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正是“医疗改革”狠狠阻击了中国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22:41:52
李志宁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2005.3.3.

对于国内的“医疗改革”,我一再想发出一点不同声音。但声音太细小了,没有办法。

非典时期,我曾写过一篇长文《中国百姓的最大难题》,仔细探讨了医改,对中国医疗改革的方向表示怀疑。这文章在网上偶有转载,基本上没人注意。我在“李志宁个人网页”上把它放在了显要位置,但也没有人愿与我探讨这个问题。也可能我的话说得太过逆耳,不中听。但我想,“耳顺”则顺耳、那样肚子里才能撑船。如果我们只能听赞美的话,恨不得全世界都来欢呼“中华伟大复兴”;谁若敢批评我们,我们就发火,反唇相讥,那我们这个中华民族就太没有气度了。

不过,无论如何,医改这题目我还是不愿意歇手。几天前有次看电视节目后,又气愤愤地写了一篇《中国的“医疗改革”实在令人恐惧》,贴到网上。这次,点击人数仍然不多,但多数点击者支持我的看法。批评者则认为我不懂医疗,还有人怀疑我不是“社科院”的。我得告诉怀疑者,不才确是社科院研究生院的第一届毕业生,尽管碌碌无为,但毕业后没有在其他单位工作过。社科院不是神仙居所,内中良莠不齐,像我这样的“低水平的研究人员”也忝列其中,是有点愧对师门。但我很努力,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也很希望能把“医改”的事情弄弄清楚,只是鄙人理论能力太弱,也是没有办法。

我估计,医改问题虽然重大,但毕竟没有什么娱乐性。不过事情如此切身,网上人们却不很关心?也出乎我意外。莫非是我错了?难道“医改”本无事,庸人我自扰之?尽管怀疑自己,但既做“研究”,还得把这问题弄个明白。我认为,一定还会有些东西,埋在“现象”里面、而被众人忽略了。也可能,真相,正等待着研究人员们来“抽象”它。

在最近关于各种“十大暴利行业”、“十大霸王行业”的报道中,“医疗”行业总跑不掉,得算一个。有的报纸分析说,20年来,工资上扬了10-20倍,而医药费用的上涨幅度则在100-200倍!我知道,这里的计算不对,计算工资肯定未用“不变价格”,但是工资和医疗费用这两种事物之间的比较,还是成立的。因此,医疗行业“暴利”论也是成立的。就是在国家的宏观计算中,国民的医疗费用支出,也已经高居第三位,仅次于购买房屋和孩子读书。所以,本文想从宏观经济方面,来看看“医改”对中国经济发展所起的严重阻碍作用。

这个问题,是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忽略”了的一点。

首先,看看全国的医疗事业总共需要多少钱?

据卫生部2005年1月公布:2003年的“全国医院总收入”为3911亿元。总支出是多少?不得而知。总收入中,属于“卫生部门”的医院为2686亿元,算一下,占了68.7%。就是说超过了2/3,其资产负债总额为10417.5亿元,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比2002年增加了205.37亿元。我想,通常,“资产负债”并不是“借钱”的意思。在过去是指“资金平衡表”,或者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某时期、某部分或全部预算款的来源或分布情况的会计报表。如今指什么?是否有变化?我查了查我们“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于2004年12月出版的《现代经济词典》,该条目却付阙如,使我惶惑。按照卫生部公布,2003全国病人对医院的欠费合计为31.7亿元,居然这么少,也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

所以,即使情况仍有点迷糊,使我们就像喝醉酒的人看世界,但还是得到了一个“大概”。即:近年中国一年在医疗上花出的钱,其总量,不过就是4000亿元的规模。

了解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病人们要花多少钱?

