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读中国版QE是否说明中国经济已处于危险边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0:19:25
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428/13668553_0.shtml
中国版量化宽松(QE)真的要来了吗?

乍一听“QE”二字,着实骇人。因为在大部分人的概念中,若一国货币当局宣布QE,则意味着祭出最后的杀手锏让经济起死回生。那么,如果中国开启QE,是不是说明经济已处于危险的边缘了?

非也。笔者认为,与2008年的4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不同的是,若按照近期的传闻看,被市场称作“中国版QE”的一系列政策工具的落脚点不在“刺激”,而是“修复”。

修复什么?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所落下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近几年来激增的地方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因此,从去杠杆的角度看,中国政府已打出和即将打出的政策组合拳,乃是发力于重塑资产负债表。

不论是已经爆出的央行注资政策性银行,还是市场热议的信贷质押再贷款试点即将全国铺开、央行将推中国版LTRO(长期再融资操作)等传闻,这些被市场冠为“中国版QE”的政策,实质都是国家在调整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以期实现整个社会的债务分担。

“经济周期本质上也是债务周期,中国正步入长债务周期下半场,主要体现为企业、政府、居民三部门的资产负债相对变化。宏观政策的本质就是构建经济风险在不同部门资产负债表之间的转移机制,在经济谷底阶段寻求债务分担框架。”华创证券研报指出。

根据去年中国社科院公布的数据,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扩张明显,截至2012年末杠杆率就达到215%,其中非金融企业债务占比极高,达到139%,远超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合)国家90%的警戒线。一名官员曾表示,激增的杠杆有40%是地方政府“贡献”的。所以,解决企业财务负担过重以及地方债务到期偿还问题迫在眉睫。


以化解地方债务为例,尽管市场期待中央政府能出手相救,但无论是市场还是决策层都明白,类似于上世纪90年代中央全面接手债务的方式并不可行。即使“侠之大者,为国接盘”的央行未来果真推出LTRO,其在机制设置上仍与欧美的QE有着很多区别,比如LTRO释放的规模由银行需求量决定,而QE是央行预先确定规模;LTRO提供的流动性是有资金成本,且有到期期限等。

而对于重塑其他非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目前转牛的股市和即将全面推广的信贷质押再贷款,分别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面缓解企业融资高成本压力。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也在此过程中获得转型和发展。

修复不是强刺激,但也是为了防止经济过快下滑,恢复正常发展速度。如此看来,即便这盘大棋被市场称作QE,也并不如听上去那么令人恐慌。只不过,历史的前车之鉴也在提醒,政府大包大揽式的救助只会过犹不及,市场的参与同样不可或缺。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428/13668553_0.shtml
中国版量化宽松(QE)真的要来了吗?

乍一听“QE”二字,着实骇人。因为在大部分人的概念中,若一国货币当局宣布QE,则意味着祭出最后的杀手锏让经济起死回生。那么,如果中国开启QE,是不是说明经济已处于危险的边缘了?

非也。笔者认为,与2008年的4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不同的是,若按照近期的传闻看,被市场称作“中国版QE”的一系列政策工具的落脚点不在“刺激”,而是“修复”。

修复什么?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所落下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近几年来激增的地方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因此,从去杠杆的角度看,中国政府已打出和即将打出的政策组合拳,乃是发力于重塑资产负债表。

不论是已经爆出的央行注资政策性银行,还是市场热议的信贷质押再贷款试点即将全国铺开、央行将推中国版LTRO(长期再融资操作)等传闻,这些被市场冠为“中国版QE”的政策,实质都是国家在调整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以期实现整个社会的债务分担。

“经济周期本质上也是债务周期,中国正步入长债务周期下半场,主要体现为企业、政府、居民三部门的资产负债相对变化。宏观政策的本质就是构建经济风险在不同部门资产负债表之间的转移机制,在经济谷底阶段寻求债务分担框架。”华创证券研报指出。

根据去年中国社科院公布的数据,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扩张明显,截至2012年末杠杆率就达到215%,其中非金融企业债务占比极高,达到139%,远超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合)国家90%的警戒线。一名官员曾表示,激增的杠杆有40%是地方政府“贡献”的。所以,解决企业财务负担过重以及地方债务到期偿还问题迫在眉睫。


以化解地方债务为例,尽管市场期待中央政府能出手相救,但无论是市场还是决策层都明白,类似于上世纪90年代中央全面接手债务的方式并不可行。即使“侠之大者,为国接盘”的央行未来果真推出LTRO,其在机制设置上仍与欧美的QE有着很多区别,比如LTRO释放的规模由银行需求量决定,而QE是央行预先确定规模;LTRO提供的流动性是有资金成本,且有到期期限等。

