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残酷的真相:张自忠原来是在逃跑途中被打死的!!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22:08:15
张将军从血泊中猛然站起……


  日军战地记录再现张自忠将军殉国细节

  据新华社武汉8月4日电 (记者杨兴国)湖北省宜昌市档案馆近日整理出的一本侵华日军战地记录,再现了与以前史料不尽相同的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壮烈牺牲的细节。

  据宜昌市档案馆保管利用科科长程锡勇介绍,过去有关张自忠将军以身殉国的史料中,只记载了1940年5月枣宜会战期间,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于5月7日亲率仅剩的2个团加总部直属特务营由宜城渡过汉水与日军作战。5月9日至13日,张自忠将军所率的部队陷入日军包围之中,5月16日下午,张自忠将军在宜城南瓜店与日军激战中不幸以身殉国。至于张自忠将军战死疆场的细节,一直没有详实史料。

  程锡勇介绍说,宜昌市档案馆收藏了一本侵华日军战地记录《231联队史》,作者是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军第11军团39师231联队原队长浦银次郎,投降时任宜昌警备司令官、陆军少将,战后被远东国际法庭判处无期徒刑。

  这本《231联队史》记载了张自忠将军战死疆场的悲壮一幕:“第四分队的藤冈一等兵,是冲锋队伍中的一把尖刀,他端着刺刀向敌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然站起,眼睛死死盯住藤冈。当冲到距这个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三米的距离时,藤冈一等兵从他射来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原地。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军曹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他的脸上微微出现了难受的表情。与此同时,藤冈一等兵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起心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在这一刺之下,这个高大的身躯再也支持不住,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
  程锡勇介绍说,日军战地记录还写到,张自忠将军[B]牺牲时着的是便服[/B],他的荷包里揣着“国民政府”颁发的伤残证,日军从中国军官的遗物,终于认定尸体是张自忠将军。杀害张自忠将军的日军,也对张将军的忠勇深表崇敬。除文字记述之外,还附有一张张自忠将军战死经过图。

  张自忠将军战死沙场的消息传出后,当时举国上下为之震惊。根据当时国民政府指示,奉命增援的38师在16日夜奔至南瓜店,夜袭日军,奋勇抢回了遗体。1940年5月28日,张自忠将军的遗体被运往重庆,国民政府举行了隆重葬礼。8月15日,延安各界人士举行张自忠将军追悼大会。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作为一名军人,在战场上如果穿军装死是最正常也是最壮烈的了.如果换上便衣,只能说明他并不想死,想混出去...当然,他运气很不好。。。。。。
[em11][em11][em1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9 2:05:44编辑过]
张将军从血泊中猛然站起……


  日军战地记录再现张自忠将军殉国细节

  据新华社武汉8月4日电 (记者杨兴国)湖北省宜昌市档案馆近日整理出的一本侵华日军战地记录,再现了与以前史料不尽相同的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壮烈牺牲的细节。

  据宜昌市档案馆保管利用科科长程锡勇介绍,过去有关张自忠将军以身殉国的史料中,只记载了1940年5月枣宜会战期间,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于5月7日亲率仅剩的2个团加总部直属特务营由宜城渡过汉水与日军作战。5月9日至13日,张自忠将军所率的部队陷入日军包围之中,5月16日下午,张自忠将军在宜城南瓜店与日军激战中不幸以身殉国。至于张自忠将军战死疆场的细节,一直没有详实史料。

  程锡勇介绍说,宜昌市档案馆收藏了一本侵华日军战地记录《231联队史》,作者是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军第11军团39师231联队原队长浦银次郎,投降时任宜昌警备司令官、陆军少将,战后被远东国际法庭判处无期徒刑。

  这本《231联队史》记载了张自忠将军战死疆场的悲壮一幕:“第四分队的藤冈一等兵,是冲锋队伍中的一把尖刀,他端着刺刀向敌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然站起,眼睛死死盯住藤冈。当冲到距这个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三米的距离时,藤冈一等兵从他射来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愣在原地。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军曹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他的脸上微微出现了难受的表情。与此同时,藤冈一等兵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起心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在这一刺之下,这个高大的身躯再也支持不住,像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
  程锡勇介绍说,日军战地记录还写到,张自忠将军[B]牺牲时着的是便服[/B],他的荷包里揣着“国民政府”颁发的伤残证,日军从中国军官的遗物,终于认定尸体是张自忠将军。杀害张自忠将军的日军,也对张将军的忠勇深表崇敬。除文字记述之外,还附有一张张自忠将军战死经过图。