据一个星期前的报道,至2004年底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2386万人,全年医疗保险的基金收入为1089亿元,而其支出,据公布居然仅有847亿元!当然,医疗保险金的支出,不代表中国“病人支出”的全部,还有许许多多病人花的钱,不是“医保”支出的。这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因为参加医保的人数,不过1亿人出头,而中国是13亿人;二是,即使参加医保,或者某些事业机关单位还有国家财政担负一部分医疗费用,也有很多药品和器具是不能报销的,而且现今不能报销的“单子”正越拉越长,从而把支出推到病人头上去。例如,许多进口药品、心脏支架、血糖仪等,都是不能报销的。我不知道国外的确切情况,也可能国外的医保也不能报销,但中国老百姓的工资,就是比起许多“发展中国家”,也还要低好几倍,乃至十几倍。这样,中国人民的负担就格外沉重了。看得起病、还是看不起病?即使参加了医疗保险,这个问题还是尖锐地存在着。

这里想顺便说说,中国的高官和学者们总是把“医疗保险”和“医疗保障”混为一谈。在中国,这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医疗保险并不都能起“保障”作用。而且,理论上,保险的金额应一直处于“商业运作”之中,例如购买债券和证券等。还有,保险公司完全可能倒闭,国家若不明确申明最后替保险公司兜底,那么被保险者如何“保障”呢?如果国家肯定要替保险公司兜底,那为什么还需要一帮子办保险公司的爷们从中捞它一笔?所以,在中国即使参加了“医疗保险”,也未必有医疗保障,这已是路人皆知。而所谓“保障”,就是无论如何,都没有任何看不起病之虞。更何况,国家认为,“更多的人”参加了医疗保险,也就享有了“医疗保障”,这是非常不合逻辑的说法。因为,作为国家必须考虑:如何使“全体公民”、而不是“更多的人”都有医疗保障。就是说,不管以什么方式,也不管参没参加医疗保险,都必须有保障才行。而国家的职责,就是对“全体公民”负责,而不是对“少数人”负责,否则,这个国家怎么能让人民放心呢?

让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医改对于中国经济的阻滞作用。

目前,人们越来越看出,经济学家们抑扬顿挫的欢快语调越来越不灵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无穷的活力,也越来越让人生疑了。靠投资、靠大量引进外资企业、包括很多重污染企业,来发展中国经济,这个发展格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施展身段,因为中国就是靠支付沉重的环境资源代价,也没有多大后劲了。总之,由“投资”而不是由“人民消费”来拉动“总需求”,日子长了,也总归会走上末路。近年来,中国“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剧烈失衡,已日益彰显出它的厉害。我想,看不起凯恩斯的中国经济学家们也终会发现,对抗经济规律最后是不会成正果的。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距,目前中国到底有多大?照理说,应该在国家的统计上有很清楚的昭示。但不知为什么,在《中国统计年鉴》上却是很难查出。记得早在2002年的时候,报纸上有一篇文章称,中国的“库存积压”已经达到4万亿元,它与GDP的比例高达41%。该文章认为,这与西方国家通常仅1%的比率比起来,是很可怕的。但近近些日子的报纸又报道,国家的“库存积压”连年增长,已经达到3万亿元了。显然,尽管信息是混乱的,但问题是清楚的:就是中国的“总需求”已经大大落后于“总供给”。

这就是危机。

但似乎中国并不怕这个。这就如多年前一个顺口溜所说“十亿人民九亿商,九亿商人骗中央;中央什么都不怕,见到商品就涨价”。现在,在国内大量存在的多种暴利行业,就起到了这个“什么都不怕”的作用:什么都高价,看你买不买!几乎除了电视冰箱之类,现在 没有多少与多数老百姓收入相称的商品价格了。但是,事与愿违,似乎人民就是不买什么,这使得全国“库存积压”格外丰盈,使得“总需求”居低不上。这情况使得中国经济学家和宣传专家们着起急来,他们一齐上阵,大讲了一番“居民储蓄”如何应当转变为“投资”,什么基金投资、什么债券、什么股票……,足一通乱侃。

但奇怪的是,居民储蓄就是静若处子、不为所动。看来,经济学家们也不由纳闷了,从不少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苦闷。

在中国“居民储蓄”也是个怪异事物,近年来每年增加的“居民储蓄额”,竟比“全国工资总额”还要高出许多。所以,居民储蓄是不是劳动人民存的钱?问题也是很清楚的。但毕竟,劳动者会有少量存款。有多少?据我看,在目前12万亿元的储蓄总量中,占人口80%的老百姓大概能有个3-4万亿元吧。

