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权力“面前不堪一击的”制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8 19:01:34
“权力”是“软”的、内在的、隐性的,然而它的控制力、影响力却是无所不在、无所不为、无所不包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还真是一种“无坚不可摧、不能摧的力量”。

“制度”是“硬”的、外在的、显性的,虽说社会良好地、健康地运行离不开它,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它却经常是可有可无的、摆设性的,有它无它似乎亦是无关紧要的,特别是当它面对权力的时候。

所以若是这个“软权力”与“硬制度”发生冲突,两者“斗”了起来,那么落下风的往往是这个“硬制度”。什么原因所致?就是因为“软权力”与“硬制度”之间的力量不成比例,对这个“硬制度”,“软权力”很是不怎么放在眼里的,想让它有用时就可以让它变得有用,不想让它有用时就会让它“靠边站”,所以,经常是“硬制度”斗不过“软权力”。

如今时兴的“制度反腐”这个东西好不好?当然好,它比“人治性的反腐”要强,所以,专家学者们将当今的反腐称之为“制度反腐”的新时代。

但是,依我看,“制度反腐”尽管是个好东西,然而它也不是万能的,只要权力不能监督、不受监督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腐败官员照样可以将“制度反腐”搞得灰溜溜的,让它变得一点用处都没有。

譬如,以卖官闻名全中国、全世界的马德就是这样的人。在他担任两年市委书记中祭起的是什么旗?就是“制度反腐”这杆旗,在常委会上他多次提出要“坚持完善干部考察预告制、干部任前公示制、常委会投票表决制”;在绥化市组织工作会议上,他又“创造性”地提出“领导干部和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党组织推荐干部,必须署名,写清推荐理由,实行推荐责任制”……组织部门专门为此制定了《推荐干部责任书》。绥化有关县市还提出了“五个不用”:“溜须拍马的不用,好吃懒做的不用,跑官要官的不用,平庸无为的不用,无德无廉、形象不端的不用”……说的比唱的要好听多了,然而实际呢?马德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社会的一个黑色幽默!将“制度反腐”糟蹋到了不能再糟蹋的程度了,简直就是对我们的“制度反腐”的一个公然嘲弄!

的确,“制度”这个东西一到腐败分子的手中,就变成一个 “可塑性极强的、道貌岸然的、金身的泥足巨人”:堂堂的庞然大物,但是什么用处都没有。

其实,想想也是这样,我们党制定了多少规章制度?政府制定了多少规章制度?法律又作了多少明确的规定?实在是数不清了。然而腐败分子一概都不将它放在眼里。

什么原因使然?原因实在太多了,譬如现在的监督机构(纪委、检察机关)受制于当地党政一把手,不能卓有成效的工作;不过我在这里要说的是,如今普通党员、平民百姓的“监督权”也实在太小了,所能监督的是那些让你监督的“死老虎”,而不能让你监督的是那些在台上的、没有暴露的“活老虎”。就拿那个马德来说,现在被端出来了,于是谁都会对他进行“监督”,谁都会发扬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穷追猛打,然而他在台上的时候呢?又有谁敢去、谁能去、谁会去“监督”呢?他那个市里的纪检、检察机关、新闻媒体甚至是人大敢监督吗?我想,是谁都不敢去、不能去、不会去的,否则就是“自己找死”。不要以为《党内监督条例》出台以后,对正在台上的领导干部“不敢去、不能去、不会去”监督这个问题能“自动解决”,大量事实证明,即便是某地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事件”,当地有权势的人物照样可以将它搞得“鸦雀无声”。譬如,轰动整个中国的“庐山别墅事件”至今已六月有余,尽管中央领导严重关注,尽管社会反响“惊天动地”,尽管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非常清楚,而且不管如何,总得有个交待吧,然而在事件发生地江西庐山,依然是纹丝不动,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依然是什么都不知道。

深圳最近通过了关于“阻碍舆论监督将被追究责任”的条例。好不好?好啊,因为它在全国是率先明确规定了新闻媒体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舆论监督权的。所以,我同意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的观点:“《条例》赋予舆论监督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尚方宝剑’,使新闻舆论落到实处,不仅具有了公共话语权,更掌握了权力监督权。”但是,即便如此,我仍然有疑虑,因为纸上的东西并不是实际执行的东西。“权力”是“软”的、内在的、隐性的,然而它的控制力、影响力却是无所不在、无所不为、无所不包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还真是一种“无坚不可摧、不能摧的力量”。