  张自忠将军战死沙场的消息传出后,当时举国上下为之震惊。根据当时国民政府指示,奉命增援的38师在16日夜奔至南瓜店,夜袭日军,奋勇抢回了遗体。1940年5月28日,张自忠将军的遗体被运往重庆,国民政府举行了隆重葬礼。8月15日,延安各界人士举行张自忠将军追悼大会。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作为一名军人,在战场上如果穿军装死是最正常也是最壮烈的了.如果换上便衣,只能说明他并不想死,想混出去...当然,他运气很不好。。。。。。
[em11][em11][em1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9 2:05:44编辑过]
不要侮辱抗日先烈!
怀疑你发帖的动机.
这瓦某可算是极左派了,连我这样的粪青都受不了了。[em06]
程锡勇介绍说,日军战地记录还写到,张自忠将军牺牲时着的是便服,他的荷包里揣着“国民政府”颁发的伤残证,日军从中国军官的遗物,终于认定尸体是张自忠将军。
========请提供原始记录,否则无法让人信服
[em05]
无所谓 总的来看 这个人不错
逃跑怎么了 非要死了才是好汉?
给我详细的文件出处先.
突围的时候穿便衣,也没什么呀~
老瓦刷了刷漆又蹦出来啦?
这叫“逃跑”??
这叫“突围”
懂不懂,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9 13:08:17编辑过]
张将军是民族英雄~~不容怀疑!
这个瓦瘪三又来了[em01][em03][em05]
[B]以下是引用[I]许扬123[/I]在2005-8-9 14:23:00的发言:[/B][BR]这个瓦瘪三又来了[em01][em03][em05]
一个连黄陵都要刨的汉奸,当然会污蔑一切抗日英雄,不奇怪.
问题是既然身着便服,那么日本人是怎么认定张将军是“敌最高指挥官模样”呢?
什么啊?!一点根据都没有
[B]以下是引用[I]许扬123[/I]在2005-8-9 14:23:00的发言:[/B][BR]这个瓦瘪三又来了[em01][em03][em05]
极端鄙视发这种言论贴的家伙
不管他的本意是啥
[B]以下是引用[I]为米折腰[/I]在2005-8-9 12:39:00的发言:[/B][BR]这叫“逃跑”??
这叫“突围”
懂不懂,你??

说的好!,无畏的牺牲并不能代表就是英雄!!!
唉,楼主何苦来!
[B]以下是引用[I]四川小兵[/I]在2005-8-9 10:55:00的发言:[/B][BR]给我详细的文件出处先.

这儿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4/3593215.html
人民网的报道,新华社的电讯,谁敢说有假?
再见瓦瘪三
便服”,就是指西北军常穿的灰布军装,不带职衔的那种!不懂就不要来丢人了!BS 一下!
[em13][em13][em13]

冀察政务委员会与日军将领合影
前排右三时为时任天津市长的张自忠

就是这位在内战里“勇猛果断”的“大将之才”,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时候,却表现得那么软弱,一再声称“和平解决为上”。“七七事变”后,我军战事不利,二十九军被迫撤退,军长宋哲元、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等人都走了,他却留了下来,在日军的刺刀下当上了北平市长,并且主要的“政绩”就是改组冀察政务委员会,大量招纳汉奸、亲日派。南京政府军政部派驻北平的简任参事在给南京的电报里也说:“日人提出此间要员更动,艳实现。ZZ(他的名字缩写)、燮元、允荣、毓桂、张璧、仲孚、觉生将主要政,汉奸全获胜利。”除了他做了汉奸,还能怎么解释呢?


  爱国华侨陈嘉庚说:“敌未退出我国土即言和当以汉奸国贼论”。以前的我们不说了,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的战争已经正式打响,他身为守土有责的军人,却还在那里言和,难道不是八年抗战里的第一个大汉奸吗?