如果真的能够启动劳动者消费,那么这3-4万亿元进入“总需求”,也能大大改观全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极端不平衡状况,给全国经济带来巨大活力。就是说,尽管目前国家贫富悬殊,极少数富人得到了他们的天堂,但如果穷人能够将其被重重盘剥后、剩下的小小收入拿去扩大“总需求”的话,因为穷人多么,全国的消费状况还是会有很大的改观。那么经济也会真正“活”起来。我一直在说,如果要使经济真正繁荣,需要有两点:第一,大大提高劳动者的“工资”部分,使得“全国工资总额”在GDP中比例由目前的12%左右上升到50%左右,因为工资是清白收入,不是混水摸鱼,那么社会风气也会随之好起来;第二,国家担当起“社会保障”的资金基础,无论是医疗、还是教育,都应当实行免费(我想,最终全世界都会免费的,社会主义国家当然应当“先走一步”)。这样,人民花钱没有了后顾之忧,无疑,“总需求”就会大大提高,经济情况就会大大好转,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有了深厚的动力。

为什么现在多数老百姓不敢花钱?一个重要原因、甚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医疗改革”。活命,无疑比日用品消费更重要,医疗重于一切,谁都不会弄错。所以,人们需要攒钱,以备未来应付医疗的“不时之需”。

但是,人们为了在得大病时能活下来,要攒多少钱才够呢?

这是个很伤脑筋的问题。如果仅是孩子读书,要花多少钱?大致能够算出,有一定刚性。惟有生病,要花多少钱?鬼也不知道。人非神仙,谁有本事能够预测出自己将患哪一种病、需要多少钱?那么应当存多少钱足以应付救命呢?谁也说不上,只好多多益善。萨斯期间,全国第一例非典黄先生将自己积蓄的16万元花得精光,保住了性命。这是否意味着:每个人存上16万元就能保住自己?恐怕不行的。如果要换肾换肝呢?如果要做极为复杂的心脏手术呢?那还不知道要多少钱。所以,在当今中国的医院眼里,16万元,不过是小钱一笔。也所以,由于医疗费用的日益高昂,穷人,也就自然越来越不在医院的眼里了。

但16万元,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却是个天文数字。10年不一定挣得到,30年不一定攒得下来。先不管它吧,现在,如果我们快乐地假设:全国每个人都攒了16万元用于保命的准备,那么13亿人应当攒多少钱呢?很容易算,16×13=208万亿元。

我们知道,目前全国贫富悬殊的“居民储蓄总额”,也不过只有12万亿元。而80%的老百姓可能只有3-4万亿元储蓄。也就是说,十来亿人的生命,本当有200万亿元来保命,但现在,就悬在3-4万亿元这样一根细细的蛛丝上了。

当然,有人会指责说:人们不可能都生病,生病的人只是少数。所以,不需要这么多钱。

完全正确!依我说:问题问对了,但是答错了。的确,问题的症结正在于:不是所有的人都生病,所以,实际上全国的医疗费用当然不是208万亿元!这是谁都清楚的。是多少呢?如本文的开头所说,仅只4000亿元!这时,真的让人要喊叫老天爷了。难道是:全国人民需要存起208万亿元,来对付全国0.4万亿元的“医疗风险”吗!这是怎么回事啊?这难道这就是我们医疗改革吗?可是,事情很清楚:只要把医疗风险摊到全国人民头上,人民就只能攒钱,以应付医疗,不可能有别的选择。“居民储蓄”也就只能向208万亿元爬进,当然,只能是爬,也永远爬不到。所以,决定“医改”政策的高官们是那么聪明吗?人们地位高了就一定有智慧吗?人们不由会这样问道。所以,按照目前的情况,岂不是说:

如果国家实行免费医疗、承担全国人民的医疗风险,仅只需要0.4万亿元!

如果由全国人民每个人自担医疗风险,那就需要208万亿元!

这种算术是不是太过神奇了,人们或许不能接受!让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中国全国人民的“医疗风险”到底有多大?由谁来承担对经济发展更有利?