而对于重塑其他非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目前转牛的股市和即将全面推广的信贷质押再贷款,分别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面缓解企业融资高成本压力。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也在此过程中获得转型和发展。

修复不是强刺激,但也是为了防止经济过快下滑,恢复正常发展速度。如此看来,即便这盘大棋被市场称作QE,也并不如听上去那么令人恐慌。只不过,历史的前车之鉴也在提醒,政府大包大揽式的救助只会过犹不及,市场的参与同样不可或缺。
媒体:中国版QE只做不说

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429/13671440_0.shtml

据路透社日前报道,中国将很快宣布启动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QE),即央行通过直接购买商业银行资产的方式投放基础货币,旨在撬动信用投放,拉低全社会的长期融资成本。

央行官方仍没有出来正式回应或者“辟谣”。

从前些年美国推QE开始,国内舆论的基本口径就是指向放水和印钞票,观感持中性偏负面。因此,涉及到中国版QE,货币政策的口径不好圆回来。虽然官方一直不承认中国有QE之说,但央行购买长期国债或长期信贷的做法,本质上就是QE。

这也不是第一次中国版QE的传闻了。一个多月前,彼时市场传言,3万亿存量债务置换(还有一个更夸张的数字是10万亿)将引发中国版QE,但这随后被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否认,称为“不实之词”。

虽然财政部辟谣了,但具体的操作手法,还是值得研究。因为随后财政部承认将进行1万亿元的存量债务置换,但坚持认为这是在国务院对地方债批准规模之下、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契约行为。但将高息、短期、有隐性违约风险的债务,替换成低息、长期、有中央政府信用担保的债务,这基本上是一个变相版的扭曲操作。对于地方政府,利息成本降了下来。对于商业银行,在蒙受利息损失的同时,新置换的资产流动性增强,变成合格抵押品,进而可向央行申请中短期的贷款。虽然是财政部冲在前台,可是没有央行的背书,这笔置换就缺少最重要的一环。央行如果不认可,银行就没有置换的积极性。

存量债务置换,还可勉强理解为扭曲操作。但此次若如外媒透露是直接购买商业银行的资产,那便无法再说自己不是QE了。在经济下行压力严峻、外部环境流动性泛滥,即使中国央行不想害人,也是一定要抢个救生圈自保的。


事实上,从去年央行开始创新各种货币工具开始,虽然PSL(抵押补充贷款)、MLF(中期借贷便利)、SLO(短期流动性调节)和SLF(常备借贷便利)等各种叫法眼花缭乱,都可以算得上是QE的小规模试点。在这一点上,中国国情往往是只做不说,打左灯向右拐。非常规货币工具越多被创造出来,越是逼近最终的大杀招QE,因为说明前者越来越不够用。

前文述及的存量债务置换,毕竟是央行躲在幕后,并没有直接上手。结果,商业银行仍是不太愿意加入到债务置换当中,导致地方债的发行计划不尽如人意,眼见如此财政部也急了,发文敦促地方政府提速地方债发行。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是央行出手购买地方债,或是从商业银行手里曲线购买,或是直接从市场上购买,整个局面将登时改观,也不辜负现在大好的“疯牛”时机。

当下的经济实在是有点危若累卵的意思,名义上“稳健”的货币政策一路宽松至此,中国版QE可以不用遮遮掩掩了,情势如此,该来一定要来。
外媒:中国央行将开始实施QE 几个月内落地
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428/13670170_0.shtml
据《华尔街日报》援引政府官员报道,中国央行将开始实施宽松计划以支持政府债务置换。

报道援引未具名官员的话称,根据该计划,中国央行将允许商业银行以地方政府置换债换取央行资金,以此来提高流动性和刺激信贷投放

有知情官员表示,中国央行打算效仿发达国家的信贷放松措施。目前正值中国政府欲重组数万亿美元地方政府债务的计划遇阻之际。

知情官员称,依据这项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实施的计划,中国央行将允许中资银行用地方政府债券换取贷款,来提振流动性和放贷活动。这一“抵押补充贷款工具”(PSL)与欧洲央行实施的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类似。

