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双座,变后掠翼,伸缩升力,推力转向喷管,垂直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21:43:43


这种飞机就是今天,除了美国俄罗斯都没人能造出来吧




VJ-101 下马后,为了大幅度提高垂直起落战斗机的性能,EWR 在美国、北约和德国的资助下,转入“先进垂直攻击机”(Advanced Vertical Strike,简称 AVS)的研究。为了避免升力发动机对气动外形的影响,AVS 别出心裁地将升力发动机装在可伸缩的支架上,在垂直起落时伸出去,减轻反射喷流对机身的烧蚀。机身背部的进气道可以缓解高温喷气回吸的问题,但可能带来大过载机动时进气道气流畸变的问题,限制机动能力。后机身的升力-巡航发动机采用推力转向喷管,减少死重。AVS 还采用 70 年代时髦的可变后略翼技术,意图极大地提高性能。但这样集中地采用高风险、高重量的技术,最后无疾而终并不奇怪。AVS 也下马后,德国最后和英国、意大利一起,转入“多任务作战飞机”(Multi-Role Combat Aircraft,简称 MRCA),这就是后来的“狂风”战斗轰炸机。


这种飞机就是今天,除了美国俄罗斯都没人能造出来吧




VJ-101 下马后,为了大幅度提高垂直起落战斗机的性能,EWR 在美国、北约和德国的资助下,转入“先进垂直攻击机”(Advanced Vertical Strike,简称 AVS)的研究。为了避免升力发动机对气动外形的影响,AVS 别出心裁地将升力发动机装在可伸缩的支架上,在垂直起落时伸出去,减轻反射喷流对机身的烧蚀。机身背部的进气道可以缓解高温喷气回吸的问题,但可能带来大过载机动时进气道气流畸变的问题,限制机动能力。后机身的升力-巡航发动机采用推力转向喷管,减少死重。AVS 还采用 70 年代时髦的可变后略翼技术,意图极大地提高性能。但这样集中地采用高风险、高重量的技术,最后无疾而终并不奇怪。AVS 也下马后,德国最后和英国、意大利一起,转入“多任务作战飞机”(Multi-Role Combat Aircraft,简称 MRCA),这就是后来的“狂风”战斗轰炸机。
双座,变后掠翼,伸缩升力,推力转向喷管,垂直起降,战斗轰炸机
。。。这东西造出来,重量和航程肯定让人不忍直视
弹射的话会不会被进气道吸进去?
在技术水平没达到某种程度之前,集成所有最新科技就是找死。
背部进气的战斗机。这脑洞够大的。
大仰角会怎么样???
那进气道,那伸缩的升力风扇,那变后翼。。。很有超时空要塞韦基利的味道
有俩纳粹科学家藏床底下没被收走导致的设计结果!!!
太科幻的东西 绝大多数死了
像20一样的修长犀利
有俩纳粹科学家藏床底下没被收走导致的设计结果!!!
真相被解毒了
逼格很高啊
所以没造出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