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钱谦益其人其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8:09:00
现在的论坛上,一谈起钱谦益,无不是挖苦,讽刺,鄙夷,一句头皮痒,水太凉,将钱谦益说的也是一无是处,加上乾隆编著贰臣传,将钱谦益列于帮上,更是让钱谦益的名声迎风臭十里。
实际上在明末清初之时,钱谦益无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他早年家中豪富,年少成名,二十多岁考中进士,在万里三十八年高中探花。
钱谦益早年功名心很强烈,但是入朝为官的时间却很短,他虽然四次出仕,但是当官的时间也就四五年,钱谦益虽然是文坛领袖,东林魁首,但是在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却乏善可陈,在于温体仁党争之中,还蹲了一段时间的大佬。
钱谦益之所以名声臭到底,就是因为变节降清。
其实明末的文人士子,地主官僚,几乎百分之九十五都投降清朝,为清廷充当恶狗。
与这些人相比,钱谦益并没有为清廷充当鹰犬,出谋划策,反而尽力周旋,为保全乡土出力。
钱谦益之所以被人嘲笑讥讽,只有两个原因,第一名头太大,威望较高。
第二,就是钱谦益自己喊得太高调,人们都以为他会为明廷殉节。
当清军入关之后,钱谦益的好友河南巡抚越其杰,与河南参政兵备道袁枢全部为国尽忠,绝食而死。
钱谦益与老婆柳如是相约投湖,柳如是跳入河中,钱谦益怕死,走到半路说‘水太凉’,这一句水太凉,就为钱谦益留下了千古骂名。
钱谦益降清后,被他的至交好友,亲朋古旧纷纷痛骂,讥讽嘲笑,心情抑郁,在京城待了几个月回到老家常熟。
钱谦益回乡之后,深知变节投降的耻辱,开始密谋反清,他晚年两次因为反清做过清朝的监狱,不顾年老体迈,几次冒险策反清军总兵马进宝。
钱谦益还散尽家财,为张煌言,姚志卓,黄毓祺招兵募响,为南明朝出人出力,出言划策,冒着杀头的危险,多次联系联系张煌言,李定国,成为江南士绅反清的领袖。
到了钱谦益临终之时,已经贫困潦倒,依靠为人写文章作画、获取润笔为生,到了年老体弱之时,还要请求黄宗羲代笔,赚取银两。
钱谦益死后,还留下了大笔的债务,他的族人钱朝鼎逼债,直接逼死了钱谦益的妻子柳如是。

纵观钱谦益的一生,这个人虽然在关键时候怕过死,但是还是一个明荣辱,晓大义的读书人,比起明末大部分没有丝毫节操的文官士子,钱谦益这个人仿佛当世圣人了。
如果与李定国,李来亨,郑成功,张煌言相比,钱谦益的品德肯定是有污点的,与阎应元,夏完淳等抗清义士相比,更是远远不如。
即便是与东林党史可法,阉党马士英这些拒不降清,为国殉节的同僚相比,钱谦益也多有不如,即便是与黄宗羲,顾炎武等心怀故国,永不出仕清廷的遗老遗少,钱谦益在个人品德操守上也相差一筹。
但是比起范文程,宁完我等汉奸。
比起洪承畴,吴三桂等败类。
比起被朝廷恩养三百年的将门子弟,勋贵之家,
比起活在饥民血肉之中的藩王宗室。
比起皇恩浩荡的各大太监。
比起特权繁多的众多乡绅地主。
比起几乎百分之九十五投降的文武百官。
钱谦益的表现也远远超出,
我觉得陈寅恪说的好,“牧斋降清,乃其一生污点”,是因为“其素性懦弱、迫于事势使然”

原帖地址http://www.lkong.net/thread-1207471-1-1.html

现在的论坛上,一谈起钱谦益,无不是挖苦,讽刺,鄙夷,一句头皮痒,水太凉,将钱谦益说的也是一无是处,加上乾隆编著贰臣传,将钱谦益列于帮上,更是让钱谦益的名声迎风臭十里。
实际上在明末清初之时,钱谦益无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他早年家中豪富,年少成名,二十多岁考中进士,在万里三十八年高中探花。
钱谦益早年功名心很强烈,但是入朝为官的时间却很短,他虽然四次出仕,但是当官的时间也就四五年,钱谦益虽然是文坛领袖,东林魁首,但是在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却乏善可陈,在于温体仁党争之中,还蹲了一段时间的大佬。
钱谦益之所以名声臭到底,就是因为变节降清。
其实明末的文人士子,地主官僚,几乎百分之九十五都投降清朝,为清廷充当恶狗。
与这些人相比,钱谦益并没有为清廷充当鹰犬,出谋划策,反而尽力周旋,为保全乡土出力。
钱谦益之所以被人嘲笑讥讽,只有两个原因,第一名头太大,威望较高。
第二,就是钱谦益自己喊得太高调,人们都以为他会为明廷殉节。
当清军入关之后,钱谦益的好友河南巡抚越其杰,与河南参政兵备道袁枢全部为国尽忠,绝食而死。
钱谦益与老婆柳如是相约投湖,柳如是跳入河中,钱谦益怕死,走到半路说‘水太凉’,这一句水太凉,就为钱谦益留下了千古骂名。
钱谦益降清后,被他的至交好友,亲朋古旧纷纷痛骂,讥讽嘲笑,心情抑郁,在京城待了几个月回到老家常熟。
钱谦益回乡之后,深知变节投降的耻辱,开始密谋反清,他晚年两次因为反清做过清朝的监狱,不顾年老体迈,几次冒险策反清军总兵马进宝。
钱谦益还散尽家财,为张煌言,姚志卓,黄毓祺招兵募响,为南明朝出人出力,出言划策,冒着杀头的危险,多次联系联系张煌言,李定国,成为江南士绅反清的领袖。
到了钱谦益临终之时,已经贫困潦倒,依靠为人写文章作画、获取润笔为生,到了年老体弱之时,还要请求黄宗羲代笔,赚取银两。
钱谦益死后,还留下了大笔的债务,他的族人钱朝鼎逼债,直接逼死了钱谦益的妻子柳如是。