据卫生部2004年12月公布:城市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53.2/1000,农村比例是139.5/1000;如果排除季节性影响,由此测算我国年患病人次数为50.8亿。各位看看,有了这个数据,分析情况就更清楚了。50.8亿次,听起来很巨大,实际上并不大。假设13亿人民每人每天看一次病,是多少次呢?为4745亿次。50.8亿次仅达1%。那么,假设13亿人每个星期看一次病,那么50.8亿次达7.5%。再用另一种算法,城市和乡村的“居民两周患病率”,按卫生部公布的数据,为13.9-15.3%。但这是假设全国13亿人每两周看一次病的比率。所以无论怎么算,生病看病的人都是很少数。如果由国家承担这个风险,在宏观经济的总体运行看来,都是最合算、最经济的。可能在国家看来,应由“保险公司”来承担此风险,这样还可以顺便赚些老百姓的钱,更惬意些。我看,由医疗保险公司保险,不是不可以,但中国的保险公司的眼球是仅看着“赚钱”二字,这样就会大大降低人民应得到的“人道主义待遇”。要知道,在美国,人们缴纳医疗保险之外,国家仍需大量投入;据悉,日本是由国家替人民来缴纳保险基金。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免费医疗”就不用说了,在香港澳门也是有医疗保障的。这世界上,甚至连暴君萨达姆和阿富汗塔利班都曾实施“免费医疗”。不错,伊拉克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前人均GDP达到9000美元,但塔利班有什么呀?所以,不在乎国家是不是富有。把医疗风险推到人民身上,对经济发展无疑是非常不利的,其原因,就是会大大缩小“总需求”。至于有人反对我说:国外的高级医疗也不是公共医疗单位,而是私营医院。我不知道他是否要求中国人民都得到百万富翁般的医疗待遇?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最首要的问题是能够看上病,能住上普通的“单人病房”,而不是豪华的待遇。若是以此来反对国家承担相应责任,也是没有说服力的。

所以,要使得中国老百姓都能看得起病,这是目的。不管用什么方法,都不能忘了这个目的。凡偏离了这个目的、希图从中赚老百姓钱的,都是歪招,都是馊主意,无论学者的话说得多么漂亮。

目前,卫生部公布的调查材料,已经够惊心动魄的了。调查发现:我国有48.9%的居民生病不去看医生,有些人自己买药吃,还有人压根儿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在去看了病的患者中,经医生诊断该住院治疗却未住院的也达29.6%。还有,调查分析认为,生病未就诊、未住院且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的患者中,有38.2%是由于经济困难;应该住院而未住院患者中,70%是由于经济困难。城乡低收入人群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达到了41%,远高于一般收入人群。我想,我们国家的高级的有决策权的干部们,仅看看这几个百分比,就应当知道,我们对不起我们的人民,应当惭愧得无地自容。

如本文开头所说,国家拿出4000-5000亿元就能把全国人民的免费医疗搞定,为什么不能做呢?

总而言之,国家在全民“医疗保障”中的作用,是不容推卸的,也是推卸不掉的。李志宁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2005.3.3.

对于国内的“医疗改革”,我一再想发出一点不同声音。但声音太细小了,没有办法。

非典时期,我曾写过一篇长文《中国百姓的最大难题》,仔细探讨了医改,对中国医疗改革的方向表示怀疑。这文章在网上偶有转载,基本上没人注意。我在“李志宁个人网页”上把它放在了显要位置,但也没有人愿与我探讨这个问题。也可能我的话说得太过逆耳,不中听。但我想,“耳顺”则顺耳、那样肚子里才能撑船。如果我们只能听赞美的话,恨不得全世界都来欢呼“中华伟大复兴”;谁若敢批评我们,我们就发火,反唇相讥,那我们这个中华民族就太没有气度了。

不过,无论如何,医改这题目我还是不愿意歇手。几天前有次看电视节目后,又气愤愤地写了一篇《中国的“医疗改革”实在令人恐惧》,贴到网上。这次,点击人数仍然不多,但多数点击者支持我的看法。批评者则认为我不懂医疗,还有人怀疑我不是“社科院”的。我得告诉怀疑者,不才确是社科院研究生院的第一届毕业生,尽管碌碌无为,但毕业后没有在其他单位工作过。社科院不是神仙居所,内中良莠不齐,像我这样的“低水平的研究人员”也忝列其中,是有点愧对师门。但我很努力,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也很希望能把“医改”的事情弄弄清楚,只是鄙人理论能力太弱,也是没有办法。

我估计,医改问题虽然重大,但毕竟没有什么娱乐性。不过事情如此切身,网上人们却不很关心?也出乎我意外。莫非是我错了?难道“医改”本无事,庸人我自扰之?尽管怀疑自己,但既做“研究”,还得把这问题弄个明白。我认为,一定还会有些东西,埋在“现象”里面、而被众人忽略了。也可能,真相,正等待着研究人员们来“抽象”它。