谁敢说这段历史不是真实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0 2:26:26编辑过]
不要侮辱抗日先烈!
怀疑你发帖的动机
瓦汉奸,你还有脸说话?一个汉奸说的话能让人相信?先交代你蓄谋刨黄陵的罪行吧!这才是最严重的汉奸罪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0 11:24:22编辑过]
一个军人,战死沙场,可谓死得其所,本是一件平常的事,但张自忠之死却有其非同寻常之处:他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以上将集团军总司令身份为国捐躯的惟一一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阵营50余国战死沙场的最高将领。因此,张自忠之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大事件,此其一。其二,张自忠的死,决非“仓促成仁”或遭遇不测,而是怀着“我死则国生”之壮志,背负着舆论误解的冤屈,抱定为国家民族尽忠的久决之心,力战不退,以身殉国的,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军人武德的最高表现。他的死,使中华民族在危急存亡之秋痛失一员大将,这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但另一方面,他的死却有着比生更加伟大的意义——他的死,为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忠勇奋斗的榜样,坚定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争取胜利的信心;他的死,震动了那些自私自利、贪生怕死、动摇妥协之徒。促使他们忏悔省悟,改过自新;他的死,更在日本侵略者面前昭示了中国人、中国军人的庄严人格,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救国的坚强决心。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他们用奋斗和牺牲支撑起民族精神的大厦。他们在民族危难之际所表现的不屈不挠、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是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对于维系民族的生存,推动民族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张自忠之所以能够成为民族英雄,在于他能经得起生与死的最严峻的考验,并把个人的生死与民族的存亡合为一流,与亿万人民的命运融为一体。到了这步境地,他便能够超越一己的利害,敞开宽大的胸怀,变得忠勇、谦恭、坚忍、无私,便能够在国家忧患、民族不幸的关头挺身而出,担当重任,誓死奋斗,为国捐躯。
  孙中山先生曾说:“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树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张自忠以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实践了孙先生的遗训。从这个意义上说,张自忠虽然死去,但他的气节和精神,已经超越了他的生命和他所处的时代,而汇入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浩荡长河之中。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之所以长久地纪念他,缅怀他,原因就在于此。
  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张自忠耗尽心血,勤恳工作,为国家练就10余万抗战劲旅,培养了数千名抗战的中坚干部;他身经百战,拼死杀敌,率部歼灭日本军队不下6万人,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一代抗日名将。
  然而,这番轰轰烈烈的功业决不是轻易得来的,成功的背后是不懈的努力。对张自忠知之甚深的冯玉祥先生,把他的特长和成功经验归纳为14条:英勇果断;肯牺牲自己;韧性的战斗,不知道什么叫休息;吃苦耐劳,与士卒共计苦;重视军民关系;虚心接受部属意见;注重干部培养并延揽人才;明是非不将就;知耻;以身作则;不爱钱;好学;不畏难;体贴部下。这14点,后来被人们称之为“自忠精神”。应当说,“自忠精神”是张自忠能够成功的原因所在,更是他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的最可宝贵的财富。一个人的功业无论如何辉煌也毕竟是有限的,而他的精神却可以在后来者的继承发扬中获得永生,从而发挥无尽的力量。冯玉祥先生所书的“荩忱不死”四个大字,恐怕就是这个意思。
  张自忠生于忧患,长于忧患,死于忧患。他在忧患中奋斗了一生,竭尽了全力,最终却未能看到胜利的一天,这是多么遗憾的事!但他的奋斗没有白费,他的努力加速了胜利的到来。他为国家、民族付出了一切,也得到了很多,这就是良心的安慰和后人的敬仰。他以血汗乃至生命的代价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活要活得像个样子,死要死得像个样子!”他的一生,没有愧对国家民族,没有愧对祖宗后代,没有愧对长官朋友,更没有愧对军人的称号。他的战功可夸,他的品行可嘉,他的气节可颂。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上,能达到如此境界的人,为数并不多。
  张自忠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天才。他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人的成功,主要不在于他有多高的天赋,也不在于有多好的客观环境,而在于他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正确的奋斗目标,只要脚踏实地,百折不挠,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崇高的理想迈进,总会有所成就。
  文学家郁达夫说得好:“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拎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这是多么精辟的真知灼见!
  让我们用金色的大字,把张自忠——这位胆气豪壮、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的名字,镌刻在中华民族历史的丰碑上!
下午两点左右,日军步兵开始在炮火掩护下发起攻击。张自忠站起身来,带伤督战。此刻,他已不指望援军的到来,只希望在死以前指挥这仅有的一点兵力多杀几个敌人。只见他神色严峻,威仪凛然,两眼闪射出令人震颤的光芒,给官兵们增加了战斗的勇气。张敬高参则像游龙般矫捷地追随在张自忠左右,一面走,一面高喊:“总司令在此,谁也不许退!”张自忠喊:“敌退,快打!”张敬传呼:“敌退,快打!”张自忠喊:“左击:”张敬亦传呼:“左击!”……
行进中,张自忠突然发现西南方小山头上退下几个散兵,就狠狠地对身边的一个卫士说:“你去看看那几个人是怎么回事,如果装孬种,就地正法!用刀砍不要用枪打!”
  卫士一手提枪,一手持刀,奔上前去轻声对那几个土兵说:“总司令就在后面,赶快上去,否则杀头!”几位士兵一听,连忙转身冲上山去。
  由于寡不敌众,这个山头还是失守了,日军从山顶冲了下来。跟在张自忠身边的手枪营士兵一面冲上去抵挡日军,一面高喊:“总司令快走!总司令快走!”不料,喊声引起日军的注意,日军更加紧了围攻。看到日军步步逼近,副官和卫兵们不得不强制张自忠向北面安全地带转移,张自忠不肯走,大骂卫兵怕死。刚刚由排长提升为连长的王金彪正指挥本连剩下的几十个弟兄堵击来犯之敌,见总司令不肯撤退,便回身跑过来用脑袋顶住张自忠的胸脯,一边往后顶,一边噙着眼泪说:“总司令,我们不怕死,请您先走一步,我们不打退当面敌人,死在这里也不下火线!”接着,他示意卫兵将总司令拉走,自己又举枪挥刀冲到前方,带领弟兄们将冲上来的一股日军消灭了。望着王金彪健壮勇猛的背影,张自忠大吼:“好样的,不愧是我张自忠的部下!”
  经过惨烈鏖战,七十四师四四三团、四四四团已死伤大半,一部溃散,残部数百人主要集中于东山口阻击日军。为保卫张自忠的安全,马贯一从仅有的数百人中抽出一个营派往杏仁山支援手枪营。但该营在赴援途中受阻,张自忠把手枪营大部派出救援,看到东山口方面四四三团不敌日军,又将身边仅有的一个手枪排派去支援。这样,他身边仅剩下张敬高参和兵站科员马孝堂少校等数人。
3时许,天空下起沥沥细雨。东山口守军大部战死,余部溃散。张自忠派出的手枪营土兵回撤至杏仁山脚下,作最后的抵抗。
  面对步步逼来、怪声吼叫的大批日军,这些跟随张自忠多年的忠诚士兵,表现出惊人的勇敢和顽强,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用血肉之躯将绝对优势之敌阻于山脚下达两个多小时。
