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还是“白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2:52:48
[转自/www.95190.com/bbs]
在“北京市科协成立40周年座谈会”上,何祚庥院士痛斥一些院士的浮夸作风。他例举了几位院士在联名提供给国家的一份报告中,一些基本数据都算错了,其中在产额上算错了60多倍。这样,国家拨款差点被“诈”四十亿。为此,何院士呼吁广大科技工作者应加强自律,避免误导公众和政府。(7月30日《新闻晨报》)[转自/www.95190.com/bbs]

  近年来,科学知识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凸显了极其重要的价值,一些企业纷纷和科研单位“联姻”,我国各地掀起“引智热”。而这其中,代表着中国科技界“绝对精英”的院士们自然倍受重视。可是,如今在“院士热”的背后,却存在着可怕的“院士浮夸风”现象。可以想象,如果任由这种可怕的现象泛滥滋长,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怎样的巨大损失。[转自/www.95190.com/bbs]

  目前,我国每两年增选一批院士,这样,院士们多了起来。在“终身院士”制度下,院士们只能上不能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曾撰文称:“院士的膨胀与贬值已是不争的事实。”[转自/www.95190.com/bbs]

  在“院士膨胀”的同时,“院士浮夸风”也折射出当前院士群体中一些人的道德精神滑坡。受市场经济中利益因素的驱动,我国学术界已经不是一方净土。“学术霸权”现象和“以学谋私”现象并不鲜见。市场经济中的“院士热”现象,有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因素。但是,一些企业和单位也会利用院士的“软性资源”,取得相应的名和利,使自身在申请经费和项目上获得更多的利益。为此,一些缺乏道德修养的院士就可能违背社会良心,拿出不符合实际的所谓“调查报告”。[转自/www.95190.com/bbs]

  何祚庥院士所提到那份差点让国家拨款被“诈”去四十亿的院士报告,让人触目惊心。最怕的就是“院士浮夸风”的背后隐藏“院士腐败”之类的事儿来。[转自/www.95190.com/bbs]

[转自/www.95190.com/bbs]
  本报北京讯/特约记者《北京青年报》曾伟[转自/www.95190.com/bbs]

  昨天,在“北京市科协成立40周年座谈会”上,何祚庥院士呼吁,广大科技工作者应加强自律,避免误导公众和政府。他希望“科协带领科学工作者与自律不够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转自/www.95190.com/bbs]

  “曾经有几位院士,联名向国家打了一份报告,想要国家拨款40个亿,发展一个新项目。可是结果发现,报告中的一些基本数据都算错了,其中在产额上算错了60多倍!”何祚庥院士说,普遍认为院士说话可信度高,如果国家按照这些院士的错误计算进行投资,岂不是要出大错? [转自/www.95190.com/bbs]

  何院士随后拿起一份报告,说,这是一份北京市电动自行车发展对策的调查报告,由某大学和某交通研究中心合作完成。其中很多数据与事实不符。如报告里提到,北京市的电动自行车有30%用的是镍镉电池,可据我们实际调查,北京没有一辆电动自行车用的是镍镉电池,当然也就谈不上因为镍镉电池带来的污染问题。报告里还有一个说法,说每一辆电动自行车占用的道路面积有11.8平方米,各位想想,一辆电动自行车怎么能占用比一辆小汽车还多的道路面积?可想而知,这样一份报告,会对政府决策产生什么样的误导?  [转自/www.95190.com/bbs]

[转自/www.95190.com/bbs][转自/www.95190.com/bbs]
在“北京市科协成立40周年座谈会”上,何祚庥院士痛斥一些院士的浮夸作风。他例举了几位院士在联名提供给国家的一份报告中,一些基本数据都算错了,其中在产额上算错了60多倍。这样,国家拨款差点被“诈”四十亿。为此,何院士呼吁广大科技工作者应加强自律,避免误导公众和政府。(7月30日《新闻晨报》)[转自/www.95190.com/bbs]

  近年来,科学知识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凸显了极其重要的价值,一些企业纷纷和科研单位“联姻”,我国各地掀起“引智热”。而这其中,代表着中国科技界“绝对精英”的院士们自然倍受重视。可是,如今在“院士热”的背后,却存在着可怕的“院士浮夸风”现象。可以想象,如果任由这种可怕的现象泛滥滋长,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怎样的巨大损失。[转自/www.95190.com/bbs]

  目前,我国每两年增选一批院士,这样,院士们多了起来。在“终身院士”制度下,院士们只能上不能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曾撰文称:“院士的膨胀与贬值已是不争的事实。”[转自/www.95190.com/bbs]

  在“院士膨胀”的同时,“院士浮夸风”也折射出当前院士群体中一些人的道德精神滑坡。受市场经济中利益因素的驱动,我国学术界已经不是一方净土。“学术霸权”现象和“以学谋私”现象并不鲜见。市场经济中的“院士热”现象,有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因素。但是,一些企业和单位也会利用院士的“软性资源”,取得相应的名和利,使自身在申请经费和项目上获得更多的利益。为此,一些缺乏道德修养的院士就可能违背社会良心,拿出不符合实际的所谓“调查报告”。[转自/www.95190.com/bbs]

  何祚庥院士所提到那份差点让国家拨款被“诈”去四十亿的院士报告,让人触目惊心。最怕的就是“院士浮夸风”的背后隐藏“院士腐败”之类的事儿来。[转自/www.95190.com/bbs]

[转自/www.95190.com/bbs]
  本报北京讯/特约记者《北京青年报》曾伟[转自/www.95190.com/bbs]

  昨天,在“北京市科协成立40周年座谈会”上,何祚庥院士呼吁,广大科技工作者应加强自律,避免误导公众和政府。他希望“科协带领科学工作者与自律不够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转自/www.95190.com/bbs]

  “曾经有几位院士,联名向国家打了一份报告,想要国家拨款40个亿,发展一个新项目。可是结果发现,报告中的一些基本数据都算错了,其中在产额上算错了60多倍!”何祚庥院士说,普遍认为院士说话可信度高,如果国家按照这些院士的错误计算进行投资,岂不是要出大错? [转自/www.95190.com/bbs]

  何院士随后拿起一份报告,说,这是一份北京市电动自行车发展对策的调查报告,由某大学和某交通研究中心合作完成。其中很多数据与事实不符。如报告里提到,北京市的电动自行车有30%用的是镍镉电池,可据我们实际调查,北京没有一辆电动自行车用的是镍镉电池,当然也就谈不上因为镍镉电池带来的污染问题。报告里还有一个说法,说每一辆电动自行车占用的道路面积有11.8平方米,各位想想,一辆电动自行车怎么能占用比一辆小汽车还多的道路面积?可想而知,这样一份报告,会对政府决策产生什么样的误导?  [转自/www.95190.com/bbs]

[转自/www.95190.com/bbs]
还有学术腐败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