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谷歌学术”对中国弊大于利 (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2:54:17
http://news.bioon.com/article/6666618.html

屏蔽“谷歌学术”对中国弊大于利

来源:中国社科院/薛力 2015-03-06 12:53

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在中国大陆被屏蔽已经大半年了,似乎有必要评估这一政策的执行情况以便决定下一步的政策措施:是继续全面屏蔽、还是改为选择性屏蔽、抑或干脆不予以屏蔽?

屏蔽谷歌学术的原因大概有三种:

(1)惩罚谷歌,原因在于谷歌与美国政府进行了必要的合作,却不愿意与中国政府进行类似的合作。所以,中国屏蔽了包括谷歌地图、谷歌电邮在内的所有功能,尽管百度地图缺乏全球搜索功能,谷歌邮箱的强大功能让用户享有很好的体验。殊不知,由于谷歌学术对学术文献的强大搜索能力,这一功能对中国学者的价值已经难以替代。谷歌学术功能对教育网用户定向开放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2)难以区别学术与非学术内容。但这是技术部门的事情,不应该让全中国的学者为此付出代价。而且,理论上,通过“反向爬虫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强化技术部门、给予更多的人力配置。

(3)这是一种尝试措施,试探一下是否有必要。如果是基于这种认识,那么,显然属于拍脑袋决策,把无法使用这一功能的学者乃至知识分子都变成了心理上的反对派。即使是教育网用户,也很难对这一政策有好感,因为这是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互联网用户天然享有的权利,中国政府对此并无什么值得称道之处。

这一政策的最大弊端是:突破了政府管理学术的伦理底线,成为中国学术研究缺乏必要自由的典型例证。众所周知,政治学理论的常识是:政府是必要的恶。而屏蔽谷歌学术的举动,相当程度上等于把学者观察外部世界、进行全球比较的那部分眼睛与耳朵功能给堵上。这不但不明智,而且跨过了政府行为的底线,构成一种不必要的恶,所以,学界对这一行为的反应是:一边倒地从内心表示反感。政府不会希望一种政策产生这种效果。还有,屏蔽谷歌学术对于像笔者这样不喜欢翻墙的学者来说有影响,但对于会翻墙者的影响并不大。那么,屏蔽政策不是在鼓励学者们翻墙,而且带着正当感与正义感?显然,产生上述效果的政策措施有修正的必要,继续全面屏蔽既不合适也不合理。

那么,该如何修正?

选择性屏蔽不可行且无必要。政治不正确的普通网络文章,只要输入少量的敏感词就可以过滤掉或者选择出来。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文献不同,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专业性强,如果要对所有内容进行甄别,需要建立一支涵盖大部分语种、大部分人文与社会学科的庞大鉴别队伍,操作起来技术难度太大。何况,对于海外学术文献数据库也没有采取类似措施,单单对谷歌学术这么做不合适。

因此,现在的合适做法是:开放谷歌学术功能。毕竟,“宣传有纪律,学术无禁区”,政府对于学术研究行为如果比照宣传行为进行管理,将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其中之一是,影响到学者对情况的了解与把握,相应地,学者提出的政策建议也将是片面而有缺陷的,这将影响到政府的决策质量。这种情况过去屡屡发生(尤其是在陆上边界、南海、东海等所谓敏感问题的研究上)。这在没有开放时期难以避免。现在不同了,为实现中国梦,新一届中国政府正在转为采取主动进取外交,为此越来越多地问政于学者,学者的建议对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学者的局限性很有可能转变为政策的局限性。这种情况显然应该尽量避免。

一个相关的问题是:谷歌声称“不作恶”是企业的经营理念,却又依据美国政府的要求提供信息,而对于包括中国政府在内其他国家的类似请求却以“不作恶”作挡箭牌,比如,法国政府曾要求谷歌就搜索结果中指向法国新闻网站的链接付费,而谷歌则威胁将在搜索结果中移除所有的法国新闻网站。这似乎展示了谷歌伪善与双重标准的一面。其实这不过是“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的现代版。一个间接的例子是: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美国总统会见达赖,受到的惩罚似乎不怎么明显,而其他任何国家这么做将有一系列后果,英法德等欧盟主要成员国对此都深有体会,并抱怨中国采取“双重标准”。一个直接例子是,谷歌的强大搜索功能让欧洲消费者害怕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欧盟因此制定法律,要求谷歌让欧盟民众享有“被遗忘的权利”。谷歌对此虽然不情不愿,却不得不执行。