“制度”是“硬”的、外在的、显性的,虽说社会良好地、健康地运行离不开它,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它却经常是可有可无的、摆设性的,有它无它似乎亦是无关紧要的,特别是当它面对权力的时候。

所以若是这个“软权力”与“硬制度”发生冲突,两者“斗”了起来,那么落下风的往往是这个“硬制度”。什么原因所致?就是因为“软权力”与“硬制度”之间的力量不成比例,对这个“硬制度”,“软权力”很是不怎么放在眼里的,想让它有用时就可以让它变得有用,不想让它有用时就会让它“靠边站”,所以,经常是“硬制度”斗不过“软权力”。

如今时兴的“制度反腐”这个东西好不好?当然好,它比“人治性的反腐”要强,所以,专家学者们将当今的反腐称之为“制度反腐”的新时代。

但是,依我看,“制度反腐”尽管是个好东西,然而它也不是万能的,只要权力不能监督、不受监督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腐败官员照样可以将“制度反腐”搞得灰溜溜的,让它变得一点用处都没有。

譬如,以卖官闻名全中国、全世界的马德就是这样的人。在他担任两年市委书记中祭起的是什么旗?就是“制度反腐”这杆旗,在常委会上他多次提出要“坚持完善干部考察预告制、干部任前公示制、常委会投票表决制”;在绥化市组织工作会议上,他又“创造性”地提出“领导干部和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党组织推荐干部,必须署名,写清推荐理由,实行推荐责任制”……组织部门专门为此制定了《推荐干部责任书》。绥化有关县市还提出了“五个不用”:“溜须拍马的不用,好吃懒做的不用,跑官要官的不用,平庸无为的不用,无德无廉、形象不端的不用”……说的比唱的要好听多了,然而实际呢?马德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社会的一个黑色幽默!将“制度反腐”糟蹋到了不能再糟蹋的程度了,简直就是对我们的“制度反腐”的一个公然嘲弄!

的确,“制度”这个东西一到腐败分子的手中,就变成一个 “可塑性极强的、道貌岸然的、金身的泥足巨人”:堂堂的庞然大物,但是什么用处都没有。

其实,想想也是这样,我们党制定了多少规章制度?政府制定了多少规章制度?法律又作了多少明确的规定?实在是数不清了。然而腐败分子一概都不将它放在眼里。

什么原因使然?原因实在太多了,譬如现在的监督机构(纪委、检察机关)受制于当地党政一把手,不能卓有成效的工作;不过我在这里要说的是,如今普通党员、平民百姓的“监督权”也实在太小了,所能监督的是那些让你监督的“死老虎”,而不能让你监督的是那些在台上的、没有暴露的“活老虎”。就拿那个马德来说,现在被端出来了,于是谁都会对他进行“监督”,谁都会发扬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穷追猛打,然而他在台上的时候呢?又有谁敢去、谁能去、谁会去“监督”呢?他那个市里的纪检、检察机关、新闻媒体甚至是人大敢监督吗?我想,是谁都不敢去、不能去、不会去的,否则就是“自己找死”。不要以为《党内监督条例》出台以后,对正在台上的领导干部“不敢去、不能去、不会去”监督这个问题能“自动解决”,大量事实证明,即便是某地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事件”,当地有权势的人物照样可以将它搞得“鸦雀无声”。譬如,轰动整个中国的“庐山别墅事件”至今已六月有余,尽管中央领导严重关注,尽管社会反响“惊天动地”,尽管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非常清楚,而且不管如何,总得有个交待吧,然而在事件发生地江西庐山,依然是纹丝不动,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依然是什么都不知道。

深圳最近通过了关于“阻碍舆论监督将被追究责任”的条例。好不好?好啊,因为它在全国是率先明确规定了新闻媒体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舆论监督权的。所以,我同意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的观点:“《条例》赋予舆论监督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尚方宝剑’,使新闻舆论落到实处,不仅具有了公共话语权,更掌握了权力监督权。”但是,即便如此,我仍然有疑虑,因为纸上的东西并不是实际执行的东西。
关键问题是国人太讲人情了[em05]
好文。怎么没人顶?[em05]
只要是自己监督自己,制度再好也没用
呵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些完全符合逻辑~~~~
因为是党治国,不是法治国。说白了就是人治而不是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