  厮杀在雨中持续,手枪营士兵所剩无几,王金彪连长也在激战中阵亡。张自忠眼看前方弟兄一个个倒下,再也按捺不住,提起一支冲锋枪,大吼一声,向山下冲去,扣动扳机向日军猛烈扫射,十几名日军应声倒毙。就在这刹那间,远处的日军机枪向他射来,他全身数处中弹,右胸洞穿,血如泉涌。马孝堂见他突然向后一歪,飞奔上前为他包扎,鲜血溅了马少校一身。
  伤口还未包扎好,日军就一窝蜂地冲了上来。危急中,张自忠对身旁的张敬、马孝堂等人说:“我不行了,你们快走!我自已有办法。”大家执意不从,张自忠拔出腰间短剑自裁,卫士大惊,急忙将他死死抱住。
  弥留之际,张自忠躺在地上,脸色苍白,平静地说:“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很平安。你们快走!”
这时,日军步兵已冲至跟前,多处负伤的张敬高参举枪击毙数名日军,被蜂拥而上的日军用刺刀捅死。
  从日军战史资料中,我们找到了这场战斗的最后情节:第四分队的藤冈元一等兵,是冲锋队伍中的一把尖刀,他端着刺刀向敌方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然站起,眼睛死死盯住藤冈。当冲到距这个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三米的距离时,藤冈一等兵从他射来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威严,竟不由自主地楞在了原地。
  这时,背后响起了枪声,第三中队长堂野君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的头部。他的脸上微微地出现了难受的表情。
与此同时,藤冈一等兵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起心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深深扎去。在这一刺之下,这个高大的身躯再也支持不住,像山体倒塌似地轰然倒地。
  时间仿佛摹然停止,历史留下一个静穆的场面,殷红的热血交织着迷蒙细雨,构成一个永恒的瞬间——1940年5月16日下午4时!
  张自忠,一代抗日名将,怀着平安的良心死去,时年49岁。与他同时殉国的还有500多人,留下姓名的是:张敬少将、洪进田上校、马孝堂少校、贾玉彬、白振瀛、赵世森、崔荣祥、徐蔚峰、李世昌、赵德志、王金彪、史全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0 12:24:55编辑过]
奉命驰援的三十八师到达南瓜店时已是深夜,黄维纲师长得知张总司令战死,悲恸万分,当即率领数百人的便衣队夜袭陈家集,在混战之中将张总司令遗体抢走。当日军三十九师团接到军司令部“将张自忠遗体用飞机送往汉口”的命令,为时已晚。
  18日上午,忠骸运抵快活铺,三十三集团军将士痛哭相迎。冯治安将军和两名苏联顾问含泪查看了张将军伤势,发现全身共伤8处:除右肩、右腿的炮弹伤和腹部的刺刀伤外,左臂、左肋骨、右胸、右腹、右额各中一弹,颅脑塌陷变形,面目难以辨认,唯右腮的那颗黑痣仍清晰可见。冯将军命前方医疗队将遗体重新擦洗,作药物处理,给张将军着马裤呢军服,佩上将领章,穿高筒马靴,殓人楠木棺材;然后率众举行了庄重的祭奠仪式。
  李宗仁是17日接到冯治安电报才得知张自忠殉国的。据说,李惊闻噩耗,痛哭失声,两眼红肿,自言“精神恍惚,若有所失”。
  18日,冯治安、李文田联名致电冯玉祥先生,报告了张自忠殉国经过。这时,冯先生一家住在重庆歌乐山陈家桥。得知张自忠死讯,冯先生和在场的李德全夫人及随从们,无不痛哭失声。冯先生说:“我读了这个电报真如晴天霹雷,震我肺腑,我不仅哀痛这位二十五年来共患难艰苦的老兄弟的死亡,更痛惜在此抗战的重要阶段上牺牲了一员大有作为的猛将,这真是全民族的重大损失:”“九个月前,他向我说的坚决杀敌的话语,不料竟成了遗言;九个月前,雄健勇武的身躯,不料而今‘闭于一棺,不能重睹了!真是如断我臂,痛彻心胸!”
  5月21日晨,李致远参军、徐惟烈顾问奉冯治安之命,率领手枪队乘6辆卡车从快活铺启程,护送张自忠灵柩前往重庆。沿途数万群众,挥泪祭奠。
  车抵宜昌,10万群众自发送殡,全城笼罩在悲壮肃穆的气氛中。敌机在上空盘旋吼叫,却无一人躲避,无一人逃散。张自忠灵柩在此换船,溯江而上重庆。28日晨,船抵储奇门码头。蒋介石、冯玉样、何应钦、孔样熙、宋子文、孙科、于右任、张群率文武百官臂缀黑纱,肃立码头迎灵,并登轮绕棺志哀。蒋介石看来真的动了感情,在船上“抚棺大恸”,令在场者无不动容。据说,蒋介石的办公桌从此摆上了张自忠的遗像。
  28日下午,蒋介石率文武百官和各界群众在储奇门为张自忠举行了盛大隆重的祭奠仪式。蒋亲自主祭,气氛庄严,极尽哀荣。当天,蒋介石还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名义通电全军,表彰了张自忠一生的勋绩:
  张总司令荩忱殉国之噩耗传来,举国震悼。今其灵柩于本日运抵重庆,中正于全军举哀悲恸之余,谨述其英武事迹,为我全体将士告。追维荩忱生平与敌作战,始于二十二年喜峰口之役,迄于今兹豫鄂之役,无役不身先士卒。当喜峰口之役,歼敌步兵两联队、骑兵一大队,是为荩忱与敌搏战之始。抗战以来,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而临沂之役,荩忱率所部疾趋战地,一日夜达百八十里,与敌板垣师团号称铁军者鏖战七昼夜,卒歼敌师,是为我抗战以来克敌制胜之始。今兹随枣之役,敌悉其全力,三路来攻。荩忱在枣阳之方家集,独当正面,断其归路,毙敌无算,我军大捷。假荩忱不死,则此役收效当不止此。今强敌未夷,大将先陨,摧我心膂,丧我股肱,岂惟中正一人之私痛,亦我三百万将士同胞之所同声痛哭者也。抑中正私心尤有所痛惜者,荩忱之勇敢善战,举世皆知。其智深勇沉,则犹有世人未及者。自喜峰口战事之后,卢沟桥战事之前,敌人密布平津之间,乘间抵隙。多方以谋我,其时应敌之难,盖有千百于今日之抗战者。荩忱前主察政,后长津市,皆以身当樽俎折冲之交,忍痛含垢,与敌周旋。众谤群疑,无所摇夺,而未尝以一语自明。惟中正独知其苦衷与枉曲,乃特加爱护矜全,而犹为全国人士所不谅也。迨抗战既起,义奋超群,所向无前,然后知其忠义之性,卓越寻常,而其忍辱负重,杀敌致果之概,乃大白于世。夫见危授命,烈士之行,古今犹多有之。至于当艰难之会,内断诸心,苟利国家,曾不以当世之是非毁誉乱其虑,此古大臣谋国之用心,固非寻常之人所及知,赤非寻常之人所能任也。中正于荩忱信之尤笃,而知之特深,荩忱亦坚贞自矢,不负平生付托之重,方期安危共仗,克竟全功,而乃中道摧折,未竟其志,此中正所谓于荩忱之死,重为国家前途痛悼而深惜者也。虽然国于天地,必有与立,而我三民主义之精神,即中华民国之所由建立于不敝者也。今荩忱虽殉国,而我三民主义之精神,实由荩忱而发挥之;中华民国历史之荣光,实由荩忱而光大之。其功虽未竟,吾辈后死之将士,皆当志其所志,效忠党国,增其敌忾,翦此寇仇,以完成荩忱未竟之志,是荩忱虽死犹不死也。愿我全体将士其共勉之。
  11月16日,国民政府在重庆北碚雨台山为张自忠举行“权厝下葬仪式。所谓“权厝”,即暂时浅葬,以待抗战胜利,再移灵首都南京,举行国葬。在蒋介石、冯玉祥等军政官员和张自忠亲属的注目下,三十三集团军将领冯治安、黄维纲、刘振三等人挥锹铲土,封闭墓穴。
  张自忠殉国后,国民政府为避免影响全国抗战士气,未立即公开发表消息,直到同年“七七”抗战三周年纪念日,才将此公诸报端。
  噩耗传出,举国震悼。
  各地军政当局和人民群众纷纷举行隆重悼念活动,军政要员及各界名流纷纷赋诗题词,以志哀思。甚至有的沦陷区人民得知消息后,也冒着危险暗中举行追悼仪式。举国上下形成一股颂扬张自忠、痛斥投降派的声浪。
中国共产党对于张自忠将军的牺牲也深为震惊和痛惜。
8月6日,延安《新中华报》发表《悼张自忠将军》的社论,高度评价张自忠的抗战功勋。
  8月15日下午,延安各界代表千余人,齐聚中央大礼堂,为张自忠等殉国将领举行隆重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分别题写了“尽忠报国”和“为国捐躯”的挽词。朱德、彭德怀联名题词:“一战捷临沂,再战捷随枣,伟哉将军,精神不死;打到鸭绿江,建设新中国,责在朝野,团结图存。”会议给张将军的家属拍发了唁电。
  此后,全国各界对张自忠将军的纪念活动一直持续不断。1942年,冯玉样先生仿明朝史可法墓葬扬州梅花岭之意,将雨台山改名梅花山。过后又用自己的薪水买来梅花树,亲自带人植于陵墓周围。
  1943年5月16日张自忠殉国3周年纪念日,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中共驻重庆代表周恩来为《新华日报》撰写了《追念张荩忱上将》的代社论,文中说:张上将是一方面的统帅,他的殉国,影响之大决非他人可比。张上将的抗战,远起喜峰口,十年回溯,令人深佩他的卓识超群。迨主津政,忍辱待时,张上将殆又为人之所不能为。抗战既起,张上将奋起当先,所向无敌,而临沂一役,更成为台儿庄大捷之序幕,他的英勇坚毅,足为全国军人楷模。而感人最深的,乃是他的殉国一役。每读张上将于渡河前亲致前线将领及冯治安将军的两封遗书,深觉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
以上资料出自  www.zhangzizhong.com
楼主的 “便装与汉奸说” 还真没什么意思,
其实楼主就是来找骂的,
虽然仔细想想,混超大这么还真没骂过什么人,
但楼主这么强烈要求,
我劝告一句,虽然人无完人,但不是谁都可以随便骂的!
你个小鸡巴崽子,滚别处玩去!
http://www.epicbook.com/history/generaltear.html


