多少保留中国意识和中国情怀,但和连战、宋楚瑜以及更早一辈的人相比,他们的中国印象基本上是淡薄的,或者已经相当淡薄;其次,马英九以及一代人,很大程度上接受西方教育和意识形态熏陶,他们的政治价值体系和思想观念全盘西化,中国意识和中国情怀则是间接的,二手传播的,甚至还可能是扭曲的;再次,马英九以及新生代,基于外省籍族群的背景,在台湾特定的政治氛围下,背负着外省人的原罪,因此,对台湾的主体认同表现得比本省籍人物还要虔诚,还要强烈。唯有强烈表现出对中国大陆政治意识的不认同,对北京和平统一诉求的坚决抗拒,他们才能获得越来越多的掌声和认同。
  “民主反共、消极拒统”就这样成为他们的政治主旋律,这种诉求不再是权宜之计,是发自内心的。和投机善变的陈水扁不一样的是,以马英九为首的外省籍族群政治菁英,如果无法在两岸关系问题上表现得比陈水扁更极端、更坚决,甚至更走火入魔,他们就无法或者很难在台湾政坛上立足、站稳。这是台湾政治环境所决定的。
  也就是说,马英九一旦成为台湾领导人,他在两岸政治互动和整合上,给北京当局出的难题和带来的困扰更大。而今,“马英九现象”给两岸关系带来的困扰,恐怕刚刚开始。
·作者是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