纵观钱谦益的一生,这个人虽然在关键时候怕过死,但是还是一个明荣辱,晓大义的读书人,比起明末大部分没有丝毫节操的文官士子,钱谦益这个人仿佛当世圣人了。
如果与李定国,李来亨,郑成功,张煌言相比,钱谦益的品德肯定是有污点的,与阎应元,夏完淳等抗清义士相比,更是远远不如。
即便是与东林党史可法,阉党马士英这些拒不降清,为国殉节的同僚相比,钱谦益也多有不如,即便是与黄宗羲,顾炎武等心怀故国,永不出仕清廷的遗老遗少,钱谦益在个人品德操守上也相差一筹。
但是比起范文程,宁完我等汉奸。
比起洪承畴,吴三桂等败类。
比起被朝廷恩养三百年的将门子弟,勋贵之家,
比起活在饥民血肉之中的藩王宗室。
比起皇恩浩荡的各大太监。
比起特权繁多的众多乡绅地主。
比起几乎百分之九十五投降的文武百官。
钱谦益的表现也远远超出,
我觉得陈寅恪说的好,“牧斋降清,乃其一生污点”,是因为“其素性懦弱、迫于事势使然”

原帖地址http://www.lkong.net/thread-1207471-1-1.html

投机分子而已,如周作人高调宣传抗日,一声枪响就当了汉奸。
投降者多了,但高喊抵抗又很快投降的才最为人不齿
  如果钱谦益后期积极反清,那么清朝统治者积极指其贰臣,就有政治动机了。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5-5-9 22:08
  如果钱谦益后期积极反清,那么清朝统治者积极指其贰臣,就有政治动机了。
清朝统治者是否心知肚明也是回事,要是心知肚明早就给他宰了
琉西泰尼亚 发表于 2015-5-9 22:27
清朝统治者是否心知肚明也是回事,要是心知肚明早就给他宰了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钱谦益八十三岁高龄去世,葬于虞山南麓。
  所以清代乾隆皇帝,命人撰写《贰臣传》时,钱谦益已经逝世,不能抓他。他死后,抗清事迹可能有所流传,清代统治者对其尤其怨恨。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5-5-10 07:55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钱谦益八十三岁高龄去世,葬于虞山南麓。
  所以清代乾隆皇帝,命人撰 ...
对于这样的无用的懦弱废柴,说实话没啥值得清廷“尤为怨恨”的
琉西泰尼亚 发表于 2015-5-10 08:34
对于这样的无用的懦弱废柴,说实话没啥值得清廷“尤为怨恨”的
  东林党人……嗯,基本上就是一群内乱的汉贼而已。
  所以有网友说东林党还不如阉党呢。很多穿越小说把东林党说得很不堪,也有历史依据的。
楼主还是改改错别字吧,简直看不下去了
于大节无补。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5-5-9 22:08
  如果钱谦益后期积极反清,那么清朝统治者积极指其贰臣,就有政治动机了。
如果偷偷出点钱就叫积极抗清的话。顶多算是良心未泯
  东林党人……嗯,基本上就是一群内乱的汉贼而已。
  所以有网友说东林党还不如阉党呢。很多穿越小 ...
后期东林党就是帮聪明用错地方的猪队友
冰冰冷有点苦 发表于 2015-5-10 18:47
如果偷偷出点钱就叫积极抗清的话。顶多算是良心未泯
  钱谦益的抗清,还是在当奴才后遭到刑罚,才觉得连奴才都当不得了。
幻海魔刀 发表于 2015-5-10 18:50
后期东林党就是帮聪明用错地方的猪队友
  现在的穿越小说,对文人尤其厌恶。无论是穿越明朝还是穿越宋朝,对文人误国都有深刻的反省。
一句“懦弱”就可以开脱所有的罪孽么?
冰冰冷有点苦 发表于 2015-5-10 18:47
如果偷偷出点钱就叫积极抗清的话。顶多算是良心未泯
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钱谦益从苏州返回常熟,表面上息影居家,暗中与西南和东南海上反清复明势力联络。
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钱谦益曾暗中致书南明桂林留守瞿式耜,以“楸秤三局”作比喻,痛陈天下形势,列举当务之急著、要著、全著,并报告江南清军将领动态及可能争取反正的部队。 瞿式耜得书后,上奏桂王说:钱谦益“身在虏中,未尝须臾不念本朝,而规划形势,了如指掌,绰有成算”,“忠躯义感溢于楮墨之间”。