看看你认为的汉奸图的原始出处,配图的是什么文!
将军泪
(作者:刘亚洲)
人们都说,张自忠将军没有泪。日本人说,他是中国第一位男子汉。日本人的说法也许是可笑的,然而可以理解,因为他们怕他。
  为什么不?喜峰口、芦沟桥、台儿庄、十里长山,他不止一次让大和魂哭泣。
  就是当他最后死在日本人手中的时候,杀死他的人仍然整整齐齐地列队向他的遗体敬礼,并像护送自己将军的尸体一样护送他离开战场。
  战胜的日本军从一个市镇通过,百姓们得知那具蒙着白布的尸体就是张自忠时,不约而同地涌到街道上,跪倒失声痛哭。“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师长也走在行列中,见状大怒,喝道:
  “自忠将军没有泪!他也不愿意看见眼泪!”
  我准备写一部《张自忠传》,这是多好的细节,闪闪发光呢。
  去年,我采访了一位曾给张自忠当过副官的老人,把那个细节告诉他。他摇摇头说:
  “将军也有泪。”
  那一阵,天老哭。
  它在哭这片被强奸的土地。
  通往台儿庄的津浦铁路旁,张自忠的大军在疾进。一场震惊世界的大会战就要在那里拉开帷幕。中、日双方,它将是谁的奥斯特里茨?
  大雨如注。被千军万马碾踏过的土地是泥泞。
  突然有令:停止前进。
  雨中,全军肃立。张自忠身披黑色大氅,策马来到军前。一阵凄厉的军号声响起来。将士们统统变了脸。那是杀人的号音呀。两个士兵被五花大绑地推过来。
  将军凝视他们,良久,向站在身旁的警卫营营长孙二勇摆摆下巴。枪声聒耳。马蹄前,横下两具尸体。
  张自忠向全军宣布了他们的罪状:昨天,这两人路过一爿小店铺时拿了两把伞,不给钱反而打了店老板。
  “这种时候,我不得不这样做。”张自忠说,“我要打仗,而且要打胜仗。” 他吩咐孙二勇把绑在他们身上的绳子解开,好生掩埋。
  尸体被抬走以后,他沉痛地低声说:
  “我对不起你们。你们还未杀敌,可我先杀了你们。怨我,怨我平日没教好你们。”
  他低下头。
  副官心酸了。他以为将军也含泪,可是他错了。将军很快抬起头,眼里没有水,只有火。
  “还有比这更坏的事情,”他说,“昨天夜里,我军驻扎在田各庄时,一个弟兄竟摸到民房里去糟踏人家姑娘。十六岁的黄花闺女呀,日后要嫁人,要当娘,如今全毁了。天快亮时,那家伙跑了,可那姑娘肯定地说,他就是我手下的人!现在,他就在队列中!”
  队列凝固了。
  张自忠目光如剑。
  “男子汉敢做敢当。这事是谁干的?站出来,算你有种!” 空气也凝固了。
  “站出来吧。你如果有母亲,就想想你母亲;你如果有女儿,就想想你女儿。要对得起她们。站出来,我老张先给你敬个礼。”
  他的戴着雪白的手套的右手缓缓举到帽檐边。
  风声,雨声,人却没声。
  “那好吧。”张自忠笑了,笑得很冷。“我只好不客气了。那姑娘说,她把那个家伙的大腿根给抓伤了。今晚宿营后,以连为单位,全部把裤头脱下来,检查大腿根!全部,一个也不许漏掉,包括我!”
  副官说,当时他清楚地看见站在张自忠将军身边的那个人颤抖了一下。
  宿营后,真相大白了:干下那丑事的人竟是警卫营营长孙二勇。
  张自忠大怒:
  “我瞎眼了,养了一条狗。抓起来!”
  所有的人心里都很亮:孙二勇活到头了。拿走百姓两把伞的人尚且被处以极刑,他做下这种事,够一千次了。谁不知道张自忠将军眼窝浅,容不得一粒沙子。然而,当军法处长请示张自忠如何处置此事时,将军竟足足沉吟了5分钟,才说出一个字:
  “杀。”
  他怎能不沉吟?就算孙二勇是一条狗,那他是一条“有功的狗”啊。
  二勇,一个勇字还不够,再加一个。他使用这名字是当之无愧的。
  他曾是张自忠手下驰名全国的大刀队成员之一,喜峰口的长城上,有18颗鬼子的头颅像皮球一样在他脚下滚动过。“七·七”事变中他率一个半连扼守芦沟桥,与日军一个旅团搏杀。桥不动,他也不动。
  尤其是,他是张自忠的救命恩人。一年前,张自忠代理北平市长,是汉奸们眼里的钉子。一夜,张自忠路遇刺客,担任贴身警卫的他奋身扑到前面。他胸膛做了盾牌。三颗子弹竟未打倒他,刺客先自软瘫了半边
  有勇气,又有忠心,一个军人还需要什么别的呢?他衣领上的星星飞快地增加着。
  这一回,星星全部陨落了。
  杀人号又一次在鲁南的旷野里震响。昨天的一幕重演了。不同的是,张自忠没有出现在队列前。他不监斩。
  他坐在自己的行辕里喝酒,一杯又一杯,是否要浇去心头的块垒?不,不是块垒,是一座悲哀的山。
  军法处长代张自忠昭令全军:孙二勇犯重罪,必死,而有余辜。尔后,问将死的人:有何话说?
  “我想再见张军长一面。”孙二勇说。
  副官把孙二勇的请求禀告将军,将军一跺脚:
  “不见。快杀!”
  他端起酒盅。副官看得真切,他的手在微微颤抖。酒溢出来。
  相同的情形发生在刑场上。杀人的人就是被杀的人的部属——警卫营士兵。他握枪的手在颤抖。
  孙二勇圆睁双目喝道:
  “抖什么?快开枪!20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
  孙二勇倒下去的同时,张自忠却在行辕里站了起来。他那颗坚强的头颅长时间地垂着。副官又一次觉得他会含泪。
  将军的眼神确实是悲哀的,然而并未悲哀到含泪的地步。
  将军来到队列前的时候,一切已归于沉寂,相信不沉寂的只有将士们的心。他策马从卧在地上的孙二勇的身边经过,故意望也不望。
  他不发一言,胳膊猛烈向前挥动着。地平线上,台儿庄苍灰色的轮廓隐隐在望。有强风,他的大氅使劲掠向后面,线条极其有力。他的战马高扬起前蹄,连连打着响鼻。这情景,令人想起滑铁卢战役最后一分钟时的惠灵顿。
  他的近卫军开始蠕蠕移动。
  当晚,前锋接敌。
  只要这场战争在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上被讲述过,台儿庄就被讲述着。它诞生了也许有千百年却如同死着一般默默无闻,这场战争使它永远活着。
  从1938年3月28日开始以后的一个多月里,台儿庄成了死亡世界。地球上两个最相同的民族为着最不相同的目标相互屠杀着。谁都相信自己会胜利。但胜利总是吝啬的到最后一分钟才降临,而在那以前,是胶着的苦缠苦斗。