这给我们的启发是,对于很重视中国市场的国际公司,中国政府可以施加明显的影响力。对于不很在乎中国市场的国际公司,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考虑的重点应该是:中国消费者受影响的程度。不能用惩罚中国消费者来表明自己的立场与影响力,特别是不能用限制中国学者知情权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影响力。这无异于对谷歌说:你不听我的话?那好,我打自己,我还要把自己的耳朵与眼睛捂上。(生物谷Bioon.com)http://news.bioon.com/article/6666618.html

屏蔽“谷歌学术”对中国弊大于利

来源:中国社科院/薛力 2015-03-06 12:53

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在中国大陆被屏蔽已经大半年了,似乎有必要评估这一政策的执行情况以便决定下一步的政策措施:是继续全面屏蔽、还是改为选择性屏蔽、抑或干脆不予以屏蔽?

屏蔽谷歌学术的原因大概有三种:

(1)惩罚谷歌,原因在于谷歌与美国政府进行了必要的合作,却不愿意与中国政府进行类似的合作。所以,中国屏蔽了包括谷歌地图、谷歌电邮在内的所有功能,尽管百度地图缺乏全球搜索功能,谷歌邮箱的强大功能让用户享有很好的体验。殊不知,由于谷歌学术对学术文献的强大搜索能力,这一功能对中国学者的价值已经难以替代。谷歌学术功能对教育网用户定向开放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2)难以区别学术与非学术内容。但这是技术部门的事情,不应该让全中国的学者为此付出代价。而且,理论上,通过“反向爬虫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强化技术部门、给予更多的人力配置。

(3)这是一种尝试措施,试探一下是否有必要。如果是基于这种认识,那么,显然属于拍脑袋决策,把无法使用这一功能的学者乃至知识分子都变成了心理上的反对派。即使是教育网用户,也很难对这一政策有好感,因为这是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互联网用户天然享有的权利,中国政府对此并无什么值得称道之处。

这一政策的最大弊端是:突破了政府管理学术的伦理底线,成为中国学术研究缺乏必要自由的典型例证。众所周知,政治学理论的常识是:政府是必要的恶。而屏蔽谷歌学术的举动,相当程度上等于把学者观察外部世界、进行全球比较的那部分眼睛与耳朵功能给堵上。这不但不明智,而且跨过了政府行为的底线,构成一种不必要的恶,所以,学界对这一行为的反应是:一边倒地从内心表示反感。政府不会希望一种政策产生这种效果。还有,屏蔽谷歌学术对于像笔者这样不喜欢翻墙的学者来说有影响,但对于会翻墙者的影响并不大。那么,屏蔽政策不是在鼓励学者们翻墙,而且带着正当感与正义感?显然,产生上述效果的政策措施有修正的必要,继续全面屏蔽既不合适也不合理。

那么,该如何修正?

选择性屏蔽不可行且无必要。政治不正确的普通网络文章,只要输入少量的敏感词就可以过滤掉或者选择出来。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文献不同,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专业性强,如果要对所有内容进行甄别,需要建立一支涵盖大部分语种、大部分人文与社会学科的庞大鉴别队伍,操作起来技术难度太大。何况,对于海外学术文献数据库也没有采取类似措施,单单对谷歌学术这么做不合适。

因此,现在的合适做法是:开放谷歌学术功能。毕竟,“宣传有纪律,学术无禁区”,政府对于学术研究行为如果比照宣传行为进行管理,将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其中之一是,影响到学者对情况的了解与把握,相应地,学者提出的政策建议也将是片面而有缺陷的,这将影响到政府的决策质量。这种情况过去屡屡发生(尤其是在陆上边界、南海、东海等所谓敏感问题的研究上)。这在没有开放时期难以避免。现在不同了,为实现中国梦,新一届中国政府正在转为采取主动进取外交,为此越来越多地问政于学者,学者的建议对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学者的局限性很有可能转变为政策的局限性。这种情况显然应该尽量避免。

