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1:04:44
朝 鲜 战 争
                             一、三八线
    三八线,全长190英里,把朝鲜半岛拦腰分为南北两半。三八线设立时,南部37000平方英里,有人口2100万人,是主要的粮食产区;北部48000平方英里,有人口900万人,虽然山地居多,但由于电力丰富,所以,却是主要的工业区。本来,朝鲜南北方的经济是互相补充的,这样一来,变成南北双方都难以自立。那么,这样一条线是怎么来的呢?
    1942年6月,美日海军在中途岛海域进行了一场大战。结果,美军大获全胜,击沉日军航空母舰4艘、重巡洋舰1艘、飞机332架,基本扭转了自珍珠港事件以来一直被动挨打的局面。同年11月,美军攻占瓜岛,更是成为扭转太平洋战场主动权的关键。可以说,美军攻占瓜岛,标志着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已经易手。
    同样,在苏德战场上,从1942年下半年到1943年初,苏联红军先后进行了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德战场的主动权也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苏军开始由防守转为进攻。
    而在北非,英美联军也对德意联军进行围歼。
    可以说,到了1943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胜利曙光已经初现,所以,1943年8月,在英美首脑魁北克会议上,美国总统罗斯福已在开始着眼战后的事情,提议战后应以美英苏中四国为中心,设立国际和平机构。邱吉尔表示同意。于是,有了11月23日美英中三国首脑召开的开罗会议和28日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以及12月3日正式发布的《开罗宣言》。《开罗宣言》可以说是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大安排。对于朝鲜,决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朝鲜自由和独立……”。在此之前,罗斯福和斯大林觉得,朝鲜人“还不具备行使和维持一个独立政府的能力……必须经过四十年的监护。”但至于该怎么监护,并没有仔细的实施办法。
    1945年2月4日,美英苏三国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雅尔塔召开三国首脑会议,史称雅尔塔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换取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背叛了《开罗宣言》中有关对中国问题的决议,拿中国的利益与苏联作交易。中国被牺牲的利益有:1.承认外蒙独立;2.大连开辟为国际商港,苏联具有优惠权;3.苏联租赁旅顺为海军基地;4.中东、南满铁路为中苏共管。关于欧洲方面,美英承认东欧为苏联的势力范围。而朝鲜和印度支那地区,则先实行托管,然后再考虑让其独立。
    至于对朝鲜怎么托管,由双方共管还是一方独管,同样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只是美方五角大楼的参谋人员私底下曾经有一个就北纬38度线的划分方案,但显然并未与苏联方面进行过磋商。也许,在美方看来,这个问题也许并不迫切。
    但是,随着美方在1945年8月6日在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原先一直磨磨蹭蹭的苏联红军,终于于8月9日凌晨,对盘踞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猛攻,而且势如破竹。到了8月10日,日本开始求和。此时,已有一定数量的苏联红军,越过中国东北,向朝鲜推进。而此时离朝鲜最近的美国地面部队,却仍然远在600英里外的冲绳。这一下,美国人傻眼了。美军的参谋人员私下嘀咕“天知道俄国人到哪里才愿意停下来。”只好匆匆忙忙地把原来五角大楼陆军上校查尔斯·H·博尼斯蒂尔的三八线计划,抛了出来,希望俄国人能给点面子。令他们感到庆幸的是,俄国人同意了,在三八线前停了下来。甚至,已经越过三八线的部队,也撤了回来。9月2日,在东京湾美军密苏里号军舰上,日本签字投降。同一天,麦克阿瑟宣布,三八线以北的日军向苏联投降;三八线以南的日军向美军投降。
    这样,三八线诞生了。一个民族,被外部力量武断地强分为两个国家。


                              二 第一枪
    一条三八线,硬生生地把一个朝鲜民族强分为两个国家。这显然是所有朝鲜人民所难以接受的。早在《开罗宣言》发布时,其中对于朝鲜“……决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自由和独立”的措辞,就已经引起了朝鲜人的强烈不满。所以,虽然三八线设立了,但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不论是金日成还是李承晚,其实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都想把对方吃了,统一全岛。所以,自从美苏两国的占领军撤离朝鲜的那一天起,南北双方的边界冲突,几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时你打我几枪,有时我打你几枪,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就象印巴克什米尔冲突,时不时就要来上几枪。在这点上,是很难界定究竟是谁开第一枪的。
    当然,对于战争的准备,金日成显然比李成晚准备得更充分。虽然李成晚希望在1949年6月30日美国撤军前,能建立起一支10万人的陆军部队和5万人的预备役部队,但实际上,到了1950年初,韩国的部队大约只有6万5千人,而且装备也不及北朝鲜。虽然,美国人在撤离时给韩国人留下了10万条枪、5000万发轻武器子弹、2000支火箭发射筒以及大量的车辆,但却并没有留下坦克、飞机和战舰等重准备。而北朝鲜不但拥有13.5万人的人民军,而且还拥有苏联留下的大量重装备,不但有T-34坦克、苏制火炮,甚至还有110架左右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所以,在这场统一角逐中,显然是金日成更掌握主动权。1950年6月25日开始的大规模作战,显然也是北朝鲜掌握了主动权。虽然,在这点上,是北朝鲜开的第一枪,但这只能从实力对比上来解读,采取其他的解读办法,都是不可取的。因为,如果当时的情况倒过来,是南朝鲜在实力上占上风,那么,李成晚一样会采取相同的行动。当时的美国驻韩国大使穆乔,对此有着很深的体会。他觉得李成晚总统毫不掩饰他最终要夺取北朝鲜的企图,就象金日成首相从未打消夺取南朝鲜的念头一样。(待续)朝 鲜 战 争
                             一、三八线
    三八线,全长190英里,把朝鲜半岛拦腰分为南北两半。三八线设立时,南部37000平方英里,有人口2100万人,是主要的粮食产区;北部48000平方英里,有人口900万人,虽然山地居多,但由于电力丰富,所以,却是主要的工业区。本来,朝鲜南北方的经济是互相补充的,这样一来,变成南北双方都难以自立。那么,这样一条线是怎么来的呢?