  一天晚上,张自忠正在灯下读《春秋》,忽然传令兵跌跌撞撞地跑进来。
  “报,报告军长……他……他,他回来了。”那小兵一脸惶恐的颜色。
  “谁回来了?”
  “孙,孙营长。”
  “什么?”
  那个人,20天前他走了,若回来,需要20年,何仅20天?
  门开了,走进来的果然是警卫营长孙二勇。他象从另一个世界归来,面容枯槁,头发蓬乱,军衣几乎烂成破布条。他向张自忠敬了一个礼,未说话,眼圈先红了。
  “你活着?”
  “我没死。”
  原来,那天行刑的士兵心慌慌的,连着两枪都没打中要害。他在荒野里躺了一天,被百姓发现,抬回家去。伤口快痊愈时,百姓劝他逃跑,他却执意来找部队。自始至终,张自忠的脸沉着。他连续下了三道命令。一、“给他换衣服。”二、“ 搞饭。炒几个好点的菜。”最后一道:“关起来,听候处置!”
  处置?还能怎么处置?他已经被处置过了呀,而且是最高一级的处置。副官觉得事情就这么解决了:既执了法,又活了人,真像当年曹孟德割须代头,皆大欢喜。他送孙二勇去军法处,甚至这样对他说:
  “你这小子,命真大。”
  回到张自忠身边后,他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问了一句:
  “还让二勇去警卫营呀?”
  张自忠厉声反问:
  “你还想让他当营长?”
  副官窃喜。这话泄露了将军的心机——没有杀意。孙二勇的性命在他自己的贴身口袋里装着呢。
  谁知,仅隔一夜,形势急转直下。次日清晨,副官刚刚推开张自忠的门,一下惊黄了脸:整个房间充满了浓浓的烟雾。失火了?惊骇稍定,才看清张自忠坐在桌前,烟蒂埋住了他的脚。他抽了一夜烟。桌上摊着一张纸。副官偷偷送去一瞥,那上面写着:二勇、二勇、二勇……无数。
  他的心蓦然一惊:要坏事。
  早饭后,张自忠召集全体高级将领开会。
  会议做出的决定像一声炸雷,把副官打懵了:将孙二勇再次枪毙。事后副官才知道这主意是张自忠将军提出来的。他只有一个理由:
  “我要一支铁军。”
  尤其在此时,面对铁一样的敌军,自个儿也得是铁。
  全体高级将领都认为张自忠的决定是正确的,又全体为这个决定流下了眼泪。
  部队正在喋血,申明军纪绝对必要,可对于这样一个战功累累的军官,甚至在死过一次后又来找部队要求杀敌,做出这个决定是痛苦的,残酷的。
  唯有张自忠没有掉泪。他忽然把话题扯开好远:
  “昨天,李长官(李宗仁)召集我们到他的行营开会,部署向日军发动最后进攻的事。在那里,我遇见了我的好朋友邵军长。分手时,我问他,何时再来?他说,快则两天,晚则一星期,或许……或许再也不来了!”将军顿了顿,“留着眼泪吧,大家都是看惯了死亡的人,又都准备去死,犯不着为这样一个要死的人伤心。”
  天擦黑的时候,军法处长拿着张自忠的手令走进关押孙二勇的小屋。孙二勇站起来。
  军法处长宣读手令。他心情激动,最后几句几乎是哽咽着念完的,倒是孙二勇显得令人意外的平静,立正、挺胸,动也不动,像尊雕塑。在他的戎马生涯中,他无数次这样受命。不会再有下一次了。
  军法处长问:
  “你有什么话要说?”
  孙二勇毫不犹豫地:
  “服从命令。”
  “那么随我来吧,去见军长。”
  “做什么?”
  “他请你吃晚饭。”
  张自忠的屋里摆了一张圆桌,大碗菜,大碗酒,满腾腾一桌。张自忠把几个高级将领都请来作陪。
  这是名副其实的“最后的晚餐”。面对着比平时不知要好多少倍的菜肴,谁有胃口!饮酒吧,不如说是饮料。
  所有的人都默默地向孙二勇劝酒,他来者不拒。看他那架势,大有把全世界的酒都喝光的意思。
  他微醉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菜盘和酒碗都要见底了,一位师长又提出那个问题:
  “有什么话要留下来?”
  孙二勇站起来,脸红红的,头晃着,呆滞的目光久久地停在张自忠身上。突然,他一把扯开了自己的衣服。
  哎呀,他的裸露的胸膛叫人看了后是怎样惊心动魄呵。伤痕斑斑,每一道伤痕,都有着一个流血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清楚地记录着他冲锋陷阵时的英勇和无畏。这些伤痕是为张自忠留下的,大多是间接的,但至少有三块是直接的。
  众人都低下了头。不忍看,真的不忍看,那残缺的胸膛在喊在泣。
  只有张自忠不为所动,表情冷漠得近似冷酷。他端坐着,像座难以撼动的山。他用手指着身边的一个师长:
  “站起来,解开衣服。”
  又一具爬满伤疤的胸膛。
  张自忠又指指另一位师长:
  “挽起你的衣袖!”
  两道深深的刀痕。
  张自忠又指向第三个人:
  “把你的衣服脱下来。”
  肩头,弹痕累累。
  军人面前,极目一片刀丛剑树,怎能不带伤。
  最后,张自忠哗啦一下撕开自己的军装。他的胸膛上也有几处伤痕。他那男性味十足的胸膛因为这些伤疤而显得不完美,又因为这些伤疤而显得更完美。
  这些伤疤是为中国留下的。
  日出了。台儿庄的太阳好红好大,天边染着血。
  死刑在清晨执行。
  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奇怪的死刑执行仪式了:在一个预先挖好的大坑边,战友们依次同二勇握手告别。张自忠也走过来与孙二勇握手,说:
  “放心走吧,我会替你多杀几个鬼子!”
  孙二勇向坑里走去。一具棺材在那儿等着他。他在棺材里躺下,闭上眼睛。
  远处,有部队在列队,风儿送过来一阵歌声。
  哥哥爸爸真伟大
  名誉照我家
  为国去打仗
  当兵笑哈哈
  ……
  枪响了。这一枪是准确无误的。二勇的脸霎时间变得红彤彤的。
  张自忠大步离开刑场。副官紧跟着他。将军的步履有些踉跄。歌声又响起来了:
  走吧、走吧
  哥哥爸爸
  家里不用你牵挂
  只要我长大
  只要我长大
  张自忠突然用手捂住面孔。副官看见,泪水从他指缝里涌出来。
  两天后,台儿庄会战结束了。
  国军大胜。
[B]以下是引用[I]二锅头爱好者[/I]在2005-8-10 9:43:00的发言:[/B][BR]瓦汉奸,你还有脸说话?一个汉奸说的话能让人相信?先交代你蓄谋刨黄陵的罪行吧!这才是最严重的汉奸罪行!