在最近关于各种“十大暴利行业”、“十大霸王行业”的报道中,“医疗”行业总跑不掉,得算一个。有的报纸分析说,20年来,工资上扬了10-20倍,而医药费用的上涨幅度则在100-200倍!我知道,这里的计算不对,计算工资肯定未用“不变价格”,但是工资和医疗费用这两种事物之间的比较,还是成立的。因此,医疗行业“暴利”论也是成立的。就是在国家的宏观计算中,国民的医疗费用支出,也已经高居第三位,仅次于购买房屋和孩子读书。所以,本文想从宏观经济方面,来看看“医改”对中国经济发展所起的严重阻碍作用。

这个问题,是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忽略”了的一点。

首先,看看全国的医疗事业总共需要多少钱?

据卫生部2005年1月公布:2003年的“全国医院总收入”为3911亿元。总支出是多少?不得而知。总收入中,属于“卫生部门”的医院为2686亿元,算一下,占了68.7%。就是说超过了2/3,其资产负债总额为10417.5亿元,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比2002年增加了205.37亿元。我想,通常,“资产负债”并不是“借钱”的意思。在过去是指“资金平衡表”,或者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某时期、某部分或全部预算款的来源或分布情况的会计报表。如今指什么?是否有变化?我查了查我们“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于2004年12月出版的《现代经济词典》,该条目却付阙如,使我惶惑。按照卫生部公布,2003全国病人对医院的欠费合计为31.7亿元,居然这么少,也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

所以,即使情况仍有点迷糊,使我们就像喝醉酒的人看世界,但还是得到了一个“大概”。即:近年中国一年在医疗上花出的钱,其总量,不过就是4000亿元的规模。

了解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病人们要花多少钱?

据一个星期前的报道,至2004年底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2386万人,全年医疗保险的基金收入为1089亿元,而其支出,据公布居然仅有847亿元!当然,医疗保险金的支出,不代表中国“病人支出”的全部,还有许许多多病人花的钱,不是“医保”支出的。这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因为参加医保的人数,不过1亿人出头,而中国是13亿人;二是,即使参加医保,或者某些事业机关单位还有国家财政担负一部分医疗费用,也有很多药品和器具是不能报销的,而且现今不能报销的“单子”正越拉越长,从而把支出推到病人头上去。例如,许多进口药品、心脏支架、血糖仪等,都是不能报销的。我不知道国外的确切情况,也可能国外的医保也不能报销,但中国老百姓的工资,就是比起许多“发展中国家”,也还要低好几倍,乃至十几倍。这样,中国人民的负担就格外沉重了。看得起病、还是看不起病?即使参加了医疗保险,这个问题还是尖锐地存在着。

这里想顺便说说,中国的高官和学者们总是把“医疗保险”和“医疗保障”混为一谈。在中国,这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医疗保险并不都能起“保障”作用。而且,理论上,保险的金额应一直处于“商业运作”之中,例如购买债券和证券等。还有,保险公司完全可能倒闭,国家若不明确申明最后替保险公司兜底,那么被保险者如何“保障”呢?如果国家肯定要替保险公司兜底,那为什么还需要一帮子办保险公司的爷们从中捞它一笔?所以,在中国即使参加了“医疗保险”,也未必有医疗保障,这已是路人皆知。而所谓“保障”,就是无论如何,都没有任何看不起病之虞。更何况,国家认为,“更多的人”参加了医疗保险,也就享有了“医疗保障”,这是非常不合逻辑的说法。因为,作为国家必须考虑:如何使“全体公民”、而不是“更多的人”都有医疗保障。就是说,不管以什么方式,也不管参没参加医疗保险,都必须有保障才行。而国家的职责,就是对“全体公民”负责,而不是对“少数人”负责,否则,这个国家怎么能让人民放心呢?