    1942年6月,美日海军在中途岛海域进行了一场大战。结果,美军大获全胜,击沉日军航空母舰4艘、重巡洋舰1艘、飞机332架,基本扭转了自珍珠港事件以来一直被动挨打的局面。同年11月,美军攻占瓜岛,更是成为扭转太平洋战场主动权的关键。可以说,美军攻占瓜岛,标志着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已经易手。
    同样,在苏德战场上,从1942年下半年到1943年初,苏联红军先后进行了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德战场的主动权也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苏军开始由防守转为进攻。
    而在北非,英美联军也对德意联军进行围歼。
    可以说,到了1943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胜利曙光已经初现,所以,1943年8月,在英美首脑魁北克会议上,美国总统罗斯福已在开始着眼战后的事情,提议战后应以美英苏中四国为中心,设立国际和平机构。邱吉尔表示同意。于是,有了11月23日美英中三国首脑召开的开罗会议和28日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以及12月3日正式发布的《开罗宣言》。《开罗宣言》可以说是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大安排。对于朝鲜,决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朝鲜自由和独立……”。在此之前,罗斯福和斯大林觉得,朝鲜人“还不具备行使和维持一个独立政府的能力……必须经过四十年的监护。”但至于该怎么监护,并没有仔细的实施办法。
    1945年2月4日,美英苏三国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雅尔塔召开三国首脑会议,史称雅尔塔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换取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背叛了《开罗宣言》中有关对中国问题的决议,拿中国的利益与苏联作交易。中国被牺牲的利益有:1.承认外蒙独立;2.大连开辟为国际商港,苏联具有优惠权;3.苏联租赁旅顺为海军基地;4.中东、南满铁路为中苏共管。关于欧洲方面,美英承认东欧为苏联的势力范围。而朝鲜和印度支那地区,则先实行托管,然后再考虑让其独立。
    至于对朝鲜怎么托管,由双方共管还是一方独管,同样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只是美方五角大楼的参谋人员私底下曾经有一个就北纬38度线的划分方案,但显然并未与苏联方面进行过磋商。也许,在美方看来,这个问题也许并不迫切。
    但是,随着美方在1945年8月6日在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原先一直磨磨蹭蹭的苏联红军,终于于8月9日凌晨,对盘踞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猛攻,而且势如破竹。到了8月10日,日本开始求和。此时,已有一定数量的苏联红军,越过中国东北,向朝鲜推进。而此时离朝鲜最近的美国地面部队,却仍然远在600英里外的冲绳。这一下,美国人傻眼了。美军的参谋人员私下嘀咕“天知道俄国人到哪里才愿意停下来。”只好匆匆忙忙地把原来五角大楼陆军上校查尔斯·H·博尼斯蒂尔的三八线计划,抛了出来,希望俄国人能给点面子。令他们感到庆幸的是,俄国人同意了,在三八线前停了下来。甚至,已经越过三八线的部队,也撤了回来。9月2日,在东京湾美军密苏里号军舰上,日本签字投降。同一天,麦克阿瑟宣布,三八线以北的日军向苏联投降;三八线以南的日军向美军投降。
    这样,三八线诞生了。一个民族,被外部力量武断地强分为两个国家。


                              二 第一枪
    一条三八线,硬生生地把一个朝鲜民族强分为两个国家。这显然是所有朝鲜人民所难以接受的。早在《开罗宣言》发布时,其中对于朝鲜“……决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自由和独立”的措辞,就已经引起了朝鲜人的强烈不满。所以,虽然三八线设立了,但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不论是金日成还是李承晚,其实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都想把对方吃了,统一全岛。所以,自从美苏两国的占领军撤离朝鲜的那一天起,南北双方的边界冲突,几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时你打我几枪,有时我打你几枪,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就象印巴克什米尔冲突,时不时就要来上几枪。在这点上,是很难界定究竟是谁开第一枪的。
    当然,对于战争的准备,金日成显然比李成晚准备得更充分。虽然李成晚希望在1949年6月30日美国撤军前,能建立起一支10万人的陆军部队和5万人的预备役部队,但实际上,到了1950年初,韩国的部队大约只有6万5千人,而且装备也不及北朝鲜。虽然,美国人在撤离时给韩国人留下了10万条枪、5000万发轻武器子弹、2000支火箭发射筒以及大量的车辆,但却并没有留下坦克、飞机和战舰等重准备。而北朝鲜不但拥有13.5万人的人民军,而且还拥有苏联留下的大量重装备,不但有T-34坦克、苏制火炮,甚至还有110架左右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所以,在这场统一角逐中,显然是金日成更掌握主动权。1950年6月25日开始的大规模作战,显然也是北朝鲜掌握了主动权。虽然,在这点上,是北朝鲜开的第一枪,但这只能从实力对比上来解读,采取其他的解读办法,都是不可取的。因为,如果当时的情况倒过来,是南朝鲜在实力上占上风,那么,李成晚一样会采取相同的行动。当时的美国驻韩国大使穆乔,对此有着很深的体会。他觉得李成晚总统毫不掩饰他最终要夺取北朝鲜的企图,就象金日成首相从未打消夺取南朝鲜的念头一样。(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