瓦汉奸竟然还有蓄谋刨黄陵的壮举???
这也太人渣了吧?瓦汉奸竟然还有脸四处去揪“汉奸”???
真是汉奸不除,国家不宁!
明天是七月初七,张将军的生辰,在此缅怀张将军英灵。
希望楼主明白我为什么骂他,
哗众取宠也要分时分地!
ps: 34楼的此 刘亚洲即彼 刘亚洲。
====张战死疆场对各方面都有利,否则当年与日军妥协的事情总不大好听。
====当年有一部电影,秦汉扮演的张自忠。片中对他被迫与日寇合作,被群众斥为“汉奸”的情景有深刻的表现。
[B]以下是引用[I]碧落黄泉[/I]在2005-8-10 12:01:00的发言:[/B][BR]以上资料出自  www.zhangzizhong.com
楼主的 “便装与汉奸说” 还真没什么意思,
其实楼主就是来找骂的,
虽然仔细想想,混超大这么还真没骂过什么人,
但楼主这么强烈要求,
我劝告一句,虽然人无完人,但不是谁都可以随便骂的!
你个小鸡巴崽子,滚别处玩去!

不用那么多废话,像怨妇一样诉苦抱怨,自己先解释一下——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时候,却表现得那么软弱,一再声称“和平解决为上”。“七七事变”后,我军战事不利,二十九军被迫撤退,军长宋哲元、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等人都走了,他却留了下来,在日军的刺刀下当上了北平市长,并且主要的“政绩”就是改组冀察政务委员会,大量招纳汉奸、亲日派——这是不是事实?