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起,钱谦益不顾年迈体弱,多次亲赴金华策反总兵马进宝反清。
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李定国克服桂林,承制以腊丸书命钱谦益及前兵部主事严拭联络东南。钱谦益便“日夜结党,运筹部勒”。
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郑成功、张名振北伐,钱谦益与柳如是又积极响应“尽囊以资之”。起事失败后,钱并未灰心,仍先后与反清复明志士魏耕、归庄、鹤足道人等秘密策划,以接应郑成功再度北伐。还在长江口白茅港卜筑红豆庄,作为隐居之所,以便与各地联络,刺探海上消息。
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郑成功、张煌言率水陆大军再度北伐,连克数镇,钱谦益欣喜若狂、慨然赋诗作《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己亥七月初一作》等诗歌,歌颂抗清之师,直斥清廷“沟填羯肉那堪脔”,“杀尽羯奴才敛手”。当这次北伐再度失败后,他才心灰意冷,痛感“败局真成万古悲”。“忍看末运三辰足,苦恨孤臣一死迟"。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5-5-10 07:55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钱谦益八十三岁高龄去世,葬于虞山南麓。
  所以清代乾隆皇帝,命人撰 ...
那倒未必,看看范文程,为满清做了那么大贡献,结果还不是被清廷列入《贰臣传》?而李定国和史可法等誓死不降,却得到清廷的褒扬。
贰臣传上有几个好东西?大节有亏。
撸主的结论是
——钱谦益是个半吊子汉奸?
钱谦益是汉奸吧,既然如此,有什么值得翻案的?真闹不懂为什么现在为什么有人热衷于为汉奸翻案。就拿抗战来说,后期一些汪伪政权要员来说,为了给自己找退路,和军统暗通款曲,就算是为抗战做出了些许贡献,也不过是政治投机而已。
钱谦益跟近代郭沫若一样。
水太凉,呵呵,钱益谦史已有定论不必再说,只是柳如是,真是可惜了。
虾兵蟹将 发表于 2015-8-3 23:50
钱谦益跟近代郭沫若一样。
郭沫若投降了那个异族么?
Deathk 发表于 2015-8-4 14:47
郭沫若投降了那个异族么?
郭沫若也是先侍民国,后转投靠新中国。民国在时,为党国摇旗呐喊。三大战役结束了,党国跑到台湾去了,郭氏又顺风转舵,投身到新中国文艺界。。。当年钱谦益跟柳如是,两人相差40岁,然而钱的女人甚至都没郭沫若多!即便连郭沫若的儿子也评价过:“对于感情问题,郭沫若是个罪人”。好玩弄女性感情、又二侍两朝,跟明末钱谦益真是有许多共同点。
虾兵蟹将 发表于 2015-8-4 15:16
郭沫若也是先侍民国,后转投靠新中国。民国在时,为党国摇旗呐喊。三大战役结束了,党国跑到台湾去了,郭 ...
那你让魏征情何以堪~~~你让薛万彻情何以堪
虾兵蟹将 发表于 2015-8-4 15:16
郭沫若也是先侍民国,后转投靠新中国。民国在时,为党国摇旗呐喊。三大战役结束了,党国跑到台湾去了,郭 ...
或者说你认为共产党是异族?
胜可知不可为 发表于 2015-8-3 11:10
那倒未必,看看范文程,为满清做了那么大贡献,结果还不是被清廷列入《贰臣传》?而李定国和史可法等誓死 ...
任何一个完成了统一,并且在宣传主流价值观的政府,都不会宣扬叛臣道德观的。在两国、两派斗争时。任何一方对于没有立场的叛徒,都是用其才,而鄙其德。
表面观之,似颇相矛盾。前论李素臣事,谓其与侯朝宗之应举,皆出于不得已。子玄(庆曾字)之家世及声望约略与侯李相等,故疑其应丁酒(1657)课科乡试,实出于不得已,盖建州入关之初,凡世家子弟著声庠序之人,若不应乡举,即为反清之一中种表示,累及家族,或致生命之危险。否则陆氏虽在南明都倾覆以后,其旧传田产,犹未尽失,自可生活,不必汲汲干进也。关于此点,足见清初士人处境之不易。后世未解当日情势,往往作过酷之批评,殊非公允之论也。

牧斋之降清,乃其一生污点。但亦有其素性怯弱,迫于事势所使然。若谓其必须始终心悦诚服,则甚不近人情。夫牧斋所践之土,乃禹贡九州相承之土,所茹之毛,非女真八部所种之毛,馆臣阿媚世主之言,抑何可笑。回忆五六十年前,清廷公文,往往有“食毛践土,具有天良”之语。今读提要,又不甚桑海之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