《华尔街日报》上周曾经报道称,中国人民银行正在考虑实施上述方案,不过人行对外新闻发布官员对于该报道表示不置可否。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新的信贷放松方案得以实际执行,其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将发生巨大改变。过去,中国人民银行主要通过调控利率以及对银行机构资本储备设置门槛来管理市场货币供应。然而面对中国经济减速发展的事实,越来越多的资金从中国流出,由此中国人民银行亟需采取新的措施来扩大银行信贷规模并且降低信贷成本。

北京目前所面临的头疼问题之一便是地方政府的大规模举债。根据最新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地方城镇举债规模自2013年6月以来已经扩大了将近50%,债务总额约为1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6万亿美元)。地方政府举债规模已经占到自2008年以来中国国内债务总额的四分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前已经发布警告称,中国政府负债规模的扩增速度已经超过了日本、韩国和美国在陷入经济衰退之前的水平。

为了帮助地方政府减轻债务负担,中国财政部近日表示将允许债务负担较重的地方政府发行新债以更换现有债务(其中大多数是银行贷款),这种新型债务可获得发债政府明确担保。有观点指出,中国财政部实施上述举措的目标一是为了降低政府融资规模,二是为了给予地方政府更多时间偿还债务。

对于上述新政,中国国内商业银行机构对于购买地方政府的新型债券并不感兴趣,过去以来商业银行一直是中国国内债券市场主要的收购者。商业银行机构普遍认为地方政府所发新债的收益率过低,与此同时其还担心动用大笔资金购买政府新债会影响自身的放贷能力。受此影响,中国多个地方政府(包括江苏省、安徽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已经决定推迟发行新债。

财政部周二发布公告敦促地方政府加快债券发行和安排,合理掌握债券发行时间,抓紧做好债券发行工作。

为了帮助该项目启动,各级政府官员和银行高管最近几周一直在游说央行扩大信贷释放方式。


根据拟议中的类似长期再融资操作的信贷释放计划,中国的商业银行将被允许把它们购买的地方政府债券作为抵押从央行获得三年期低息贷款。中国央行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指导银行向小企业、民营企业及政府支持的其他部门放贷。

据了解中国央行想法的官员称,这些贷款的利率可能被视为中期基准利率,从而可能为央行提供了另外一个引导利率的工具。目前中国央行主要通过基准存贷利率和银行间拆借利率影响市场利率。

而就在一天前,路透社报道称中国将很快宣布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央行通过直接购买商业银行资产的方式投放基础货币,以此撬动信用投放、拉低全社会的长期融资成本、减缓通缩压力并推动经济增长。但不同于2008年的首轮QE,此轮放水将针对国家资产负债表的薄弱环节进行调整,以确保中国国计民生的长治久安。(双刀/编译)


这些媒体连什么是量化宽松也搞不清,根本不需要去读它们。


这些媒体连什么是量化宽松也搞不清,根本不需要去读它们。

2.png (50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29 11:27 上传

明1368 发表于 2015-4-29 11:01
这些媒体连什么是量化宽松也搞不清,根本不需要去读它们。
16万亿地方政府的债务,谁来买。
最后不转到央行手里可能吗?
米欧qe是因为它们本来就极低的利率,准备金率也几乎是0,说白了根本没有贮蓄,所以的钱都是在赌未来,当未来不来的时候,印钱买未来而已。天朝存准率都明显偏高,稍微降降就都解决了,无需用什么qe,一看就是外行造谣。

邮件 发表于 2015-4-29 16:33
16万亿地方政府的债务,谁来买。
最后不转到央行手里可能吗?


你比这些媒体还更无知。。。
邮件 发表于 2015-4-29 16:33
16万亿地方政府的债务,谁来买。
最后不转到央行手里可能吗?


你比这些媒体还更无知。。。
媒体抹黑中国很卖力。

美欧日放水放了N轮,中国还没动就被盯上了。
言必称华尔街日报,真是美国忠实的代言人
邮件 发表于 2015-4-29 16:33
16万亿地方政府的债务,谁来买。
最后不转到央行手里可能吗?
这一点点债务,相比地方政府的资产,根本不构成问题。股市牛市的财富效应下,地方政府的资产增长很快,还贷根本不是问题。短期融资可转换为十年十五年低息债券,付利息小菜一碟。有必要加大投资,让地方政府债务两三年内翻一番都不为过。
美帝操碎心,美狗跑断腿
有报道称,中国央行决定开始接受地方政府债券作为低息贷款的抵押品,这是一系列利用国家杠杆来恢复经济活力的举措中的最新一例。

人们认为,这项政策出台的原因是,商业银行不愿购买地方债,即地方政府发行的、用以置换高息贷款的债务。

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507/13688513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