让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医改对于中国经济的阻滞作用。

目前,人们越来越看出,经济学家们抑扬顿挫的欢快语调越来越不灵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无穷的活力,也越来越让人生疑了。靠投资、靠大量引进外资企业、包括很多重污染企业,来发展中国经济,这个发展格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施展身段,因为中国就是靠支付沉重的环境资源代价,也没有多大后劲了。总之,由“投资”而不是由“人民消费”来拉动“总需求”,日子长了,也总归会走上末路。近年来,中国“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剧烈失衡,已日益彰显出它的厉害。我想,看不起凯恩斯的中国经济学家们也终会发现,对抗经济规律最后是不会成正果的。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距,目前中国到底有多大?照理说,应该在国家的统计上有很清楚的昭示。但不知为什么,在《中国统计年鉴》上却是很难查出。记得早在2002年的时候,报纸上有一篇文章称,中国的“库存积压”已经达到4万亿元,它与GDP的比例高达41%。该文章认为,这与西方国家通常仅1%的比率比起来,是很可怕的。但近近些日子的报纸又报道,国家的“库存积压”连年增长,已经达到3万亿元了。显然,尽管信息是混乱的,但问题是清楚的:就是中国的“总需求”已经大大落后于“总供给”。

这就是危机。

但似乎中国并不怕这个。这就如多年前一个顺口溜所说“十亿人民九亿商,九亿商人骗中央;中央什么都不怕,见到商品就涨价”。现在,在国内大量存在的多种暴利行业,就起到了这个“什么都不怕”的作用:什么都高价,看你买不买!几乎除了电视冰箱之类,现在 没有多少与多数老百姓收入相称的商品价格了。但是,事与愿违,似乎人民就是不买什么,这使得全国“库存积压”格外丰盈,使得“总需求”居低不上。这情况使得中国经济学家和宣传专家们着起急来,他们一齐上阵,大讲了一番“居民储蓄”如何应当转变为“投资”,什么基金投资、什么债券、什么股票……,足一通乱侃。

但奇怪的是,居民储蓄就是静若处子、不为所动。看来,经济学家们也不由纳闷了,从不少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苦闷。

在中国“居民储蓄”也是个怪异事物,近年来每年增加的“居民储蓄额”,竟比“全国工资总额”还要高出许多。所以,居民储蓄是不是劳动人民存的钱?问题也是很清楚的。但毕竟,劳动者会有少量存款。有多少?据我看,在目前12万亿元的储蓄总量中,占人口80%的老百姓大概能有个3-4万亿元吧。

如果真的能够启动劳动者消费,那么这3-4万亿元进入“总需求”,也能大大改观全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极端不平衡状况,给全国经济带来巨大活力。就是说,尽管目前国家贫富悬殊,极少数富人得到了他们的天堂,但如果穷人能够将其被重重盘剥后、剩下的小小收入拿去扩大“总需求”的话,因为穷人多么,全国的消费状况还是会有很大的改观。那么经济也会真正“活”起来。我一直在说,如果要使经济真正繁荣,需要有两点:第一,大大提高劳动者的“工资”部分,使得“全国工资总额”在GDP中比例由目前的12%左右上升到50%左右,因为工资是清白收入,不是混水摸鱼,那么社会风气也会随之好起来;第二,国家担当起“社会保障”的资金基础,无论是医疗、还是教育,都应当实行免费(我想,最终全世界都会免费的,社会主义国家当然应当“先走一步”)。这样,人民花钱没有了后顾之忧,无疑,“总需求”就会大大提高,经济情况就会大大好转,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有了深厚的动力。

为什么现在多数老百姓不敢花钱?一个重要原因、甚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医疗改革”。活命,无疑比日用品消费更重要,医疗重于一切,谁都不会弄错。所以,人们需要攒钱,以备未来应付医疗的“不时之需”。

但是,人们为了在得大病时能活下来,要攒多少钱才够呢?

这是个很伤脑筋的问题。如果仅是孩子读书,要花多少钱?大致能够算出,有一定刚性。惟有生病,要花多少钱?鬼也不知道。人非神仙,谁有本事能够预测出自己将患哪一种病、需要多少钱?那么应当存多少钱足以应付救命呢?谁也说不上,只好多多益善。萨斯期间,全国第一例非典黄先生将自己积蓄的16万元花得精光,保住了性命。这是否意味着:每个人存上16万元就能保住自己?恐怕不行的。如果要换肾换肝呢?如果要做极为复杂的心脏手术呢?那还不知道要多少钱。所以,在当今中国的医院眼里,16万元,不过是小钱一笔。也所以,由于医疗费用的日益高昂,穷人,也就自然越来越不在医院的眼里了。