国民党战死的将军不止他一人,为什么偏偏"日本高级军官亲自抬棺安葬",其他人的待遇就没这么好?

因为为张自忠亲自抬棺安葬的日本高级军官,因为张自忠担当日本刺刀下的北平市长,改组冀察政务委员会那一段,和张自忠的私人关系已经相当不一般!

——日军开始打扫战场。堂野和藤冈估计刚刚死去的这位军官一定是位将军,便翻动遗体搜身,堂野从其身旁的手提保险箱中翻出了“第一号伤员证章”,藤冈则从遗体的胸兜中掏出一枝派克金笔,一看,上面竟刻着“张自忠”三字!两人大为震惊,不禁倒退几步,“啪”地立正,恭恭敬敬地向遗体行了军礼,然后小心翼翼地靠上前去,仔细端详起仰卧在面前的这个血迹斑斑的汉子来。接着他们把情况报告了上司二三一联队长横山武彦大佐,横山下令将遗体用担架抬往战场以北20余里的陈家集日军第三十九师团司令部,请与张自忠相识的师团参谋长专田盛寿亲自核验。


  专田盛寿七七事变前担任中国驻屯军高级参谋,与时任天津市长的张自忠见过面;七七事变时又作为日方谈判代表之一,多次与张自忠会晤于谈判桌前。专田盛寿证实,死者确实是张自忠:“没有错,确实是张君!”师团长村上启作命令军医用酒精把遗体仔细擦洗干净,用绷带裹好,并命人从附近的魏华山木匠铺赶制一口棺材,将遗体庄重收殓入棺,葬于陈家祠堂后面的土坡上,坟头立一木牌,上书:“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

爱国华侨陈嘉庚说:“敌未退出我国土即言和当以汉奸国贼论”。以前的我们不说了,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的战争已经正式打响,他身为守土有责的军人,却还在那里与日本人勾勾搭搭、私自和日本人言和,难道不是八年抗战里的第一个大汉奸吗?

就连南京政府军政部派驻北平的简任参事在给南京的电报里也说:“日人提出此间要员更动,艳实现。ZZ(他的名字缩写)、燮元、允荣、毓桂、张璧、仲孚、觉生将主要政,汉奸全获胜利。”谁还能为它的所作所为辩护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张自忠死了这么多年,人们只敢称赞他“战死”的事迹,却几乎无人敢为他立转的原因。
张曾经表示愿战死疆场,以洗刷自己的耻辱。所以“逃跑”一说不可信。
“逃跑”一说不对,他本人和他的部队已经尽了力,局势不可挽回之后,能够活着出去就是保全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