一个相关的问题是:谷歌声称“不作恶”是企业的经营理念,却又依据美国政府的要求提供信息,而对于包括中国政府在内其他国家的类似请求却以“不作恶”作挡箭牌,比如,法国政府曾要求谷歌就搜索结果中指向法国新闻网站的链接付费,而谷歌则威胁将在搜索结果中移除所有的法国新闻网站。这似乎展示了谷歌伪善与双重标准的一面。其实这不过是“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的现代版。一个间接的例子是: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美国总统会见达赖,受到的惩罚似乎不怎么明显,而其他任何国家这么做将有一系列后果,英法德等欧盟主要成员国对此都深有体会,并抱怨中国采取“双重标准”。一个直接例子是,谷歌的强大搜索功能让欧洲消费者害怕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欧盟因此制定法律,要求谷歌让欧盟民众享有“被遗忘的权利”。谷歌对此虽然不情不愿,却不得不执行。

这给我们的启发是,对于很重视中国市场的国际公司,中国政府可以施加明显的影响力。对于不很在乎中国市场的国际公司,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考虑的重点应该是:中国消费者受影响的程度。不能用惩罚中国消费者来表明自己的立场与影响力,特别是不能用限制中国学者知情权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影响力。这无异于对谷歌说:你不听我的话?那好,我打自己,我还要把自己的耳朵与眼睛捂上。(生物谷Bioon.com)


谷歌学术目前在国内大学的校园网络里面都是畅通无阻的。


虽然谷歌在中国没多少市场,但是中国要惩罚谷歌其实是很容易。哪个在华跨国企业敢给谷歌付费做广告,就处罚谁。这样谷歌就会损失一大笔。

谷歌学术目前在国内大学的校园网络里面都是畅通无阻的。


虽然谷歌在中国没多少市场,但是中国要惩罚谷歌其实是很容易。哪个在华跨国企业敢给谷歌付费做广告,就处罚谁。这样谷歌就会损失一大笔。
好像我这里没有被屏蔽。
最应该的是在国内建立类似功能的网站,这才是科技部应该干的正事,还可以创造就业
lynxliu2008 发表于 2015-3-7 00:17
最应该的是在国内建立类似功能的网站,这才是科技部应该干的正事,还可以创造就业
技术上很难啊。用百度搜文献,渣的1B...
技术上很难啊。用百度搜文献,渣的1B...
我不觉得是技术问题,主要是这个事情没有盈利模式,花费却不少,除了谷歌这样有钱,需要影响力公司,在天朝,与其科技部乱撒研发经费,不如投资建立研发基础设施,技术上完全可以做到
利弊不是你等小民可以妄加揣测!
谷歌学术目前在国内大学的校园网络里面都是畅通无阻的。



不止大学用,企业,研究所也要用谷歌学术的,一刀切不是好办法
哎呀呀,当初对WIFI也是喊打喊杀的,光在超大上罗列的罪状可是一大堆,后来呢,高唱“WIFI跟着你”
对谷歌本身是杀还是捧我不感兴趣,我看热闹的是对谷歌喊打喊杀,结果发现不灵后,又公然出现顶楼的那种转身给谷歌洗地的文章。果真是哈哈哈
世界上的反转剧虽然不少,比如美国对萨达姆的态度,但向中国这般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极端,倒是不多见。比如对卡扎菲,就算转变态度抱西方大腿,还是难逃一死,而在中国大概会被立马捧上天吧。谷歌正是看穿了中国意识形态的高度不稳定性,才敢公然叫板中国。因为他知道,美国人欧洲人的记性不错惹不起,中国人的记性虽然也不错,却是可以“被遗忘”的。
还有Google code。
就好比对朝鲜吧,一年前在超大可是对其喊打喊杀,叫嚣着中韩联盟对日,抛弃朝鲜的帖子不计其数。
结果人家金正恩才装病几个月,风向立马变了,看很多帖子中就差对朝鲜跪下了什么朝鲜的重要性啦,挑拨中朝关系用心险恶啦,这些帖子占了主流了
所以说有些国家比朝鲜还可笑
不止大学用,企业,研究所也要用谷歌学术的,一刀切不是好办法
专业领域谷歌学术又不是唯一的检索系统,更不是最权威的。
这个最大的好处是方便新入门的大学生写论文而已。
专业领域谷歌学术又不是唯一的检索系统,更不是最权威的。
这个最大的好处是方便新入门的大学生写论文而 ...
谷歌不是唯一,但却是最方便的。
大部分论文都提供下载链接,而那些学术数据库直接就是抢钱,还不定有收录。