但16万元,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却是个天文数字。10年不一定挣得到,30年不一定攒得下来。先不管它吧,现在,如果我们快乐地假设:全国每个人都攒了16万元用于保命的准备,那么13亿人应当攒多少钱呢?很容易算,16×13=208万亿元。

我们知道,目前全国贫富悬殊的“居民储蓄总额”,也不过只有12万亿元。而80%的老百姓可能只有3-4万亿元储蓄。也就是说,十来亿人的生命,本当有200万亿元来保命,但现在,就悬在3-4万亿元这样一根细细的蛛丝上了。

当然,有人会指责说:人们不可能都生病,生病的人只是少数。所以,不需要这么多钱。

完全正确!依我说:问题问对了,但是答错了。的确,问题的症结正在于:不是所有的人都生病,所以,实际上全国的医疗费用当然不是208万亿元!这是谁都清楚的。是多少呢?如本文的开头所说,仅只4000亿元!这时,真的让人要喊叫老天爷了。难道是:全国人民需要存起208万亿元,来对付全国0.4万亿元的“医疗风险”吗!这是怎么回事啊?这难道这就是我们医疗改革吗?可是,事情很清楚:只要把医疗风险摊到全国人民头上,人民就只能攒钱,以应付医疗,不可能有别的选择。“居民储蓄”也就只能向208万亿元爬进,当然,只能是爬,也永远爬不到。所以,决定“医改”政策的高官们是那么聪明吗?人们地位高了就一定有智慧吗?人们不由会这样问道。所以,按照目前的情况,岂不是说:

如果国家实行免费医疗、承担全国人民的医疗风险,仅只需要0.4万亿元!

如果由全国人民每个人自担医疗风险,那就需要208万亿元!

这种算术是不是太过神奇了,人们或许不能接受!让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中国全国人民的“医疗风险”到底有多大?由谁来承担对经济发展更有利?

据卫生部2004年12月公布:城市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53.2/1000,农村比例是139.5/1000;如果排除季节性影响,由此测算我国年患病人次数为50.8亿。各位看看,有了这个数据,分析情况就更清楚了。50.8亿次,听起来很巨大,实际上并不大。假设13亿人民每人每天看一次病,是多少次呢?为4745亿次。50.8亿次仅达1%。那么,假设13亿人每个星期看一次病,那么50.8亿次达7.5%。再用另一种算法,城市和乡村的“居民两周患病率”,按卫生部公布的数据,为13.9-15.3%。但这是假设全国13亿人每两周看一次病的比率。所以无论怎么算,生病看病的人都是很少数。如果由国家承担这个风险,在宏观经济的总体运行看来,都是最合算、最经济的。可能在国家看来,应由“保险公司”来承担此风险,这样还可以顺便赚些老百姓的钱,更惬意些。我看,由医疗保险公司保险,不是不可以,但中国的保险公司的眼球是仅看着“赚钱”二字,这样就会大大降低人民应得到的“人道主义待遇”。要知道,在美国,人们缴纳医疗保险之外,国家仍需大量投入;据悉,日本是由国家替人民来缴纳保险基金。在欧洲许多国家的“免费医疗”就不用说了,在香港澳门也是有医疗保障的。这世界上,甚至连暴君萨达姆和阿富汗塔利班都曾实施“免费医疗”。不错,伊拉克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前人均GDP达到9000美元,但塔利班有什么呀?所以,不在乎国家是不是富有。把医疗风险推到人民身上,对经济发展无疑是非常不利的,其原因,就是会大大缩小“总需求”。至于有人反对我说:国外的高级医疗也不是公共医疗单位,而是私营医院。我不知道他是否要求中国人民都得到百万富翁般的医疗待遇?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最首要的问题是能够看上病,能住上普通的“单人病房”,而不是豪华的待遇。若是以此来反对国家承担相应责任,也是没有说服力的。

所以,要使得中国老百姓都能看得起病,这是目的。不管用什么方法,都不能忘了这个目的。凡偏离了这个目的、希图从中赚老百姓钱的,都是歪招,都是馊主意,无论学者的话说得多么漂亮。

目前,卫生部公布的调查材料,已经够惊心动魄的了。调查发现:我国有48.9%的居民生病不去看医生,有些人自己买药吃,还有人压根儿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在去看了病的患者中,经医生诊断该住院治疗却未住院的也达29.6%。还有,调查分析认为,生病未就诊、未住院且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的患者中,有38.2%是由于经济困难;应该住院而未住院患者中,70%是由于经济困难。城乡低收入人群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达到了41%,远高于一般收入人群。我想,我们国家的高级的有决策权的干部们,仅看看这几个百分比,就应当知道,我们对不起我们的人民,应当惭愧得无地自容。

如本文开头所说,国家拿出4000-5000亿元就能把全国人民的免费医疗搞定,为什么不能做呢?

总而言之,国家在全民“医疗保障”中的作用,是不容推卸的,也是推卸不掉的。
现在的医疗保障体系还比不上改革前30年!!!

有许多SB为了丑化前30年,什么都要否认~~~~~~现在国家官方已经承认医疗体制改革失败!那么多人生病不看医生!!看他们还有什么说的!!!!
笨。这个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有益补充。
恩,就看中央再怎么改了。不过,难
是啊!朱在任的时候不停的叫嚣要扩大内需,还推出了一系列什么措施.可他应该知道在在这种社会保障前谁敢拿自己的救命钱去超前消费.没有后顾之忧,谁会在令人不满的银行里放那么多钱.
看不起病的人越来越多了,改了半晌都为国家公务员改了.
十分的有道理,这个研究员是有真才实学的。
为防病而存钱导致不敢消费,这两者之间是有因果联系的。
不敢消费导致内需不足也是不能否认的。
问题是,
如同教育产业化等问题
为什么我们每次都是失败之后才有人出来说,在决策改革制定计划的时候,这些人上哪里去了?
顶!!!!!
[B]以下是引用[I]eniaciii[/I]在2005-8-13 15:14:00的发言:[/B][BR]问题是,
如同教育产业化等问题
为什么我们每次都是失败之后才有人出来说,在决策改革制定计划的时候,这些人上哪里去了?

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说这个孩子将来要死的人是会别打的。
[B]以下是引用[I]雪千寻[/I]在2005-8-13 15:19:00的发言:[/B][BR]?
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说这个孩子将来要死的人是会别打的。

不仅如此,虽然明知这个孩子天生弱智加残疾,可有些人还要抱着他上街去骗钱,怎么可能早早就扔掉呢?当年打算揭穿他们的人大概还要遭到群殴呢!
[B]以下是引用[I]happygolf[/I]在2005-8-13 15:45:00的发言:[/B][BR]。
不仅如此,虽然明知这个孩子天生弱智加残疾,可有些人还要抱着他上街去骗钱,怎么可能早早就扔掉呢?当年打算揭穿他们的人大概还要遭到群殴呢!

是主流经济学家的围攻吧.
可悲!
教育产业化是更大的悲剧
文章写得很好!就不知道能否载入主流媒题?更不知那些“大脑壳”能否看到?[em06]
有道理,顶顶顶
不如此,怎么有钱?
你们懂什么?!医疗、教育的市场化、产业化是增加GDP数字的一着妙棋!难道给中央提出的这些改革建议的主流经济学家还不如你们?!谁敢反对医疗、教育的市场化、产业化就是反对改革开放!就是文革余孽!
医疗产业化,教育产业化,都是所谓的改革者所想出的搜刮老百姓的馊招,因为他们自己看病,子女上学根本不用花钱,因为有人送啊!!1!!1
[B]以下是引用[I]杨波[/I]在2005-8-13 19:46:00的发言:[/B][BR]你们懂什么?!医疗、教育的市场化、产业化是增加GDP数字的一着妙棋!难道给中央提出的这些改革建议的主流经济学家还不如你们?!谁敢反对医疗、教育的市场化、产业化就是反对改革开放!就是文革余孽!

医疗、教育体制的确需要改革,但是,现在的改革不是正路。
回到改革前不是出路。
但愿资本家的资本原始积累赶快过去!
有错就改,千万不能越改越错!
如果说国家的有关部门能有作为这些本就不是什么大的问题,谁也不敢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现在在这场比赛中本来应该是政府的裁判收了一方的黑钱而吹起了黑哨,可想这场比赛的结果是什么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4 11:42:21编辑过]
医疗产业化是剥夺了穷人今生的希望,教育产业化是剥夺了他们来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